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素玉

共找到 5 筆結果(第 1-5 筆)

嘉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恐嚇危害安全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嘉簡字第332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素玉 上列被告因恐嚇危害安全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114年度偵字第294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張素玉犯恐嚇危害安全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黑色球棒壹枝沒收,於全部或一部 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第3行「詎張素玉竟 」補充「詎張素玉竟基於恐嚇危害安全、誹謗及公然侮辱之 接續犯意,」、另刪除犯罪事實欄一第7行「意圖散布於眾 而」;補充「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中和派出所受理各類案 件紀錄表」、「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中和派出所受(處)理 案件證明單」,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 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張素玉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同法 第309條第1項公然侮辱、同法第310條第1項誹謗罪。  ㈡被告所為上開犯行,係出於同一目的,且有行為局部之同一 性,在法律上應評價為一行為,是其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 3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前段之規定,從一 重論以恐嚇危害罪。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僅因與告訴人謝玉娟間 有細故,即恣意為前揭手段之恐嚇危害安全、公然侮辱及誹 謗告訴人,損及告訴人之利益,顯然嚴重缺乏尊重他人人格 權及名譽權之觀念,實屬不該。衡以其犯後雖坦承客觀之犯 行,然迄未與告訴人和解並獲得告訴人原諒,並參酌其本案 犯案前並無前科,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按,暨考量其犯 罪之動機、情節、與告訴人之關係及所造成之損害;於警詢 自陳之教育智識程度、職業、家庭經濟狀況(見警卷第1頁 )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 算標準。 三、沒收:   被告於恐嚇危害安全過程中,持其所有黑色球棒1枝,業如 上述,是該球棒1枝乃被告所有並為犯罪所用之物,雖未扣 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項規定,宣告沒收, 並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 額。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3項、第450條第1項、第454 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六、本案經檢察官林津鋒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嘉義簡易庭法 官 陳威憲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李振臺 附錄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 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百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9條第1項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第1項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 罪,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4年度偵字第2942號   被   告 張素玉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張素玉、謝玉娟分別在嘉義縣○○鄉○○村○○○000號、000號經 營餐飲店。2人於民國114年2月8日12時17分許,因攬客糾紛 而發生爭執,詎張素玉竟手持其所有之黑色球棒(未扣案) ,在謝玉娟餐飲店前庭院(屬於公眾得出入場所),以「妳 如果從我這兒過去,我就把妳腳打斷」等言詞恐嚇謝玉娟, 謝玉娟聞言心生畏怖,致生危害於其安全;張素玉意圖散布 於眾而承續同一犯意,當場公然以「討客兄,老女人,不要 臉,母女都搶別人丈夫,做別人的小三」等言詞誹謗、侮辱 謝玉娟。 二、案經謝玉娟訴由嘉義縣警察局竹崎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及待證事實:   ①被告張素玉警詢之自白(證明被告有上揭手持球棒,口出 前開言詞等行為)。   ②證人謝玉娟警詢之證詞(證明本案犯罪事實)。   ③卷附蒐證照片、監視錄影檔案擷取照片、錄音檔案譯文及 勘驗筆錄(證明本案犯罪事實)。 二、所犯法條:   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恐嚇罪嫌、第310條第1項誹謗  罪嫌、第309條第1項公然侮辱罪嫌;三罪有想像競合犯關 係,請依同法第55條前段之規定,從較重之恐嚇罪嫌處斷。 前揭黑色球棒,請依法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檢 察 官 林津鋒

2025-03-31

CYDM-114-嘉簡-332-20250331-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77號 原 告 賴清達 訴訟代理人 蕭富陽律師 被 告 賴萬吉 黃聰明 賴彩雲 陳靖蕙 高學鑫 賴宏奇 賴秀昌 白金城 賴信仲 張素玉 賴廷修 賴水源 賴炯明 賴水順 賴瑞田 賴瑞山 林枝來 陳桂嫺 賴志鏗 法定代理人 賴輝豐 被 告 賴珍水 邱慶章 賴慶國 賴森定 賴森賢 施匡嶼 陳金扇 賴世益 賴阿春 賴柏宏 賴子晴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葉淑音 被 告 賴蕾 賴淑燕 賴軍佑 訴訟代理人 賴莉櫻 被 告 賴姿妤 賴奇玄 羅瑩 訴訟代理人 羅萬俊 被 告 賴源鈞 尚昱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洪秀卿 被 告 賴映妤 賴俊佑 賴俊瑋 上列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邱慶章、賴慶國應就被繼承人邱蘭所有坐落南投縣○○市 ○○○段00000地號土地如附表一編號21所示之應有部分,辦理 繼承登記 二、兩造共有坐落南投縣○○市○○○段00000地號土地應予變價分割 ,所得價金由兩造按如附表一「應有部分比例」所示比例分 配之。 三、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 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關於訴訟之法定代理及為訴訟所必要之允許,依民法及其他 法令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47條定有明文。受監護宣告之人 ,無行為能力;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無行為能 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民法第 15條、第75條前段及第76條亦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賴志 鏗於民國112年12月21日經本院裁定宣告為受監護宣告之人 ,並選定賴輝豐為其等監護人確定在案,有本院112年度監 宣字第217號裁定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86至289頁),揆 諸上開規定,被告賴志鏗為無行為能力之人,應由其監護人 賴輝豐為其法定代理人。 二、被告賴萬吉、黃聰明、賴彩雲、陳靖蕙、高學鑫、賴宏奇、 賴秀昌、白金城、賴信仲、張素玉、賴廷修、賴水源、賴炯 明、賴水順、賴瑞田、賴瑞山、林枝來、陳桂嫺、邱慶章、 賴慶國、賴森定、賴森賢、施匡嶼、陳金扇、賴世益、賴阿 春、賴柏宏、賴子晴、賴蕾、賴淑燕、賴軍佑、賴姿妤、賴 奇玄、羅瑩、賴源鈞、尚昱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賴映妤 、賴俊佑、賴俊瑋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略以:兩造與邱蘭為坐落南投縣○○市○○○段00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情形如附 表一所示,邱蘭於113年2月16日死亡,其就系爭土地所遺應 有部分應由其繼承人即被告邱慶章、賴慶國繼承,被告邱慶 章、賴慶國應辦理繼承登記。系爭土地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 能分割之情形,兩造亦未訂有不分割之期限,惟系爭土地共 有人眾多,原告無法與其他共有人達成分割協議,故依法訴 請裁判分割,併請求將系爭土地變賣後,將價金依應有部分 比例分配給各共有人,爰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提 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邱慶章、賴慶國應就被繼 承人邱蘭所遺如附表一編號21所示系爭土地之應有部分,辦 理繼承登記。㈡請准將兩造共有系爭土地予以變賣,所得價 金由兩造按附表一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被告陳金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惟先前具狀及到庭 陳述略以:請求原物分割,並以本院卷第310頁所示分割方 案圖方式分割;後改稱不再提出原物分割方案,可以接受變 價分割等語。  ㈡被告賴萬吉、賴信仲、張素玉、賴姿妤、賴奇玄、賴俊瑋未 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惟先前具狀或到庭陳述略以:不 同意變價分割,同意被告陳金扇提出本院卷第310頁所示分 割方案圖為原物分割等語。  ㈢被告賴珍水、賴志鏗:同意變價分割。被告賴志鏗另稱:系 爭土地上有3棟未辦保存登記之建物,為被告賴志鏗單獨所 有,當時有分管契約,經過超過3分之2之共有人書面同意所 興建等語。  ㈣被告陳靖蕙、尚昱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賴軍佑、羅瑩、 高學鑫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惟先前具狀或到庭陳述 略以:同意變價分割等語。  ㈤被告黃聰明、賴彩雲、賴宏奇、賴秀昌、白金城、賴廷修、 賴水源、賴炯明、賴水順、賴瑞田、賴瑞山、林枝來、陳桂 嫺、邱慶章、賴慶國、賴森定、賴森賢、施匡嶼、賴世益、 賴阿春、賴柏宏、賴子晴、賴蕾、賴淑燕、賴映妤、賴源鈞 、賴俊佑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行 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 物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而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處 分行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人 死亡時,於其繼承人未為繼承登記以前,固不得分割共有物 。惟共有人因其他共有人就共有土地尚未辦理繼承登記,依 法不得為物權之處分,於分割共有物訴訟中,請求其等辦理 繼承登記,併合併對其等及其餘共有人為分割共有物之請求 ,不但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亦與民法第759條及強制執行法 第130條規定意旨無違。經查:原告主張系爭土地原共有人 邱蘭業已死亡,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1215分之2應由其全體 繼承人即被告邱慶章、賴慶國繼承,其等尚未就系爭土地應 有部分1215分之2辦理繼承登記等情,有系爭土地之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親等關聯(一親等)可 證(見本院卷第170頁至第172頁、第344頁),本院亦未受 理被繼承人邱蘭之繼承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原告上開主張 ,自堪信屬實。從而,原告於本件分割共有物事件,併請求 被告邱慶章、賴慶國就原共有人邱蘭所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 1215分之2辦理繼承登記,洵屬有據。  ㈡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 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為適 當之分配,民法第823條第1項及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各共有 人就系爭土地並無不得分割之約定,又無因物之使用目的有 不能分割之情,惟無法達成分割協定,原告因而請求裁判分 割等情,有地籍圖謄本、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為證(見本院 卷第162頁至第182頁、第282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 信原告前開主張為真,則依前開規定,原告起訴請求分割系 爭土地,自屬有據。  ㈢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 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 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 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 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 ,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 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 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1、2、4項規定甚 明。再按分割共有物,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配其價金,法 院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 有人利益等,公平裁量,不受共有人主張之拘束。又法院於 裁判分割時,得將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原物分配顯有困 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 條第2項第2款定有明文。而所謂原物分配有困難,係指共有 物性質上不能以原物分配或以原物分配有困難之情形,例如 共有物本身無法為原物分割,或雖非不能分割,然分割後將 顯然減損其價值或難以為通常使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 第223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系爭土地坐落於南投縣○○市○○○段00000地號土地,使用分區 為都市計劃內住宅區,土地上有未辦保存登記建物3件,其 一為土地公廟,如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1月 29日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116-2⑴之土地公廟等情,經原 告陳明在卷(見本院卷第159頁),並經本院司法事務官囑 託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派員會同兩造於113年1月29日履勘 現場查明屬實,並有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勘驗測量筆錄、 現場照片、現況圖、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113年5月27日投 地二字第1130003192號函、使用分區證明書在卷可參(見11 2年度司調字第176號卷、本院卷第17頁至第35頁、第149頁 、第268頁、第270頁至第280頁),堪認為真實。  ⒉本院審酌系爭土地面積僅1,258平方公尺,共有人多數達42人 ,如依兩造應有部分之比例原物分配,勢將導致土地細分之 情形,而使共有人依其應有部分所分得之土地面積過小,使 土地使用價值大為降低,無法發揮系爭土地之經濟效益,顯 非對系爭土地最有效益之分割及利用方式。被告賴萬吉、賴 信仲、張素玉、賴姿妤、賴奇玄、賴俊瑋固曾表示同意被告 陳金扇前提出之分割方案,然該分割方案將系爭土地分劃為 A、B、C、D四區塊,B、C、D部分分別依分割方案圖「分配 權利人」欄保持共有,然其餘共有人均未且未明示同意繼續 保持共有,則此方案創設另一新共有關係,難謂允當。復審 酌分割共有物之規定,旨在消滅物之共有狀態,以利融通與 增進土地經濟效益,並考量全體共有人分割後所得之利用價 值、前景,本件若採變價分割方式,兩造自得依其對系爭土 地之利用情形、對系爭土地在感情上或生活上是否有密不可 分之依存關係,暨評估自身之資力等各項,以決定是否參與 競標或行使優先承買之權利,以單獨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 佐以系爭土地整筆經由市場公開競標,經良性公平競價結果 ,以較符合市場行情之價格予以變賣後,由各共有人按其應 有部分比例分配取得變賣後之價金,顯更能維護系爭土地合 理利用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各共有人之經濟利益,屬妥適、 合理、公平之分割方案。爰採變價分割方式,判決如主文第 2項所示。 四、綜上所述,原告於本件分割共有物事件,併請求被告邱慶章 、賴慶國就原共有人即被繼承人邱蘭所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 1215分之2辦理繼承登記,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 示;又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之規定,訴 請裁判分割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並 酌定以變價分割為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末按分割共有物之訴,核其性質兩造本可互換地位,原告提 起本件訴訟,於法雖屬有據,然被告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 得不然,其所為抗辯自為伸張或防衛權利所必要。是本件訴 訟費用應由共有人即兩造依附表二「應負擔訴訟費用比例」 欄所示分擔,始為公允。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2項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怡貞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王冠涵 附表一:坐落南投縣○○市○○○段00000地號,面積1,258平方公尺 之土地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繼承登記情形 1 賴萬吉 51840分之1440 2 黃聰明 135分之1 3 賴彩雲 108分之1 4 陳靖蕙 486分之1 5 賴宏奇 324分之1 6 賴秀昌 324分之1 7 白金城 51840分之480 8 賴信仲 810分之7 9 張素玉 54分之1 10 賴廷修 5184分之24 11 賴清達 51840分之4752 12 賴水源 51840分之160 13 賴炯明 51840分之160 14 賴水順 51840分之160 15 賴瑞田 108分之1 16 賴瑞山 108分之1 17 林枝來 72分之2 18 陳桂嫺(原名:陳美玲) 486分之2 19 賴志鏗 15552分之1440 20 賴珍水 15552分之1440 21 邱蘭(歿),邱蘭之應有部分由邱慶章、賴慶國繼承。 1215分之2 被告邱慶章、賴慶國應就其被繼承人邱蘭所遺坐落南投縣○○市○○○段00000地號,面積1,258平方公尺之土地之權利範圍1215分之2,辦理繼承登記。 22 邱慶章 1215分之2 23 賴慶國 1215分之2 24 賴森定 51840分之320 25 賴森賢 51840分之320 26 施匡嶼 51840分之675 27 陳金扇 14580分之1139 28 賴世益 1080分之10 29 賴阿春 162分之1 30 賴柏宏 144分之1 31 賴子晴 144分之1 32 賴蕾 108分之5 33 賴淑燕 108分之5 34 賴軍佑 14580分之1150 35 賴姿妤 19440分之1021 36 賴奇玄 19440分之1021 37 羅瑩 18分之1 38 賴源鈞 51840分之320 39 尚昱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405分之2 40 賴映妤 216分之1 41 賴俊佑 216分之1 42 賴俊瑋 51840分之1920 43 高學鑫 51840分之2205 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共有人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賴萬吉 51840分之1440 2 黃聰明 135分之1 3 賴彩雲 108分之1 4 陳靖蕙 486分之1 5 賴宏奇 324分之1 6 賴秀昌 324分之1 7 白金城 51840分之480 8 賴信仲 810分之7 9 張素玉 54分之1 10 賴廷修 5184分之24 11 賴清達 51840分之4752 12 賴水源 51840分之160 13 賴炯明 51840分之160 14 賴水順 51840分之160 15 賴瑞田 108分之1 16 賴瑞山 108分之1 17 林枝來 72分之2 18 陳桂嫺(原名:陳美玲) 486分之2 19 賴志鏗 15552分之1440 20 賴珍水 15552分之1440 21 邱慶章、賴慶國 連帶負擔 1215分之2 22 邱慶章 1215分之2 23 賴慶國 1215分之2 24 賴森定 51840分之320 25 賴森賢 51840分之320 26 施匡嶼 51840分之675 27 陳金扇 14580分之1139 28 賴世益 1080分之10 29 賴阿春 162分之1 30 賴柏宏 144分之1 31 賴子晴 144分之1 32 賴蕾 108分之5 33 賴淑燕 108分之5 34 賴軍佑 14580分之1150 35 賴姿妤 19440分之1021 36 賴奇玄 19440分之1021 37 羅瑩 18分之1 38 賴源鈞 51840分之320 39 尚昱資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405分之2 40 賴映妤 216分之1 41 賴俊佑 216分之1 42 賴俊瑋 51840分之1920 43 高學鑫 51840分之2205

2025-03-25

NTDV-113-訴-277-20250325-1

消債職聲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免責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張素玉 代 理 人 林頡銘 債 權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債 權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債務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經本院裁定清算程序終止 後移送裁定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張素玉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 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 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 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 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 ,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 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 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 不在此限:㈠於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㈡故 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 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實之債 務。㈣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賭博或其 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 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於清算聲請前1年內 ,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 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 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 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 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 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債務人有前 條各款事由,情節輕微,法院審酌普通債權人全體受償情形 及其他一切情狀,認為適當者,得為免責之裁定,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2條、第133條、第134條 、第13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在於使 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別情形依該條例所定重建型 債務清理程序(更生)或清算型債務清理程序(清算)清理 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 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 更生機會,從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依清算程序清理 債務,於程序終止或終結後,為使其在經濟上得以復甦,以 保障其生存權,除另有上述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規 定不予免責之情形外,就債務人未清償之債務原則上採免責 主義(消債條例第1條、第132條立法目的參照)。 二、本件聲請人於民國112年3月10日具狀向本院聲請清算,經本 院以112年度消債清字第13號裁定自112年11月13日下午5時 起開始清算程序,續由本院司法事務官以112年度司執消債 清字第81號進行清算程序,由本院依職權分配清算財團財產 新臺幣(下同)150,539元予各債權人,並確定在案,是本件 可供清算債權分配之清算財團財產已分配完結,本院於113 年10月11日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81號裁定清算程序終 結等情,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卷宗查證屬實,是本件應 就聲請人有無不予免責之情事,予以調查。 三、經本院依職權通知全體債權人就聲請人是否應予免責具狀或 到場表示意見,意見分述如下: (一)聲請人陳述意見略以:伊目前任職於○○護理之家,每月收入 約32,365元,扣除生活必要費用18,618元後,僅餘13,747元 可供清償債務等語。 (二)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具狀表示不同意聲請人免責等語。 (三)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未到場亦未具狀為任何陳述。 四、就聲請人有無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規定之不免責情形 ,本院調查及判斷如下: (一)關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之薪資所得及其他 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 數額後,有無餘額」乙節:  ⒈聲請人主張現任職於○○護理之家,每月收入32,365元,業據 其提出之○○○○銀行存摺內頁影本之薪資轉帳明細在卷可按( 見本院卷第63至71頁)。是聲請人於本院112年11月13日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後,每月收入應以32,365元計算。而聲請人主 張每月必要支出為18,618元,並未超過臺南市政府所公告之 臺南市114年度最低生活費用每人每月15,515元之1.2倍即18 ,618元(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照)之標準,尚屬合理 ,應可採信。是以,聲請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仍 有收入、扣除其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尚有餘額13,747元 【計算式:00000-00000=13747】,核與消債條例第133條前 段所定要件相符,則依同條後段規定,即應審究普通債權人 之分配總額,是否低於聲請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 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   (二)關於「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是否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 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 活費用之數額」乙節:  ⒈聲請人係於112年3月10日聲請清算,而其聲請清算前2年之所 得共計547,133元,此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109至110 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與就保資料為證( 見本院112年度消債清字第13號卷第22頁、第33至39頁), 是聲請人於110年3月起至112年3月期間,可處分所得金額合 計為547,133元。   ⒉另查,臺南市110、111、112年度每月每人最低生活費之1.2 倍分別係15,965元、17,076元、17,076元之範圍(參酌消債 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之規定),據此,聲請人聲請清算前2 年間自己必要生活費用應計為399,825元【即:每月15,965 元×9月(自110年3月起至110年12月止)+每月17,076元×12 月(自111年1月起至111年12月止)+每月17,076元×3月(自 112年1月起至112年3月止)=399,825元】,以可處分所得扣 除自己必要生活費用後,所得之數額則為147,308元【計算 式:000000-000000=147308】,聲請人之普通債權人於清算 程序中獲分配之數額為150,539元,有如前述,並未低於聲 請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 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自難認有消債條例第133條 規定之不免責事由。 (三)債務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定應不予免責之事由:   消債條例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 外,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免 責之情事,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 ,提出相當之事證證明之。惟債權人經本院通知後,迄未具 體主張並證明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情形存在 ,自難認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定法院應為不免責裁 定之情形存在。 五、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經法院為清算程序終止之裁定確定, 復查無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定之不應免責情形存在 ,揆諸首揭說明,應以裁定免除聲請人之債務,是本件聲請 人應予免責,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消債法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3-10

TNDV-114-消債職聲免-1-20250310-1

司執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25172號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0號9樓.10             樓.11樓.18樓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李佳鴻              住○○市○區○○○道0段000號4樓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張素玉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0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張素玉對於第三人南山人壽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債權,惟依其聲請狀所載,應執行 之標的物所在地在臺北市信義區。依上開規定,本件應屬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 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劉玟婕

2025-02-16

TCDV-114-司執-25172-20250216-1

家繼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簡字第11號 原 告 張英惠(即張國林之承受訴訟人) 張瑛美(即張國林之承受訴訟人) 古川瑛理奈(即張瑛芬即張國林之承受訴訟人) 兼上列三人 張琪福(即張國林之承受訴訟人) 訴訟代理人 被 告 吳李罕 吳明達 陳吳月女 洪吳春 曾新枝 楊吳翠花 張朝盛(即張金松之承受訴訟人) 張凱鈞(即張金松之承受訴訟人) 張少騫(即張金松之承受訴訟人) 張芳碧(即張金松之承受訴訟人) 吳金蓮 陳吳素珍 吳金碧 吳素眞 吳素卿 洪家茵 吳峰煜 凃秀英 涂秀春 涂秀桃 涂秀蓮 涂秀枝 涂來福 吳品慧 張明 張清和 鄭張省 張福祥 張清良 鄭張阿治 張陳文李 張清哲 張素玉 張素雲 張馨云 張鐘璘 張馨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 年11月26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就被繼承人湯曾氏沉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應予分 割如附表一分配方式欄所示。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 定,家事事件法第51條定有明文。復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 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 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上開應承受訴訟人,於得承受時 ,應即為承受之聲明;當事人不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 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民事訴訟法第168 條、第17 5 條、第178 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張國林起訴後,於113 年 3 月4 日死亡,其子女古川瑛理奈、張英惠、張瑛美、張琪 福為繼承人,且於113 年3 月19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有張 國林之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古川瑛理奈之戶籍資料、張 英惠、張瑛美、張琪福之戶籍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113 年 度家調字第14號卷第385-395頁,下稱調解卷);又被告張 金松於113 年7 月29日死亡,其長子張朝盛、長女張芳碧、 次子張宸逵(已於109 年12月1 日死亡)之長子張凱鈞、次 子張少騫為繼承人,且於113 年9 月6 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 ,有張金松、張宸逵之除戶謄本、張朝盛、張芳碧、張凱鈞 、張少騫之戶籍謄本附卷可佐(見本院卷一第263-275頁) ,經核符合上述法律規定。 二、除被告張陳文李外,其餘被告均經合法通知,並均得委任代 理人到場,惟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或委任代理人到庭,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家事事件法第51 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5 條第1 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㈠、被繼承人湯曾氏沉(民國00年00月0 日出生,下稱被繼承人 或湯曾氏沉)曾於大正11年(即民國11年)12月21日以養子 緣組入戶,當時身分係養家父母湯革、湯陳氏閃之「媳婦仔 」,依日據時代之臺灣習慣及親屬關係,湯曾氏沉與養家父 母僅發生姻親關係,未發生擬制血親關係,湯曾氏沉與其本 生父母間之關係,視同出嫁女,嗣湯曾氏沉昭和2 年(即民 國16年)2 月2 日死亡,死亡時未與養家男子婚配,且死亡 時之身分並非戶主,其遺產屬於私產,依日據時期私產繼承 之法定繼承人順序分別為直系卑親屬、配偶、直系尊親屬、 戶主,而湯曾氏沉無直系卑親屬及配偶,本生父母為曾棕及 曾鄭氏田,曾棕於民國11年5 月23日死亡,故湯曾氏沉所遺 如附表一所示之不動產由曾鄭氏田繼承。 ㈡、曾鄭氏田(民國58年6 月29日死亡)生前先後有二段婚姻, 前婚姻配偶曾棕,育有長女吳曾挽、次女黃謝曾氏掇、參女 張氏血、肆女即被繼承人湯曾氏沉,後段婚姻配偶張梱,育 有長子張老帶、次子張溪湶、參子張歹己。而吳曾挽於44年 6 月29日死亡、黃謝曾氏掇於24年5 月27日死亡、張氏血於 33年3 月10日死亡,均於曾鄭氏田去世前死亡,依民法第11 40條規定,其等應繼分由其等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吳 曾挽之子女有長子吳念、長女涂吳炒、次女吳氏來、參女陳 吳月女、肆女洪吳春、次子曾新枝、伍女楊吳翠花,其中吳 氏來於26年5 月17日死亡,無繼承人,故吳曾挽之應繼分由 吳念、涂吳炒、陳吳月女、洪吳春、曾新枝、楊吳翠花代位 繼承。黃謝曾氏掇無子女、配偶,無繼承人。張氏血之子女 有長子張國林、次子張金松,故張氏血之應繼分即由張國林 、張金松代位繼承,其中張國林於113 年3 月4 日死亡,其 應繼分由原告古川瑛理奈、張英惠、張瑛美、張琪福(下各 逕稱姓名或合稱原告)再轉繼承,而張金松則於113 年9 月 6 日死亡,其應繼分由被告張朝盛、張芳碧、張凱鈞、張少 騫再轉繼承;又張歹己於24年8 月27日死亡,無直系血親卑 親屬及配偶,無繼承人。曾鄭氏田死亡後,其遺產即由張老 帶、張溪湶、吳曾挽之子女及張氏血之子女代位繼承,其中 張國林部分由原告再轉繼承,其繼承之應繼分均各為4 分之 1 ,故張老帶、張溪湶應繼分各為4 分之1 ,吳念、涂吳炒 、陳吳月女、洪吳春、曾新枝、楊吳翠花各為24分之1 ,古 川瑛理奈、張英惠、張瑛美、張琪福各為32分之1 ,張朝盛 、張芳碧各為24分之1 、張凱鈞、張少騫各為48分之1 。 ㈢、又吳念於97年12月8 日死亡,其與配偶吳李罕育有長子吳清 江、長女吳金蓮、次女陳吳素珍、參女吳金碧、肆女吳素眞 、伍女吳素卿、次子吳俊霖、參子吳明財、肆子吳明達,其 中吳清江於47年1 月21日死亡,無繼承人。吳俊霖於60年3 月20日死亡,亦無繼承人。吳念死亡後,其應繼分由吳李罕 、吳金蓮、陳吳素珍、吳金碧、吳素眞、吳素卿、吳明財、 吳明達繼承,故吳李罕、吳金蓮、陳吳素珍、吳金碧、吳素 眞、吳素卿、吳明財、吳明達應繼分各為192 分之1 。而涂 吳炒於77年3 月26日死亡,其與配偶涂火盛育有長女凃秀英 、次女涂秀春、參女涂秀桃、肆女涂秀蓮、伍女涂秀枝、長 子涂來福,故涂吳炒死亡後,其應繼分由涂火盛、凃秀英、 涂秀春、涂秀桃、涂秀蓮、涂秀枝、涂來福繼承。然涂火盛 於93年6 月28日死亡,其應繼分由凃秀英、涂秀春、涂秀桃 、涂秀蓮、涂秀枝、涂來福再轉繼承。準此,凃秀英、涂秀 春、涂秀桃、涂秀蓮、涂秀枝、涂來福應繼分各為144 分之 1 。另吳明財於105 年11月6 日死亡,其與配偶洪家茵育有 長女吳品慧、長子吳峰煜,故吳明財死亡後,由洪家茵、吳 品慧、吳峰煜繼承,其等應繼分各為576 分之1 。 ㈣、再者,張老帶於90年8 月16日死亡,其與配偶陳燕育有長子 張明、次子張清和、長女鄭張省、參子張江、肆子張福祥、 伍子張清良,其中張江於42年9 月29日死亡,無繼承人,故 張老帶死亡後,其應繼分由陳燕、張明、張清和、鄭張省、 張福祥、張清良繼承。陳燕復於96年9 月7 日死亡,其應繼 分由張明、張清和、鄭張省、張福祥、張清良繼承,故張明 、張清和、鄭張省、張福祥、張清良應繼分各為20分之1 ; 又張溪湶於92年6月13日死亡,其與配偶張陳盡步育有長女 鄭張阿治、長子張清海、次子張波、參子張清哲、次女張金 美、參女張素玉、肆女張素雲,其中張波於45年8 月19日死 亡,無繼承人,張金美亦於53年6 月1 日死亡,亦無繼承人 ,而張陳盡步亦已去世,故張溪湶死亡後,其應繼分由鄭張 阿治、張清海、張清哲、張素玉、張素雲繼承,故其等應繼 分各為20分之1 ;再者,張清海於107 年5 月12日死亡,其 與配偶張陳文李育有長女張馨云、長子張鐘璘、次女張馨蔚 ,張清海死亡後,其應繼分由張陳文李、張馨云、張鐘璘、 張馨蔚繼承,故其等應繼分各為80分之1 。 ㈤、兩造均為被繼承人湯曾氏沉之法定繼承人,應繼權利如附表 二應繼分比例所示;又被繼承人未以遺囑禁止繼承人分割遺 產,兩造亦未有禁止分割遺產之協議,且無法就分割遺產達 成協議。為此,原告依法訴請分割遺產等語,並聲明:如主 文所示。 二、被告張陳文李表示沒有意見;其餘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或委任訴訟代理人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及陳述。 三、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 定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第1141 條規定,同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數人時,按人數平均繼承。但 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又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 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 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定有明文。經查,原告主張兩造 各為被繼承人之繼承人,被繼承人於16年2 月2 日死亡,遺 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尚未分配,由兩造共同繼承,而對於 全部遺產,並無以遺囑定分割方法或禁止分割遺產等情形, 已據原告提出被繼承人湯曾氏沉戶籍登記簿謄本、繼承系統 表、戶籍謄本、本院110 年10月6 日嘉院傑民正108簡上字 第86號函文影本、土地登記第三類謄本(地號全部)、地籍 圖、嘉義縣地籍異動索引等件為證(見調解卷第31-201頁、 第215-281頁),又被告張陳文李對於原告主張依附表二應 繼分比例分配表示沒有意見,而其餘被告均經合法通知,並 未到庭或具狀為爭執,自可信為真實。因此,原告訴請分割 被繼承人遺產,即係以原告起訴狀之送達,向被告表示終止 前述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而兩造均為被繼承人之前述遺產 繼承人,該遺產應由兩造依應繼分繼承,即依附表二所示應 繼分比例繼承,此經核與前述法律規定相符,原告請求判決 分割,實屬正當,應予准許。 四、又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 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 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㈠ 、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 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㈡、原物分配顯有困 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 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 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 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以原物為分配時,因 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 共有,民法第824 條第1 項至第4 項分別定有明文。再者, 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準用關於共 有物分割之規定,民法第830 條第2 項亦定有明文。又法院 為裁判分割前,應審酌當事人之聲明、應有部分之比例與實 際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性質、價格與經濟價值、 各共有人間之經濟利益及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利害關係等 為適當分配,並維持全體共有人之公平為綜合判斷。經本院 調查,被繼承人尚遺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原告主張依應 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本院考量附表一所示遺產為土地 之性質及其面積,兩造維持共有,較能有效發揮整體經濟效 益,認前述遺產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配,符合共有人之利 益、公平性。爰判決如主文第1 項所示。 五、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事件涉訟,由敗訴當 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 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並為 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所準用。而裁判分割遺產之形成訴訟 ,法院決定遺產分割之方法時,應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 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 割方法,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且分割遺產之訴,係必要 共同訴訟,原、被告之間本可互換地位,不因何造起訴而有 不同。所以,原告請求裁判分割本件遺產雖有理由,但關於 訴訟費用之負擔。本院認應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分擔,較為 公允,爰判決如主文第2 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 訴訟法第385 條第1 項前段、第80條之1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文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按對 造人數提出繕本)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 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1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狀,並依上訴利 益繳交第二審裁判費,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紜飴 附表一:被繼承人湯曾氏沉之遺產(113 年度家繼簡字第11號) 編號 種類 所在地地段、地號或名稱 數量或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分配方式 1 土地 嘉義縣○○市○○段○○○段00000 地號 156.00 全部 由兩造各依附表二應繼分比例取得,並保持分別共有。 2 土地 嘉義縣○○市○○段○○○段00000 地號 264.00 8 分之1 由兩造各依附表二應繼分比例取得,並保持分別共有。 附表二:兩造應繼分比例及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吳李罕 192 分之1 2 吳金蓮 192 分之1 3 陳吳素珍 192 分之1 4 吳金碧 192 分之1 5 吳素眞 192 分之1 6 吳素卿 192 分之1 7 吳明達 192 分之1 8 洪家茵 576 分之1 9 吳品慧 576 分之1 10 吳峰煜 576 分之1 11 凃秀英 144 分之1 12 涂秀春 144 分之1 13 涂秀桃 144 分之1 14 涂秀蓮 144 分之1 15 涂秀枝 144 分之1 16 涂來福 144 分之1 17 陳吳月女 24分之1 18 洪吳春 24分之1 19 曾新枝 24分之1 20 楊吳翠花 24分之1 21 古川瑛理奈 32分之1 22 張英惠 32分之1 23 張瑛美 32分之1 24 張琪福 32分之1 25 張朝盛 24分之1 26 張芳碧 24分之1 27 張凱鈞 48分之1 28 張少騫 48分之1 29 張明 20分之1 30 張清和 20分之1 31 鄭張省 20分之1 32 張福祥 20分之1 33 張清良 20分之1 34 鄭張阿治 20分之1 35 張清哲 20分之1 36 張素玉 20分之1 37 張素雲 20分之1 38 張陳文李 80分之1 39 張馨云 80分之1 40 張鐘璘 80分之1 41 張馨蔚 80分之1

2024-12-20

CYDV-113-家繼簡-11-20241220-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