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資閔

共找到 28 筆結果(第 21-28 筆)

重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8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原 告 黃資閔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宥霖 陳信宇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曾柏源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如附表所示),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   載。 二、被告等人未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三、本院判斷之理由:   (一)按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 前提,至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然附 帶民事訴訟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或依民法應負擔 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提起公 訴或自訴,或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 人,或因刑事被告之行為,無待於依民法負擔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本身再為任何行為時,始足當之。例如刑 事被告之僱用人或法定代理人,始堪以之為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所謂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被告,否則對 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87年 度台抗字第278號、90年度台抗字第549號、96年度台 上字第978號裁定意旨參照)。換言之,若原告主張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未經刑事訴訟提起公訴或自 訴,或未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 或非因刑事被告行為,無待於所指依民法負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自己為任何行為,即當然負損害賠償責任者 ,則刑事法院即應以其起訴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 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末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 訴、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原告所提附帶民 事訴訟。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 轄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經查:      1、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主張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於 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同涉有詐欺之侵權行 為,惟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附表各編號原 告分別所主張應負侵權行為責任之被告未併予追訴 ,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縱有共同詐欺如附表各 編號所示原告,亦非本院刑事案件之審理範圍,則 依上開規定及說明,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自不得對 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揆 諸上開說明,自應以判決將原告提起之附帶民事訴 訟予以駁回,又原告之訴既均經駁回,其假執行之 聲請亦失所附麗,均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編號 原告 被告 附民案號 相關刑事案號 1 許聰敏 鄭連棖 113附民304 113金訴250 2 謝文一 鄭連棖 113附民600 113金訴250 3 黃資閔 曾柏源 113附民622 113金訴250 4 周銀志 鄭連棖 113附民646 113金訴250 5 陳志勇 曾柏源 113附民656 113金訴286、298 6 郭芷榕 鄭連棖 113附民657 113金訴250 7 陳宥霖 鄭連棖 113附民658 113金訴250 8 陳信宇 鄭連棖 113附民659 113金訴250 9 留美華 鄭連棖 113重附民9 113金訴250 附件: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提出之附民起訴狀各1份。

2024-11-28

TYDM-113-重附民-9-20241128-2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30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30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19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69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90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906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張進發 唐詩芳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住○○市○○區○○路000○0號0樓 原 告 蘇品瑄 住○○市○○區○○00街000號 黃資 閔 住○○市○區○○路000號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信宇 胡天祥 徐志騰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莊勝凱 (現於法務部○○○○○○○桃園監獄執 曾柏源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相對應本院 案號及原告、被告,詳如附表),請求損害賠償,因其案情確係 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附民案號 原告 被告 相對應刑事案件案號 113附民304 許聰敏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305、1695 張進發 莊勝凱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306 唐詩芳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600 謝文一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19 蘇品瑄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622 黃資閔 鄭連桭 莊勝凱 113金訴250 113附民646 周銀志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56 陳志勇 莊勝凱 鄭連桭 113金訴286、298 113附民657 郭芷榕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59 陳信宇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1905 胡天祥 曾柏源 113金訴298 113附民1906 徐志騰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重附民9 留美華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2024-11-28

TYDM-113-附民-646-20241128-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8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原 告 黃資閔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宥霖 陳信宇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曾柏源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如附表所示),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   載。 二、被告等人未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三、本院判斷之理由:   (一)按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 前提,至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然附 帶民事訴訟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或依民法應負擔 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提起公 訴或自訴,或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 人,或因刑事被告之行為,無待於依民法負擔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本身再為任何行為時,始足當之。例如刑 事被告之僱用人或法定代理人,始堪以之為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所謂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被告,否則對 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87年 度台抗字第278號、90年度台抗字第549號、96年度台 上字第978號裁定意旨參照)。換言之,若原告主張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未經刑事訴訟提起公訴或自 訴,或未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 或非因刑事被告行為,無待於所指依民法負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自己為任何行為,即當然負損害賠償責任者 ,則刑事法院即應以其起訴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 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末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 訴、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原告所提附帶民 事訴訟。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 轄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經查:      1、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主張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於 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同涉有詐欺之侵權行 為,惟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附表各編號原 告分別所主張應負侵權行為責任之被告未併予追訴 ,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縱有共同詐欺如附表各 編號所示原告,亦非本院刑事案件之審理範圍,則 依上開規定及說明,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自不得對 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揆 諸上開說明,自應以判決將原告提起之附帶民事訴 訟予以駁回,又原告之訴既均經駁回,其假執行之 聲請亦失所附麗,均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編號 原告 被告 附民案號 相關刑事案號 1 許聰敏 鄭連棖 113附民304 113金訴250 2 謝文一 鄭連棖 113附民600 113金訴250 3 黃資閔 曾柏源 113附民622 113金訴250 4 周銀志 鄭連棖 113附民646 113金訴250 5 陳志勇 曾柏源 113附民656 113金訴286、298 6 郭芷榕 鄭連棖 113附民657 113金訴250 7 陳宥霖 鄭連棖 113附民658 113金訴250 8 陳信宇 鄭連棖 113附民659 113金訴250 9 留美華 鄭連棖 113重附民9 113金訴250 附件: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提出之附民起訴狀各1份。

2024-11-28

TYDM-113-附民-304-20241128-2

重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30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30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19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69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90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906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張進發 唐詩芳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住○○市○○區○○路000○0號0樓 原 告 蘇品瑄 住○○市○○區○○00街000號 黃資 閔 住○○市○區○○路000號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信宇 胡天祥 徐志騰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莊勝凱 (現於法務部○○○○○○○桃園監獄執 曾柏源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相對應本院 案號及原告、被告,詳如附表),請求損害賠償,因其案情確係 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附民案號 原告 被告 相對應刑事案件案號 113附民304 許聰敏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305、1695 張進發 莊勝凱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306 唐詩芳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600 謝文一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19 蘇品瑄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622 黃資閔 鄭連桭 莊勝凱 113金訴250 113附民646 周銀志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56 陳志勇 莊勝凱 鄭連桭 113金訴286、298 113附民657 郭芷榕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59 陳信宇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1905 胡天祥 曾柏源 113金訴298 113附民1906 徐志騰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重附民9 留美華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2024-11-28

TYDM-113-重附民-9-20241128-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8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原 告 黃資閔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宥霖 陳信宇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曾柏源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如附表所示),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   載。 二、被告等人未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三、本院判斷之理由:   (一)按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 前提,至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然附 帶民事訴訟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或依民法應負擔 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提起公 訴或自訴,或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 人,或因刑事被告之行為,無待於依民法負擔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本身再為任何行為時,始足當之。例如刑 事被告之僱用人或法定代理人,始堪以之為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所謂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被告,否則對 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87年 度台抗字第278號、90年度台抗字第549號、96年度台 上字第978號裁定意旨參照)。換言之,若原告主張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未經刑事訴訟提起公訴或自 訴,或未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 或非因刑事被告行為,無待於所指依民法負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自己為任何行為,即當然負損害賠償責任者 ,則刑事法院即應以其起訴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 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末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 訴、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原告所提附帶民 事訴訟。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 轄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經查:      1、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主張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於 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同涉有詐欺之侵權行 為,惟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附表各編號原 告分別所主張應負侵權行為責任之被告未併予追訴 ,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縱有共同詐欺如附表各 編號所示原告,亦非本院刑事案件之審理範圍,則 依上開規定及說明,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自不得對 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揆 諸上開說明,自應以判決將原告提起之附帶民事訴 訟予以駁回,又原告之訴既均經駁回,其假執行之 聲請亦失所附麗,均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編號 原告 被告 附民案號 相關刑事案號 1 許聰敏 鄭連棖 113附民304 113金訴250 2 謝文一 鄭連棖 113附民600 113金訴250 3 黃資閔 曾柏源 113附民622 113金訴250 4 周銀志 鄭連棖 113附民646 113金訴250 5 陳志勇 曾柏源 113附民656 113金訴286、298 6 郭芷榕 鄭連棖 113附民657 113金訴250 7 陳宥霖 鄭連棖 113附民658 113金訴250 8 陳信宇 鄭連棖 113附民659 113金訴250 9 留美華 鄭連棖 113重附民9 113金訴250 附件: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提出之附民起訴狀各1份。

2024-11-28

TYDM-113-附民-657-20241128-2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30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30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19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69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905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1906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張進發 唐詩芳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住○○市○○區○○路000○0號0樓 原 告 蘇品瑄 住○○市○○區○○00街000號 黃資 閔 住○○市○區○○路000號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信宇 胡天祥 徐志騰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莊勝凱 (現於法務部○○○○○○○桃園監獄執 曾柏源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相對應本院 案號及原告、被告,詳如附表),請求損害賠償,因其案情確係 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 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附民案號 原告 被告 相對應刑事案件案號 113附民304 許聰敏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305、1695 張進發 莊勝凱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306 唐詩芳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600 謝文一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19 蘇品瑄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附民622 黃資閔 鄭連桭 莊勝凱 113金訴250 113附民646 周銀志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56 陳志勇 莊勝凱 鄭連桭 113金訴286、298 113附民657 郭芷榕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659 陳信宇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113附民1905 胡天祥 曾柏源 113金訴298 113附民1906 徐志騰 鄭連桭 113金訴250 113重附民9 留美華 莊勝凱 曾柏源 113金訴250

2024-11-28

TYDM-113-附民-304-20241128-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304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00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22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4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7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8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659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9號 原 告 許聰敏 謝文一 上 一 人 送達代收人 許 佑 原 告 黃資閔 周銀志 陳志勇 郭芷榕 陳宥霖 陳信宇 留美華 被 告 鄭連棖 曾柏源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如附表所示),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 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所   載。 二、被告等人未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三、本院判斷之理由:   (一)按附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 前提,至該條、項所定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除刑事 被告外,固兼及於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人。然附 帶民事訴訟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或依民法應負擔 損害賠償責任之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提起公 訴或自訴,或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 人,或因刑事被告之行為,無待於依民法負擔損害賠 償責任之人本身再為任何行為時,始足當之。例如刑 事被告之僱用人或法定代理人,始堪以之為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所謂依民法負損害賠償責任之被告,否則對 之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為合法(最高法院87年 度台抗字第278號、90年度台抗字第549號、96年度台 上字第978號裁定意旨參照)。換言之,若原告主張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之被告,未經刑事訴訟提起公訴或自 訴,或未經刑事訴訟程序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 或非因刑事被告行為,無待於所指依民法負損害賠償 責任之人自己為任何行為,即當然負損害賠償責任者 ,則刑事法院即應以其起訴不合法,依同法第502條第 1項規定,為駁回之判決。末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 訴、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原告所提附帶民 事訴訟。但經原告聲請時,應將附帶民事訴訟移送管 轄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經查:      1、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主張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於 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同涉有詐欺之侵權行 為,惟附表各編號所示刑事案件中,附表各編號原 告分別所主張應負侵權行為責任之被告未併予追訴 ,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縱有共同詐欺如附表各 編號所示原告,亦非本院刑事案件之審理範圍,則 依上開規定及說明,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自不得對 如附表各編號所示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揆 諸上開說明,自應以判決將原告提起之附帶民事訴 訟予以駁回,又原告之訴既均經駁回,其假執行之 聲請亦失所附麗,均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宏任                    法 官 林育駿                    法 官 曾淑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姚承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附表: 編號 原告 被告 附民案號 相關刑事案號 1 許聰敏 鄭連棖 113附民304 113金訴250 2 謝文一 鄭連棖 113附民600 113金訴250 3 黃資閔 曾柏源 113附民622 113金訴250 4 周銀志 鄭連棖 113附民646 113金訴250 5 陳志勇 曾柏源 113附民656 113金訴286、298 6 郭芷榕 鄭連棖 113附民657 113金訴250 7 陳宥霖 鄭連棖 113附民658 113金訴250 8 陳信宇 鄭連棖 113附民659 113金訴250 9 留美華 鄭連棖 113重附民9 113金訴250 附件:附表各編號所示原告提出之附民起訴狀各1份。

2024-11-28

TYDM-113-附民-658-20241128-1

羅小
羅東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羅小字第313號 原 告 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萬祥 訴訟代理人 吳建樟 徐翔裕 黃資閔 盧文傑 被 告 王韻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 113年10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3,959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1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3,959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原告主張事故經過及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 系爭車輛)受損之事實,業據提出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 聯單、原告任意車險賠案簽結內容表、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 析研判表、車輛行照、車輛異動登記書、估價單、道路交通 事故照片黏貼紀錄表等件(本院卷第13-33頁)為憑,並有 宜蘭縣政府警察局羅東分局民國113年5月14日函文暨所附道 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調查筆錄 、道路交通事故照片黏貼紀錄表等件(本院卷第37-59頁) 為證,而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爭執,復未提出書狀答辯以供本院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 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對原告主張之事實自 認,自堪信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 二、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 少之價額,民法第196條定有明文;而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 償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 以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 ,此有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原 告主張系爭車輛修復費用為新臺幣(下同)460,239元(包 含工資費用37,175元、塗裝費用36,239元、零件費用386,82 5元),有原告任意車險賠案簽結內容表、估價單(本院卷 第15頁、第23-27頁)為憑,其中工資及塗裝費用無折舊問 題,而系爭車輛零件部分之修復費用,既以新零件更換被損 害之舊零件,則在計算損害賠償額時,自應將零件折舊部分 予以扣除,始屬必要修復費用。是本院參酌行政院所頒固定 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之規定,「非運輸業用客 車、貨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1,000 分之369,且其最後1年之折舊額,加歷年折舊累計額,其總 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之10分之9。另依營利事業所得 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 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 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 計」。是據此計算,系爭車輛出廠日為108年5月(本院卷第 19頁行車執照),迄本件事故發生時即111年9月30日,已使 用3年5月,則零件扣除折舊後之金額為82,244元(詳如附表 計算式)。是系爭車輛必要回復原狀費用應為155,658元【 計算式:82,244元+37,175元+36,239元=155,658元】。 三、次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 償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項規定 之目的,在謀求加害人與被害人間之公平,故在裁判上法院 得以職權減輕或免除之(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1756號判決 意旨參照)。查原告保戶廖育凱駕駛系爭車輛行經無號誌岔 路口未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而被告則有行經無號 誌岔路口,支道車(設有讓路線)未停讓幹道車先行之過失 ,此有宜蘭縣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本 院卷第17頁)在卷可稽,是廖育凱就系爭事故發生亦與有過 失,本院綜觀上開情節,認廖育凱及被告應分別就系爭事故 之發生各負30%及70%之過失責任。是原告僅得依被告之過失 責任比例範圍為限,向被告請求賠償,即得請求被告賠償之 金額為108,961元【計算式:155,658元×70%=108,961元,元 以下四捨五入】。 四、再按基於同一原因事實受有損害並受有利益者,其請求之賠 償金額,應扣除所受之利益,民法第216條之1規定甚明。原 告將系爭車輛報廢得款75,000元,有原告車險沖回查詢作業 (本院卷第109頁)在卷可參,係因同一原因事實受有損害 並受有75,000元之利益,是原告自僅得在扣除該利益後之33 ,961元【計算式:108,961元-75,000元=33,961元】範圍內 請求被告賠償,惟原告僅請求33,959元,自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本於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及保險法第53條代位 權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3,959元,及自起訴狀送達被 告之翌日即113年7月13日(本院卷第85頁送達證書)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適用小額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 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 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第一審裁判費)由被 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羅東簡易庭                  法 官 夏媁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林琬儒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第1年折舊值    386,825元×0.369=142,738元 第1年折舊後價值  386,825元-142,738元=244,087元 第2年折舊值    244,087元×0.369=90,068元 第2年折舊後價值  244,087元-90,068=154,019元 第3年折舊值    154,019元×0.369=56,833元 第3年折舊後價值  154,019元-56,833元=97,186元 第4年折舊值    97,186元×0.369×(5/12)=14,942元 第4年折舊後價值  97,186元-14,942元=82,244元

2024-11-04

LTEV-113-羅小-313-202411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