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榮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消債清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84號 債 務 人 湯長松 代 理 人 曾琴稜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湯長松自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二月二十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清 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更 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清算,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80條前段定有 明文。又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 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 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 理之調解,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亦有明定。次按法院開始 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 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 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消債條例第83 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前已聲請調 解,惟調解不成立。又債務人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 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爰聲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有卷內如附表一所示各項資料等件 可稽。又依債務人釋明及陳報資料,債務人現年67歲,居住 在新北市淡水區,其財產、收入及支出現況如附表二所示。  ㈡依債權人所陳報及債權人清冊等,債務人所負債務總額(含 本金、利息、違約金及費用)已達新臺幣12,700,087元,其 財產現值仍不足以清償債務,經綜合評估其財產、信用、勞 力等狀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此外,復 查無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 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債務人聲請清算,洵屬有據。爰 依首揭規定,裁定開始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 清算程序。 四、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高御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楊宗霈 附表一 編號 資料 卷證頁數 1 現戶全戶戶籍謄本 司消債調卷第23頁 2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之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 司消債調卷第9至11頁 3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 司消債調卷第12至14頁 4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債權銀行報送授信資料明細 司消債調卷第15至16頁 5 111年度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司消債調卷第19頁,本院卷第60頁 6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司消債調卷第17頁 7 調解不成立證明書 司消債調卷第46頁 8 金融機構及郵局之存摺資料 本院卷第126至188頁 9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新北榮民服務處113年9月16日新北處字第1130009870號函 本院卷第34至35頁 10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9月16日保國三字第11313077550號函及其附件 本院卷第38至40頁 11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明細 司消債調卷第22頁 附表二 壹、財產現況 編號 財產項目 估算現值 卷證頁數 1 郵局帳戶存款 4,625元 本院卷第138至188頁 2 土地銀行帳戶存款 1,519元 本院卷第126至136頁 合計 6,144元 貳、收入現況 編號 收入項目 每月金額 卷證頁數 1 就養給付金 17,322元 本院卷第34頁 2 老年年金 2,211元 本院卷第40頁 合計 19,533元 叁、支出現況 編號 支出項目 每月金額 卷證頁數 1 每月必要支出(按114年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計算) 20,280元 司消債調卷第6頁 合計 20,280元 金額均為新臺幣

2025-02-20

SLDV-113-消債清-84-20250220-3

審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5120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天華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41470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稱:被告楊天華與告訴人簡鈺(所涉傷害罪嫌, 另為不起訴處分)同為新北市○○區○○路0段00號板橋榮民之家 之照服員,楊天華因細故對簡鈺心生不滿,竟基於傷害之犯 意,接續於民國113年6月4日13時許及同日18時許,在上開 榮民之家308號房內,徒手毆打簡鈺頭部及臉部,致簡鈺受 有右眼挫傷、右頰挫傷、右耳擦挫傷等傷害,因認被告涉有 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23 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 三、本件告訴人告被告傷害案件,起訴書認被告係觸犯刑法第27 7條第1項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之規定,須告訴乃論。 四、茲據被告與告訴人達成和解,告訴人撤回本件告訴,有本院 調解筆錄影本、刑事撤回告訴狀各1份在卷可參,揆諸首開 說明,應不經言詞辯論,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莊勝博偵查起訴、檢察官高智美蒞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六庭法 官 陳明珠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王志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2025-02-20

PCDM-113-審易-5120-20250220-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4084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萬岳豐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傷害案件,不服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2年度 訴字第410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13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1年度調偵字第272號),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 實 一、萬岳豐與廖琡霞為同事。萬岳豐於民國110年11月30日中午1 2時許,在新竹市○區○○○路0號聯發科技公司地下室之休息室 內,不滿廖琡霞向領班陳柏韋報告萬岳豐在地下室抽菸,雙 方發生口角爭執,萬岳豐竟基於傷害之犯意,用腳踹踢廖琡 霞之左腳膝蓋處,致廖琡霞受有「左膝挫傷,內側瘀青3×3 公分」之傷害。 二、案經廖琡霞訴由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二總隊第三大隊第 一中隊報請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審判期日之訴訟程序,專以審判筆錄為證,刑事訴訟法第 47條定有明文。另未經參與審理之法官參與判決者,其判決 當然違背法令,亦為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3款所明定。原 審於113年5月16日審判期日所踐行之訴訟程序,依審判筆錄 記載(原審卷第81頁),係由審判長法官黃沛文、法官翁禎翊 及法官林秋宜參與審理,而判決書則記載參與判決之審判長 法官黃沛文、法官翁禎翊及法官林秋宜,並無法官未參與審 理而參與判決之違法情事。上訴人即被告萬岳豐(下稱被告) 主張113年5月16日審判期日參與審理之三位法官皆為男性, 並無女性法官,受命法官林秋宜為女性並未出席參與審理卻 參與判決云云。然經本院當庭勘驗原審於113年5月16日審判 期日錄音光碟,確認受命法官為女性聲音,此有本院113年1 2月4日勘驗筆錄存卷足憑(本院卷第63至64頁)。足認原審於 113年5月16日審判期日合議庭組織之法官性別並非全為男性 ,故原審並無未經參與審理之法官參與判決之情形,被告仍 一再爭執此程序事項,要屬無據,其聲請傳喚當日出庭作證 之陳柏韋、鍾承達、邱茂森、許世昌為證人,顯無必要。是 原判決組織並無不合法,合先敘明。 二、本判決所引用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含書面陳述), 業經檢察官、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均表示同意有證據能力( 本院卷第64至67頁),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作成時之情況 ,並無違法或不當情事,且與待證事實具有關聯性,以之作 為證據應屬適當,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規定,認 均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訊據被告固坦承於上開時、地,與告訴人廖琡霞發生口角爭 執,惟矢口否認有何傷害犯行,辯稱:我沒有踹踢告訴人云 云。經查:  ㈠被告與告訴人為同事,於110年11月30日中午12時許,在新竹 市○區○○○路0號聯發科技公司地下室之休息室內,被告不滿 告訴人向領班陳柏韋報告其在地下室抽菸,雙方發生口角爭 執等情,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原審及本院審理時坦承不 諱(偵卷第7至8頁、第25頁反面,調偵卷第26頁,原審卷第4 4、100至102頁,本院卷第67、96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廖 琡霞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偵卷第15至16頁、第25頁正、 反面,調偵卷第10頁至第11頁反面、第33頁正、反面)、證 人即同事邱茂森於偵查及原審審理時之證述(調偵卷第25頁 反面至第26頁,原審卷第91至92頁)大致相符。又,告訴人 於110年11月30日14時56分許,前往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 院急診,經診斷受有「左膝挫傷,內側瘀青3×3公分」之傷 害,有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診斷證明書(偵卷第18頁)、 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112年2月24日北總竹醫字第112000 0223號函暨告訴人之病歷資料(調偵卷第56至60頁)、113年3 月26日北總竹醫字第1130000354號函暨告訴人之病歷摘要及 傷勢照片(原審卷第51至55頁)存卷足憑,且為被告所不爭執 (本院卷第67頁)。是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告訴人確有遭被告用腳踹踢,且所受上開傷勢,確係被告基 於傷害之故意所為,理由如下:  ⒈證人即告訴人廖琡霞於警詢及偵查中證稱:110年11月30日中 午12時許,在聯發科地下室的休息室,被告聽到一些閒話, 覺得是我說的,就一直罵我,我不知道他在講什麼東西,被 告不爽就用腳踹我的左腳,當時我坐在躺椅上,雙腳屈膝踩 在地上,被告站在我的左邊很大力用右腳踹我的左膝蓋大腿 處一下,我的腳往右邊撞到旁邊的鐵櫃,左腳內側撞到右腳 ,右腳又撞到鐵櫃,擠壓後才受傷,我就跑出去叫人幫我拍 照,我跟許世昌說「我被萬岳豐踹」、「腳印剛好就在我的 牛仔褲膝蓋下方處,你趕快幫我拍照」,當天下午我就去竹 東榮民醫院就醫,膝蓋挫傷,第二天就腫起來,我都有拍照 在我的手機內。案發當天我有拿同事幫我拍攝的照片給陳柏 韋看,就是被告踹我褲子外面有腳印的照片等語綦詳(偵卷 第15至16頁、第25頁正、反面,調偵卷第10頁至第11頁反面 、第33頁正、反面)。證人即同事許世昌於偵查及原審審理 時則證稱:中午午休時廖琡霞來我的休息室敲門,拿著手機 跟我說她的腳被萬岳豐踹,叫我幫她拍照,當時我有看到她 的牛仔褲上有點不是很清楚腳印。我拿廖琡霞的手機幫她拍 ,確實有看到她一側大腿處有不清楚的鞋印等語明確(調偵 卷第54頁正、反面,原審卷第93至95頁)。證人即領班陳柏 韋於偵查及原審審理時亦證稱:萬岳豐與廖琡霞發生爭執時 ,我不在現場,廖琡霞打電話給我才去現場了解狀況,案發 當天中午我有看到廖琡霞的褲管上有類似鞋印的痕跡,廖琡 霞跟我說她與萬岳豐在休息室有爭執,萬岳豐有踹她,我請 廖琡霞先去醫院驗傷,當天晚上6時30分許,廖琡霞有傳褲 管上鞋印照片給我,110年12月1日、110年12月6日有傳腳內 側瘀青受傷照片給我等語(調偵卷第11頁正、反面,原審卷 第83至86頁)。依上,前揭證人之證述內容,互核一致,並 有告訴人之上開診斷證明書(偵卷第18頁)、病歷資料(調偵 卷第56至60頁)、病歷摘要及傷勢照片(原審卷第51至55頁) 、告訴人提供之褲管上鞋印照片及左膝內側瘀青照片(偵卷 第31頁正、反面)、證人陳柏韋與告訴人間通訊軟體LINE對 話紀錄翻拍畫面(內含告訴人傳送之診斷證明書、褲管上鞋 印、傷勢照片,調偵卷第13至15頁)存卷可參,足認證人廖 琡霞、許世昌、陳柏韋上開證述之可信度極高。  ⒉關於本案發生衝突原因,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供稱:廖琡霞天天都在講同事的不是,挑撥離間,常常會跟領班陳柏韋打小報告,我剛到職1個月看不慣,當天我講了廖琡霞幾句,雙方就吵起來,然後廖琡霞打電話給領班陳柏韋告狀跑走了等語(偵卷第7至8頁、第25頁反面,調偵卷第26頁),復於原審審理時陳稱:我到聯發科上班做清潔工才1個月,每天見到廖琡霞都在同事間挑撥離間,跟主管打小報告。當天我看到廖琡霞跟陳柏韋說我們在休息室外面的停車場抽菸,陳柏韋就來找我談,因為廖琡霞打小報告有講到我,所以我很生氣,才會跟廖琡霞發生口角。我知道在地下室抽菸不正確,但廖琡霞不要一直跟領班講我們在地下室做什麼事等語(原審卷第42、101至102頁)。由此可見,被告確係因不滿告訴人向領班陳柏韋報告其在地下室抽菸起口角爭執而感到憤怒,被告明知不應該在地下室抽菸,遭領班陳柏韋指正後,竟怪罪告訴人向領班陳柏韋打小報告,故將憤怒之矛頭朝向告訴人,在情緒高張、怒不可遏之情形下,出腳踹踢告訴人,應與常情相符。  ⒊復觀諸告訴人之上開診斷證明書記載告訴人之診療日期為「1 10年11月30日14時56分許」、經診斷為「左膝挫傷,內側瘀 青3×3公分」,而告訴人手機內之褲管上鞋印照片拍攝時間 為110年11月30日12時1分、13時23分,黑色牛仔褲左腳膝蓋 外側至大腿外側後方確有鞋印痕跡,此有手機翻拍照片在卷 可佐(調偵卷第35至38頁、第44頁反面),足證該傷勢顯係遭 外力攻擊所致;又告訴人前往醫院驗傷時間與本案發生衝突 時間相近,且告訴人之受傷部位與告訴人前揭指述遭被告出 腳踹踢攻擊方式及部位,互核相符。從而,告訴人所受傷勢 應係被告所造成無誤。  ⒋是故,被告辯稱:我沒有踹踢告訴人云云,顯與事實不符, 應係臨訟推諉卸責之詞,委不足採。  ㈢至被告辯稱:證人許世昌於偵查中證述究係腳印或鞋印,而 腳印或鞋印究係在告訴人之膝蓋或大腿,前後不一,且提示 111年12月26日告訴人陳報狀檢附黑色牛仔褲照片,日期為2 021年11月31日,顯不可採;且於111年3月28日偵查庭檢察 官曾向被告採集鞋印,起訴書或判決書卻隻字未提,未盡調 查云云。然查:  ⒈證人許世昌於偵查中固證稱:「我當時有看到她的牛仔褲上 有點不是很清楚腳印,我就幫她拍照」、「(問:【提示111 年12月26日告訴人陳報狀檢附黑色牛仔褲照片,日期為2021 年11月31日兩張照片】這是你幫廖琡霞所拍攝當時的狀況嗎 ?是我拿廖琡霞的手機幫她拍的,這張半身照片的背景是我 休息室。當時我確實有看到她一側大腿處一處不清楚的鞋印 」等語(調偵卷第54頁反面),然依111年12月26日告訴人陳 報狀檢附黑色牛仔褲照片所示(調偵卷第44頁反面),黑色牛 仔褲左腳膝蓋外側至大腿外側後方留有髒汙,且由髒污形狀 及痕跡觀察,可明顯辨識為鞋印,並非腳印,兩張照片記載 拍攝日期為「2021年11月30日」等情,可認證人許世昌僅是 在口語表述時因未臻精確致有混用「鞋印」、「腳印」等詞 之情形而已,尚不影響其真意。又,案發當時告訴人係坐在 躺椅上,雙腳屈膝踩在地上,被告站在告訴人左側用右腳踹 踢告訴人之左膝蓋大腿處乙節,業據證人即告訴人證述在前 ,故前揭鞋印位置在告訴人之左腳膝蓋外側至大腿外側後方 ,核與常情相符。另上開筆錄記載「日期為2021年11月31日 兩張照片」應係「2021年11月30日」之誤植。是被告上開所 辯,礙難憑採。  ⒉復查,111年3月28日偵查庭係由檢察事務官詢問被告及告訴 人,雙方有無意願和解、告訴人受傷經過、當時有誰看到、 是否同意轉介新竹縣竹東鎮調解委員會等情,此有111年3月 28日詢問筆錄(偵卷第25至26頁)在卷足憑,並無被告所指當 天檢察官曾向被告採集鞋印卻未盡調查之情形。是被告上開 所辯,徒託空言,不可採信。  ㈣綜上所述,本件事證明確,被告上開傷害犯行,洵堪認定, 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  三、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原審認被告犯罪事證明確,並審酌被告與告訴人為同事關係 ,理應相互理解彼此工作環境,僅因告訴人向同事抱怨被告 於休息室外之停車場抽菸,被告不思理性溝通解決,竟以上 開方式造成告訴人受傷,足認其法治觀念淡薄,所為實非可 取,又否認犯行,犯後拒向告訴人道歉,亦未與之和解,尚 乏悔意,虛耗司法資源,兼衡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 情節、告訴人所受傷勢、被告無前案紀錄之素行、及被告自 述其高職畢業之智識程度、目前從事裝潢業、家庭經濟狀況 小康之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經核原判決認事、用法並無 違法或不當,業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量刑之宣 告亦稱妥適,而未逾越法定刑度,符合比例原則,原判決應 予維持。  ㈡被告上訴意旨仍執前詞,否認犯罪,指摘原審判決不當,並 非可採,被告上訴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翁貫育提起公訴,檢察官侯名皇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鄭水銓                    法 官 沈君玲                    法 官 孫沅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心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 刑法第277條第1項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 以下罰金。

2025-02-19

TPHM-113-上訴-4084-20250219-1

壢簡更一
中壢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壢簡更一字第14號 原 告 李家銘 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4樓 上列原告與被告劉奕榮等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4日內,具狀補正如附錄所示之事項,逾 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 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書狀及 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 ,提出繕本或影本,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項、第119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 件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亦有規 定。復按分割共有物之訴,須共有人全體參與訴訟,其當事 人之適格始無欠缺。如有當事人不適格之情形,法院即不得 對之為實體上之裁判。又關於當事人適格與否,為法院應依 職權調查之事項,無論訴訟進行至如何之程度,應隨時依職 權調查之(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905 號判決意旨參照) 。 二、經查,本件原告提起分割共有物訴訟,仍有主文所示應補正 之事項,本院前於民國114年1月17日發函原告於文到後10日 內補正,而該函於114年2月3日補充送達於原告,並由其受 僱人簽收,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考,然原告迄未補正,是原 告此部分起訴程式顯然尚有欠缺,並有礙訴訟之進行。爰命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14日內補正如附錄所示之事項, 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錄(應補正之事項): 一、被告編號338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北市榮民 服務處之法定代理人已變更,請補法定代理人變更之承受訴 訟狀。 二、被告編號1300王彩英為大陸人士,能否繼承系爭土地,請查 明。 三、被告編號511吳湯桂蘭於昭和10年10月12日出養湯阿輝,經 本院調閱其所有手抄謄本,核其為養女身分,其是否仍為本 件當事人,請查明。   四、被繼承人陳楊五妹於昭和9年10月3日出養楊金對,經本院調 閱其所有手抄謄本,核其為養女身分,其繼承人即被告編號 536至545被告等人是否仍為本件繼承人,請查明。   五、被告編號630劉學堯於112年2月17日歿,請補其繼承人承受 訴訟聲明狀。   六、被告編號1146劉奕文、1147劉彩雲(2)、1301劉世閔、1302 劉世翔非系爭土地共有人,其等是否仍為本件當事人,請查 明。 七、被告編號1069劉世堯(1)(劉奕宏承受訴訟人、96.3.6生)、7 6温鉑洋(温銳城承受訴訟人、96.7.15生)快要成年,請留意 。

2025-02-19

CLEV-112-壢簡更一-14-20250219-3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48號 聲 請 人 鄺定凡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法務部間抗告事件(本院113年度抗字第35 9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 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 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 之事由釋明之。 二、聲請人對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691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113年度抗字第359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 訟代理人,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為就養榮民,每月僅領津 貼新臺幣(下同)15,471元,故無資力繳納訴訟費用,並檢 附聲請人之診斷證明書、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市榮 民服務處就養榮民安置證明書以為釋明。經核上開證明書   均不足以釋明聲請人之全面資力狀況,亦無法釋明其究有何 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復未提出保證書以代 之,是聲請人並未釋明其無資力支出抗告裁判費1,000元。 又經本院依職權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亦無 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民 國114年1月24日法扶總字第1140000052號函附卷可稽。是以 ,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 請自無從准許,並因本件不符訴訟救助之要件,依首開規定 及說明,聲請人聲請本院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均 應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胡 方 新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玉 卿 法官 張 國 勳 法官 林 欣 蓉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 玉 純

2025-02-19

TPAA-113-聲-748-20250219-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70號 聲 請 人 鄺定凡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國防部間抗告事件(本院113年度抗字第36 2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 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 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 之事由釋明之。 二、聲請人對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338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113年度抗字第362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 訟代理人,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為就養榮民,每月僅領津 貼新臺幣(下同)15,471元;其原為計程車司機,因患有嚴 重睡眠呼吸中止症,於民國108年間因病闖紅燈被吊銷職業 駕照乙年而無法執業,故無資力繳納訴訟費用,並檢附國軍 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市榮民服務處就養榮民安置證明書 等文件以為釋明。經核上開證明書不足以釋明聲請人之全面 資力狀況,亦無法釋明其究有何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信 用之情事,復未提出保證書以代之,是聲請人並未釋明其無 資力支出抗告裁判費1,000元。又經本院依職權向財團法人 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 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114年1月24日法扶總字第0000 000000號函附卷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 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請自無從准許,並因本件不符訴 訟救助之要件,依首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聲請本院選任訴 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均應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胡 方 新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玉 卿 法官 張 國 勳 法官 林 欣 蓉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 玉 純

2025-02-19

TPAA-113-聲-770-20250219-1

壢原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壢原簡字第10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應玉美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5830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應玉美犯竊盜罪,處拘役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循正當途徑獲取財 物,顯然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所為殊非可取;兼衡 其自陳國小畢業、家境勉持暨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 所竊取之財物價值及犯後坦承犯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扣案之 犯罪所得鑰匙一串,業經警妮維雅止汗香氛滾珠壹個,業經 告訴人領回,有贓物領據在卷可稽,爰依法不予宣告沒收, 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李允煉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潘政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鄭鈺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58300號   被   告 應玉美 女 63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住臺東縣○○鄉○○路00號             居桃園市○○區○○路000巷00弄00              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應玉美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3年8月10日下午1時3分,在桃園市○○區○○路000號1樓大特價 五金百貨榮民店,徒手竊取貨架上由該店負責人徐立發所管 領之妮維雅止汗香氛滾珠1個(價值新臺幣199元,下稱止汗 劑),得手後藏放於自身外套口袋內,以結帳其他物品遮掩 後離去。嗣經徐立發調閱現場監視器畫面發現遭竊,報警處 理,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徐立發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被告應玉美否認犯行,辯稱:伊放外套口袋,結帳時忘記拿 出來,該件外套不常穿,2、3天後要穿該件外套時才發現口 袋內有止汗劑等語。惟經勘驗現場監視器錄影,被告在店內 將止汗劑藏放入外套左邊口袋後,甫離開店內,又再以手伸 入外套左邊口袋內掏摸等情,有勘驗筆錄1份在卷可稽,則 被告離開店內時,理應能摸到自己放入外套左邊口袋內之止 汗劑,然被告卻逕自離去,足見被告並非忘記而係有意的不 拿出來結帳,堪認被告主觀上有竊盜犯意,故被告所辯應為 卸責之詞,並不可取。此外復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竊盜案領據(保管)單、車輛詳細 資料報表各1份、監視器錄影光碟1片及擷圖照片10張、商品相 關照片2張附卷可稽,被告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竊得 之止汗劑,已遭其開封使用,無從再行販售,是縱已發還告 訴人,亦不合於「實際」發還告訴人之旨,仍請依刑法第38 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檢 察 官 李 允 煉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 記 官 李 靜 雯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2-19

TYDM-114-壢原簡-10-20250219-1

司家催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1號 聲 請 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高雄市榮民服務處 設高雄市○○區○○○路00號 法定代理人 劉雅魁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郭○○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 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甲○○(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民國113年11月29日死亡,生前最後籍設:高 雄市○○區○○里00鄰○○路○○○巷○○弄○號)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 贈人為承認繼承、報明債權或聲明願受遺贈與否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前項公示催告揭示之日 起,壹年貳月內承認繼承;其大陸地區之繼承人,應自被繼承人 死亡之日(即日)起叁年內以書面向本院為繼承之表示,上述期 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之遺產,於清償債權, 並交付遺贈物,並依法移交遺產於大陸地區繼承人後,如有剩餘 ,即歸屬國庫。 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揭示之日起壹年 貳月內,向聲請人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上 述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者,僅得就賸餘遺產行使其權利。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甲○○(年籍資料詳如主文第一 項所示)係榮民,於民國113年11月29日死亡,在臺無繼承 人,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8條規定,聲請 人為被繼承人之法定遺產管理人。茲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第66條及民法第1179條第1項規定,經查被繼 承人在臺留有遺產,為確保大陸繼承人之權益,爰聲請對其 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命其於一定期限內報明債權 ,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等語,並提出被繼承人之死亡除 戶戶籍謄本、個人資料列印(均影本)為證。 二、聲請人之聲請,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定相當期間公 示催告被繼承人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於如主文所 定之期間內為承認繼承、報明債權及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 三、按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於繼承開始起 3 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表示,逾期 視為拋棄其繼承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6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是被繼承人之繼承人如為大陸地區人民 ,自應依上開規定辦理繼承,併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鄭如純

2025-02-18

KSYV-114-司家催-1-20250218-1

司家催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5號 聲 請 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桃園榮譽國民之家 法定代理人 陳平 代 理 人 梁越高 相 對 人 甲OO(亡)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遺贈人及大陸地區以外 之繼承人為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甲OO(男,民國00年0月0日出生、民國113年12月2 2日死亡、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住所 :桃園市○○區○○路0000號)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債權人及 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甲OO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公示催告公告於 司法院網站之日起壹年內向聲請人即遺產管理人承認繼承,如不 於公示期限內承認繼承時,其遺產除經大陸地區之繼承人依法繼 承外,於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及扣除必要費用後,如有賸餘, 歸屬國庫。 被繼承人甲OO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公告於司法 院網站之日起壹年內向聲請人即遺產管理人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 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前項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者,僅得就賸餘 遺產,行使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被繼承人甲OO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甲OO係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 員會核定安置就養之單身榮民,不幸於民國113年12月22日 亡故,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8條及退除役 官兵死亡無人繼承遺產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聲請人為其法 定遺產管理人,爰提出被繼承人之死亡證明書及戶籍謄本等 件為證,依民法第1179條規定,聲請對被繼承人之大陸地區 以外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等語。 二、經核聲請人之聲請尚無不合,依民法第1178條、第1179條第 1項、第1182條、第1185條、家事事件法第130條、第137條 、第138條、139條及退除役官兵死亡無人繼承遺產管理辦法 第8條規定,准對被繼承人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債權 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並裁定如主文。 三、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判費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曾美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2-18

TYDV-114-司家催-5-20250218-1

司家催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5號 聲 請 人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屏東縣榮民服務處 法定代理人 王德維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劉連貴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 為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劉連貴(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設籍地:屏東縣○○市○○里00鄰○○○ 巷00號)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承認繼承、報明債權及 願受遺贈與否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劉連貴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公示催告裁定 揭示之日起1 年2 個月內,為承認繼承之聲明,如期限屆滿,無 繼承人承認繼承時,其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賸 餘,歸屬國庫。 被繼承人劉連貴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亦應於前項期間內,報明 債權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前項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 者,僅得就賸餘遺產行使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被繼承人劉連貴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劉連貴(男、民國00年00月0 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係聲請人轄區之在 臺單身退除役官兵,於113年11月20日死亡,在臺無任何親 屬,不能依民法第1177條選任遺產管理人,依臺灣地區與大 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68條第1 項及退除役官兵死亡無人繼 承遺產管理辦法第4條規定,聲請人為其法定遺產管理人, 因被繼承人劉連貴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不明,有公 示催告之必要,為此聲請對被繼承人劉連貴之大陸地區以外 之繼承人、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之聲請等語,並提 出被繼承人除戶謄本及個人基本資料等件為證。 二、聲請人之聲請,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依民法第1179條第1 項第3 款,家事事件法第139 條準用第 130條第3 項至第5 項、第97條、第127條第4項,非訟事件 法第2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陳俊宏

2025-02-18

PTDV-114-司家催-5-20250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