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徐少東

共找到 6 筆結果(第 1-6 筆)

司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8號 聲 請 人 翁士杰 相 對 人 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少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確定為新臺幣參仟貳佰捌拾捌元 ,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及其他裁 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 利率計算之利息。當事人分擔訴訟費用者,法院應於裁判前 命他造於一定期間內,提出費用計算書、交付聲請人之計算 書繕本或影本及釋明費用額之證書;他造遲誤前項期間者, 法院得僅就聲請人一造之費用裁判之。但他造嗣後仍得聲請 確定其訴訟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第92 條定有明文。而所謂訴訟費用,除裁判費外,專指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之25及同法第466條之3所定訴訟文書 之影印費、攝影費、抄錄費、翻譯費、證人、鑑定人之日費 、旅費、運送費、公告法院網站費、登載公報新聞紙費、法 院核定之鑑定人報酬、依法院所命到場之當事人到場費用、 法院或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當事人選任律師為特別代理人或 訴訟代理人之律師酬金、第三審律師之酬金及其他進行訴訟 必要之費用。次按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 異議者,支付命令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 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或聲請調解。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 ,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之一部,民事訴訟法第51 9條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翁士杰與相對人沈金永、高慈蓮、三聯國際事業 有限公司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110年度訴字第227號 民事判決諭知:訴訟費用由被告(即相對人)三聯國際事業 有限公司、沈金永連帶負擔百分之43,被告(即相對人)三 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負擔百分之50,餘由原告(即聲請人) 負擔。後兩造不服第一審判決而上訴,嗣經本院113年度上 易字第96號民事判決諭知:兩造上訴均駁回。第二審上訴費 用由上訴人翁士杰、沈金泳各自負擔,全案已於民國114年1 月23日確定,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卷宗查閱無訛。又經本 院調卷審查各項收據後,並發函通知相對人一併提出費用計 算書,然該通知送達相對人迄今未見提出,本院爰僅先就聲 請人所預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之,惟如相對人曾於上開訴訟 中支出訴訟費用,嗣後仍得另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㈡聲請人主張先行繳納本件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6,000 元、支付命令聲請費500元、第二審裁判費9,090元、經濟部 規費60元、戶政規費15元,並提出相關單據為憑,除第二審 裁判費9,090元前開確定判決應由聲請人行負擔而應予剔除 外,其餘費用經核均屬進行本件訴訟之必要費用,應予列計 。是本件應確定由兩造負擔之訴訟費用為第一審之訴訟費用 ,共計6,575元(計算式:500元+6,000元+60元+15元=6,575 元)。復依上開確定判決諭知,訴訟費用由相對人沈金永、 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連帶負擔百分之43即2,827元(計算 式:6,575元×43%=2,82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由相對人 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負擔百分之50即3,288元(計算式:6 ,575元×50%=3,288元,元以下四捨五入),餘460元(計算 式:6,575元-2,827元-3,288元=460元)由聲請人負擔。又 相對人沈金永於收受本院通知後便自行向聲請人給付2,827 元,故相對人沈金泳、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應連帶給付之 部分聲請人業已受償,聲請人因而撤回本件對相對人沈金永 、高慈蓮之聲請,是確定本件相對人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如主文所示金額,並依上開規定, 加計自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陳崇漢

2025-03-21

ULDV-114-司聲-18-20250321-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4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徐少東 原 審 選任辯護人 張琳婕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不服臺灣橋頭 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28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處分之裁 定(113年度選訴字第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徐少東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 舉罷免法等案件,前經原審裁定自民國113年3月8日起限制 出境、出海8月。經原審審核相關卷證,並給予抗告人及辯 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以抗告人前有通緝未到案之相關紀 錄,其自104年10月起至108年5月遭羈押前之期間,有頻繁 入出境之紀錄,堪認抗告人具有滯留海外之能力,且觀諸卷 附抗告人委請其女友王敏與案外人賈紹連之對話紀錄,已見 抗告人對於在台訴訟結果之應變計畫,益徵抗告人在面臨刑 事追訴時,確有逃避之性格傾向,甚稱已有私下管道能夠出 境,顯具有逃亡之虞甚明,經權衡司法權順利行使之公共利 益,及抗告人之個人權利、家庭生活與經濟狀況等情事後, 認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因而裁定抗告人自113 年11月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原裁定漏未審酌抗告人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限制出境、出海 ,但自本院於110年起解除其限制出境、出海之限制後,抗 告人並無任何一次出境紀錄,顯見抗告人一直以來為配合訴 訟之進行、證據之調查,不敢任意出境,以順行刑事訴訟審 理程序之進行,抗告人並無逃避的動機,也沒有逃亡之可能 。又抗告人業經原審諭知具保在案,且抗告人另涉違反國家 安全法案件,經本院113年度聲羈更一字第1號裁定准予提出 新臺幣(下同)50萬元保證金,並限制住居在高雄市前金區 市○○路00號15樓之15;甚且,抗告人另涉違反銀行法案件, 亦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抗告理由狀誤載為本院)108年度 重訴字第6號裁定准予提出4,000萬元保證金以代羈押,也解 除限制出境、出海,抗告人自另案解除限制出境、出海後, 未曾出境、出海過,顯見上開高額保證金、限制住居等替代 手段,已足以擔保抗告人無逃亡之虞,抗告人為家庭經濟之 重心,家庭羈絆性甚深,無事業在國外,衡情並無可能、亦 無資力潛逃藏匿國外。  ㈡抗告人前有通緝未到案之紀錄乙節,該事件是發生在100年以 前,距今已超過10年之久,當時未能如期報到,單純是因為 抗告人未收到通知書,導致未能如期報到,抗告人並非刻意 不如期報到。  ㈢抗告人目前為高雄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博士候選人,依 該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修業規則第9條第3項規定,博士生應 至少已發表SSCI、SCIE、TSSCI、FLI、ECONLIT或ABCDJourn alQualityList與該學院公告之EI期刊等級之期刊論文1篇( 論文等級認列與否,以該篇文章接受時之證明文件)與2篇 在國外舉辦之國際研討會論文(須出席該研討會並以英文發 表,且同一研討會僅認列1篇為限),抗告人為取得博士學 位,已在SCIE發表文章,原訂於112年10月23至25日在東京I CCR研討會發表論文,然當時抗告人因另案銀行法進行審理 程序,抗告人擔心耽誤刑事司法權的進行,遂自行放棄前往 東京發表論文之機會,迄今無法順利取得博士學位。若不得 出境、出海,恐將嚴重侵害抗告人就學之權利,導致抗告人 無法取得博士學位,並權衡國家刑罰權已透過4,000萬保證 金、限制住居、定期派出所報到等方式,得以有效行使,抗 告人人身自由、就學權利應受一定程度之保障。  ㈣綜上,請審酌上情,撤銷原裁定,解除抗告人出境、出海之 限制。 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情形者, 必要時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審判中限制出 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 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刑 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別 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上之限制出境、出海,其目的在避免 被告出境滯留他國,俾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罰之 執行。被告有無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規定之限制出境 、出海要件,應否限制出境、出海,以及限制後其限制原因 是否仍然存在,有無繼續限制之必要,俱屬事實審法院依職 權裁量之事項,事實審法院自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 切情事而為認定。倘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限制出境、出海 之裁定或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 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最高法 院110年度台抗字第774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抗告人因涉犯反滲透法第4條、第7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 法第90條第1項、刑法第210條、第211條、第216條、第217 條、第218條等罪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由原審法院以113年 度選訴字第4號案件審理中,原審經審核相關卷證及給予抗 告人、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綜情斟酌認有繼續限制抗 告人出境、出海之必要,而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 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等規定,裁定抗告人自113年11月 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於法尚無不合。 五、抗告意旨雖以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惟限制出境、出海之處 分,係保全刑事訴訟程序之順利進行及刑罰權之實現,縱抗 告人出國之權益受有影響,但與更重要之國家司法權行使之 輕重權衡相比,尚屬輕微,且對抗告人為延長限制出境、出 海之裁定,僅係繼續禁止抗告人隨意跨境移動而已,並未剝 奪其人身自由,對抗告人自由權利之干預程度,明顯不若羈 押重大。且查:  ㈠抗告意旨所執各情與抗告人之原審辯護人所提刑事陳述意見 狀內容大致相符(見原審選訴二卷第377至433頁),而原裁 定已敘明:高額具保在外與是否會出境滯留海外不歸,並無 必然之關聯性,又是否有出境發表論文,以完成博士學位之 情,亦屬抗告人之個人因素,與應否限制出境、出海無關, 堪認此部分抗告意旨業已經原審詳予審究,實難認原裁定所 為認定有何違誤之處。  ㈡至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未審究抗告人自另案經解除限制出境 、出海後即未再出境部分,經本院衡酌我國司法實務經驗, 多有被告於偵審程序遵期到庭,且國內尚有家人、固定住居 所情況下,仍不顧國內事業、財產及親人而棄保潛逃出境, 致案件無法續行審判或執行之情事,是抗告人縱於另案自解 除限制出境、出海後即未再出境,與抗告人是否會因本案出 境滯留不歸,乃無必然關係,經核並不影響抗告人有限制出 境、出海之法定事由存在及必要性之認定。又抗告人確曾有 多次經通緝始到案之紀錄乙情,有臺灣高等法院通緝紀錄表 可憑(見原審選訴二卷第179頁),原審因認有相當理由足 認抗告人有逃亡之虞,所為認定自有其憑據,況原裁定並非 僅以抗告人之通緝紀錄採為認定有限制出境、出海原因之唯 一根據,是抗告意旨主張抗告人先前係未收到通知書始遭通 緝,進而指摘原裁定不當,亦難認可採。  ㈢從而,原審權衡結果,認抗告人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原因 仍然存在,採取對抗告人基本權干預較為輕微之手段,繼續 限制抗告人出境、出海,難認與限制個人行動自由權益之比 例原則有違。 六、綜上所述,原審認對抗告人限制出境、出海之原因仍未消滅 ,為確保將來審判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目的,並審酌人權 保障與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而裁定抗告人自113年11月8日 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核無違誤或不當。抗告人徒執 前詞提起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唐照明                    法 官 葉文博                    法 官 林家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周青玉

2025-02-07

KSHM-114-抗-54-20250207-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96號 上 訴 人 即原審原告 翁士杰 訴訟代理人 陳佳駿律師 上 訴 人 即原審被告 沈金永 訴訟代理人 汪玉蓮律師 被 上 訴人 即原審被告 高慈蓮 訴訟代理人 沈金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2 月22日臺灣雲林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110年度訴字第227號)各 自提起上訴,本院於114年1月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上訴均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翁士杰、沈金永各自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受確定判決,而其判決非基於該債   務人之個人關係者,為他債務人之利益,亦生效力,民法第   275條定有明文。故債權人以各連帶債務人為共同被告提起 給付之訴,被告一人提出非基於其個人關係之抗辯而經法院   認為有理由者為限,始得適用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規定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634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查 原審判決主文第一項為:原審被告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下稱三聯公司)、上訴人沈金永應連帶給付上訴人翁士杰新   臺幣(下同)258,000元本息,沈金永就其敗訴部分,提起 上訴,經核其上訴理由係基於其個人關係之抗辯,且沈金永   亦表示其上訴理由效力未及於三聯公司,復無要為三聯公司   上訴之意思(本院卷第338頁),故其上訴效力不及於三聯 公司,合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翁士杰主張:伊原為雲林縣雲林國中(下稱雲林國中)游泳   池之約聘救生員,沈金永為同校體育老師,兩人間為同事關   係。沈金永於民國105年間向伊說明其有在投資以100,000元   為一單,每月可獲取利息2,000元,為期兩年之三聯公司「   電話安全祕書營運商」投資方案(下稱系爭投資方案),伊   於105年間在沈金永遊說下投資100,000元(下稱第一單),   期滿後原已無再投資之意,然因沈金永持續分享他人及其自   己投資獲利情事並一再推薦,遂於107年12月間透過三聯公 司之業務即被上訴人高慈蓮再與三聯公司簽立「SUN LINE電   話安全祕書營運商」之契約,並於107年12月19日匯款300,0   00元(下稱第二單)至三聯公司設於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分行之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108年3月中旬沈金   永再向伊招攬投資系爭投資方案,由於伊先前所投資之方案   每月均有領取到利息與獎金,故不疑有他,於108年3月29日   再透過高慈蓮投資300,000元(下稱第三單)。詎料伊於108   年5月間發現三聯公司未如期給付利息與獎金,詢問沈金永 後,沈金永僅表示三聯公司發生狀況,要伊耐心等候,迄至   108年7月間,沈金永始向伊表示三聯公司被提告違反銀行法   ,資金遭法院凍結,伊才知悉受騙。三聯公司係違法經營收   受存款業務,而沈金永、高慈蓮就三聯公司所營業務部分,   係共同以使參加人取得佣金、獎金或其他經濟利益,主要係   基於介紹他人加入,藉此實質上收受投資者之存款而非法經   營銀行業,其等均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29條之1等規定, 是沈金永、高慈蓮顯已共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而與三聯   公司為共同侵權行為人,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 規定,對伊在558,000元本息範圍內負連帶侵權行為之損害 賠償責任。原審駁回伊對高慈蓮之全部請求,及對沈金永第 三單之請求,尚有未洽等語。並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駁   回伊後開第二、三項之訴,及訴訟費用負擔之部分均廢棄。   ㈡高慈蓮應與沈金永、三聯公司連帶給付伊258,000元,及自 110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㈢沈金永、高慈蓮應與三聯公司連帶給付伊300,000元, 及自110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 之利息。對沈金永之上訴,則答辯聲明:上訴駁回【原   審判決三聯公司敗訴部分,及駁回翁士杰42,000元(計算式   :600,000元-558,000元=42,000元)部分,均未據三聯公   司及翁士杰聲明不服,此二部分均不在本院審理範圍】。 二、沈金永、高慈蓮則以:其二人均僅係投資三聯公司而已,非   三聯公司之核心決策人員,未參與業務經營,亦未強迫翁士   杰投資三聯公司。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10   8年度金重訴字第6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下   稱高雄高分院)111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號刑事判決(下合稱   系爭刑案)均未將其二人列為被告。又高慈蓮與翁士杰完全   不認識,從未見過面,高慈蓮僅單純在投資合約書上填寫擔   任掛名之介紹人。況翁士杰於105年10月24日投資三聯公司 第一單時,已經28歲,有清楚明確的判斷能力,其第一單的   推薦人係翁士杰的母親,因此,翁士杰投資的第二、三單,   係出於其想要投資之自我意願,絕非因其二人之欺騙才為第   二、三單的投資。原審駁回翁士杰對沈金永、高慈蓮第三單 之請求,並無不當,但判命沈金永應與三聯公司連帶給付翁   士杰第二單258,000元本息,即有未洽等語,資為抗辯。沈 金永上訴聲明:㈠原判決不利於沈金永部分廢棄。㈡上開廢   棄部分,翁士杰在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沈金   永、高慈蓮對翁士杰之上訴均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為:  ㈠翁士杰原為雲林國中游泳池之約聘救生員,沈金永為雲林國   中體育老師,兩人為同事關係,高慈蓮為沈金永之配偶。  ㈡翁士杰於105年10月24日投資第一單100,000元,為期2年,   到期後已取回本金100,000元。嗣於107年12月與三聯公司簽   立「SUN LINE電話安全祕書營運商」之契約,並於107年12   月19日匯款投資第二單300,000元至三聯公司設於上海商業   儲蓄銀行○○○分行之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  ㈢翁士杰於108年3月29日投資三聯公司第三單300,000元,並   於108年3月29日以本人之名義匯款200,000元至三聯公司處   長沈金永於花旗銀行○○分行申設之0000000000號帳戶。翁   士杰再於108年4月1日以其母潘莉玲之名義匯款100,000元至   沈金永之上開帳戶,共計300,000元。  ㈣三聯公司因涉犯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經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   (下稱高雄地檢署)以108年度偵字第8936、15791號、109 年度偵字第2850號提起公訴,嗣由高雄地院於110年12月24 日以108年度金重訴字第6號判決科處法人行為負責人徐少東   有期徒刑12年及併科罰金1億元在案。三聯公司不服提起上 訴,經高雄高分院於112年5月29日以111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   號判決駁回三聯公司之上訴在案(尚在最高法院審理中)。  ㈤翁士杰於108年10月間,對沈金永、高慈蓮提出詐欺及違反銀 行法等告訴,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下稱雲林地檢署)檢察 官於109年3月28日以109年度偵字第274號為不起訴處分,翁 士杰不服提起再議,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下稱 臺南高分檢)於109年5月6日駁回再議確定在案。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三聯公司因涉犯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經高雄地檢署以108年度 偵字第8936、15791號、109年度偵字第2850號提起公訴,嗣 由高雄地院於110年12月24日以108年度金重訴字第6號判決 科處法人行為負責人徐少東有期徒刑12年及併科罰金1億元 ,並判處三聯公司科罰金1億元,三聯公司不服提起上訴   ,經高雄高分院於112年5月29日以111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號   判決駁回三聯公司之上訴在案(尚在最高法院審理中);而   翁士杰於107年12月19日匯款投資第二單300,000元至三聯公   司設於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分行之帳戶(帳號:000000   00000000),以及於108年3月29日投資三聯公司第三單300,   000元,並於108年3月29日以本人之名義匯款200,000元至三   聯公司處長沈金永於花旗銀行○○分行申設之0000000000號   帳戶,而三聯公司對翁士杰上開投資為違法收受款項或吸收   資金之行為亦包括在上開刑事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及判處之   罪刑範圍內等情,有翁士杰提出營運商契約書翻拍照片、郵   政跨行匯款申請書翻拍照片、新台幣存款單翻拍照片、收款   證明影本等件為證(原審司促卷第4-15頁),並有上開刑事   判決附於本院調取之刑事卷宗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不 爭執事項㈡至㈣),是三聯公司就翁士杰第二單投資之300,   000元、第三單投資之300,000元,均為違法吸金之行為,應 可認定。  ㈡翁士杰主張沈金永、高慈蓮共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其等   與三聯公司為共同侵權行為人,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   185條規定,對伊在558,000元本息範圍內與三聯公司負連帶   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等語,則為沈金永、高慈蓮所否認   ,並以前詞置辯,經查:  ⒈三聯公司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之規定,在558,000元金額內 負損害賠償責任(此部分經原審判決後,三聯公司未提起   上訴,業已確定):   ⑴按民法第184條第2項所謂保護他人之法律,係指以保護他人   為目的之法律,即指任何以保護個人或特定範圍之人為目的   之法律而言。次按銀行法係為健全銀行業務經營,保障存款   人權益,適應產業發展,並使銀行信用配合國家金融政策而   制定,此為該法第1條所明示之立法意旨。由此以觀,銀行 法之制定目的,並非僅在保護金融秩序而已,尚包括存款人   權益之保障,故該法第29條第1項規定,自難僅謂保護金融 秩序,並非保護他人之法律(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221   號判決意旨參照)。又違反銀行法第29條規定而有非法吸金   行為者,均屬違法行為,倘因此而使人受有損害,即應負侵   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83年度台上字第684號判 決意旨、95年度台上字第2382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再按   基於同一原因事實受有損害並受有利益者,其請求之賠償金   額,應扣除所受之利益,民法第216條之1亦定有明文。  ⑵三聯公司就翁士杰第二單投資、第三單投資固共違法吸金60   0,000元,翁士杰投資三聯公司此部分所獲得之利益為42,00   0元,亦經翁士杰同意該獲利共42,000元均扣除在第二單投 資金額上(本院卷第395頁),經扣除後,翁士杰得向三聯 公司請求損害賠償之本金為558,000元,即包括第二單投資 之損害為258,000元、第三單投資之損害為300,000元,此部   分事實亦堪認定。  ⒉沈金永應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之規定,就翁士杰第 二單投資在258,000元金額內負損害賠償責任:   ⑴第按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5條第1項前段與第2項 規定甚明。又按共同侵權行為之成立,必共同行為人均已   具備侵權行為之要件,且以各行為人故意或過失不法之行為   ,均係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所謂行為關連共同)始克成   立。而民法第185條第2項所稱之幫助人,係指於他人為侵權   行為之際,幫助該他人使其易於遂行侵權行為者,幫助人對   於幫助之行為須有故意或過失,且被害人所受之損害與幫助   行為亦具有相當因果關係,始可視為共同行為人而須與行為   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436號 判決意旨參照)。  ⑵經查,沈金永於104年11月至105年1月間加入三聯公司,期間 從未銷售任何與三聯公司相關之產品,卻熟悉並廣為宣傳   三聯公司之營運模式,足見沈金永可預見三聯公司運作之營   運商制度並無銷售產品之事實,係以後投資者交付資金作為   給付先前投資人報酬、紅利,屬典型之老鼠會吸金模式。沈   金永於原審111年4月6日開庭時固辯稱:本人完全不是核心 決策的人員,也沒有參與,我們只是投資而已,三聯公司是   有相關電信產品,至於高慈蓮也完全沒有參與,只是因為介   紹的掛名,所以本人沈金永沒有針對公司、工作人員、核心   人員的相關職務云云;惟查,沈金永除投資三聯公司外,於 加入三聯公司後,亦拓展系爭投資方案之業務,協助招攬民   眾進行投資,開發多名下線總監成為三聯公司之「處長」,   其藉快速發展下線組織獲取獎金,核與一般投資獲利之行為   ,究有不同。且沈金永為圖領取獎金,積極鼓吹他人交付投   資款予三聯公司,促使三聯公司得以快速吸收更多資金等情   觀之,縱沈金永雖非三聯公司之主要成員,然沈金永利用其   擔任體育老師與翁士杰學校事務接觸之機會,不斷誘使翁士   杰投資三聯公司,且沈金永亦自承其係因翁士杰要有一個推   薦人,所以才去拜託高慈蓮用高慈蓮的名字來當翁士杰第二   單的業務人員等語(本院卷第396頁),更可見沈金永就三 聯公司違法吸收翁士杰第二單投資部分,確實提供相當之助   力。本院審酌沈金永上開助力行為,已足以認定係三聯公司   此部分實施違反銀行法侵權行為之幫助人,而應與三聯公司   成立共同侵權行為(按:不包括第三單投資,詳如下述)。  ⑶惟查,依沈金永提出之台中SUN LINE電話安全秘書營運商申 請表觀之(原審卷一第429頁),翁士杰於108年3月29日申 請投資第三單300,000元時之「業務人員簽名」欄,為翁士 杰本人簽名,可見翁士杰投資三聯公司第三單300,000元款 項是在其投資第一單獲利頗豐,且已經拿回第一單之全額保 證金後,其自己在觀察、評估三聯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及有無 投資風險後,本身所為之決定,難認其為投資該第三單300, 000元係受到沈金永之任何誘使或其他侵權行為而為之;至 翁士杰就此部分雖主張其於108年3月29日以本人之名義匯款 200,000元至沈金永之帳戶,再於108年4月1日以其母潘莉玲 名義匯款100,000元至沈金永之帳戶,共計300,000元,再由 沈金永交予三聯公司,並提出郵政跨行匯款申請書、花旗( 台灣)銀行新台幣存款單及三聯公司收款證明等影本為證( 原審司促卷第14-16頁),然此部分事證僅能證明翁士杰透 過沈金永將款項交付予三聯公司,尚難認沈金永對三聯公司 就此部分侵權行為之構成要件事實有提供任何幫助行為。因 此,沈金永應僅就翁士杰投資第二單部分,需與三聯公司連 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應可認定。  ⑷至沈金永雖經雲林地檢署檢察官以109年度偵字第274號為不   起訴處分,並經臺南高分檢駁回再議確定,然按檢察官不起   訴處分,無拘束民事訴訟之效力,又刑事判決所為事實之認   定,於獨立民事訴訟之裁判時,本不受其拘束(最高法院41   年台上字第1307號判決意旨、104年度台簡抗字第177號民事   裁定參照)。且上開不起訴處分之理由認為沈金永並未對翁   士杰施用詐術,僅係指其並未犯刑法上之詐欺罪,並非表示   其行為不構成民事上之侵權行為,又即便沈金永並未參與三   聯公司決策討論或在三聯公司擔任管理階層職務,然以沈金   永為智識能力正常之成年人,且有能力誘使翁士杰及多數其   他投資人投資三聯公司,而在三聯公司內晉升至處長之職位   ,顯然難以認為其對於訴外人徐少東之吸金模式全然不知情   ,雖沈金永職務非位於行政處長以上之更高層職務,仍非無   相當影響力;又即便其未參與三聯公司之違法吸金決策,   然其幫助三聯公司及該公司之管理階層違法吸金,仍屬侵害   翁士杰權利之共同行為人,堪可認定。  ⑸依上所述,沈金永以投資名義違法誘使翁士杰投資第二單之   款項,使翁士杰給付投資款後受有損害,就第二單投資部分   ,係與三聯公司共同違反保護他人之銀行法第29條、第29條   之1,而致翁士杰受有損害之共同侵權行為人,應依民法第1   84條第2項、第185條規定,就翁士杰之損害258,000元與三 聯公司負連帶賠償責任。  ⒊翁士杰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之規定,請求高慈蓮應 就其第二單投資在258,000元金額內,及第三單投資300,0   00元之金額,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部分,為無理由:   ⑴按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經他造於準備書狀內或言詞辯論時或   在受命法官、受託法官前自認者,無庸舉證。當事人於自認   有所附加或限制者,應否視有自認,由法院審酌情形斷定之   。自認之撤銷,除別有規定外,以自認人能證明與事實不符   或經他造同意者,始得為之,民事訴訟法第279條定有明文   。查兩造固於113年5月8日、113年10月17日準備程序期日表   示同意將「㈡翁士杰於105年10月24日透過高慈蓮投資第一單 100,000元,為期2年,到期後已取回本金100,000元。嗣於1 07年12月透過三聯公司之業務即高慈蓮,與三聯公司簽立『S UN LINE電話安全祕書營運商』之契約,並於107年12月19日 匯款投資第二單300,000元至三聯公司設於上海商業儲蓄銀 行○○○分行之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列為不爭執 事項,惟高慈蓮並表示其雖記載為翁士杰之業務介   紹人,然其與翁士杰兩人互不認識,未曾謀面,完全沒有接   觸過等語,而翁士杰對於高慈蓮上開抗辯並不否認(本院卷   第340頁),顯見上開不爭執事項有關記載翁士杰係透過高 慈蓮投資第一單、第二單等文字,尚與事實不相符合。上開   部分既經沈金永、高慈蓮表示撤銷自認(本院卷第360、397   頁),自不得以此據為認定事實及裁判之基礎,先為敘明。  ⑵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就侵權行為言,被害 人應就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其權利之事實負舉證   責任,此與債務不履行以由債務人證明免責事由者,有所不   同(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2550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   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   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   駁回原告之請求。  ⑶翁士杰就高慈蓮有為何行為誘使其參加投資三聯公司,並未   舉出任何證據以資證明,雖高慈蓮在三聯公司之職位為總監   ,亦可能係伊自己投入資金或邀約其他投資人投資至三聯公   司,而在該公司所獲得之職位,尚難僅以高慈蓮在三聯公司   擔任之職位,遽認與翁士杰所受之損害有關。  ⑷至翁士杰另主張其於107年12月間透過三聯公司之業務即高慈 蓮與三聯公司簽立「SUN LINE電話安全祕書營運商」之契約 ,並於107年12月19日匯款投資第二單之300,000元至三聯公 司設於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分行之帳戶(帳號:0000000000 0000)。又於108年3月29透過高慈蓮投資三聯公司第三單300 ,000元,於108年3月29日以本人之名義匯款200,000元至沈 金永之帳戶,固提出三聯公司之營運商契約書為證。然   查,高慈蓮辯稱伊完全不認識翁士杰,也未曾謀面,更不曾   介紹翁士杰投資三聯公司等語。本院審酌沈金永、高慈蓮為   夫妻,而翁士杰原為雲林國中游泳池之約聘救生員,沈金永   為雲林國中之體育老師,兩人為同事關係等情,應可認定翁   士杰之所以參與三聯公司之投資應係受沈金永利用其擔任體   育老師與翁士杰學校事務接觸之機會,誘使翁士杰投資三聯   公司所致,核與高慈蓮無涉,而翁士杰對兩人並未曾接觸過 之事實亦不爭執,是高慈蓮辯稱其與翁士杰完全不認識,也   未曾謀面,更不曾介紹翁士杰投資三聯公司等語,即為可信   。況沈金永亦表示翁士杰投資第二單之推薦人會記載高慈蓮   姓名,係因沈金永之緣故,才會填寫其妻高慈蓮的姓名,高   慈蓮完全沒有接觸到翁士杰等語(本院卷第396、430頁)。   因此,高慈蓮雖提供姓名讓翁士杰填寫在第二單投資之推薦   人欄位內,尚難以此遽認高慈蓮就翁士杰之第二、三單投資   ,有幫助三聯公司及該公司之管理階層違法吸金之行為。  ⑸依上所述,翁士杰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之規定,請 求高慈蓮應就其第二單投資在258,000元金額內,及第三單 投資300,000元之金額,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部分,為無理 由,不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翁士杰依民法第184條第2項及第185條之規定, 請求沈金永應與三聯公司連帶給付其258,000元,及沈金永 應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即110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翁士 杰就第二筆投資,請求高慈蓮亦應與沈金永、三聯公司連帶 給付258,000元本息,以及就第三筆投資,請求沈金永、高 慈蓮亦應與三聯公司連帶給付300,000元本息部分,則均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就上開應准許部分,為沈金永敗訴 之判決,並為供擔保得、免假執行之諭知,及就上開不應准 許部分,駁回翁士杰之請求及假執行之聲請,均無不合。翁 士杰、沈金永就其上開敗訴部分分別上訴,均指摘原判決各   該不利己之部分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其二人   之上訴均應駁回。 六、本件為判決基礎之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   法及所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   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黃聖涵                                        法 官 張家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楊宗倫

2025-01-23

TNHV-113-上易-96-20250123-1

選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選訴字第4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徐少東 選任辯護人 張琳婕律師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違反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等案件,不服本 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28日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113年度 選訴字第4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少東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抗告理由。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以抗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提出於原審 法院為之;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 應准許,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 合法律上之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07條、第40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抗告人即被告徐少東(下稱抗告人)因違反總統副總統 選舉罷免法等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10月28日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之裁定,於法定期間內提起抗告,惟所提之刑事 抗告狀尚未敘及抗告理由,僅記載「抗告理由,容後補呈」 等語,有抗告人於113年11月11日提出之刑事抗告狀在卷可 稽,然因抗告理由遲未提出到院,本院復於同年12月27日電 請抗告人盡速提出,迄今仍未提出到院,有本院辦理刑事案 件電話紀錄查詢表在卷可佐,揆諸上開說明,其抗告顯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抗告理由, 逾期仍未補正者,即裁定駁回抗告。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洪欣昇                   法 官 陳凱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陳麗如

2025-01-08

CTDM-113-選訴-4-20250108-2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2583號 債 權 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家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學海 債 務 人 三聯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少東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13,988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並賠 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㈠債務人租用債權人第0000000等號電信設備,因欠費未繳,業 已拆機銷號,終止租用,至民國113年08月止,共積欠電信 費新臺幣13,988元正,迭經催繳,迄未清償。 ㈡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08條之規定,狀請鈞院依督促程序對債務 人發支付命令,以保權益。 ㈢相關欠費子號: 0000000、0000000、0000000。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司法事務官 高于晴

2024-12-12

PTDV-113-司促-12583-20241212-1

國聲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國聲字第1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徐少東 代 理 人 何星磊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國家安全法案件(本院113年度國訴字第3號) ,聲請本院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徐少東(下稱聲請人)前因違 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遭本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併 科罰金新臺幣1億元在案(本院111年度金上重訴字第2號, 下稱前案),而參與前案之法官鍾佩真,於聲請人涉犯違反 國家安全法案件(本院113年度國訴字第3號,下稱本案)亦 擔任承審法官,基於下列理由恐有偏頗之虞:  ㈠法官鍾佩真於前案認定聲請人擔任負責人之三聯國際事業有 限公司(下稱三聯公司),其運作之營運商制度並無銷售產 品之事實,為空殼公司,縱聲請人於前案審理過程中,多次 提出三聯公司之實際進出貨明細、國稅局報稅單據及日本Da tasection Inc.與輝達公司間之採購訂單及業務約定書影本 等有利事實,欲佐證三聯公司實際營運狀況,惟皆為法官鍾 佩真所不採,並據以為不利聲請人之事實及刑期之認定。  ㈡聲請人主張本案中於民國113年9月收受之30萬美金金流,係 日本東洋科技聯盟支付予聲請人之仲介費訂金及設備代墊款 ,該筆款項僅係正常之商業往來資金流動,而與為中共發展 組織無涉,並以此作為本案之重要答辯,而三聯公司是否為 實際營運之公司,為前案與本案之共同重要基礎事實,法官 鍾佩真既於前案已認定聲請人所經營之三聯公司為空殼公司 ,於本案恐難本於客觀中立之心證加以審判。  ㈢法官鍾佩真先後參與不同案件中同一重要基礎事實之認定, 可能產生預斷,因而使聲請人喪失審級救濟利益,且國家安 全法第18條第1項,以高等法院作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聲請 人就犯罪事實認定之部分僅有一次機會,倘聲請人於唯一一 次事實審審判程序中受不利益心證之對待,後續縱使得上訴 最高法院,亦可能喪失審級利益之救濟實益,為確保聲請人 之權益,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聲請狀誤載為第2項 )聲請法官鍾佩真迴避。 二、按依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18條之規定,當事人聲請法官迴 避,以法官有自行迴避之情形而不自行迴避,或有具體事實 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情形為限。就執行職務有偏頗 之虞而言,法官縱曾參與同一案件先前之裁判,已不必然成 為足以認定法官有偏頗之虞,因而應一律迴避之事由(憲法 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4號判決理由第117段參照),遑論先前 所參與者與聲請迴避之刑事案件並非同一案件之情形。倘所 參與之先前裁判與本案並非同一案件,無該法官審查自己所 作裁判,再次參與審判必然損及當事人於該上訴審之審級救 濟利益而難以發揮救濟實益之情形,尚不足認法官執行職務 有偏頗之虞,因而應一律迴避。法官審判本案,縱可能因承 審相關之另案而有其理解,惟公正並不預設對於案件毫無見 解,法官曾參與與本案相關之另案裁判,固可為主張法官執 行職務可能有偏頗之虞之懷疑起點,但不當然該當執行職務 有偏頗之虞之要件。所謂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應另釋明法 官與訴訟關係人是否具有故舊恩怨等關係,或於程序之進行 是否已表現明顯的歧視態度或言行,或一再忽視明顯之程序 瑕疵,依理性第三人之觀點,已足以動搖理性第三人對法官 公正審判之信賴,並形成對法官公正性之合理懷疑等具體事 證,始足當之。倘係出於當事人自己主觀之判斷,或執專屬 法院職權之訴訟指揮對於當事人有利與否,作為法院將有不 公平裁判之依據,仍非適法事由(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 第137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法官鍾佩真為聲請人前案被訴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案被訴 違反國家安全法案件之承辦法官乙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及本院依職權調閱之前案及本案電子卷證可稽。 而法官鍾佩真固曾參與聲請人前案被訴違反銀行法等案件之 證據調查、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惟稽之卷內資料,聲請人 於本案被訴涉犯違反國家安全法第5條之1第1項前段之為大 陸地區發展組織罪嫌,與其前案所犯非法經營銀行業務罪、 一般洗錢罪之犯罪事實完全不相同,兩案究非屬同一案件, 況法官鍾佩真與本案訴訟關係人並無具有故舊恩怨等關係, 而本案係合議審判之案件,於審判時將由合議庭三位法官依 專業智識、經驗,就個案所呈之一切情狀、證據,審酌全部 卷證資料而為認定事實,並適用法律,核非受命法官一人之 見聞或知見為斷,實無任由身為合議庭成員之一之法官鍾佩 真為偏頗認定之可能,故有關本案實體事項之事實認定與法 律適用結果為何,端視承審本案之合議庭就本案訴訟採證認 事之職權行使及法律適用情形而定,法官鍾佩真於前案對與 聲請人有關事實、法律上之判斷,於客觀上自不必然對本案 審判形成預斷,而足使一般人懷疑法官鍾佩真於本案不能處 於中立第三人之地位公平裁判,聲請意旨僅以自行推測之詞 ,即主張法官鍾佩真對於本案之事實認定可能產生預斷而有 偏頗之虞云云,難謂已有客觀、具體之原因及事實,足認法 官鍾佩真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  ㈡聲請意旨另以法官鍾佩真於前案不採信聲請人所提出之日本D atasection Inc.與輝達公司間之採購訂單及業務約定書影 本,故聲請人於本案主張所收受之30萬美金金流係日本東洋 科技聯盟支付予聲請人之仲介費訂金及設備代墊款有關,將 難為法官鍾佩真本於客觀中立之心證加以審判云云。惟查, 前案判決係認定上述採購訂單及業務約定書內容均未顯示與 三聯公司、東哥公司有何關聯,故不足為聲請人及共犯有利 之認定(見前案判決書第54頁第15至19行),又前案所認定 之三聯公司經由民眾自行或受他人招攬加入,將保證金匯入 三聯公司所指定帳戶之方式,所吸收之資金總額為新臺幣22 億6,780萬元、人數達4,294人次,並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 利息之犯罪時間乃於104年9月10日起至108年5月3日止,而 本案聲請人被訴收受在日中國人賈紹連所支付之30萬美元資 助,以順遂在台發展組織作為之犯罪時間則於000年0月間, 亦即前案、本案之犯罪時間相差距逾5年之久,且本案檢察 官起訴之犯罪事實亦與三聯公司之經營狀況無涉乙情,有臺 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113年度選偵字第2號、 1 13年度偵字第4號起訴書可憑,客觀上難認前案、本案有直 接關聯,況法官鍾佩真於前案審判過程,未就聲請人於本案 主張所收受之30萬美金金流係日本東洋科技聯盟支付予聲請 人之仲介費訂金及設備代墊款有關乙節,為任何實質認定, 聲請意旨主觀臆測法官鍾佩真將難本於客觀中立之心證加以 審判,亦不足採。 四、綜上所述,聲請意旨所指上開事項,非基於客觀可信之事實 導致一般通常之人均可能因此懷疑法官鍾佩真不能為公平裁 判,經核與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規定要件不符,聲請人 以法官鍾佩真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聲請其迴避,自無從准 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唐照明 法 官 葉文博 法 官 林家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王秋淑

2024-10-25

KSHM-113-國聲-13-202410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