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返還機台

共找到 4 筆結果(第 1-4 筆)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侵占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2228號 上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憲維 選任辯護人 陳德恩律師 陳志峯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侵占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易 字第507號,中華民國113年10月28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701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林憲維係址設桃園市○○區○○路000巷00 號科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毅公司)負責人。被告於 民國106年6月9日與告訴人宏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址設新 竹縣○○市○○○路0巷00號1樓,下稱宏濂公司)負責人何松濂 簽立採購合約書,以新臺幣(下同)300萬元販賣曝光機( 型號:AG2000-8N-D-S-S-V,下稱本案曝光機)給宏濂公司 ,並於宏濂公司支付訂金後,於106年間某日,交付本案曝 光機予宏濂公司,由宏濂公司放置在新竹市○○路0號7樓,而 移轉本案曝光機所有權予宏濂公司。嗣因何松濂與被告欲合 作將各自所有之設備,統一由被告運往大陸地區運用(下稱 大陸合作案,即何松濂提供本案曝光機,被告提供本案6機 臺,本案6機臺項目詳下述)。何松濂便與被告於108年4月3 日,簽立設備採購合約書,由何松濂以687萬元,販售本案6 機臺,包括光阻剝除機(型號:CW100-1,下稱光阻剝除機 )、OVEN無氧烤箱(型號:QHWOL-3,下稱OVEN無氧烤箱) 、OVEN烤水氧氣烤箱(型號:CK-50OBCB,下稱OVEN烤水氧 氣烤箱)、金相顯微鏡(型號:ECLIPSE L200,下稱金相顯 微鏡)、工具顯微鏡(型號:NFZ-3020,下稱工具顯微鏡) 、手動塗布機(型號:SP-D3-P,下稱手動塗布機)各1臺( 以下合稱本案6機臺)予被告,並於簽約當日,由科毅公司 派員至新竹市○○路0號7樓取走本案6機臺,而取得本案6機臺 所有權,同時何松濂亦將本案曝光機交付科毅公司保管,被 告取走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後,放置在桃園市○○區○○路0 00巷00號即科毅公司廠址。被告為履行大陸合作案,委託香 港商中檢實業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於108年8月16日,在桃 園市○○區○○路000巷00號,實施裝運前預檢驗後,於108年12 月間將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運往大陸地區,然大陸合作 案因故未能遂行,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於109年8月間, 自大陸地區退回桃園市○○區○○路000巷00號。被告明知本案 曝光機屬宏濂公司所有,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侵 占之犯意,於109年8月31日,在桃園市○○區○○路000巷00號 ,將租賃契約書郵寄至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乾坤公 司)用印後寄回,以此方式與乾坤公司簽立曝光機租賃契約 書,出租曝光機予乾坤公司,租賃期間為109年9月15日至11 0年3月15日,收取每月16萬元租金。嗣經何松濂發現曝光機 遭出租,於109年11月2日與林憲維簽立帳目協議書,清算科 毅公司支付運往大陸地區相關費用明細,及解除本案曝光機 、本案6機臺之買賣契約,清算後,科毅公司尚須支付宏濂 公司36萬9900元。宏濂公司於110年11月24日寄發存證信函 予科毅公司,通知將於110年11月29日前往科毅公司倉庫搬 運本案6機臺時,被告明知本案6機臺之買賣契約解除後,應 返還予宏濂公司,以履行回復原狀責任,竟意圖為自己不法 之所有,基於侵占之犯意,於110年11月26日,委託蔡坤鐘 律師寄發律師函予宏濂公司,表明拒絕返還放置在桃園市○○ 區○○路000巷00號之本案6機臺,予以侵占入己。因認被告涉 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認定犯罪事 實之證據,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言 ,該項證據自須適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採為斷罪 之資料;且如未能發現相當確實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 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之基礎;而認定犯罪 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 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 於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 ,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 合理之懷疑存在時,即難遽採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 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意旨參照)。另刑事訴訟法第161 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 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 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 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 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不能為 被告有罪之判決(最高法院92年台上字第128號判決意旨參 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5條第1項侵占罪嫌,無非係以 被告於偵查中之供述、告訴人宏濂公司代表人何松濂於偵查 中之指述、證人葉國政於偵查中之證述、宏濂公司整理之時 序表、與宏濂科技帳目協議書(合約編號:00000000000號 )、臺灣企銀台幣活期性存款明細、109年8月31日本案曝光 機租賃契約書、被告陳報狀、108年4月3日設備採購合約書 、香港商中檢實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進口舊機電產品裝運 前檢驗報告、裝運前檢驗明細表、進口報單、宏濂公司於11 0年11月24日委託王朝璋律師寄送之存證信函、萬邦法律事 務所110年11月26日函、106年6月9日本案曝光機採購合約書 等為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固坦承其為科毅公司負責人,科毅公司先販售本案 曝光機予宏濂公司,又因與宏濂公司洽談大陸地區合作案, 而由科毅公司向宏濂公司購買本案6機臺,並受宏濂公司委 託保管本案曝光機後,將上開機臺全數委託香港商中檢實業 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運往大陸地區,然上開合作案因故未能 達成,本案曝光機及6機臺因而於109年8月間運回國而由科 毅公司保管。嗣科毅公司於109年8月31日與乾坤公司簽訂出 租曝光機予乾坤公司之租賃契約書,並將本案曝光機交予乾 坤公司使用,宏濂公司則於109年11月2日與科毅公司簽立帳 目協議書,解除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之買賣契約,雙方 並約定科毅公司尚須支付宏濂公司36萬9,900元,且迄今未 返還本案6機臺予宏濂公司等事實,惟堅詞否認有侵占犯行 ,辯稱:本案曝光機之出租是科毅公司業務人員蘇美如與乾 坤公司接洽,在109年8月31日簽立租賃契約書時,我當時生 病不在公司,是由總經理葉國政核准授權使用科毅公司合約 專用公司章與負責人章,又因蘇美如將曝光機之型號AG1000 -6-N-D-S-S-V誤載為AG2000-6-N-D-S-S-V,所以她在109年9 月14日申請用印更改,我在此時才看到該份租賃契約書,且 因為契約書上記載的型號與本案曝光機不同,我以為是不同 機臺,也是由科毅公司員工交付曝光機予乾坤公司,不會由 我親自交付,事後經過清查,才知道誤將本案曝光機交付予 乾坤公司,應該是因為科毅公司庫存多臺與本案曝光機外觀 類似的機臺,公司員工隨意挑選機臺修改後交予乾坤公司。 又與宏濂公司之合作案失敗後,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運 回到科毅公司存放,因此產生倉庫租金費用,我提供租金明 細、計算方式要求宏濂公司支付,但宏濂公司不願支付租金 ,我才扣留本案6機臺等語,辯護人則為被告辯護稱:本案6 機臺之買賣契約雖經解除,但在實際返還機臺前,不會直接 發生物權變動,科毅公司僅負有返還義務,而仍保有本案6 機臺之所有權,與侵占罪之構成要件不合;另本案曝光機在 解除買賣契約前,雖經科毅公司出租,惟被告僅在租賃契約 書上蓋章,租賃契約書上記載之型號顯然與本案曝光機不同 ,被告無法得知交付予乾坤公司之機臺實為本案曝光機,且 當時科毅公司庫存多臺曝光機,無需刻意改裝本案曝光機出 租等語。經查:  ㈠被告為科毅公司負責人,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原各為科毅 公司、宏濂公司所有,該二公司互為買賣以洽談大陸地區合 作案,並由科毅公司委託他人將上開機臺悉數運往大陸地區 ,惟因合作未果,本案曝光機及6機臺因而運返由科毅公司 保管,嗣科毅公司出租曝光機予乾坤公司,並將本案曝光機 交予乾坤公司使用,又科毅公司與宏濂公司於109年11月2日 簽立帳目協議書,解除本案曝光機、本案6機臺之買賣契約 ,雙方約定科毅公司尚須支付宏濂公司36萬9,900元,迄今 未返還本案6機臺予宏濂公司等情,業據被告供承不諱(見 他卷第26、89至90、168至171頁、原審卷一第62、145至146 頁、原審卷二第75頁、本院卷第51至53頁),核與證人即宏 濂公司負責人何松濂證述之情節大致相符(見他卷第88、16 3至164頁、原審卷一第124至148頁),並有宏濂公司之電子 郵件、存證信函、律師函、與宏濂公司帳目協議書、採購合 約書、設備採購合約書、香港商中檢實業有限公司台灣分公 司進口舊機電產品裝運前檢驗報告、曝光機租賃契約書、科 毅公司與宏濂公司間電子郵件、未付款發票明細、進口報單 、通訊軟體LINE對話截圖、本案6機臺合約書、科毅公司採 購外包之電子郵件、華光公司與SURE GREAT LTD. 簽立之設 備維護及裝機契約、王朝璋律師代理宏濂公司所寄存證信函 、曝光機租賃契約書(見他卷第3至15、32至33、58至61、7 6至79、99至104、123至134、180至184頁、原審卷一第9至1 00、163至171頁)等在卷足憑。  ㈡就本案曝光機部分:  ⒈按侵占罪之成立,以擅自處分自己持有之他人所有物,或變 易持有為所有之意,而逕為所有人之行為,為其構成要件, 雖行為之外形各有不同,要必具有不法所有之意思,方與本 罪構成之要件相符。易言之,被告所為是否成立侵占罪,仍 應審究其主觀上有無侵占犯意及不法所有意圖,亦即是否確 有變易持有為所有之意思,始可認定。  ⒉證人葉國政於偵查中證稱:我於107年9月3日至108年12月31 日擔任科毅公司業務副總,109年1月1日至109年10月31日擔 任總經理,負責業務開發、公司業務團隊規劃與推動,科毅 公司內部設有業務部、研發部、採購部、會計部等部門等語 (見他卷第192至194頁),可見科毅公司內部分層負責,且 有相當之組織與規模。又觀諸科毅公司業務一部員工「Alic e Shih」於109年8月31日,為於與乾坤公司簽訂之曝光機租 賃契約書上蓋用科毅公司大小章,申請使用科毅公司合約專 用公司章及合約專用負責人章,並由署名「Joye」之葉國政 核准,嗣因該合約將型號AG1000,誤載為AG2000,因而由「 Alice Shih」於109年9月14日再次借用上開公司大小章,此 次則由被告出借(其型號之「6-N」部分〈意即6吋晶圓〉仍屬 誤載,正確型號為「8-N」〈意即8吋晶圓〉)等情,有科毅公 司請假卡、曝光機租賃契約書、租賃附表、科毅公司用印申 請單附卷可憑(見原審卷二第33至50頁),衡以科毅公司既 設有專業之業務部門,因此由該公司業務人員與乾坤公司洽 談出租曝光機事宜,合乎常情,且租賃契約書簽訂當日之用 印申請書既由葉國政核准,迄至109年9月14日欲修改合約記 載之曝光機型號時,方由被告簽名出借公司大小章,審之被 告對於科毅公司大小章具有一定之控管能力,其於租賃契約 書簽訂當日既未能親自核准業務人員借用公司大小章,所辯 直至修改合約之曝光機型號時,始知悉出租曝光機之事,並 非不可採信。葉國政於偵查中固證稱:如果有出租曝光機, 是被告自己決定出租等語,然與上開客觀事證及常理有違, 不足據為被告自行出租曝光機予乾坤公司之認定。  ⒊縱認被告親自出租曝光機予乾坤公司,然核諸本案曝光機之 型號,與科毅公司出租予乾坤公司之型號並不相同(見他卷 第59頁、原審卷二第40、45頁),難認被告有擅自出租原屬 於宏濂公司所有本案曝光機予乾坤公司之意。又證人何松濂 於原審審理時證稱:本案曝光機是科毅公司所製造,科毅公 司生產的曝光機不只1臺,曝光機的型號是由製造廠商編寫 等語(見原審卷一第137、142至143頁),科毅公司本為曝 光機之製造商,被告所辯公司廠房內庫存與本案曝光機外觀 相同或相似之爆光機機臺一節,與常情無違,科毅公司員工 非無於庫存商品中,誤取本案曝光機修改型號交予乾坤公司 之可能,復酌以科毅公司內部既有各部門專業分工,被告身 為公司負責人,公司內部既有庫存之曝光機可直接出租,更 無於租賃契約成立之後,親自修改或指示員工修改本案曝光 機之型號,再交付予乾坤公司之之動機與必要。則被告對科 毅公司持有之本案曝光機是否有出租予乾坤公司之認識,顯 屬有疑,難認被告主觀上有不法所有之意圖及侵占之犯罪認 識。  ㈢就本案6機臺部分:  ⒈按刑法上之侵占罪,以主觀上具備不法所有意圖為要件,若 行為人主觀上係基於權利之主張等目的而占有動產,欲待爭 議之債權債務關係釐清後,即行返還,自不能認行為人就該 動產具有不法所有意圖。次按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 付,不生效力,民法第761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契約解 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 另有訂定外,由他方所受領之給付物,應返還之,同法第25 9條第1款定有明文。查被告代表科毅公司於108年4月3日, 與宏濂公司簽立設備採購合約書向宏濂公司購買本案6機臺 ,嗣雙方於109年11月2日解除買賣契約,有如上述,科毅公 司既已與宏濂公司解除契約,依民法第259條第1款之規定, 自負有返還本案6機臺予宏濂公司之義務,然於尚未返還之 際,科毅公司仍係本案6機臺之所有權人,縱被告拒不返本 案6機臺,亦僅生民事責任之問題,與侵占罪持有「他人之 物」之客觀構成要件有間。  ⒉又證人何松濂於原審審理時證稱:本案6機臺從大陸運回後, 放在科毅公司承租的廠房,被告要求宏濂公司給付40幾萬元 倉儲費用,但他沒有提供廠房的租約證明,我認為倉儲費用 要合理,另外我要求要先看機器設備的狀況沒有問題再搬走 ,但被告拒絕讓我先查看等語(見原審卷一第133至136、14 0至141頁),另觀諸科毅公司寄送予何松濂、宏濂公司之電 子信件、存證信函、律師函分別載明:「你存放於科毅公司 之設備及物品,需當場付清倉儲費用」、「光阻剝除機... (即本案6機臺)存放於科毅公司租賃之倉庫,因倉庫租約 即將到期,請支付科毅公司自民國109年8月18日至110年10 月31日,計14個月又12天之倉庫分攤租金」、「請於函到後 即刻支付積欠機器設備倉儲租金計44萬9280元...,在為清 償租金..及私人借款並履行帳目協議書以前,本公司將行使 留置權」等語(見他卷第4至6、13頁)存卷可參,則被告主 張其因宏濂公司未繳清科毅公司保管本案6機臺因而支出之 倉儲費用,故主張留置權等情,尚非無據,亦難認被告主觀 上有不法所有意圖及侵占之犯意。   五、綜上所述,檢察官起訴被告涉有侵占罪嫌所舉之事證,尚難 認有積極證據足使本院得出無合理懷疑之有罪確信,揆諸前 揭法條及判決意旨,既屬不能證明被告犯罪,依法應為被告 無罪之諭知。 六、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原審以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而諭知被告無罪,雖與本院論斷 之理由稍有不同,但結論並無二致,應認其認事用法,尚無 違誤。  ㈡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被告於偵查中自陳出租予乾坤公司之 曝光機,與原屬於告訴人所有之本案曝光機是同一臺等語, 其於審理時翻異前詞辯稱:二者為不同機臺等語,是否可採 ,實屬有疑。又科毅公司曾發函予宏濂公司,要求宏濂公司 就本案曝光機及6機臺分擔倉庫租金,可見被告主觀上認為 該等機臺均屬宏濂公司所有等語,指摘原審判決不當。  ㈢科毅公司出租曝光機予乾坤公司,並將本案曝光機交予乾坤 公司使用一節,業經本院認定、說明如前,又被告於原審審 理時陳稱:我看合約書時,看到的是6吋的曝光機,與出售 予宏濂公司的8吋曝光機不同,我不疑有他,當時倉庫內有3 臺以上的曝光機庫存,機器都長一樣,應該是員工挑了一臺 出租給客戶等語(見原審卷一第62頁、卷二第75頁),另具 狀表明此情(見原審卷二第24至25頁),復於本院準備程序 時陳明:剛開始認為出租予乾坤公司之曝光機,與本案曝光 機為不同機臺,事後經查證發現確實將本案曝光機交予乾坤 公司等語(見本院卷第51頁),上訴意旨指責被告翻異前詞 ,容有誤會。另被告主觀上是否認為本案曝光機與本案6機 臺均屬宏濂公司所有,與其主觀上有無侵占上開機臺之犯罪 故意,並無必然關聯,亦不足僅以此即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是依檢察官所舉事證,既未能證明被告有侵占本案6機臺之 客觀犯行,亦未能證明被告主觀上有侵占本案曝光機與6機 臺之犯罪故意,則檢察官執前開各詞提起上訴,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徐銘韡提起公訴及提起上訴,檢察官黃和村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屏夏                    法 官 楊明佳                    法 官 潘怡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吳思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TPHM-113-上易-2228-20250318-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返還機台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222號 上 訴 人 胤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簡銀鈴 訴訟代理人 韓銘峰律師 被 上訴 人 建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金旆(和明投資有限公司指定之代表人) 訴訟代理人 陳建州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機台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 27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413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命上訴人給付及該訴訟費用部分廢棄,發回臺灣高等 法院。 理 由 一、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伊於民國104年9月間與上訴人簽署寄託 單,將伊所有臥式搪銑床(簡稱臥搪)機台(規格:HBM-16 5)乙部(下稱系爭機台)交上訴人保管於臺中市○○區○村路 000號廠房(下稱系爭廠房),成立寄託契約,期間自104年 8月20日至同年12月31日。詎保管期限屆至後,經伊催請返 還,均置之不理,上訴人甚至未經伊同意,擅自拆解、處分 系爭機台零件,經伊員工於110年8月5日至系爭廠房盤點結 果,系爭機台僅存操作艙組、工作台、底座組立等機件,其 餘如「機頭組」、「刀庫」、「控制器(含馬達)」、「油 箱」、「主軸潤滑單元」、「電器箱2組」等逾百項重要零 件均不知去向,系爭機台之返還已屬給付不能,伊得請求債 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新臺幣(下同)377萬6,528元等情。爰 依寄託契約關係及民法第226條第1項規定,求為命上訴人如 數給付及加計自民事變更追加暨準備㈠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0 年9月25日起算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予 贅述)。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於104年12月31日保管期限屆滿後, 未將系爭機台拆卸運離系爭廠房,屬受領遲延,即令伊有債 務不履行情事,亦僅就故意或重大過失負其責任。又依臺灣 省機械技師公會(下稱技師公會)鑑定報告書(下稱系爭鑑 定報告)之記載,系爭機台於100年12月15日組裝完成時之 成本價值為1,519萬4,968元,依其耐用年數予以折舊,至被 上訴人起訴時已無價值,被上訴人請求賠償,並無理由。縱 認伊應負賠償責任,被上訴人未依約於104年12月31日前取 回系爭機台,占用系爭廠房,伊得依民法第240條、第595條 或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保管必要費用或返還所 受倉儲保管利益276萬元,並與被上訴人之本件請求抵銷等 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將第一審所為被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一部予以廢棄,改 判如其上述聲明,係以: ㈠兩造於104年9月間簽署寄託單成立寄託契約,由被上訴人無 償將系爭機台交上訴人保管於系爭廠房,參酌民法第590條 及寄託單第4條約定,上訴人自應盡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 之注意義務,保管系爭機台。觀諸寄託單第2條記載:保管 期間自104年8月20日至被上訴人完成機台拆卸運送止,至遲 不超過104年12月31日,可見被上訴人固應於返還期限屆滿 時前往系爭廠房受領及負責拆卸運送系爭機台,然上訴人應 先依債之本旨提出給付或為準備給付之通知,被上訴人方得 前往受領,上訴人所提證據不足證明其已依債之本旨提出給 付,被上訴人自不負受領遲延責任,上訴人仍應與處理自己 事務為同一之注意,維持系爭機台原狀。 ㈡兩造於110年8月5日在系爭廠房會同盤點系爭機台之零件,僅 見存有如臥搪設備明細表(下稱系爭明細表)「盤點情形」 欄打勾所示17項零件(下稱所餘零件),為上訴人所不爭執 ,且經囑託技師公會鑑定結果,系爭機台於104年間除系爭 明細表編號5所示「C型扣環DKR472空運費」外,其餘品名規 格之零件均存在,兩造就此亦未爭執,堪認系爭機台寄託於 系爭廠房時存在除上開「C型扣環DKR472空運費」外之其餘1 73項零件;且系爭鑑定報告亦載明上訴人於會勘時已將所餘 零件以真空封裝並加蓋帆布,須拆除包裝封膜才能進行鑑定 清點,且清點完成後須再真空封裝及復原,因拆封及復原費 用問題,且拆封後僅能確認110年8月5日盤點之所餘零件是 否存在,不論該等零件是否仍保有正常功能,系爭機台之整 體功能已無法運作,兩造因而同意不再另花費用進行拆封及 復原等語,足認系爭機台大多數零件已不存在,致系爭機台 無從正常運轉使用,上訴人顯未盡與處理自己事務同一之注 意義務,自有可歸責之事由,且上訴人給付殘存之所餘零件 ,對被上訴人已無利益,被上訴人自得依民法第226條第2項 規定,請求全部不履行之損害賠償。 ㈢查系爭機台於100年12月15日組裝完成,系爭鑑定報告載明該 機台組裝完成時之價值為2,265萬9,170元,依財政部固定資 產耐用年數表,系爭機台耐用年數應為5年,因屆滿後無從 再攤提折舊,系爭機台於105年12月扣除折舊後之殘價377萬 6,528元,即為被上訴人起訴時系爭機台之應有價值。上訴 人抗辯系爭機台折舊至106年12月時已全無價值云云,洵非 可採。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訴 人給付377萬6,528元,應予准許。又被上訴人無受領遲延情 事,已如前述,且上訴人係為自己營運目的而支出系爭廠房 租金,非為保管系爭機台俾得完整返還被上訴人所為之支出 ,參之系爭機台大部分零件已不存在,顯非屬保管寄託物所 支出之必要費用,上訴人謂被上訴人遲未取回系爭機台,其 得依民法第240條、第595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自105 年1月至110年9月止共69個月(下稱系爭期間),按系爭廠 房月租20萬元之五分之一計算之保管系爭機台必要費用合計 276萬元,並據以主張抵銷,即屬無稽。  ㈣綜上,被上訴人依寄託契約關係及民法第226條第1項規定, 請求上訴人給付377萬6,528元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等 詞,為其判斷之基礎。 四、惟按民法第226條規定債務人給付不能之損害賠償責任,係 以損害賠償請求權代替債務人原應給付之標的,其賠償額應 以給付標的物於債權人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而會計 學上之折舊,乃成本之分攤,係以合理而有系統之方式,將 有形資產之成本分攤於耐用年限的會計處理方式,為資產成 本轉為費用之分攤過程,此觀商業會計法第46條之立法理由 即明。企業將其購置供營運使用之有形資產按固定資產耐用 年數表所列各種資產之耐用年數逐年提列折舊費用,再與收 入配合據以計算當期損益,以免企業利用折舊之提列與否, 而達操縱損益及逃漏稅捐之目的。如資產於耐用年限屆滿仍 可繼續使用,因該資產仍可續為企業提供服務產生經濟效益 ,商業會計法第46條第4項及所得稅法第54條第3項均明定於 此情狀,得就殘值繼續提列折舊,是原預估之殘值數額於耐 用年限屆滿後尚非全無變動之可能,更難謂該殘值數額即為 該資產所餘不變之價值。查被上訴人係於110年7月29日起訴 請求上訴人如不能返還系爭機台,應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規 定,賠償其所受損害即系爭機台之價值(見一審卷第7至11 頁)。原審未遑查明系爭機台起訴時之市價究為若干,遽以 系爭機台於100年12月15日組裝完成,其耐用年數5年屆滿後 無從再提列折舊為由,逕認系爭機台於105年12月之殘值即 為該機台起訴時之價值,而據以計算上訴人之賠償數額,即 有可議。次查被上訴人將其所有系爭機台交付上訴人保管於 系爭廠房,保管期間至104年12月31日止,兩造約定由被上 訴人赴系爭廠房拆卸運送系爭機台,為原審認定之事實。然 兩造於返還期限屆滿後,先後於105年12月29日、106年9月4 日會同清點庫存,確認系爭機台仍置放於系爭廠房,為兩造 所不爭,並有庫存對照表(下稱系爭庫存表)可稽(見一審 卷第9、15、16、113頁);參以系爭庫存表記載:「下表為 我們(即被上訴人)在您(即上訴人,下同)的庫存中寄售 零件的記錄,請參閱並檢查所有零件是否仍在您的倉庫中。 若正確無誤,請於下方欄位簽名確認」等語,並經兩造於該 表下方簽章確認。似見系爭機台於106年9月4日以前仍完整 存放於上訴人之系爭廠房,由上訴人續為保管。果爾,何以 被上訴人於104年12月31日寄託期限屆滿後,仍將系爭機台 續留於系爭廠房由上訴人保管?甚且其後2年被上訴人均指 派人員至系爭廠房會同上訴人人員清點系爭機台所有零件均 完整存放於系爭廠房無誤,卻仍不將系爭機台拆卸搬離系爭 廠房?此攸關被上訴人究是否於系爭機台返還期限屆至後, 遲未為往取等協力行為,致上訴人無從為給付,而構成債權 人受領遲延,自待釐清。原審未遑調查審認,遽以前揭理由 ,謂被上訴人不負債權人受領遲延責任,亦有可議。倘被上 訴人確有受領遲延情形,而系爭機台發生不能返還之損害又 係於債權人遲延中,則上訴人抗辯其僅就故意或重大過失負 其責任,是否毫無足取,洵非無疑。且如被上訴人之受領遲 延,致使上訴人於系爭機台給付不能前另受有增加保管系爭 機台費用之損害,似此情形,能否謂上訴人不得依民法第24 0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負賠償責任,並以之與本件請求相 抵銷,亦非無疑。再者,上訴人於事實審抗辯:被上訴人於 104年12月31日保管期限屆滿後未將系爭機台取回,該機台 於系爭期間占用系爭廠房極大空間,伊得依民法第240條、 第595條規定,請求給付保管倉儲等必要費用,或依同法第1 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所受倉儲保管之利益276萬元 ,並以之主張抵銷等語(見一審卷第245、289頁,原審卷第 423、423之1頁)。原審僅以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並無民法第2 40條、第595條所定之保管必要費用賠償或償還債權,即逕 認其抵銷抗辯不可採,卻就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究竟有無不當 得利返還債權及其得以主張抵銷之債權金額究為若干,胥未 加以調查審認,自嫌疏略,此與被上訴人得否請求上訴人為 給付及應給付金額多寡之認定,所關頗切,自屬重要之防禦 方法。原審恝置未論,遽而為不利上訴人之判決,亦有判決 不備理由之違法。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於其不利部分違背 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盧 彥 如 法官 周 舒 雁 法官 蔡 和 憲 法官 陳 容 正 法官 吳 美 蒼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賴 立 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0

TPSV-114-台上-222-20250220-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59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洪偉高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續字第394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洪偉高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洪偉高並無與告訴人郭凱莉共同出售電 視遊樂器Play Station 5(下簡稱PS5)之真意,竟意圖為 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於民國111年12月2 6日以通訊軟體LINE傳送訊息之方式,向告訴人佯稱,可透 過出售PS5賺取利潤,預計每台PS5可獲利新臺幣(下同)87 10元,並允諾將出售PS5所得之全部獲利給付與告訴人,告 訴人因而陷於錯誤,依被告指示,先以每台1萬9380元之代 價,自網路上購買7台PS5(總計花費13萬5660元,以下合稱 本案PS5),復於112年1月9日12時許,在告訴人位於桃園市 桃園區之住處(地址詳卷),將本案PS5交付與被告,被告 得手後,隨即與告訴人斷絕聯繫,因認被告所為,係犯刑法 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推定其犯罪事實;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而認定犯罪事實所 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 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 之人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 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 存在時,即無從為有罪之認定。又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 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 項定有明文。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 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 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闡明之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 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 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40年度台上字 第86號、76年度台上字第4986號、92年度台上字第128號判 決意旨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無 非係以被告於警詢、偵查中之供述、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 偵查中之指訴、證人梁書瑋於偵查中之證述、手機畫面翻拍 照片及LINE、iMessage通訊軟體對話紀錄擷圖等為其主要論 據。 四、訊據被告否認有何詐欺取財之犯行,辯稱:告訴人當時也認 為販賣PS5有利可圖,才會跟我合夥,我也有出資,我是幫 忙告訴人賣PS5,但當時PS5一開賣就崩盤了,所以才未能以 原與告訴人約定之價格販出等語。 五、經查: (一)被告確實有於上揭時、地與告訴人約定由告訴人供應PS5主 機台、由被告供應遊戲搖桿,並由被告組合販售,售出之獲 利再交付告訴人,期間被告以1萬7500元之價格售出並寄送P S5 1台與「劉玟萱」指定之人等情,業據被告供承在卷(偵 卷第70頁,本院審易卷第34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 、偵查中之指訴(偵卷第19、20頁,偵續卷第154頁)、證 人梁書瑋於偵查中之證述大致相符(偵續卷第151至159頁) ,並有告訴人提供之手機畫面翻拍照片、通訊軟體對話紀錄 擷圖及PS5退貨方式擷圖(偵卷第35至50頁,本院易字卷第6 3頁)、被告提供之社群軟體對話紀錄及貼文擷圖(偵卷第7 3至111頁)、臺北市第五信用合作社顧客基本資料及交易明 細【被告母親程美智】(偵續卷第171至185頁)、桃園市政 府警察局桃園分局埔子派出所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受(處) 理案件證明單(偵卷第31至34頁)等在卷可佐,是此部分事 實固堪認定。 (二)公訴意旨雖以證人梁書瑋於偵查中證稱:我對於被告或「劉 玟萱」均無印象等語,又被告對告訴人要求返還機台之通知 均置之不理等情,主張被告自始至終均無與告訴人共同出售 本案PS5之真意,再以:被告收取「劉玟萱」所轉帳款項之 帳戶為被告母親所申設之帳戶,此與被告及「劉玟萱」間之 對話紀錄上下文意相互矛盾為由,認被告與「劉玟萱」間之 對話紀錄真實性顯有疑義等語。惟查:  1.按刑法上詐欺罪之成立,要以加害者有不法得財或得利之意 思而實施詐欺行為,被害者因此行為,致表意有所錯誤而為 財產上處分,受有損害,且加害者所用行為,堪認為詐術者 ,始足當之。若行為人非自始基於不法得財或得利之意圖, 客觀上無施用詐術之行為,或並無損害發生,或者所受損害 ,非由欺罔行為陷於錯誤所致,均不得遽以詐欺罪相繩;至 於債務人未依債務本旨履行其債務或提出給付等情形,如非 出於自始無意履行債務之詐欺犯意所致者,尚與刑法第339 條之詐欺罪構成要件有間;矧詐欺罪之規範意旨,固在於禁 止行為人於私經濟領域中使用欺罔之手段損人利己,然私經 濟行為本有不確定性及交易風險,於私法自治及市場經濟等 原則下,欲建立私人間財產上權義關係者,亦應參酌自身主 、客觀條件、對方之資格、能力、信用,及可能損益,並評 估其間風險等而為決定,除有該當於前開詐欺罪構成要件之 具體情事得被證明屬實外,自不能以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而 致債權人蒙受損失,即遽謂該債務人詐欺,否則詐欺之刑事 責任與民事債務不履行責任將失其分際(最高法院107年度 台上字第212號判決意旨參照)。  2.證人郭凱莉固然於警詢、偵查中證稱:被告要求我購買本案 PS5機台,搖桿由被告出資,售出1台我可以分潤8710元,並 約定要於112年1月10日給我出售本案PS5之獲利,但自同年 月11日開始卻無法聯繫上被告,我完全沒有拿到分潤款項等 語(偵卷第20頁,偵續卷第154頁)。惟查:觀諸告訴人所 提出被告之臉書帳號、貼文擷圖(偵卷第39至41頁)及被告 所提出之臉書對話紀錄擷圖(偵卷第101至111頁),被告確 實有依其與告訴人間之約定,於臉書賣場上刊登販賣PS5主 機及手把組合之貼文,後亦售出並寄送PS5遊戲機1台與臉書 暱稱「劉玟萱」指定之人,「劉玟萱」並如數給付購買該PS 5之款項1萬7750元(含運費250元)與被告,僅「劉玟萱」 起初支付款項之期程有拖欠,且該次交易款項係由被告之母 親所申設之帳戶收取,上各情亦為被告所不否認(本院易字 卷第82頁)。復觀諸證人梁書偉於偵查中證稱:我有經營商 號「億海電玩專賣店」,包裹上的地址和電話都是我的,我 有購買PS5,但是我是向廠商進貨等語(偵續卷第151、152 頁)。佐以被告供稱:「劉玟萱」有跟我說有人要收PS5, 並給我一個地址要寄到花蓮等語(本院易字卷第82頁),可 認證人梁書瑋為「劉玟萱」所引介與被告購買PS5之人無誤 ,是縱證人梁書瑋證稱其並不認識被告,惟現今透過網路或 社群網站之交易,未必以雙方對彼此真實身分有所了解為必 要,被告既已收取價金,並按「劉玟萱」所指定之地址寄出 商品,從而銀貨兩訖後,本案被告與「劉玟萱」間之交易應 已完成無訛,難逕以證人梁書瑋前開證述推論被告自始即無 與告訴人共同出售本案PS5之真意,而有何詐欺取財之主觀 犯意。  3.又被告雖於「劉玟萱」傳送匯款至被告母親程美智帳戶之轉 帳明細擷圖後,告知「劉玟萱」:「明天請他馬上轉帳... 」等對話,然此部分亦有可能是被告未注意「劉玟萱」所傳 送之訊息,或雖有見上開訊息但尚未確認該筆款項是否已入 帳,而仍催促「劉玟萱」通知買家匯款,此觀該對話後被告 仍與「劉玟萱」確認「那就是週一寄了,有確定要嗎?」, 其後「劉玟萱」回覆:「有,17500對吧」,後續被告於寄 出後並張貼快捷郵件執據與「劉玟萱」(偵卷第107至111頁 ),由上觀之,雙方之交易從匯款至寄出商品,始終持續進 行,前後並無任何矛盾齟齬之處,公訴意旨所指被告與「劉 玟萱」間之對話紀錄上下文意互有矛盾,邏輯無法自洽等情 ,顯有誤會,從而難逕以上開對話紀錄為被告不利之認定。  4.觀諸被告所提出臉書網路賣家販售廣告及網路新聞擷圖(偵 卷第87至99頁),可知PS5遊戲機於111年11月間至112年1月 間確實因全球供貨趨於穩定而價格陸續下跌、回穩,與被告 所辯:PS5剛上市時,我就有在做轉賣之生意,當時有賺錢 ,間隔約1年後是第二波搶購潮,則為我與告訴人約定共同 販售本案PS5之時間,但一開賣PS5的價格即崩盤等語(本院 易字卷第57頁)核無不符,是被告前開所辯,非屬虛妄。況 經濟行為本身原寓有不同程度之不確定性或交易風險,交易 雙方本應自行估量其主、客觀情事及搜集相關資訊,以作為 其判斷之參考,是告訴人係具正常智識之成年人,既經評估 各項風險因子及投資報酬等因素後,同意與被告共同販售本 案PS5,則尚難僅以被告所經營之本案轉賣事業嗣後受制於 大環境市價崩盤,致販售狀況不佳而未履行債務等情,遽認 被告自始即有不法所有意圖及詐欺取財之犯意,更無所謂施 用詐術可言。  5.又被告雖自承告訴人確實有交付本案PS5,並稱剩餘之未售 出PS5原放置於被告住處陽台,因下雨淋濕而毀損,而未返 還與告訴人等情(本院易字卷第83頁),然被告既係因PS5 之價格下跌,致無法順利以預期之價格售出,因而將剩餘未 售出之PS5囤放於其住處,亦與常情無悖,尚難以被告未返 還上開剩餘之PS5與告訴人,即認被告於與告訴人約定共同 轉賣PS5獲利時,即存有詐欺取財之主觀犯意。本案告訴人 就本案PS5之返還或賠償事宜,應屬被告與告訴人間債務不 履行之民事糾紛,而與本案刑責無涉,附此敘明。 六、綜上所述,依公訴意旨所憑事證,尚不足使本院達於通常一 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被告有為上開詐欺取財犯 行之有罪心證程度。檢察官復未能提出其他足以嚴格證明被 告有前揭犯行之積極證據,基於罪疑利益歸於被告及證據裁 判原則,被告之犯罪即屬不能證明,依據前揭說明,依法自 應為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李家豪、蕭博騰提起公訴,檢察官蔡雅竹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品潔                   法 官 高世軒                   法 官 吳宜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檢察官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 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吳梨碩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TYDM-113-易-597-20241230-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機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重上字第413號 上 訴 人 胤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簡銀鈴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建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返還機台事 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7日本院111年度重上字第413 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七日內,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 符合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 ,及補繳上訴第三審裁判費新臺幣伍萬柒仟陸佰參拾參元,如未 依限補正,即裁定駁回上訴。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 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 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 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 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 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又向第二審或第 三審法院上訴,加徵裁判費10分之5,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6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上訴人於民國113年10月28日對本院111年度重上 字第413號判決提起上訴,未依首揭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又本院第二審判 決係命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新臺幣(下同)377萬6528元 本息,是上訴之訴訟標的金額為377萬6528元,應徵第三審 裁判費5萬7633元,亦未據上訴人繳納。茲命上訴人於收受 本裁定正本7日內補正,如未依限補正,即裁定駁回上訴,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雯惠 法 官 宋泓璟 法 官 戴嘉慧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書記官 莊昭樹

2024-11-07

TPHV-111-重上-413-20241107-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