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羅家蔓

共找到 2 筆結果(第 1-2 筆)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63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立濬 選任辯護人 林湘清律師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4 213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立濬犯過失傷害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   事 實 一、陳立濬於民國112年1月6日下午4時6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 -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A機車)沿臺中市霧峰區民主街 由北往南方向行駛,行經民主街與光明街交岔路口設有車行 方向閃光紅燈路段時,本應注意「閃光紅燈」表示停車再開 ,車輛應減速接近,先停止於交岔路口前,讓幹道車優先通 行後認為安全時,方得續行,而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 線、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等情,並 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穿越前揭交岔路 口,適有張翠蓮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 稱B機車)沿臺中市霧峰區光明街由東往西方向行駛,行經 上開交岔路口設有車行方向閃光黃燈路段時,亦未注意「閃 光黃燈」表示警告,車輛應減速接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 ,陳立濬所騎乘A機車前車頭與張翠蓮騎乘B機車之左側車身 發生碰撞,致張翠蓮人車倒地,適温進忠(涉犯過失致死等 罪嫌,另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為 不起訴處分)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下稱C車 )沿臺中市霧峰區光明街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見張翠蓮倒地 且其機車滑至其車邊,隨即剎車並向右閃避,張翠蓮之機車 仍碰撞到温進忠上開車輛,致張翠蓮受有外傷性腦內出血、 硬腦膜下血出血、蜘蛛膜下出血、頭部外傷併顱內出血併右 側偏癱之傷害。嗣警方獲報到場處理,陳立濬肇事後,在未 被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或機關發覺上情前,於臺中市政 府警察局霧峰分局警員前往現場處理時,在場並當場承認為 肇事人,自首而願受裁判,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被害人張翠蓮之子戴益全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 局報告臺中地檢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所規定告訴乃論之罪,其告訴經 撤回,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者,應指該項告訴業經告訴人合 法撤回而言;是項撤回權專屬於實行告訴之告訴人,不生繼 承問題。其無告訴權之人固無撤回告訴之可言,即有告訴權 之人而非由其實行告訴者,亦不得撤回告訴(最高法院89年 度台非字第199號、80年度台非字第515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告訴人戴益全於112年4月27日至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 峰分局對被告陳立濬提起本件告訴,檢察官復依據告訴人之 告訴,對被告提起公訴,然告訴人嗣後於113年5月27日死亡 等情,有調查筆錄、告訴人戶籍謄本(除戶)各1份(見臺 中地檢署112年度偵字第42137號偵查卷〈下稱偵卷〉第33頁至 第34頁;本院113年度交易字第635號卷〈下稱本院卷〉第67頁 )在卷可參,茲因告訴人生前並未對被告撤回告訴,是本院 就被告被訴過失傷害被害人張翠蓮之犯罪事實自仍應予審理 。至告訴人死亡後,被告與告訴人之繼承人戴澤惟、羅家蔓 於113年8月23日達成調解,經繼承人戴澤惟、羅家蔓於113 年11月15日具狀撤回本案告訴,固有告訴人之戶籍謄本(現 戶全戶)、本院調解筆錄、聲請撤回告訴狀各1份(見本院 卷第69頁、第151頁至第157頁)存卷可考,惟依照上開說明 ,仍不生撤回告訴之效力,合先敘明。 二、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 符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規定,而經當事人於 審判程序同意作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 成時之情況,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同法第159條第1項 、第159條之5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本判決所引用被告以 外之人於審判外陳述之供述證據,檢察官及被告、辯護人於 本院準備及審理程序時均陳明同意作為證據使用(見本院卷 第37頁至第40頁、第104頁),本院審酌該等供述證據作成 時並無違法或不當之情況,亦無違法取證等瑕疵,且與待證 事實具有關聯性,認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均具有證據能 力。 三、下列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均與本案事實具有自然關聯性, 且查無事證足認有違背法定程序或經偽造、變造所取得等證 據排除之情事,復均經依刑事訴訟法第164條、第165條踐行 調查程序,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對此部分之證據能力亦均 不爭執,堪認均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方面: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㈠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及本院審理中均坦承 不諱(見偵卷第23頁至第26頁、第87頁、第229頁至第233頁 、第287頁至第289頁;本院卷第37頁、第103頁、第143頁、 第177頁、第183頁至第184頁),核與證人即被害人於警詢 之證述(見偵卷第91頁)、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偵查中之 指述(見偵卷第31頁至第36頁、第229頁至第233頁、第287 頁至第289頁)、證人温進忠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見偵 卷第27頁至第30頁、第93頁、第229頁至第233頁)、證人戴 正芳於警詢之證述(見偵卷第37頁至第40頁)情節相符,並 有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112年7月5日員警職務報告( 見偵卷第19頁至第21頁)、113年1月18日員警職務報告(見 偵卷第297頁)、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見偵卷第81頁)、 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見偵卷第83頁至第85頁)、 被告之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 表(見偵卷第159頁)、A機車、B機車、C車之車輛詳細資料 報表各1份(見偵卷第57頁至第61頁)、仁愛醫療財團法人 大里仁愛醫院112年2月23日診斷證明書(見偵卷第71頁)、 112年5月2日診斷證明書(見偵卷第75頁)、112年2月17日 出院病歷摘要(見偵卷第187頁至第203頁)、112年3月23日 出院病歷摘要(見偵卷第205頁至第219頁)、112年11月8日 仁管字第11200982號函檢附112年11月6日診療說明書(見偵 卷第245頁至第247頁)、112年12月12日仁管字第11201122 號函檢附112年12月6日診療說明書(見偵卷第265頁至第267 頁)、113年6月7日仁愛院里字第1130600480號函(見本院 卷第83頁至第84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112年3月25日診斷 證明書(見偵卷第73頁)、112年1月26日出院病歷摘要(見 偵卷第179頁至第185頁)、112年10月9日院醫事病字第1120 003869號函(見偵卷第243頁)、112年12月28日院醫事病字 第1120005039號函(見偵卷第273頁)、檢驗檢查報告(見 偵卷第165頁至第177頁)、113年6月7日院醫事病字第11300 02263號函(見本院卷第81頁)、被害人112年3月23日死亡 證明書(見偵卷第69頁)、被告、被害人、證人温進忠之駕 籍詳細資料報表(見偵卷第63頁至第67頁)各1份、路口監 視器截圖照片19張(見偵卷第139頁至第157頁)、現場及車 損照片共32張(見偵卷第103頁至第133頁)在卷可參,足認 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應堪認定。  ㈡本件被害人所受之傷害尚未達到重傷害之程度:  ⒈按「稱重傷者,謂下列傷害:一、毀敗或嚴重減損一目或二 目之視能。二、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耳或二耳之聽能。三、毀 敗或嚴重減損語能、味能或嗅能。四、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肢 以上之機能。五、毀敗或嚴重減損生殖之機能。六、其他於 身體或健康,有重大不治或難治之傷害」,刑法第10條第4 項定有明文。而該條第4款原規定重傷害係指「毀敗一肢以 上之機能」,嗣該條文於94年2月2日業經修正公布,於95年 7月1日施行,修正後文字為「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肢以上之機 能」,立法理由乃謂:「本條第4項第1款至第5款原係有關 生理機能重傷之規定;第6款則為關於機能以外身體與健康 重傷之規定,其第1款至第5款均以毀敗為詞,依實務上之見 解,關於視能、聽能等機能,須完全喪失機能,始符合各該 款要件,如僅減損甚或嚴重減損效能並未完全喪失機能者, 縱有不治或難治情形,亦不能適用同條項第6款規定,仍屬 普通傷害之範圍(參照最高法院25年上字第4680號、30年上 字第445號、40年台上字第73號判決先例),既與一般社會 觀念有所出入,而機能以外身體或健康倘有重大不治或難治 情形之傷害,則又認係重傷(第6款),兩者寬嚴不一,已 欠合理,且普通傷害法定最高刑度為3年有期徒刑(參見第2 77條第1項),而重傷罪法定刑最低刑度為5年有期徒刑(參 見第278條第1項),兩罪法定刑度輕重甚為懸殊,故嚴重減 損機能仍屬普通傷害,實嫌寬縱,不論就刑法對人體之保護 機能而言,抑依法律之平衡合理之精神而論,均宜將嚴重減 損生理機能納入重傷定義,爰於第4項第1款至第5款增列「 嚴重減損」字樣,以期公允」等語,可知乃因修正前刑法原 以完全喪失機能之「毀敗」始為重傷之標準過於嚴苛,方予 以立法修正放寬重傷之定義及於「嚴重減損」,則何種「減 損」能謂「嚴重」乙節,基於法條之文義解釋及立法目的, 當係與百分之百、完全喪失機能之毀敗有相類程度者,始能 稱為「嚴重減損」,並非任何生理機能減損、無法復原之傷 害,於修正後均可寬認為重傷,其理甚明(最高法院30年上 字第445號、98年度台上字第4233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按 刑法第10條第4項第6款所謂其他於身體或健康有重大不治或 難治之傷害,係指不合於前5款所列舉之重傷,始有其適用 ,自不包括毀敗一肢以上之機能在內(最高法院48年台上字 第194號、54年台上字第460號判決先例要旨參照)。  ⒉查被害人因車禍,受有外傷性腦內出血、硬腦膜下血出血、 蜘蛛膜下出血、頭部外傷併顱內出血併右側偏癱等傷害,致 被害人右側肢體無力,右上肢肌力約為4分,右下肢肌力約 為4分(正常肌力為5分),坐姿平衡及站姿平衡能力不佳, 行走困難,合併吞嚥障礙等節,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112年3 月25日診斷證明書(見偵卷第73頁)、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 里仁愛醫院112年12月12日仁管字第11201122號函檢附112年 12月6日診療說明書(見偵卷第265頁至第267頁)各1份存卷 可考,經本院就被害人所受傷勢是否達重傷害程度函詢亞洲 大學附屬醫院,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函覆表示被害人之肌肉 力量評估為4分,只需他人輔助,尚未達到嚴重減損或毀敗 之程度,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113年6月7日院醫事病字第113 0002263號函1份(見本院卷第81頁)存卷可考,可知被害人 有右側肢體無力,右上肢肌力約為4分,右下肢肌力約為4分 ,惟細繹其情形,其右側肢體肌力情形只是尚須他人輔助, 尚難認定已達刑法第10條第4項第4款所規定毀敗或嚴重減損 一肢以上機能之重傷害程度。本案自難僅以仁愛醫療財團法 人大里仁愛醫院出具前揭診斷證明書及函文中提及被害人治 療中狀況,斷定被害人肢體效用已達完全喪失或效用嚴重減 損之程度,公訴人認為被害人因本案事故所受傷害已達重傷 之程度,容有誤會。  ㈢按「特種閃光號誌各燈號顯示之意義如左:二、閃光紅燈表 示『停車再開』,車輛應減速接近,先停止於交岔路口前,讓 幹道車優先通行後認為安全時,方得續行。」道路交通標誌 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11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被告於警 詢中坦承:行經該路口時車速約10公里等語(見偵卷第25頁 ),又被告領有普通重型機車駕駛執照乙節,有駕籍詳細資 料報表1紙存卷可佐(見偵卷第63頁),且被告為成年並具 有一定智識程度之人,騎乘A機車自應注意上開事項,而本 件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柏油路面 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距良好等情,有上開道路交通 事故調查報告表㈠附卷可憑(見偵卷第83頁),且由卷附事 故現場蒐證拍攝之彩色照片中,依被告行向即民主街由北往 南方向,於進入與光明街之交岔路口前,就前方交岔路口之 視線明亮、清晰乙節,有現場照片1張存卷可參(見偵卷第1 15頁照片編號14),被告若稍加注意,應自可在該肇事路段 採取適切之舉措,而避免本件車禍之發生,並無不能注意之 情事,竟疏於注意,於途經設有閃光紅燈之交岔路口,未停 止於交岔路口前竟貿然行駛,則被告若有注意先停止於交岔 路口前,顯可見及此危險情事而足以為相當之避險措施,即 不致發生本件車禍事故,是被告就本件車禍之發生,確有疏 失甚明。本案經送臺中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後, 亦採相同意見,認:「一、被告騎乘普通重型機車,行經閃 光紅燈號誌交岔路口,支線道車未暫停讓幹線道車先行,為 肇事主因。二、被害人騎乘普通重型機車,行經閃光黃燈號 誌交岔路口,未減速接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為肇事次 因」等語,此有臺中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112年11月1 7日中市車鑑字第1120009766號函檢附中市車鑑0000000案鑑 定意見書1份(見偵卷第253頁至第257頁)在卷可參。而被 害人因遭被告騎乘A機車碰撞而人車倒地致受有上開傷勢, 被告之過失行為與被害人所受上開傷害結果間,自具有相當 因果關係。  ㈣按被害人之過失既與被告之過失,併合而為損害發生之原因 ,被害人是否與有過失、過失情節之輕重,均攸關被告罪責 之成立及科刑之審酌,自應詳加審認,以作為論罪科刑之所 據(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3312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刑 法上之過失犯,祇須危害之發生,與行為人之過失行為,具 有相當因果關係,即能成立,縱行為人之過失,與告訴人本 身之過失,併合而為危害發生之原因時,仍不能阻卻其犯罪 責任(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1017號判決意旨參照)。復 按「特種閃光號誌各燈號顯示之意義如左:一、閃光黃燈表 示『警告』,車輛應減速接近,注意安全,小心通過。」道路 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11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 本件被害人於車禍發生時騎乘B機車沿臺中市霧峰區光明街 由東往西方向行駛,行經民主街與光明街設有車行方向閃光 黃燈之交岔路口時,並未依規定減速慢行,致與被告所騎乘 之A機車發生碰撞等節,亦據證人溫進忠於警詢中證稱:被 害人騎乘B機車沿光明街往中正路方向直行,被告騎乘A機車 沿民主街往南直行,2臺機車在我左前方發生碰撞等語(見 偵卷第28頁至第29頁),而本件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時,天候 晴、日間自然光線、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視 距良好等情,有上開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附卷可憑( 見偵卷第83頁),由卷附事故現場蒐證拍攝之彩色照片中, 依被害人行向即光明街由東往西方向,於進入與民主街之交 岔路口前,就前方交岔路口之視線明亮、清晰乙節,有現場 照片1張存卷可參(見偵卷第115頁之照片編號13),依被害 人之智識、能力又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於注意,於途經 設有閃光黃燈之交岔路口,未減速慢行,則被害人若有注意 先減速慢行於交岔路口前,顯可見及此危險情事而足以為相 當之避險措施,即不致發生本件車禍事故,被害人就本件事 故之發生,亦同有過失,並應負次要過失責任,此亦經前揭 臺中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明確,有上開鑑定意見 書在卷可佐。惟本件事故,被告既亦應負上開過失之責,顯 係被告與被害人各具過失併合肇致,依前所述,被告仍不能 解免其罪責,併此敘明。  ㈤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   科。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起訴意旨 認被告係觸犯刑法第284條後段之過失致重傷罪,惟被害人 所受之傷害未達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肢以上之機能之重傷害程 度,已如前述,起訴意旨容有誤會,惟其基本社會事實同一 ,且本院已告知變更後之刑法第284條前段之罪名,自得依 法變更起訴法條。  ㈡被告於112年1月6日留在現場等候警方到場處理,並當場承認 肇事,自首接受裁判,業據被告於本院審理中供陳明確(見 本院卷第184頁),並有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 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1份(見偵卷第159頁)在卷可參,爰依 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刑。  ㈢爰審酌被告駕車疏未確實遵守道路交通規則,輕忽行車安全 ,導致本件交通事故發生,並造成被害人受有前揭傷害,對 被害人造成身體及心理傷害;又被告在本件車禍事故中為肇 事主因、被害人為肇事次因,然被告坦承犯行,且業已與被 害人之繼承人調解成立,並賠償損害,經被害人之繼承人陳 明不再追究等語,有本院調解筆錄、聲請撤回告訴狀各1份 (見本院卷第151頁至第157頁)附卷可稽,犯後態度尚可, 且被告並無任何刑事前案紀錄,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1份可考(見本院卷第15頁),素行尚佳。被告現擔任 粗工,日薪新臺幣(下同)1,000元之經濟狀況,為高中畢 業之教育程度,未婚,現與父母親同住之家庭生活狀況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㈣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此有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其雖因一時輕忽而為上開 犯行,然犯後已與被害人之繼承人調解成立,並經被害人之 繼承人陳明不再追究等語,業經認定如前,堪信被告確有彌 補其犯行所生損害之誠意,諒其經此偵審程序,當知所警惕 ,信無再犯之虞,是本院認前開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 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規定,併予宣告緩刑2年。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0條,刑法 第284條前段、第62條前段、第41條第1項前段、第74條第1項第1 款,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張雅晴提起公訴,檢察官王淑月、黃怡華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陳韋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上 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 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 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王妤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2025-02-19

TCDM-113-交易-635-20250219-2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121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羅家蔓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25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羅家蔓於民國112年8月14日14時33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沿臺中市大里區國 光路2段由南往北方向行駛,行經該路段與東榮路交岔路口 前欲右轉東榮路時,本應注意右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30公 尺前顯示方向燈或手勢,換入外側車道、右轉車道或慢車道 ,駛至路口後再行右轉及車右後方狀況,而依當時天候雖雨 、日間自然光線、柏油路面、無缺陷、無障礙物且視距良好 ,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行駛至前揭交岔 路口前約1、2公尺方打右轉方向燈並貿然右轉,適告訴人游 育綸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國光路2段同 向行駛在被告車輛右後方,行經前揭交岔路口前遭被告車輛 擦撞,致告訴人人車倒地後,因而受有左側肩膀挫傷併旋轉 肌腱撕裂傷、左側肢體多處挫傷、疑似骨折等傷害。因認被 告係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 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 分別定有明文。 三、本案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被告係涉 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同法第287條前段規 定,須告訴乃論。茲因被告已與告訴人調解成立,告訴人業 經具狀撤回告訴等情,有本院調解筆錄及聲請撤回告訴狀各 1份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 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張聖傳提起公訴,檢察官趙維琦、張聖傳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施慶鴻                   法 官 黃佳琪                   法 官 羅羽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劉欣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7

TCDM-113-交易-1213-202501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