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呂進發

共找到 3 筆結果(第 1-3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42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呂進發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偵 字第22678號),本院(113年度簡字第3152號)認為不宜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呂進發犯竊盜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佳德鳳梨酥壹盒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 實 一、呂進發於民國113年3月8日9時46分許,在全家便利商店臺鐵 南店(址設臺北市○○區○○○路0號),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 基於竊盜之犯意,徒手竊取貨架上之佳德鳳梨酥1盒(價值 新臺幣570元)藏放於其自攜之黑色手提袋內,旋於同日9時 49分許將手中之桂格堅果燕麥飲1罐交予店員結帳,即行離 去。嗣經店員盤點商品察覺短少,經調閱店內監視器並報警 處理,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阮有才訴由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警察局臺北分局報告臺灣 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被告 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刑事訴訟法第306條定有明文。被告呂進發經合法傳喚後, 於本院113年12月19日審理期日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有本院 送達證書、刑事報到單、臺灣高等法院在監在押全國紀可憑 ,本院認本案係應科拘役之案件,揆諸上開規定,不待其陳 述,逕為一造辯論判決。 二、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除法律有規定 者外,不得作為證據。又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 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 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刑事訴訟法 第159條第1項、第159條之5分別定有明文。查卷附據以證明 犯罪事實,且屬傳聞證據之證據能力,因被告經合法傳喚於 審理期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審酌各該傳聞證據尚無違反法 定程序取得之情形,亦無顯有不可信及不得作為證據等狀況 ,因認均適當作為本院判斷之依憑,均有證據能力。 三、以下所引用非供述證據部分,因被告經合法傳喚於審理期日 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惟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 取得,是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反面解釋,即具證據能力 。 貳、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訊據被告於警詢中固坦承有於前揭時間、地點將佳德鳳梨酥 放進手提袋內,嗣後未結帳即離開之客觀事實,惟辯稱並無 竊盜犯意,只是忘記拿出來結帳,之後回家已食用完畢,也 未注意到結帳金額不正確云云。經查:   ㈠被告於前揭時間、地點拿取佳德鳳梨酥1盒置入黑色提袋, 僅結帳手上之桂格堅果燕麥飲、未結帳佳德鳳梨酥1盒, 即離開全家便利商店臺鐵南店,致該店之店長即告訴人阮 有才受有損失一情,此為被告所不爭執,復據證人阮有才 證述明確(見偵卷第13-15頁),並有蒐證及證物照片、 一卡通會員資料及交易明細、電子發票存查聯可稽(見偵 卷第17-27頁),首堪認定。   ㈡細繹被告前揭行為之始末,其於113年3月8日9時45分許(監視錄影畫面顯示之時間比實際約快3分鐘,下俱以此標準修正)走入全家便利商店臺鐵南店,於同日9時45分37秒許徒經入口處結帳櫃檯,即徒手取下12入佳德鳳梨酥1盒握執於手中,數秒後旋即右轉至零食貨架旁之走道,於同日9時45分49至57秒許,其以右側零食貨架為屏障,背對結帳櫃檯將提袋與鳳梨酥俱置於身前,原打開提袋之單側提把欲置入鳳梨酥,但未果,再將提袋放在地上成功置入鳳梨酥;隨後被告手上雨傘自手臂滑落經旁人拾起,被告接過雨傘後,站直並拿起地上之黑色提袋,目光掃視開放式冷藏櫃後,於同日9時46分11秒許低頭望向已裝有鳳梨酥之提袋,彎腰伸手入袋內摸索出錢包後,抽出錢包中卡片再將錢包放回提袋內;被告於同日9時47分許目光回到開放式冷藏櫃,並拿取桂格堅果燕麥飲1罐後,逕直走向出口結帳隊伍排隊,迄於同日9時49分許將手中桂格堅果燕麥飲1罐交予店員結帳後,即離開該店各情,業據本院勘驗監視錄影畫面明確,有本院勘驗筆錄及附件在卷可稽(見易卷第34-55頁)。   ㈢觀諸被告進入前揭店內後,隨即拿取佳德鳳梨酥商品,於 未選購任何其他商品前之數秒內,旋右轉站定隱蔽位置, 藉右側之貨架與自己身體遮擋他人視線,先打開身體前方 之提袋單側提把欲置入鳳梨酥未果,再將提袋放在地上以 雙手將鳳梨酥裝進提袋內,使原本裝物寡少、外觀顯示為 表層咖啡色、內層橘色之提袋,因禮盒支撐出厚度,原本 可目視之內層顏色,亦取代成為禮盒側面之紅色長方形; 而被告將鳳梨酥裝進提袋後,旋因拿取及放回錢包動作, 兩度以目光、手部接觸提袋內體積、顏色、重量均有相當 存在感之鳳梨酥禮盒,於此後約2分鐘即完成結帳程序, 中間並無他人、他物干擾或耽擱之事發過程程;及被告於 前揭店內僅停留4分鐘,最後結帳約耗時2分鐘,前2分鐘 舉動略以:取物後直接轉入隱蔽處妥善裝袋,依站立位置 就近拿取小額商品逕赴櫃檯結帳;與被告將禮盒裝袋後尚 有視線向下之觀看確認動作,結帳時被告所攜物品除雨傘 外,僅有懸掛在其手上之提袋,提袋之主內容物即為前揭 顯眼之鳳梨酥禮盒之整體流程及情節,足徵被告係有意將 禮盒藏放進手提袋並隨意執另物結帳以掩人耳目,其竊取 商品之企圖與舉動俱屬明確,其空言只是忘了結帳云云, 自難採信。 二、本件事證既明,被告前揭竊盜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呂進發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年已七旬,恣意竊取於 貨架上之商家財物,自述得手後係供自己食用之犯罪動機、 目的、手段、所得,兼衡其侵害之財產法益價值非鉅,犯後 否認犯行亦未能實際填補損害之犯後態度、自述高中畢業、 已退休、家境小康之智識程度、生活及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肆、沒收   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 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 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竊得之佳德鳳梨酥1盒 為其犯罪所得,且未扣案,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 項之規定,宣告沒收,且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 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6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谷瑛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劉嘉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1-09

TPDM-113-易-1423-20250109-1

審交簡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交簡字第331號 公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呂進發 居新北市○○區○○路0段00巷0弄0號0樓(指定送達)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0942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113年度審交易字 第523號),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經本院裁定改以簡易判決處 刑如下:   主   文 呂進發犯過失傷害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另增列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初 步分析研判表、南港分局南港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 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各1份(見偵卷第23、31、37至38頁) 及被告於本院民國113年10月9日準備程序中之自白為證據( 見本院審交易卷第38頁),核與起訴書所載之其他證據相符 ,足見被告之自白與事實一致,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洵 堪認定,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呂進發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  ㈡又被告於肇事後,員警尚未知悉何人肇事前,即向前往處理 之員警坦承肇事,並接受裁判等情,此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1紙在卷可稽(見偵卷 第31頁),其所為與自首要件相符,應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 規定,減輕其刑。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因前述之過失而為本件 犯行,造成告訴人受有如起訴書所載之傷害,受傷程度非輕 ,應予非難,惟念被告犯後對其犯行坦承不諱,態度尚可, 並考量被告雖有意願與告訴人和解,然因雙方就賠償金額認 知差距過大,無法達成和解,兼衡被告自陳高中畢業之教育 程度、已婚、職業臺北市停車管處理,月入約新臺幣3萬5,0 00元之家庭經濟狀況(見本院審交易卷第39頁)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 第2項,刑法第284條前段、第62條前段、第41條第1項前段 ,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 述理由(須附繕本),向本院合議庭提出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葉耀群提起公訴,檢察官郭季青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0萬元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0942號   被   告 呂進發 男 6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巷0弄00              號之3             居新北市○○區○○路0段00巷0弄0號1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呂進發於民國112年10月7日上午11時28分許,騎乘車牌號碼 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1段由東往 西方向行駛,行經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前,本應注意向 右變換車道應注意其他車輛,且依當時情形,並無不能注意 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貿然向右變換至外側車道,適有 劉俊伯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搭載林軒羽沿 同路段同向外側車道直行至該處,致劉俊伯閃避不及,自摔 到地,劉俊伯因而受有左側肱骨骨折、左側肱骨上端閉鎖性 骨折、左側小腿骨折、左側小腿擦傷等傷害,林軒羽因而受 有左側手肘挫傷之初期照護、左側手肘擦傷之初期照護、左 側膝部擦傷之初期照護、右側小腿擦傷之初期照護等傷害。 嗣呂進發於犯罪未發覺前,主動向到場處理之警員坦承為肇 事者而自首接受裁判,始悉上情。 二、案經劉俊伯、林軒宇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南港分局報告偵 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呂進發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矢口否認有何上開犯行,辯稱:伊沒有變換車道,伊是聽到後面滑倒,伊才下來查看,他是自摔滑倒,沒有跟伊發生碰撞云云。 2 告訴人林軒羽於偵查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3 告訴人及告訴代理人劉俊伯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4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道路交通事故補充資料表、當事人登記聯單各1份、現場暨車損照片共9張、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112年11月7日北市警交大事字第1123006756號函及本署檢察事務官113年5月14日勘驗筆錄1份 證明本件車禍發生之過程及被告有如犯罪事實欄所載過失之事實。 5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113年2月26日、113年3月29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112年11月30日診斷證明書各1紙 證明告訴人2人因本件車禍受有如犯罪事實欄所示傷害之事實。 二、核被告呂進發所為,係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 。又被告於肇事後,在未被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發覺前 ,主動向前往處理車禍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南港分局警員自首 坦承肇事,此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自首情 形紀錄表在卷可稽,請依刑法第62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7  日                檢 察 官 葉耀群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9   日                書 記 官 鄭雅文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84條前段 因過失傷害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 ;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4-10-18

SLDM-113-審交簡-331-20241018-1

審交附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交附民字第424號 原 告 劉俊伯 林軒羽 被 告 呂進發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113年度審交易字第523號、113年度 審交簡字第331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 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劉俊伯、林軒羽對被告呂進發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核其案情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首揭法律規定,將本件移送本院民事 庭。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蘇昌澤                   法 官 郭又禎                   法 官 吳天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憶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2024-10-18

SLDM-113-審交附民-424-202410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