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昀庭

共找到 7 筆結果(第 1-7 筆)

司促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060號 債 權 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代 理 人 陳正欽 債 務 人 蔡昀庭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以下同)363,929元,及其中㈠ 6,443元自民國114年2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 4.99計算之利息,㈡98,458元自民國114年2月13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6.99計算之利息,㈢250,205元自民國11 4年2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4.99計算之利息 ,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 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楊順堯 註: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 人勿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於中華民國104年7月3日(含本日)後確定者 ,僅得為執行名義,而無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四、債權人應於5日內查報債務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以 免因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2025-03-26

CHDV-114-司促-3060-20250326-1

司促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498號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債 務 人 蔡昀庭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97,701元,及其中新臺幣96,4 72元自民國114年1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 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 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楊順堯 註: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 人勿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於中華民國104年7月3日(含本日)後確定者 ,僅得為執行名義,而無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四、債權人應於5日內查報債務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以 免因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2025-02-14

CHDV-114-司促-1498-20250214-1

司促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410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債 務 人 蔡昀庭 上列當事人間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127,861元,及其中㈠ 43,761元自民國114年1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8.75% 計算之利息;㈡80,265元自114年1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14.88%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整,否 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陳述略以如附件事實欄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朱旆瑩 附註: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勿 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權 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獲本院之裁定後,請 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本院聲請 裁定更正錯誤。 四、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19條規定: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 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 訴或聲請調解。 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 之一部。

2025-01-17

CYDV-114-司促-410-2025011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155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曾敬芸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32019 號),經被告自白犯罪(112年度易字第3318號),本院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判決如下:   主  文 曾敬芸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捌萬元沒收,於全部 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應補充記載「被告曾敬芸 於本院審理程序時之自白」外,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如附件)。 二、核被告曾敬芸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 被告前因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05年度簡上字第350號判決判 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於民國106年2月23日易科罰金執行完 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佐,且經檢察官提出 前開判決、執行案件資料表等在卷可考,被告於本院審理程 序時就其前開成立累犯情形,表示沒有意見等語(見本院卷 第93頁),是本案卷內事證已足資認定被告受有期徒刑執行 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刑法 第47條第1項規定之累犯。本院考量被告於前案所犯為將帳 戶出售予他人而犯幫助詐欺取財罪,然其於前案有期徒刑執 行完畢後,竟不知戒慎警惕,猶再犯本案詐欺取財犯行,前 、後所犯均為財產性犯罪,罪質相似,足徵其惡性非輕,且 前案徒刑之執行難收成效,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 加重其刑。 三、爰審酌被告竟對告訴人蔡明旭為犯罪事實欄所載之詐欺取財 犯行,造成告訴人受有損害,而有不該,因被告未能於本院 調解程序到庭,而未能與告訴人調解成立、賠償所受損害等 節;兼衡被告自述國中畢業之教育智識程度,目前沒有工作 ,生活靠縣政府社工跟民間團體幫忙,離婚、育有1個小孩 之生活狀況(見本院易字卷第94頁),犯後能坦承犯行等一 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 四、被告本案詐得之款項新臺幣8萬元,自屬被告本案詐欺取財 犯行之犯罪所得,雖未據扣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 、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第450條第1項 ,刑法第339條第1項、第47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 38條之1第1項、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 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張容姍提起公訴,檢察官陳怡廷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陳怡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吳韻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32019號   被   告 曾敬芸 女 28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南投縣○○市○○路0段000巷00號             居雲林縣○○市○○路000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曾敬芸(原名曾妤佳)與蔡昀庭(所涉詐欺部分,未據告訴 訴)為朋友,蔡明旭為蔡昀庭之父,曾敬芸意圖為自己不法 之所有,基於詐欺之犯意,於民國110年7月11日某時,與蔡 昀庭共同在蔡明旭位於臺中市○區○○○0號居處內,佯以蔡昀 庭積欠曾敬芸新臺幣(下同)8萬元為由,請求蔡明旭代為 償還8萬元,並提出曾敬芸與蔡昀庭2人簽署姓名之金錢消費 借貸契約書,以取信蔡明旭,蔡明旭因而陷於錯誤,先於110 年8月15日8時許,在彰化縣員林市某處,交付4萬元予曾敬芸 ,再於同年月18日某時,在臺中市○區○○○0號,交付4萬元予 曾敬芸。嗣經蔡明旭多次向曾敬芸催討欠款,曾敬芸均未返 還,經與蔡昀庭確認其未積欠曾敬芸8萬元之事實,蔡明旭 始知受騙。 二、案經蔡明旭告訴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曾敬芸於本署偵查中坦承不諱,核 與告訴人蔡明旭於本署偵查中指訴之情節相符,並經證人蔡 昀庭於本署偵查中證述明確,復有金錢消費借貸契約書(記載1 10年6月15日)等附卷可憑。是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 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嫌。至告訴 意旨認被告曾敬芸另有於110年7月9日某時、8月18日某時、2 4日某時、25日某時、9月11日某時、11月22日某時,以投資 為由,向告訴人蔡明旭詐欺3萬元、3萬元、2萬5000元、1萬 2000元、6萬4500元、3000元,合計16萬4500元云云。經查 ,被告並未否認有積欠告訴人蔡明旭金錢,且被告及廖得佑 自110年1月12日起至110年10月20日止,多次以其等2人名義承 攬房屋裝潢、油漆、清潔等工程,此有工程承攬簡易契約書27 份在卷可稽。實難認被告收受告訴人蔡明旭所交付之16萬45 00元,係詐欺所為,亦難認被告就此部分有詐欺取財之犯意 。然此部分如果成立犯罪,因與前開起訴之犯罪事實,係於 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各行為獨立性極為薄弱,且係出於同 一犯意為之,侵害同一被害人之財產法益,依一般社會健全 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 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屬接續犯,應謹論以一罪 ,為起訴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0  月  15  日                檢 察 官 張容姍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2  年  10  月  27  日                書 記 官 林建宏

2024-12-12

TCDM-113-簡-1553-20241212-1

司促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2461號 債 權 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代 理 人 劉家蓁 債 務 人 蔡昀庭 陳薪雅 一、債務人蔡昀庭、陳薪雅應向債權人連帶給付新臺幣壹拾捌萬 零貳拾壹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二點七七五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 三年八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 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 十計算之違約金,並連帶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 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 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緣債務人蔡昀庭前就讀建國科技大學時,邀同債務人陳 薪雅為連帶保證人向聲請人即債權人訂借就學貸款7筆 ,合計借款本金220,633元整,並約定於學業完成或服 兵役後滿一年之次日起攤還本息。 (二)依借據約定債務人倘不依期還本,付息或償付本息時, 除應就遲延還本部份,自遲延日起按本借款利率計付遲 延利息外,並就遲延還本付息部份,本金自到期日起, 利息自付息日起,照應還金額,逾六個月(含)以內者, 按本借款利率百分之十,逾期六個月以上者,就超過六 個月部份,按本借款利率百分之二十計付違約金。 (三)另依借據約定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或攤還本金時, 即視為全部到期。 (四)詎債務人蔡昀庭自民國113年8月1日即未依約履行債務 ,迄今尚欠本金180,021元整及如請求標的所示之利息 、違約金,雖經聲請人即債權人再催討,仍未還款,債 務人陳薪雅為連帶保證人,自應負連帶清償責任。狀請 鈞院鑒核,迅對相對人核發支付命令,實感德便。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簡豪志 註: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 權人勿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於中華民國104年7月3日(含本日)後確定 者,僅得為執行名義,而無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 四、債權人應於5日內查報債務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 以免因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2024-11-22

CHDV-113-司促-12461-20241122-1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4595號 上 訴 人 黃靖翔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5月30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85號,起訴案 號: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0711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有無違法,與上訴是 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本件原審經審理結果,認為上 訴人黃靖翔犯行明確,因而維持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規定, 從一重論處上訴人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及諭知相 關之沒收、追徵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 述調查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 二、本件上訴意旨略稱:㈠上訴人固有收購他人帳戶,然不乏有 實務見解認為此種行為僅構成幫助詐欺、幫助洗錢罪者,縱 認非屬幫助犯,上訴人所犯其他案件亦僅認定收購他人帳戶 成立普通詐欺、一般洗錢罪,原判決僅以「蕭梅亭」以外上 訴人不認識之人在場即認定上訴人與其等有犯意聯絡,實嫌 速斷,亦與上訴人其他判決認定結果不同,顯屬裁判矛盾之 違法。㈡上訴人於本件犯行前並無詐欺犯罪前科,僅仲介他 人租借金融帳戶計件獲取報酬,難謂有就詐得財物分享利潤 ,縱可預見此等金融帳戶可能遭詐欺集團作為詐欺犯罪之用 ,亦無積極證據足認上訴人有共同正犯之犯意聯絡或行為分 擔,原判決逕論以加重詐欺共同正犯,自屬違法。㈢上訴人 並無詐欺犯罪前案紀錄,本件僅係偶發事件,信無再犯之虞 ,對於犯罪事實均坦承不諱,犯後態度良好,原判決量刑過 重,未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均屬違法。 三、證據之取捨與證據證明力之判斷,俱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 其取捨判斷苟不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並已於判決內論 敘其何以作此判斷之心證理由者,即不生判決違背法令之問 題。又刑法關於正犯、幫助犯之區別,係採主客觀擇一標準 說,亦即以其主觀之犯意或客觀之犯行為標準,凡以自己犯 罪之意思而參與犯罪,無論其所參與者是否犯罪構成要件之 行為,皆為正犯。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在合同意思範圍 內,各自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 其犯罪之目的者,即屬共同正犯,對於其他共同正犯所造成 結果,亦應負責(即學理上所稱「一部行為全部責任」原則 )。共同正犯,既不問犯罪動機起於何人,亦不必每一階段 犯行均經參與。且共同正犯之意思聯絡,並不以數人間直接 發生者為限,即有間接之聯絡者,亦包括在內。又組織犯罪 防制條例第2條規定,所稱犯罪組織,指3人以上,以實施強 暴、脅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5年有期徒刑之 刑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所謂 有結構性組織,指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不以具有 名稱、規約、儀式、固定處所、成員持續參與或分工明確為 必要,凡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均屬之 。原判決依憑上訴人所為不利於己之供述,佐以證人即出售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戶(下稱本案帳戶)供詐欺集團洗錢之 柯皇丞、告訴人謝錦琴之證述及其他證據資料,認定上訴人 主觀上有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參與犯罪組織及洗錢之故 意,客觀上則擔任收簿手,負責向他人收取金融帳戶資料以 實現集團犯罪目的之關鍵行為;上訴人辯稱收購本案帳戶僅 係作為娛樂城博奕使用、並無詐欺犯意,其僅係幫助犯、並 無正犯故意,其未加入犯罪組織等辯解,為不可採,皆依調 查所得證據,於理由內說明其依憑論據。又上訴人前於民國 110年12月間,即依「蕭梅亭(或稱蕭美亭)」之指示,先 後向蔡昀庭、劉柏辰,及與劉柏辰共同向柯育如、丁俐云收 購銀行帳戶,供詐欺集團收取被害人受詐匯款,分別經臺灣 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金簡字第273號、112年度金訴字第   721號、113年度金簡字第92號、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2年度 金簡字第187號、第612號判決判處罪刑確定,上訴人嗣於11 1年4月8日再為本件犯行,顯已對於收購銀行帳戶係供詐欺 集團使用乙節有所認識,上訴人復自承向柯皇丞收購銀行帳 戶可獲取新臺幣1萬元之利益,除受「蕭梅亭」指示外,詐 欺集團亦派遣「小許」、「阿和」等人到場收取銀行帳戶等 情,足見上訴人確有加入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之罪 、所組成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且具三人以 上共同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上訴意旨以 其於本案前並無詐欺犯罪前科、並非按詐欺所得抽取利潤、 不認識「小許」、「阿和」,以及個案證據及情節不同,難 以比附援引之他案判決情形,就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 使,任意指摘,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 形,不相適合。 四、刑之量定,屬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事項。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 輕其刑,必其犯罪情狀確可憫恕,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人 之同情,認為即予以宣告法定最低度刑,猶嫌過重,始有其 適用。是否援引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亦屬法院得依職 權自由裁量之事項,倘其所為之裁量並無明顯違背法令之情 形,自不得任意指為違法而執為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原 判決已說明第一審判決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斟酌刑法第 57條所列各款事項而為量刑,尚屬妥適,而予以維持之理由 ,復說明上訴人所為客觀上難認有何顯可憫恕之處,並無刑 法第59條規定之適用等旨,核均屬裁量權之行使,尚難指為 違法。且上訴人於本案犯行前復有前揭多次詐欺、洗錢犯行 ,於原審審理時猶爭執收購銀行帳戶係作為娛樂城博奕使用 (見原審卷第24頁),上訴意旨稱其無詐欺犯罪前案紀錄, 本件僅係偶發事件,信無再犯之虞,對於犯罪事實均坦承不 諱,犯後態度良好云云,顯非依據卷內資料指摘,而就原判 決已說明事項及屬原審酌減其刑與否職權之適法行使,持憑 己見,為不同之評價,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 法情形,不相適合。   五、其餘上訴意旨均非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 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徒就原判決已明確論斷說明之 事項,暨不影響於判決結果之枝節問題,漫事爭論,顯與法 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揆之首揭 說明,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程式,予以駁回。   六、上訴人行為後,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於113年7月31日制定 ,除部分條文外,於同年8月2日施行,該條例第2條第1款第 1目固將刑法第339條之4之罪明定為該條例所指「詐欺犯罪 」,惟依原判決之認定,上訴人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第2款、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第3條第1項後段之罪,並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重之刑法 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規定處斷,且無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 例第43條、第44條第1項、第3項加重構成要件或處斷刑加重 事由;又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並無自白犯行,自亦無前揭詐 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6條、第47條免除其刑、減免其刑、 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尚不生新舊法比較適用之問題,原判 決雖未為說明,然於判決本旨不生影響,併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徐昌錦 法 官 何信慶 法 官 林海祥 法 官 江翠萍 法 官 張永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邱鈺婷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1

TPSM-113-台上-4595-20241121-1

司促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1635號 債 權 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債 務 人 蔡昀庭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85,507元,及其中新臺幣79,0 16元自民國113年9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 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 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怡珍 註: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 人勿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於中華民國104年7月3日(含本日)後確定者 ,僅得為執行名義,而無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四、債權人應於5日內查報債務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以 免因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2024-10-30

CHDV-113-司促-11635-202410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