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勒令歇業

共找到 93 筆結果(第 91-93 筆)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秩字第20號 移送機關 宜蘭縣政府警察局三星分局 被移送人 黃宸威 李得豪 李祖霖 林偉翔 林晉廷 張祐甄 張兆嘉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3年8月29日以警星偵字第1130007384H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宸威、李得豪、李祖霖、林偉翔、林晉廷、張祐甄共同發射有 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各處罰鍰新臺幣壹 仟元。 張兆嘉不罰。 事實及理由 壹、被移送人黃宸威、李得豪、李祖霖、林偉翔、林晉廷、張祐 甄(下稱被移送人6人)共同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 項第4款部分 一、被移送人6人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一)時間:民國113年6月17日21時34分許 (二)地點:宜蘭縣三星鄉照林路一段道路(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    獄外) (三)行為:被移送人6人於上開時、地,在人車往來之道路上,    共同燃放鞭炮,造成巨大聲響,倘若起火燃燒可能造成往    來民眾之身體、財物受有危害之虞。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足以證明,堪以認定: (一)被移送人黃宸威、李得豪、李祖霖、林偉翔、林晉廷、張 祐甄於警詢時之供述。 (二)監視器影像擷取畫面12張、現場照片2張、光碟2片。 三、按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0,000 元以下罰鍰:四、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 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者,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4 款定有明文。經查,鞭炮點燃後將造成巨大聲響,並產生高 溫、高熱,可能造成週遭民眾或往來人車之恐慌,倘若起火 燃燒,週遭民眾或人車之身體、財物亦有受危害之虞,自屬 具有殺傷力之物品,被移送人6人燃放鞭炮之地點,係於車 輛往來之道路,依一般社會觀念,行車見到該行為,當會受 到驚嚇而閃避,妨害交通安全,並已對他人之生命、身體安 全或財產構成威脅,是核被移送人6人所為,係共同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4款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 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爰審酌被移送人6人僅因一時興起 即為上開舉動,對社會秩序及社會安寧造成危害,所為殊值 非難,惟考量被移送人黃宸威、李得豪、李祖霖、林偉翔、 林晉廷均承認在場燃放鞭炮,被移送人張祐甄承認因朋友邀 請燃放鞭炮,而提供車輛一同到場,配偶及朋友均有施放等 情,又其等所為並未實際傷人或為其他非法用途,衡酌其等 違序行為之危害情節,並兼衡其等於警詢中自陳之教育程度 、家庭生活經濟情形、智識程度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 文所示之處罰。 貳、被移送人張兆嘉不罰部分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張兆嘉於113年6月17日21時34分許 駕駛車號000-0000號自小客車,至宜蘭縣三星鄉照林路一段 道路上,燃放鞭炮,對附近居民之生命、身體安全或財產構 成威脅,而有危害附近居民身體或財物之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認定犯罪 事實之證據,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 言,該項證據自須適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採為斷 罪之資料;又事實審法院對於證據之取捨,依法雖有自由判 斷之權,然積極證據不足證明犯罪事實時,被告之抗辯或反 證縱屬虛偽,仍不能以此資為積極證據應予採信之理由;而 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無論係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 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 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 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復無其他調查途徑 可尋,法院即應為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29年上字第3105號 、30年上字第482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先例意旨參 照)。又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法案件,除該法有規定者外 ,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前項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 該管簡易庭認為不應處罰或以不處拘留、勒令歇業、停止營 業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或其他處罰之裁定,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92條、第45條第2項亦有明文。 三、移送意旨認被移送人張兆嘉有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 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之事實,無非係以監視器影像擷取畫面 12張、現場照片2張、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為其論據。被移 送人張兆嘉堅詞否認有上開行為,辯稱:我遠處路過,看見 有人放鞭炮,我一人一車過來看看,對方有好幾台車,我都 不認識,他們結束,我就跟著離開了等語。經查: (一)由卷附監視器影像擷取畫面12張、現場監視器錄影畫面以 觀,僅能證明被移送人張兆嘉確有於113年6月17日21時34 分許在上開道路,然並未攝得有何其在該處燃放鞭炮之畫 面,現場照片亦僅攝得遺落之鞭炮殘渣,均無從佐證被移 送人張兆嘉有於上開時地發射有殺傷力物品等舉動。又被 移送人6人於警詢時均未提及被移送人張兆嘉,難認被移 送人張兆嘉與被移送人6人有犯意聯絡或行為分擔,故被 移送人張兆嘉所辯,尚非不可採信。是以,本件實難僅以 上開事證率認被移送人張兆嘉有何共同發射有殺傷力之物 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之行為。 (二)綜上所述,移送機關所提出之證據,尚未達於使通常之人 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為真實之程度,不足使本院形成 被移送人張兆嘉有構成上開違序行為之確信,此外,復無 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移送人張兆嘉有何移送意旨所指之行 為,依上揭說明,自應為被移送人張兆嘉不罰之諭知。 據上論斷,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2項、第15條、第 63條第1項第4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簡易庭 法 官 李宛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翁靜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 鍰: 一、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物 品者。 二、無正當理由鳴槍者。 三、無正當理由,攜帶用於開啟或破壞門、窗、鎖或其他安全設 備之工具者。 四、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 之虞者。 五、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 六、蒙面偽裝或以其他方法驚嚇他人有危害安全之虞者。 七、關於製造、運輸、販賣、貯存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險物品之 營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或其營業設備及方法,違反法令 規定者。 八、製造、運輸、販賣、攜帶或公然陳列經主管機關公告查禁之 器械者。

2024-10-04

ILDM-113-秩-20-20241004-1

基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裁定 113年度基秩字第52號 移送機關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金山分局 被移送人 林祥恩 林顯圳 張文展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3年8月26日新北警金刑字第1134244999號函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林祥恩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行動相加 ,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度,處罰鍰新臺幣3千元。 林顯圳、張文展不罰。 事實及理由 壹、被移送人林祥恩部分 一、被移送人林祥恩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一)時間︰民國113年5月23日15時許。 (二)地點︰新北市萬里區東澳路(薆悅酒店停車場旁)。 (三)行為︰被移送人林祥恩於上開時地,在新北市政府警察局 金山分局員警執行廟會活動秩序維護勤務實施合法盤查時 ,以顯然不當之言詞、行動,相加於在場依法執行職務之 警員,惟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程度。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足以證明︰ (一)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金山分局野柳派出所警員蘇育民、郭俊 鴻出具之職務報告(本院卷第5-7頁)。 (二)被移送人林祥恩於警詢時之供述(本院卷第9-12頁)。 (三)密錄器畫面截圖(本院卷第13-15頁)。 三、按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拘留或新臺幣12,000元以下罰 鍰:一、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或行 動相加,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度者,社會秩序維護法 第85條第1款定有明文。其保護之法益乃係為保障公務員行 使職務,以維護公務運作之順利進行,若有於公務員依法執 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或行動相加,即有礙於國家權 力之行使,妨害國家法益。經查,被移送人林祥恩於警詢時 辯稱:我只是正常的跟員警講話,對員警說「哇齁哩銷」( 臺語音譯)云云,惟當時員警係執行廟會活動秩序維護勤務 而實施合法盤查,並無不合理之情形,民眾對於員警依法執 行職務之手段或態度,有所質疑或不滿時,雖可以平和之言 詞或行動,向執勤員警反應自己之問題或情緒,但仍應有其 界限,不得以一般人認為顯然不適當言詞或行動相加,而被 移送人林祥恩在上揭時間、地點,於警員依法執行職務時, 對警員口出前揭言詞叫囂,乃妨礙員警執行公務,被移送人 林祥恩亦於警詢時自承:我朋友在前面擋我,可能怕我衝動 等語(本院卷第11-12頁),且依密錄器畫面截圖顯示(本 院卷第13-14頁),被移送人林祥恩係作勢欲衝向員警,並 有以左手食指指向在場員警之行為,顯非被移送人林祥恩辯 稱之正常講話等情,雖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度,然該等 言詞、行為依一般社會通念,已具有針對性、特定性,足使 聽聞者即現場警員或不特定第三人感受其對警員口出上開言 詞及行為係基於不滿之情緒,而有挑釁貶抑之意,亦顯非僅 表示某種語氣、停頓或無意義之虛詞、語助詞,所為亦已有 害於國家權力之行使,是移送人林祥恩前揭所辯,顯屬卸責 之詞,不足為採。從而,被移送人林祥恩有為上開違序行為 ,堪予認定。核被移送人林祥恩所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85條第1款之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 言詞、行動相加,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度之行為。 四、爰審酌被移送人林祥恩於員警在場執行職務時,對員警施以 顯然不當之言詞、行動,所為實非可取,另考量其違序行為 之手段、所生危害、影響社會秩序之程度,兼衡被移送人林 祥恩於警詢時自述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從事水電工程師工 作而家境小康之生活狀況,及其行為之動機、目的、手段等 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貳、被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部分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於113年5月23日15 時許,在新北市萬里區東澳路(薆悅酒店停車場旁),對於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金山分局員警執行廟會活動秩序維護勤務 實施合法盤查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行動,相加於在場依 法執行職務之警員,惟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程度,因認被 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有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5條第1款之違 序行為云云。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認定犯罪 事實之證據,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 言,該項證據自須適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採為斷 罪之資料;又事實審法院對於證據之取捨,依法雖有自由判 斷之權,然積極證據不足證明犯罪事實時,被告之抗辯或反 證縱屬虛偽,仍不能以此資為積極證據應予採信之理由;而 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無論係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 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 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 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復無其他調查途徑 可尋,法院即應為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29年上字第3105號 、30年上字第482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例意旨參照) 。又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除該法有規定者外 ,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前項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 該管簡易庭認為不應處罰或以不處拘留、勒令歇業、停止營 業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或其他處罰之裁定,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92條、第45條第2項亦有明文。 三、移送意旨認被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有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 務時,以顯然不相當之言詞、行動相加,惟尚未達強暴脅迫 或侮辱程度之事實,無非係以警員職務報告、被移送人林祥 恩於警詢時之供述、密錄器畫面截圖為其論據。惟查: (一)按現行刑事訴訟法並無關於指認犯罪嫌疑人、被告程序之 規定,如何經由被害人、檢舉人或目擊證人以正確指認犯 罪嫌疑人或被告,自應依個案之具體情形為適當之處理。 依內政部警政署發布之「警察機關實施指認犯罪嫌疑人程 序要領」(該法規在107年8月10日修正為「警察機關實施 指認犯罪嫌疑人注意事項」)之規定,偵查人員於調查犯 罪過程中,如需實施被害人、檢舉人或目擊證人指認犯罪 嫌疑人時,係採取「選擇式」列隊指認,而非一對一「是 非式的單一指認」。供選擇指認之數人在外形上不得有重 大的差異;實施照片指認,不得以單一相片提供指認,並 避免提供老舊、規格差異過大或具有暗示效果之照片指認 。指認前應由指認人先陳述嫌疑人的特徵、不得對指認人 進行誘導或暗示等程序,以預防指認錯誤之發生(最高法 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869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被移送人林顯圳(原名林志成)、張文展經警通知均未到 場。就被移送人林顯圳部分,被移送人林祥恩雖於接受警 員詢問時證稱:(問:你是否知道用甩棍的員警為何會將 甩棍甩出?)他是看到林志成衝下車所以員警才將甩棍甩 出來。(問:承上題,你是否知道林志成與用甩棍的員警 距離多遠?)他當時就站在我旁邊,所以距離大概就三或 四公尺。(問:警方提供現場秘錄器截圖供你觀示,照片 編號1的男子為何人?有無年籍資料、聯絡方式,與他係 何關係?)林志成。沒有他的年籍資料、聯絡方式。我跟 他是朋友關係等語(本院卷第11頁),惟依前述警員對於 被移送人林祥恩之提問,可知警員並未要求被移送人林祥 恩先行陳述本案違序行為人之特徵,被移送人林祥恩亦未 曾就被移送人林顯圳之容貌或身型特徵加以指明,又被移 送人林祥恩既自陳與被移送人林顯圳為朋友關係,然卻稱 無被移送人林顯圳之年籍資料、聯絡方式,則被移送人林 祥恩是否與被移送人林顯圳熟稔,已非無疑,被移送人林 祥恩於警詢時依憑個人之知覺及記憶所為指認,已難謂客 觀可信,警員僅因被移送人林祥恩供稱在場員警因被移送 人林顯圳衝下車而將甩棍甩出等情,即提供現場密錄器畫 面中特定人之截圖予被移送人林祥恩指認,是被移送人林 祥恩有無受承辦警員之暗示及誤導之可能性,亦非無疑。 故依被移送人林祥恩前開所述之指認方式,顯見警員係提 供現場密錄器畫面中特定人之截圖,供被移送人林祥恩指 認違序行為人,該指認方式不僅與選擇式列隊指認有違, 且僅以單一截圖提供指認,此是非式單一指認程序已有暗 示及誘導被移送人林祥恩之高度危險性,極易產生錯誤印 象,且於被移送人林祥恩指認前,亦未經警員告知違序行 為人不一定是截圖中之人,足認被移送人林祥恩於警詢時 所為之指認程序顯有瑕疵,自難依憑此等有瑕疵之指認遽 為不利於被移送人林顯圳之認定。另就被移送人張文展部 分,被移送人林祥恩於警詢時並未指認被移送人張文展為 在場違序行為人,而警員郭俊鴻出具之職務報告亦僅稱「 另一名涉嫌人經詢問宮廟隨行人員表示為張文展(70年次 )」,惟該名宮廟隨行人員為何人?案發時是否在場?與被 移送人張文展之關係為何?是否有依循上開指認犯罪嫌疑 人注意事項之規定為指認?等節,均無從知悉,實難僅憑 此而逕認現場密錄器畫面中除被移送人林祥恩、林顯圳外 之第三人即為被移送人張文展。 (三)綜上所述,移送機關所提出之證據,尚未達於使通常之人 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為真實之程度,不足使本院形成 被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有構成上開移送處罰行為之確信 。此外,復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被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 有何移送意旨所指之行為,依上揭法條規定及判例、判決 意旨說明,自應為被移送人林顯圳、張文展不罰之諭知。       參、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85條第1款、第45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藍君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59條規定,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 之翌日起5 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提出於本院簡易庭,向本院 普通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張晏甄

2024-10-04

KLDM-113-基秩-52-20241004-1

港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港秩字第5號 移送機關 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 被移送人 蔡富方 洪大洲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3年9月5日雲警港偵字第1130012992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富方無正當理由鳴槍,處罰鍰新臺幣伍仟元。扣案之BB槍壹把 ,沒入之。 洪大洲不罰。 事實理由及證據 壹、被移送人蔡富方部分: 一、被移送人蔡富方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㈠時間:民國113年8月18日21時48分許。 ㈡地點:雲林縣北港鎮公園路與文化路口。 ㈢行為:被移送人蔡富方搭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 時,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BB槍,於行經上述路口時 ,坐在副駕駛座手持前揭BB槍伸出去車窗外對空鳴槍。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證據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蔡富方於警詢之自白。 ㈡被移送人洪大洲於警詢之供述。 ㈢證人即原車主何建成於警證之證述、車號查詢車籍資料。 ㈣雲林縣警察局北港分局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1份。 ㈤雲林縣北港派出所110報案紀錄單。 ㈥監視器翻拍照片2張及扣案槍枝照片2張。 ㈦扣案之BB槍1把。 三、扣案之BB槍1支,雖非屬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管制之槍 砲,惟外觀兼具槍管、板機、握柄等槍枝基本構造,此有扣 案物照片在卷可佐,苟非專業人士實難以立刻清楚辨識,客 觀上極易使一般公眾誤認為真槍而心生恐懼。佐以被移送人 蔡富方在北港鎮公園路與文化路口之公共場所使用扣案BB槍 ,已足令一般人感覺生命及身體法益受威脅,是被移送人蔡 富方攜帶該扣案BB槍已有危害公共秩序、破壞社會安寧之虞 。又依被移送人蔡富方於警詢所述之擊發扣案BB槍之原因, 僅係無聊在玩,並無任何攜帶扣案BB槍或鳴槍之適法、適切 及合理事由,要屬無正當理由攜帶扣案BB槍及鳴槍無疑。 四、核被移送人蔡富方所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 項第2款、第65條第3款規定之行為。又被移送人蔡富方已承 認當時有鳴槍行為,其既以單一之持有BB槍鳴槍之行為,同 時構成前開二違序行為,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4條第2項規 定,一行為而發生二以上之結果者,從一重處罰,自應從一 重論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之無正當理由鳴槍 行為。爰審酌被移送人蔡富方無正當理由鳴槍,危及社會秩 序、社會安寧,所為實在不可取,惟念被移送人蔡富方坦承 之態度,復參酌其於警詢時自陳國中畢業之教育程度,以工 為業,家庭經濟狀況勉持,違犯動機、情節、對社會造成之 潛在危害程度等,裁處如主文所示之罰鍰。 五、扣案之BB槍1把,係被移送人蔡富方所有,且供本件違反社 會秩序維護法行為所用之物,業據被移送人蔡富方供述明確 ,兼衡上開扣案物對社會秩序與安寧之影響及被移送人蔡富 方所承受之不利益結果等情,認倘予沒入,尚無違反比例原 則之虞,爰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22條第3項規定,於被移送 人蔡富方之處罰項下沒入之。 貳、被移送人洪大洲部分: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洪大洲與被移送人蔡富方二人於上 開時、地,無正當理由,共同攜帶類似真槍之BB槍1把並對 空鳴槍,因認被移送人洪大洲之行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條第1項第2款、第65條第3款,爰依法移請裁定等語。 二、按法院受理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除社會秩序維護法有 規定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定 有明文。復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 罪事實,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無正當理 由鳴槍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下罰鍰 ;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 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1萬8,000元以下罰鍰,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第65條第3款固有明文。惟前者係無 正當理由,任意槍鳴,足以擾亂地方治安與安寧,並易生危 險;後者係以類似真槍之玩具手槍無殺傷力。不過行為人無 正當理由而攜帶之,而其攜帶於客觀上有以可致危害公共秩 序、社會安寧之虞者,乃予處罰,須視行為人之言詞舉動、 時間、地點、身分等加以考量,不可有類似真槍被查獲,即 一概認為有危害安全之虞(司法院(81)廳刑一字第280號 參照)。 三、經查,該類似真槍之BB槍為被移送人蔡富方所有並對空鳴槍 ,已如前述,而被移送人洪大洲於警詢時供稱:我於113年8 月18日駕車去接蔡富方,當時我專心開車,是坐在副駕駛座 蔡富方開槍,我聽到槍聲轉過頭才看到的,我不知道蔡富方 為何要對空鳴槍,警員扣押之BB槍1把係蔡富方拿出來的等 語,依其所述僅可認定被移送人洪大洲有駕駛上開自用小客 車於上開時間至上開地點之事實,再依被移送人蔡富方於警 詢之陳述,亦無從證明被移送人洪大洲於上開時、地,有與 被移送人蔡富方共用攜帶該BB槍、共同鳴槍之情形,本院自 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逕為被移送人洪大洲不利之認定 。是本件依卷附證據,既無從認定被移送人洪大洲之行為該 當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2款、第65條第3款之行為 ,移送機關此部分移送為無理由,應俱為被移送人洪大洲不 罰之諭知,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參、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1項、第2項、第46條、第63條第 1項第2款、第65條第3款、第22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北港簡易庭 法 官 張恂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送達裁定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 ,向本庭提起抗告(須附繕本)。 書記官 林美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 鍰: 一、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物 品者。 二、無正當理由鳴槍者。 三、無正當理由,攜帶用於開啟或破壞門、窗、鎖或其他安全設 備之工具者。 四、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 之虞者。 五、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 六、蒙面偽裝或以其他方法驚嚇他人有危害安全之虞者。 七、關於製造、運輸、販賣、貯存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險物品之 營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或其營業設備及方法,違反法令 規定者。 八、製造、運輸、販賣、攜帶或公然陳列經主管機關公告查禁之 器械者。 前項第七款、第八款,其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處或併處停止 營業或勒令歇業。 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5條 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 下罰鍰: 一、船隻當狂風之際或黑夜航行有危險之虞,而不聽禁止者。 二、對於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或來歷不明之屍體,未經報請相 驗,私行殮葬或移置者。 三、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 。 四、不注意燃料物品之堆置使用,或在燃料物品之附近攜用或放 置易起火警之物,不聽禁止者。

2024-10-01

ULDM-113-港秩-5-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