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國恩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77號 原 告 蔡佳宸 訴訟代理人 洪梅芬律師 涂欣成律師 李政儒律師 王紹雲律師 被 告 龔朗毓 訴訟代理人 龔志元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5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就原告所有坐落高雄市路○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206900分之1649)、同段723地號地號(應有部分2 08800分之1665)、同段724地號(應有部分164200分之1309 )、同段725地號(應有部分165300分之1318)、同段726地 號(應有部分211300分之1684)、同段80建號建物(權利範 圍全部)等不動產(下合稱系爭房地)於民國112年4月12日 簽立買賣契約,約定價金新臺幣(下同)450萬元(下稱系 爭契約),並於112年4月25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被告於 112年4月12日匯款20萬元、於112年4月21日匯款30萬元、於 112年5月8日匯款50萬元予原告,兩造於簽立系爭契約當日 亦簽立債務清償協議書,約定被告以代償原告就系爭房地前 設定予訴外人張國恩之第一、二順位抵押權債務之方式支付 部分買賣價金,被告此部分代償200萬元,另90萬元現金固 有拍照,然原告並未實際收下,故被告僅交付價金300萬元 ,尚應給付150萬元。依系爭契約之約定提起本訴。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15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 13年5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共匯款100萬元予原告,及於112年4月17日 交付90萬元現金予原告,並代償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抵押 權債務260萬元,共計450萬元,被告業已依系爭契約之約定 給付系爭房地全數買賣價金。兩造簽立系爭契約同日亦簽立 債務清償協議書,兩造約定被告代償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 抵押權債務260萬元,原告明知抵押權債務為260萬元,被告 已匯款260萬元予張國恩,清償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抵押 權債務。原告因遭強制執行,要求買賣價金以現金給付,然 被告堅持匯款,兩造協調後方約定部分現金給付部分匯款。 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兩造就系爭房地於112年4月12日簽立買賣契約,約定總價金4 50萬元,並於112年4月25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  ㈡兩造於112年4月12日簽立系爭契約、債務清償協議書(本院 卷第111頁至第115頁)。  ㈢被告於112年4月12日匯款20萬元、於112年4月21日匯款30萬 元、於112年5月8日匯款50萬元予原告。  ㈣原告不爭執被告於112年4月17日交給原告90萬元現金(當場 拍照如本院卷第117頁,右方之人為原告,左方之人為原告 之女,但原告爭執未實際受領,因拍照後,被告即收回該90 萬元)。  ㈤依系爭房地登記謄本所示,系爭房地於原告出賣予被告前設 均有第一、二順位抵押權予張國恩。  ㈥兩造不爭執被告以代償原告就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抵押權 債務之方式支付部分買賣價金(兩造爭執被告代償數額,原 告主張200萬元,被告抗辯260萬元)。 四、兩造爭執事項:   原告主張被告僅給付買賣價金300萬元,尚有150萬元未給付 ,是否可採?原告依兩造間買賣契約,請求被告給付150萬 元,有無理由?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 價金之契約,民法第345條第1項定有明文。當事人主張有利 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定有明文。  ㈡兩造於112年4月12日簽立系爭契約、債務清償協議書,已如 前述,系爭契約第2條約定,本件買賣總價款為450萬元;第 3條付款約定各其款,原告於「收到買方給付款項簽收」欄 各期款之簽收人處均簽名確認,其上第3條記載原告於112年 4月12日收訖簽約款20萬元、原告於112年4月17日收訖備證 用印款90萬元、原告於112年4月21日收訖完稅款30萬元、原 告於112年5月8日收訖尾款310萬元等情,其中112年4月12日 之20萬元、112年4月21日之30萬元核與被告於112年4月12日 匯款20萬元、於112年4月21日匯款30萬元予原告相符,有系 爭契約,新光銀行國內匯款申請書(兼取款憑條)在卷可證 (本院卷第111、119頁),衡諸常情,出賣人理應係收取「 收到買方給付款項簽收」欄各期款後,方會於該欄簽名,故 被告抗辯已交付原告系爭契約之買賣價金450萬元,有所憑 據。  ㈢原告主張被告於112年4月17日交給原告90萬元現金,當場拍 照後,被告即收回該90萬元等等。依本院卷第117頁所示, 右方之人為原告,左方之人為原告之女,二人表情自在,原 告雙手置放於10疊千元現鈔上。又證人林美秀到庭證稱:本 院卷第111頁至第113頁之系爭契約之「蔡佳宸」為原告當日 所簽,本院卷117頁照片係被告付錢時在代書事務所拍的, 領現金都會拍照存證,怕她們事後不承認,原告有收下現金 90萬元,現金從銀行領的,1捆是10萬元,另外左邊2捆是各 5萬等語(本院卷第246-251頁),審酌證人林美秀之證述情 節與系爭契約所載相符,其證詞堪可採信。證人林美秀證述 情節明確,且有系爭契約可證,又衡諸一般社會常情,難認 買賣契約之賣方即原告願意拍照存證其收受款項之照片,而 後同意買方即被告將款項取回,原告上開主張顯有違常情, 足認被告已交付原告系爭契約價金之備證用印款即90萬元。  ㈣原告不爭執兩造合意被告以代償原告就系爭房地第一、二順 位抵押權債務之方式支付部分買賣價金,然主張被告僅代償 數額200萬元等等。觀諸兩造簽立之債務清償協議書,其上 載明乙方(即原告)將系爭房地以450萬元出售給甲方(即 被告),甲方須代乙方償還系爭房地之第一、二順位抵押權 債務,合計260萬元,該款項由買賣總價款中扣除,足見原 告明知並與被告合意由被告代償原告就系爭房地第一、二順 位抵押權債務260萬元,並以之為系爭價金之一部。  ㈤證人林美秀到庭證稱:本院卷第115頁之債務清償協議書上之 「蔡佳宸」為原告當日所簽,兩造簽立清償協議書時約定被 告代償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抵押權債務260萬元為契約價 金之一部,抵押權人為張國恩,系爭房地設定第二順位抵押 權係因原告僅繳1次利息12萬元,其他利息均未繳,張國恩 請我及被告父親龔志元送法院拍賣,因為原告說她願意設定 抵押權,不要送法院拍賣;被告用銀行匯款給張國恩260萬 元以代償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抵押權債務260萬元,被告 代償後,張國恩出具抵押權債務清償證明書供塗銷系爭房地 第一、二順位抵押權等語(本院卷第248-251頁),核與證 人張國恩證稱:我曾借錢給原告,借200萬元,月息1.5%, 原告以系爭房地設定抵押權200萬元給我,原告只付過1次利 息12萬元,是龔志元交給我,112年2月18日設定第二順位50 萬元抵押權係因原告未繳利息,我請龔志元向原告催繳,協 調的結果是設定這個抵押權,我出具抵押權債務清償證明書 供塗銷系爭房地第一、二順位抵押權,我有收到匯款260萬 元清償原告對我的債務,我沒注意從何帳戶匯進來的等語( 本院卷第241-245頁)證述情節大致相符,復有系爭契約、 抵押權債務清償證明書、元大銀行國內匯款申請書在卷可憑 (本院卷第111、212、215、121頁),其等證言洵堪採信。 又被告於112年5月8日匯款50萬元予原告,已如前述,該50 萬元加計上開代償260萬元,合計310萬元,堪認被告已交付 原告系爭契約買賣價金之尾款即310萬元。  ㈥原告聲請傳訊其女黃雅霜作證,證人黃雅霜證稱:我於兩造 簽立系爭契約時在場,系爭契約及債務清償協議書上之「蔡 佳宸」為原告所簽,原告對外應該沒有積欠別人債務,本院 卷第117頁照片係在龔志元事務所拍攝,我是左邊之人,右 邊之人是原告,龔志元把錢拿出來拍照之後,又把錢收回去 ,原告未收下照片中之現金;原告說把房子拿去龔志元那邊 借錢;112年4月18日、20日各有10萬元的現金存入我的遠東 銀行帳戶,4月22日、4月24日、5月11日各有15萬元現金存 入我的遠東銀行帳戶,這些錢是從原告臺中銀行轉入,龔志 元匯100萬元到原告臺中銀行帳戶裡,因為有人扣押我們租 金,要把原告帳戶裡的錢移走,怕人家會扣原告帳戶裡的錢 等語(本院卷第237-240頁)。原告於112年3月間遭聲請強 制執行扣押及移轉原告之租金債權,有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 2年3月1日雄院國112司執良字第4639號執行命令附卷可佐( 本院卷第175-176頁)。審酌證人黃雅霜證稱原告因擔憂其 帳戶款項遭扣押而迭將被告匯入之買賣價金100萬元轉匯至 證人黃雅霜設於遠東銀行帳戶,此部分有上開執行命令及被 告之遠東銀行帳戶交易明細可憑(本院卷第177-179頁), 核與被告抗辯原告因遭強制執行,要求被告現金給付買賣價 金,然被告堅持匯款,經兩造協調後方約定上述付款方式等 情較為相符,原告主張係被告要求現金付款,尚難採信。證 人黃雅霜雖證稱原告未收下90萬元,然其對於原告有無積欠 債務,前後證述不一,且其偕同原告簽立系爭契約,然其對 於當日簽約內容均未能明確證述,其為具相當智識能力之成 年人,難認有被告提出90萬元現金予其與原告面前拍照並同 意被告嗣後收回之理,再者,其證言與上開系爭契約、債權 清償協議書所載不符,難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   ㈦至於原告主張其有按時繳納其積欠張國恩之利息等等,此部 分業經證人張國恩、林美秀上開證述明確,原告此部分主張 不可採信。另原告主張若其未繳納利息,被告應有向其催討 之舉,然其與證人林美秀間之LINE對話紀錄未見證人林美秀 向其催討利息等等。經本院當庭勘驗原告提出其與證人林美 秀自110年11月17日至113年3月26日之LINE對話紀錄,有本 院勘驗結果附卷可憑(本院卷第253頁),其上固未見證人 林美秀以文字訊息向原告催討利息之紀錄,然證人林美秀有 傳送數張照片或截圖均因逾讀取時間而無法閱讀,其等間數 次互相通話,故亦不能排除以傳送照片、截圖或通話催討之 可能,何況系爭契約及債務清償協議書均明確記載如前,本 件爭點在於被告是否依系爭契約給付買賣價金,而被告已依 約給付450萬元,業經本院認定如上,原告此部分主張無從 為有利於其之認定。  ㈧基上,被告已依系爭契約給付買賣價金450萬元,業已履行其 就系爭契約之給付價金義務,原告主張被告僅交付300萬元 ,尚應給付150萬元,並不可採。從而,原告依系爭契約之 約定請求被告給付150萬元,於法無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契約之約定,請求被告給付150萬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 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核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4-12-19

TNDV-113-訴-777-20241219-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店簡字第417號 原 告 林冠宇 訴訟代理人 陳冠宇律師 被 告 張淵慶 張國龍 張國忠 張秀玉 張麗卿 張麗滿 張炆福 張忠儀 張忠城 張忠賢 張桂枝 張東旭 陳俊霖 張敏鈴 張陳美枝(即張武雄之承受訴訟人) 張國華(即張武雄之承受訴訟人) 張國峻(即張武雄之承受訴訟人) 張國泰(即張武雄之承受訴訟人) 張國恩(即張武雄之承受訴訟人) 張靖雄 張春嬌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林麗霞 被 告 謝張金鳳 陳文慶 陳濬承 高源 陳素芬 陳素真 張廼賢 張義鳴 張淑貞 賴張登志 張周明 賴宣吾 賴文君 張罔市 周喜珠 蔡文靜 高金增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高斯盈 高筱晴 被 告 張青富 張艶秋 張麗雲 陳金幾 張璧月 張璧玉 張碧珠 張碧霞 陳翊芸 陳汸珮 陳潓琦 陳泳畯 陳沛茌 陳祥沅 陳尚祤 劉昱呈 廖明耆 康雲晴 范均豪 賴柏仰 林冠廷 林庭弘 許乃中 陳建凱 蘇旻俊 林尚群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郭曉蓉 複 代理人 王貴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如附表二編號1至22所示之被告應就被繼承人張水守所遺之 附表一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4分之1辦理繼承登記。 二、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應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 造按附表二「權利範圍」欄所示之比例分配。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23,290元由兩造按如附表二「權利範圍」欄 所示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惟該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 事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 文。又共有物之分割,於共有人全體有法律上之利害關係, 須共有人全體始得為之,故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屬於民事 訴訟法56條第1項所稱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 一確定者,故原告追加共有人或共有人之繼承人為被告,即 與上開規定相符。次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 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訴訟以前 當然停止」、「又第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 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 聲明承受訴訟」、「當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 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 條、第178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㈠原告起訴所列之被告張水守於本件訴訟繫屬前之民國(下同 )55年1月2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如附表二編號1至14、編號 20至22所示之人及張武雄,有張水守之繼承系統表及戶籍資 料可參(見本院卷卷一第239、371頁),經原告於112年6月 26日具狀變更以如附表二編號1至14、編號20至22所示之人 及張武雄為被告。嗣被告張武雄於訴訟繫屬中之112年7月29 日死亡,如附表二編號15至19所示之被告張陳美枝、張國華 、張國峻、張國恩、張國泰為其繼承人,且無拋棄繼承之情 形,有除戶謄本、戶籍謄本、司法院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 可參(見本院卷卷二第577至587頁、第691頁),業經本院 於113年5月23日以112年度店簡字第417號裁定依職權命張陳 美枝、張國華、張國峻、張國恩、張國泰承受訴訟,合先敘 明。  ㈡原告起訴所列之被告陳浚宗於本件訴訟繫屬前之102年7月5日 死亡,有戶籍資料可參(見本院卷限閱資料),其遺產管理 人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有司法院家事事件公告查 詢結果可稽(見本院卷限閱資料),嗣被告陳浚宗就系爭土 地之應有部分於112年3月31日收歸國有,其管理者為財政部 國有財產署,是原告撤回對陳浚宗之訴訟,追加財政部國有 財產署為被告,核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本件除被告張春嬌、張周明、蔡文靜、高金增、陳泳畯及財 政部國有財產署外,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 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權利範圍均如附表二所示。系爭土地並無使用目的上不能 分割之情形,兩造亦未訂有不分割之契約,惟系爭土地之共 有人甚多且各共有人持有之應有部分比例不均,基於土整體 經濟價值與使用利益最大化之考量,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 、第824條第2項第2款前段之規定,請求將系爭土地變價分 割等語。並聲明:㈠如附表二編號1至22所示之被告應就被繼 承人張水守所遺之附表一所示之土地應有部分4分之1辦理繼 承登記。㈡兩造共有如附表一所示之土地應予變價分割,所 得價金由兩造按附表二「權利範圍」欄所示之比例分配。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高金增、張忠儀、張忠賢、張春嬌、陳文慶、陳素芬、 陳素真、張周明、蔡文靜、張麗雲、陳泳畯略以:系爭土地 係祖先所留之珍貴財產,無從以金錢衡量,原告對系爭土地 並無感情,以變價分割方式僅能取得些微金錢,故原物分割 方屬最適當之方法,並由被告高金增並提出如附件一(即新 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113年7月2日店測數字第93300號複丈成 果圖)及附件二所示之分割方案等語。  ㈡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則以:同意變價分割。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附表二編號1至22所示之被告辦理繼 承登記,為有理由。  1.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 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 其物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而分割共有物乃係直接 對共有物之權利有所變動,性質上屬處分行為,故共有不動 產之共有人中有已死亡者,依民法第759條規定,其繼承人 若非先經登記,不得訴請分割共有物(最高法院68年度第13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然在該繼承人為被告之情形,為 求訴訟經濟,原告可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之訴合併 提起,即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 ,並請求該繼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原告及其餘共有人 分割共有之不動產(最高法院70年度第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參照)。  2.查系爭土地之登記共有人張水守已死亡,惟其繼承人及再轉 繼承人迄未就張水守名下之系爭土地應有部分4分之1辦妥繼 承登記,則原告就本件分割共有物訴訟,請求其繼承人及再 轉繼承人就其等繼承之應有部分4分之1辦理繼承登記,即屬 有據,應予准許。  ㈡原告就系爭土地請求法院裁判分割,為有理由。  1.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 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定之方法行之; 分割之方法不能協定決定,或於協定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 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分 割之分配」,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復按民法第823條第1項但書所謂因物之使用目 的不能分割,係指共有物繼續供他物之用,而為其物之利用 所不可缺,或為一權利之行使所不可缺者而言,例如界標、 界牆、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共同部分等是,至分割後土地是否 與建物分離係分割之結果,與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兩 者內涵不同(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593號判決意旨參照 )。  2.經查,系爭土地為兩造依如附表二「權利範圍」欄所示之比 例共有,且系爭土地位屬都市計畫內土地,非屬農業發展條 例第3條第11款定義之「耕地」,亦無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 法第12條之限制而不得辦理分割之情形,有土地建物查詢資 料、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新北市新店地政事務所112年12 月11日新北店地測字第1125899029號函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卷三第55至78頁、卷二第297至317頁、第329至330頁);又 系爭土地之現況乃為草地、雜林,僅136地號土地之東北角 有房屋占用等情,有本院113年3月14日勘驗筆錄及新北市新 店地政事務所113年7月2日店測數字第93300號複丈成果圖可 參(見本院卷卷二第507至511頁、卷三第21至23頁);是依 系爭土地之分類及現況,尚難認有何依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 情形,且被告並未提出系爭土地有何不能分割之約定存在, 故應認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就系爭土地請求法院 裁判分割,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㈢系爭土地應以變價分割之方式為適當。   1.按「共有物之分割方法不能協定決定,或於協定決定後因消 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 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 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 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 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 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2項定有明文 。復按所謂原物分配有困難,係指共有物性質上不能以原物 分配或以原物分配有事實上或法律上困難之情形,例如原物 性質上無法分割或分割將減損其價值之情形,始得依變賣之 方法分配價金,以維護共有物之經濟效益,及兼顧共有人之 利益與實質公平(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336號判決意 旨可資參照)。又於裁判上決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法院本 有自由裁量權,不受任何人主張之拘束,然仍須斟酌各共有 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 ,並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   2.被告高金增雖提出如附件一及附件二所示之分割方案,主張 將系爭土地原物分割,該分割方案並為被告陳泳畯、陳翊芸 、陳汸珮、陳潓琦、陳沛茌、陳祥沅、陳尚祤、張忠儀、張 忠賢、張春嬌、陳文慶、陳素芬、陳素真、張周明、蔡文靜 、張麗雲所同意(見本院卷卷二第219至220頁、第707頁) ,然上開被告雖係繼承取得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惟其等並 未實際利用系爭土地,尚難認其等對於系爭土地有何具體之 情感連結存在;而依上開分割方案之分割結果,將使系爭土 地分割為23筆土地,其中面積最小者僅有7.69平方公尺,有 過於細分之情況,對於系爭土地將來之利用甚為不利,亦將 使系爭土地之價值大幅降低,故顯難認該原物分割之方案為 適宜之分割方案。  3.而為免系爭土地因部分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甚低而遭到過度 細分,本院亦曾當庭詢問兩造是否願意將系爭土地分割予共 有人之其中1人或少數人,再由該分得土地之人以價金找補 其他共有人,惟原告及到庭之被告均表示無意願(見本院卷 卷三第254頁),是本件亦無從採取將系爭土地原物分配予 部分共有人之分割方案。  4.爰審酌系爭土地若採變價分割方式,將系爭土地予以變賣, 以所得價金分配予兩造,藉由市場行情決定系爭土地之價值 ,既可發揮系爭土地最高經濟利用價值,並可保持系爭土地 之完整利用及經濟效用,各共有人亦得藉此充分實現因共有 系爭土地所得享有之金錢利益,對兩造均屬有利。況將來執 行法院依變價分割判決拍賣系爭土地時,如兩造對系爭土地 另有使用規劃或留有特殊感情,共有人亦得應買或是依民法 第824條第7項規定行使優先承買權,雙方經由拍賣程序取得 系爭土地之機會係為均等,對兩造而言,實屬公平。故經斟 酌系爭土地之型態及使用情形、法令規定限制以及兩造之利 益等一切情狀後,認將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予以變價分割, 應屬最妥適之分割方法。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2款 前段規定,訴請本院就系爭土地予以裁判分割,於法有據, 本院於斟酌系爭土地之使用情形、性質、法令限制、經濟效 用及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等相關因素後,爰就系爭土地之分 割方法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 敘明。 六、依職權確認本件訴訟費用為新臺幣(下同)23,290元(即第 1審裁判費2,790元及複丈費及建物測量費20,500元)。次按 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原告提起 本件訴訟於法雖屬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法律規定不得不然 ,其所為抗辯為伸張或防衛權利所必要,且本件分割結果, 全體共有人均蒙其利,是本件訴訟費用應由兩造各依附表「 權利範圍」欄所示之比例加以分擔,始為公允,爰依民事訴 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但書規定,酌定訴訟費用負擔 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得上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記官 周怡伶    附表一: 編號 地號 0 新北市○○區○○段000號地號土地 0 新北市○○區○○段000號地號土地 0 新北市○○區○○段000號地號土地 附表二: 編號 共有人 權利範圍 備註 0 張淵慶 公同共有4分之1 土地登記所有權人張水守於本件訴訟繫屬前死亡,由編號1至14號、編號20至22號所示被告及張武雄繼承。嗣張武雄於本件訴訟繫屬中死亡,由編號15至19所示之被告繼承並承受訴訟。 0 張國龍 0 張國忠 0 張秀玉 0 張麗卿 0 張麗滿 0 張炆福 0 張忠儀 0 張忠城 00 張忠賢 00 張桂枝 00 張東旭 00 陳俊霖 00 張敏鈴 00 張陳美枝 00 張國華 00 張國峻 00 張國恩 00 張國泰 00 張靖雄 00 張春嬌 00 謝張金鳳 00 陳文慶 360分之1 土地登記情形仍為由如編號23至33所示之被告公同共有8分之1,惟此部分業經本院以111年店簡字第905號判決裁判分割由如編號23至33所示之被告以左欄所示之方式分別共有確定在案,故如附表編號23至33所示被告之應有部分分別如左欄所示。 00 陳濬承 360分之1 00 高源 (原名陳高源) 360分之1 00 陳素芬 360分之1 00 陳素真 360分之1 00 張廼賢 48分之1 00 張義鳴 48分之1 00 張青富 72分之1 00 蔡文靜 72分之1 00 張淑貞 48分之1 00 賴張登志 48分之1 00 張周明 128分之6 00 賴宣吾 128分之3 00 賴文君 128分之3 00 張罔市 128分之2 00 周喜珠 128分之2 00 高金增 8分之1 00 張艶秋 15分之1 00 張麗雲 15分之1 00 張金幾 75分之1 00 張璧月 75分之1 00 張璧玉 75分之1 00 張碧珠 75分之1 00 張碧霞 75分之1 00 陳翊芸 100分之1 00 陳汸珮 100分之1 00 陳潓琦 100分之1 00 陳泳畯 100分之1 00 陳沛茌 1800分之1 00 陳祥沅 1800分之1 00 陳尚祤 1800分之1 00 劉昱呈 160分之1 00 廖明耆 16分之1 00 康雲晴 160分之1 00 范均豪 160分之1 00 賴柏仰 160分之1 00 林冠廷 160分之1 00 林庭弘 160分之1 00 許乃中 160分之1 00 陳建凱 160分之1 00 林冠宇 160分之1 00 蘇旻俊 320分之1 00 林尚群 320分之1 00 中國民國 120分之1 原登記所有權人陳浚宗於本件訴訟繫屬前之102年7月5日死亡,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經選任為其遺產管理人,嗣陳浚宗經移轉登記為國有,由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原告則改以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為被告。

2024-12-09

STEV-112-店簡-417-20241209-4

勞補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補字第618號 原 告 林万登 訴訟代理人 蘇文俊律師 雷鈞凱律師 被 告 東海大學 法定代理人 張國恩 訴訟代理人 蔡美惠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 件,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依本法之規定;本 法未規定者,適用民事訴訟法及強制執行法之規定。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勞動事件法第15條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 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 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 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 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 二、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事件,原告起訴雖據繳納裁判 費新臺幣(下同)4,000元。惟查,本件訴之聲明係請求撤 銷民國112年5月11日東恩性平字第11266000930號函、112年 12月26日東恩性平字第11266001450號函、113年2月16日東 恩秘字第11331000290號函,而倘上開函文撤銷,原告得領 取之主管加給及年終獎金之金額即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亦即原 告因提起本件訴訟所得利益,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86 3,450元(含2年主管加給681,200元及1年年終獎金182,250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9,470元,原告僅繳納4,000元,尚 欠5,47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 原告於收受本件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補繳上述不足額之 裁判費,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三、爰檢送原告起訴狀繕本送被告,請被告於收受後7日內提出 答辯狀送本院,並逕將繕本送達原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陳航代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關於命補繳裁 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江沛涵

2024-11-29

TCDV-113-勞補-618-20241129-1

士小
士林簡易庭

給付電信費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士小字第1298號 原 告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訴訟代理人 莊雪君 被 告 張國恩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電信費事件,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8日言詞辯 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零貳佰柒拾玖元,及自民國一百零四 年四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本件無爭執事項,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18第1 項規定,   僅記載主文,理由要領依前開規定省略。 三、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8 第1 項適用小額程序所為   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436 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新臺幣1,000 元(第一   審裁判費)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士林簡易庭法 官 張明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 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 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未於上訴後20日內補提合法上訴理 由書,法院得逕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書記官 劉彥婷

2024-10-18

SLEV-113-士小-1298-202410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