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慧娟

共找到 189 筆結果(第 1-10 筆)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38號 原 告 陳○○ 被 告 艾沛妤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114年度金訴字第23號),經原告 提起請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 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王品惠 法 官 郭振杰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2025-03-31

CYDM-114-附民-38-20250331-1

金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訴字第30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余岳勲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 第14198號、第1430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扣案偽造之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13年12月5日收據其上「 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彭双浪」、「王進中」印文各壹枚 ,及偽造「王進中」署押壹枚,均沒收之。 扣案之IPHONE XR手機壹支(含SIM卡,IMEI:000000000000000)、 偽造之識別證壹張,及偽造之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13年 12月5日商業操作合約書、泰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13年12月5日 商業操作合約書、專用收款收據、康利投資有限公司113年12月5 日專用收款收據各壹張,均沒收之。 未扣案偽造之「王進中」印章壹顆沒收之。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余岳勳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參與通訊 軟體telegram暱稱「仙」成員所組成之3人以上具相當結構 之詐騙集團組織,其明知所收取之款項為詐騙集團行騙之詐 欺犯罪所得,亦將因其收款、轉交之行為造成金流斷點而掩 飾、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及所在,猶不顧於此,基於3 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洗錢、偽造私文書及特種文書後持以 行使之犯意聯絡,參與由上開通訊軟體telegram成員及其他 不詳姓名年籍人士所組成以實施詐術為手段、具有牟利性之 有結構性詐騙集團組織,負責向被害人收款並轉交款項等工 作。嗣上開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臉書、抖音張貼虛偽投資訊 息,分別致告訴人賴○○、游○○陷於錯誤,其中告訴人賴○○於 113年12月5日9時30分,前往嘉義縣○○鄉○○村0鄰○○○00號附6 統一超商嘉禎門市,隨後被告聽從上開詐欺集團指示,謊稱 為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之外務人員,被告除行使偽造之隆 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收據及商業操作合約【前者記載於當日 收受上開款項,署名「王進中」(含印文),後者由告訴人 賴○○簽名,用以遵守保密義務】之收據(私文書)外,另出 示貼有自己相片之「工作證」(特種文書),以取信告訴人 賴○○,告訴人賴○○隨後當面交付新臺幣(下同)20萬元予被 告,被告隨後由詐騙集團成員指示,步行至嘉義縣新港鄉鐵 路公園,以丟包方式,將上開贓款轉交詐欺集團指派之人, 並接受詐集團指示,準備向告訴人游○○收取贓款。嗣警接獲 民眾報案,稱在嘉義縣○○鄉○○村○○○00號嘉義縣民雄鄉國立 民雄高級農工職業學校(下稱民雄農工)前,有身穿特定穿 著之車手出沒,遂於113年12月5日15時45分前往盤查,發現 被告與報案所述特徵相符,且被告掛有偽造之「王進中」識 別證,合理懷疑其為從事詐欺之車手,經被告坦承已與告訴 人賴○○完成面交贓款20萬元,警方遂以準現行犯將被告逮捕 ,並經被告同意搜索其身體及隨身包包,並查扣偽造之隆利 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收據、商業操作合約書、泰弘資產管理暨 康利投資有限公司專用收款收據、識別證,及被告與詐欺集 團聯絡使用之手機1支等物品,復經被告供承,原先預計於 同日15時30分,前往民雄農工與告訴人游○○面交19萬元贓款 ,惟尚未得手,嗣告訴人游○○到場發現警車,並接獲詐欺集 團訊息,謊稱外派專員車禍而離去,之後警通知告訴人游○○ 到場查證而得知上情。因認被告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 例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第2、3款之3人以上共同以網際網路詐欺取財、同條第2項3 人以上共同以網際網路詐欺取財未遂罪、洗錢防制法第2條 第1、3款、第19條第1項後段之洗錢、同條第2項之洗錢未遂 、刑法第216條、第210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及刑法第216 條、第212條之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等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經 查:被告業於114年2月27日死亡,此有被告個人戶籍資料1 份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 三、關於沒收: (一)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 。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 罪所得,因事實上或法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 或判決有罪者,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 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40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是   刑法已將沒收列為獨立專章,不再以被告構成刑責為前提, 而具有獨立性,不復為從刑之一種。換言之,沒收非必定從 屬各罪主刑之下併予宣告。於被告死亡之情形,縱未能訴追 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對違禁物及供被告犯罪所用 之物,仍有於判決中併宣告沒收之適用。     (二)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刑 法第219條定有明文。而被告用以詐欺取財之偽造、變造等 文書,既已交付於被害人收受,則該物非屬被告所有,除該 偽造文書上之偽造印文、署押應依刑法第219條予以沒收外 ,依同法第38條第3項之規定,即不得再對各該文書諭知沒 收(最高法院43年台上字第747號判例要旨可參)。扣案偽 造之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2月5日收據1份(見警876 號卷第16頁),乃被告及其等所屬詐欺集團成員所有,供本 件犯行所用之物,該偽造之私文書,雖係詐騙集團事先製作 好交由被告列印,然被告已交付予告訴人賴○○收執而行使之 ,已非屬被告與其他共犯所有之物,爰不諭知沒收。至其上 偽造「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彭双浪」、「王進中」 之印文各1枚,及偽造「王進中」署押1枚,既均屬偽造,俱 應依刑法第219條規定宣告沒收之。又前開偽造私文書上偽 造「王進中」印文之印章,雖未扣案,然被告於本院訊問時 自陳「王進中」的印文,係其以偽造之印章蓋用而來等語( 見金訴卷第54至55頁),自亦應依刑法第219條規定宣告沒 收之。另本案並未扣得前開偽造私文書上偽造「隆利投資股 份有限公司」、「彭双浪」印文之印章,且以現今科技利用 電腦繪圖或剪貼複印等方式均得輕易偽造印文,未必非得先 行偽刻印章再持以蓋印,且被告亦自陳是使用電子檔列印方 式,卷內復無任何證據足認如上揭偽造之印文,係以偽造之 印章蓋用而來,難認實際上真有該等偽造之印章存在,自無 沒收偽造印章之問題,附此敘明。 (三)扣案之IPHONE XR手機1支(含SIM卡,IMEI:000000000000000 )、偽造之識別證1張,及偽造之隆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13 年12月5日商業操作合約書、泰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13年12 月5日商業操作合約書、專用收款收據各1份(見警876號卷 第17至19頁),均為被告所有供本件犯罪所用之物;另扣案 之康利投資有限公司專用收款收據(見警876號卷第21頁) ,則係被告所有預備供犯罪所用之物等情,業據被告於本院 準備程序時所供承(見金訴卷第90頁),本案被告涉犯參與 犯罪組織、3人以上共同以網際網路詐欺取財、3人以上共同 以網際網路詐欺取財未遂罪、洗錢罪、洗錢未遂罪、行使偽 造私文書罪及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罪等罪嫌,雖因被告死亡而 應為不受理之諭知,惟檢察官於起訴書既已載明聲請沒收上 開行動電話等物,是該等扣案物,即均應依詐欺犯罪危害防 制條例第48條第1項、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諭知沒收 之。 (四)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2項之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 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而共同正犯 所得之沒收或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者為之。所謂各人所分 得之數,係指個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者而言(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884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被告於本院訊問時供稱:尚未拿到報酬等語(見金訴卷第54 頁),依本案卷內證據資料內容,並無證據證明被告上開犯 行有取得任何報酬、利益,是被告就本案既無不法利得,自 無犯罪所得應予宣告沒收或追徵之問題,爰不予宣告沒收或 追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2025-03-28

CYDM-114-金訴-30-20250328-2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681號 原 告 王○○ 被 告 呂亭伊 上列被告因113年度金訴字第1091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2025-03-27

CYDM-113-附民-681-20250327-1

簡上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簡上字第11號 上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茂專 上列上訴人因傷害案件,不服本院113年度朴簡字第506號中華民 國113年12月27日第一審簡易判決(起訴案號:臺灣嘉義地方檢 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3022號),提起上訴,本院合議庭為第二審 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林茂專緩刑貳年。   犯 罪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並準用刑事訴訟法第3編第1章及第2章除第361條外 之規定,同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上 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同法第 348條第3項亦有明定。查本件係由檢察官依告訴人李○○之請 求提起上訴,檢察官於本院審理時表明僅就第一審量刑及緩 刑部分提起上訴(見簡上卷第67頁),依前揭規定,本院審 理範圍僅限於原判決關於量刑及緩刑部分,不及於原判決所 認定犯罪事實、所犯罪名等其他部分。又本院針對僅就科刑 為一部分上訴之案件,祇須就當事人明示提起上訴之該部分 踐行調查證據及辯論之程序,然後於判決內將聲明上訴之範 圍(即上訴審理範圍)記載明確,以為判決之依據即足,毋 庸將不在審判範圍之罪(犯罪事實、證據取捨及論罪等)部 分贅加記載,亦無須將第一審判決書作為裁判之附件,附此 敘明(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625號判決參照)。本案 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之認事用法 及量刑均無不當,應予維持,且證據增列「被告於本院準備 程序及審理時之自白,本院調解筆錄影本、電話記錄、嘉義 縣水上鄉農會匯款回條」。 二、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原審量刑過輕等語。 三、按關於刑之量定,係實體法上賦予法院得為自由裁量之事項   ,苟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   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最高法院72年度台   上字第6696號、75年度台上字第7033號等判例要旨及95年度   台上字第7315號、95年度台上字第7364號等判決要旨供參)   ;又在同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原因   ,下級審法院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上   級審法院對下級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最高   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446號判決要旨參照)。原審認被告犯 行明確,並審酌一切情狀(詳原審判決),就其所犯刑法第 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依法量處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之易科罰金折算標準,認事用法 均無不當,量刑亦甚妥適。檢察官固以前揭為由提起上訴, 並未指出原審判決認事用法有何不當,本院認為原審判決認 事用法既無任何疏漏或違誤之處,而量刑係屬法官在法定刑 範圍內得自由裁量之事項,原審量刑並未過重,檢察官執前 開理由據以對原審提起上訴,顯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其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足見素行良好, 其因一時思慮未週而罹刑章,念及其坦承犯行,業與告訴人 達成調解,並賠償完畢,且告訴人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表示: 同意給被告緩刑等語(見簡上卷第47頁),並有本院調解筆 錄影本、電話記錄、嘉義縣水上鄉農會匯款回條在卷可查( 見簡上卷第39、53、75頁),是被告經此次刑之宣告,應知 警惕而無再犯之虞,本院認其所受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 適當,爰併諭知被告緩刑2年,以啟自新。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4條 、第368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郭志明提起公訴,檢察官李志明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附錄法條: 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27

CYDM-114-簡上-11-20250327-1

嘉交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嘉交簡字第257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嘉賢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速偵字第22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嘉賢犯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 罪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有關「犯罪事實」欄所載事實暨「證據並所犯法條」欄一、 證據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林嘉賢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服用 酒類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 (二)又被告曾有公共危險案件之前科,經本院以110年度嘉交簡 字第983號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並於民國111年2月9日執 行完畢在案,有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考,其於受徒刑之執 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已構 成刑法第47條第1項之累犯。而被告本案並無應量處最低法 定刑且無法適用刑法第59條減輕規定之情形,亦無應依司法 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裁量不予加重最低本刑之適用,是 被告本案所犯之罪,仍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加重 其刑。 (三)爰審酌被告漠視我國禁止酒後駕車之政策宣導,明知酒精成 分對人之意識能力具有不良影響,超量飲酒或食用含酒精成 分之食物後,將導致對於週遭事務之辨識及反應能力較平常 薄弱,倘駕駛車輛於道路上,將對自身及一般往來公眾造成 高度危險,猶於體內酒精尚未退卻,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 公升0.31毫克之情況下,仍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上路,顯置 己身及其他用路人之生命、身體、財產安全於不顧,並危及 整體之道路交通秩序,實屬不該。並參酌被告自述國中畢業 之智識程度;業工,經濟狀況小康;前有公共危險之犯罪前 科(不重複評價),業如前述及犯後坦承犯行等一切情狀。 本院認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應為適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4 條第2項,依刑事 判決精簡原則,僅記載程序法條,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 四、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具狀向本院 提起上訴(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本院合議 庭。  五、本案經檢察官陳美君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嘉義簡易庭 法 官 王慧娟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鄭翔元 附錄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 條之3 第1 項第1 款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附件:(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4年度速偵字第225號聲請 簡易判決處刑書)

2025-03-27

CYDM-114-嘉交簡-257-20250327-1

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572號 原 告 郭○○ 被 告 胡峻豪 上列被告因113年度金訴字第816號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 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2025-03-27

CYDM-113-附民-572-20250327-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70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郭義昌 指定辯護人 本院約聘辯護人張家慶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偵字第2721號、第345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郭義昌販賣第三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拾月。未扣案之 行動電話壹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壹張)沒收之,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未扣案之販 賣毒品所得新臺幣貳佰元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 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 罪 事 實 一、郭義昌明知其向址設嘉義市○○路000號之「○○○診所」醫師所 開立之含有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俗稱FM2)成份之錠 劑6顆,係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3款列管之第三 級毒品,依法不得販賣,竟意圖營利,基於販賣第三級毒品 之犯意,於民國112年12月24日9時35分許起,以其使用之行 動電話1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作為聯絡工具 ,與陳○○使用之行動電話1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 張)聯繫毒品交易事宜,嗣於同日9時40分許,在址設嘉義 縣○○鄉○○路000○0號之統一超商宮前門市前,郭義昌以新臺 幣(下同)200元之代價,販賣6顆FM2予陳○○。嗣經本院對 郭義昌之前開行動電話施以通訊監察,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下稱嘉義地檢署)檢察官指揮嘉 義縣警察局朴子分局報告偵查起訴。   理 由 壹、證據能力:   本判決下列所引用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經本院提   示後,檢察官、被告郭義昌及辯護人均同意作為證據,而本 院審酌各該證據作成時之情況,均核無違法不當或證明力明 顯過低之瑕疵,亦認以其等作為證據應屬適當,是依刑事訴 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之規定,認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方面: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本院準備程序及審 理時均坦承不諱(見警卷第3至7頁,113年度偵字第2721號 卷【下稱偵2721號卷】第79至82、157至159頁,本院卷第83 至87、121至129頁),核與證人陳○○於警詢及偵查時之證述 相符(見警卷第9至12頁,偵2721號卷第71至73頁),復有 通訊監察譯文、通聯調閱查詢單、嘉義地方檢察署113年3月 8嘉檢松宙113偵2721字第1139006975號函及「○○○診所」之 回覆在卷可查(見警卷第35至44頁,偵2721號卷第145頁) 。 二、被告係以100元之代價,向「○○○診所」取得40顆FM2,再以2 00元販賣6顆FM2予證人陳○○等情,業經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 及審理時供稱在卷(見本院卷第85、126頁),堪認被告於 本案中具有販賣本案毒品以營利之目的甚明。 三、綜上,上揭補強證據足資擔保被告所為之任意性自白,核與   事實相符。本件事證明確,被告之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 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3項之販賣第三 級毒品罪。被告著手販賣毒品前,所犯意圖販賣而持有第三 級毒品罪,與嗣後著手而犯販賣第三級毒品罪間,有法條競 合之適用,應論以販賣第三級毒品罪,該意圖販賣而持有之 犯行即不另論罪(最高法院101年度第10次刑事庭會議決議 參照)。 二、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嘉簡字第427號判 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確定,於110年4月12日執行完畢等情, 有執行指揮書電子檔紀錄1份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43頁) ,被告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 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並參酌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 旨,衡酌被告於上開前案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又再犯本件 ,可認其對刑罰反應力薄弱,及被告所為本案販賣毒品犯行 ,對國民身心健康及社會治安仍有相當程度危害,其惡性匪 淺,是認本案依累犯規定對被告加重其刑,並無其所受刑罰 超過所應負擔罪責而致其人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情事, 故本院綜合判斷後,除法定本刑為無期徒刑依法不得加重外 ,就有期徒刑及罰金部分,均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 各加重其法定最輕本刑。 三、本件被告於警詢、偵查、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時均自白販賣 第三級毒品氟硝西泮,予以營利之事實,業如前述,故被告 所涉販賣第三級毒品之犯行,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 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並依法先加重後減輕之。 四、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可憫恕者,得酌量減輕其刑, 同法第57條規定,科刑時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左列事 項(共10款)為科刑重輕之標準,兩條適用上固有區別,惟 所謂「犯罪之情狀」與「一切情狀」云云,並非有截然不同 之領域,於裁判上酌減其刑時,應就犯罪一切情狀(包括第 57條所列舉之10款事項),予以全盤考量,審酌其犯罪有無 可憫恕之事由(即判例所稱有特殊之原因與環境等等,在客 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以及宣告法定低度刑,是否猶嫌過 重),以為判斷。故適用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時,並不排除 第57條所列舉10款事由之審酌,惟其程度應達於確可憫恕, 始可予以酌減(最高法院70年度第6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而修正後刑法第59條已將刑之酌減審認標準之見解予以 明文化,認犯罪之情狀須「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 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又參酌大法官釋字第263 號解釋,若不分犯罪情況及結果如何,概以死刑、無期徒刑 為法定刑,立法甚嚴,若有情輕法重之情,裁判時本有刑法 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之適用,足以免過嚴之刑,與憲法尚無 牴觸。是若有情輕法重及刑法第59條所規定等情,對被告所 犯之罪酌量減輕其刑,自為法之所許。本件被告販賣第三級 毒品氟硝西泮錠劑數量不多,且來源係其因病就診,經由醫 生所開立之藥物,並以200元販售之,獲益非鉅,是被告犯 罪情節尚非重大,惡性與犯罪情節核與大量走私進口或長期 販賣毒品之所謂「大盤」、「中盤」毒販有重大差異,是被 告依前開累犯加重其刑、偵審自白減輕其刑後,最低本刑仍 為有期徒刑3年7月,依社會一般觀念仍有情輕法重之嫌,有 傷人民對法律之情感,是被告之犯罪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 最低度刑仍嫌過重,爰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 五、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毒品為國家嚴加查 緝的物品,仍鋌而走險,無視於國家杜絕毒品危害之禁令, 不思以正當途徑獲取財物,竟販賣氟硝西泮予以營利,並衡 酌其坦承犯行,態度良好,販賣毒品之數量、金額、獲利甚 微,暨其自陳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未婚、無子女,羈押前 職業為鐵工,羈押前與家人同住,其為家裡主要經濟來源, 父親已退休,母親罹有重病,平常由被告照顧,及其犯罪動 機、目的、手段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肆、沒收部分: 一、未扣案之行動電話1支(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 為被告供本件販賣毒品所用之物,業據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 時供承在卷(見本院卷第85頁),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19條第1項規定,諭知沒收之。 二、未扣案之200元,係被告犯本件販賣毒品罪之犯罪所得,應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之,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再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 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郁雯提起公訴,檢察官陳志川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附錄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 刑者,得併科新臺幣 3 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 10 年以上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千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三級毒品者,處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 科新臺幣 1 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四級毒品者,處 5 年以上 12 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5 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專供製造或施用毒品之器具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 百 50 萬元以下罰金。 前五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27

CYDM-113-訴-170-20250327-1

原重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原重附民字第1號 原 告 林○○ 被 告 曾庭瑋 上列被告因114年度原金訴字第11號加重詐欺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 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黃士祐

2025-03-27

CYDM-114-原重附民-1-20250327-1

朴交簡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朴交簡附民字第4號 原 告 李月娥 被 告 張明全 上列被告因114年度朴交簡字第89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 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葉芳如

2025-03-26

CYDM-114-朴交簡附民-4-20250326-1

朴交簡附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朴交簡附民字第3號 原 告 黃鳳珠 被 告 黃昱菖 上列被告因114年度朴交簡字第87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 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 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慧娟 法 官 郭振杰 法 官 林家賢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葉芳如

2025-03-26

CYDM-114-朴交簡附民-3-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