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朝隆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4號 原 告 楊天諒 被 告 楊潮欉 楊朝永 楊朝隆 楊朝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依附表編號1至5所示事項補正之 ,如逾期未補正,即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第77條 之13及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 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規定,按訴訟標的起訴時之 交易價額繳納裁判費;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 有之利益為準,此為必備之程式;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 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1定有明 文。所謂交易價額,係指客觀之市場交易價格而言,稅捐機 關之房屋課稅現值、核定金額及土地之公告現值、公告地價 ,均難認可適時反應不動產之交易價額,自不得以之為訴訟 標的價額計算基礎。又現行地政機關就不動產之交易價格已 採實價登錄制度,故鄰近不動產於一定期間內所登錄之交易 價格,應趨近於客觀之市場交易價格,可作為核定訴訟標的 價額之基準(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261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亦 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及同項但書所明定。 二、經查:  ㈠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其訴之聲明為:兩造共有座落金 門縣○○鄉○○村○段○000號之土地(下稱系爭土地),應分割 由各共有人取得如附圖(裁判分割示意圖)及該圖附記「使 用地號」、「面積」欄所示部分。然原告起訴時僅提出系爭 土地之公告現值,作為計算訴訟標的價額之依據,然該數額 大多係稅務機關用以認定應繳納稅額多寡所用,難認係系爭 土地之實際交易價額(事實上,倘若原告欲出售土地,亦難 認會以公告現值出售),是以,本院尚無法據此認定系爭土 地之交易價額。又原告於本件民事起訴狀中,未提出被告楊 潮欉、楊朝永、楊朝隆、楊朝慶之年籍資料及完整分割方案 與系爭土地之地籍圖、異動索引等資料,原告自應補正之。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應於本裁定 送達後10日內,補正附表編號1至5所示應補正事項,逾期不 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72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政達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杜敏慧 附表: 編號 應補正事項 1 請原告應表明系爭土地於起訴時之「交易價額」。 (請提出實際交易價格、市價,不動產之鑑價報告、本件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行情資料、鄰近不動產性質類似之交易實價登錄行情資料、不動產仲介行情證明等資料,及其他足供本院認定不動產交易價額之資料,不得僅提出土地公告現值供本院作為認定依據。) 2 請原告一併補繳納本件裁判費。 (請提出附表編號1之交易價額資料後,一併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及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2條規定所定之費率計算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後,補繳納本件裁判費,而此部分,原告亦可自行上網,透過司法院首頁/便民服務/徵收費用標準/司法規費試算/Web版計算程式加以計算。) 3 請原告補正系爭土地之最新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正本(全部,含全體共有人及他項權利人,共有人及他項權利人之年籍資料等全部資料請勿遮掩)、異動索引及地籍圖謄本。 4 請原告補正系爭土地之全部共有人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請勿省略)。 (如共有人有發生繼承情形,應提出其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其全體繼承人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請勿省略),並陳報其繼承人有無向法院聲請拋棄繼承,並據此更正正確之被告。如查有本件被告以外之繼承人,應具狀追加該繼承人為被告。如共有人或被告之年籍或應有部分等情形有變更,應特別註明,並更正起訴狀之記載。) 5 請原告補正說明主張之分割方案為何?各共有人分得之位置與面積分別為何? 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由各共有人取得如附圖(即分割示意圖)所示部分,然附圖僅有原告主張其應分得位置及面積之分割方案,但對於其他共有人(即被告)所分得之位置與面積分別為何均未提及(見本院卷第21頁),則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尚不完整,請補正說明。

2025-03-27

KMDV-114-補-4-20250327-1

港簡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賭博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港簡字第216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朝隆 上列被告因賭博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693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楊朝隆犯以網際網路賭博財物罪,處罰金新臺幣壹萬元,如易服 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犯罪所得、供犯罪所用或預備之新臺幣參萬伍仟元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楊朝隆明知「財神娛樂城」網站係供不特定人登入下注,以 輸贏為標的之線上賭博網站,竟基於以網際網路賭博財物之 接續犯意,以不詳之設備,自民國112年1月某日起至為警查 獲前某日止,在不詳地點,以電腦或行動電話連結網際網路 至「財神娛樂城」賭博網站,向「財神娛樂城」賭博網站取 得帳號、密碼登入後,以繳費儲值方式換取點數,以新臺幣 (下同)1元換取點數1點,並以點數進行下注,依「財神娛 樂城」網站所定角子老虎機(拉霸機)之規則與賠率決定輸 贏,若角子老虎機(拉霸機)畫面上之圖案連線則楊朝隆可 獲得一定之賭金,如未連線,則賭金歸「財神娛樂城」賭博 網站經營者所有,以上開方式與「財神娛樂城」賭博網站經 營者對賭。 二、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楊朝隆於警詢與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並有「財神娛樂城」賭博網站出金紀錄截圖在卷可稽,足 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被告犯嫌洵堪認定。可認被告上 開任意性自白核與事實相符,自可採為論罪科刑之依據。本 案事證已臻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66條第2項、第1項之以網際網路 賭博財物罪。被告基於單一以網際網路賭博之犯意,於上開 期間數次至該網站下注簽賭,各自簽賭的時間緊密,簽賭之 方式相同,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觀念,難 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 而屬接續犯,僅成立一罪。 四、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於本案犯行前,未有刑 事前案判決紀錄等情,有其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認。考量被告貪圖不法利益,以網際網路下注簽賭,助 長投機風氣及僥倖心理,且敗壞社會善良風俗,兼衡被告本 案以網際網路賭博財物之期間、情節,及被告自陳大學畢業 之學歷、職業為工、家庭經濟狀況小康(見被告警詢筆錄受 訊問人欄所載)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考量 罰金乃財產刑,重在剝奪受刑人之財產利益,本院所宣告之 罰金額度尚非甚高,是本院認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以新臺 幣(下同)1,000元折算1日為適當,爰依刑法第42條第3項 規定諭知如主文。 五、沒收部分  ㈠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 項、第3項定有明文。而基於犯罪所得沒收並非刑罰,主要 目的在於剝奪犯罪所得以預防犯罪,基於澈底剝奪犯罪所得 ,以根絕犯罪誘因之意旨,是犯罪所得不問成本,均應沒收 (刑法第38條之1立法理由參照)。次按供犯罪所用、犯罪 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 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刑法第38條第2項定有明文。  ㈡查被告於警詢與偵查中均坦承有儲值現金至「財神娛樂城」 換取點數,並自「財神娛樂城」賭博網站匯款出金35,000元 至本案帳戶等語(見偵卷第8至9頁、第31頁),可認上開被 告出金之35,000元,部分為取回先前儲值之金額,部分為本 案犯行之犯罪所得。被告取回先前儲值金額之部分,為其所 有,供其本案犯行所用或預備之物,與被告犯行密切相關, 雖未扣案,仍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宣告沒收,並依同 條第4項規定,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追徵其價額;另被告本案犯罪所得部分,雖被告於警詢中供 稱:我於112年1月間開始在「財神娛樂城」賭博網站下注, 輸贏金額我沒有特別計算,大概至今是沒有什麼輸贏等語( 見警卷第10頁),惟依上開說明意旨,犯罪所得性質上為不 法利得,並無扣除成本之概念,則被告被告本案之犯罪所得 雖未扣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諭知沒收,並依同條 第3項規定,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 徵其價額。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0條第1項、第454條 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七、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須附繕本),經本庭向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提起 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李鵬程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北港簡易庭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書記官  高士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66條 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賭博財物者,處5萬元以下罰金 。 以電信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相類之方法賭博財物者 ,亦同。 前2項以供人暫時娛樂之物為賭者,不在此限。 犯第1項之罪,當場賭博之器具、彩券與在賭檯或兌換籌碼處之 財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2025-02-19

ULDM-113-港簡-216-202502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