搜尋結果:張貴卿

共找到 123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5831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東元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佳琳 相 對 人 即 債務人 王嘉瑜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買賣價金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應由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 7條第1項及第2項定有明文。又聲請   強制執行之一部或全部,法院認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又強制執行,係對   債務人之責任財產施以強制換價,命令交付或命令為一定之   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債權人之權利,故原則上應以應執行   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但如   債權人無法查知債務人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或應為執行行為   地時,得向債務人之住、居所等地之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強   制執行法第 7條立法理由參照)。另所謂執行標的物所在地   ,於就債務人對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應指第三人所   在地而言,此合先敘明。 二、查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務人為強制執行,惟第三人所在地係 於臺中市,依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之規定,本件應由臺灣 臺中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 ,顯係違誤,爰依前揭移轉管轄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22

TNDV-113-司執-125831-20241022-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01030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建勳 代 理 人 鄭穎聰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呂秉鈞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債務人呂秉鈞人身保險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我國強制執行程序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   行法規定之意旨,有應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   之義務,此觀本法17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自明   。另雖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   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規定,惟亦僅為「得」調   查,非指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   義務,且其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   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   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易言之,執行法院自有裁   量權視有無調查之必要而有不同之處置(臺灣高等法院101   年度抗字第3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再按民事強制執行程序雖係透過公權力之介入,協助債權人   實現私權所進行之程序,然仍保留有相當程度之當事人進行   主義,債務人究竟有何財產可供執行,本為債權人應自行查   報之事項,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5條第1項、第2項規定:債權   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以書狀表明請求實現之權利,並宜記載   執行之標的物、應為之執行行為或本法所定之其他事項;同   法第 19條第1項前段規定: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   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債權人查報;同法第27條規定:債務   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   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執行法院應命債權人於一個月內查報   債務人財產。債權人到期不為報告或查報無財產者,應發給   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   等語即明。同法第 19條第2項固規定: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   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   狀況等語,惟此僅係促使執行法院發動職權調查,債權人並   無聲請權。執行法院審查債權人查報債務人責任財產狀況,   對於是否依職權調查仍有裁量權,非謂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   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又參諸同法第 28條之1   ,尚有債權人不為一定行為之失權規定。足見強制執行法係   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行程序實現私權,仍負   有一定之作為義務。另依稅捐稽徵法第33條第1項第8款規定   ,凡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之債權人,得向稅   捐機關申請調取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及納稅等資   料。是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縱無法詳細記載執行標的,   至少亦應提出債務人確有該項財產或所得之釋明,如債權人   僅提出債權憑證,聲請狀並未載明執行之標的物,亦未提出   相對人確有財產或所得之釋明資料,即逕聲請執行法院依職   權代為調查債務人之財產資料,有濫用司法資源之嫌,並違   背強制執行程序採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原則,經執行法院命其   先為補正,如未補正,應得駁回其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2年抗字第12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執行,其中就債務人呂秉鈞向第三人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查調人身保險資料部分,核 屬其執行標的不明,自有其命補正釋明之必要。又觀之聲請 人所提出之財稅所得資料清單等文件資料,其上並無債務人 相關之投保資訊等釋明資料,聲請人復未提出其他相關之證 明文件以實其說。聲請人雖又具狀陳稱其無權查找保險資料 云云,然法院是否認有職權發動調查必要事涉具體個案判斷 ,尚難率爾一概而論,遑論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 財產本即債權人之作為義務,縱於聲請執行時因查無財產而 發給憑證,債權人仍得於嗣後盡力查找追索債權而俟發見有 債務人財產時,再予聲請強制執行,以利其債權實現,此為 法所明文業如前述。況執行法院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 財產狀況之義務於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 財產是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 財產之『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蓋民事強制執 行程序仍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為其原則,例外於執行法院認 就個案卷內資料審酌認其確有查明之必要後,始須發動職權 調查。再者,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並非一般行政 機關,而係壽險同業為增進共同之發展始依法籌設之公會組 織,其設立宗旨僅為培植國內保險公司營運基礎,從事保險 業務之研究開發,並制定各項規章,研發新種保險,藉組織 之力量,作為政府與同業、同業與同業間之橋樑,從事各項 溝通、協調工作而已,且從其所提供「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 系統」資料之申請人資格亦以本人、及被查詢人之法定代理 人(含親權人、監護人或輔助人)、最近順位法定繼承人、 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之利害關係人為限,而不予提供民 事債權人申請民事債務人投保紀錄查詢服務可知,該等資料 顯非屬於除當事人及相當身分關係以外之人所得任意閱覽查 閱之內容,即便債權人與債務人間另有民事債權債務之法律 上關係,亦僅屬雙方間之債之問題,其債權之相對效力當與 第三人無涉。基此,債權人得否於未有涉及重大金融犯罪等 或其他公共利益因素之情況下,僅因自身民事債之關係而任 意主張或空言泛稱無權查找云云,即可不附相當之釋明資料 而逕予轉嫁其原有之查報及協力義務予第三人負擔,甚而致 生其他第三人之個人資料有遭不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 侵害當事人權利之虞,自非無疑慮。蓋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 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價值。隱私權雖 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 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 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 利,而受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五八五號解 釋參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亦於第1條、第5條明文規定其立 法目的即係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 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其個人資料之蒐集 、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 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 正當合理之關聯。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強制 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 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 要限度。蓋強制執行非僅以維護債權人之私法債權實現為限 ,而係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 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 必要限度,並符合比例原則。況非公務機關蒐集處理之個人 資料,受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對保障者,例如銀行交易往來 或商業保險契約等相關資料。此類財產資料固因個人資料保 護法之相關規定,致一般人較難以取得,但依上開說明,因 此類資料對個人隱私權之保障需求較為強烈,對第三人公開 該資料之限制性亦較嚴格,此與政府基於特定公益目的而彙 集之資訊,如勞工保險投保資料、交易上市櫃股票證券商集 保帳戶等資料顯屬有別,是於強制執行程序中,債權人若欲 聲請調查此類非公務機關蒐集之財產資料,自應先釋明有該 項資料存在後,始得聲請法院協助調查,法院是否依職權發 動調查時,亦須斟酌此項釋明之內容。而倘若債權人就債務 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明,即遽行要求執行法院為 其調查上開資料,執行法院自得命其先為釋明,再視其釋明 內容而決定,以避免債權人以隨機、概括、臆測之方式聲請 調查及執行,致執行法院淪為債權人之專屬調查工具,而浪 費司法資源,並逾越執行程序所要求公平合理及適當方法之 必要限度。從而,本件債權人就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 適當之釋明,即聲請向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函查 相關人身投保資料部分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8

TNDV-113-司執-101030-2024101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6640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戴誠志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侯勝哲兼甘宜臻之繼承人、侯秀慧即甘宜臻 之繼承人間給付借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甘宜臻之繼承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行名義為確定終局判決者,除當事人外,對於訴訟繫屬   後為當事人之繼受人及為當事人或其繼受人占有請求之標的   物者亦有效力;前項規定,於第4條第1項第2款至第6款規定   之執行名義,準用之,強制執行法(下稱本法)第4條之2第   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債權人強制執行之聲請如不合   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依本法第 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 249條第1項第6款之規定,應駁回其強制執行之聲請,此   合先敘明。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以本院97年度執字第80200號債權憑證正 本為其執行名義,主張原債務人甘宜臻業已死亡,並陳報其 繼承人分別為侯勝哲、侯秀慧,並提出戶籍謄本為憑。然查 ,上開二人均已聲明拋棄繼承並經法院准予備查,揆諸首揭 規定,該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難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8

TNDV-113-司執-126640-2024101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消費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94424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許俊傑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黃經堯間清償消費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債務人黃經堯人身保險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我國強制執行程序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   行法規定之意旨,有應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   之義務,此觀本法17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自明   。另雖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   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規定,惟亦僅為「得」調   查,非指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   義務,且其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   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   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易言之,執行法院自有裁   量權視有無調查之必要而有不同之處置(臺灣高等法院101   年度抗字第3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再按民事強制執行程序雖係透過公權力之介入,協助債權人   實現私權所進行之程序,然仍保留有相當程度之當事人進行   主義,債務人究竟有何財產可供執行,本為債權人應自行查   報之事項,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5條第1項、第2項規定:債權   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以書狀表明請求實現之權利,並宜記載   執行之標的物、應為之執行行為或本法所定之其他事項;同   法第 19條第1項前段規定: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   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債權人查報;同法第27條規定:債務   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   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執行法院應命債權人於一個月內查報   債務人財產。債權人到期不為報告或查報無財產者,應發給   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   等語即明。同法第 19條第2項固規定: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   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   狀況等語,惟此僅係促使執行法院發動職權調查,債權人並   無聲請權。執行法院審查債權人查報債務人責任財產狀況,   對於是否依職權調查仍有裁量權,非謂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   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又參諸同法第 28條之1   ,尚有債權人不為一定行為之失權規定。足見強制執行法係   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行程序實現私權,仍負   有一定之作為義務。另依稅捐稽徵法第33條第1項第8款規定   ,凡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之債權人,得向稅   捐機關申請調取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及納稅等資   料。是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縱無法詳細記載執行標的,   至少亦應提出債務人確有該項財產或所得之釋明,如債權人   僅提出債權憑證,聲請狀並未載明執行之標的物,亦未提出   相對人確有財產或所得之釋明資料,即逕聲請執行法院依職   權代為調查債務人之財產資料,有濫用司法資源之嫌,並違   背強制執行程序採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原則,經執行法院命其   先為補正,如未補正,應得駁回其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2年抗字第12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執行,其中就債務人黃經堯向第三人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查調人身保險資料,並於查 有所得時予以執行部分,核屬其執行標的不明,自有其命補 正釋明之必要。又觀之聲請人所提出之財稅所得資料清單等 文件資料,其上並無債務人相關之投保資訊等釋明資料,聲 請人復未提出其他相關之證明文件以實其說。聲請人雖又具 狀陳稱其無權查找保險資料云云,然法院是否認有職權發動 調查必要事涉具體個案判斷,尚難率爾一概而論,遑論查報 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本即債權人之作為義務,縱 於聲請執行時因查無財產而發給憑證,債權人仍得於嗣後盡 力查找追索債權而俟發見有債務人財產時,再予聲請強制執 行,以利其債權實現,此為法所明文業如前述。況執行法院 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於解釋上亦應僅 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 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有無』及其『所在』」之調 查事項在內,蓋民事強制執行程序仍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為 其原則,例外於執行法院認就個案卷內資料審酌認其確有查 明之必要後,始須發動職權調查。再者,中華民國人壽保險 商業同業公會並非一般行政機關,而係壽險同業為增進共同 之發展始依法籌設之公會組織,其設立宗旨僅為培植國內保 險公司營運基礎,從事保險業務之研究開發,並制定各項規 章,研發新種保險,藉組織之力量,作為政府與同業、同業 與同業間之橋樑,從事各項溝通、協調工作而已,且從其所 提供「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之申請人資格亦以本 人、及被查詢人之法定代理人(含親權人、監護人或輔助人 )、最近順位法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之利害 關係人為限,而不予提供民事債權人申請民事債務人投保紀 錄查詢服務可知,該等資料顯非屬於除當事人及相當身分關 係以外之人所得任意閱覽查閱之內容,即便債權人與債務人 間另有民事債權債務之法律上關係,亦僅屬雙方間之債之問 題,其債權之相對效力當與第三人無涉。基此,債權人得否 於未有涉及重大金融犯罪等或其他公共利益因素之情況下, 僅因自身民事債之關係而任意主張或空言泛稱無權查找云云 ,即可不附相當之釋明資料而逕予轉嫁其原有之查報及協力 義務予第三人負擔,甚而致生其他第三人之個人資料有遭不 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侵害當事人權利之虞,自非無疑 慮。蓋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 秩序之核心價值。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 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 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 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參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亦於 第1條、第5條明文規定其立法目的即係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 、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 理利用;其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 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 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強制執行法第 1條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 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 ,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蓋強制執行非僅以維護 債權人之私法債權實現為限,而係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 ,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必要限度,並符合比例原則。況 非公務機關蒐集處理之個人資料,受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對 保障者,例如銀行交易往來或商業保險契約等相關資料。此 類財產資料固因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致一般人較難 以取得,但依上開說明,因此類資料對個人隱私權之保障需 求較為強烈,對第三人公開該資料之限制性亦較嚴格,此與 政府基於特定公益目的而彙集之資訊,如勞工保險投保資料 、交易上市櫃股票證券商集保帳戶等資料顯屬有別,是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債權人若欲聲請調查此類非公務機關蒐集之 財產資料,自應先釋明有該項資料存在後,始得聲請法院協 助調查,法院是否依職權發動調查時,亦須斟酌此項釋明之 內容。而倘若債權人就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 明,即遽行要求執行法院為其調查上開資料,執行法院自得 命其先為釋明,再視其釋明內容而決定,以避免債權人以隨 機、概括、臆測之方式聲請調查及執行,致執行法院淪為債 權人之專屬調查工具,而浪費司法資源,並逾越執行程序所 要求公平合理及適當方法之必要限度。從而,本件債權人就 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明,即聲請向中華民國 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函查相關人身投保資料,並依查得資 料向第三人保險公司核發執行命令等部分於法未合,應予駁 回。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8

TNDV-113-司執-94424-2024101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97529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景泰 代 理 人 鄭穎聰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施玉芬間清償信用卡消費款強制執行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債務人施玉芬人身保險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我國強制執行程序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   行法規定之意旨,有應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   之義務,此觀本法17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自明   。另雖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   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規定,惟亦僅為「得」調   查,非指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   義務,且其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   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   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易言之,執行法院自有裁   量權視有無調查之必要而有不同之處置(臺灣高等法院101   年度抗字第3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再按民事強制執行程序雖係透過公權力之介入,協助債權人   實現私權所進行之程序,然仍保留有相當程度之當事人進行   主義,債務人究竟有何財產可供執行,本為債權人應自行查   報之事項,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5條第1項、第2項規定:債權   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以書狀表明請求實現之權利,並宜記載   執行之標的物、應為之執行行為或本法所定之其他事項;同   法第 19條第1項前段規定: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   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債權人查報;同法第27條規定:債務   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   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執行法院應命債權人於一個月內查報   債務人財產。債權人到期不為報告或查報無財產者,應發給   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   等語即明。同法第 19條第2項固規定: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   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   狀況等語,惟此僅係促使執行法院發動職權調查,債權人並   無聲請權。執行法院審查債權人查報債務人責任財產狀況,   對於是否依職權調查仍有裁量權,非謂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   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又參諸同法第 28條之1   ,尚有債權人不為一定行為之失權規定。足見強制執行法係   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行程序實現私權,仍負   有一定之作為義務。另依稅捐稽徵法第33條第1項第8款規定   ,凡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之債權人,得向稅   捐機關申請調取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及納稅等資   料。是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縱無法詳細記載執行標的,   至少亦應提出債務人確有該項財產或所得之釋明,如債權人   僅提出債權憑證,聲請狀並未載明執行之標的物,亦未提出   相對人確有財產或所得之釋明資料,即逕聲請執行法院依職   權代為調查債務人之財產資料,有濫用司法資源之嫌,並違   背強制執行程序採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原則,經執行法院命其   先為補正,如未補正,應得駁回其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2年抗字第12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執行,其中就債務人施玉芬向第三人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查調人身保險資料,並於查 有所得時予以執行部分,核屬其執行標的不明,自有其命補 正釋明之必要。又觀之聲請人所提出之財稅所得資料清單等 文件資料,其上並無債務人相關之投保資訊等釋明資料,且 亦非無其他可供執行之財產,聲請人復未提出其他相關之證 明文件以實其說。聲請人雖又具狀陳稱其無權查找保險資料 云云,然法院是否認有職權發動調查必要事涉具體個案判斷 ,尚難率爾一概而論,遑論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 財產本即債權人之作為義務,縱於聲請執行時因查無財產而 發給憑證,債權人仍得於嗣後盡力查找追索債權而俟發見有 債務人財產時,再予聲請強制執行,以利其債權實現,此為 法所明文業如前述。況執行法院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 財產狀況之義務於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 財產是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 財產之『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蓋民事強制執 行程序仍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為其原則,例外於執行法院認 就個案卷內資料審酌認其確有查明之必要後,始須發動職權 調查。再者,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並非一般行政 機關,而係壽險同業為增進共同之發展始依法籌設之公會組 織,其設立宗旨僅為培植國內保險公司營運基礎,從事保險 業務之研究開發,並制定各項規章,研發新種保險,藉組織 之力量,作為政府與同業、同業與同業間之橋樑,從事各項 溝通、協調工作而已,且從其所提供「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 系統」資料之申請人資格亦以本人、及被查詢人之法定代理 人(含親權人、監護人或輔助人)、最近順位法定繼承人、 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之利害關係人為限,而不予提供民 事債權人申請民事債務人投保紀錄查詢服務可知,該等資料 顯非屬於除當事人及相當身分關係以外之人所得任意閱覽查 閱之內容,即便債權人與債務人間另有民事債權債務之法律 上關係,亦僅屬雙方間之債之問題,其債權之相對效力當與 第三人無涉。基此,債權人得否於未有涉及重大金融犯罪等 或其他公共利益因素之情況下,僅因自身民事債之關係而任 意主張或空言泛稱無權查找云云,即可不附相當之釋明資料 而逕予轉嫁其原有之查報及協力義務予第三人負擔,甚而致 生其他第三人之個人資料有遭不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 侵害當事人權利之虞,自非無疑慮。蓋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 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價值。隱私權雖 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 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 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 利,而受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五八五號解 釋參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亦於第1條、第5條明文規定其立 法目的即係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 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其個人資料之蒐集 、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 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 正當合理之關聯。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強制 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 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 要限度。蓋強制執行非僅以維護債權人之私法債權實現為限 ,而係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 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 必要限度,並符合比例原則。況非公務機關蒐集處理之個人 資料,受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對保障者,例如銀行交易往來 或商業保險契約等相關資料。此類財產資料固因個人資料保 護法之相關規定,致一般人較難以取得,但依上開說明,因 此類資料對個人隱私權之保障需求較為強烈,對第三人公開 該資料之限制性亦較嚴格,此與政府基於特定公益目的而彙 集之資訊,如勞工保險投保資料、交易上市櫃股票證券商集 保帳戶等資料顯屬有別,是於強制執行程序中,債權人若欲 聲請調查此類非公務機關蒐集之財產資料,自應先釋明有該 項資料存在後,始得聲請法院協助調查,法院是否依職權發 動調查時,亦須斟酌此項釋明之內容。而倘若債權人就債務 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明,即遽行要求執行法院為 其調查上開資料,執行法院自得命其先為釋明,再視其釋明 內容而決定,以避免債權人以隨機、概括、臆測之方式聲請 調查及執行,致執行法院淪為債權人之專屬調查工具,而浪 費司法資源,並逾越執行程序所要求公平合理及適當方法之 必要限度。從而,本件債權人就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 適當之釋明,即聲請向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函查 相關人身投保資料,並依查得資料向第三人保險公司核發執 行命令等部分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8

TNDV-113-司執-97529-2024101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06187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戴誠志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林惠英、林接宏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債務人林惠英、林接宏保險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我國強制執行程序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   行法規定之意旨,有應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   之義務,此觀本法17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自明   。另雖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   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規定,惟亦僅為「得」調   查,非指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   義務,且其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   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   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易言之,執行法院自有裁   量權視有無調查之必要而有不同之處置(臺灣高等法院101   年度抗字第3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再按民事強制執行程序雖係透過公權力之介入,協助債權人   實現私權所進行之程序,然仍保留有相當程度之當事人進行   主義,債務人究竟有何財產可供執行,本為債權人應自行查   報之事項,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5條第1項、第2項規定:債權   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以書狀表明請求實現之權利,並宜記載   執行之標的物、應為之執行行為或本法所定之其他事項;同   法第 19條第1項前段規定: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   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債權人查報;同法第27條規定:債務   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   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執行法院應命債權人於一個月內查報   債務人財產。債權人到期不為報告或查報無財產者,應發給   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   等語即明。同法第 19條第2項固規定: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   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   狀況等語,惟此僅係促使執行法院發動職權調查,債權人並   無聲請權。執行法院審查債權人查報債務人責任財產狀況,   對於是否依職權調查仍有裁量權,非謂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   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又參諸同法第 28條之1   ,尚有債權人不為一定行為之失權規定。足見強制執行法係   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行程序實現私權,仍負   有一定之作為義務。另依稅捐稽徵法第33條第1項第8款規定   ,凡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之債權人,得向稅   捐機關申請調取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及納稅等資   料。是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縱無法詳細記載執行標的,   至少亦應提出債務人確有該項財產或所得之釋明,如債權人   僅提出債權憑證,聲請狀並未載明執行之標的物,亦未提出   相對人確有財產或所得之釋明資料,即逕聲請執行法院依職   權代為調查債務人之財產資料,有濫用司法資源之嫌,並違   背強制執行程序採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原則,經執行法院命其   先為補正,如未補正,應得駁回其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2年抗字第12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執行,其中就債務人林惠英、林接宏 向第三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等第三人查調保險 資料,並於查有所得時予以執行部分,核屬其執行標的不明 ,自有其命補正釋明之必要。又聲請人未據提出債務人任何 財稅所得資料以為釋明,且其提出之其餘文件資料亦核與本 件強制執行程序顯屬無涉,僅另具狀陳稱其無權查找保險資 料云云,然法院是否認有職權發動調查必要事涉具體個案判 斷,尚難率爾一概而論,遑論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 之財產本即債權人之作為義務,縱於聲請執行時因查無財產 而發給憑證,債權人仍得於嗣後盡力查找追索債權而俟發見 有債務人財產時,再予聲請強制執行,以利其債權實現,此 為法所明文業如前述。況執行法院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 人財產狀況之義務於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 人財產是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 人財產之『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蓋民事強制 執行程序仍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為其原則,例外於執行法院 認就個案卷內資料審酌認其確有查明之必要後,始須發動職 權調查。再者,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並非一般行 政機關,而係壽險同業為增進共同之發展始依法籌設之公會 組織,其設立宗旨僅為培植國內保險公司營運基礎,從事保 險業務之研究開發,並制定各項規章,研發新種保險,藉組 織之力量,作為政府與同業、同業與同業間之橋樑,從事各 項溝通、協調工作而已,且從其所提供「保險業通報作業資 訊系統」資料之申請人資格亦以本人、及被查詢人之法定代 理人(含親權人、監護人或輔助人)、最近順位法定繼承人 、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之利害關係人為限,而不予提供 民事債權人申請民事債務人投保紀錄查詢服務可知,該等資 料顯非屬於除當事人及相當身分關係以外之人所得任意閱覽 查閱之內容,即便債權人與債務人間另有民事債權債務之法 律上關係,亦僅屬雙方間之債之問題,其債權之相對效力當 與第三人無涉。基此,債權人得否於未有涉及重大金融犯罪 等或其他公共利益因素之情況下,僅因自身民事債之關係而 空泛主張其無權查找云云,即可不附任何釋明資料而逕予轉 嫁其原有之查報及協力義務予第三人負擔,甚而致生其他第 三人之個人資料有遭不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侵害當事 人權利之虞,自非無疑慮。蓋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 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核心價值。隱私權雖非憲法明 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 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 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 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參照) ,個人資料保護法亦於第1條、第5條明文規定其立法目的即 係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權受侵害 ,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理利用;其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 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 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 之關聯。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強制執行應依 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 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 蓋強制執行非僅以維護債權人之私法債權實現為限,而係攸 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行為應 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必要限度 ,並符合比例原則。況非公務機關蒐集處理之個人資料,受 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對保障者,例如銀行交易往來或商業保 險契約等相關資料。此類財產資料固因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 關規定,致一般人較難以取得,但依上開說明,因此類資料 對個人隱私權之保障需求較為強烈,對第三人公開該資料之 限制性亦較嚴格,此與政府基於特定公益目的而彙集之資訊 ,如勞工保險投保資料、交易上市櫃股票證券商集保帳戶等 資料顯屬有別,是於強制執行程序中,債權人若欲聲請調查 此類非公務機關蒐集之財產資料,自應先釋明有該項資料存 在後,始得聲請法院協助調查,法院是否依職權發動調查時 ,亦須斟酌此項釋明之內容。而倘若債權人就債務人有投保 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明,即遽行要求執行法院為其調查上 開資料,執行法院自得命其先為釋明,再視其釋明內容而決 定,以避免債權人以隨機、概括、臆測之方式聲請調查及執 行,致執行法院淪為債權人之專屬調查工具,而浪費司法資 源,並逾越執行程序所要求公平合理及適當方法之必要限度 。從而,本件債權人就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為釋明,即聲 請向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等第三人函查相關投保 資料,並依查得資料向第三人保險公司核發執行命令等部分 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8

TNDV-113-司執-106187-2024101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94425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許俊傑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李春霖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債務人李春霖人身保險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我國強制執行程序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   行法規定之意旨,有應查報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   之義務,此觀本法17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自明   。另雖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   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規定,惟亦僅為「得」調   查,非指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   義務,且其解釋上亦應僅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   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   有無及其所在」之調查事項在內。易言之,執行法院自有裁   量權視有無調查之必要而有不同之處置(臺灣高等法院101   年度抗字第3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再按民事強制執行程序雖係透過公權力之介入,協助債權人   實現私權所進行之程序,然仍保留有相當程度之當事人進行   主義,債務人究竟有何財產可供執行,本為債權人應自行查   報之事項,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5條第1項、第2項規定:債權   人聲請強制執行,應以書狀表明請求實現之權利,並宜記載   執行之標的物、應為之執行行為或本法所定之其他事項;同   法第 19條第1項前段規定:執行法院對於強制執行事件,認   有調查之必要時,得命債權人查報;同法第27條規定:債務   人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   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時,執行法院應命債權人於一個月內查報   債務人財產。債權人到期不為報告或查報無財產者,應發給   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   等語即明。同法第 19條第2項固規定:執行法院得向稅捐及   其他有關機關、團體或知悉債務人財產之人調查債務人財產   狀況等語,惟此僅係促使執行法院發動職權調查,債權人並   無聲請權。執行法院審查債權人查報債務人責任財產狀況,   對於是否依職權調查仍有裁量權,非謂執行法院有依職權代   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又參諸同法第 28條之1   ,尚有債權人不為一定行為之失權規定。足見強制執行法係   採當事人進行主義,債權人依強制執行程序實現私權,仍負   有一定之作為義務。另依稅捐稽徵法第33條第1項第8款規定   ,凡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之債權人,得向稅   捐機關申請調取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及納稅等資   料。是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時,縱無法詳細記載執行標的,   至少亦應提出債務人確有該項財產或所得之釋明,如債權人   僅提出債權憑證,聲請狀並未載明執行之標的物,亦未提出   相對人確有財產或所得之釋明資料,即逕聲請執行法院依職   權代為調查債務人之財產資料,有濫用司法資源之嫌,並違   背強制執行程序採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原則,經執行法院命其   先為補正,如未補正,應得駁回其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2年抗字第12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聲請執行,其中就債務人李春霖向第三人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查調人身保險資料,並於查 有所得時予以執行部分,核屬其執行標的不明,自有其命補 正釋明之必要。又觀之聲請人所提出之財稅所得資料清單等 文件資料,其上並無債務人相關之投保資訊等釋明資料,聲 請人復未提出其他相關之證明文件以實其說。聲請人雖又具 狀陳稱其無權查找保險資料云云,然法院是否認有職權發動 調查必要事涉具體個案判斷,尚難率爾一概而論,遑論查報 債務人所有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本即債權人之作為義務,縱 於聲請執行時因查無財產而發給憑證,債權人仍得於嗣後盡 力查找追索債權而俟發見有債務人財產時,再予聲請強制執 行,以利其債權實現,此為法所明文業如前述。況執行法院 依職權代債權人調查債務人財產狀況之義務於解釋上亦應僅 限於債權人所查報之債務人財產是否確實及其形式上之爭議 事項,而「不應包含債務人財產之『有無』及其『所在』」之調 查事項在內,蓋民事強制執行程序仍係採當事人進行主義為 其原則,例外於執行法院認就個案卷內資料審酌認其確有查 明之必要後,始須發動職權調查。再者,中華民國人壽保險 商業同業公會並非一般行政機關,而係壽險同業為增進共同 之發展始依法籌設之公會組織,其設立宗旨僅為培植國內保 險公司營運基礎,從事保險業務之研究開發,並制定各項規 章,研發新種保險,藉組織之力量,作為政府與同業、同業 與同業間之橋樑,從事各項溝通、協調工作而已,且從其所 提供「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之申請人資格亦以本 人、及被查詢人之法定代理人(含親權人、監護人或輔助人 )、最近順位法定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之利害 關係人為限,而不予提供民事債權人申請民事債務人投保紀 錄查詢服務可知,該等資料顯非屬於除當事人及相當身分關 係以外之人所得任意閱覽查閱之內容,即便債權人與債務人 間另有民事債權債務之法律上關係,亦僅屬雙方間之債之問 題,其債權之相對效力當與第三人無涉。基此,債權人得否 於未有涉及重大金融犯罪等或其他公共利益因素之情況下, 僅因自身民事債之關係而任意主張或空言泛稱無權查找云云 ,即可不附相當之釋明資料而逕予轉嫁其原有之查報及協力 義務予第三人負擔,甚而致生其他第三人之個人資料有遭不 法蒐集、處理、利用或其他侵害當事人權利之虞,自非無疑 慮。蓋維護人性尊嚴與尊重人格自由發展,乃自由民主憲政 秩序之核心價值。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 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 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 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 (司法院釋字第五八五號解釋參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亦於 第1條、第5條明文規定其立法目的即係規範個人資料之蒐集 、處理及利用,以避免人格權受侵害,並促進個人資料之合 理利用;其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 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 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強制執行法第 1條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 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 ,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蓋強制執行非僅以維護 債權人之私法債權實現為限,而係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 ,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必要限度,並符合比例原則。況 非公務機關蒐集處理之個人資料,受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對 保障者,例如銀行交易往來或商業保險契約等相關資料。此 類財產資料固因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相關規定,致一般人較難 以取得,但依上開說明,因此類資料對個人隱私權之保障需 求較為強烈,對第三人公開該資料之限制性亦較嚴格,此與 政府基於特定公益目的而彙集之資訊,如勞工保險投保資料 、交易上市櫃股票證券商集保帳戶等資料顯屬有別,是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債權人若欲聲請調查此類非公務機關蒐集之 財產資料,自應先釋明有該項資料存在後,始得聲請法院協 助調查,法院是否依職權發動調查時,亦須斟酌此項釋明之 內容。而倘若債權人就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 明,即遽行要求執行法院為其調查上開資料,執行法院自得 命其先為釋明,再視其釋明內容而決定,以避免債權人以隨 機、概括、臆測之方式聲請調查及執行,致執行法院淪為債 權人之專屬調查工具,而浪費司法資源,並逾越執行程序所 要求公平合理及適當方法之必要限度。從而,本件債權人就 債務人有投保之事實未能為適當之釋明,即聲請向中華民國 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函查相關人身投保資料,並依查得資 料向第三人保險公司核發執行命令等部分於法未合,應予駁 回。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8

TNDV-113-司執-94425-2024101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6960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代 理 人 許智強 相 對 人 即 債務人 馬榮鴻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應由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 7條第1項及第2項定有明文。又聲請   強制執行之一部或全部,法院認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又強制執行,係對   債務人之責任財產施以強制換價,命令交付或命令為一定之   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債權人之權利,故原則上應以應執行   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但如   債權人無法查知債務人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或應為執行行為   地時,得向債務人之住、居所等地之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強   制執行法第 7條立法理由參照)。另所謂執行標的物所在地   ,於就債務人對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應指第三人所   在地而言,此合先敘明。 二、本件債權人對債務人為聲請強制執行,惟查第三人之所在地   係於高雄市苓雅區,此據債權人聲請狀載明可稽,依強制執   行法第 7條第 1項之規定,本件應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   ,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依   前揭移轉管轄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6

TNDV-113-司執-126960-20241016-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5042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 對 人 即 債務人 鄭慧芬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借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應由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 7條第1項及第2項定有明文。又聲請   強制執行之一部或全部,法院認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文。又強制執行,係對   債務人之責任財產施以強制換價,命令交付或命令為一定之   作為或不作為,以實現債權人之權利,故原則上應以應執行   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但如   債權人無法查知債務人可供強制執行之財產或應為執行行為   地時,得向債務人之住、居所等地之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強   制執行法第 7條立法理由參照)。另所謂執行標的物所在地   ,於就債務人對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應指第三人所   在地而言,此合先敘明。 二、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權人為強制執行,惟查該第三人所在地 係於臺北市松山區,此據債權人聲請狀載明可稽,依強制執 行法第 7條第 1項之規定,本件應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 ,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依 前揭移轉管轄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1

TNDV-113-司執-125042-20241011-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4975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聲請人與債務人郭杏如等間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關於債務人郭杏如部分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 40條第1項規定,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   能力,故原告起訴時,被告已死亡者,原告之訴即因欠缺訴   訟要件而為不合法,應依同法第 249條第1項第3款規定駁回   (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2846號判例參照)。又被告既已無   當事人能力,則無可承認之行為,自不發生補正之問題。復   按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亦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務人郭偉倫、郭杏如強制執行,   惟其中債務人郭杏如業已死亡,有其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 乙紙附卷可稽,是聲請人於提起本件聲請時,債務人郭杏如 既已死亡而無當事人能力,揆諸前揭說明,此部分之強制執 行聲請難謂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   第95條、第79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0-11

TNDV-113-司執-124975-202410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