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矚易字第1號

共找到 5 筆結果(第 1-5 筆)

審易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2814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朱自勝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毒偵字第1086號、第1195號、第1501號、第1952號、第195 3號、第2110號),被告就被訴事實為有罪陳述,本院裁定進行 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如附表一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一「宣告刑」欄所示之刑 。前開各罪所處之刑,得易科罰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肆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不得易科罰金部分,應 執行有期徒刑貳年。 扣案如附表二編號1、3、5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扣案如附表二 編號2、4、6、7所示之物均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除下列更正及補充外,其餘均與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相同,茲引用如附件。 (一)附件犯罪事實欄一、第5至10行「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 依桃園地院裁定令入勒戒處所施以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 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2年10月16日執行完畢,並經本署檢 察官於112年10月17日以112年度毒偵緝字第992號為不起訴處 分確定」之記載,應補充更正為「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 依桃園地院以112年度毒聲字第448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施以 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2年10月16 日執行完畢,並經本署檢察官於112年10月17日以112年度毒偵 緝字第992號、112年度毒偵字第2498號、112年度毒偵字 第4154號、112年度毒偵字第460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 (二)附件犯罪事實欄一、(一)第7行所載「削尖吸管1支」應更 正為「削尖吸管2支」。    (三)附件犯罪事實欄一、(四)第6至7行所載「安非他命5包( 毛重共1.26公克,淨重共0.981公克)」應更正為「安非 他命5包(毛重共5.93公克,淨重共4.616公克)」。  (四)證據部分增列「被告甲○○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中之白」 。   二、論罪科刑 (一)按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再犯第1 0條之罪者,檢察官或少年法院(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應 依法追訴或裁定交付審理,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 項定有明文。查被告甲○○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以以 112年度毒聲字第448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施以觀察、勒戒後 ,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2年10月16日執行完畢, 並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112年10月17日以112年度 毒偵緝字第992號、112年度毒偵字第2498號、112年度毒 偵字第4154號、112年度毒偵字第4606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 ,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則被告於 觀察勒戒執行完畢後3年內再犯本案施用第一、二級毒品 罪,依上開規定自應依法追訴處刑,合先敘明。 (二)查海洛因、甲基安非他命分別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 第2項第1款、第2款所定之第一、二級毒品,是核被告就 附表一編號1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 施用第一級毒品罪;就附表一編號2、3、4、6所為,均係 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之施用第一、二 級毒品罪;就附表一編號5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其持有海洛因及甲基 安非他命之低度行為,皆應為施用之高度行為吸收,均不 另論罪。 (三)被告就附表一編號2、3、6所為,均係以一行為同時施用 第一、二級毒品,俱為想像競合犯,均應依刑法第55條規 定,各從一重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被告先後7次施用毒 品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分論併罰。 (四)被告前因①竊盜等案件,經本院以104年度原矚易字第1號 與105年易字第150號合併判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8月、6月 、6月、6月、5月、5月、5月、4月、3月、3月確定,②施 用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05年度審訴字第623號判處有期徒 刑9月確定,上開①②案件,復經本院以106年度聲字第1415 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確定,嗣於111年11月20日 縮短刑期執行完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稽,其於5年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本罪,均為累 犯。又司法院大法官於108年2月22日就累犯規定是否違憲 乙事,作成釋字第775號解釋:「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 ,不生違反憲法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惟其不分情節 ,基於累犯者有其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立法理 由,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59條所定要件之 情形下,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 案,其人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憲法 第8條保障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 ,牴觸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本院審酌被告所犯前案 與本案為罪質相同之施用毒品案件,被告顯未能記取前案 科刑之教訓謹慎行事,漠視法紀,其對刑罰之反應力薄弱 ,未因此產生警惕作用,爰參照上開解釋意旨,均依刑法 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五)又被告於附表一編號1、2、5犯行後,在其施用毒品犯行 尚未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知悉前,於為警盤查之際, 主動向警員供承施用毒品乙節,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 分局查獲施用(持有)毒品案件經過情形紀錄表、被告113 年2月17日之警詢筆錄、112年10月28日警詢筆錄等在卷可 參(見毒偵字第1086號卷第61頁、毒偵字第1195號卷第15 頁、毒偵字第1953號卷第10頁),堪認被告係對於未發覺 之該次施用毒品罪自首而接受裁判,爰均依刑法第62條前 段規定,減輕其刑。又被告有上開刑之加重及減輕之情形 ,應各依刑法第71條第1項規定,先加後減之。 (六)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經觀察、勒戒後, 猶未戒除施用毒品,足徵其沾染毒癮頗深;惟其犯後坦承 犯行,兼衡本案犯行所生危害、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 、智識程度、生活狀況、素行及參照被告之前案紀錄等一 切情狀,分別量處如附表一「宣告刑」欄所示之刑,並就 不得易科罰金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部分定應執行刑,就得 易科罰金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部分,分別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暨定應執行刑,並就此再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被告如欲就得易科罰金與不得易科罰金之部分合併 定應執行刑,得於案件確定後向執行檢察官提出聲請)。 三、沒收部分 (一)按查獲之第一、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二級毒 品之器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扣案如附 表二編號1、3、5所示之物,經送驗結果分別檢出第一級 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有附表編號 二「鑑驗報告」欄所示檢驗報告為證,均係被告犯本案施 用毒品犯行所剩餘,且上開毒品與包裝袋沾染之毒品皆無 法澈底析離,俱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 規定,併宣告沒收銷燬;至鑑驗滅失之毒品部分,既已滅 失,爰不另為沒收銷燬之宣告。 (二)末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 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刑 法第38條第2項定有明文。扣案如附表二編號2、4、6、7 所示之物,均為被告所有,且為供被告犯各次施用毒品犯 行所用之物,此經被告於偵訊中供承明確(見113年度毒 偵字第1086卷第23頁、毒偵字第1195號卷第17頁、毒偵字 第1086號卷第191頁、第195頁),爰均依前揭規定,宣告 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 條之2 、第454 條第2 項(本案採判決精簡原則,僅 引述程序法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蔡宜芳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何宇宸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涂頴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表一: 編號 犯罪事實 所犯法條 宣告刑 1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一)所載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 甲○○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陸月。 2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二)所載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 甲○○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柒月。 3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三)所載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 甲○○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捌月。 4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四)所載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 甲○○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柒月;又施用第二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5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五)所載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 甲○○施用第二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6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六)所載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 甲○○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捌月。 附表二: 編號 犯罪事實 扣案物品 備註(鑑驗報告) 1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一)所載 海洛因2包(驗餘毛重共0.608公克,驗餘淨重共0.199公克)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毒品證物檢驗報告(見毒偵字第1086號卷第163頁) 2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一)所載 削尖吸管2支 無 3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二)所載 海洛因1包(驗餘毛重0.308公克,驗餘淨重0.058公克)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毒品證物檢驗報告(見毒偵字第1195號卷第191頁) 4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二)所載 針筒1支 無 5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四)所載 海洛因1包(驗餘毛重0.428公克,驗餘淨重0.024公克)、安非他命5包(驗餘毛重共5.926公克,驗餘淨重共4.612公克)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毒品證物檢驗報告(見毒偵字第1952號卷第193頁) 6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四)所載 吸食器1組及玻璃球1顆 無 7 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六)所載 針筒1支 無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毒偵字第1086號                   113年度毒偵字第1195號                   113年度毒偵字第1501號                   113年度毒偵字第1952號                   113年度毒偵字第1953號                   113年度毒偵字第2110號   被   告 甲○○ 男 47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0號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 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應 提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敘述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前因施用毒品、竊盜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 稱桃園地院)分別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3次)、7月、9月 及1年(2次),於民國107年6月25日以107年度聲字1256號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4年確定,並於111年11月20日縮短刑期執行完畢 出監。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依桃園地院裁定令入勒戒處所施 以觀察、勒戒後,認無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112年10月16 日執行完畢,並經本署檢察官於112年10月17日以112年度毒偵緝 字第992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詎仍不知悔改,於上開觀察、勒 戒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復基於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犯 意,分別於: (一)113年2月16日15時40分許為警採尿時起回溯26小時內某時,在 桃園市○○區○○○路0段0巷00○0號(下稱桃園市中壢區租屋處 ),以將海洛因與葡萄糖置入針筒注射之方式,施用第一級 毒品海洛因1次。嗣於113年2月16日15時5分許,在桃園市○○ 區○○○路00號前為警查獲,發覺為毒品列管人口,並扣得海洛 因2包(毛重共0.36公克,淨重共0.119公克)、削尖吸管1 支等物,經採集尿液送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陽性反應, 始悉上情。 (二)113年2月17日13時30分許,在桃園市中壢區租屋處,以將海 洛因與安非他命混入食鹽水置入針筒注射之方式,同時施用 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各1次。嗣於 同日19時50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00號旁為警查獲,並 扣得海洛因1包(毛重0.31公克,淨重0.06公克)、針筒1支 等物,經採集尿液送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及 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悉上情。 (三)113年1月9日0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00巷0號5樓,以將 海洛因與安非他命混入食鹽水置入針筒注射之方式,同時施 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各1次。嗣 於同日17時55分許,在桃園市桃園區永安路423巷遭警盤查 ,發覺為毒品列管人口,帶返至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 草湳派出所接受採集尿液送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 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悉上情。 (四)113年3月26日12時許,在桃園市中壢區租屋處,以將海洛因 摻入香菸燃燒吸食煙霧之方式,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次 ,復以將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燒烤吸食煙霧之方式,施 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於同日15時10分許,在 桃園市中壢區普義路與立和路口為警查獲,並扣得海洛因1 包(毛重0.43公克,淨重0.026公克)、安非他命5包(毛重 共1.26公克,淨重共0.981公克)、吸食器1組及玻璃球1顆 等物,經採集尿液送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及 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悉上情。 (五)112年10月23日21時許,在桃園市中壢區延平路上之某朋友 家,以將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燒烤吸食煙霧之方式,施 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於112年10月28日14時許 ,因竊盜案通緝遭警查獲,發覺為毒品列管人口,帶返至桃 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宋屋派出所接受採集尿液送驗,結 果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悉上情。 (六)113年2月25日18時許,在桃園市中壢區租屋處,以將海洛因 與安非他命混入食鹽水置入針筒注射之方式,同時施用第一 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各1次。嗣於113年 2月27日0時10分許,在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1段遭警盤查, 並扣得針筒1支,經採集尿液送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 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始悉上情。 二、案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刑事警察大隊、大溪分局 、平鎮分局及蘆竹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一 被告甲○○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自白。 被告坦承於上開犯罪事實一、(一)至(六)所述時、地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 二 1、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真實姓名與尿液、毒品編號對照表( 尿液編號:113H-47)、自願受採尿同意書、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各1紙。 2、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毒品證物檢驗報告各1份。 1、被告於113年2月16日15時40分許為警採集尿液,檢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陽性反應,足證被告有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之事實。 2、被告持有上開犯罪事實一、(一)物品,所扣得白色粉末2包,經檢驗結果,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之事實。 三 1、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真實姓名與尿液、毒品編號對照表( 尿液編號:0000000U0134)、自願受採尿同意書、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各1紙。 2、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毒品證物檢驗報告各1份。 1、被告於113年2月17日20時50分許為警採集尿液,檢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足證被告有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 2、被告持有上開犯罪事實一、(二)物品,所扣得白色粉末1包,經檢驗結果,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之事實。 四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真實姓名與尿液、毒品編號對照表( 尿液編號:Z000000000000)、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應受尿液採驗人尿液檢體採集送驗紀錄、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各1紙。 被告於113年1月9日18時30分許為警採集尿液,檢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足證被告有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 五 1、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溪分局被採尿人尿液暨毒品真實姓名與編號對照表( 尿液編號:0000000U0036)、委託辦理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檢體監管紀錄表、自願受採尿同意書、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各1紙。 2、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大溪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毒品證物檢驗報告各1份。 1、被告於113年3月26日17時40分許為警採集尿液,檢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足證被告有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 2、被告持有上開犯罪事實一、(四)物品,所扣得白色粉末1包、白色透明結晶5包,經檢驗結果,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之事實。 六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採驗尿液通知書、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應受尿液採驗人尿液檢體採集送驗紀錄、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檢體編號:Z000000000000)各1紙。 被告於112年10月28日14時許為警採集尿液,檢驗結果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足證被告有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 七 1、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隊)真實姓名與尿液、毒品編號對照表( 尿液編號:R113-036)、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檢體監管紀錄表、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報告各1紙。 2、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各1份。 1、被告於113年2月27日4時35分許為警採集尿液,檢驗結果呈可待因、嗎啡、安非他命及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足證被告有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事實。 2、被告持有上開犯罪事實一、(六)物品之事實。 八 被告提示簡表、刑案資料 查註紀錄表、全國施用毒 品案件紀錄表及矯正簡表 各1份 被告於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再犯本件施用毒品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犯罪事實一、(一)部分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一級毒品罪嫌;犯罪事實一、(五) 部分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 嫌;犯罪事實一、(二)至(四)及(六)部分係犯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一級毒品及同條第2項之施 用第二級毒品罪嫌。就犯罪事實一、(二)、(三)及(六 )部分係以一行為同時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係一行為觸犯數 罪名,為刑法第55條想像競合犯,請從情節較重之施用第一 級毒品罪處斷。就犯罪事實一、(一)、(二)、(四)部 分其持有毒品之低度行為,為施用毒品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 罪。而被告所犯上開7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分論併 罰。又查被告前有如犯罪事實欄所載之論罪科刑及執行情形, 有本署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附卷可憑,其於徒刑執行完畢5年內 ,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徒刑以上之罪,該當刑法 第47條第1項之累犯。又被告本案所為,與前案之犯罪類型、 罪質、目的、手段及法益侵害結果均高度相似,又再犯本案犯 行,足認其法律遵循意識及對刑罰之感應力均薄弱,本件加重其 刑,並無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所指可能使被 告所受刑罰超過其應負擔罪責之虞,請依刑法第47第1項規 定,加重其刑。至上開犯罪事實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4 包、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5包等物,請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條 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並諭知銷燬;扣案之削尖吸 管1支、針筒2支、吸食器1組及玻璃球1顆等物,為被告所有 且為施用毒品之器具,請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 收。 四、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 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2  日                 檢 察 官  乙○○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6  日                 書 記 官  李純慧  所犯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第2項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12-09

TYDM-113-審易-2814-20241209-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506號 原 告 代號AW000-Z000000000(年籍資料詳卷) 代號AW000-Z000000000A(年籍資料詳卷) 上 二 人 訴訟代理人 李佩珊律師 被 告 黃子佼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矚易字第1號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 條例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 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 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李佳靜 法 官 郭子彰 法 官 陳盈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于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2024-12-03

TPDM-113-附民-1506-202412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參與訴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860號 聲 請 人 代號AW000-Z000000000(年籍資料詳卷) 代 理 人 楊佳陵律師 被 告 黃子佼 選任辯護人 陳韋勝律師 蕭棋云律師 廖孟意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案件(113年 度矚易字第1號),聲請參與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代號AW000-Z000000000(年籍資料詳 卷,下稱聲請人)為本案之被害人,雖被告黃子佼所犯之兒 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39條之罪,非刑事訴訟法第455 條之38第1項所明列得為訴訟參與之案件,惟聲請人為本案 之被害人,亦為法律扶助基金會之受扶助人,為了解訴訟程 序經過情形及卷證資料內容,以維護訴訟權益,爰依法聲請 參與本案訴訟等語。 二、按下列犯罪之被害人得於檢察官提起公訴後第二審言詞辯論 終結前,向該管法院聲請參與本案訴訟:「一、因故意、過 失犯罪行為而致人於死或致重傷之罪。二、刑法第231條、 第231條之1、第232條、第233條、第240條、第241條、第24 2條、第243條、第271條第1項、第2項、第272條、第273條 、第275條第1項至第3項、第278條第1項、第3項、第280條 、第286條第1項、第2項、第291條、第296條、第296條之1 、第297條、第298條、第299條、第300條、第328條第1項、 第2項、第4項、第329條、第330條、第332條第1項、第2項 第1款、第3款、第4款、第333條第1項、第2項、第334條第1 項、第2項第1款、第3款、第4款、第347條第1項、第3項、 第348條第1項、第2項第2款之罪。三、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 2條第1項所定之罪。四、人口販運防制法第31條至第34條、 第36條之罪。五、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32條至第35 條、第36條第1項至第5項、第37條第1項之罪。前項各款犯 罪之被害人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死亡或因其他不得 已之事由而不能聲請者,得由其法定代理人、配偶、直系血 親、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為 之。但被告具前述身分之一,而無其他前述身分之人聲請者 ,得由被害人戶籍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或財團法 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為之。被害人戶籍所在地不明者,得 由其住(居)所或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或財團法 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為之。」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定 有明文;又法院對於前開訴訟參與之聲請,認為不合法律上 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且該裁定不 得抗告,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0第1項前段、第4項亦分別 有明文規定。 三、經查,被告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案件,前經檢察 官提起公訴,認被告涉犯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39條 第1項無故持有兒童或少年之性影像罪嫌,核被告上述被訴 之罪,非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8第1項所列舉得聲請訴訟參 與之案件類型。從而,聲請人聲請參與本案訴訟於法不合, 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四、本院雖駁回聲請人上述訴訟參與之聲請,惟聲請人業已委任 告訴代理人楊佳陵律師進行本案訴訟,有刑事委任狀1份在 卷可稽(見本院113年度矚易字第1號不公開卷第203頁), 是聲請人仍得透過告訴代理人與公訴人確認證據調查方向、 到庭陳述意見等事宜,了解訴訟進行之程度及為其利益為主 張,對於聲請人之訴訟獲知權等訴訟權益並無影響,併此敘 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40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盈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于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2024-12-03

TPDM-113-聲-2860-20241203-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440號 原 告 代號AW000-Z000000000(年籍資料詳卷) 告訴代理人 鄧智勇律師 被 告 黃子佼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矚易字第1號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 條例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 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 定,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李佳靜 法 官 郭子彰 法 官 陳盈呈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程于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2024-12-03

TPDM-113-附民-1440-20241203-1

民他上更四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損害賠償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民他上更四字第1號 原 告 福懋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逸群(即晉昇投資有限公司指定代表人) 訴訟代理人 甘龍強律師 被 告 大統長基食品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高健恆 被 告 高振利 温瑞彬 周昆明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永裕律師 複 代理 人 黃文欣律師 王怡茹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本院103年度重附民字第1號),經最高法院第4次發回 更審,本院於113年9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高振利、温瑞彬、周昆明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伍 佰肆拾玖萬柒仟壹佰玖拾伍元,及自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 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大統長基食品廠股份有限公司應分別與被告高振利、温 瑞彬、周昆明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伍佰肆拾玖萬柒仟壹 佰玖拾伍元,及自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十七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其中任一被告已為給付 ,其餘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 三、第一項與第二項所命給付,如其中一項之被告已為給付時, 另一項之被告於該已給付範圍內免給付義務。 四、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五、本審及發回前第三審訴訟費用(除確定部分外)由被告連帶 負擔百分之八十五,餘由原告負擔。 六、本判決所命給付部分,於原告以新臺幣捌佰伍拾萬元供擔保 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仟伍佰肆拾玖萬柒仟壹佰 玖拾伍元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原告其餘假執行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壹、原告法定代理人原為黃勳高,於本院104年度民他上更㈠字第 1號(下稱更一審)審理時,變更為茂生飼料股份有限公司 ,指定代表人許忠明,並經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更一審卷第 227至233頁)。於審理中法定代理人再變更為晉昇投資有限 公司,其指定代表人亦為許忠明,嗣又改派許逸群為指定代 表人,有原告陳報狀及準備書狀、公司登記資料、指派書、 改派書、臺灣證券交易所網站重大訊息網頁等在卷可稽,並 經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107年度民他上更㈡第1號,下稱 更二審,卷第55至61頁、第69至72頁、第121至123頁;本院 109年度民他上更㈢字第1號,下稱更三審,卷一第148頁、第 157至161頁;本院111年度民他上更四字第1號,下省略案號 ,卷二第317至349頁),核無不合,予以准許。 貳、被告以本院103年度刑智上易字第13號(下稱系爭刑案)就 原告部分犯罪事實未經起訴,且原告購買之橄欖油及葡萄籽 油與系爭刑案判決認定之油品不相同,辯稱原告並非系爭刑 案判決之被害人,無從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云云(卷 二第234至242頁,即程序爭點一)。然觀諸系爭刑案判決事 實一之㈠、㈢及理由二之㈡、㈣內容(本院103年度重附民字第1 號,下稱附民審,第134頁及其反面、第135頁反面至136頁 、第140至141頁、第141頁反面至143頁),被告大統長基食 品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公司)攙雜其他油品販售「純 橄欖油(194公斤)」、「純橄欖油(192公斤)」、「葡萄 籽油(194公斤)」產品予不知情之原告,原告屬系爭刑案 檢察官起訴書犯罪事實所載不知情而購買之廠商,因被告犯 罪行為受害之部分為系爭刑案起訴效力所及,為該案被告犯 罪之被害人。且經本院調取系爭刑案案卷,有關被告公司供 應原告純橄欖油(194公斤)、純橄欖油(192公斤)、葡萄 籽油(194公斤)產品部分之犯罪事實,經臺灣彰化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02年11月11日系爭刑案一審審理時,在1 02年度蒞字第6377號補充理由書附表明確列載,被告辯護人 並於同年月28日審判期日,就此部分為被告辯護(臺灣彰化 地方法院102年度矚易字第1號卷一第311頁及其反面、第312 頁、第314頁、第321頁、第323頁,卷二第178至179頁), 並無被告所謂原告部分犯罪事實未經起訴、原告購買之油品 與系爭刑案判決認定油品不同等情節,被告所辯不可採。 參、被告辯稱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係請求封存及回收、支 付回收運費、經銷商要求賠償、認證撤銷、其他合格油品受 牽連而遭退貨或交易不成、退出小包裝油品市場、業務縮減 機器設備閒置之損害,嗣於言詞辯論期日撤回上述請求,改 為請求差價,其性質應屬訴之變更,即撤回原訴,請求就新 訴為裁判之意,然民事訴訟法關於訴之變更追加規定,並未 在刑事訴訟法第491條規定準用範圍,刑事訴訟之第二審程 序中,並無得為訴之變更追加之規定,亦無準用刑事訴訟法 第265條規定餘地,原告變更之訴不合法云云(卷二第243至 244頁,即程序爭點二)。然民事訴訟法第255條關於訴之變 更、追加之限制規定,於附帶民事訴訟,雖不在刑事訴訟法 第495條所載應行準用之列,惟此要屬民事訴訟程序上之當 然法理,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自非不可予以援用(最高 法院29年附字第160號刑事裁判要旨可資參照)。本件原告 主張其因被告之詐欺行為受有損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等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惟就損害賠償之計算 方式,先主張其因封存、回收油品、遭經銷商要求賠償扣款 等所造成之損害共計新臺幣(下同)2,508萬6,876元,其後 變更為其欲購買純橄欖油及純葡萄籽油,經被告攙雜其他較 低廉之沙拉油或葵花油等油品,所造成純油及混油之差價損 失共3,830萬6,793元,核未變更訴訟標的,僅係更正事實上 之陳述及擴張訴之聲明,並非訴之追加,被告抗辯原告訴之 追加不合法,並不可採。又原告於本院審理時就本件侵權行 為法律關係,依據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及第2項規定為主 張(卷一第251至255頁),縱認原告於附民審至更三審審理 時未就民法第184條之條項明確主張,亦符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2款請求基礎事實同一之規定,附此敘明。 乙、實體方面 壹、原告主張:原告於96至102年間向被告公司購買之橄欖油及 葡萄籽油,攙雜其他較低廉之沙拉油或葵花油等油品,冒充 為純橄欖油及純葡萄籽油(下稱系爭油品),致原告受有以 全部交易期間,各種油品價格平均價計算之價差損失3,000 萬元。被告高振利、温瑞彬、周昆明(下省略稱謂,合稱高 振利等3人)共犯詐欺罪,經系爭刑案判決有罪確定,為共 同侵權行為人,温瑞彬、周昆明為被告公司之受僱人,其執 行職務,不法侵害原告權利,高振利時任被告公司董事長即 公司負責人,其執行公司業務,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與刑法 規定,致原告受有損害,原告自得於系爭刑案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請求賠償,爰依民法第185條、第184條第1項後段及第2 項、第188條第1項、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連 帶賠償損害等情。並為聲明:高振利等3人應連帶給付原告 3,000萬元及自103年6月17日起至清償止,按年息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被告公司應分別與高振利等3人連帶給付原告 3,000萬元及自103年6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 五計算之利息;其中任一人已為給付,其餘被告於已為給付 範圍內免給付義務。第一項與第二項所命給付,如其中一 項之被告已為給付時,另一項之被告於該已給付之範圍內免 給付義務。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原告原聲明 請求給付3,830萬6,793元,於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978 號民事判決第三次發回後,本件金額部分之審理範圍為3,00 0萬元,原告逾此範圍之請求業經判決敗訴確定)。 貳、被告則以:原告購買之系爭油品係無外包裝之大桶裝橄欖油 ,並無虛偽標記100%純橄欖油、100%純葡萄籽油,非屬系爭 刑案判決所認定受詐欺之被害人,高振利等3人被訴詐欺, 固據系爭刑案判決有罪確定,然該案認定之事實,非當然拘 束本件民事訴訟。依另案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6年度金 上訴字第357號(下稱第357號刑案)判決內容,原告於系爭 刑案案發前,已知悉被告公司販售混油,並非遭詐騙始購入 系爭油品,且原告向被告公司購入系爭油品,均會經內部化 驗部門進行檢驗,理應知情被告公司所交付者是否為純橄欖 油或純葡萄籽油。原告為知情廠商,購入系爭油品後,予以 分裝,出售予消費者,並未受有損害。原告迄未證明混油比 例,亦未證明損害賠償金額計算之依據等語置辯。並為聲明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參、實體爭點(卷二第193頁): 一、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同條第2項、第185條規定, 請求被告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有無理由? ㈠原告向被告公司購入之油品為何?原告於購入油品時是否知 悉為混油? ㈡原告是否受有損害?若原告受有損害,其所受損害是否可具 體計算?損害額為若干? 二、原告依民法第188條及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公 司與高振利等3人賠償損害,有無理由? 肆、得心證理由: 一、被告有詐欺原告之侵權行為,應對原告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   ㈠高振利前為被告公司董事長,温瑞彬、周昆明則受僱於大統 公司,分別擔任調配室課長及調配作業員,均依高振利指示 負責油品調製。高振利為降低被告公司製造「純橄欖油」之 成本,以牟取不法財物,竟與温瑞彬、周昆明基於詐欺之意 思聯絡,由高振利指示温瑞彬、周昆明以橄欖油為基底,再 攙入葵花油、芥籽油、大豆油(一般通稱沙拉油,下稱沙拉 油)等油類,並加入未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添加物「銅葉 綠素」之綠色色素調色方式,冒充為純橄欖油(實際含橄欖 油比例約42%,惟其各批次混搭油品之比例可能因成本考量 略做調整),以「純橄欖油(194公斤)」、「純橄欖油(1 92公斤)」之產品品項,銷售予原告,被告公司對原告96年 至102年「純橄欖油(194公斤)」、「純橄欖油(192公斤 )」銷售總金額為4,442萬4,603元。高振利等3人另基於詐 欺之犯意聯絡,由高振利指示温瑞彬、周昆明於調製葡萄籽 油之過程中,攙入所設定比例之葵花油及「銅葉綠素」色素 ,偽冒純葡萄籽油(實際含葡萄籽油比例約9%,其各批次混 搭油品之比例可能因成本考量略做調整),以「葡萄籽油( 194公斤)」品項,銷售予原告,被告公司對原告96年至102 年「葡萄籽油(194公斤)」銷售總金額為2,576萬9,292元 之事實,業據檢察官提起公訴,並經系爭刑案判決罪刑確定 在案(附民審卷第133至162頁),足認被告公司未告知原告 其所販售之純橄欖油攙雜沙拉油、葡萄籽油亦攙雜葵花油, 則原告主張受有純橄欖油與攙雜之橄欖油及純葡萄籽油與攙 雜之葡萄籽油的差價損失,自屬有據。 ㈡民法第184條規定:「(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 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 ,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 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 ,不在此限」;同法第185條規定:「(第1項)數人共同不 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 為加害人者亦同。(第2項)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 為人」;同法第188條第1項規定:「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 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 任。但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 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僱用人不負賠償責 任」;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 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 司負連帶賠償之責」。本件依系爭刑案所示高振利等3人製 造販賣予原告之油品攙偽假冒,所犯刑法詐欺取財罪、違反 食品衛生管理法之罪等經判決有罪確定,自係以背於善良風 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原告,亦屬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原 告受有純正油品與攙混油品差價之損失,原告主張依民法第 184條第1項後段及第2項、第185條規定請求高振利等3人負 連帶損害賠償責任;温瑞彬、周昆明為本件犯罪行為時,為 被告公司受僱人,因執行被告公司之職務,而為犯罪行為, 被告公司應依民法第188條第1項規定與温瑞彬、周昆明負連 帶損害賠償責任;高振利為本件犯罪行為時,為被告公司負 責人,被告公司應依公司法第23條第2項規定與高振利負連 帶損害賠償責任。而被告公司或高振利等3人因不同之法律 關係負連帶賠償責任,惟給付目的相同,任一被告為給付即 足填補原告之損害,為不真正連帶債務等情,亦屬有理。 ㈢被告辯稱系爭刑案係認定被告於產品外包裝上為「100%純橄 欖油」或「100%純葡萄籽油」之標示,以此詐術欺騙不知情 之原告,致其陷於錯誤而購買,而其證據為銷貨明細、調配 記錄表及進貨明細表,然各該證據無法證明購買之油品為純 油、或於產品外包裝上虛偽標示,使原告誤認為購得純油, 原告引用高振利等3人之證詞及調配記錄表,均非原告購買 之油品云云。然系爭刑案判決事實欄已記載供應予原告之油 品為「純橄欖油(194公斤)」、「純橄欖油(192公斤)」 、「葡萄籽油(194公斤)」等產品品項;於理由亦載明「 又關於大統公司以橄欖油摻雜較低價之其他油品,冒充為純 橄欖油於96年1月4日至102年9月16日將品名『純橄欖油(194 公斤)』、『純橄欖油(192公斤)』之商品銷售與福懋公司, 其銷售總金額共計4,442萬4,603元部分,有被告大統公司銷 售與福懋公司橄欖油之銷貨明細、調配記錄表3張、進貨明 細表3 張附卷可稽(分別見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102年 度偵字第8726號卷第64至72頁、本院103年度重附民字第1號 卷第120至122頁、第126至128頁),而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 察署102年度偵字第25759、26732號起訴書第12、13頁,已 載明證人高振利、吳保俐之證詞供稱大統公司賣給福懋公司 之橄欖油摻雜40%的葵花油,但高振利並未告知福懋公司有 摻雜之事實。因此,被告對於福懋公司部分之犯行自屬本案 檢察官起訴書犯罪事實一所載不知情而購買之廠商,因一部 起訴效力及於犯罪事實全部,則福懋公司因被告犯罪行為受 害之部分為本案起訴效力所及,福懋公司自屬本案被告犯罪 之被害人」、「另查,關於大統公司以葡萄籽油摻雜較低價 之其他油品,冒充為純葡萄籽油於96年1月4日至102年9月16 日將品名『純葡萄籽油(194公斤)』之商品銷售與不知情之 福懋公司亦經被告高振利坦承,而其銷售總金額共計25,769 ,292元部分,有被告大統公司銷售與福懋公司葡萄籽油之銷 貨明細、調配記錄表3張、進貨明細表2張附卷可稽(分別見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檢察署102年度偵字第8726號卷第64至72 頁、本院103年度重附民字第1號卷第123至124頁、第129至1 30頁),而大統公司及高振利並未告知福懋公司上情。因此 ,福懋公司自屬本案檢察官起訴書犯罪事實一所載不知情而 購買之廠商,因一部起訴效力及於犯罪事實全部,則福懋公 司因被告犯罪行為受害之部分為本案起訴效力所及,福懋公 司自屬本案被告犯罪之被害人」(系爭刑案判決第4、6、16 、20至21頁,即附民審卷第134頁反面、135頁反面、140頁 反面、142頁反面至143頁),並無被告所稱系爭刑案判決僅 認定產品外包裝上為「100%純橄欖油」或「100%純葡萄籽油 」標示之產品,且被告公司銷售予原告油品縱如原告油脂事 業處處長林立中於第357號刑案調查時稱為空桶包裝(更三 審卷一第307頁),然被告銷售時既表明所銷售者為純橄欖 油、純葡萄籽油,其交付之油品攙有其他油品,原告即屬被 告詐欺之被害人,被告所辯不足採。 ㈣被告辯稱林立中早已知悉被告公司出售之橄欖油並非純橄欖 油,林立中於第357號刑案供述原告內部可以氣象分析儀檢 驗脂肪酸分布組成來確認橄欖油是否為純橄欖油,高振利告 知林立中出售非純油,林立中早已知悉被告公司出售之橄欖 油並非純橄欖油,原告採購業務均由林立中執掌,其明知攙 油之事,仍持續與被告公司交易,其法律效果自應歸於原告 ,原告並非不知情廠商,原告向西班牙進口之油品為「OLIV E POMACE OIL」(即橄欖果渣油),並非原告所稱之純橄欖 油云云。然查:  ⒈觀諸第357號刑案判決內容提及林立中親自決定添加混油於原 告產品,高振利證述其僅認識林立中,並不認識原告公司其 他人,亦未跟原告其他人講被告公司所供應之油品係添加葵 花油、銅葉綠素等情,且原告於102年11月2日舉行記者會, 並在證交所公開資訊觀測站發布重大訊息,提及就所受損害 部分另向被告公司求償(更二審卷第199、201、202頁)。 參以林立中在第357號刑案調查時稱伊不知道主管總經理、 副總經理等人是否知道公司有長期向被告公司進口橄欖油使 用,但大統長基事件爆發後,總經理許忠明、副總經理許逸 群均曾問過伊,公司是否有向被告公司買進橄欖油、有沒有 問題,伊回答有買且每批都有抽驗,抽驗結果都符合標準, 公司內部是102年10月16日才知道被告公司的橄欖油並非100 %純油。原告向被告公司進的貨售價都高於向西班牙、義大 利進口原料的成本5%至10%,且被告公司的橄欖油味道都很 刺鼻,伊才會認為被告公司賣給原告的橄欖油是純100%等語 (卷二第46、49、53頁)。復佐以原告提出同時期從西班牙 進口之純橄欖油單價每公斤90.87元,向被告公司購買橄欖 油單價則為每公斤97元(計算單據及說明參更一審卷第175 至181頁),被告公司之橄欖油售價確有高於西班牙進口油 品之情形。再徵諸被告公司及高振利於系爭刑案係辯稱所涉 油品之售價較其他品牌便宜,其銷售並未取得不當對價,應 不構成詐欺罪云云(系爭刑案判決第13頁,附民審卷第139 頁),倘原告知情,衡情被告當無不主張之理。綜觀上情, 實難以被告所舉高振利於第357號刑案證述曾告知原告油脂 事業處處長林立中所出售非純橄欖油,沒有跟原告講乙情( 更三審卷一第337頁),即謂林立中早已知悉被告公司出售 非純橄欖油,並以林立中執掌採購業務,逕將林立中知悉混 油之法律效果歸屬原告,而為不利原告之推斷,被告所辯不 足憑採。  ⒉被告雖援引原告員工丁樑泉、林芳如、林立中在第357號刑案 供述主張原告購入油品於內部會先進行檢驗,並非不知情廠 商云云。然丁樑泉陳稱主要是脂肪酸的組成比例有無符合CN S標準,只要脂肪酸比例在CNS的範圍內就認定這是橄欖油, 被告公司的油也一樣等語(更三審卷一第323頁);林芳如 陳稱102年10月31日之前伊知道被告公司的油都檢驗合格等 語(更三審卷一第331頁);林立中係陳稱公司內部氣象分 析儀設備理論上是可以檢出橄欖油是否為純橄欖油,判斷是 否為純橄欖油看脂肪酸組成及氣味,脂肪酸組成看哪一個數 值要問丁樑泉,檢驗不純或有問題才會跟伊報告等語(更三 審卷一第334頁),上開原告員工供述內容均未提及原告已 因檢驗而知悉被告公司販售橄欖油有攙雜而非純橄欖油之事 實,尚難逕為有利被告之認定。  ⒊被告辯稱原告從西班牙進口之橄欖油非純橄欖油云云,提出 維基百科關於「橄欖油」、「橄欖果渣油」之記載為證(更 一審卷第184至188頁,卷一第413頁),然原告所謂純橄欖 油係相對於調和橄欖油,即未攙混其他油品,被告所舉油品 等級高低之說明與本件判斷無關。   二、損害賠償金額之計算:     原告向被告公司購買純正油品,被告公司以攙混其他低價油 品之系爭油品,假冒純正油品交貨,原告以受有純正油品與 攙混油品價差之損失,主張依民法第213條第1項、第215條 及第216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賠償損害(卷一第356至3 57頁),自屬有據。就損害賠償金額之計算審酌如下:  ㈠原告提出向被告公司購買橄欖油之進貨明細表,96年至99年 部分除於「供應商簡稱」欄載明為「大統長基」外,並有「 驗收日期」、「異動別」、「驗收單號」、「料號」、「產 品名稱」、「數量」、「單價」、「金額」及「訂單單號」 等欄位;100年至102年部分,有「供應廠商:大統長基」、 「單據日期」、「品名」、「數量」、「單位」、「單價」 、「未稅金額」、「發票號碼」等欄位,均就各筆買賣交易 明確記載(附民審卷第126至130頁),觀其時間跨度長,內 容顯示交易細節,從形式觀之並無虛偽假造之情。而經核算 橄欖油部分總價款為4,442萬4,603元(2,934萬1,447元+1,5 08萬3,156元=4,442萬4,603元),葡萄籽油部分為2,576萬9, 292元(1,971萬8,339元+605萬953元=2,576萬9,292元),其 金額與系爭刑案判決所示金額互核相符,原告所提進貨明細 表應可採為計算依據。  ㈡高振利與被告公司職員吳保俐於102年11月5日,在臺灣臺中 地方檢察署102年度他字第6386號食品衛生管理法案件偵查 中作證,該偵訊筆錄後附有被告公司提出之歷史交易記錄表 ,其上有「品名」、「客戶簡稱」、「銷貨日期」、「銷貨 單號」、「銷貨數量」、「單價」、「銷貨金額」、「本幣 含稅金額」等欄位,並就各筆買賣交易明確記載(更三審卷 二第55至107頁),觀其時間跨度長且內容顯示交易細節, 從形式觀之並無虛偽假造之情,原告稱其上有關於沙拉油部 分,其品名記載為「黃豆原油」、「一級油」(一級油加工 部分則為原告公司委由被告公司加工之加工費,並非沙拉油 買賣價款),並有關於葵花油部分之買賣交易紀錄,據以計 算差價,對被告較為有利等情,業據原告提出計算式比較說 明(卷二第220至221頁),是以被告公司所提歷史交易記錄 表應可採為計算依據。  ㈢依系爭刑案判決所示,就橄欖油部分認定被告以橄欖油為基 底,再攙入葵花油、芥籽油、大豆油(一般通稱沙拉油)等 油類,實際含橄欖油比例約42% ,惟其各批次混搭油品之比 例可能因成本考量略做調整;就葡萄籽油部分認定被告以少 許葡萄籽油為基底,攙入葵花油,實際含葡萄籽油比例約9% ,其各批次混搭油品之比例可能因成本考量略做調整(系爭 刑案判決第3頁、第6頁,即附民審卷第134頁、135頁反面) ,原告因被告未提出系爭油品攙混比例及其成本,徵諸檢察 官起訴書所載扣押物品清單中之調配記錄表所示橄欖油大抵 以橄欖油與沙拉油調配;葡萄籽油大多以葵花油冒充(附民 審卷第120至122頁,第123至125頁),主張橄欖油部分以橄 欖油攙混沙拉油、葡萄籽油以葡萄籽油攙混葵花油,依系爭 刑案判決所示調配比例,分別依前述進貨明細表及歷史交易 記錄表資料計算混油價差,應屬有據,堪予採憑。  ㈣依前揭資料計算如下:  ⒈橄欖油部分:  ⑴依原告提出之進貨明細表,總價款為4,442萬4,603元(如前 所述),總重量為408,036公斤(247,908+160,128=408,036) ,平均每公斤為108.87元(4,442萬4,603元÷408,036=108.8 7元,以下均計算至小數點下二位,其後四捨五入)。  ⑵依被告公司提出之歷史交易記錄表,沙拉油總金額為3億9,18 2萬1,489元,總重量為10,450,377公斤(更三審卷二第64至 72頁、第87至88頁、第99至104頁品名「黃豆原油」、「一 級油」部分資料加總),平均每公斤為37.49元(3億9,182 萬1,489元÷10,450,377=37.49元)。  ⑶依系爭刑案判決所示調配比例計算,系爭油品之橄欖油單價 應為每公斤67.47元〔(108.87元×42%)+(37.49元×58%)=6 7.47元〕。又被告販售予原告之價格為每公斤108.87元,原 告受有每公斤41.4元之差價損失(108.87元-67.47元=41.4 元),而96至102年原告買受橄欖油總重量408,036公斤,故 原告所受差價損失總共計1,689萬2,690元(41.4元×408,036 =1,689萬2,69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  ⒉葡萄籽油部分:  ⑴依原告提出之進貨明細表,總價款為2,576萬9,292元(如前 所述),總重量為308,848公斤(230,278+78,570=308,848 ),平均每公斤為83.44元(2,576萬9,292元÷308,848=83.4 4元)。  ⑵依被告公司提出之歷史交易記錄表,葵花油總金額為438萬8, 222元,總重量為83,070公斤(530萬5,212元-91萬6,990元= 438萬8,222元,100,210-17,140=83,070,更三審卷二第98 頁),平均每公斤為52.83元(438萬8,222元÷83,070=52.83 元)。  ⑶依系爭刑案判決所示調配比例計算,系爭油品之葡萄籽油單 價應為每公斤55.58元〔(83.44元×9%)+(52.83元×91%)=5 5.58元〕。又被告販售予原告之價格為每公斤83.44元,原告 受有每公斤27.86元之差價損失(83.44元-55.58元=27.86元 ),而96至102年原告買受葡萄籽油總重量308,848公斤,故 原告所受差價損失總共約為860萬4,505元(27.86元×308,84 8=860萬4,505元)。  ⒊原告所受差價損失共計2,549萬7,195元(1,689萬2,690元+86 0萬4,505元=2,549萬7,195元),其請求被告連帶給付2,549 萬7,195元之範圍內,為有理由,予以准許,逾此範圍尚乏 依據,應予駁回。 三、被告應賠償之前揭金額屬未定期限之金錢債務,兩造就利率 並無約定,亦無其他可據之利率計付規範,依民法第229條 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規定,原告請求被告連帶給 付該債務自被告收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辯論意旨狀翌日即10 3年6月17日(參附民審卷第114頁)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 %計算之利息,即屬有據。    伍、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連帶給 付損害賠償2,549萬7,195元,及自103年6月17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外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而上開原告請求應准 許部分,被告之給付因分屬連帶與不真正連帶,是其中一被 告如為一部或全部之清償者,其他被告於其給付範圍內,應 同免責任,併予宣告如主文第一至三項所示。又本件原告及 被告均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及免為假執行,經核 就原告勝訴部分,均無不合,爰分別酌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 之,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即失所依附,應予駁 回。 陸、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援用之證據,經本院斟酌 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 必要,附此敘明。 柒、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 事訴訟法第79條、第390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規定,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智慧財產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汪漢卿    法 官 蔡惠如    法 官 陳端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應另附具律師資 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 條之1 第1項 但書或第2 項(詳附註) 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吳祉瑩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第2項)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2024-10-30

IPCV-111-民他上更四-1-202410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