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宣佑

共找到 15 筆結果(第 11-15 筆)

家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救字第221號 聲 請 人 甲○○ 代 理 人 林宣佑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 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現由 本院以113年度家親聲字第741號事件受理在案,並經聲請人 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新北分會申請法律扶助獲准,因 聲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且該訴訟非顯無理由,爰依民 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及法律扶助法第63條規定,聲請 訴訟救助等語。 二、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 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僅於家事事件法第 97條規定準用非訟事件法,然非訟事件法對訴訟救助漏未規 範,自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07條以下有關訴訟救助之 規定(最高法院101年度第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次按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 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 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 定之限制,法律扶助法第63條亦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兩造間上開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 ,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且已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新 北分會申請法律扶助獲准等情,業據提出財團法人法律扶助 基金會新北分會准予扶助證明書及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專用委任狀以為釋明(見本院卷第13至14頁),又據其書狀 所提證據,其所為請求尚非可遽認顯無理由,揆諸前揭法條 規定,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宇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陳芷萱

2024-11-14

PCDV-113-家救-221-20241114-1

司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11775號 聲 請 人 賀臨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賀宜晨 相 對 人 林宣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對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一月四日簽發本票內載憑票無條件支 付新臺幣(下同)陸萬伍仟參佰零肆元,其中之伍萬肆仟肆佰貳 拾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簽發如主文所示之本票 ,經到期後提示尚有如主文所示之請求金額及利息未獲清償 ,為此提出本票一件,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應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 六、發票人已提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聲請 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蔡松儒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聲請。 二、事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29

PCDV-113-司票-11775-20241029-1

審交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肇事遺棄罪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交簡字第37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冠文 選任辯護人 陳軾霖律師 上列被告因肇事遺棄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撤緩 偵字第76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並經 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易判決程序後,判決如下: 主 文 洪冠文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 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洪冠文於本院 準備程序時之自白」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所載(詳如 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逃逸罪。 (二)爰審酌被告駕車肇事致人受傷後,未等待警方到場或為必 要處置,即逕自離開現場逃逸,所為誠屬不當,惟念其犯 後坦承犯行,並已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且履行完畢,此有交 通事故和解書1份為憑(見本院審交訴卷第37頁),併參 酌被告之動機、目的、駕車肇事後逃逸所造成之危險程度 、素行、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併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第3 項、第454 條 第2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許自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 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 或免除其刑。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撤緩偵字第76號   被   告 洪冠文 男 41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洪冠文於民國112年3月1日晚間6時45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 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行經桃園市八德區建國路與永固街 之交岔路口時,本應注意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應遵守燈 光號誌之指揮,圓形紅燈表示禁止通行,不得超越停止線或 進入路口,並隨時注意車前狀況,而依當時並無不能注意之 情形,竟疏未注意,未依上開路口號誌指示行駛,即貿然闖 越紅燈通行,適林宣佑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 車沿永固街行駛至上開路口欲左轉進入建國路,閃避不及, 兩車發生碰撞,林宣佑因此人車倒地,並受有右肩膀挫傷、 左足部挫傷等傷害(所涉過失傷害罪嫌,另為不起訴處分) 。詎洪冠文明知其已肇事致人受傷,竟未靜待警方到場處理 或待徵得他方同意後始離去,竟基於肇事逃逸之犯意,逕自 騎車離開車禍現場,嗣經警方調閱監視錄影畫面始循線查悉 上情。 二、案經林宣佑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一 被告洪冠文於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洪冠文坦承於上揭時地與告訴人林宣佑發生交通事故後騎車離去之事實。 二 告訴人林宣佑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三 合杏骨科診所診斷證明書1份 告訴人受有前揭傷勢之事實。 四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各1份、監視器光碟1片及監視器截圖、現場及車損照片 證明被告與告訴人於上揭時地發生前揭交通事故及被告於案發後騎車離去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肇事逃逸罪 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2 日 檢 察 官 郝 中 興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3 日 書 記 官 李 芷 庭 所犯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4(肇事遺棄罪)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六月以 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一年以上七 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 或免除其刑。

2024-10-07

TYDM-113-審交簡-377-20241007-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給付工程款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1423號 上 訴 人 得益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杜東霖 訴訟代理人 林國忠律師 被 上訴 人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法定代理人 顏家鈺 訴訟代理人 林宣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程款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4月16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建上字第61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 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其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 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條、第470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 依同法第468條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 令;依同法第469條規定,判決有該條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 當然違背法令。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以同法第469條所列各款 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 事實。如依同法第468條、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不適用 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有關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 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 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 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 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 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其敗訴部分提起上訴,雖以該不利部 分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 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一)兩造於民 國105年1月28日簽訂工程採購契約(下稱系爭契約),由上訴人 承攬被上訴人之竹北校區第一期基礎公共設施及景觀工程(下稱 系爭工程),履約期限自開工日起至竣工日止共150日曆天,預 定竣工日105年7月8日。系爭工程因變更設計等因素,得展延工 期如下:1、土方開挖回填工程(下稱土方回填)得展延工期38 日:土方回填屬要徑工項,預定施工日105年3月16日,上訴人依 系爭契約第9條施工管理第4項施工計畫與報表第1款、系爭契約 第23條附件權責分工表7.「編擬及提報施工計畫書」約定,應於 施工前編擬土方回填施工計畫書、提出土方回填材料,送交監造 單位審查、認可;被上訴人於105年4月7日通知上訴人提出土資 場資格審查資料,因系爭契約未約定施作土方回填之材料種類, 監造單位於105年4月15日確定回填土方種類,兩造合意自105年3 月16日起至105年4月14日止,展延工期29日;自105年4月15日起 至105年4月25日上訴人補正土資場審查資料時止,係可歸責上訴 人提出之審查資料不全所致,不得展延工期;自105年4月26日起 至105年5月4日被上訴人完成同意備查止之審查期間,得展延工 期9日;上訴人於105年5月13日始完成驗土程序並開始施工,其 自105年5月5日起至105年5月12日止安排土資場廠驗期間,不得 展延工期。2、施工障礙及變更設計得展延工期61日:105年5月1 8日新竹縣政府會同兩造會勘系爭工程污水管連接公共污水下水 道之施工,確認系爭工程污水管排放至公共污水管線之銜接處位 在工地北側之○○路,與原設計排放位置不同;上訴人因此無法按 原設計圖說施工,被上訴人乃委由監造單位進行「用戶接管」、 「管涵接管」等變更設計(下稱施工障礙及變更設計),於105 年11月10日函頒變更設計圖說,並於105年12月21日召開系爭工 程變更設計項目確認會議,經上訴人確認無意見後,就施工障礙 及變更設計影響工期,達成建議展延工期58日之結論;監造單位 復於106年2月2日函被上訴人,建議展延工期61日,經被上訴人 於106年2月22日核定,堪認兩造就施工障礙及變更設計已合意展 延工期61日,上訴人以同一事由請求再展延工期28日,尚屬無據 。3、天候因素得展延工期17日:上訴人因天候無法施工,包括 其申請經被上訴人核准之105年7月8日颱風展延1日,及如原判決 附表三「本院判斷」欄所示16日,得展延工期共17日。準此,系 爭工程得展延工期共計116日,上訴人逾此日數之展期主張,核 屬無據。(二)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再給付新臺幣(下同)301萬9 ,408元本息,為無理由:1、上訴人於105年12月26日完工,實際 逾期55日。被上訴人以上訴人逾期完工80日,自上訴人得領取之 工程款扣抵逾期違約金204萬8,411元,溢扣64萬128元;上訴人 超逾上開數額,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再返還128萬 258元本息,難認有據。2、系爭工程單價分析表已編列回填土方 之購土、土方小搬運、挖土機等相關費用,上訴人於105年4月15 日監造單位確定回填土方種類前,自行購置CL土壤拌合其他土壤 ,以期拌合後之土方合於監造單位認可之回填材料,所支出之拌 合、搬運及挖土機作業等費用共計157萬800元,難認係被上訴人 無法律上原因所受之利益,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 上訴人返還上開費用本息,為無理由。3、上訴人不得以施工障 礙及變更設計為由,請求再展延工期28日,已如上述;兩造於訂 約時,已預見履約期間可能發生因天候影響室外施工之情形,並 於系爭契約第7條第3項約定「因天候影響無法施工」為展延工期 之事由,預作雙方利益之調整,自無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上訴 人依民法第227條之2規定,請求因施工障礙及變更設計、天候因 素依序再展延工期28日、18日所增加之工程管理費共計16萬8,35 0元本息,亦無理由等情,指摘其為不當,並就原審所為論斷, 泛言未論斷或論斷矛盾、違法,而非表明該不利部分判決所違背 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並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 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其已合法表明上訴理 由。依首揭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兩造業以系爭契約 第7條第3項約定「因天候影響無法施工」為展延工期之事由,並 於系爭工程單價分析表編列回填土方之購土、土方小搬運、挖土 機等相關費用,另就系爭工程因施工障礙及變更設計影響工期, 合意展延工期61日,為原審合法確定之事實,則原審就上開部分 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自無違背法令情形。至原判決關此贅列之 其他理由,無論當否,要與裁判結果不生影響,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44條 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官 吳 麗 惠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邱 景 芬 法官 管 靜 怡 法官 鄭 純 惠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陳 雅 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2024-10-04

TPSV-113-台上-1423-20241004-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訴字第731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簡稚員(原名:簡宏安) 林珈宇(原名:林宣佑)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廖威智律師 複 代理人 王昱棋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曾堉綸 訴訟代理人 李柏杉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謝尚廷 訴訟代理人 呂文正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鍾承祐 許鳳廷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劉鑫成律師 相 對 人 即 被 告 陳星羽 李宥呈 林殷正 王耀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返還溢繳裁判費,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費用如有溢收情事者,法院應依聲請並得依職權以裁 定返還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6第l項定有明文。次按原 告撤回其訴者,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其於第一審言詞辯論 終結前撤回者,得於撤回後3個月內聲請退還該審級所繳裁 判費3分之2,民事訴訟法第83條定有明文。揆其立法意旨係 為鼓勵當事人撤回無益或不必要之訴訟,以減省法院之勞費 ,必該訴訟全部因原告撤回起訴或上訴人撤回上訴,致訴訟 全部繫屬消滅而告終結時,始得聲請法院退還該裁判費,是 倘原告僅撤回其訴之一部,則訴訟仍繫屬於法院,並無減少 法院裁判之勞費,即無該項規定之適用(最高法院95年度第 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97年度台抗字第232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單純減縮應受判決聲明之情形,不得聲請退還裁判費, 辦理民事訴訟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36點第4項後段亦有明定 。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2人所提訴訟,訴訟標的總額由 起訴之新臺幣(下同)1371萬1715元,因聲請人2人變更訴 之聲明,減縮為1173萬2515元,就減縮之197萬9200元,得 聲請退還所繳之裁判費3分之2予聲請人簡稚員。 三、經查,聲請人2人原起訴聲明:「被告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2 人1371萬1715元,並自起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現變更聲明為:「一、被告等8 人應連帶給付原告簡稚員1017萬5990元,及自起訴狀送達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二、被告等8 人應連帶給付原告林珈宇155萬652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此 有聲請人2人之起訴狀、民事變更訴之聲明狀各1份在卷可佐 (見本院卷一第13頁、本院卷二第383-389頁),依據前開 規定及說明,聲請人2人並非撤回起訴,而僅係減縮聲明, 聲請人2人訴訟仍繫屬於法院,未全部消滅,自無民事訴訟 法第83條第1項後段規定之適用。本院前已行使闡明權,命 聲請人2人提出可資援用之實務見解,聲請人2人亦無法提出 任何有利實務見解,此有本院113年8月19日言詞辯論筆錄、 113年9月13日公務電話紀錄各1份附卷可佐(見本院卷三第2 07、287頁),附此敘明。從而,本件聲請人聲請返還溢繳 裁判費,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李子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陳美玟

2024-10-01

TPDV-112-重訴-731-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