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洪文玲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考績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訴字第62號 民國113年12月19日辯論終結 原 告 李靜宜 被 告 臺南市政府 代 表 人 黃偉哲 被 告 黃偉哲 臺南市政府政風處 代 表 人 高伯陽 被 告 高伯陽 臺南市政府人事處 代 表 人 沈德蘭 被 告 沈德蘭 臺南市政府法制處 代 表 人 尤天厚 被 告 尤天厚 臺南市政府消防局 代 表 人 李明峯 訴訟代理人 黃旺順 被 告 黃旺順 李明峯 曾婉婷 張紹賢 臺南市政府消防局考績會主席及委員們 姜亮宇 許庭魁 萬明宗 鄭誌峰 吳博弘 蔡濬溢 吳東昌 劉家安 石家源 王勝宗 蘇木春 賴怡甄 吳致緯 姜昱宇 魏峻暉 葉韋震 侯文章 李進益 林耿輝 沈詣惟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代 表 人 蔡秀涓 被 告 蔡秀涓 徐雅琪 康予馨 呂建德 許秀春 李秉洲 林三欽 陳愛娥 洪文玲 李寧修 劉如慧 吳登銓 李英毅 王思為 邵玉琴 林啟貴 上列當事人間考績事件,原告不服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中 華民國112年12月5日112公審決字第726號復審決定,提起行政訴 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原告起訴後訴之聲明變更為「1.原處分(即被告臺南市政府 消防局【下稱被告消防局】民國112年4月26日南市消人字第   1120010336號考績通知書)、銓敘部112年4月19日部特二字 第0000000000號函(下稱112年4月19日函)及復審決定均撤銷 。2.被告應連帶賠償原告新臺幣(下同)151萬元,並自113年 2月29日起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遲延利息。」(本院卷1第5 14頁),核其請求之基礎事實與法律關係不變,無礙於被告 防禦權之行使,且被告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所為訴 之變更,合於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2項、第3項第2款規定, 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臺南市政府等共43名被告(詳如本院卷1第509-511 頁未報到單)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核無行政訴訟法第2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 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及被告消防局、王勝宗、蘇木春、 吳致緯、葉韋震、李進益、林耿輝、沈詣惟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被告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下稱被告保訓會)代表人原 為郝培芝,於本件訴訟審理中變更為蔡秀涓,經新任代表人 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1第449-450頁),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爭訟概要: 原告原係被告消防局秘書室警正四階隊員,於111年5月16日 調派該局第五救災救護大隊保西分隊(下稱保西分隊),於同 年11月14日調派該局第一救災救護大隊東山分隊(下稱東山 分隊),復於112年4月13日調派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北門 分隊服務(現職)。被告消防局112年4月26日南市消人字第00 00000000號考績(成)通知書(下稱原處分),核布原告111年 年終考績考列丙等,並載明經銓敘部112年4月19日函銓敘審 定,核定獎懲:「留原俸級」。原告不服,提起復審,經遭 駁回,於是提起行政訴訟。 二、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1.原告原為保西分隊隊員,因遭主管惡意將原告調至更遠、更 不友善的工作環境,致原告工作期間遭受諸多霸凌及刁難, 如對原告之請假予以刁難,進而造成原告曠職及之後記大過 懲處。實則原告均有送出病假、生理假、休假請假單,但東 山分隊長即被告王勝宗、小隊長即被告蘇木春卻惡意不依銓 敘部函規定排定原告之請假職務代理人,且經原告向該2人 請求依規定排定職務代理人,仍不排定,顯係惡意霸凌原告 ,導致原告病假、生理假無法完成(111年11月29、30日、12 月12日及19日)請假手續,進而造成原告曠職。此種惡意職 務調整、故意記曠職而再作成惡意懲處案,違反比例原則、 平等原則。  2.被告消防局設定的請假系統除已請假人員無法點選為請假代 理人,其餘含輪休人員皆可被點選為請假代理人,意即被告 消防局同意原告可選取除當天有請假人員外之人員為代理人 ,且代理人非為審核人員,依法不得退請假單,而應由主管 (即大隊長)審核,但東山分隊人員及幹部卻惡意退回原告請 假單,故意造成原告曠職、被評定為丙等考績。每日的勤務 表應依照當天實際上班人員去排定,請假人員不會被排定在 當天的勤務表,請假程序中的人員也不會被排在當天的值班 、救護或備勤。而被告消防局指原告111年曠職之4日皆為原 告個人外勤既定排休日,原告在10月、11月下旬即已排定11 月、12月外勤請休日,有外勤人員11月、12月排休預定表可 證,且為被告消防局人事室人員、第一大隊及東山分隊人員 所已知,幹部已知原告已經提出病假、生理假請假,即應作 勤務表更新,卻故意不更新,應依規定召回其他輪休人員補 上戰力,卻未執行,反而誣指原告請假日為應上班日。另原 告調至東山分隊11、12月請假完成的日數是0日,但東山分 隊其他人員的請假完成平均日數是3日以上,亦證東山分隊 故意不讓原告完成請假手續。 3.外勤人員如遇當天有人員請病假,則當天其他請休人員為應 停休回分隊繼續上班,而非刁難申請病假人員已身體不適卻 不能請病假而須繼續上班。惟東山分隊幹部除未依規定召回 其他輪休或請休假別人員回勤上班,反而以人力調配為由禁 止身體不適之原告請病假。法規明定不得阻擋女性員工請生 理假,但上開人員皆藐視法令,明知原告可請假,卻惡意讓 原告的請假程序無法完成。  4.原告因被告違法考績處分之侵權行為致其權利受損,爰行政 訴訟法第7條、第8條之規定附帶請求被告應連帶賠償151萬 元及法定遲延利息。  ㈡聲明︰ 1.原處分、銓敘部112年4月19日函及復審決定均撤銷。 2.被告應連帶賠償原告151萬元,並自113年2月29日起按年息 百分之五計算之遲延利息。 三、被告消防局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1.原告111年2期公務人員平時成績考核紀錄表(下稱平時考核 表),每期7項考核項目,每項A至E計5等次之考核紀錄等級 ,除領導協調能力之考核項目未有考核紀錄外,列B級有3項 、C級有9項;直屬主管綜合考評及具體建議事項欄記載:「 中規中矩,惟觀念偏差部分尚待加強。」其111年公務人員 考績表記載,有嘉獎1次、事假1日、病假18日6時、曠職2.1 日,無延長病假、遲到、早退及懲處紀錄;直屬或上級長官 評語欄記載:「請假要依規定完成請假程序,並加強人際溝 通,尊重他人。」 2.原告於111年11月29日、30日、12月12日、19日等4日,依分 隊勤務表為應上班日,於未完備請假程序下,逕未到班執行 職務,經分隊長官聯繫皆無回復;被告消防局經合法送達曠 職查報單,原告並未於期限內以書面陳述意見,被告消防局 遂核予原告111年11月29日、111年11月30日連續2日曠職登 記,除業符合「受考人考績建議考列丙等事由一覽表」表列 第3項外,依公務人員考績法(下稱考績法)施行細則第6條第 1項規定,原告所具條件不屬考績法施行細則第4條不得考列 甲等情事,亦非考績法第6條不得考列丁等之情形,原告長 官按考績表所列差假及獎懲紀錄,就其工作、操行、學識、 才能等項綜合評擬,併計其平時考核獎勵次數所增加之分數 後,綜合評擬為69分。經提被告消防局公務人員甄審暨考績 委員會(下稱考績會)111年12月20日111年下半年第7次會議 初核,被告消防局局長111年12月21日覆核;惟覆核後,原 告復因未完備請假程序,由被告消防局送達曠職查報單,原 告仍未於期限內以書面陳述意見,乃登記原告111年12月12 日及同年月19日曠職,爰修正原告考績表及111年年終考績 評分清冊,將曠職日數變更為4.1日,重新由其單位主管評 擬後,再提送被告消防局112年1月10日112年度上半年第1次 考績會會議(下稱112年1月10日會議)初核,經被告消防局局 長覆核,均維持69分。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被告保訓會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原告因考績事件,不服被告消防局作成之原處分及銓敘部11 2年4月19日函,提起復審,經被告保訓會作成112年12月5日 112公審決字第726號復審決定。被告保訓會上開復審決定並 未撤銷或變更原處分,復以原告之考績評定、銓敘審定均非 被告保訓會權責,原告逕將被告保訓會併列為被告,於法顯 有未合。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除被告消防局及保訓會以外其餘49名被告均未提出答辯,而 請求駁回原告之訴。   六、爭點︰被告消防局評定原告111年年終考績考列丙等,核定獎 懲「留原俸級」,是否適法? 七、本院之判斷︰ ㈠前提事實︰ 如爭訟概要欄所示之事實,有原處分(本院卷1第89頁)、原 告遲到早退曠職查報單(處分卷第13、17、23、27頁)、原告 平時考核表、考績表、年終考績評分清冊(處分不可閱卷乙 證4)等附卷可稽,應堪認定。 ㈡應適用法令︰  1.警察人員人事條例  ⑴第28條第2項:「警察人員平時考核之功過,依公務人員考績 法第12條規定抵銷後,尚有記1大功2次人員,考績不得列乙 等以下;記1大功以上人員,考績不得列丙等以下;記1大過 以上人員,考績不得列乙等以上。」  ⑵第32條:「警察人員之考績,除依本條例規定者外,適用公 務人員考績法之規定。」  ⑶第39條之1:「海岸巡防機關及消防機關列警察官人員之人事 事項,由各該主管機關依本條例之規定辦理。」  2.考績法  ⑴第5條第1項:「年終考績應以平時考核為依據。平時考核就 其工作、操行、學識、才能行之。」  ⑵第6條第1項、第3項:「(第1項)年終考績以100分為滿分,分 甲、乙、丙、丁4等,各等分數如左:甲等:80分以上。乙 等:70分以上,不滿80分。丙等:60分以上,不滿70分。丁 等:不滿60分。(第3項)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受考人在考 績年度內,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考列丁等:……。」  ⑶第7條第1項第3款:「年終考績獎懲依左列規定︰……三、丙等︰ 留原俸級。」  ⑷第12條第1項:「各機關辦理公務人員平時考核及專案考績, 分別依左列規定:一、平時考核:獎勵分嘉獎、記功、記大 功;懲處分申誡、記過、記大過。於年終考績時,併計成績 增減總分。平時考核獎懲得互相抵銷,無獎懲抵銷而累積達 2大過者,年終考績應列丁等。……。」  ⑸第13條前段:「平時成績紀錄及獎懲,應為考績評定分數之 重要依據。」  ⑹第14條第1項前段:「各機關對於公務人員之考績,應由主管 人員就考績表項目評擬,遞送考績委員會初核,機關長官覆 核,經由主管機關或授權之所屬機關核定,送銓敘部銓敘審 定。」  ⑺第16條:「公務人員考績案,送銓敘部銓敘審定時,如發現有 違反考績法規情事者,應照原送案程序,退還原考績機關另 為適法之處分。」  3.考績法施行細則  ⑴第4條第3項:「公務人員在考績年度內,有下列情事之一, 不得考列甲等:……四、曠職1日或累積達2日者。五、事、病 假合計超過14日者。……。」  ⑵第6條第1項:「受考人所具條件,不屬第4條及本法第6條所 列舉甲等或丁等條件者,由機關長官衡量其平時成績紀錄及 獎懲,或就其具體事蹟,評定適當考績等次。」  ⑶第16條:「(第1項)公務人員平時考核獎懲,應併入年終考績 增減分數。嘉獎或申誡1次者,考績時增減其分數1分;記功 或記過1次者,增減其分數3分;記1大功或1大過者,增減其 分數9分。(第2項)前項增分或減分,應於主管人員就考績表 項目評擬時為之。獎懲之增減分數應包含於評分之內。」 ㈢被告消防局評定原告111年年終考績考列丙等,核定獎懲「留 原俸級」,應屬適法:  1.依上述規定可知,公務人員年終考績應以平時成績考核紀錄 為依據,按工作、操行、學識、才能等項目,併計其平時考 核獎懲次數增減之分數後,予以综合評分;如無考列甲等或 丁等之條件,機關長官得衡酌其年度各項表現於乙等或丙等 之間決定適當等次;其分數達60分以上,不滿70分者,即應 評列丙等。又由於平時考績係依據公務員於全年度內之各項 表現,予以個別及綜合評斷;且公務員之主管人員及機關長 官通常也最清楚及知悉機關運作需求與各該公務員之工作、 操行、學識、才能及表現,從而不論是在組織或程序上,行 政部門應屬功能最適之決定機關,而更適合為第一次之判斷 (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意旨)。而此種需要長時 間緊密行為觀察之考績評定事項,具有高度屬人性,行政法 院於司法審查時,尚難代替行政機關而自為決定,應認行政 機關就此等事項的決定,有其判斷餘地,行政法院應採取較 低的審查密度。 2.查原告原係被告消防局秘書室隊員,於112年4月13日調派現 職。其111年2期公務人員平時成績考核紀錄表,每期7項考 核項目,每項A至E計5等次之考核紀錄等級,除領導協調能 力之考核項目未有考核紀錄外,列B級有3項次、C級有9項次 ;直屬主管綜合考評及具體建議事項攔記載:「中規中矩, 惟觀念偏差部分尚待加強。」之評語。其111年公務人員考 績表記載,有嘉獎1次、事假1日、病假18日6時、曠職2.1日 ,無延長病假、遲到、早退及懲處紀錄;直屬或上級長官評 語欄記載:「請假要依規定完成請假程序,並加強人際溝通 ,尊重他人。」之評語;考列甲等及丁等人員適用條款欄中 ,未載有得予評擬甲等及丁等之適用條款。經原告之單位主 管,以其平時成績考核紀錄為依據,按公務人員考績表所列 工作、操行、學識、才能等項細目考核内容,併計其平時考 核獎勵次數所增加之分數後,綜合評擬為69分,遞送被告消 防局111年12月20日111年度下半年第7次考績會會議初核及 局長覆核,均維持69分。嗣原告111年12月12日及同年月19 日因未完備請假手續且未上班,經被告消防局分別以同年12 月26日南市消人字第1110033125號函及112年1月5日南市消 人字第1120000174號函,核予其曠職2日。被告消防局爰修 正原告考績表及111年年終考績評分清冊,將曠職日數變更 為4.1日,重新由其單位主管評擬後,再提送該局112年1月1 0日112年度上半年第1次考績會會議初核,局長覆核均維持6 9分。此有考核紀錄表(處分卷第7-8頁)、考績表(同上卷第9 -10頁)、考績評分清冊(同上卷第11-12頁)及被告消防局111 年12月20日、112年1月10日考績會會議紀錄等影本(復審卷 第243-250頁)附卷可稽。因原告於111年考績年度内,曠職 累積達4日,請事假、病假合計已逾14日,依考績法施行細 則第4條第3項第4款規定,已不得考列甲等;且其未具有考 績法第6條第3項及第12條第1項第1款所列考列丁等之情事, 亦無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28條第2項所定記一大功以上,考 績不得列丙等以下之情形,機關長官本得衡酌其年度各項表 現於乙等或丙等之間決定適當等次。是被告消防局長官综合 考量原告平時成績考核紀錄及具體優劣事蹟,據以評定其11 1年年終考績為丙等69分,於法並無不合。被告消防局作成 系爭考績處分,且銓敘部依考績法第7條第1項規定審定原告 111年年終考績奬懲為「留原俸級」,查無判斷瑕疵或其他 違法情形,本院自應尊重其判斷。原告主張原處分、銓敘部 112年4月19日函及復審決定違法,均應撤銷云云,委無足採 。 3.原告雖主張其均有送出病假、生理假、休假請假單,但東山 分隊長即被告王勝宗、小隊長即被告蘇木春卻惡意不依銓敘 部函規定排定原告之請假職務代理人云云。惟請假應於事前 填具請假單,至於代理人若無排定,亦得與同事協商後自行 選定,並於填寫完整後,經核准始得離開任所,倘未依規定 程序辦理請假手續,縱有請假之正當理由,仍應認構成曠職 。再者,原告就被告消防局之曠職處分不服,而提起之行政 訴訟,業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286號判決駁回在案。是原 告仍執前詞,主張其未曠職云云,洵不足採。 ㈣原告請求被告應連帶損害賠償部分:   1.按「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 訴訟。」為行政訴訟法第2條所明定。準此,必須當事人所 爭執事項屬公法上爭議,始得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而國家賠 償法相對於行政訴訟法第8條因係特別法與普通法關係,自 應優先適用之。行政訴訟法第7條雖有關於提起行政訴訟, 得於同一程序中,合併請求損害賠償或其他財產上給付,即 合併請求財產上給付訴訟之規定,惟此規定乃基於請求之損 害賠償或財產上給付之訴訟,與其所合併提起之行政訴訟間 ,有一定之前提關係或因果關係,基於訴訟資料之共通,可 節省勞費,並避免二訴訟裁判之衝突而為之規範。此得於同 一行政訴訟中合併提起損害賠償或其他財產上給付訴訟之規 定,相對於國家賠償法規定,又屬特別例外規定。是關於國 家賠償之請求,依國家賠償法規定既應向普通法院提起民事 訴訟,若欲於行政訴訟中請求,即應按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 定,合併於同一原因事實之行政訴訟始可提起,且亦不得適 用行政訴訟法第8條規定單獨提起一般公法上之給付訴訟( 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289號裁定意旨參照)。   2.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消防局之考績處分不法侵害其權利,又 被告臺南市政府等51名被告為共同侵權行為人,依行政訴訟 法第7條規定,原告自得於同一程序中,合併請求損害賠償 。惟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經本院調查審認後,認原告之訴關 於考績處分部分為無理由,已如前述,而原告訴之聲明第2 項請求權之存在均係以該部分訴訟有理由作為前提,其提起 之撤銷訴訟既未能獲得勝訴,則其合併提起之給付訴訟,自 乏其據。從而,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原告151萬元,並自1 13年2月29日起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遲延利息,則失所附 麗,應併予駁回。 ㈤原告聲請法官迴避而停止訴訟部分:   按當事人如已就該訴訟有所聲明或為陳述後,不得依民事訴 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款聲請法官迴避;法官被聲請迴避者, 在該聲請事件終結前,應停止訴訟程序。但其聲請因違背同 法第33條第2項,或第34條第1項或第2項之規定,或顯係意 圖延滯訴訟而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2項、 第3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第33條至第38條之規 定,於本節準用之,行政訴訟法第20條亦有明文。查原告於 113年12月24日以本件法官於原告有利之辯論時,刻意指通 訊問題,故意不記錄原告有利辯論之內容,因認法官有偏袒 被告之事由,故聲請法官迴避。惟本件業經原告為聲明及陳 述後,於113年1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原告於言詞辯論終 結後,聲請法官迴避,顯係意圖延滯訴訟,況筆錄之記載係 屬書記官之職權,而遠距訊問時係因原告電腦端之網路不穩 定,致原告部分陳述不清,書記官無法完全之記載,有言詞 辯論筆錄(本院卷1第516、518頁)可稽,故非審判長故意指 揮書記官不為完全之記載,原告主張法官偏袒被告云云,洵 屬無據,是依前揭規定,本件不停止訴訟程序,附此敘明。 八、綜上所述,原告前揭主張,均非可採。被告消防局原處分及 銓敘部112年4月19日審定函,並無違法;復審決定遞予維持 ,亦無不合。原告起訴意旨,訴請撤銷復審決定、原處分及 審定函,並請求損害賠償,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九、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自無逐一論述之必 要,併此敘明。  十、結論︰原告之訴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審判長法官 林 彥 君 法官 黃 奕 超 法官 廖 建 彥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上訴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 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 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 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四、上訴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上訴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上訴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謝 廉 縈

2024-12-31

KSBA-113-訴-62-20241231-2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考績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訴字第62號 原 告 李靜宜 被 告 臺南市政府 代 表 人 黃偉哲 被 告 黃偉哲 臺南市政府政風處 代 表 人 高伯陽 被 告 高伯陽 臺南市政府人事處 代 表 人 沈德蘭 被 告 沈德蘭 臺南市政府法制處 代 表 人 尤天厚 被 告 尤天厚 臺南市政府消防局 代 表 人 李明峯 訴訟代理人 黃旺順 被 告 李明峯 黃旺順 曾婉婷 張紹賢 臺南市政府消防局考績會主席及委員們 姜亮宇 許庭魁 萬明宗 鄭誌峰 吳博弘 蔡濬溢 吳東昌 劉家安 石家源 王勝宗 蘇木春 賴怡甄 吳致緯 姜昱宇 魏峻暉 葉韋震 侯文章 李進益 林耿輝 沈詣惟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代 表 人 郝培芝 被 告 郝培芝 徐雅琪 康予馨 呂建德 許秀春 李秉洲 林三欽 陳愛娥 洪文玲 李寧修 劉如慧 吳登銓 李英毅 王思為 邵玉琴 林啟貴 上列當事人間考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準備程序終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法 官 廖 建 彥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 記 官 謝 廉 縈

2024-10-28

KSBA-113-訴-62-20241028-1

單禁沒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31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文玲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 沒收(113年度聲沒字第29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洪文玲因涉犯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 ,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惟上開案件尚扣得第一級毒 品海洛因4包及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包,均屬違禁物, 依刑法第38條第1項、第40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 條第1項前段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銷燬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查獲之第一、二 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 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條第2項、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前因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經本院裁定送觀 察、勒戒後,認有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復以裁定令入戒治 處所施以強制戒治。嗣因已無繼續執行強制戒治處分之必要 ,於民國113年6月17日執行完畢釋放,並由臺灣高雄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戒毒偵字第54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 此有上開不起訴處分書附卷可憑。而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 經送檢驗結果確分別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及第二級毒品甲 基安非他命成分(詳如附表所示),足認確均係違禁物;另 上述毒品包裝袋上均殘留微量毒品難以析離且無析離實益, 應與毒品整體同視,一併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 前段規定宣告沒收銷燬。至送驗耗損部分毒品既已滅失,爰 不另宣告沒收銷燬。是本件聲請核與法律規定相符,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方錦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李欣妍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名稱 數量/鑑定結果 鑑定書 備註 一 海洛因 (含包裝袋) 2包 粉末檢品(編號1、2) 均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合計驗後淨重0.34公克) 法務部調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111年1月24日調科壹字第11123001110號鑑定書(110年度毒偵字第3013號卷第75頁) 110年毒保字第285號扣押物品清單(110年度毒偵字第3013號卷第57頁) 二 海洛因 (含包裝袋) 1包 粉塊狀檢品(編號3) 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驗後淨重0.28公克) 三 海洛因 (含包裝袋) 1包 碎塊狀檢品(編號4) 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 (驗後淨重0.51公克) 四 甲基安非他命 (含包裝袋) 1包 白色結晶 檢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 (驗後淨重0.470公克)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110年11月22日高市凱醫驗字第70391號濫用藥物成品檢驗鑑定書(110年度毒偵字第3013號卷第71頁) 110年安保字第941號扣押物品清單(110年度毒偵字第3013號卷第65頁)

2024-10-09

KSDM-113-單禁沒-313-20241009-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655號 原 告 李金絨 訴訟代理人 陳哲偉律師 被 告 李杜免 訴訟代理人 王佑銘律師 王國論律師 李荣信 被 告 侯晟越 侯綵宸 上2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裕文律師 林于軒律師 侯寬裕 被 告 李敬 李炎墩 李炎來 林濬富 兼上1人 訴訟代理人 李葉 被 告 李姵宜 李志誠 李嘉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坐落高雄市○○區○○段○○○○○○○地號(面積分別為一九0五點九二、 二點二六平方公尺)土地,准予合併分割,分割方法如附表二及 附圖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如附表一所示之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李敬、李炎墩、李炎來、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經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就上述被告部分,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 (面積各為1,905.92、2.26平方公尺,以下各稱573地號土 地、581地號土地,合稱系爭土地),兩造之權利範圍各如 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相鄰,共有人中除李敬外,其餘均相 同,符合民法第824條第6項合併分割之要件。又系爭土地西 面臨安東街(高35公路),南面臨安東街27巷(既成巷道) 通往安東街(高35公路),除李杜免、侯晟越、侯綵宸外, 其餘被告均願與原告繼續共有系爭土地,兩造就系爭土地並 無不能分割之約定,系爭土地在使用目的上並無不能分割之 情事,共有人未能達成分割協議,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 第824條第2至6項等規定起訴,請求系爭土地准予合併分割 如本院卷一第433頁複丈成果圖所示,將573⑴部分分歸侯晟 越、侯綵宸共有,573⑵部分分歸原告及李敬、李葉、李炎墩 、李炎來、林濬富、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維持共有,如 573⑶部分歸李杜免所有,573部分由573⑴、573⑵之持有人維 持共有(下稱分割方案二)等語。並聲明:請准如分割方案 二合併分割。 三、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侯晟越、侯綵宸則以:573地號土地上有一磚造三合院房 屋,目前部分已坍塌,未坍塌部分中間係神明廳,為原告及 其餘被告於節日祭拜使用,神明廳南側原歸原告父執輩居住 管理,現則由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居住使用,神明廳北 側原為李炎墩、李炎來父執輩居住管理,現則空置,而侯晟 越、侯綵宸乃提出如附圖及附表二所示之分割方案(下稱分 割方案一),認分割方案一較符合原使用狀況,且無須使共 有人再另保持共有,且分割方案二土地狹長,且使侯晟越、 侯綵宸分得部分無法獲得日照,顯然並非合適之分割方案等 語,資為抗辯。  ㈡被告李杜免則答辯以:其就分割方案一、二中所分得之位置 均相同,故對於採取分割方案一或二無意見,其願意單獨分 配得原祖厝之位置等語。  ㈢被告李葉、林濬富則答辯以:其同意原告所提出之方案等語 。  ㈣被告李敬、李炎墩、李炎來、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則均 未曾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曾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本件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系爭土 地為兩造分別共有,其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兩造就系爭 土地並無不能分割期限之約定,系爭土地亦無使用目的上不 能分割之情事,惟兩造於起訴前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等情,有 土地登記謄本等件為證,是原告自得請求裁判分割。 ㈡又按共有人部分相同之相鄰數不動產,各該不動產均具應有 部分之共有人,經各不動產應有部分過半數共有人之同意, 得適用前項規定,請求合併分割。但法院認合併分割為不適 當者,仍分別分割之,民法第824條第6項定有明文。查系爭 土地相鄰,使用分區均為住宅區(見審訴卷第181頁),參 諸上開土地相鄰,除581地號土地多一共有人李敬之外,其 餘共有人均相同,目前土地上利用狀況亦由部分共有人將之 合併使用,本件應合併分割一情,業經原告、侯晟越、侯綵 宸、李葉、林濬富同意,已過應有部分半數,又其並無合併 分割不適當之情形,堪認原告請求將系爭土地合併分割之請 求,合於前開第824條第6項規定,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㈢按共有物分割方法,法院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 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之,不受當事人 主張之拘束(最高法院69年度臺上字第3100號判決參照), 是分割共有物時,法院應參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 、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公平決之;並兼顧土地現有 使用狀況,斟酌土地利用效益、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 情形、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及公平 、合理之分割。經查:  ⒈系爭土地之使用分區為住宅區,其上無辦理建物保存登記, 南端可通往高雄市燕巢區安東街27巷通往安東街,北方本得 由581地號通往安東街,惟該處現由李杜免占有作為車庫使 用,573地號土地有李杜免等人原設置之倉庫、鐵皮棚架等 物,惟現已荒廢棄置不再使用,573地號土地北方現種植有 芭蕉樹、雜草等物,無人使用,南方有原三合院為李家祖厝 ,部分已頹圮不堪使用,現有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等人 居住,中間為祭祀祖先之用,右側白色房屋為李姵宜、李志 誠、李嘉偉等人之浴室等情,有履勘筆錄、現場照片等件附 卷可稽(見審訴卷第199頁、本院卷一第391-417頁),上情 堪可認定。  ⒉參諸現場履勘之狀況,及兩造所述系爭土地之使用歷史沿革 ,堪認573地號土地南方即李家祖厝所在之處,應分配予共 有人中李家之後代較為妥適,李杜免擅自占用581地號及573 地號土地北方對外通道,其本欲分配該部分土地之方案,為 其他共有人所反對,依全體共有人之利益觀之,其部分主張 自無從准許。嗣李杜免退而求保全祖厝重要部分,即分配於 附圖所示573⑵一情,為其他到庭之共有人所不反對,參諸李 杜免為李氏後代子孫,其對於祖厝有感情,且欲保留祖厝神 明廳部分,及參酌其他共有人之意見,堪認將附圖所示573⑵ 部分分配予李杜免,尚屬可採。又侯晟越、侯綵宸表示願意 保持共有(見本院卷一第135頁),而原告與李敬、李葉、 李炎墩、李炎來、林濬富、李姵宜、李志誠、李嘉偉亦表示 欲保持共有(見本院卷一第12、135頁),故上開共有人於 分割後,即各自依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比例繼續保持共有。  ⒊而原告提出分割方案二,反對分割方案一之理由,據其稱: 系爭土地南方之安東街27巷非既成巷道,無法指定建築線云 云。然分割方案一分割後土地是否得指定建築線一節,經高 雄市政府工務局民國112年5月12日高市工務建字第11233489 200號函回覆:「...本市○○區○○段000地號土地為都市計畫 道路仍可指定建築線。查本市○○區○○段000○000○000○00000 地號為都市計畫道路...」等語(見本院卷一第265-271頁) ,其明確指出如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案一中,573、573⑴鄰東 方571地號土地之地籍線部分,均得指定為建築線,是分割 方案一要無原告所主張之缺陷,反而分割後之3塊土地均得 指定建築線,且寬度非小,均得有效利用做為住宅基地。而 上開571地號土地雖現今尚未開闢為道路,然其早於66年7月 29日之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中即為「道路用地」,其早已 經主管機關公告,依法自得指定為建築線一情,亦有高雄市 政府工務局113年7月1日高市工務建字第11336380700號函文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7月2日高市都發開字第11333 124100號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二141、142、151頁),是 其亦無原告所辯該計畫道路尚未開闢不得指定為建築線之情 形,原告於最後一次言詞辯論期日對上情亦不爭執,改稱: 分割方案一有使用執照無法核發,而非建築線與建築執照問 題云云(見本院卷二第194頁), 然其提出之高雄市政府建 築物申領使用執照竣工查驗注意事項第2條第1項第1款:「. ..計畫道路為未開闢完成者,應施設U型溝並鋪設3.5公尺寬 之瀝青混凝土或混凝土路面接至已開闢或現有道路...」等 語,其規範目的乃為計畫道路未開闢前,施工時必須有道路 得以使施工車輛出入或提供排水之用,而571地號土地雖為 未開闢之計畫道路,分割方案二中573⑴部分土地固不得由東 方出入,然其南方本鄰有安東街27巷道路得通往安東街,是 其亦無不得供施工車輛出入之虞,原告上開主張,均屬無據 ,自無可採。  ⒋參諸分割方案一、二之比較,分割方案一採東西向分割,分 割方案二採南北向分割,依鄰近土地之建物之座向,附近建 物、土地均採東西向坐落,足見系爭土地若採東西向分割, 較能符合鄰近土地利用之情形,而不致於因採取南北向分割 ,與其他建物未合,而有出入困難之情形。且原告所提之分 割方案二,其土地呈狹長型,顯然不利於土地之利用,況分 割方案二造成分割後東方土地未臨路,尚須另割出北方一塊 狹長土地作為道路之用,除另造成一新共有關係之外,且浪 費土地利用效益,遠不及如分割方案一東西向分割,北方與 南方土地各利用現有之對外聯外道路通行,更能窮盡土地效 益。且侯晟越、侯綵宸辯稱:分割方案二中,573⑴夾在東西 排建物中間,無法獲得日照一情,其所辯並非無據,侯晟越 、侯綵宸應有部分合計已為系爭土地之一半,如此分割將使 系爭土地半數面積處於採光不良之狀態,非稱妥適,且東方 之571地號計畫道路若開闢完成,於分割方案二中,亦僅有 原告分得之573⑵土地臨路,573⑴部分土地無法享受其利,不 如分割方案一,各分得土地之人均臨計畫道路,較為妥善公 平。是本院審酌兩造之意見,及系爭土地之性質、將來之利 用價值、經濟效益等情,認分割方案一,較符合兩造利益及 社會經濟而屬適當,暨考量共有人之利益及兩造所表達之意 願,爰定其分割方法為如主文第1項所示。  ⒌又依本件分割方案,各共有人分得之土地與其持分面積幾乎 相符,且共有人間均同意不相互找補,是本件即無金錢補償 之問題,附此一併敘明。  ㈣另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所 有權。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 割而受影響。但權利人已參加共有物分割訴訟或權利人經共 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 分得之部分,民法第824 條之1 第1 項、第2 項第2 、3 款 定有明文。查邱正良、洪文玲、張次福為系爭土地應有部分 之抵押權人,經本院依法通知其參加訴訟而未參加(見審訴 卷第163、178-180頁),依上說明,自不得主張本訴訟之裁 判不當,故其抵押權利自移存於抵押人如判決主文第1項所 示分得之土地上,併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及第824條規定,請求合併分 割系爭土地,應有理由,應予准許,本院並斟酌系爭土地之 使用狀況及經濟利益等情事,而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分 割方案。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定有明文 。本院審酌共有物分割訴訟,其分割結果對於兩造均屬有利 ,再參以兩造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比例,諭知訴訟費用之 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張琬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簡鴻雅 附表一 編號 共有人姓名 各共有人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分擔 573地號土地 581地號土地 1 李金絨 (即原告) 1/24 1/24 4/100 2 李敬 無 1/24 1/100 3 李葉 1/24 1/24 4/100 4 李炎墩  1/8 1/8 12/100 5 李炎來 1/8 1/8 12/100 6 林濬富 1/24 1/24 4/100 7 李姵宜 公同共有1/24 公同共有1/24 4/100(連帶負擔) 8 李志誠 9 李嘉偉 10 李杜免   2/24 1/24 9/100 11 侯晟越  1/4 1/4 25/100 12 侯綵宸 1/4 1/4 25/100 附表二(分割方案) 編號 共有人 分得位置 分割後就分配土地應有部分比例 分得面積(平方公尺) 1 侯晟越 573(含581地號土地全部) 1/2 954.09 2 侯綵宸 1/2 3 李金絨 573(1) 2500/25003 795.17 4 李敬 3/25003 5 李葉 2500/25003 6 李炎墩 7500/25003 7 李炎來 7500/25003 8 林濬富 2500/25003 9 李姵宜 李志誠 李嘉偉 2500/25003(公同共有) 10 11 12 李杜免 573(2) 1/1 158.92

2024-10-08

CTDV-111-訴-655-202410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