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共找到 241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消債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保全處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全字第30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李明菊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事件,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㈠債務人財產之保全 處分。㈡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之限 制。㈢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㈣受益人或轉得 人財產之保全處分。㈤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第1 項定有明文。又法院就 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為防杜債務人之財產減少,維 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及使債務人有重建更生之機會,有依 債權人、債務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一定保 全處分之必要(消債條例第19條立法理由參照)。是法院就 更生之聲請為裁定前,自應依債務人之財產狀況,就保全處 分對債務人更生目的達成之促進,及保全處分實施就相關利 害關係所生影響,兼顧債權人權益,避免債務人惡意利用保 全處分,阻礙債權人行使權利,或作為延期償付手段之可能 性,綜合比較斟酌,決定有無以裁定為保全處分之必要。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其已向鈞院聲請清算,惟其對第三人國 泰人壽保險公司及全球人壽保險公司之保險契約相關債權, 卻經債權人聲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北院)以111年度 司執字第164205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案件)核發執 行命令予以扣押在案,是聲請人於該執行程序尚未終結前, 聲請停止執行,程序上確為合法。然該執行事件為該等保險 契約相關債權之終局處分,使部分相對人得先行滿足債權, 是為避免聲請人之財產減少及維持相對人間之公平受償,應 有裁定保全之必要,爰依消債條例第19條之規定,提出本件 聲請。 三、經查:  ㈠聲請人已具狀向本院聲請清算,並由本院以113 年度消債清 字第160號案受理進行中,且其正遭債權人向北院聲請強制 執行等情,有聲請人所提出之聲請狀、執行命令等資料為憑 及本院依職權調閱該清算聲請卷確認無誤。惟消債條例第19 條關於保全處分之規定,既係為防止不當減少債務人之財產 ,有害債權人之公平,致無法達到更生或清算之目的,則需 審究者,為系爭執行事件是否已造成債權人不能公平受償, 是否有礙聲請人聲請清算之目的。  ㈡聲請人雖主張如系爭執行程序繼續執行,將有害債權人間之 公平受償等語。然查,系爭執行案件之債權人為合作金庫資 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執行命令可參,而 聲請人聲請清算時所陳報之債權人亦僅有合作金庫資產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有聲請人於該聲請案件中所提出之附件二「 聲請人之債權人清冊」可參,足認系爭執行案件之執行債權 人與本件清算債權人為同一人,且只有此一人,並無聲請人 所稱將造成其他債權人不能公平受償之情形。況聲請人係聲 請清算,日後該案若經本院裁定開始清算,亦係將聲請人名 下之財產加以清算分配,與系爭執行程序所為相同,是自無 必要於本院裁定清算前,另以保全處分限制債權人對於聲請 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至聲請人若認北院民事執行處所為之 執行命令有違反法律規定,而致其無法繼續生活,自宜循強 制執行法第12條第1 項規定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始為正辦 ,而非依消債條例聲請保全處分,以免混淆保全處分之目的 與功能。是聲請人前揭主張,難認可採。  ㈢從而,綜衡以上各情,並兼顧債權人權益考量,本院認聲請 人本件保全處分之聲請尚無必要,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4-10-16

TYDV-113-消債全-30-20241016-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6979號 債 權 人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債 務 人 郭添寶 (民國107年1月9日歿) 郭登萬 (民國110年7月15日歿) 上列債權人因與債務人郭添寶、郭登萬間給付借款強制執行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債務人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無當事人能力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此觀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3款 規定自明。又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6 條復有明定。是債務人已死亡者,其權利能力歸於消滅,即 無當事人能力。倘債權人對之聲請強制執行,法院應駁回其 強制執行之聲請。 二、債權人於民國113年10月14日聲請強制執行時,債務人二人 均已死亡,此有其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稽。是債權 人對已無當事人能力者聲請強制執行,其情形無從補正,依 上開規定及說明,應駁回其強制執行之聲請。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4-10-16

TNDV-113-司執-126979-20241016-1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49443號 債 權 人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債 務 人 風意珍即風玉禎(兼高阿榮即高阿龍之繼承人) 債 務 人 高志維即高阿榮即高阿龍之繼承人 債 務 人 高志琳即高阿榮即高阿龍之繼承人 債 務 人 高志華即高阿榮即高阿龍之繼承人 債 務 人 高念慈即高阿榮即高阿龍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 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 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 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本件債權人請求清償借款事件,債務人設籍於桃園市,且聲 請狀內未陳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揆諸首揭規定,自應 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管轄,本院無管轄權,爰依職權移送於 該管法院。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孔怡璇

2024-10-15

SCDV-113-司執-49443-20241015-1

司執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債)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47860號 債 權 人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送達代收人 盧思廷 上列債權人因與債務人吳常寬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 當事人能力。民法第6條及民事訴訟法第40條分別定有明文 。又原告之訴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之情形者,其欠缺 既無從補正,法院自應裁定駁回,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 第1項第3款之規定自明。上開民事訴訟法之規定,依強制執 行法第30條之1規定,並於強制執行程序準用之。故聲請強 制執行,債權人及債務人均需有當事人能力,否則即非合法 ,執行法院應以裁定駁回該強制執行之聲請。   二、查本件債權人於民國113年9月27日提出本院102年度司執字 第1267號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具狀向本院聲請對債務人吳 常寬換發債權憑證,惟查債務人業於109年6月4日死亡,有 本院職權查詢戶役政連結作業系統之債務人資料查詢結果在 卷可參,則債權人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前,本件債務人業已 死亡,揆諸前揭說明,故債權人以無實體法上權利能力及訴 訟法上當事人能力之人為本件執行之債務人,自屬法定要件 之欠缺,且其情形無從補正,其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郭怡君

2024-10-14

SCDV-113-司執-47860-20241014-1

消債更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雅薇即張容翠 代 理 人 蘇珮鈞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雷仲達 代 理 人 王楷評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代 理 人 李昀儒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喬湘秦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碧玲 上列當事人間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甲○○○○○○自民國113年10月14日16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 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住所地或 居所地之法院聲請更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及第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債務 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 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 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 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 始更生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必要時,得 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 或管理人,復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負欠相對人 即債權人(下稱債權人)已知之債務總金額約307萬1,899元 ,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前依消債條例規定,於民國113 年2月16日向本院聲請與最大債權銀行即債權人國泰世華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銀行)進行前置調解,經本 院於113年3月20日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25號調解不成立 。聲請人現任職於翠谷餐廳,每月薪資收入約2萬6,000元, 扣除個人必要支出1萬7,076元及2名未成年子女、每人扶養 費各1,500元後,仍有餘額,願以每月清償4,739元、分6年 共72期,總計金額34萬1,208元之更生方案清償債權人,爰 依法聲請更生。 三、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其於聲請前置調解及更生時提出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清冊、債務人清冊、聲請人之財 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 含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全國財產稅總 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0年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收入切結書、戶籍謄本、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 第25號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影本、聲請人未成年子女之全國財 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暨110年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等件為憑。經查:  ㈠聲請人前於113年2月16日以書面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經本 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25號前置調解事件受理,於113年 3月20日調解不成立,嗣於113年4月1日向本院聲請更生,有 更生聲請狀上之本院收文收狀章可佐,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 上開前置調解事件卷宗審閱無訛,是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 前,業經調解不成立,已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之要件 ,堪可認定。  ㈡聲請人自承目前任職於翠谷餐廳,每月平均收入約2萬6,000 元,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萬7,076元、2名未成年子女扶 養費用各1,500元等語。審酌聲請人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依113年度臺灣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7,076元 計算,應屬適當。聲請人主張其2名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人 共2人,其每月負擔2名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人各1,500元共3 ,000元,尚屬適當。是聲請人每月收入2萬6,000元,扣除其 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萬7,076元、扶養費用共3,000元後 ,仍有餘額。本院審酌聲請人為00年0月0日生,雖陳報每月 收入2萬6,000元,惟目前勞工最低基本薪資為每月2萬7,470 元,自114年提高為每月2萬8,590元,則依聲請人年齡及身 體狀況仍有相當之工作能力,未來應可獲取相當於勞工每月 最低基本工資之收入,足認聲請人有固定收入履行更生方案 ,有重建更生之可能。  ㈢再者,依據債權人國泰銀行陳報至113年5月31日止,其債權 金額為48萬8,856元(含本金及利息)、債權人聯邦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至113年6月4日止,其債權金額為73萬2 ,502元(含本金、利息)、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至113年6月5日止,其債權金額為64萬3,533元( 含本金、利息)、債權人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陳報至 113年5月31日止,其債權金額為145萬1,470元(保單借款, 含本金及利息)、債權人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至 113年5月28日止,其債權金額為27萬8,914元(含本金、利 息及期前利息)、債權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 報至113年6月20日止,其債權金額為15萬5,247元(含本金 、利息)、債權人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至11 3年5月31日止,其債權金額為71萬4,909元(含本金、利息 );合計聲請人負欠上開債務總金額為446萬5,431元。聲請 人除自行陳報之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國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新新百樂福單利增額終身壽險保單價值準 備金167萬8,636元及郵局存款1,135元外,名下無其他財產 ,亦有其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附於前開前置調解 事件卷可佐。本院審酌聲請人之財產收入狀況與聲請人負欠 之債務總金額相較,足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 清償之虞之情事,且聲請人每月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用及扶 養費後仍有餘額,堪認其應有履行更生方案之可能,如不予 更生重建生活,有違消債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 意。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 之虞情事,又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 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 ,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 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核屬有據, 應予准許。至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進行中,應說明是否有其他 財產及是否願一併納入更生方案,並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 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而司法事務官 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亦應依 聲請人之收入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償債 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 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 目的,附此敘明。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徐奇川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洪木志

2024-10-14

NTDV-113-消債更-35-20241014-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清償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小字第1181號 原 告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上列原告與被告羅秋蘭間請求清償信用卡消費款事件,原告曾聲 請對被告核發支付命令,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該支付命令提 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新臺幣(下同)155,793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660元,扣 除前繳支付命令聲請費500元外,尚應補繳裁判費1,160元。茲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後3 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得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4 日 書記官 薛福山

2024-10-11

CLEV-113-壢小-1181-20241011-1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借款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基簡字第813號 原 告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被 告 江雯萍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又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 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權 讓與係以移轉特定債權為標的之契約,其受讓人固僅受讓債 權,而非承受契約當事人之地位,惟對於債之同一性不生影 響,因此附隨於原債權之抗辯權,亦不因債權之讓與而喪失 。且所謂得對抗讓與人之事由,不獨實體法上之抗辯,訴訟 法上之抗辯亦包括在內,如合意管轄之抗辯及仲裁契約之抗 辯等(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793號民事裁定參照)。又 契約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所為合意管轄法院之約款,自應拘束 受讓債權之債權人與債務人(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0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34號研討結果參照)。 二、原告主張其受讓訴外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渣打銀行;原名新竹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對被告 因消費借貸所生之債權,而依借據約定條款第16條約定:「 如因本契約而涉訟時,借款人及連帶保證人均自願受本借款 之貴行撥貸分行所在地之法院審理之」,又依借據末頁所載 ,本件撥貸分行為「台北分行」,此有借據影本及本院電話 記錄在卷可稽,足見被告與渣打銀行間,就上揭借款契約所 生訴訟,均合意以當時撥貸銀行之「台北分行」所在地之管 轄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揆諸前揭說明,該 合意管轄約定不因債權之讓與而喪失,本件仍應由臺灣臺北 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 爰依職權移送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黃梅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謝佩芸

2024-10-08

KLDV-113-基簡-813-20241008-1

消債職聲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免責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09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黃俐萍 代 理 人 朱陳筠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黃俐萍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 外,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 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 ,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 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 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 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 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 體同意者,不在此限:㈠於七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 受免責。㈡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 於債權人之處分。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務。㈣聲請清 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 ,所支出之總額逾該期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 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半數,或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 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 ㈤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 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 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 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 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 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 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 消債條例)第132條、第133條、第134條分別定有明文,是 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有消債條例第 133條、第134條各款所定之情形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 外,法院即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黃俐萍,前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 情事,乃於民國111年10月24日聲請前置調解,後因無調解 可能性聲請裁定清算,經本院以112年6月30日112年度消債 清字第55號裁定開始清算程序,並由本院司法事務官以112 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61號執行清算程序。本件聲請人聲請消 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業經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在案。經核 債務人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報告書、資產表、本院112年 度消債清字第55號裁定等資料,債務人名下有如112年度司 執消債清字第61號卷附表所示清算財團財產,本院並就聲請 人財產狀況公告之,於113年2月7日函知債權人與債務人前 開資產狀況及處分方式,全體當事人皆未為反對意見,是本 院斟酌本件清算財團之規模及事件特性,不再召集債權人會 議,以前開裁定代替債權人會議決議,前揭財產價值共計1 萬5,736元,已由債務人提出等值現金到院,是債務人清算 財團之財產已全數變價完畢,本院審酌案件複雜程度,認本 件無選任清算管理人之必要,故清算財團之分配由本院為之 ,茲已將債務人清算財團肢殘產分配完結,經核本件清算程 序業已執行完畢,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5月24日依職權 裁定終結清算程序並確定在案等情,業經本院上開案卷確認 無誤,堪予認定。是本院所為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既已確定 ,依前開消債條例規定,法院即應審酌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 例第133 條、第134 條所定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三、本院司法事務官前依消債條例第136條規定,於裁定終結清 算後依職權通知全體債權人及債務人就債務人免責與否表示 意見或到庭陳述意見:  ㈠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就聲 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懇請鈞院職權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581頁)  ㈡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就聲 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41條、第142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懇請鈞院職權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597頁)  ㈢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就聲 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之不免責事由,懇請鈞院職權 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599頁)  ㈣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就聲 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懇請鈞院職權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601頁)  ㈤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就聲請人 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懇請 鈞院職權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603頁)  ㈥國泰世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就聲請人 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懇請 鈞院職權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605-607頁)  ㈦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見 司執消債清卷第609頁)  ㈧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不同意聲請人免責,聲請 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但書第2、8款之不免責事由,故就聲 請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懇請鈞院職權調查。(見司執消債清卷第617頁)  ㈨聲請人及債務人:聲請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 定之不免責事由,應予以免責。(見司執消債清卷第611-61 2頁)  ㈩其餘債權人均經本院函催陳報其等之意見,並有送達回證( 見司執消債清卷第555-575頁)在卷可稽。 四、經查: ㈠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應不免責之情事存在:  ⒈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 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 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 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消 債條例第133條定有明文。揆諸上開規定及說明,本院依消 債條例第133條前段為本件不免責裁定之審查時,自應以本 院裁定開始清算時(即112年6月30日)起至裁定免責前之期 間,綜合考量各項情況以認定債務人有無薪資、執行業務所 得或其他固定收入,及有無濫用清算程序之情節,而為認定 債務人有無固定收入,如現有收入,並於扣除自己及依法應 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且普通債權 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依消債條例第 78條第1項、第153條之1第2項規定,乃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 年即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期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 法應受其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以判斷其有無消債 條例第133條之適用。  ⒉參酌本院112年度消債清字第55號裁定認定狀況,依聲請人所 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保單資料等件(見消債調卷第45至127頁),顯示聲請人 名下有機車乙台、壽險保單。另其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聲 請清算前二年期間,係自109年10月24日起至111年10月24日 止,故以109年10月起至110年10月止之所得為計算。據聲請 人提出之109、110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示, 聲請人於109、110年之所得收入皆為0元。另據聲請人陳報 ,其聲請清算前兩年薪資所得為35萬5,810元,堪可認定。 另聲請人聲請清算後,聲請人陳報其目前無工作,僅每月領 取身障補助5,065元,故聲請人現每月收入所得應以5,065元 計算。另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聲請人之必要生活費用加 計扶養費為2萬2,255元(計算式:18,337+3,918元=2萬2,25 5元)。結算: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無 餘額(計算式:5,065-22,255=-17,190元),確無法清償債 務。準此,堪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持續不 能清償或難以清償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 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 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本院綜合上情,堪認聲請人客觀 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 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 準此,聲請人於本院裁定清算後,每月收入所得減去支出費 用後,應認定確實屬無清償之能力。  ⒊另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期間,收入扣除支出後入不敷出, 而無餘額。【參本院112年度消債清字第55號裁定,計算式 :35萬5,810元-22,255×24=-178,310元)】,故縱使法院開 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及執行業務所得等其他固定收 入,扣除其所必要生活費用後有餘額,亦與消債條例第133 條前段規定,應為不免責裁定要件不合。  ⒋依上開說明,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收入總額扣除支出後, 無餘額。聲請人自本院裁定清算後之收支狀況,核與消債條 例第133條前段規定,應為不免責裁定要件不合,應認無清 償之能力。而本件全體普通債權人於清算程序中未足額分配 清償,然仍應認聲請人應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不免責 事由存在。 ㈡另就聲請人是否應就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定應不 免責之情形:經本院函詢全體普通債權人,就債務人是否應 予免責一節表示意見,多數債權人具狀表示反對債務人免責 ,已如前述,惟消債條例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 ,不免責為例外,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 條 各款所定不免責事由,本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 款要件之事實,舉證以實其說。而本件債權人既未具體說明 或提出相關事證證明,本院復查無債務人有何消債條例第13 4條所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自難認債務人有何消債條例第1 34條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五、綜上所述,本件債務人既無消債條例第133條及第134條應不 免責事由存在,揆諸前開規定及立法目的,自應為債務人免 責之裁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 記 官 盧佳莉

2024-10-08

TYDV-113-消債職聲免-109-2024100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20612號 債 權 人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債 務 人 粘秀梅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 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 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 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查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務人為強制執行,並未陳明應執行之 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係在本院管轄區域,而係請 求本院函查債務人財產,應屬執行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 行為地不明之情形,惟債務人住所係在新竹縣竹北市,有債 務人個人戶籍資料查詢附卷可參。依上開規定,本件應屬臺 灣新竹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 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4-10-04

TNDV-113-司執-120612-20241004-1

消債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保全處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全字第196號 聲請人(即 債務人) 陳永森 代 理 人 王邵威律師(法扶)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俞宇琦 相對人(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俊隆 上列聲請人即債務人因聲請更生事件(113年度消債補字第622號 ),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裁定公告之日起60日內,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113 年度司執字第140438號強制執行事件,就債務人對第三人齊家保 全股份有限公司之薪資債權之後續強制執行程序應予停止,但扣 押命令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繼續。 其餘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一)債務人財產之保 全處分;(二)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 之限制;(三)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四)受 益人或轉得人財產之保全處分;(五)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第1項定有明 文。依其立法理由:「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 為防杜債務人之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及使債 務人有重建更生之機會,有依債權人、債務人或其他利害關 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一定保全處分之必要;其內容有:就 債務人財產,包括債務人對其債務人之債權等,為必要之保 全處分、限制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 、對於債務人財產實施民事或行政執行程序之停止;又為確 保將來詐害行為、偏頗行為經撤銷後,對受益人或轉得人請 求回復原狀之強制執行,亦有對之施以保全處分之必要;另 為求周延,明定概括事由,許法院為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 ,可知消債條例事件,係以債務人之財產為基礎,供債務人 於一定條件下清理其無擔保之債務,故消債條例事件之保全 處分,其主要目的係為保持債務人之財產,避免債權人透過 強制執行程序,或債務人透過處分財產之方式,致債務人財 產減少,致喪失債務清理之最重要基礎,況因本條項除可能 適用於更生事件外,亦可能適用於清算事件(包括原係更生 事件,其後轉換為清算事件之類型),故在決定是否准予保 全時,應一併考量債務清理事件之可能演變,而難單以聲請 人之聲請內容而異其標準。從而,究竟有無保全之必要,應 以是否導致債務人財產減少為其最低限度要件,兼顧債權人 權益,避免債務人惡意利用保全處分,阻礙債權人行使權利 ,或作為延期償付手段之可能性,綜合比較斟酌,決定有無 以裁定為保全處分之必要。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聲請更生事件,現正由本院以113年 度消債補字第622號事件(下稱系爭事件)受理中。然聲請 人先前已遭債權人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為使債權人得公平 受償,有停止強制執行之必要等語。 三、經查: ㈠查聲請人對第三人齊家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之薪資債權,前經 本院執行處辦理113年度司執字第140438號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時核發執行命令予以扣押在案,有 上揭執行命令影本附卷可考。系爭強制執行事件既尚未終結 ,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程序上自係合法。  ㈡再查,消債條例事件之保全處分係為保全全體利害關係人之 利益,防止債務人財產逸失、使債權人能平等受償之目的, 與民事訴訟法規定之保全程序,目的上有所分別;因此就消 債條例保全處分之實益而言,若得藉由保全處分來停止強制 執行,可避免特定債權人先行取償,進而使全體債權人獲得 較高比例之受償額,以使債權人得以公平受償。次按保全處 分一方面應限制債權人依換價命令取得該遭扣押之薪資,以 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另一方面亦應限制債務人領取該 遭扣押之薪資,以免債務人之財產喪失。故扣押命令之目的 在於凍結聲請人之財產,非但未使聲請人財產減少,反可避 免聲請人任意處分導致財產減少及供日後全體債權人間公平 受償。聲請人聲請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之全部為保 全處分,其中關於前開扣押命令,即無停止執行之必要,且 縱使停止,亦無助於債務人財產之保全,此部分之聲請為無 理由,該扣押執行命令應予繼續;惟系爭執行事件就存款債 權業已核發扣押命令,後續即可能核發收取命令,就薪資債 權部分亦已核發移轉命令,此部分因涉及扣押金額之終局處 分,係讓部分債權人先行滿足,為避免聲請人財產減少及維 持債權人間公平受償,有予以保全之必要,故此部分保全之 聲請應予准許,即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後續之執行程序應予停 止。 四、綜上,關於上述有保全必要之部分,爰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19條第1項第3款,為保全處分,同時依第2項審定保全 處分之期間;至聲請人其餘聲請,因無保全必要,並予駁回 ,而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林秀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王麗雯

2024-10-04

TCDV-113-消債全-196-202410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