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思緯

共找到 199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供訴訟費用之擔保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33號 聲 請 人 楓軒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宗良 訴訟代理人 楊思莉律師 相 對 人 Paramount Export Company 法定代理人 Thomas Selfridge 訴訟代理人 余明賢律師 謝雨修律師 高至鴻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113年度國貿字第8號),聲請 人聲請命相對人供訴訟費用之擔保,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7日內,以新臺幣1,047,632元為聲請人供 訴訟費用之擔保,逾期即駁回相對人之訴。   理 由 一、按原告於中華民國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者,法院應依被 告聲請,以裁定定擔保額及供擔保之期間,命原告供訴訟費 用之擔保;原告於裁定所定供擔保之期間內不供擔保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其訴,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1項前段、第99 條第1項及第101條前段定有明文。考諸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 1項前段之立法意旨,無非係因原告在我國司法權所及之轄 區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者,將來訴訟終結命其負擔賠償 訴訟費用時,難免執行困難,為保全被告利益,故設此預供 訴訟費用擔保之規定(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第150號裁定 要旨參照)。又法院定擔保額,以被告於各審應支出之費用 總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99條第2項定有明文。是法院依裁 量權定擔保額時,應斟酌為裁定時之客觀情事,就被告於各 審應支出之費用總額妥為核定。而所謂被告於各審應支出之 費用總額,乃指法院預計被告於本案第一審至第三審訴訟程 序中,可能支出各項訴訟費用之總額,並以法定訴訟費用為 限,且除裁判費外,尚包括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 之25所規定之其他費用在內。準此,凡訴訟程序進行中,依 法應由被告先行支付或墊付裁判費外之其他費用,均同屬被 告應支出之費用,應計入其支出費用總額,以為法院定供訴 訟費用擔保額之準據(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字第598號、99 年度台抗字第26號、100年度台抗字第382號、101年度台抗 字第324號裁定要旨參照)。另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 項前段、第466條之3第1項及第77條之25第2項規定,對於第 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第三審律 師之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並應限定其最高額,其支給 標準,由司法院參酌法務部及全國律師聯合會等意見定之。 故第三審律師之酬金,亦應屬前揭法院定擔保額之範疇。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以聲請人為被告,向本院訴請給付貨 款,然相對人於我國境內並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命相對人供訴訟費 用之擔保等語。 三、經查,相對人係設立於美國之外國公司,在我國境內並無依 公司法登記之事務所或營業所等節,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則 聲請人依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命相對人 供訴訟費用之擔保,即非無據。 四、又兩造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相對人係請求聲請人給付美金 593,25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之法定遲延利息,是 本件訴訟標的金額依起訴時臺灣銀行美金現金賣出匯率收盤 價計算,折合新臺幣(下同)19,375,545元,為兩造所不爭 執,是本件訴訟標的金額屬得上訴第三審之事件,是本件相 對人應供擔保之訴訟費用即包括第一至三審之裁判費及第三 審之律師酬金。又關於裁判費部分,本案應徵之第一審裁判 費業據相對人於起訴時繳納,有本院自行收納款項收據附卷 為憑,故無庸再令其提供擔保;而第二、三審裁判費則均為 273,816元。另就第三審律師酬金部分,參考法院選任律師 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第4條第1項前段第1款規定 ,法院就民事財產權訴訟裁定律師酬金,應斟酌案情之繁簡 、訴訟之結果及律師之勤惰,於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百分之 3以下、最高不逾500,000元之範圍內為之,經衡酌本件給付 貨款事件之法律關係複雜程度及請求金額,本院認本件之第 三審律師酬金應以500,000元為適當(訴訟標的金額19,375, 545之百分之3為581,26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計算式:000 000000.03=581266.35)。 五、綜上,本件預計相對人於本件第一審至第三審訴訟程序可能 支出之裁判費及律師酬金合計為1,047,632元(計算式:273 816+273816+500000元=0000000)。茲限相對人於本裁定送 達後7日內如數向本院提供擔保,逾期未提供,即駁回其訴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6

TYDV-113-聲-233-20241106-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4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泓德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更生之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時,應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及其 債權人、債務人清冊。前項債權人清冊,應表明下列事項: 一、債權人之姓名或名稱及地址,各債權之數額、原因及種 類。二、有擔保權或優先權之財產及其權利行使後不能受滿 足清償之債權數額。三、自用住宅借款債權」、「法院認為 必要時,得定期命債務人據實報告更生聲請前二年內財產變 動之狀況,並對於前條所定事項補充陳述、提出關係文件或 為其他必要之調查」、「更生之聲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 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不為真實之陳述,或拒絕提 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者,應駁回之」,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3條第1、2項、第44條及46條第3款分別 定有明文。此乃因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 設,債務人自應具體陳明其債權人之姓名、地址、債權種類 ,以供本院調查,更應提出完足事證以釋明其自己所必要生 活費用狀況及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而 為協力行為等,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自無加以保 護之必要。次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同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聲請人聲請更生,因未據提出完足事證以釋明其自己 財產及收入狀況及有何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本院無從加以 斟酌認定是否具備更生之要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9日以 裁定命聲請人於送達後15日內補正該裁定附件所示事項,該 裁定並已於113年9月23日寄存送達聲請人居所(就聲請人住 所部分,裁定送達後經郵務機構以查無此人退回),有本院 送達證書附卷可參(本院卷第113頁),惟聲請人逾期迄未 補正,有本院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稽,本院無從 審查其收入及支出狀況是否確實,以及是否符合更生要件, 其聲請更生自屬要件不備,應駁回其聲請。 三、至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之1雖規定法院就更生或清算 之聲請為駁回裁定前,應使債務人有到場陳述意見之機會, 然其立法理由為:「為保障更生或清算聲請程序債務人之聽 審請求權,法院於裁定駁回更生或清算之聲請前,應使債務 人有到場陳述意見之機會,爰設本條」。而所謂「聽審請求 權」,乃法院就聲請人於充分提出聲請所據之主張及事證, 經審核後,就該聲請人是否有無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 債務之虞等情事,或有無除外事項等實體事由有所不足,而 認應予駁回時,始應依法通知其到場陳述意見,此觀同條例 第8、44條自明。至聲請人所應補正事項尚有缺漏,經本院 定期命補正,且經過相當時日仍未補正,致使本院依其狀載 內容無從認定符合更生之法定程式與要件,尚無通知聲請人 到場陳述意見之必要,併此指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6

TYDV-113-消債更-145-20241106-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1號 原 告 紀炎才 被 告 邱耀德 指定送達處所:桃園市○○區○○○○○0號信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48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08,800元 ,逾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上開規定請求回復之損 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且該損害係因被告犯罪而 直接發生者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 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第29條、第29 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 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 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投資人之權益雖因 此獲得保障,惟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被害人,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民 事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 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 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 納裁判費,以補正其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 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一)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被告被訴違反銀 行法等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11,000,000元本息等,嗣經 本院刑事庭判決被告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 營收受存款業務罪,並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48號裁定移 送前來。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原告並非被告犯罪之直接被 害人,縱受損害,亦屬間接被害人,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要件不符,應許原 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其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原告於本件訴訟中聲明被告應賠償11,000,000元本息,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11,000,00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規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08,800元,未據原告繳 納,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期 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5

TYDV-113-金-21-202411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7號 原 告 黃從孝 被 告 邱耀德 指定送達處所:桃園市○○區○○○○○0號信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09年度附民字第681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40,600元 ,逾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上開規定請求回復之損 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且該損害係因被告犯罪而 直接發生者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 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第29條、第29 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 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 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投資人之權益雖因 此獲得保障,惟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被害人,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判 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 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 判費,以補正其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 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一)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被告被訴違反銀 行法等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4,000,000元本息,嗣 經本院刑事庭認定被告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 經營收受存款業務罪,並以109年度附民字第681號裁定移 送前來。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原告並非被告犯罪之直接被 害人,縱受損害,亦屬間接被害人,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要件不符,原告自 應繳納裁判費,以補正其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原告於本件訴訟中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4,000,000元本息 ,是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4,000,000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 7條之13規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40,600元,未據原告 繳納,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 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5

TYDV-113-金-17-202411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8號 原 告 徐淑靜 被 告 邱耀德 指定送達處所:桃園市○○區○○○○○0號信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23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263,504元 ,逾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上開規定請求回復之損 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且該損害係因被告犯罪而 直接發生者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 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第29條、第29 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 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 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投資人之權益雖因 此獲得保障,惟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被害人,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民 事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 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 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 納裁判費,以補正其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 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一)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被告被訴違反銀 行法等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28,577,500元本息等,嗣經 本院刑事庭認定被告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 營收受存款業務罪,並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23號裁定移 送前來。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原告並非被告犯罪之直接被 害人,縱受損害,亦屬間接被害人,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要件不符,應許原 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其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原告於本件訴訟中聲明被告應賠償28,577,500元本息,是 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28,577,500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規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263,504元,未據原告繳 納,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期 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5

TYDV-113-金-18-202411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9號 原 告 江采蓁 被 告 邱耀德 指定送達處所:桃園市○○區○○○○○0號信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21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22,000元 ,逾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上開規定請求回復之損 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且該損害係因被告犯罪而 直接發生者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 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第29條、第29 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 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 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投資人之權益雖因 此獲得保障,惟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被害人,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民 事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 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 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 納裁判費,以補正其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 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一)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被告被訴違反銀 行法等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12,500,000元本息等,嗣經 本院刑事庭判決被告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 營收受存款業務罪,並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21號裁定移 送前來。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原告並非被告犯罪之直接被 害人,縱受損害,亦屬間接被害人,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要件不符,應許原 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其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原告於本件訴訟中聲明被告應賠償12,500,000元本息,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12,500,000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3規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22,000元,未據原告繳納 ,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期如 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5

TYDV-113-金-19-202411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0號 原 告 陳錦榮 被 告 邱耀德 指定送達處所:桃園市○○區○○○○○0號信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26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10,560元 ,逾期如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刑 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依上開規定請求回復之損 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且該損害係因被告犯罪而 直接發生者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 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第29條、第29 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 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 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投資人之權益雖因 此獲得保障,惟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被害人,不得 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民 事判決意旨參照)。又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 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 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 納裁判費,以補正其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 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一)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08年度金重訴字第4號被告被訴違反銀 行法等案件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被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被告賠償新臺幣(下同)11,200,000元本息等,嗣經 本院刑事庭判決被告犯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 營收受存款業務罪,並以108年度重附民字第26號裁定移 送前來。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原告並非被告犯罪之直接被 害人,縱受損害,亦屬間接被害人,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要件不符,應許原 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其起訴程式之欠缺。 (二)原告於本件訴訟中聲明被告應賠償11,200,000元本息,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11,200,000元,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3規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110,560元,未據原告繳納 ,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逾期如 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5

TYDV-113-金-20-2024110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酌定特別代理人報酬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09號 聲 請 人 陳敬豐律師 相 對 人 鄧順恩 代 理 人 陳鄭權律師 彭英翔律師 上列聲請人於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755號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擔 任特別代理人,聲請酌定特別代理人報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為宸豐國際有限公司就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755號請求損 害賠償等事件第一審特別代理人之律師酬金,核定為新臺幣3萬5 ,000元,並由相對人墊付之。   理 由 一、按法院或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當事人選任律師為特別代理 人或訴訟代理人者,其律師之酬金由法院或審判長酌定之; 前項及第466條之3第1項之律師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應 限定其最高額,其支給標準,由司法院參酌法務部及全國律 師聯合會等意見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5定有明文。又 按法院裁定律師酬金,應斟酌案情之繁簡、訴訟之結果及律 師之勤惰,於下列範圍內為之。但律師與當事人約定之酬金 較低者,不得超過其約定:㈠民事財產權之訴訟,於訴訟標 的金額或價額3%以下;但最高不得逾新臺幣(下同)50萬元 。㈡民事非財產權之訴訟,不得逾15萬元;數訴合併提起者 ,不得逾30萬元;非財產權與財產權之訴訟合併提起者,不 得逾50萬元,亦為「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 給標準」第4條第1項所明訂。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5號 裁定選任為112年度訴字第1755號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下 稱本訴)被告宸豐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宸豐公司)之特別代 理人,該本訴業經言詞辯論終結定期宣判在案,故聲請核定 酬金等語。 三、相對人前提起本訴,併聲請為宸豐公司選任特別代理人,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2月23日以113年度聲字第15號裁定選任聲 請人為本訴被告即宸豐公司之特別代理人,而本訴已言詞辯 論終結並定於113年11月4日宣判等情,業經本院核閱本訴卷 證資料確認無訛,聲請人聲請酌定特別代理人酬金,於法有 據。 四、本院審酌本訴訴訟事件案情之性質尚非繁雜,聲請人於擔任 特別代理人期間提出書狀4次、到庭執行職務4次,暨其他因 本案所支出之時間、花費及本件案情尚非繁雜等一切情狀, 參考上開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本 訴之訴訟標的金額161萬2,800元3%=4萬8,384元),爰酌定 本件特別代理人之報酬為3萬5,000元,並命相對人墊付。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5項、第77條之25第1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4

TYDV-113-聲-209-2024110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1755號 原 告 鄧順恩 訴訟代理人 陳鄭權律師 彭英翔律師 被 告 宸豐國際有限公司 特別代理人 陳敬豐律師 被 告 黃嘉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但被告已為 本案之言詞辯論者,應得其同意。訴之撤回應以書狀為之。 但於期日,得以言詞向法院或受命法官為之。以言詞所為訴 之撤回,應記載於筆錄,如他造不在場,應將筆錄送達。訴 之撤回,被告於期日到場,未為同意與否之表示者,自該期 日起;其未於期日到場或係以書狀撤回者,自前項筆錄或撤 回書狀送達之日起,10日內未提出異議者,視為同意撤回。 民事訴訟法第262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時原訴之聲明第2項:被告黃嘉振及李鳳蘭 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61萬2,800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院卷一第20頁)。嗣原告於民國113年9月23日本院言詞辯 論期日,當庭撤回對李鳳蘭之起訴,並經到庭之李鳳蘭同意 ,有本院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查(本院卷二第17頁),經核 原告上開訴之一部撤回,經李鳳蘭同意撤回,依上開規定, 已生一部撤回之效力,故李鳳蘭已脫離本件訴訟。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於110年2月起至111年11月止,在被告宸豐國際有限公司 (下稱宸豐公司)擔任不動產仲介業務員,雙方約定根據原 告開發或銷售而成交之不動產交易,以按件計酬方式,由被 告給付原告買賣雙方給付仲介服務費之7成作為業績獎金。  ㈡然經原告努力而成交之2案件,被告宸豐公司未給付相應之業 績獎金,分別為桃園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含道路買 賣案(下稱八德土地買賣案)及桃園市○○區○○路000○000號 房屋買賣案(下稱觀音農舍買賣案)。在八德土地買賣案中 ,被告宸豐公司向該案買賣雙方收取仲介服務費為新臺幣( 下同)99萬6,800元,而原告應得之業績獎金應為99萬6,800 元(計算式:0000000×0.7=996800);在觀音農舍買賣案中 ,被告宸豐公司向該案買賣雙方收取仲介服務費為88萬元, 而原告應得之業績獎金應為61萬6,000元(計算式:880000× 0.7=616000)。據此,被告宸豐公司積欠原告業績獎金161 萬2,800元(計算式:996800+880000=0000000)未為清償, 原告應得依其與宸豐公司間之約定及承攬法律關係向宸豐公 司請求給付業績獎金。  ㈢又宸豐公司積欠原告業績獎金未為清償,則原告自屬宸豐公 司之債權人。惟訴外人即宸豐公司之前法定代理人鄭盛文於 112年5月19日過世後,被告黃嘉振竟擅自挪用宸豐公司之資 產,將宸豐公司之資產供己花用完畢。黃嘉振前開作為已導 致宸豐公司對原告之業績獎金債權無法清償,使原告受有侵 害債權不能受清償之利益,是原告自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 後段規定請求黃嘉振賠償損害等語。  ㈣並聲明:⒈宸豐公司應給付原告161萬2,800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⒉黃 嘉振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61萬2,8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⒊前2項所 命之給付如有任一被告對原告為給付,於其給付範圍內,其 餘被告免為給付義務。⒋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方面:  ㈠宸豐公司則以:原告固稱仲介服務費之百分之70為業績獎金 ,惟原告所提出其與鄭盛文間通訊軟體對話內容並非完整, 鄭盛文同時有提出許多條件,亦包含除外與扣除規定,不動 產交易案應做到何種程度始得計入業績,應有其除外規定, 原告就此應負舉證責任。再者,仲介服務費之百分之70之約 定與變動,係鄭盛文自行發布,未經宸豐公司之負責人李鳳 蘭同意,該約定是否得約束宸豐公司顯有疑問。此外,原告 所稱之承攬法律關係,應存在於鄭盛文與原告之間,原告應 直接向鄭盛文之繼承人為本件請求,是原告請求宸豐公司給 付報酬,並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均駁 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㈡黃嘉振則以:伊與原告間並無任何契約之法律關係,原告主 張伊有擅自挪用宸豐公司資產,卻未提出任何證據,亦未就 伊構成侵權行為之要件舉證以實其說,故原告之請求並無理 由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本院卷一第328至329、461至465頁、卷二 第18頁):  ㈠原告鄧順恩係被告宸豐公司之員工,工作內容係處理不動產 交易業務。  ㈡黃志鈞於111年7月12日向羅煥鴻及羅鵬繡購買桃園市○○區○○ 路000○000號的房屋及土地(即觀音農舍買賣案),宸豐公 司向買賣雙方所收取之仲介服務費為88萬元。  ㈢鄭盛文於111年5月12日向賴金正、賴金明、賴金生、吳晏岑 購買八德區廣隆段82、87、88、101-10、101-11、99-2、10 1-4、98地號土地(即八德土地買賣案),並將前開土地登 記在黃嘉振名下,宸豐公司向買賣雙方所收取之仲介服務費 為99萬6,800元。  ㈣李鳳蘭於110年12月2日起至112年5月10日止為宸豐公司之法 定代理人,斯時宸豐公司之執行長為鄭盛文,嗣於112年5月 10日起宸豐公司法定代理人改由鄭盛文擔任。  四、至原告主張其與宸豐公司有承攬契約及業績獎金之約定存在 ,其並已完成兩造間契約約定之給付內容,訴請宸豐公司給 付報酬,宸豐公司則否認兩造有承攬契約及業績獎金約定存 在,並否認有何給付報酬之義務;另原告主張黃嘉振擅自挪 用宸豐公司資產侵害原告對宸豐公司之債權,應負賠償之責 ,是本件爭點應為:㈠原告與宸豐公司間是否有承攬契約之 法律關係存在?㈡若原告與宸豐公司間有承攬契約存在,原 告請求宸豐公司給付之報酬數額是否有理由?㈢黃嘉振是否 有挪用宸豐公司資產,並侵害原告對宸豐公司之債權,而應 對原告負擔損害賠償之責?茲分述如下:  ㈠原告與宸豐公司並無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亦無不動產交易 完成後,原告應給付被告仲介服務費7成作為業績獎金之約 定存在:  ⒈按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 ,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 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 應駁回原告之訴;又請求履行債務之訴,除被告自認原告所 主張債權發生原因之事實外,應先由原告就其主張之事實, 負舉證之責任,必須證明其為真實後,被告於其抗辯事實, 始應負證明之責任,此為舉證責任分擔之原則。查原告就其 主張其與宸豐公司有承攬契約及業績獎金之約定存在等事實 ,應負舉證責任。  ⒉經查,原告主張其與宸豐公司間有承攬契約及業績獎金約定 存在,無非以110年結案表、原告與鄭盛文間通訊軟體對話 截圖等件為證。惟查:  ①稽之原告提出之110年結案表(本院卷一第59頁),固有載明 「結案日期」、「案名」、「服務費」、「成交業績70%」 、「主管5%」、「公司25%」等欄位,然由案名為「宏福透 天」、「陸總部公寓」之不動產交易案觀之,將「成交業績 70%」、「主管5%」、「公司25%」等欄位所示之金額加總, 與「服務費」欄位所示金額相左(宏福透天:成交業績2324 00+主管20000+公司0000000=0000000,與服務費400000並不 相同;陸總部公寓:成交業績49700+主管3550+公司177500= 230750,與服務費71000亦有出入),可徵110年結案表之真 實性已屬有疑,自不得以110年結案表遽謂原告與宸豐公司 間存有給付仲介服務費7成作為業績獎金之約定存在,更遑 論110年結案表僅有服務費及成交業績與主管、公司分潤之 比例記載,尚難以此認定原告與宸豐公司間有承攬契約之法 律關係存在。  ②另由原告與鄭盛文間通訊軟體對話截圖(本院卷一第53至58 頁)觀之,鄭盛文固有傳送僅有載明「業績70%抽成獎金」 、「70%抽成制度」、「按照70%的制度」、「在業界70%的 公司」等文字之對話訊息,惟上開對話訊息中並未詳細約明 百分之70之計算基礎為仲介服務費,亦未書明是否需另外扣 除其他相關費用,是否能以原告與鄭盛文間通訊軟體對話截 圖遽謂原告與宸豐公司間存有給付仲介服務費7成作為業績 獎金之約定存在,容屬有疑,此外,斯時宸豐公司之法定代 理人為李鳳蘭,未見原告提出其與李鳳蘭間有約定業績獎金 成數、給付方式及時間等細節之證據,鄭盛文對話訊息中所 稱「70%抽成」等相關文字,是否為原告與鄭盛文間之約定 或為原告與宸豐公司間之約定,原告就此亦未舉證以實其說 。  ③又按契約之成立,須有要約與承諾二者意思表示一致之事實 始足當之,若無此事實,即契約尚未合法成立,自不發生契 約之效力。當事人締結關於不動產之債權契約,固非要式行 為,惟對於契約必要之點,須有合致,否則其契約即難謂已 成立(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1710號判決意旨參照),由 原告提出其與鄭盛文間通訊軟體對話截圖、110年結案表等 證據資料,尚無從認定原告與宸豐公司間就業績獎金之約定 已發生意思表示一致之事實,亦無法認定原告與宸豐公司存 有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  ⒊原告另聲請傳喚證人曾麗、黃立孚、吳晏岑、葉泰國到庭作 證,惟前開證人所為證述內容,均不足以認定原告主張其與 宸豐公司存有承攬契約,並約定宸豐公司應給付原告仲介服 務費7成以為業績獎金等事實,分述如下:    ①證人曾麗於本院審理時證稱:伊是宸豐公司之業務經理,從 事房屋仲介之業務,宸豐公司業務可以分得買賣雙方給付之 仲介服務費為7成,剩餘3成由公司取得,原告亦適用此計酬 制度,八德土地買賣案、觀音農舍買賣案之承辦人均為原告 ,伊就八德土地買賣案也有投資,當初原告有先找投資客來 買土地,但投資客認有疑慮故不投資,而鄭盛文認為八德土 地買賣案有投資價值,所有找伊、李冬霞及宸豐公司一起投 資該案,並將土地借名登記在黃嘉振名下,事後黃嘉振偷偷 把土地賣掉,為此伊有向本院提起訴訟,並傳喚原告為證人 等語(本院卷一第308至312頁)。衡酌證人曾麗於另案傳喚 原告為證人,證人曾麗及原告均有對宸豐公司提起訴訟,且 同為宸豐公司之業務,渠等間應具有相當情誼,證人曾麗上 開所述,難認無迴護偏頗之虞,是本院認證人曾麗之證詞並 不可採。  ②證人黃立孚於本院審理時證稱:伊與其子黃志鈞為觀音農舍 買賣案之買方,伊跟黃志鈞共同出資購買,該案買賣時有委 託宸豐公司為仲介,承辦人是原告,就此案伊有給付44萬元 仲介服務費給宸豐公司等語(本院卷一第326至328頁);證 人吳晏岑於本院審理時證稱:伊為八德土地買賣案之賣方, 該案買賣時有委託宸豐公司為仲介,承辦人是原告,伊有給 付7萬1,000元仲介服務費給宸豐公司等語(本院卷一第347 至349頁)。由上開證人黃立孚、吳晏岑之證述內容固可得 知觀音農舍買賣案、八德土地買賣案均為宸豐公司所居間仲 介不動產交易,且均由原告所承辦,然無法由證人黃立孚、 吳晏岑之證述內容得知原告與宸豐公司間是否有業績獎金之 約定,亦無從認定原告與宸豐公司間存有承攬契約。  ③證人葉泰國於本院審理時證稱:伊有投資宸豐公司,但沒有 任何書面憑證或文件可以證明證,伊也沒有在宸豐公司任職 ,不過伊對於宸豐公司之運作瞭解,宸豐公司之業務沒有底 薪,都是靠獎金做為薪資收入,業務可分得買賣雙方仲介費 用之7成,剩下3成由宸豐公司取得。原告也適用此業務計酬 制度,八德土地買賣案、觀音農舍買賣案都是原告開發、接 洽等語(本院卷一第470至474頁),由上開葉泰國所為證述 內容可知,原告為宸豐公司之業務,並無底薪,原告之薪津 收入為仲介服務費之7成等情明確,惟由原告所提出之宸豐 公司玉山銀行帳戶交易明細(本院卷一第193至213頁)可知 ,宸豐公司分別於110年9月6日、110年10月5日、110年11月 9日、110年12月6日、111年1月5日、111年1月27日、111年3 月7日、111年4月6日、111年5月5日,均匯款38,500元至原 告帳戶;宸豐公司又於111年6月6日匯款81,340元至原告帳 戶;宸豐公司再分別於111年7月5日、111年8月5日匯款50,5 00元至原告帳戶,可徵宸豐公司於上開期間均有按月匯出一 定款項給原告收受,顯見原告受雇於宸豐公司每月領有薪津 乙事,至為明灼。又證言之取捨,應依證人與兩造之關係、 參與待證事實之緣由,及其前後陳述之全部內容等項,加以 綜合判斷,以判斷該證人之證言是否可採,而不能為割裂取 捨,則證人葉泰國證稱宸豐公司之業務並無底薪,薪資收入 全仰賴業績分紅乙節,核與卷內事證不符,足見證人葉泰國 上開證述並非可採。  ⒋再者,本件原告主張其有替宸豐公司為八德土地買賣案、觀 音農舍買賣案之買賣雙方媒介居間,斡旋於買受人與出賣人 雙方之間,折衷協調並為之說合,以促成買賣雙方當事人訂 立買賣契約之事實,衡以不動產買賣價值甚鉅,前開不動產 交易是否因原告所為仲介而成立,與原告得享有之利益有相 當大的利害關係,原告當可將其與宸豐公司就仲介服務費之 7成作為業務之業績獎金此一約定事項,直接且明確載明於 書面,不論是在不動產之買賣契約書、買賣約定書或履約保 證申請書內約明報酬計收標準及比例,或另行簽訂書面契約 明定業績獎金分潤報酬金額,以確保原告、宸豐公司權益, 避免日後發生糾紛,此對原告而言並無窒礙難行之處,惟原 告卻捨此不為,是原告主張其與宸豐公司間有約定仲介服務 費之7成作為業績獎金一事,實難信為真實。  ⒌據上小結,原告未舉證證明其與宸豐公司間就業績獎金分潤 約定,復未能證明其與宸豐公司間存有承攬契約,揆諸上開 說明,自不能認原告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已善盡舉證之責 。從而,原告依其與宸豐公司間之約定及承攬契約法律關係 ,訴請宸豐公司給付報酬,尚非有據。  ㈡原告主張其與宸豐公司存在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且宸豐公 司應依原告與宸豐公司約定仲介服務費7成作為原告之業績 獎金給付原告報酬等情,係屬無據,並不足採,則就原告是 否得向宸豐公司請求報酬?及得請求之金額為若干?即無庸 審究,又原告主張黃嘉振擅自挪用宸豐公司帳戶款項,侵害 原告對宸豐公司之債權,因原告並未舉證證明其對宸豐公司 存有報酬請求權,亦屬無理由,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未舉證證明其與宸豐公司間就業績獎金分潤 方式存有約定,亦未能證明其與宸豐公司存在承攬契約法律 關係,不能認原告就其有利於己之事實,已善盡舉證之責。 是原告依照其與宸豐公司間兩造之約定及承攬法律關係,請 求宸豐公司給付161萬2,800元及法定遲延利息,另依照民法 第184條第1項後段規定,請求黃嘉振給付161萬2,800元及法 定遲延利息,均為無理由,俱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1-04

TYDV-112-訴-1755-20241104-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284號 聲 請 人 羅李 代 理 人 周逢時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6日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附表所載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遺失如附表所示之證券,前經聲 請本院於民國113年3月7日以113年度催字第46號公示催告, 並於113年4月1日加以公告在案,茲因申報權利期間業已屆 滿,無人申報權利及提出原證券,為此聲請宣告附表所示證 券無效等語。 二、按公示催告,聲請人得於申報權利之期間已滿後3個月內, 聲請為除權判決,但在期間未滿前之聲請,亦有效力,民事 訴訟法第545條第1項規定甚明。本件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核 與本院調閱上開公示催告卷宗相符,堪可採認。茲因附表所 載證券,經本院准予公示催告,並經本院依聲請人之聲請, 將該公示催告裁定加以公告後,其申報權利期間已屆滿,期 間內均無人向本院申報權利及提出原證券。本件聲請,於法 有據,應予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股票附表:113年度除字第284號 編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備考 號 1 華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86NX0004250-4 1 150

2024-11-04

TYDV-113-除-284-202411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