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588號 原 告 許淑枝 被 告 梁志業 (已歿)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如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方面:被告均未為任何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梁志業所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等案件,因被告死亡,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 判決諭知不受理在案,依前揭規定,原告之訴自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英花                    法 官 宋恩同                    法 官 謝欣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黃傳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4-審附民-588-20250307-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589號 原 告 周美智 被 告 梁志業 (已歿)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轄 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梁志業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雖因被告死亡 ,經本院為不受理判決在案,然原告於書狀中聲請就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由民事庭審理,爰依首揭法律規定,將本件 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英花                    法 官 宋恩同                    法 官 謝欣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傳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4-審附民-589-20250307-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584號 原 告 薛夙芳 被 告 梁志業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如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方面:被告均未為任何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梁志業所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等案件,因被告死亡,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 判決諭知不受理在案,依前揭規定,原告之訴自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英花                    法 官 宋恩同                    法 官 謝欣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黃傳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4-審附民-584-20250307-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587號 原 告 黃環珠 被 告 梁志業 (已歿)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轄 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梁志業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雖因被告死亡 ,經本院為不受理判決在案,然原告於書狀中聲請就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由民事庭審理,爰依首揭法律規定,將本件 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英花                    法 官 宋恩同                    法 官 謝欣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傳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4-審附民-587-20250307-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585號 原 告 許素玫 訴訟代理人 周美智 被 告 梁志業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方面: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如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方面:被告均未為任何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三、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梁志業所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等案件,因被告死亡,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審訴字第2710號 判決諭知不受理在案,依前揭規定,原告之訴自應予駁回。 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應併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洪英花                    法 官 宋恩同                    法 官 謝欣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黃傳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4-審附民-585-20250307-1

審交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交易字第14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兆武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偵緝 字第12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案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劉兆武於民國111年9月30日14時30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臺北市中山區中 山北路3段往北方向行駛,行經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3段與 民族東路口,本應注意無駕駛執照不得駕駛車輛、且在多車 道右轉時,應先駛入外側車道,且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 光線,路面乾燥無缺陷,道路無障礙物,視距良好等情,並 無不能注意之情事,適告訴人張博堯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於同方向右側行駛,被告不慎與告訴人發生 碰撞,致告訴人受有右側足部2公分撕裂傷經縫合、雙側手 部擦傷、雙側前臂擦傷、右側髖部擦傷、雙側膝部擦傷、右 側肩膀擦傷、雙側足部擦傷、右側前胸壁擦挫傷等傷害。因 認被告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業於114年2月3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之個 人基本資料在卷可考,依照上開說明,本案爰不經言詞辯論 ,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法 官 卓育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 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 ,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 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陳宛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PDM-114-審交易-147-20250306-1

審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簡上字第10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鄭帛庭(已歿)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中華 民國113年8月13日113年度審簡字第965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 起訴案號:113年度偵字第11800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 二審合議庭認應適用通常程序,自為第一審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鄭帛庭明知愷他命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所列管之第三級毒品,依法不得持有純質淨重逾5公克,竟 於民國113年2月5日前某日,在不詳處所,自真實姓名、年 籍不詳之人之處,以不詳代價購得第三級毒品愷他命12包( 淨重9.939公克、純質淨重7.5636公克)後而持有之。嗣警 於113年2月5日23時50分許,在新北市○○區○○街000巷00號之 月圓汽車旅館進行臨檢,當場在被告所在之上開汽車旅館50 7室,經被告同意而搜索扣得上開含有第三級毒品愷他命成 分之粉末12包。因認被告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 項之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5公克以上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 依同法第364條規定,上開規定,於第二審之審判準用之。 再簡易案件之上訴由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辦理,如 認應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係屬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 項但書第3款之情形,應依同法第452條規定,逕依第一審通 常程序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法院辦理刑事訴訟簡易程序案 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4點亦有規定。 三、查被告提起上訴後,業於114年1月2日死亡,此有戶役政資 訊網站查詢-全戶戶籍資料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自應 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原審未及審酌上情,而對被告為有罪之 實體判決,容有未洽,應由本院撤銷原判決,並自為第一審 判決,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452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李俊彥                                                 法 官 梁家贏                                         法 官 朱學瑛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許維倫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06

PCDM-113-審簡上-103-20250306-1

投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塗銷抵押權設定登記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投簡字第108號 原 告 張含少 訴訟代理人 蕭智元律師 被 告 葉崇慶(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設定登記事件,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當 事人能力;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原告之訴,民法第6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第249條 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亦有適用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定有明文。可知原告起訴時,如 以已死亡之自然人為被告,因無從命補正,法院即應逕以裁 定駁回(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1279號裁定要旨參照) 。且倘被告於原告提起訴訟前,業已死亡,衡之民事訴訟法 第168條所定之承受訴訟,必以當事人於訴訟程序進行中死 亡,始得由法定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若於起訴前死 亡者,原即欠缺當事人能力之要件,亦無從適用上開規定命 其繼承人承受訴訟之旨(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455號裁 定要旨參照),惟原告於法院為駁回裁定前,倘已提出記載 該被告死亡之戶籍謄本,並表明等待法院命其補正,俾利向 戶政機關查明繼承人,而可認定已有變更以該被告之繼承人 為當事人之意思,因該變更後尚未明確表明當事人之訴訟要 件欠缺,非無從命補正,法院自不可再以變更前之被告已死 亡,逕為駁回起訴之裁定(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660號 裁定要旨參照)。 二、原告於民國114年1月22日具狀對被告葉崇慶提起本件訴訟, 有民事起訴狀上本院所蓋收狀日期戳章可參。惟被告葉崇慶 已於92年6月29日死亡,有被告葉崇慶個人基本資料查詢可 稽。而原告於本院裁定駁回本件訴訟前,未提出被告葉崇慶 之戶籍謄本並表明變更以被告葉崇慶之繼承人為當事人,是 原告對無當事人能力之被告起訴,該項欠缺屬不能補正之事 項,原告之起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3款、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蔡孟芳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 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蘇鈺雯

2025-03-06

NTEV-114-投簡-108-20250306-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315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嘉能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17467號),本院受理後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竹 簡字第230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蔡嘉能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 盜之犯意,於民國113年9月28日下午2時前之某時許,在新 竹市○區○○路00號騎樓,見告訴人吳雅雯停放之無牌微型電 動車上鑰匙未拔,遂使用該鑰匙竊取該車得手後,旋即離去 ,供己轉售牟利。嗣因吳雅雯察覺失竊,報警處理,經警查 知該車現由不知情之案外人王○碩,王○碩陳稱該車係透過Fa cebook向暱稱「KEN」之人即蔡嘉能,以新臺幣1萬1,000元 所購入,始查悉上情。因認被告蔡嘉能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 項之竊盜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 訟法第252條第6款、第303條第1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本件被告涉犯上開罪嫌,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於114年2月20日繫屬本院,惟被告於本案繫屬前之114年2 月8日死亡,有被告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稽,是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繫屬本院前,被 告既已死亡,訴訟主體業已失其存在,從而本案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之程序自屬違背規定,揆諸前揭說明,爰不經言詞辯 論,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3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楊麗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林欣緣

2025-03-06

SCDM-114-易-315-20250306-1

板小
板橋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板小字第448號 原 告 柏旺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盧柏志 被 告 湯平(已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當 事人能力,民法第6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其情形無從補正,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另民事訴訟法第168條固規定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 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然必以當事人於訴訟繫屬中死亡,始有由 法定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之問題。若於「起訴前」死 亡者,原即欠缺當事人能力之要件,殊無上開規定之適用( 參看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第217號、91年度台上字第455號 裁判要旨)。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4年1月21日具狀對被告湯平(身分證統 一編號:Z000000000號)提起本件訴訟,有本院民事起訴狀 收狀戳存卷可按。惟被告湯平已於起訴前之113年2月16日死 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附卷可稽,揆諸 上揭說明,被告死亡後即喪失權利能力,而無當事人能力且 無從補正,原告提起本件訴訟,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4年3月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江俊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 中華民國114年3月6日             書記官 蔡儀樺

2025-03-06

PCEV-114-板小-448-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