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彭成翔

共找到 23 筆結果(第 21-23 筆)

聲自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59號 聲 請 人 陳鏡米 代 理 人 彭成翔律師 陳宣妤律師 被 告 胡岑誌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於中華民國11 3年3月25日所為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028號駁回再議之處分(原 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9858號)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 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 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為 准許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 訟法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告訴人陳鏡米(下稱聲請人)告訴 被告胡岑誌詐欺等案件,前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 查後,以112年度偵字第29858號為不起訴處分,聲請人不服 ,聲請再議,由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以再議為無理由,而 於民國113年3月25日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3028號處分書駁 回其聲請,聲請人於113年4月2日收受該再議駁回之處分書 後,於113年4月10日委任律師向本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等情 ,業經本院調閱相關偵查卷宗核閱屬實,並有臺灣高等檢察 署送達證書1紙、刑事聲請准予提起自訴狀暨其上之本院收 狀戳1枚、刑事委任狀1份在卷可憑,是本件准許提起自訴之 聲請,程序上尚無不合,先予敘明。 二、本件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狀及刑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補充理由狀所載。 三、按刑事訴訟法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制度,其目的無非係 欲對於檢察官起訴裁量有所制衡,除貫徹檢察機關內部檢察 一體之原則所含有之內部監督機制外,另宜有檢察機關以外 之監督機制,由法院保有最終審查權而介入審查,提供告訴 人多一層救濟途徑,以促使檢察官對於不起訴處分為最慎重 之篩選,審慎運用其不起訴裁量權。是法院僅係就檢察機關 之處分是否合法、適當予以審究。且法院裁定准許提起自訴 ,雖如同自訴人提起自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然聲請准許 提起自訴制度既係在監督是否存有檢察官本應提起公訴之案 件,反擇為不起訴處分或緩起訴處分之情,是法院裁定准許 提起自訴之前提,仍必須以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事訴 訟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官應提 起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並審酌聲請 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是否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 ,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有無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 證據法則,決定應否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又刑事訴訟法第25 8條之3第4項雖規定法院審查是否准許提起自訴案件時「得 為必要之調查」,揆諸前開說明,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制度仍 屬「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之外部監督機制」,調 查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可就告 訴人所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 據,應依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判斷是否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 1條第1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否則將使法院身兼 檢察官之角色,而有回復糾問制度之疑慮,已與本次修法所 闡明之立法精神不符,違背刑事訴訟制度最核心之控訴原則 。   四、經查,原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處分之意旨,已清楚述明認 定被告未構成告訴意旨所指詐欺犯行之理由,並經本院調取 全案偵查卷宗核閱無訛,檢察官調查證據、採認事實確有所 據,其認事用法亦無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本院另就聲 請意旨指摘之處,補充理由如下:    ㈠聲請意旨固指稱:被告陸續向聲請人以投資、增資咏序食品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咏序公司)為由收取款項,然被告並未 將聲請人登記為咏序公司股東,且所投入款項已超出設立登 記之資本額,顯見被告從未將聲請人給付款項投入咏序公司 等語。然查,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查得咏序公司於110年度該 年度之營業收入淨額達新臺幣(下同)2千萬餘元,並核課 咏序公司於該年度之營利事業所得稅35萬餘元,被告另於10 7年9月18日大陸設立湖南品序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並提出10 8年支出人民幣7萬餘元、109年支出人民幣98萬餘元、110年 支出人民幣137萬餘元、111年支出人民幣21萬餘元、112年 支出人民幣20萬餘元,又被告與其友人於108年間投入人民 幣600萬餘元養殖小龍蝦等情,有財政部北區國稅局110年度 營利事業所得税結算未申報核定通知書(偵字卷第34頁)、 湖南品序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營業執照(偵字卷第39頁)、被 告2022、2023年微信支出年帳單(偵字卷第37至38頁)、大 陸官方新聞網頁擷圖(偵字卷第40至41頁)、被告2018至20 21年交易支出明細(偵字卷第60至70頁)在卷可憑,佐以被 告確曾告知聲請人開會未到場,股東已離席,並責備聲請人 未能守時乙節,有聲請人提出與被告之對話紀錄可查(他字 卷第17至18頁),堪認被告確有於聲請人交付款項之期間( 即108年3月至109年10月間),實際於臺灣或大陸經營食品 業務(在臺灣以咏序公司為名、在大陸以湖南品序食品貿易 有限公司為名)等情,尚非子虛。  ㈡再徵之聲請人所提出與被告之對話紀錄,皆為擷取對話紀錄 部分截圖,且被告與聲請人於文字對話過程中,夾雜有語音 訊息,亦有聲請人與被告之對話紀錄截圖為憑,被告與聲請 人就咏序公司之股東登記事項就係如何約定,雙方各執一詞 ,因聲請人未能提出完整對話紀錄確認雙方就增資對象、登 記比例、何時登記等各情節為說明,已難遽信,無從認為被 告確有同意將聲請人登記為股東;又依被告與聲請人約定投 資蝦苗一事,僅約定聲請人投入資金供被告經營「大陸養殖 」,並未相約登記為股東等節,亦有聲請人與被告之對話記 錄在卷可參(他字卷第71至76頁)。另依聲請人所提之投資 協議書亦未見其有簽名,無從憑此認雙方有約定要讓聲請人 成為股東。從而,被告既有實際經營咏序公司之食品業務及 投資蝦苗養殖事業,縱使被告未將聲請人登記為咏序公司股 東(或未為移轉股份等準備行為),或未先將款項匯至咏序 公司帳戶內,復未將聲請人登記為投資蝦苗事業股東,甚或 於咏序公司登記以前,就以增資名義向聲請人索取款項,至 多僅為聲請人得依其與被告之約定,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告 依約履行並將聲請人登記為相關法人之股東,仍不能以此即 謂被告佯稱投資咏序公司、蝦苗事業而向聲請人索取款項等 即為施用詐術行為,而逕以詐欺取財罪嫌相繩。聲請意旨執 此主張被告涉嫌詐欺取財犯嫌,尚屬無據。  ㈢而民事契約關係之當事人間,有未能依債務本旨履行給付之 情形者,其原因非僅一端,未必均自始即有詐欺之犯意及行 為,且被告無自證己罪之義務,為刑事訴訟法之基本原則, 故在別無積極證據之下,不能僅以被告有疑似未依債之本旨 履行之情形,即遽認其自始即有不法所有之意圖且施用詐術 之行為,應屬民事糾紛而已,是聲請人指稱被告有對聲請人 施用詐術等節,實難可採。  ㈣末按背信罪在客觀上以為他人處理事務而違背其任務,致生 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為不法構成要件。而「為他人 處理事務」,基本上當然必須是為他人之利益而處理事務, 但絕非字面顯現之意思,只要對他人之任務有所違背即該當 該要件。否則採取廣義之見解,則所有債務不履行都會構成 背信罪。是行為人為他人處理事務,無論是因為法律之規定 ,或是因為本人的法律行為而來,行為人之所以為他人處理 事務,是被選擇而來的。從而對於背信行為,最好的預防之 道,應該是慎選受任人,而不是以刑罰加諸違背任務的受任 人。基此,背信罪的可罰性必須建立在相當嚴格的條件上, 所謂「為他人處理事務而違背其任務」,即不能僅依字面作 解釋,而必須有相當的限縮,從而學說上亦有種種的限縮解 釋,例如所指之事務並不包括機械性事務。準此而言,對於 背信罪適用的範圍的限縮,必須從更根本的地方去理解,即 如果不是行為人違背本人之意思的行為同時造成本人對於第 三人財產關係上之損失(於這種情況下,本人基本上也不能 用本人與受任人之間的內部關係來對抗第三人),那麼任何 受任人違背任務的行為所造成本人損害,都只能於內部的契 約關係去尋求民事上的解決,而不必動用刑罰。因之,背信 罪所謂的為他人處理事務,應該限於為他人處理外部關係的 財產上的法律事務(變動法律上權利義務關係之事務),而 所謂造成財產或其他利益的損害,也是專指外部關係(本人 與第三人間)的(違背本人意思的)利益損失。換言之,不 是違背本人意思的損及本人利益的利益輸送,僅係行為人與 本人間內部關係之債務不履行,亦未造成本人與第三人外部 關係財產上之變動,應視行為人有無違反與本人間之契約關 係,尋求民事之債務不履行相關規定求償。自不能以行為人 有未依債之本旨給付履行之一端,即遽以刑法背信罪責與行 為人相繩,亦即若行為人並無處理本人對外關係之財產上法 律事務,或無損及本人與第三人間之利益輸送,僅係本人與 行為人內部法律關係之違反,應為單純民事債務不履行範疇 ,核與刑法背信罪之不法構成要件無涉,臺灣高等法院111 年度上易字第942號著有刑事判決可資參照。查聲請人主張 被告未將所投入之款項作為咏序公司、蝦苗經營、增資使用 等節,因並未涉及被告以咏序公司對外營業時,對他人利益 輸送而損及聲請人之利益,是依前揭實務見解,即非背信罪 所欲規範之行為,無由構成該罪,聲請意旨主張被告構成背 信罪嫌,亦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本院認本件並無聲請人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 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違 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其他證據法則等得據以准許提起自 訴之事由存在,依卷證資料及聲請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意旨 所載,尚不足使本院達於被告涉有上揭告訴意旨所載罪嫌而 應裁定准許提起自訴之心證,本件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指摘 原不起訴處分及駁回再議聲請之處分不當,顯無理由,揆諸 上開說明,自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國耀                   法 官 呂子平                   法 官 林翠珊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劉德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7

PCDM-113-聲自-59-20241127-1

重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72號 原 告 盧能振 盧許美娥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洪大明律師 複代理人 彭郁雯律師 被 告 盧國元 訴訟代理人 彭成翔律師 蔡宛珊律師 陳宣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字第806號返還權狀事件民事訴訟 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訴訟全部或一部之裁判,以他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 據者,法院得在他訴訟終結前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民事訴 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第一項定有明文。又訴訟全部或一部之 裁判,以他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據者,係指他訴訟之 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本件訴訟先決問題者而言,最高法院 十八年抗字第五六號著有判例可資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原告兩人為夫妻,被告為其等之長子, 原告考量新竹縣明星學校入學條件愈趨嚴格,為使孫子女得 及早入籍明星學校就學學區,乃決定購買新竹縣○○市○○段00 地號(權利範圍10000分之111)及其上1218建號建物(門牌 號碼新竹縣○○市○○○路00號8樓,下稱系爭建物,與上開土地 合稱系爭房地),而與被告達成借名登記合意(下稱系爭借 名登記契約),委由被告於民國(下同)108年8月13日出面 簽約購買系爭房地,惟後續購屋頭期款、規費、稅捐、貸款 等則均由原告繳付,此可由原告所提系爭房地買賣契約、稅 捐規費收據、所有權狀及貸款相關憑據在卷可稽,並經本院 112年度訴字第682號民事判決就系爭借名登記契約存在、原 告確為系爭房地之實質所有權人等節予以肯認在案。原告前 於113年3月22日以存證信函向被告終止系爭借名登記契約並 請求被告騰空返還系爭房地,惟被告迄今猶置之不理,原告 自得類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2項、第179條及第767條第1項 前段之規定,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並就系爭 建物部份騰空交付予原告2人,並返還其繼續占用系爭建物 所獲得之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並聲明:㈠、被告應系爭 房地應有部份各2分之1所有權分別移轉登記予原告2人。㈡、 被告應自系爭建物遷出、並騰空交付返還予原告2人。㈢、被 告應自113年3月26日起,至返還系爭建物之日止,按月給付 原告2人新臺幣8,730元。㈣、前項聲明,原告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三、經查,本件被告前以其因故將系爭房地之權狀交付原告保管 ,惟業於112年1月7日以存證信函向原告終止前開寄託法律 關係,原告自已無占有該等權狀之正當權源,而其為系爭房 地之所有權人,自得據物上返還請求權,向本院起訴請求原 告返還系爭房地之權狀。惟嗣經本院112年度訴字第682號民 事判決認定,兩造就系爭房地存有借名登記契約、本件被告 並非系爭房地之真正權利人,而判決駁回本件被告之請求。 被告即向高等法院提起上訴,目前仍未確定,而該案中就兩 造對於系爭房地是否存有借名登記契約之判斷,攸關認定系 爭房地真實所有權之歸屬,自為本案之訴訟先決問題,揆諸 首揭規定及說明,本院認有裁定停止本件訴訟程序之必要, 依法裁定停止訴訟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黃致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 記 官 魏翊洳

2024-11-19

SCDV-113-重訴-72-20241119-1

勞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全字第45號 聲 請 人 麒點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TAN JACK 代 理 人 吳俊達律師 王亭涵律師 陳禮文律師 相 對 人 方柏棟 代 理 人 彭成翔律師 蔡宛珊律師 陳宣妤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定暫時狀態之處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前擔任聲請人之資深量化研究員,依 兩造民國108年3月29日簽立之僱傭契約第V條約定,聲請人 於相對人離職時,得給付相對人補償金並要求相對人於離職 後2年不得任職於聲請人之競爭公司即從事量化交易業務之 公司(下稱系爭競業禁止條款),兩造於相對人離職時所簽 立之終止協議並約定,相對人應遵守僱傭契約之系爭競業禁 止條款,如有違反,相對人應給付違約金新臺幣(下同)30 0萬元予聲請人,且聲請人已於112年12月15日離職時,通知 相對人競業禁止期間為18個月,復於每月給付補償金7萬5,0 00元予相對人。嗣聲請人發現相對人有競業行為,遂於113 年7月15日寄發存證信函予相對人,相對人雖否認違反系爭 競業禁止條款,然其已坦承113年4月1日開始任職於威旭資 訊有限公司(下稱威旭公司),擔任資深量化研究員,顯然 與相對人任職於聲請人公司時所從事之工作相同,足見相對 人已違反系爭競業禁止條款。聲請人與威旭公司同為量化交 易產業,屬於具有高度競爭性之公司,相對人以創始暨高階 資深員工任職聲請人之過往經歷,有高度可能性會利用其自 聲請人公司取得之專業知識或已知之營業秘密,主導、參與 或協助威旭公司發展量化交易之業務,如任相對人繼續為之 ,將持續嚴重影響聲請人從事量化交易業務之經濟利益,致 聲請人蒙受難以回復之重大損害,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8條 第1項規定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等語。並聲明:願以現金或 同面額之銀行可轉讓無記名定期存款單為相對人供擔保,請 准命相對人於114年6月15日以前,不得直接或間接任職於威 旭公司及其關係企業,且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協助威 旭公司及其關係企業進行任何量化交易有關之業務。 二、相對人陳述意見略以:系爭競業禁止條款極度擴大化競業禁 止之職業活動、範圍,明顯有部分違反勞動基準法第9條之1 「合理範圍」之規定,聲請人因此自行限縮,因相對人於聲 請人任職時,工作範圍僅係針對虛擬加密貨幣之量化交易, 聲請人於112年12月20日明確同意相對人可至進行非虛擬加 密貨幣交易之公司任職,而威旭公司係使用公司內部自有資 金,針對「台灣股市及期貨」進行量化交易,不涉及虛擬加 密貨幣,且威旭公司為自營投資者,本身並沒有所謂之客戶 或交易相對人,與聲請人之業務範圍、投資標的均不相同, 故威旭公司並非系爭競業禁止條款之競爭企業,相對人並未 違反系爭競業禁止條款,聲請人顯無勝訴之望。聲請人亦未 具體釋明相對人於任職期間所能接觸之聲請人營業秘密範圍 與權限,以及有何具體洩漏或使用聲請人營業秘密之事實, 僅空泛表示有高度可能性,顯然未盡釋明之責等語。並聲明 :聲請之聲請駁回。 三、按於爭執之法律關係,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 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時,得聲請為定暫時狀態 之處分;前項裁定,以其本案訴訟能確定該爭執之法律關係 者為限,民事訴訟法第53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 必要之情事,乃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依同法第538條之4 準用第533條本文準用第526條第1項、第2項規定,應由聲請 人釋明之,聲請人如未先為釋明,縱願就相對人所應受之損 害供法院所定之擔保者,亦不得命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必 因釋明而有不足,並經聲請人陳明願供擔保或法院認為適當 者,始得命供擔保後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另定暫時狀態之 處分,乃法院就有爭執之法律關係之雙方,所為衡平救濟手 段之保全方法,有無定暫時狀態之必要,應考量其是否發生 急迫而無法彌補之重大損害,權衡該處分對雙方可能造成之 影響及利益之平衡,債權人因該處分獲得之利益或防免之損 害,是否逾債務人所受之不利益或損害,以及其對公共利益 之維護等項,債權人已否提出有利之釋明,再斟酌社會經濟 等其他主、客觀因素,綜合判斷之(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 字第917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關於定暫時狀態處分之爭執法律關係:   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前擔任聲請人之資深量化研究員,兩造簽 立之僱傭契約訂有系爭競業禁止條款,聲請人已於112年12 月15日離職時,通知相對人競業禁止期間為18個月,復於每 月給付補償金7萬5,000元,嗣相對人於113年4月1日開始任 職於威旭公司,擔任資深量化研究員等節,業據提出兩造簽 訂之僱傭契約、終止協議、相對人之人事資料、離職證明、 薪資單、通知信暨簽收單、補償金匯款紀錄、存證信函、兩 造間協商之錄音檔、錄音譯文、往來電子郵件等節為證,相 對人亦不否認確曾簽署系爭競業禁止條款及離職後至威旭公 司任職之事實,惟辯稱相對人並未違反系爭競業禁止條款等 語,堪認聲請人就兩造確有爭執之法律關係存在乙節,已為 釋明。  ㈡關於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   聲請人主張相對人以創始暨高階資深員工任職聲請人之過往 經歷,有高度可能性會利用其自聲請人公司取得之專業知識 或已知之營業秘密,主導、參與或協助威旭公司發展量化交 易之業務等語,固提出威旭公司登記資訊、公司介紹、職缺 介紹、聲請人公司登記資訊、公司介紹、相關報導、Linked In網頁截圖等件為證,惟由該等資料,僅能推論威旭公司之 經營內容與量化交易相關,至聲請人主張之相對人自聲請人 公司取得之專業知識或營業秘密等內容究係為何,則未經其 具體釋明,聲請人泛稱將因相對人違反系爭競業禁止條款而 受有重大而難以彌補之損害,已難足採。況依聲請人提出威 旭公司之介紹,主要商品為股票、期貨及衍生性商品(見聲 證15),並未及於虛擬加密貨幣,而聲請人公司人員與相對 人之對話中,聲請人公司人員亦表示威旭公司未來有可能會 想做虛擬加密貨幣等語(見聲證10),堪認威旭公司目前尚 未從事虛擬加密貨幣之交易,是聲請人究與威旭公司有何競 爭關係或是否因相對人至威旭公司受有何損害,亦屬有疑。 至聲請人泛稱未來威旭公司有可能從事虛擬加密貨幣之量化 交易,僅屬威旭公司將來未具體特定之經營計畫,無從據為 認定聲請人將因相對人於近期數月期間任職於威旭公司,即 受有何急迫危險或重大損害。是以,聲請人並未釋明倘未准 許其所聲請之處分,即有無法防止發生重大損害或避免急迫 危險之情事存在,難認有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必要性,依上說 明,本件聲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即有未合,不應准許。 五、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許筑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政彬

2024-10-17

TPDV-113-勞全-45-202410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