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國籍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2448號 原 告 周濬昶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8月14日北 市裁催字第22-P3YB80198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屬交通裁決事件,爰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7規定,不 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事實概要: (一)緣原告甲○○(下稱原告)前於民國103年7月11日因違反行為 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 規定,經警開立第AEZ837494號違規舉發單,並吊扣駕駛 執照一年確定;又於103年7月19日因違反同條例第35條第 1項、第3項規定,經警開立第AFU055178號違規舉發單, 並於103年7月19日起吊銷駕駛執照且禁考駕駛執照3年, 迄至本案違規行為後之113年3月21日始重新考領普通小型 車駕駛執照。又原告於108年9月16日、109年6月27日、11 0年4月9日、112年2月20日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 客車(下稱系爭車輛),分別經被告以其有「駕駛執照業 經吊銷仍駕駛小型車」之行為,違反行為時道交條例第21 條第1項第4款規定,先後製發北市裁催字第22-A00H5T247 、22-Z0VA40098、22-ZTZB00216、22-A01EM4014號裁決書 分別裁罰。 (二)嗣原告於113年3月5日晚間9時6分許,駕駛系爭車輛,行 經花蓮縣警察局新城分局(下稱舉發機關)設置在臺九線 懷恩橋南端處之臨檢站時,因「駕駛執照業經註銷仍駕駛 小型車」之違規行為,經舉發機關員警依道交條例第21條 第1項第4款規定,以掌電字第P3YB80198號舉發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系爭舉發單)當場舉發。被告於 113年8月14日認定原告於上開時、地應係「汽車駕駛人於 五年內違反第二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二次以上者(無效駕照 扣繳)、汽車駕駛人於依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至第五 項吊銷駕駛執照期間,違反第二十一條」之違規事實,依 道交條例第21條第2項、第3項規定,以北市裁催字第22-P 3YB80198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對原告裁處罰鍰新臺幣 (下同)36,000元(已繳納10,000元)。原告不服,提起本 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   原告當日配合酒測臨檢,酒測值為0,且無其他違規行為, 員警任意盤查,違反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規定及釋字第535 號解釋意旨等語。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則以:   原告於103年7月19日即因違反行為時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 、第3項規定,經警開立第AFU055178號違規舉發單,並於10 3年7月19日起吊銷駕駛執照且禁考駕駛執照3年,迄至本案 違規行為後之113年3月21日始重新考領普通小型車駕駛執照 ,而本案舉發機關員警經分局長同意,於前開時、地設置臨 檢站查獲原告上開違規行為,原處分並無違誤等語。並聲明 :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一)應適用之法令:   ⒈現行道交條例第21條第1項第4款、第2、3項:「(第一項 )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二 萬四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四、駕駛執照 業經吊銷、註銷仍駕駛小型車或機車。……(第二項)汽車 駕駛人於五年內違反前項規定二次以上者,處新臺幣二萬 四千元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 ,得沒入該汽車。(第三項)汽車駕駛人於依本條例第三 十五條第一項至第五項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期間,違反本 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五款者,按第一項或第二項所處罰鍰 加罰新臺幣一萬二千元罰鍰。」第67條第2項前段:「汽 車駕駛人曾依……第三十五條第三項前段……規定吊銷駕駛執 照者,三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   ⒉101年5月30日修正公布之道交條例第21條第1項第4款:「 汽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 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四、駕駛執照 業經吊銷、註銷仍駕駛小型車或機車。」   ⒊102年1月30日修正施行之道交條例第35條第1、3項:「( 第一項)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經測試檢定有下列情形之 一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九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 移置保管該汽車及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附載未滿十二歲 兒童或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二年;致 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一、 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二、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 品及其相類似之管制藥品。……(第三項)汽車駕駛人於五 年內違反第一項規定二次以上者,處新臺幣九萬元罰鍰, 並當場移置保管該汽車及吊銷其駕駛執照;如肇事致人重 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 (二)經查,原告前於103年7月11日、103年7月19日先後因違反 行為時道交條例第35條第1項、第3項規定,經警舉發並於 103年7月19日吊銷其駕駛執照、禁考駕駛執照3年;又於1 08年9月16日、109年6月27日、110年4月9日、112年2月20 日無駕駛執照仍駕駛系爭車輛,經被告以北市裁催字第22 -A00H5T247、22-Z0VA40098、22-ZTZB00216、22-A01EM40 14號裁決書分別裁罰,迄至本案案發後之113年3月21日始 重新考領駕駛執照;原告復於本案時、地駕駛系爭車輛為 警查獲等情,有舉發機關113年4月6日新警交字第1130004 823號函、原告違規歷史紀錄、繳費紀錄、駕籍查詢、駕 照吊銷執行紀錄等證可查(本院卷第43-44、63-93頁)。 是原處分認定原告有「汽車駕駛人於五年內違反第二十一 條第一項規定二次以上者(無效駕照扣繳)、汽車駕駛人 於依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至第五項吊銷駕駛執照期間 ,違反第二十一條」之違規事實,並無違誤。原告既曾考 領有合法之駕駛執照並駕駛系爭車輛上路,是其對於前揭 道路交通相關法規,自難諉為不知而應負有遵守之注意義 務,且本案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所為縱非故意亦有過失 ,應堪認定。被告依前開規定作成原處分,經核未有裁量 逾越、怠惰或濫用等瑕疵情事,應屬適法。 (三)原告主張員警攔查違法云云。然查:   ⒈按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1項第6款、第2項規定:「(第一項)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六、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第二項)前項第六款之指定,以防止犯罪,或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而有必要者為限。其指定應由警察機關主管長官為之。」同法第7條第1項第1至3款規定:「警察依前條規定,為查證人民身分,得採取下列之必要措施:一、攔停人、車、船及其他交通工具。二、詢問姓名、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國籍、住居所及身分證統一編號等。三、令出示身分證明文件。……」由上開規定可知:警察機關基於防止犯罪、處理重大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事件之目的,得於必要時經主管長官(如分局長)指定地點設置臨檢站,並集體攔停全部行經車輛並查證其身分,縱非已生或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亦得攔停之。   ⒉經查,舉發機關及其所隸屬之花蓮縣警察局,為嚴密封鎖 不法、強力清查掃蕩並維護治安等目的,於113年3月5日 經主管長官即分局長簽核113年3月份擴大臨檢勤務規劃表 ,並定於113年3月5日晚間8時至23時,在舉發機關設置在 臺九線懷恩橋南端處之臨檢站執行路檢等情,有舉發機關 113年2月20日簽呈、簽稿會核單、0305/20-23時「局頒擴 大臨檢併反奴、祥安、取締酒駕等」專案勤務規劃表、花 蓮縣警察局113年2月20日花警保安字第1130008737號函在 卷可查(本院卷第107-134頁),是本案舉發機關設置之 臨檢站合於警察職權行使法第6條第2項之規定,自依同條 第1項、第7條第1項規定,對駕駛系爭車輛行經該地之原 告,執行臨檢勤務、查驗其身分之行為,而員警於查驗身 分後,發現原告駕駛執照已吊銷卻仍駕駛系爭車輛,自得 依法舉發。原告上開主張,容有誤會。 (四)至系爭舉發單雖記載原告違規事實為道交條例第21條第1 項第4款等語,然舉發機關員警所為之舉發單並非終局行 政處分,而原告有「汽車駕駛人於五年內違反第二十一條 第一項規定二次以上者(無效駕照扣繳)、汽車駕駛人於 依本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至第五項吊銷駕駛執照期間, 違反第二十一條」之違規事實,已如前述,且被告於做成 原處分時,既已將系爭舉發單所誤載之違規事實更正如上 ,原處分效力尚不因該舉發單之誤載而受影響,併此敘明 。 (五)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審核後,或與本案爭點無涉,或對於本件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爰毋庸一一再加論述,爰併敘明。 五、結論: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主張撤銷原處分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本件第一審裁判費300元應由敗訴之原告 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林敬超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玟卉

2025-03-14

TPTA-113-交-2448-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2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DOKMAI SOMKIAT宋傑(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DOKMAI SOMKIAT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2-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9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KOYRAM BUNSONG(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7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1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9-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8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BOONTHAJAN THANOM(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7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1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8-20250314-1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609號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債 務 人 侯誌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下同)90,771元,及如附表所 示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 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㈠緣債務人侯誌瑋於112年7月11日與聲請人訂立額度型貸款契 約書(附證一,以下簡稱本契約),約定於本借款額度及期間 內,債務人在其於聲請人開立之帳戶內循環動用,以日計息 。詎債務人未依約還款(附證二),迄今尚積欠本金、利息及 延滯利息、未繳帳務管理費用等,計算說明如下:(一)本金 債權:新臺幣87,221元整。(二)依本契約第三條及第六條及 第七條約定分別計算,於繳款期限前按年利率百分之一十二 點九九計算利息,延滯則按年利率百分之十六計算延滯利息 ,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至逾期270日為止。(1)利息 計算:已計未收利息共新臺幣3,550元整。(2)延滯期間利息 :自114年2月11日起,以本金新臺幣87,221元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百分之十六計算利息,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 期至逾期270日為止,自逾期第271日起應回復依原借款年利 率百分之一十二點九九計收遲延期間之利息。(三)帳務管理 費用:新臺幣0元整(契約書第四條)。 ㈡詎債務人未依約繳納本息,聲請人依本契約貳、其他約定事 項中第一條約定行使加速條款,債務人已喪失期限利益,債 務應視為全部到期,嗣經屢次催討均置之不理,為此,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508條之規定,狀請鈞院鑒核,迅發支付命令 ,促其如數清償並負擔督促程序費用,以維債權。因債權人 不明債務人是否仍在監,懇請鈞院依職權調取臺灣高等法院 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查詢,若債務人仍在監,懇請鈞院囑託 該監所首長為之送達,另因債權人無法即時查調債務人是否 離境或具有雙重國籍之身分,懇請鈞院依職權調取債務人之 外交部出入境及內政部移民署記錄,以利合法送達,實感德 便。 ㈢證物名稱及件數:ㄧ、額度型貸款契約影本乙份。二、交易紀 錄一覽表影本乙份。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司法事務官 高于晴 附表 114年度司促字第001609號 利息: 本金 序號 本金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87221元 侯誌瑋 自民國114年2月11日起 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延遲利息,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至逾期270日為止,自逾期第271日起,應回復按原借款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2.99計收遲延期間之利息

2025-03-14

PTDV-114-司促-1609-20250314-1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289號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債 務 人 吳文盛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下同)417,434元,及自民國1 13年10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2.86計算之 利息,暨自民國113年11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 以內者,按上開年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上 開年利率百分之20計收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 至逾期270日為止,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否則應於本 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㈠緣債務人吳文盛與債權人訂立個人信用貸款契約書(附證一) ,借款期間自112年2月6日起,按月償還本息。 ㈡詎債務人未依約繳納本息,依契約書貳、其他約定事項中第 二條約定,債務人已喪失期限利益,全部債務視為到期,案 經債權人催請給付前開金額亦無結果,故債務人顯有故意違 約之事實,實有督促其履行之必要。 ㈢為此,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08條之規定,狀請鈞院鑒核,迅賜 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促其如數清償並負擔督促程序費用。 因債權人不明債務人是否仍在監,懇請鈞院依職權調取臺灣 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錄表查詢,若債務人仍在監,懇請 鈞院囑託該監所首長為之送達,另因債權人無法即時查調債 務人是否離境或具有雙重國籍之身分,懇請 鈞院依職權調 取債務人之外交部出入境及內政部移民署記錄,以利合法送 達,實感德便。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司法事務官 高于晴

2025-03-14

PTDV-114-司促-1289-20250314-1

續收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306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詹綸心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BUANONG KITTI(泰國籍)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6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即114年3月20日)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經本院訊問受收容人,且由內政部移民署人員到場陳述,並審閱證據資料後,認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法 官 温文昌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張宇軒

2025-03-14

TCTA-114-續收-1306-20250314-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45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PHAM THI HOA (越南國籍) 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PHAM THI HOA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1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3-13

TPTA-114-續收-1455-2025031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467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TRAN PHI LONG (越南國籍) 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TRAN PHI LONG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1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3-13

TPTA-114-續收-1467-2025031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1450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楊忠廣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PUJIYANTO (印尼國籍) 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PUJIYANTO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3月1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受外國政府通緝。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國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法 官 林宜靜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許慈愍

2025-03-13

TPTA-114-續收-1450-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