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鐙
相關判決書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92號 抗 告 人 陳志諻 相 對 人 林政麾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簡易庭司法事 務官於民國114年2月14日所為114年度司票字第1062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本票如已載明免除作成 拒絕證書,執票人聲請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即毋庸提出已為 付款提示之證據。苟發票人抗辯執票人未為提示,依票據法 第124條準用同法第95條但書之規定,即應由其負舉證之責 。又本票執票人,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 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 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 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 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 決(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1046號、第1057號裁定參照) 。另本票執票人聲請法院裁定准許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 法院僅得為形式上審查,就執票人之追索權已否罹於時效之 實體上爭執,無權予以審究(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90號 裁定參照)。 二、相對人於原審主張其執有抗告人於民國109年8月18日簽發票 面金額新臺幣(下同)250萬元,到期日未載,免除作成拒 絕證書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票),屆期提示未獲付款等 情,業據其提出系爭本票為證,原裁定依票據法第123條規 定,形式審查系爭本票,認系爭本票法定應記載事項均已完 備,屬有效本票,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於法並無不合。 三、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未曾向抗告人提示請求付款,另系爭 本票原因債權已因清償而消滅,且系爭本票發票日為109年8 月18日,而相對人自承其提示日為發票日,則相對人於114 年6月間始聲請強制執行,依本票外觀即足以認定系爭本票 票款請求權早已逾3年之消滅時效,是相對人據以聲請本票 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之形式要件即未具備云云,惟系爭本票既 已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依前開說明,應由抗告人就其主張相 對人未提示系爭本票乙節負舉證責任,然抗告人僅空言相對 人未為提示,並未舉證以實其說,難認可採。另系爭本票債 權已因清償、罹於時效而消滅等節,核屬實體法上之爭執, 自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本件非訟程序不得 加以審究。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抗告人雖以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308號、 臺灣高等法院97年度非抗字第27號裁定所採見解,主張裁定 法院應就時效抗辯之有無理由為審查,以確定相對人據以聲 請本票裁定准予強制執行之形式要件是否具備,然該裁定所 採見解並非最高法院一致之見解,亦不具備法拘束力,自不 得拘束本院。本院衡酌本票之票款請求權有無罹於時效而消 滅之事項,因涉及請求權時效有無中斷、如何計算等事實而 待調查認定,此時效消滅之抗辯應屬實體上法律關係之抗辯 ,並非單由票面外觀之形式上記載即得判斷,以非訟事件程 序審查許可本票准予強制執行與否,既無確定實體法律關係 存否之效力,則應非裁定法院所得審酌之事項,且非訟事件 之裁定,得不經言詞辯論,抗告人提出時效抗辯,相對人或 亦有時效中斷事由而不及主張,若於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之非 訟程序,進行審查時效是否完成,將有礙於相對人防禦之實 施,故抗告人抗辯裁定法院應就時效抗辯之有無理由為審查 ,實難憑採。 四、按對於非訟事件,依法應由關係人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 關係人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 項定有明文,爰依法確定本件抗告程序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 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吳金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附繕本),並 繳納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再抗告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2025-03-31
TCDV-114-抗-92-20250331-1
給付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404號 原 告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國忠 訴訟代理人 劉芸慈 被 告 蕭桂蒼即煜豐企業社 蕭材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8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原告之法定代理人原為劉佩真,嗣變更為李國忠,有財政部 114年2月21日台財庫字第11403624660號函、原告第17屆董 事會第2次臨時常務董事會會議議事錄可證(本院卷63至67 頁),並於114年3月18日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有民事聲明承 受訴訟聲請狀可稽(本院卷61頁),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70 條、第175條第1項規定相符,應准其承受訴訟。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蕭桂蒼即煜豐企業社(下稱煜豐企業社)於 民國112年4月27日,邀同被告蕭材源為連帶保證人,與原告 簽訂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事業資金紓困 振興貸款契約書,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200萬元(下 稱系爭借款),借款期間自112年5月3日起至117年5月3日止 ,利率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2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 計年息1.605%,目前則為3.325%,若未依約償付本息時,除 喪失期限利益外,另本金或利息逾期清償在6個月以內者, 按上開利率10%,超過6個月以上者,按上開利率20%計付違 約金。詎煜豐企業社自113年5月起,即未依約償還本息,依 約定視為全部到期,尚積欠本金183萬172元及如附表所示之 利息、違約金。蕭材源為系爭借款之連帶保證人,依法應負 連帶清償責任。爰依消費借貸、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連帶清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之事實,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未於 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爭執,依民事訴訟法 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認實 在。 ㈡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民法第474條第1項及第478條前段定有明 文。又保證債務之所謂連帶,係指保證人與主債務人負同一 債務,對於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責任者而言,此就民法第 272條第1項規定連帶債務之文義參照觀之甚明(最高法院45 年台上字第1426號判決先例參照)。而連帶債務之債權人, 依民法第273條第1項規定,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 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煜豐企業社向 原告借貸系爭借款後,未依約清償本金及利息,債務視為全 部到期,尚積欠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未 清償,而蕭材源為系爭借款之連帶保證人,自應負連帶清償 責任。原告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 帶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吳金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附表: 編號 尚欠借款本金 (新臺幣) 利息(民國) 利率 (年息) 違約金(民國) 1 183萬172元 自113年5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3.325%計算之利息。 3.325% 自113年6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內,按左開利率之10%,超過6個月者,按左開利率之20%計算之違約金。
2025-03-31
TCDV-114-訴-404-20250331-1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3083號 原 告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訴訟代理人 陳正欽 被 告 陳宥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原告曾聲請對被告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 聲請視為起訴。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定 有明文,是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前所生之孳息、損害賠償、違 約金或費用等,均應併算其價額。查原告於民國113年11月18日 聲請對被告發支付命令而視為起訴,有支付命令聲請狀可稽,並 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71萬4,931元暨利息。依據前揭說 明,應併算至113年11月17日(即起訴前1日)止之利息1萬3,181 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計算式詳如附表所示),是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核定為72萬8,112元(計算式:71萬4,931元+1萬3,181元=72 萬8,112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930元,扣除前已繳納之支付 命令裁判費500元後,尚應補繳7,43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 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吳金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附表: 請求項目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71萬4,93元) 利息 68萬2,885元 113年10月2日 113年11月17日 (47/365) 14.99% 1萬3,181.18元 1萬3,181.18元 合計 72萬8,112元
2025-03-03
TCDV-113-補-3083-20250303-1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573號 聲 請 人 白育銓 住○○市○○區○○路○○○巷00號之 白裕安 共同代理人 沈靖家律師 簡羽萱律師 相 對 人 王麗汶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二、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兩造為母子關係,相對人於民國81年1月6日 與聲請人之父白清桂(以下逕稱其姓名)結婚,婚後育有聲 請人甲○○、乙○○(以下合稱為聲請人)。然聲請人自出生起 均由白清桂及祖母扶養成年,相對人經常待在娘家,每次長 達一年半載,非但未曾教養聲請人、給付生活費,對於聲請 人更不予聞問,均由白清桂獨力工作負擔聲請人之扶養費及 承擔照護聲請人之責任。嗣白清桂與相對人於90年5月17日 離婚,並協議聲請人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均由白清桂單獨 任之,其後,相對人即不知去向,未曾探視聲請人,遑論扶 養聲請人。兩造長期不相往來,形同陌路,直至000年0月間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通知聲請人協助安置相對人,並負擔相 關費用。綜上,相對人自聲請人出生時起即未盡扶養義務, 而由白清桂及其親屬照顧聲請人至成年,復於離婚後,未聞 問聲請人之生活,是相對人顯已構成無正當理由未盡對於成 年前聲請人之扶養義務,且情節重大,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 1第1項、第2項規定,請求免除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 等語。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相對人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 ,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順位扶養義務人;受扶養權利者, 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 ,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 5條第1項第1款、第1117條定有明文。次按受扶養權利者有 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 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1.對負扶養義務者 、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 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2.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 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 ,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前二項規定,受 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未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者,不 適用之,民法第1118條之1亦定有明文。 ㈡、經查: ⒈聲請人主張其等係相對人之子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謄本為 證,且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附卷可稽,自 堪信為真實。又相對人於112年度申報之給付所得總額為新 臺幣(下同)947元,名下有投資1筆,財產總額為23,680元 等情,有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在卷可稽。本院 審酌相對人雖有上開所得及財產,然數額非高,應堪信相對 人現屬不能維持生活之人,而有受扶養之必要。則聲請人為 相對人之成年子女,為法定扶養義務人,自應按受扶養權利 者即相對人之需要,依其經濟能力負扶養義務。 ⒉又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從未善盡對其等之扶養責任,長期未為 聞問等情,核與證人即聲請人之父白清桂到庭證稱:伊結婚 後與兩造同住,相對人於婚姻期間可能因為與原生家庭較親 密、伊經濟狀況較差,經常回娘家,聲請人均由伊與伊母親 、三姊協助照顧,相對人有工作,然薪水皆自己花用,完全 無支付聲請人之生活或教育等費用,相對人亦無照顧及陪伴 聲請人,下班回家就等吃飯才下樓,吃完也不會幫忙收拾即 上樓,係伊母親煮飯,伊洗衣服,相對人從未分擔家務,聲 請人上學亦由伊母親負責接送,相對人與伊離婚後,只於聲 請人乙○○就讀國小期間內探視渠3次,惟未曾探視聲請人甲○ ○等語大致相符,而相對人受合法通知亦未到庭爭執,堪認 相對人自聲請人極為年幼時,即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照顧聲 請人之義務,嗣因離婚而離家,自此幾乎未探視聲請人,對 於尚未成年之聲請人不曾加以聞問等情為真。 ⒊準此,本院綜合參酌上情,認相對人既為聲請人之母,本對 於未成年子女負有保護教養義務,自應對成年前之聲請人善 盡其責任,詎相對人於聲請人出生後非但未實際負擔照顧責 任,甚且自與聲請人之父離婚後,亦未曾給付扶養費或對聲 請人為關懷、聞問,僅由聲請人之父及其家屬自行負擔聲請 人之扶養照顧事宜至成年,則相對人自聲請人幼年時,即未 盡其身為母親之責,兩造形同陌路,毫無母子之親情可言, 足認相對人於聲請人成長過程中,對於聲請人無正當理由未 盡其扶養義務。又上開情事,依一般社會通念,已達情節重 大之程度,若令聲請人須負擔扶養相對人之責,顯有失事理 之衡平。從而,聲請人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2項之規定 ,請求免除其等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於法即無不合,應予 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廖弼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需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唐振鐙
2024-11-01
TCDV-113-家親聲-573-2024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