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宇

2 篇判決書中提及

相關判決書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交字第1644號 原 告 陳治宇 被 告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黃士哲 訴訟代理人 魏光玄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5月2 日中市裁字第68-CU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   本件係因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5月2日中市裁字第68-CU00 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而提 起行政訴訟,核屬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之 交通裁決事件,因卷證資料明確,爰依同法第237條之7規定 ,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原告於113年2月8日12時7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 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行經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 處,因有「任意以迫近迫使他車讓道」、「任意迫近迫使他 車讓道(處車主)」之違規行為,經民眾檢具違規影片向新 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下稱舉發機關)提出檢舉,舉發 機關員警查證後,認原告違規屬實,即依法製單予以舉發。 嗣原告於期限內向被告提出申訴,案經被告函請舉發機關查 明原告陳述情節及違規事實情形後,仍認違規事實明確,乃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3 款、第43條第4項規定,以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 同)2萬4,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並 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嗣被告經本院送達起訴狀繕本重新審查後,將原處分記違規 點數3點之部分予以刪除,該部分非本件審理範圍,併予敘 明。 三、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原告當時欲至加油站加油,但因對該地不熟悉,到了加油站 附近才發現加油站位於對向車道路旁,於是急忙從最右側車 道緩慢切入最左側車道,當時未看見後方有來車,故切入左 側之角度較大,但速度不快且有使用方向燈,原告原以為後 方來車(即檢舉人車輛)會禮讓原告,因此未停下禮讓,並 無逼車使他車讓道之意圖。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系爭車輛自右側數來之第一車道切入第二車道時,與檢舉人 車輛距離不足1條白實線,其持續朝檢舉人車輛方向貼近行 駛,使檢舉人車輛為了閃避而緊急煞車,後又於第二車道切 入第三車道之期間,持續向左貼近檢舉人車輛行駛,致檢舉 人車輛行駛空間再次受到壓迫,需往左轉彎專用車道避讓並 緊急煞停,且於系爭車輛貼近檢舉人車輛時,檢舉人亦立即 鳴按喇叭示警,原告應可知曉其駕駛行為已對他車產生危險 ,卻未停止或變換行駛方式,難認其無逼車之惡意,違規事 實已屬明確。 ㈡、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五、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1、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3款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三萬六千元以下罰鍰 ,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三、任意以迫近、驟然變換車道或 其他不當方式,迫使他車讓道。……」第43條第4項前段規定 :「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該汽車牌照 六個月;……」 2、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裁處 細則)第1條規定:「本細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 十二條第四項規定訂定之」、第2條規定:「(第1項)處理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程序及統一裁罰基準依本細則之規 定辦理。(第2項)前項統一裁罰基準,如附件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核上開裁處細則及其附件之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基準表) ,係用以維持裁罰之統一性與全國因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受處罰民眾之公平,不因裁決人員不同,而生偏頗,寓有避 免各監理機關於相同事件恣意為不同裁罰之功能,並未逾越 母法授權意旨與範圍;再依基準表之記載:違反道交條例第 43條第1項第3款,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應處罰 鍰2萬4,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 習。核上開規定,既係基於母法之授權而為訂定,且就裁罰 基準內容亦未牴觸母法,是被告自得依此基準而為裁罰。     ㈡、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之事實,除後述爭點外,其餘為兩造所不 爭執,有舉發通知單、交通違規案件陳述書及附件,及原處 分暨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本院卷第43至45頁、第63頁、第81 頁),為可確認之事實。 ㈢、經查: 1、經本院當庭勘驗卷附採證光碟,勘驗結果如下:   【下方紀錄器時間,下同】12:06:59,畫面為四線道,檢舉 人車輛行駛於右側數來之第二車道,其右前方可見一輛灰色 轎車行駛於最右側之車道(即系爭車輛),系爭車輛與檢舉 人車輛距離約1條白虛線,並亮起左側方向燈,向左跨越兩 車道間行駛。同於12:06:59,檢舉人車輛持續向前行駛並漸 往左側偏移,系爭車輛亦持續向左變換車道,此時二車間之 距離逐漸縮短。12:07:00至12:07:01,檢舉人車輛跨越橫跨 從右側數來第二車道、第三車道間行駛,系爭車輛持續亮起 左側方向燈,在與檢舉人車輛有部分平行重疊之情況下,仍 持續向左側偏移,二車距離極為接近,檢舉人車輛於12:07: 02急煞於道路上,同時可聽見檢舉人車輛鳴按喇叭之聲響。 12:07:03至12:07:05,系爭車輛緩速向前行駛,後於12:07: 06復持續向左即檢舉人車輛所在車道前方偏移,二車相對位 置有部分平行重疊(檢舉人車輛之車頭約位於系爭車輛之車 尾)。同於12:07:06,檢舉人長按喇叭(持續約3至4秒), 系爭車輛左前車身已進入檢舉人所在車道,並仍持續向左切 入檢舉人車輛前方,12:07:08檢舉人車輛再度煞停,系爭車 輛持續向左切入檢舉人車輛前方,並繼續切入至最左側車道 等情,有本院勘驗筆錄及擷圖(本院卷第104至105頁、第10 7至123頁)附卷可稽。 2、依上開勘驗結果可知,系爭車輛原行駛於檢舉人車輛之右前 方,並持續向左跨越行駛於兩車道間,檢舉人車輛漸往左偏 移之際,系爭車輛亦持續向左變換車道,致兩車間距離逐漸 縮短,系爭車輛並在與檢舉人車輛有部分平行重疊之情況下 ,持續向左側偏移,造成檢舉人車輛緊急煞車,並立即鳴按 喇叭示警,後系爭車輛不顧檢舉人再度長按喇叭示警,仍持 續於數秒內向左切入檢舉人車輛所在車道之前方,並繼續向 左切入最內側車道;復依原告自陳因為要去加油站,所以需 要快速切到左側,有聽到喇叭聲但是覺得後車會禮讓等語, 已足認原告確有「任意以迫近迫使他車讓道」、「任意迫近 迫使他車讓道(處車主)之違規行為及故意明確,則被告據 此以原處分裁罰原告,即核屬合法有據。原告徒以前詞置辯 ,主張其主觀上並無逼車之意圖云云,並無足採。 ㈣、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詳加審究,核與本件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 論駁,附此敘明。 六、結論:   原處分認事用法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至本件裁判費為300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 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法 官 郭 嘉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2025-02-27

TPTA-113-交-1644-2025022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3407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至凱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2212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鄭至凱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金牌壹面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 一、鄭至凱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先利用其 雇主陳治宇不注意之際,私下複製其任職之臺中市○○區○○路 000巷00弄00號工廠後門鑰匙,再於離職後之民國113年2月8 日凌晨1時5分許,利用上開複製鑰匙,進入上開工廠內,徒 手竊取陳治宇所有、掛在土地公神像脖子上之金牌1面〈據陳 治宇稱,重量約2、3錢,價值為新臺幣(下同)2萬2877元〉 。得手後旋即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離去。嗣 經陳治宇發現遭竊而報警循線查獲。 二、案經陳治宇訴由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報告臺灣臺中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訊及本院審理程序時均 坦承不諱(見偵卷第69至71、141至143頁、本院卷第71、74 頁),核與告訴人陳治宇蓁於警詢、偵訊時證述之情節(見 偵卷第73至75、141至143頁)大致相符,並有現場照片、監 視錄影擷取照片、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車行紀錄匯出文字資料 、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見偵卷第77至頁87)等在卷可稽。足 徵被告前揭自白與事實相符。本案事證明確,被告本案犯行 ,洵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被告前因: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6年度 審易字第265、279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5月,應執行有 期徒刑9月確定;②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 6年度審簡字第152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③竊盜案 件,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以106年度易字第1263號判決判處有 期徒刑1年確定;④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以10 6年度易字第438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⑤竊盜等案件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以107年度易字第13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 刑1年2月、1年3月、8月,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確定;前 開案件嗣經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以108年度聲字第311號裁定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確定,於112年3月9日假釋付保護管束, 112年8月1日縮刑期滿假釋未經撤銷,視為執行完畢,有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佐,且經檢察官提出前開刑事 判決、裁定及被告完整矯正簡表、執行案件資料表等在卷可 考,被告於本院審理程序時就其前開成立累犯情形,表示沒 有意見等語(見本院卷第73頁),是本案卷內事證已足資認 定被告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 徒刑以上之罪,為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之累犯。本院考量 被告於前案所犯亦有竊盜案件,然其於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 畢後,竟不知悔改,再為本案竊盜犯行,足徵其惡性非輕, 且前案徒刑之執行難收成效,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 ,加重其刑。  (三)爰審酌被告竟不思尊重他人財產權,為如犯罪事實欄所示之 竊盜犯行,而有不該,迄未能與告訴人調解成立、賠償所受 損害等節;兼衡被告自述高職肄業之教育智識程度,之前做 機械加工,未婚之生活狀況(見本院卷第74頁),犯後能坦 承全部犯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末查,被告本案竊得之金牌1面,自屬被告本案竊盜犯行之 犯罪所得,雖未據扣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 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 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 第47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刑 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俊毅提起公訴,檢察官蕭佩珊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陳怡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吳韻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4-12-25

TCDM-113-易-3407-20241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