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惠欽

共找到 218 筆結果(第 91-100 筆)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96 號、第 243 號、第 445 號、 第 595 號及第 699 號裁定,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62 號 聲 請 人 饒秀美 上列聲請人因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96 號、第 243 號、第 445 號、第 595 號及第 699 號裁定,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本庭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饒秀英、饒庭虹、饒博文曾就所涉 司法爭訟案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卻經憲法法庭 113 年 審裁字第 96 號、第 243 號、第 445 號、第 595 號及第 699 號裁定不受理等語。 二、按對於憲法法庭及審查庭之裁判,不得聲明不服;對憲法法 庭或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訴訟法第 3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綜觀聲請人之主張,其核係對於憲法法庭審查庭之裁判聲明 不服,故本件聲請與上開憲法訴訟法第 39 條規定有違,且 無從補正,爰依同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規定,以一致 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高碧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JCCC-114-審裁-262-20250305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58 號 聲 請 人 施老安(兼如附表所示張本武等24人之被選定人) 上列聲請人因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 憲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年抗字第 4 號 裁定(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109 年度年上字第 57 號 判決(下稱系爭確定終局判決)及所適用之公務人員退休資 遣撫卹法第 34 條、第 36 條、第 37 條、第 39 條規定, 有違憲疑義;又憲法法庭 112 年審裁字第 1773 號、第 1943 號、113 年審裁字第 381 號、第 553 號、第 693 號 及 114 年審裁字第 53 號裁定(下合稱系爭裁定),指摘 聲請人逾越法定期限始提出聲請等,係規避審查、阻卻人民 行使聲請憲法審查之基本權,爰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等語。 二、就聲請人持系爭確定終局裁定及判決聲請部分 (一)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 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 該裁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 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前項聲請,應自用盡審級救濟 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為之,憲 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定有明文。又當事人不 在憲法法庭所在地住居者,計算法定期間,應扣除其在途 期間;而聲請逾越法定期限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亦分別為憲訴法第 16 條第 1 項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4 款所明定。 (二)查系爭確定終局裁定及判決係分別於中華民國 112 年 9 月 1 日及 111 年 3 月 9 日送達聲請人,惟憲法法庭係 於 114 年 1 月 21 日始收受本件聲請狀,經依憲訴法第 16 條第 1 項規定扣除在途期間後,此部分聲請已逾越前 述之法定期限。 三、就聲請人持系爭裁定聲請部分 (一)按對於憲法法庭及審查庭之裁判,不得聲明不服;對憲法 法庭或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憲訴法第 3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分別定 有明文。 (二)綜觀此部分聲請意旨,核屬對於憲法法庭審查庭之裁判聲 明不服,是此部分聲請與憲訴法第 39 條規定有違,且無 從補正。 四、綜上,本件聲請核與前揭憲訴法規定均有未合,爰依憲訴法 第 15 條第 2 項第 4 款及第 6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楊靜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JCCC-114-審裁-258-20250305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113 年度他字第 8796 號瀆職等案件,聲 請憲法法庭裁判。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61 號 聲 請 人 鍾尚緯 上列聲請人因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113 年度他字第 8796 號瀆 職等案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雖為受刑人,但訴訟權與工作權仍受 憲法保障,監獄管理人員卻利用職權壓榨聲請人,使勞作作 業數量超出範圍,如拒絕作業,則以違規論處,影響假釋權 益,聲請人乃向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提告,惟臺灣臺中地方 檢察署從未傳喚聲請人,即就聲請人所提告之 113 年度他 字第 8796 號瀆職等案,以中檢介重 113 他 8796 字第 1139153162 號書函(下稱系爭書函)通知聲請人結案,牴 觸憲法,爰聲請憲法法庭裁判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 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憲法法 庭裁判不備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 訟法第 59 條第 1 項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綜觀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核係就系爭書函有所不服,而向 憲法法庭聲請釋憲,惟系爭書函尚非上述憲法訴訟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所稱之裁判,聲請人尚不得執以聲請裁判憲 法審查,是本件聲請與憲法訴訟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之 要件有所未合,且依聲請人之主張,亦與同法第 1 條所定 得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之其他案件類型不合。爰依憲法訴訟法 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高碧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JCCC-114-審裁-261-20250305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就憲法法庭 113 年憲判字第 9 號判決,聲請暫時處分。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60 號 聲 請 人 葉家興 上列聲請人就憲法法庭 113 年憲判字第 9 號判決,聲請暫時處 分。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憲法法庭 113 年憲判字第 9 號判決 確定立法院職權行使已逾越立法院之憲法職權範圍,違反權 力分立原則,乃就違憲判決聲請暫時處分等語。 二、按聲請案件繫屬中,憲法法庭為避免憲法所保障之權利或公 益遭受難以回復之重大損害,且有急迫必要性,而無其他手 段可資防免時,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就案件相關之爭議、法 規範之適用或原因案件裁判之執行等事項,為暫時處分之裁 定;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且其情形不可以補正者 ,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43 條第 1 項、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暫時處分之聲請,並無本案繫屬於憲法法庭,故 本件聲請核與憲法訴訟法前開規定之要件有所未合,爰依同 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楊靜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JCCC-114-審裁-260-20250305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不服憲法法庭 114 年審裁字第 55 號裁定,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59 號 聲 請 人 吳徐員妹 吳美華 吳嘉煜 吳嘉豪 吳梁秀英 吳彥緯 吳建成 吳瑞婷 上列聲請人因不服憲法法庭 114 年審裁字第 55 號裁定,聲請 憲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憲法法庭 114 年審裁字第 55 號裁 定(下稱系爭裁定)認聲請人僅係徒憑其個人見解而為聲請 ,實有違誤等語。 二、按對於憲法法庭及審查庭之裁判,不得聲明不服;對憲法法 庭或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法訴訟法第 3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綜觀聲請意旨所陳,所稱就系爭裁定聲請再議,核屬對於憲 法法庭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故本件聲請與上開憲法訴訟 法第 39 條規定有違,且無從補正,爰依同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楊靜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5

JCCC-114-審裁-259-20250305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48 號 聲 請人 一 財團法人中國文化大學 代 表 人 陳泰然 聲 請人 二 彭誠浩 聲 請人 三 白省三 聲 請人 四 蔡政文 聲 請人 五 王寶輝 聲 請人 六 張海燕 上 六 人 訴訟代理人 朱敏賢 律師 陳新傑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 憲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二至六原為聲請人一之董事,因遭臺 灣高等法院 112 年度重上更一字第 68 號民事判決(下稱 系爭判決)認其等連續三次無故不出席董事會議而當然解任 ,並確認其等與聲請人一間之第 18 屆董事委任關係,自中 華民國 110 年 6 月 16 日起不存在。惟系爭判決所適用之 私立學校法第 24 條第 1 項第 4 款(下稱系爭規定一)關 於董事連續三次無故不出席董事會議而當然解任之規定,相 較於民法及其特別法、財團法人法及其特別法均無類此規定 之情,以及所採取立即失去身分權之極端手段,有違憲法第 7 條、第 23 條規定之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又系爭判決所 適用之私立學校法施行細則第 19 條第 1 項後段規定(下 稱系爭規定二),因無法律明確授權,而違反憲法第 23 條 規定之法律保留原則;且系爭判決未以公益為優先考量,拘 泥於系爭規定一及二,無視新冠病毒引發肺炎之疫情因素, 等同強制聲請人一違反國家防疫機制,須無條件召開董事會 ,並強制聲請人二至六無不參加集會之意思決定自由、移動 自由,而牴觸公益優先原則,侵害憲法保障聲請人一之私人 興學自由、大學自治組織自由與董事會私法自治權,亦侵害 聲請人二至六受憲法保障之健康權、集會意思決定自由與移 動自由。從而,系爭判決、系爭規定一及二牴觸憲法第 10 條、第 11 條、第 14 條及第 22 條規定,爰對系爭判決、 系爭規定一及二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該條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 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就其 據為裁判基礎之法律之解釋、適用,有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 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 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得聲請憲法法庭就該確定終局裁判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人民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應 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 解;而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 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復分別為憲訴法第 60 條第 6 款及第 15 條第 3 項所明定;且同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 之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程序進行之關鍵 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 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故聲請憲法法 庭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判及法規範有如 何違憲之理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憲法法庭 審查庭得毋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經查:聲請人遭同校其他董事訴請之確認董事委任關係不存 在事件,經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第 561 號民事判決將 原判決聲請人勝訴之第二審判決廢棄發回後,遭系爭判決以 所爭議之三次董事會,其召集並無違反強制規定、公序良俗 及權利濫用之情,亦未違反校園防疫指引,為合法召集,聲 請人二至六收受該三次董事會開會通知後,以疫情嚴峻、召 集程序欠缺適法性為由,僅以回函表明不出席,並未請假, 亦未要求以視訊方式與會,係自始無參加該三次董事會之意 思,合於系爭規定二所規定:「經合法通知而未依規定程序 於會前向董事會辦理請假手續者」,依系爭規定一發生當然 解任之效力等為由,廢棄有利於聲請人之第一審判決,並確 認聲請人二至六與聲請人一間第 18 屆董事委任關係自 110 年 6 月 16 日起不存在。聲請人一至六復提起上訴,終經 最高法院 113 年度台上字第 770 號民事裁定,以其等上訴 為不合法予以駁回確定。是本件聲請應以系爭判決為確定終 局判決,合先敘明。 四、綜觀聲請意旨所陳,無非就系爭判決之認事用法當否事項泛 為指摘,以及執其主觀意見,泛言系爭判決、系爭規定一及 二違憲,尚難認已具體敘明系爭規定一及二有如何之牴觸憲 法,亦難認對於系爭判決就相關法律之解釋、適用,有如何 之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 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已予以具體敘 明,核均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爰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高碧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48-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交通裁決事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32 號 聲 請 人 鄺定凡 上列聲請人因交通裁決事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交通裁決事件,認高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 訟庭 113 年度交上字第 80 號裁判(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 判)之認事用法違反憲法第 8 條正當法律程序,而聲請憲 法法庭裁判。核其聲請意旨,應係就系爭確定終局裁判聲請 裁判憲法審查,本庭爰依此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 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訴訟法 (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該條項所定裁 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 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就其據為裁判基礎之法律之解釋、 適用,有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 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得聲 請憲法法庭就該確定終局裁判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人民聲 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 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憲訴法第 60 條第 6 款 定有明文。另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聲請書未表 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 定不受理;且其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程 序進行之關鍵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 ……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故聲請人聲請憲法法庭 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判有如何違憲之理 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憲法法庭審查庭得毋 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僅泛言系爭確定終局裁判違憲,難認對於 系爭確定終局裁判就相關法律之解釋、適用,有如何之誤認 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 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已予以具體敘明,核 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爰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楊靜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32-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陳情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49 號 聲 請 人 劉文淑 上列聲請人因陳情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人主張略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112 年度訴字第 732 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一)及最高行政法 院 113 年度抗字第 117 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二)忽視程 序保障原則,未就案件進行實質審理,僅以違反形式要件為 由駁回,不符比例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保障之財產權及 訴訟權;又系爭裁定一及二所適用之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 第 1 項第 10 款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一)缺乏明確標準, 違反比例原則與法律明確性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 16 條規定保障之訴訟權;另上述裁定所適用之信託業法第 4 條、第 23 條、第 35 條及第 49 條規定(下併稱系爭規定 二)未賦予受害人向主管機關請求裁處或救濟之具體權利, 規範不明確,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 15 條與第 16 條規定保障之財產權及訴訟權。爰對系爭裁 定一、二、系爭規定一及二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該條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 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就其 據為裁判基礎之法律之解釋、適用,有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 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 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得聲請憲法法庭就該確定終局裁判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人民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應 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 解;而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 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復分別為憲訴法第 60 條第 6 款及第 15 條第 3 項所明定;且同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 之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程序進行之關鍵 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 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故聲請憲法法 庭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判及法規範有如 何違憲之理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憲法法庭 審查庭得毋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經查:聲請人係以電子郵件及信函,向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行局(下稱金管會銀行局)指稱某銀行違反信託業法第 23 條規定,並要求金管會銀行局依信託業法規定對該銀行 裁罰,經金管會銀行局回復,該相關爭議宜循民事訴訟途徑 由法院判定,已請該銀行查明逕復等語。聲請人不服,循序 提起行政訴訟,經系爭裁定一以聲請人之訴與課予義務訴訟 要件不符,認其訴為不合法予以駁回後,聲請人提起抗告, 經系爭裁定二以系爭規定二與聲請人訴請金管會銀行局應就 其申請為行政裁處之行政處分無涉,並以金管會銀行局所為 回復之性質非行政處分,系爭裁定一並無違誤等為由,認聲 請人之抗告為無理由予以駁回確定。是依聲請人之聲請意旨 ,本件聲請應以系爭裁定二為確定終局裁定,合先敘明。 四、綜觀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無非執其主觀意見,泛言系爭規 定一、二及確定終局裁定違憲,尚難認已具體敘明系爭規定 一、二有如何之牴觸憲法,亦難認對於確定終局裁定就相關 法律之解釋、適用,有如何之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 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 憲法之情形,已予以具體敘明,核均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 之情形。爰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 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高碧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JCCC-114-審裁-249-2025030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217 號 聲 請 人 徐森安 上列聲請人因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出生於改制前臺中縣(於中華民國 99 年 12 月 25 日改制為臺中市)清水鎮某地號土地(下 稱系爭土地),並長年居住及占有該地,惟臺灣臺中地方法 院 112 年度簡上字第 260 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確定終局 判決)卻適用民事訴訟法第 400 條第 1 項規定(下稱系爭 規定),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歸屬,認應受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 98 年度上字第 218 號民事判決(下稱前案確定判 決)之既判力拘束,而駁回聲請人對臺中市政府財政局所提 債務人異議之訴,已違反憲法第 10 條、第 15 條及第 23 條規定,侵害聲請人受憲法保障之居住自由、生存權及財產 權。爰就系爭確定終局判決及系爭規定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 法審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該規定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 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就其 據以為裁判基礎之法律之解釋、適用,有誤認或忽略相關基 本權利重要意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 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得聲請憲法法庭就該確定終局裁 判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復依憲訴法第 60 條第 6 款規定, 前述聲請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 持之法律見解。另依同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聲請書未 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 裁定不受理;且其立法理由揭明:「聲請判決之理由乃訴訟 程序進行之關鍵事項,聲請人就聲請憲法法庭為判決之理由 ,······有於聲請書具體敘明之義務······。 」故聲請憲法法庭裁判之聲請書,若未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 判及法規範有如何違憲之理由,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 情形,憲法法庭審查庭得毋庸命補正,逕以一致決裁定不受 理。 三、查改制前臺中縣政府曾訴請聲請人拆屋還地及給付相當於租 金之不當得利,並經前案確定判決以聲請人未能舉證證明占 有系爭土地有何正當權源等為由,判決改制前臺中縣政府部 分勝訴確定;臺中縣政府亦持前案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對 聲請人執行拆屋交地完畢,至聲請人應給付之不當得利部分 ,則取具債權憑證。嗣改制後臺中市政府財政局執該債權憑 證,對聲請人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聲請人乃提起債務人異 議之訴,終經系爭確定終局判決以第一審判決認事用法均無 不當,以及聲請人所陳均為前案確定判決言詞辯論終結前之 事實,屬應受前案確定判決既判力之拘束等為由,認聲請人 之上訴為無理由予以駁回確定。 四、綜觀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無非係持其主觀意見,泛言系爭 規定及系爭確定終局判決牴觸憲法,尚難認對於系爭規定有 如何之牴觸憲法,以及系爭確定終局判決就據為裁判基礎之 法律解釋、適用,有如何之誤認或忽略相關基本權利重要意 義與關聯性,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 法之情形,已予以具體敘明,核均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 情形。爰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3 項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憲法法庭第三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楊惠欽 大法官 陳忠五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高碧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JCCC-114-審裁-217-20250226

憲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審理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251 號、第 330 號 耕地三七五租約事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憲裁字第 3 號 聲 請 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上列聲請人因審理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251 號、 第 330 號耕地三七五租約事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審理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251 號、第 330 號耕地三七五租約事件,認應適用之耕地三七 五減租條例(下稱減租條例)第 19 條第 1 項第 3 款、第 2 項及第 20 條規定(下稱系爭規定一至三),有違反憲法 第 7 條之平等原則、第 15 條之財產權保障、第 22 條之 人格發展自由及契約自由、第 23 條之比例原則等疑義。其 主張略以:(一)依中華民國 93 年作成之司法院釋字第 580 號解釋,減租條例係為 38 年已開始實施之三七五減租 政策提供法律依據,有其特殊之歷史背景,在當年具有合理 分配農業資源之非常重大公共利益。惟,38 年迄今,我國 產業結構及社會經濟狀況已有重大結構性不同,不能再以當 時的狀況來證立減租條例之正當性,司法院釋字第 580 號 解釋所形成的法秩序有重新檢討之必要;(二)系爭規定一 至三限制出租人在收回耕地自耕時,要考量承租人是否失其 家庭生活依據及原則上尊重承租人意願續約,於現今已不再 具備非常重大公共利益,卻使出租人之財產反蒙受特別犧牲 ,於現今已不合時宜,不能認為是追求非常重大公共利益, 且係以限制出租人財產權、契約自由之方式做社會救助,立 法目的已不正當,手段也違反平等原則,且與適用農業發展 條例之出租人相比,亦違反平等原則,爰聲請法規範憲法審 查等語。 二、按法規範審查案件,經司法院解釋宣告不違憲或作成其他憲 法判斷者,除有法定之情形外,任何人均不得就相同法規範 聲請判決;各法院對於經司法院解釋宣告未違憲之法規範, 因憲法或相關法規範修正,或相關社會情事有重大變更,認 有重行認定與判斷之必要者,得依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 )所定相關程序,聲請憲法法庭為變更之判決,憲訴法第 42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定有明文;次按憲訴法第 55 條規 定,各法院就其審理之案件,對裁判上所應適用之法律位階 法規範,依其合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且於該案件之裁判 結果有直接影響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 法官聲請,應於聲請書內詳敘其對系爭違憲法律之闡釋,以 及對據以審查之憲法規範意涵之說明,並基於以上見解,提 出其確信系爭法律違反該憲法規範之論證,且其論證客觀上 無明顯錯誤者,始足當之,如僅對法律是否違憲發生疑義, 或系爭法律有合憲解釋之可能者,尚難謂已提出客觀上形成 確信法律為違憲之具體理由(司法院釋字第 371 號、第 572 號及第 590 號解釋參照)。再按聲請不合法或顯無理 由者,憲法法庭應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32 條第 1 項定 有明文。 三、系爭規定一及三部分:經查,本件聲請所載應受判決事項之 聲明,雖僅請求判決系爭規定一至三牴觸憲法,惟,系爭規 定一及三既經司法院釋字第 580 號解釋宣告未違憲,則核 聲請意旨之真意,自已包含聲請變更司法院釋字第 580 號 解釋有關系爭規定一及三之合憲宣告。次查,本件聲請有關 系爭規定一及三部分,僅泛言 38 年迄今,我國產業結構及 社會經濟狀況已時過境遷,適用減租條例的件數及土地比數 腰斬等語,惟,雖有此等社會情事之變更及相關法規範之修 正,仍難謂已具體敘明系爭規定一及三有何由憲法法庭重行 認定及判斷之必要,核與憲訴法第 42 條第 2 項規定不符 ,從而依同條第 1 項規定,聲請人自不得就系爭規定一及 三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四、系爭規定二部分:本件有關系爭規定二之法規範憲法審查聲 請,核聲請意旨所陳,亦難謂已提出客觀上形成確信系爭規 定二違憲之具體理由。 五、綜上論結,本件聲請核與上開憲訴法第 55 條所定要件不合, 爰依同法第 32 條第 1 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憲法法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呂太郎 楊惠欽 蔡宗珍 蔡彩貞 朱富美 陳忠五 尤伯祥 大法官就主文所採立場如下表所示: ┌──────────────┬──────────────┐ │同意大法官 │不同意大法官 │ ├──────────────┼──────────────┤ │呂大法官太郎、楊大法官惠欽、│謝大法官銘洋 │ │蔡大法官宗珍、蔡大法官彩貞、│ │ │朱大法官富美、陳大法官忠五、│ │ │尤大法官伯祥 │ │ └──────────────┴──────────────┘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謝屏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JCCC-114-憲裁-3-20250226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