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承學

共找到 143 筆結果(第 41-50 筆)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051號 原 告 陳自力 被 告 張桂挺 魏伯倫 林文祥 李依宸 王尚宇 王凱 姜姿廷 黃筑佩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0號違反證券交易法等刑事 案件,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 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 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3-附民-1051-20250307-2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1054號 原 告 楊美鳳 被 告 陳文熙 民國00年0月0日生,已歿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0號違反證券交易法等刑事 案件,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而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 ,終於死亡,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及民法第6條定有明文 明文。民事訴訟法第168條所定之承受訴訟,必以當事人於 「訴訟程序進行中」死亡,始得由法定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 其訴訟,若於「起訴前」死亡者,原即欠缺當事人能力之要 件,亦無從適用上開規定命其繼承人承受訴訟之旨,縱使法 定之繼承人於訴訟程序中聲明承受訴訟,仍不能發生承受之 效力,成為合法之當事人(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455號判 決意旨足資參照)。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能力及訴訟能力 之規定,於附帶民事訴訟準用之;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 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1款、 第502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9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 求被告陳文熙(下稱陳文熙)負損害賠償責任,有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起訴狀上之本院收狀戳章可參,惟陳文熙於原告起 訴前之113年7月4日即已死亡,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1份 在卷可憑,則陳文熙於原告起訴時即無當事人能力,且其情 形無從補正。從而,本件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就陳文熙部分,於不合法,應予駁回,則原告假執行之聲請 ,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3-附民-1054-20250307-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804號 原 告 李政勳 被 告 陳文熙 民國00年0月0日生,已歿 張桂挺 王尚宇 王凱 姜姿廷 黃筑佩 于慧正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0、25號違反證券交易法等 刑事案件,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張桂挺、王尚宇、王凱、姜姿廷、黃筑佩、于慧正部分 移送本院民事庭。 二、被告陳文熙部分,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二十日內,具狀補 正陳文熙之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或向 本院陳報已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之相關證明,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原告對陳文熙之訴。   理 由 一、關於被告張桂挺、王尚宇、王凱、姜姿廷、黃筑佩、于慧正 部分,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 送本院民事庭。 二、關於被告陳文熙(下稱陳文熙)部分:      ㈠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其情形無可補正,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原告之訴,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 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又上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當 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 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第168條、第175條 第1項、第17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 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 或第4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 繼承之規定;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而無親屬 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1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 人或檢察官得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民法第1176條第6 項、第1177條、第1178條第2項亦有明定。  ㈡經查,陳文熙於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後,於訴訟繫屬期間之民國113年7月10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查詢結果在卷可稽。陳文熙死亡後,其配偶張敏鈺、第1順位繼承人即其女兒陳咨安、陳暐凌(原名楊禹伶)均拋棄繼承,並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准予備查無誤(案列臺中地院113年度司繼字第3651、4131號,見外置影卷);第2順位繼承人即其父母陳金澤、陳林玉枝分別早於91年5月20日、84年5月21日死亡(金重訴10卷11第439-441頁);第3順位繼承人即其兄弟姊妹陳俊彥、陳瑞超、陳逢源、陳秀黎、陳秀美、陳裕松亦均拋棄繼承,並經臺中地院准予備查無誤(案列臺中地院113年度司繼字第4741、4817、4961、4447、4689、4702號,見金重訴10卷11第449-459頁、外置影卷);第4順位繼承人即其祖父母陳宏、楊楓亦早已死亡(金重訴10卷11第443-445頁),且經本院函詢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臺中分局之結果,迄今均無人就陳文熙部分辦理遺產稅申報。是以,陳文熙死亡後其繼承人均已死亡或拋棄繼承權,亦未知有其他繼承人,故現無繼承人可承受其訴訟,爰依前揭規定,命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20日內補正陳文熙之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或向本院陳報已向法院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之相關證明,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對陳文熙部分之附帶民事訴訟。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3-附民-804-20250307-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064號 原 告 江瑞安 被 告 張桂挺 魏伯倫 林文祥 李依宸 王尚宇 王凱 姜姿廷 黃筑佩 于慧正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0、25號違反證券交易法等 刑事案件,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 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3-附民-1064-20250307-2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996號 原 告 黃鈺翰 被 告 陳文熙 民國00年0月0日生,已歿 張桂挺 魏伯倫 林文祥 李依宸 王尚宇 王凱 姜姿廷 黃筑佩 于慧正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0、25號違反證券交易法等 刑事案件,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張桂挺、魏伯倫、林文祥、李依宸、王尚宇、王凱、姜 姿廷、黃筑佩、于慧正部分移送本院民事庭。 二、被告陳文熙部分,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二十日內,具狀補 正陳文熙之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或向 本院陳報已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之相關證明,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原告對陳文熙之訴。   理 由 一、關於被告張桂挺、魏伯倫、林文祥、李依宸、王尚宇、王凱 、姜姿廷、黃筑佩、于慧正部分,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 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 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 二、關於被告陳文熙(下稱陳文熙)部分:      ㈠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其情形無可補正,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原告之訴,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 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 又上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當 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 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第168條、第175條 第1項、第17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 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 或第4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 繼承之規定;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而無親屬 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1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 人或檢察官得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民法第1176條第6 項、第1177條、第1178條第2項亦有明定。  ㈡經查,陳文熙於原告提起本件附帶民事訴訟後,於訴訟繫屬期間之民國113年7月10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查詢結果在卷可稽。陳文熙死亡後,其配偶張敏鈺、第1順位繼承人即其女兒陳咨安、陳暐凌(原名楊禹伶)均拋棄繼承,並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准予備查無誤(案列臺中地院113年度司繼字第3651、4131號,見外置影卷);第2順位繼承人即其父母陳金澤、陳林玉枝分別早於91年5月20日、84年5月21日死亡(金重訴10卷11第439-441頁);第3順位繼承人即其兄弟姊妹陳俊彥、陳瑞超、陳逢源、陳秀黎、陳秀美、陳裕松亦均拋棄繼承,並經臺中地院准予備查無誤(案列臺中地院113年度司繼字第4741、4817、4961、4447、4689、4702號,見金重訴10卷11第449-459頁、外置影卷);第4順位繼承人即其祖父母陳宏、楊楓亦早已死亡(金重訴10卷11第443-445頁),且經本院函詢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臺中分局之結果,迄今均無人就陳文熙部分辦理遺產稅申報。是以,陳文熙死亡後其繼承人均已死亡或拋棄繼承權,亦未知有其他繼承人,故現無繼承人可承受其訴訟,爰依前揭規定,命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20日內補正陳文熙之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或向本院陳報已向法院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之相關證明,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對陳文熙部分之附帶民事訴訟。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3-附民-996-20250307-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違反證券交易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1064號 原 告 江瑞安 被 告 陳文熙 民國00年0月0日生,已歿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10號違反證券交易法等刑事 案件,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而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 ,終於死亡,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及民法第6條定有明文 明文。民事訴訟法第168條所定之承受訴訟,必以當事人於 「訴訟程序進行中」死亡,始得由法定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 其訴訟,若於「起訴前」死亡者,原即欠缺當事人能力之要 件,亦無從適用上開規定命其繼承人承受訴訟之旨,縱使法 定之繼承人於訴訟程序中聲明承受訴訟,仍不能發生承受之 效力,成為合法之當事人(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455號判 決意旨足資參照)。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能力及訴訟能力 之規定,於附帶民事訴訟準用之;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 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91條第1款、 第502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3年7月11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 求被告陳文熙(下稱陳文熙)負損害賠償責任,有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起訴狀上之本院收狀戳章可參,惟陳文熙於原告起 訴前之113年7月4日即已死亡,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1份 在卷可憑,則陳文熙於原告起訴時即無當事人能力,且其情 形無從補正。從而,本件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就陳文熙部分,於不合法,應予駁回,則原告假執行之聲請 ,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日 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7

TPDM-113-附民-1064-20250307-1

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 聲 請 人 陳宗詮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陳重文等人貪污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32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金訴字第三十二號案件扣案如附件所示之物,准 予發還陳宗詮。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陳宗詮於被告陳重文等人貪污等案件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下稱本案)偵查過程中,有附件 所示之物品遭扣押,惟聲請人並非本案被告,扣案物品之行 動電話內容應已被複製、檢視,無再竄改之可能,希望得予 以保存行動電話內之生活照片,請求准許發還上開扣押物予 聲請人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 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而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事 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8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陳重文等人因貪污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7702號等案件提起公訴,現繫屬於本院 審理中(即本案),而附件所示之扣押物,係聲請人所持有 ,並於本案偵查中扣押在案等情,有上開起訴書、本院扣押 物品清單存卷可參。  ㈡關於附件所示之物品,係聲請人所有之金融機構交易明細、 行動電話等物品,審酌聲請人並非本案被告,起訴書亦未將 此部分物品引為證據或聲請宣告沒收,且上開物品非屬違禁 物,復無證據足認係本案被告涉犯本案時,供犯罪所用、犯 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應認無繼續扣押留存 之必要。是依上開說明,聲請人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之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件:113年度刑保字第2444號扣押物品清單。

2025-03-06

TPDM-113-金訴-32-20250306-8

重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背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重自字第1號 自 訴 人 光輝生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李光輝 上列自訴人因被告詹詠寧、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背信等案件, 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自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拾日內委任律師為自訴代理人, 提出委任狀到院,並按被告之人數提出自訴狀繕本。   理 由 一、自訴之提起應委任律師行之;提起自訴,應向管轄法院提起 自訴狀為之,且自訴狀應按被告之人數,提出繕本;自訴人 未委任代理人,法院應定期間以裁定命其委任代理人,逾期 仍不委任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19條第2 項、第320條第1項、第4項、第329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自訴人光輝生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對被告詹詠寧 、天明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自訴,固於自訴狀內記載自訴 代理人為陳曉鳴律師,然未見提出律師之委任狀,亦未依法 提出相應被告人數之自訴狀繕本,是其提起自訴法律上必備 之程式顯有欠缺,爰依上開規定,裁定命自訴人應於本裁定 送達後10日內補正如主文所示,如逾期不補正,即諭知不受 理之判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329條第2項、第343條、第273條第6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PDM-113-重自-1-20250306-1

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貪污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 聲 請 人 黃明慧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陳重文等人貪污等案件(113年度金訴字第32 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金訴字第三十二號案件扣案如附件所示之物,准 予發還黃明慧。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黃明慧於被告陳重文等人貪污等案件 (113年度金訴字第32號,下稱本案)偵查過程中,有附件 所示之物品遭扣押,惟聲請人已獲不起訴處分,上開物品無 扣押之必要,請求准許發還上開扣押物予聲請人等語。 二、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又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 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 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 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而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事 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88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陳重文等人因貪污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7702號等案件提起公訴,現繫屬於本院 審理中(即本案),而附件所示之扣押物,係聲請人所持有 ,並於本案偵查中扣押在案等情,有上開起訴書、本院扣押 物品清單存卷可參。  ㈡關於附件所示之物品,係聲請人所有之金融機構存摺、匯款 單、行政機關函文、行動電話、隨身碟等物品,審酌聲請人 並非本案被告,起訴書亦未將此部分物品引為證據或聲請宣 告沒收,且上開物品非屬違禁物,復無證據足認係本案被告 涉犯本案時,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因犯罪所生或所 得之物,應認無繼續扣押留存之必要。是依上開說明,聲請 人聲請發還上開扣案物,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之規定,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件:113年度刑保字第2439號扣押物品清單。

2025-03-06

TPDM-113-金訴-32-20250306-7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銀行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17號 原 告 曲庭宜 被 告 AAI SHEAU YEAH (馬來西亞籍) 劉富緯(原名劉晉銘、劉名維) 謝蕎米(原名謝妍榛) 林丞萱 上列被告因本院111年度金訴字第48號違反銀行法等刑事案件, 經原告附帶提起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 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承學 法 官 趙耘寧 法 官 林柔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苡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PDM-114-附民-17-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