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絜伊
相關判決書
傷害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942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黄春美 選任辯護人 楊振裕律師 鄭絜伊律師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2126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黃春美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黃春美於民國112年8月22日上午5時許 ,在彰化縣○○鎮○○路000巷00號前,基於傷害犯意,徒手拉 扯告訴人謝王眞拐杖並致其跌倒,謝王眞因而受有頭皮鈍傷 、左側上臂挫傷、頭暈及目眩等傷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 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刑事訴訟法第 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 指出證明之方法,故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 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 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闡明之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官以 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 罪判決之諭知。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上揭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無非 係以⑴被告於警詢、偵訊及本院準備程序與審理時之供述、⑵ 證人即告訴人謝王於警詢、偵訊之指訴及於本院審理中之 證述、⑶證人黃鄭免於偵查及本院審理時之證述、⑷道周醫療 社團法人道周醫院診斷證明書、⑸現場監視器錄影檔案及畫 面擷圖、告訴人受傷照片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堅詞否認有何傷害,辯稱其未因拉扯告訴人柺杖致 告訴人跌倒受傷,但可能在拉扯柺杖時有劃到告訴人脖子等 語;被告之辯護人則為被告辯護稱:證據不足以證明告訴人 有跌倒;且依監視錄影畫面,被告僅是在告訴人舉起柺杖作 勢攻擊時,與告訴人拉扯柺杖,未見有攻擊告訴人如診斷證 明書所載傷害之身體部位,難認被告有傷害之行為與故意; 縱被告於抵抗告訴人時有致告訴人受傷,亦是正當防衛,故 請為被告無罪判決等語。 五、經查: ㈠被告與告訴人、證人黃鄭免於上揭犯罪事實所載時間、地點 相遇,被告有往告訴人靠近,隨後似有言語爭執,告訴人於 被告靠近時舉起柺杖,被告隨即抓住柺杖尾端,2人因而拉 扯柺杖一段期間,此期間證人黃鄭免一直以一手抓住柺杖中 段處、一手朝被告阻止被告向告訴人靠近乙節,為被告所不 爭執,並有案發現場監視錄影檔案、錄影畫面擷圖及本院勘 驗筆錄(見偵卷第23-31頁,本院卷第85-87、95頁及卷末公 文袋內光碟)在卷可憑,可以認定。 ㈡互核證人即告訴人謝王警詢、偵訊與本院審理時之證述、證 人黃鄭免偵訊與本院審理時之證述,以及本院上揭現場錄影 畫面勘驗筆錄可知,並無任何證人曾證稱告訴人於伊與被告 相遇迄被告離開現場之期間內,有跌倒之情事,且錄影畫面 亦始終無告訴人跌倒之情形。是起訴書犯罪事實所指被告致 告訴人跌倒而受有如上所示傷害等語,完全沒有證據可資證 明,無法認定該事實存在。 ㈢又依本院勘驗案發現場之錄影檔案(包括原始檔、放大版及 翻拍檔共3個檔案),均未見被告有搶下告訴人柺杖,持柺 杖毆打告訴人,或是被告與告訴人拉扯柺杖過程中,有以柺 杖揮向告訴人之畫面等情,有本院勘驗筆錄在卷可憑(見本 院卷第85-87、95頁)。 ㈣至道周醫院診斷證明書雖記載告訴人於112年8月22日19時3分 許至該院急診時,受有頭皮鈍傷、左側上臂挫傷、頭暈及目 眩之診斷,且偵查卷內亦有告訴人左上臂瘀青的照片。惟該 診斷證明書之就醫時間,距離案發時間已約14小時,且該診 斷證明書上所載診斷,除左側上臂挫傷外,均係醫師依告訴 人主述而為診斷,並無其他外顯徵狀,有道週醫院病歷0份 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69-77頁);而細核卷附告訴人左上 臂瘀青之受傷照片(見偵卷第35頁及本院卷第125頁),告 訴人瘀青狀況是呈現圓形狀、灰黑色,是否係案發當天遭柺 杖打到而形成,容有疑問;況證人謝王於本院審理中證稱 ;我本來想說事情過了就算了,不想計較,是因為被告說要 告我們(按:另案),我才去驗傷,因為我要保護家人,因 為被告要告我兒子,警察有來家裡等語(見本院卷第97、10 1頁)。從而,本院認該部分之證據,尚不能使本院確認告 訴人如診斷證明書所載之傷害,係被告所造成,仍須有其他 證據補強,方能認定。 ㈤檢察官雖提出證人即告訴人謝王、證人黃鄭免之證述,欲證 明告訴人上揭診斷書所載傷害係被告本案犯行所造成之事實 。然細核證人謝王、黃鄭免之證述,證人謝王於警詢證稱 :被告搶走我的柺杖,毆打我的左手臂及頭部耳朵等語(見 偵卷第16頁);於偵查中證稱:被告搶走我的柺杖往我身上 打等語(見偵卷第55頁);於本院審理中結證稱:(先證稱 )被告搶走柺杖後打到我瘀青等語;(經當庭播放現場監視 器錄影之翻拍檔案後稱)柺杖沒有被搶走,柺杖有橡皮筋有 拉長,柺杖打到我等語(見本院卷第97、100、101頁)。另 證人黃鄭免於偵查中證稱:告訴人的柺杖有橡皮筋,被告拉 長橡皮筋要彈告訴人,有彈到告訴人,告訴人手臂還瘀青等 語(見偵卷第67頁);於本院審理中結證稱:(先證稱)我 有看到被告與告訴人拉扯柺杖時,有打到告訴人的頭,沒有 打到其他地方等語;(經當庭播放現場監視器錄影之翻拍檔 案後稱)我在現場沒有注意被告拉柺杖有打到告訴人的頭, 我在現場沒有看到被告的手或柺杖打到告訴人的身上,當天 是告訴人在路上跟我說柺杖打到頭暈暈的,想趕快回家等語 (見本院卷第89、93、94頁)。可知,上揭兩證人不但自己 前後證述之內容不一、矛盾,彼此間之證述亦不一致;證人 黃鄭免在本院作證時甚至證稱未在案發現場目睹告訴人有遭 被告毆打之情。是實無從依上揭兩證人之證述,作為補強證 據,據以認定被告有何毆打告訴人,導致告訴人受有上揭傷 害之行為。 ㈥另被告雖於本院供稱可能在拉扯柺杖時有劃到告訴人脖子等 語,另於警詢時曾供稱其在拉扯柺杖時,拐長有掃到告訴人 右耳朵等語。但被告前後供述並不一致,且不論係何一供述 內容,都與告訴人提出之診斷證明書、受傷照片,及檢察官 起訴主張告訴人受傷之情況不符。是自無不能僅憑被告此部 分不一致之不利己供述,遽認被告有故意傷害告訴人致告訴 人受有上揭傷害之犯行。 六、綜上所述,公訴人所舉之前揭證據,既無法證明被告於上揭 時間、地點,有故意傷害告訴人,致告訴人受有上揭傷害之 事實,基於罪疑惟輕原則,本案被告被訴犯行,應屬不能證 明,揆諸首開法條規定及判決意旨,自應就被告為無罪之判 決,以示慎審。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頤安提起公訴,檢察官鍾孟杰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吳永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上列被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蔡明株
2024-10-29
CHDM-113-易-942-20241029-1
傷害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296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忠霖 選任辯護人 楊振裕律師 鄭絜伊律師 被 告 王廣深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872 3號、113年度偵字第1090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吳忠霖犯恐嚇危害安全罪,累犯,處罰金新臺幣參仟元,如易服 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被訴傷害部分,公訴不受理。 王廣深部分,公訴不受理。 犯罪事實 一、吳忠霖於民國112年10月19日9時許,在臺中市○○區○○路0段0 000號之攤位前,與王妤恩發生爭執,因而心生不滿,吳忠 霖基於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作勢欲徒手攻擊王妤恩,對王 妤恩恐嚇稱:「幹你娘,做生意很囂張」、「我混高雄兄弟 的,找時間來輸贏」等恐嚇言語,以此加害王妤恩生命、身 體之動作、言語恐嚇王妤恩,王妤恩因而心生畏懼,致生危 害於安全。嗣因王妤恩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二、案經王妤恩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清水分局報告臺灣臺中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有罪部分: 一、證據能力部分: (一)本判決下述所引用之供述證據,被告吳忠霖、辯護人及檢察 官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見本院卷第59至61頁), 本院審酌各該證據作成或取得時之情形,並無違法或不當取 證之情事,且均與本案之待證事實有關,認以之作為本件之 證據亦無不適當之情形,應認均有證據能力。 (二)至本案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並無證據證明係實施刑事訴訟 程序之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且經本院於審理時合法 踐行調查證據程序,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反面解釋,應 認均具有證據能力。 二、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吳忠霖於本院審理時供承在卷(見 本院卷第62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王妤恩、證人李婉儀於 偵訊所為之證述相符(偵8723號卷第78至79、66至67頁), 並有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見偵10903號卷第27至30頁) 在卷可查,足認被告吳忠霖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堪可 採信。綜上所述,本案事證已臻明確,被告上開犯行堪可認 定,應予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吳忠霖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 被告吳忠霖前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沙交簡字 第16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確定, 有期徒刑部分於111年5月16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有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其於有期徒刑執行完 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審 酌被告吳忠霖未因前案經徒刑執行完畢產生警惕作用,竟又 再犯本案犯行,其惡性不改,對刑罰之反應力亦屬薄弱,且 依本案犯罪情節,並無加重最低本刑顯有過苛之情形,參照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爰依刑法第47條 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吳忠霖因細故與告訴人 王妤恩發生爭執,竟一時情緒激動,以上開犯罪事實欄所載 方式恐嚇告訴人,所為應予非難。考量被告吳忠霖終能坦承 犯行之犯後態度,以及被告吳忠霖與告訴人王妤恩已達成調 解,且告訴人王妤恩表示不再追究,有本院113年8月30日調 解筆錄、告訴人王妤恩聲請撤回告訴狀在卷(見本院卷第41 至42、43頁),兼衡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陳之智識程度及家 庭經濟生活狀況(見本院卷第64頁)及其他一切情狀,量處 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貳、不受理部分: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吳忠霖復於112年11月19日11時許,在 臺中市○○區○○路0段0000號前,因停車位置有礙被告王廣深 做生意,而與被告王廣深發生糾紛而起爭執,詎被告吳忠霖 、王廣深各自基於傷害之犯意而相互拉扯,因而致被告王廣 深受有左前臂多處撕裂傷之傷害,被告吳忠霖則受有右前臂 多處皮膚撕裂傷之傷害。因認被告吳忠霖、王廣深各自涉犯 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 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吳忠霖、王廣深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均涉犯刑 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規定,須告訴乃 論。茲被告吳忠霖、王廣深已達成調解,均具狀撤回告訴, 有本院調解程序筆錄及聲請撤回告訴狀各1份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41至42、43、45頁),揆諸上開說明,本院爰不經 言詞辯論,逕就被告吳忠霖、王廣深各自所犯傷害部分,均 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3條第3款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刑事第十九庭 法 官 林忠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王嘉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2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2024-10-22
TCDM-113-易-2964-2024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