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北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防治組

共找到 1 筆結果(第 1-1 筆)

審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1554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AU HOI TAO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緝字第1371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 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甲 ○ ○○ 犯違反保護令罪,處拘役伍拾伍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甲 ○ ○○ 於本院訊問中之自白」外,其餘均引用起訴書之記載(如附 件)。 二、按被告對告訴人乙○ ○○ ○○ 所為限制行動與捶打牆面 之行為,已足使告訴人生理及心理上感到痛苦畏懼,即屬對 告訴人實施身體及精神上不法侵害之家庭暴力行為,自應論 以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之違反保護令罪。是核被告 所為,係犯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之違反保護令罪。 三、審酌被告因細故與告訴人發生爭執,竟未能克制自身情緒, 本案違反保護令之行為,實有不該,惟念及被告犯後終能坦 承犯行,及被告於警詢自陳之智識程度、職業等之經濟與家 庭生活狀況等一切量刑事項,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起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 議庭。     本案改行簡易程序前由檢察官丙○○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郭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琛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 違反法院依第 14 條第 1 項、第 16 條第 3 項或依第 63 條之 1 第 1 項準用第 14 條第 1 項第 1 款、第 2 款、第 4 款、 第 10 款、第 13 款至第 15 款及第 16 條第 3 項所為之下列 裁定者,為違反保護令罪,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 併科新臺幣 10 萬元以下罰金: 一、禁止實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騷擾、接觸、跟蹤、通話、通信或其他非必要之聯絡行   為。 三、遷出住居所。 四、遠離住居所、工作場所、學校或其他特定場所。 五、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 六、禁止未經被害人同意,重製、散布、播送、交付、公然陳列   ,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被害人之性影像。 七、交付或刪除所持有之被害人性影像。 八、刪除或向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或   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申請移除已上傳之被害人性影像。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1371號   被   告 甲 ○ ○○  (香港籍,中文姓名:區凱淘 )             女 24歲(民國89【西元2000】                  年0月00日生)             在中華民國境內連絡地址:新北市○              ○區○○○路00號5樓             護照號碼:M00000000號             居留證號碼:Z000000000 上列被告因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 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敘述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 ○ ○○ (香港籍,中文姓名:區凱淘)與乙○ ○○ ○○ (香港籍,中文姓名:梁穎琳)係同居伴侶,2人間具 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第2款所定家庭成員關係。甲 ○ ○○ 前因對乙○ ○○ ○○ 實施家庭暴力行為,經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1月31日以112年度家護字第1238號民 事通常保護令(下稱本案保護令),諭令甲 ○ ○○ 不得 對乙○ ○○ ○○ 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 、脅迫及其他不法侵害行為,亦不得對乙○ ○○ ○○ 為 騷擾之聯絡行為,有效期間為8個月。甲 ○ ○○ 明知本案 保護令之內容,竟基於違反保護令之犯意,於民國113年3月 3日凌晨零時22分許,在2人共同居住之臺北市○○區○○路00號 5樓之15內之乙○ ○○ ○○ 房門外,大力抱住乙○ ○○ ○○ 不讓其進入房間,嗣甲 ○ ○○ 鬆開乙○ ○○ ○○ 後渠等各自回房,甲 ○ ○○ 遂用力捶打其房間內之衣櫃 ,導致衣櫃後方與乙○ ○○ ○○ 房間相連之木造牆面破 裂,以此方式對乙○ ○○ ○○ 為身體及精神上之騷擾行 為,而違反本案保護令。嗣乙○ ○○ ○○ 因深感畏懼當 場報警,經員警到場處理後始查悉上情。 二、案經乙○ ○○ ○○ 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報告 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甲 ○ ○○ 於偵查中之供述 ⒈坦承於113年2月20日收受本案保護令之事實,其知悉不得對告訴人乙○ ○○ ○○ 為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及其他不法侵害行為之事實。 ⒉坦承113年3月3日凌晨零時22分許,在與告訴人共同居住之臺北市○○區○○路00號5樓之15中發生爭執之事實。 ⒊坦承於113年3月3日凌晨與告訴人發生爭執後,有大力捶打牆壁,並致牆壁毀損之事實。 2 證人即告訴人乙○ ○○ ○○ 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3 本案保護令裁定1份、臺北政府警察局士林分局防治組113年2月20日保護令執行紀錄表1份 ⒈證明被告有收受本案保護令之事實。 ⒉證明被告知悉不得對告訴人為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及其他不法侵害行為之事實。 4 113年3月3日家庭暴力通報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113年3月3日刑案呈報單各1份 證明被告於上開時間、地點對告訴人為上開行為後,告訴人因心生畏懼而報警處理之事實。 5 牆壁遭毀損照片4張 證明被告捶打其房間內之衣櫃,導致衣櫃後方與告訴人房間相連之木造牆面破裂之事實。 二、按家庭暴力防治法所稱「家庭暴力」者,謂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 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定有明文。 次按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1款所謂身體上不法侵害,舉凡肢 體虐待、遺棄、強迫、妨害自由、濫用親權行為、利用對兒童 少年犯罪等行為皆是;再按家庭暴力防治法所謂精神上不法侵害, 包括以謾罵、吼叫、侮辱、諷刺、恫嚇、威脅之言詞語調脅 迫、恐嚇被害人之言語虐待;竊聽、跟蹤、監視、冷漠、鄙 視或其他足以引起人精神痛苦之精神虐待及性虐待等行為,詳言 之,若某行為已足以引發行為對象心理痛苦畏懼之情緒,應即該 當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且因家庭暴力行為多有長期性、習慣性 、隱密性、連續性之特徵,家庭成員間關係密切親近,對於彼 此生活、個性、喜惡之瞭解為人際網路中最深刻者,於判斷某 一行為是否構成精神上不法侵害時,除參酌社會上一般客觀標準 外,更應將被害人主觀上是否因加害人行為產生痛苦恐懼或不 安之感受納入考量。至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3款規定之騷擾 ,係指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之言語、動作或製 造使人生畏怖之行為,使他人因而產生不快不安之感受,與前 述精神上不法侵害行為肇致相對人心理恐懼痛苦,在程度上有所區 分。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第2款係依被告之行為對被 害人造成影響之輕重而為不同規範,若被告所為已使被害人生 理或心理上感到痛苦畏懼,即可謂係對被害人實施身體或精神上 不法侵害之家庭暴力行為,反之若尚未達此程度,僅使被害人產生 生理、心理上之不快不安,則僅為騷擾定義之規範範疇。是故若 被告所為,顯已超出使被害人生理、心理感到不安不快之程度, 而造成被害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係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 條第1款規定,自無庸再論以同條第2款規定,臺灣高等法院 暨所屬法院99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9 號參照。經查,被告 上開大力抱住告訴人限制其行動及捶打牆面致告訴人房間木 牆破裂之行為,造成告訴人心理上之痛苦畏懼,並於當下立 刻報警尋求員警介入協助,應已該當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 第1款之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甚明。 三、核被告所為,係涉犯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1款之違反保 護令罪嫌。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7   日              檢 察 官 丙○○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1  日              書 記 官 許菱珊

2024-12-24

SLDM-113-審簡-1554-20241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