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金秋伶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苗簡字第533號 原 告 賴謝秋梅 訴訟代理人 張智宏律師 被 告 賴金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 年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將坐落苗栗縣○○鎮○○段000地號土地如附圖(即苗栗 縣大湖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9月18日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 水塔A1(面積12.56平方公尺)、水塔A2(面積14.79平方公 尺)、冷凍庫B(面積71.29平方公尺)及其他使用部分C( 面積462.54平方公尺)等地上物拆除,並將上開占用之土地 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563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3月21日起 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65元。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200分之197,餘由原告負擔。 五、本判決第1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3萬1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判決第2項前段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563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判決第2項後段得假執行;但被告如按月以新臺幣65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八、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3款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之規定,前揭規定 於簡易訴訟程序亦適用之。查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㈠被告 應將坐落苗栗縣○○鎮○○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上 ,如附圖所示之面積約550平方公尺之水塔、冰庫及芭樂樹 等地上物拆除,並將占用之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 ㈡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871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 113年3月21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45 元。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卷第17頁)嗣變更聲明為 :㈠如主文第1項所示。㈡被告應給付原告8890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暨自113年3月21日起至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 148元。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卷第167、191頁)核 原告聲明之變更,係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核與前開規 定要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原告與其他共有人所共有,原告之應 有部分為1/3。而被告明知系爭土地非其所有,竟未經原告 或其前手之同意,即在系爭土地如附圖(即苗栗縣大湖地政 事務所113年9月18日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所示以水 塔A1(面積12.56平方公尺)、水塔A2(面積14.79平方公尺 )、冷凍庫B(面積71.29平方公尺)及其他使用部分C(面 積462.54平方公尺)栽種芭樂樹等農作物,以此方式無權占 用原告與他人共有之系爭土地。原告發現上情後,雖請求被 告拆除上開地上物並返還系爭土地,惟經被告反過來要求補 償地上物及農作物之損失,故依民法第821條、第767條第1 項前段及中段、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將所無權占用部分 之系爭土地返還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另按原告之應有部分給 付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等語。並聲明:㈠如主文第1項所示。 ㈡被告應給付原告889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3月21日起至 返還前項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148元。㈢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則以:被告先父訴外人賴明和於78年2月28日,向訴外 人陳賴盡妹即原告伯母,以50萬元購買苗栗縣○○鎮○○○段000 0000○0000000地號(現分別改編為同鎮景山段647、489地號 )土地,後者土地即為原告主張被告無權占用之系爭土地。 當時因受有關農地不得任意分割規定,故僅辦理前者土地之 所有權移轉登記,後者土地部分雙方約定他日可分割移轉登 記時,再行辦理移轉登記,因此被告先父賴明和係基於上述 買賣契約,長年在原告主張無權占用範圍之系爭土地上興建 蓄水池、駁坎、冷藏庫等農業設施,且多年原告均無異議, 故被告並非無權占有系爭土地等語,以資抗辯。並聲明:㈠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 假執行。 四、本院之判斷:  ㈠所有權返還及除去請求權部分: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及中段定有明文。再按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 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請求,僅得為 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同法第821條亦有明文。又以無權 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 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地所有權人對 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 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 1552號、85年度台上字第1120號判決參照)。  ⒉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原告與其他共有人所共有,原告之應有 部分為1/3。而被告在系爭土地如附圖所示以水塔A1(面積1 2.56平方公尺)、水塔A2(面積14.79平方公尺)、冷凍庫B (面積71.29平方公尺)及在其他使用部分C(面積462.54平 方公尺)栽種芭樂樹等農作物,以此方式占用系爭土地等節 ,業經原告提出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資料、空照圖、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為憑(第31至33頁、第55至57頁),且為被告 所自認(卷第162頁),自堪信為真實。  ⒊本件應審酌之爭點為:被告占用原告與其他人共有之系爭土 地,是否屬於無權占有?被告抗辯其先父賴明和於78年間向 陳賴盡妹即原告伯母,購得苗栗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及原告主張被告占用部分之系爭土地,惟後者部分因受農地 不得任意分割規定限制,故未於當時移轉所有權之登記,僅 約定雙方待他日可辦理移轉登記時,再行辦理。被告占用系 爭土地多年,原告均無異議等語(卷第99頁);原告則回應 :被告所提出之土地買賣所有移轉契約書,未有被告抗辯之 系爭土地待他人可分割移轉登記時,再行辦理移轉登記之記 載,客觀上無足佐證被告抗辯屬實。系爭土地乃原告先夫訴 外人賴玉龍向陳賴盡妹所購得,賴玉龍死亡後由原告及子女 2人共同繼承。陳賴盡妹不可能再出售給被告先父賴明和。 又原告對被告無權占用非無異議,前僅係因不知系爭土地之 界址並被告無權占用之事實等語(卷第113至115頁)。  ⒋經查,被告所提出之土地買賣所有權移轉契約書(卷第101至 103頁),確實未記載被告所抗辯之情節,即被告先父賴明 和與陳賴盡妹間存有如附圖所示水塔A1(面積12.56平方公 尺)、水塔A2(面積14.79平方公尺)、冷凍庫B(面積71.2 9平方公尺)及其他使用部分C(面積462.54平方公尺)部分 之系爭土地買賣契約,惟因當時系爭土地無法分割,故陳賴 盡妹未依約將系爭土地之上述部分所有權移轉登記給被告先 父賴明和。但是此部分待證事實,業經被告聲請之證人湯慶 修證述綦詳(卷第193至194頁),故可認屬實。至於原告所 述,即系爭土地乃原告先夫賴玉龍向陳賴盡妹所購得,賴玉 龍死亡後由原告及子女2人共同繼承等節,亦經證人湯慶修 證述明確(卷第193頁),是亦足資認定為真實。  ⒌按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 非經登記,不生效力;前項行為,應以書面為之,民法第75 8條定有明文。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既然係自陳 賴盡妹將權利範圍全部移轉登記給原告先夫賴玉龍,原告先 夫賴玉龍死亡後再由原告及其子女2人共有應有部分各1/3, 有原告提出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足考(卷第55至57頁);又 被告先父賴明和與陳賴盡妹間存有如附圖所示水塔A1(面積 12.56平方公尺)、水塔A2(面積14.79平方公尺)、冷凍庫 B(面積71.29平方公尺)及其他使用部分C(面積462.54平 方公尺)部分之系爭土地之買賣契約,然此買賣契約僅具有 債權之效力,故僅能拘束締約之當事人,對於未參與締約之 第三人即原告並無效力,是故被告或其先父賴明和占用系爭 土地,對於原告而言仍屬無權占有。陳賴盡妹後續未依約移 轉系爭土地所有權之瑕疵,被告因未經登記而未取得系爭土 地之所有權。被告身為其先父賴明和之繼承人,僅得對陳賴 盡妹或其繼承人主張債務不履行之相關債權責任,但不能執 此對抗第三人之原告或其先夫賴玉龍。職是以故,原告依民 法第821條、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規定,訴請如主文第1 項所示,為有理由而應准許。  ㈡相當租金不當得利部分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 179條定有明文。依不當得利之法則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以 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有損害為其要件,故其 得請求返還之範圍,應以對方所受之利益為度,非以請求人 所受損害若干為準,無權占有他人土地,可能獲得相當於租 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常之觀念(最高法院61年度台上字第1695 號判決參照)。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並無民法第821條規定 之適用,而其給付可分者,各共有人僅得按其應有部分,請 求返還(司法院院字第1950號解釋、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 第1341號判決參照)。數人負同一債務或有同一債權,而其 給付可分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各平均 分擔或分受之;其給付本不可分而變為可分者亦同,民法第 271條亦有規定。本件原告主張被告自起訴前5年間均占用系 爭土地其中561.18平方公尺(計算式:水塔A1面積12.56平 方公尺+水塔A2面積14.79平方公尺+冷凍庫B面積71.29平方 公尺+其他使用部分C面積462.54平方公尺=561.18平方公尺 )迄今,為被告所不爭執,故足認定為真實,原告因此受有 相當租金之不當利益,致原告無法使用收益系爭土地之損害 ,屬於給付可分之金錢債權,是原告依上開法文按其應有部 分1/3,請求被告給付相當租金之不當得利,應屬有據而應 准許。  ⒉復按,城市地方土地之租金,以不超過其申報地價年息10%為 限,土地法第97條第1項定有明文。且上開規定於租用基地 建築房屋準用之,亦為同法第105條所規定。又該條所謂土 地價額,依土地法施行法第25條規定,係指法定地價而言。 又法定地價,依土地法第148條規定,係指土地所有權人依 土地法所申報之地價,在平均地權條例施行區域,當係指土 地所有權人於地政機關舉辦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價之時, 於公告申報地價期間內自行申報之地價而言,未於該期間內 申報者,則應以公告地價為其申報之地價(參看該條例第16 條)。基地租金之數額,除以基地申報地價為基礎外,尚須 斟酌基地之位置,工商業繁榮之程度,承租人利用基地之經 濟價值及所受利益等項,並與鄰地租金相比較,以為決定, 並非必達申報總地價年息10%最高額(最高法院68年度台上 字第3071號判決參照)。  ⒊經查,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為山坡地保育地,使用地類別為農 特用地,申報地價每平方公尺於107年1月為88元,於109年1 月、111年1月均為96元、於113年1月為104元,有原告提出 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本院依職權調閱之地價公務用謄本 可參(卷第55頁、第91至95頁);另系爭土地附近均為農地 及住家,未鄰近商圈、教育及醫療機構等情,有原告提出之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資料附卷足稽(卷第31頁),本院審酌各 該上情後,認應以申報地價年息4%之基礎為適當。而被告所 占用之土地面積為561.18平方公尺,是原告請求自108年3月 19日起至113年3月20日止之不當得利數額,即應為3563元( 計算式:【288日X88元/平方公尺+80日X104元/平方公尺】÷ 365日/年X561.18平方公尺X4%+96元/平方公尺X4年X561.18 平方公尺X4%=10690元,10690元X應有部分1/3=3563元,小 數點後四捨五入)。而原告另請求自113年3月21日起至返還 占用系爭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之不當得利數額,則應為65 元(計算式:104元/平方公尺X561.18平方公尺÷12月/年X4%X 應有部分1/3=65元,小數點後四捨五入)。於上開範圍內之 請求應予准許,所餘部分則應駁回。  ⒋末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民法第182條第2項已有明文。原告請求被告給付之不當得利請求權,自被告知其無法律上之原因時即可請求。本件被告至遲於起訴狀繕本送達時.即應知悉其無法律上之原因,而本件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7月1日送達被告(卷第71頁),故原告請求起訴前5年間相當租金不當得利部分,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同年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理由。  ㈢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1條、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 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如主文第1至2項所示,均有理由而 應准許;所餘請求則屬無據而應駁回。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 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應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 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部分,僅係促使本院發動職權,無庸另為准駁之諭知。 被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 相當擔保金額予以准許。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 已因訴之駁回而失所附麗,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21

MLDV-113-苗簡-533-20250121-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苗簡字第613號 上 訴 人 享受眼鏡直銷量販店即徐國強 被 上訴人 湯富閔 國光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王雅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 民國113年12月25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5 565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前段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 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 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 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亦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程序準用之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甚明。 二、查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26萬9210元,應 徵第二審裁判費5565元,茲依前揭規定,限上訴人於本裁定 送達翌日起7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21

MLDV-113-苗簡-613-20250121-2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苗簡字第536號 原 告 劉輝雄 訴訟代理人 劉虹佩 被 告 1蔡春女 2陳淯信 4陳淯麒 3陳珮鈞 15陳永邦 16陳永志 17陳永誠 18陳永裕 19詹銀繁 20劉信賢 23劉明德 址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3 24劉伯勲 25劉惠蓮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高晟剛律師 被 告 5陳鳳珠 6陳美燕 7陳盛忠 8徐翁秀鑾 9陳奇暐 10鄭建祥 11王銘池 12謝盛男 13謝淑娟 14謝淑婷 21劉國賢 22劉俊賢 址設桃園市○○區○○○街00號7樓之7 26陳聯壽 27陳盛德 28陳盛良 29鍾金松(即陳石頭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如附表四所示之人應就被繼承人陳阿昧所遺如附表一編號1 所示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1/5辦理繼承登記。 二、如附表五所示之人應就被繼承人陳林香所遺如附表一編號1 所示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1/35辦理繼承登記。 三、如附表六所示之人應就被繼承人陳文宗所遺如附表一編號1 所示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1/35辦理繼承登記。 四、如附表二所示之人共有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土地應變價分割 ,所得價金按如附表二所示應有部分分配。 五、如附表五所示之人應就被繼承人陳林香所遺如附表一編號2 所示建物所有權權利範圍1/7辦理繼承登記。 六、如附表六所示之人應就被繼承人陳文宗所遺如附表一編號2 所示建物所有權權利範圍1/7辦理繼承登記。 七、如附表三所示之人共有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建物應變價分割 ,所得價金按如附表三所示應有部分分配。 八、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如附表二、三所示訴訟費用負擔比例負擔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二、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 五、該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 人之人為當事人者,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5款 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時係聲明:兩造共有如附表 一各編號所示之不動產應變賣分割,所得價金按兩造應有部 分比例分配(卷第18頁)。嗣為被告之撤回、追加,並追加 如主文第1至3項所示、第5至6項所示之聲明頁)。核原告之 撤回、追加被告,及追加辦理繼承登記之聲明部分,係因訴 訟標的對全體被告必須合一確定,且基於兩造間共有如附表 一各編號所示不動產之同一基礎事實,是揆諸前揭規定,應 予准許。 二、被告6陳美燕、7陳盛忠、8徐翁秀鑾、9陳奇暐、10鄭建祥、 11王銘池、12謝盛男、13謝淑娟、14謝淑婷、21劉國賢、22 劉俊賢、26陳聯壽、27陳盛德、28陳盛良均經合法通知,未 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 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原告前經本院111年度司執字第26468號強制執行 事件,以新臺幣(下同)8萬1元拍得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之 不動產所有權應有部分,而成為共有人。如附表一各編號所 示之不動產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各如附表二、三所示。原 告雖曾通知被告之其中19人,然請求為共有物分割之協議未 果。本件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建物為2層樓房,現作住宅使用 且僅有單一出入口,單層面積非寬闊,倘依應有部分為原物 分割,每人分得面積過小,亦無法獨立出入使用,將致日後 使用困難,難以實現經濟上利用價值。為保持如附表一各編 號所示不動產之完整利用性,發揮最高經濟利用價值,避免 法律關係複雜化,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規 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至7項所示。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1蔡春女、2陳淯信、3陳珮鈞、4陳淯麒、15陳永邦、16 陳永志、17陳永誠、18陳永裕、19詹銀繁、20劉信賢、23劉 明德、24劉伯勲、25劉惠蓮則以:原告及其法定代理人均為 代書,在本件勘測時向被告表示他們已經找好建商,策略是 讓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土地變價分割後淪為法拍,且他們會 盡量讓拍賣不成,待流標數次後以低價承接。故其等為遏止 先祖所遺土地遭原告般的外人,尤其是土地掮客盤剝取利, 為解消共有關係,其等會在本件訴訟結束前依土地法第34條 之1多數決規定,將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土地出售,待出售後 即可解消共有關係,故原告請求即無訴訟利益,請求予以駁 回。其等之分割方案為,以原物分配方式讓被告維持共有, 並以原告拍定之價款5萬4001元金錢補償原告等語,以資抗 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被告5陳鳳珠則以:沒有意見,但希望與本件共有人大家一起 賣等語,而未為任何聲明。  ㈢被告29鍾金松(即陳石頭之遺產管理人)則以:其不認識陳 石頭,基於善良管理人之責任要求原物分配,看其他共有人 有無意見取得,其僅要取得陳石頭應有部分之金錢補償等語 ,以資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㈣其餘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民法第82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主張如附表 一各編號所示之不動產,共有人及應有部分各如附表二、三 所示,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形,共有人間亦無 不分割約定,惟無法達成分割協議等情,有原告提出之土地 及建物第一類謄本、苗栗縣政府稅務局房屋稅及證明書、戶 籍謄本及繼承系統表可參(卷第43至57頁、第85至333頁) ,且為被告所不爭執,自堪信為真實,是原告請求裁判如附 表一各編號所示之不動產,應屬有理。  ㈡次按因繼承、強制執行、徵收、法院之判決或其他非因法律 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 其物權,民法第759條定有明文。又分割共有物,性質上為 處分行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共有不動產之共有人中有 人死亡時,於其繼承人未為繼承登記以前,固不得分割共有 物。惟原告如於本件訴訟中,請求死亡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 繼承登記,並合併對繼承人及其餘共有人為分割共有物之請 求,不但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亦與民法第759條規定之旨趣 無違(最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1012號判決參照)。經查, 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不動產之原共有人陳阿昧、陳林香、陳 文宗均於原告起訴前死亡,而其等全體繼承人分別為如附表 四、五、六所示之人,有原告提出之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 、戶籍謄本附卷可考(卷第167至267頁、第277至333頁); 且如附表四、五、六所示之人,迄今分別尚未就陳阿昧如附 表一編號1所示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1/5、就陳林香如附表一 編號1所示土地所有權權利範圍1/35及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建 物所有權權利範圍1/7、就陳文宗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土地所 有權權利範圍1/35為繼承之登記,亦有土地及建物第一類謄 本足憑(卷第43至57頁)。因此,原告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 地之同時,併予請求其等分別辦理上開繼承登記,應屬有據 ,故判決如主文第1至3項、第5至6項所示。  ㈢復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 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 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 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 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民法第82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 裁判分割共有物,定其分配,應兼顧全體共有人之利益,斟 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並共有物之性質、價格、利用價值及 經濟效用決之(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1538號判決參照) 。  ㈣經查,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建物,坐落在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 土地,為磚造2層建物,面積共115.86平方公尺,大門深鎖 無法進入,增建物為苗栗縣○○鎮○○段000○號建物,為第3層 及突出1層,為未辦保存登記建物;再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土 地,面積343.87平方公尺,使用分區及使用第類別均為空白 ,目前除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建物外,尚具其他地上物,然 因被其他土地之建物及紅磚外牆阻隔,然以走入土地以查明 其他地上物之事實上所有權人。依目測遠觀上揭之其他地上 物,分別為紅色磚造建物1層、紅色磚造建物2層(屋頂及大 門均破損,現無人居住),而上開紅色磚造建物2棟間為混 凝土之空地,其餘部分則為荒地,雜草叢生等節,有原告提 出之土地及建物第一類謄本(卷第43至57頁),又經本院現 場勘驗查明屬實(卷第425至435頁)。斟酌如附表一各編號 所示之不動產,共有人均達10人以上,如採原物分配方式, 每人所得之面積非多,且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建物僅有單一 出入口,將之分配數人之結果將徒增未來使用之困難,故本 院認本件有原物分配顯有困難之情形。次則考量本件共有人 ,均無人使用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之不動產,業經到場的共 有人於本院履勘期日陳述明確(卷第426頁)。而被告1蔡春 女、2陳淯信、3陳珮鈞、4陳淯麒、15陳永邦、16陳永志、1 7陳永誠、18陳永裕、19詹銀繁、20劉信賢、23劉明德、24 劉伯勲、25劉惠蓮雖然抗辯本件應為原物分配,並陳明會於 本件訴訟終結前以土地法第34條之1多數決規定,將如附表 一編號1所示之土地出售等語(卷第503至511頁),但是其 等迄未陳明原物分配具體取得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之土地之 人為何人(卷第497頁);且其等所主張之分割方案,乃由 被告全體維持共有關係,並以金錢補償原告(卷第497、509 頁),亦即僅將原告1人踢除共有關係,顯與分割共有物簡 化所有權狀態之立法意旨相違,當無可採。被告29鍾金松( 即陳石頭之遺產管理人)固然亦抗辯本件以原物分配,然其 亦未能指出取得原物分配之人(卷第497頁),則縱便採取 原物分配之方式,其所主張之分割方式亦不明確而非可採。 另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均無人陳明有意願原物取得如附表一 各編號所示之不動產(卷第491至499頁)。綜上各節,本院 斟酌上述不動產之性質、共有人之意願、經濟效用等一切情 狀後,認為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不動產,屬於原物分配顯有 困難之情形,故均應依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2款前段規定為 變價分割,故判決如主文第4、7項所示。  ㈤又按,變賣共有物時,除買受人為共有人外,共有人有依相 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有2人以上願優先承買者,以抽籤定 之,民法第824條第7項定有明文。本件共有人中若對於系爭 土地已作使用規劃或有特殊感情,且有意取得完整所有權者 ,得於變賣程序參與競標,買回系爭土地。縱係共有人以外 之人得標,系爭土地之共有人仍得以相同條件優先承買,此 不僅得以顧及兩造有保有系爭土地意願者之利益,且變價拍 賣係交由市場競價決定系爭土地之價值,而非推論評估之價 格,應更具真實性,較能公平兼顧全體共有人之利益,並使 兩造能信服以消弭歧異,附此敘明。 四、末按分割共有物之訴,本質上並無訟爭性,兩造本可互換地 位,由任一共有人起訴請求分割,均無不可,而定共有物分 割之方法,可由法院自由裁量,為適當之分配,不受任何共 有人主張之拘束,故本院酌量本件情狀,認訴訟費用應由兩 造按其等對如附表一各編號所示不動產之應有部分負擔,方 為公允,爰諭知如主文第8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2項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附表一: 編號 不動產 面積(平方公尺) 1 苗栗縣○○鎮○○段000地號土地 343.87 2 苗栗縣竹南鎮中正段71建號建物(門牌號碼:苗栗縣○○鎮○○里0鄰○○路00號) 總面積:115.86 一層面積:43.46 二層面積:57.93 騎樓:14.47 附表二(土地): 編號 共有人 應有 部分 訴訟費用 負擔比例 1 如附表四所示之人(陳阿昧繼承人) 公同共有1/5 連帶負擔22/125 2 如附表五所示之人(陳林香 繼承人) 公同共有1/7 連帶負擔22/175 3 如附表六所示之人(陳文宗繼承人) 公同共有1/35 連帶負擔22/875 4 鍾金松(即陳石頭之遺產管理人) 1/5 22/125 5 蔡春女 1/20 11/250 6 陳淯信 1/20 11/250 7 陳珮鈞 1/20 11/250 8 陳淯麒 1/20 11/250 9 陳鳳珠 1/35 22/875 10 陳美燕 1/35 22/875 11 陳盛忠 1/105 22/875 12 徐翁秀鑾 1/5 22/125 13 陳奇暐 1/70 11/875 14 鄭建祥 1/70 11/875 15 王銘池 1/105 22/875 16 謝盛男 1/105 22/875 17 謝淑娟 1/105 22/875 18 謝淑婷 1/105 22/875 19 原告 1/105 22/875 附表三(建物): 編號 共有人 應有 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1 如附表五所示之人 (陳林香 繼承人) 公同共有1/7 連帶負擔3/175 2 如附表六所示之人(陳文宗繼承人) 公同共有1/7 連帶負擔3/175 3 陳鳳珠 1/7 3/175 4 陳美燕 1/7 3/175 5 陳盛忠 1/21 1/175 6 陳奇暐 1/14 3/350 7 鄭建祥 1/14 3/350 8 王銘池 1/21 1/175 9 謝盛男 1/21 1/175 10 謝淑娟 1/21 1/175 11 謝淑婷 1/21 1/175 12 原告 1/21 1/175 附表四: 陳阿昧繼承人 15陳永邦、16陳永志、17陳永誠、18陳永裕、19詹銀繁、20劉信賢、21劉國賢、22劉俊賢、23劉明德、24劉伯勲、25劉惠蓮 附表五: 陳林香繼承人 5陳鳳珠、6陳美燕、7陳盛忠、9陳奇暐、10鄭建祥、12謝盛男、13謝淑娟、14謝淑婷、26陳聯壽、27陳盛德、28陳盛良 附表六: 陳文宗繼承人 9陳奇暐、10鄭建祥、12謝盛男、13謝淑娟、14謝淑婷、26陳聯壽、27陳盛德、28陳盛良

2025-01-21

MLDV-113-苗簡-536-20250121-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苗簡字第447號 上 訴 人 謝杏芬 被 上訴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 月8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9 270元,並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 廢棄或變更之聲明,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前段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提起上訴, 應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 或變更之聲明,提出於原第一審法院為之;上訴不合程式或 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 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 法第441條第1項第3款、第44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 規定於簡易程序準用之,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甚明。 再按鄰地通行權訴訟標的之價額,如主張通行權之人為原告 ,應以其土地因通行鄰地所增價額為準(最高法院112年度 台抗字第20號裁定參照)。又袋地通行權及管線安設權為不 同訴訟標的,訴訟標的價額應合併計算,其價額分別以通行 袋地及安設管線所增價額為準(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0 8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3號研討結果參照)。 二、查上訴人起訴請求確認就被上訴人所有坐落苗栗縣○○鄉○○段 000地號土地有通行權存在,並請求在通行範圍內安裝公用 設施;經上訴人陳報其所有同段444地號土地因通行鄰地及 安裝公用設施所增價額各為新臺幣(下同)22萬8188元,故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即上訴利益經核定為45萬6376元(計算式 :22萬8188元+22萬8188元=45萬6376元),應徵第二審裁判 費9270元。另上訴人之民事聲明上訴狀記載「聲明及理由另 具狀補陳」,顯然尚未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 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即上訴聲明)。茲依前 揭規定,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向本院補正 上述事項;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有關命補 繳裁判費及上訴聲明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21

MLDV-113-苗簡-447-20250121-2

簡上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字第58號 上 訴 人 鄭永浤即鄭琮霖 訴訟代理人 徐文宗律師 被 上訴人 張聰君 訴訟代理人 吳念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準備程序終結,並指定民國114年2月26日上午10時,在本院 第8法庭行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宋國鎮                   法 官 陳景筠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20

MLDV-113-簡上-58-20250120-1

苗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苗小字第721號 原 告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藤田桂子 訴訟代理人 張穎婕 葉家秀 被 告 李益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本院於民國11 4年1月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萬1246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29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 ,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及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裁判費。 上訴理由應表明: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 當事人如對本件訴訟內容有所疑義,得聲請閱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15

MLDV-113-苗小-721-20250115-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給付居間報酬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980號 原 告 富翊不動產仲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志仁 被 告 戴永翔 戴佑珊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居間報酬事件,原告聲請對被告發支付命 令,經被告於法定期間內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 訴。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以一訴附帶 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 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本文、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 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經原告追加後為新臺幣(下同)564,160元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170元,扣除前已繳納裁判費4,520元外, 尚應補繳1,6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 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國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15

MLDV-113-補-1980-20250115-2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62號 原 告 姚智敏 被 告 辜明輝 訴訟代理人 蔡采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01萬90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6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4分之3,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向原告借款共新臺幣(下同)266萬3400元 ,其中231萬9000元為原告自民國111年5月13日起至112年5 月11日止,陸續自原告申設渣打銀行之帳戶匯款給被告之款 項。兩造約定被告將門牌號碼苗栗縣○○鎮○○路000號建物賣 出後,即會清償借款。原告當初向被告表示,借錢要開本票 寫借據,被告回答不需要,直接用手機通訊軟體Line和原告 對帳即可,然而被告賣出上開房屋後,迄今仍未還款,故依 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 原告266萬3400元,及自起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㈠兩造曾為男女關係,並有同居事實,因被告體質特殊,能感 應無形力量解決問題,原告多次鼓吹被告可開立工作室營利 ,由原告負責掛號、排號,以及開車接送原告。原告確實有 匯款至被告帳戶,但此為工作室營運、購買相關物品所用, 備註欄記載「甲○○借款」僅為原告片面記載,不足為憑。嗣 後兩造感情生變,原告多次傳訊息:「你憑什麼叫我丟我買 的東西呀!」、「你騙我花錢買了一堆貨屯到你家」、「為 什麼買了又丟」。又原告事後向被告索回金錢時,亦表示「 我算是退股」,足證原告係因為兩造間合作(合夥)關係而 交付金錢,絕非借貸。又原告雖請求266萬3400元,但原告 所自行製作之總金額紀錄表僅記載231萬9000元,數字並未 吻合。  ㈡原告雖提出對話紀錄,主張被告表示房子出售後拿到錢會償 還云云,此時兩造感情生變,原告動輒辱罵被告,甚至以死 相逼,致被告不勝其擾,恰巧原告提出要退股,被告為安撫 原告及息事寧人,且認為事情仍有轉圜餘地,方會表示等房 子出售後再處理,惟原告未因此收斂。再者兩造合作期間, 被告不但出力也出錢,還將被告母親名下不動產拿去貸款, 反倒是原告常要求被告免費幫其親友化解問題,事後未給予 被告任何報酬。又被告否認有原告所指,賣掉被告門牌號碼 苗栗縣○○鎮○○路000號之建物後,就會還款的約定等語,以 資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 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民法第478條定有 明文。本件原告主張其以匯款方式交付被告231萬9000元, 有其提出之匯款總金額紀錄表、匯款申請書回條、交易明細 可參(卷第15至26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故此金流之客觀 事實,足堪認定。至原告主張其交付被告之金額共為266萬3 400元,即除上開231萬9000元外,另有交付被告34萬4400元 之事實,此經原告提出兩造間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卷 第29至41頁)。細觀其內容,每當原告匯款一筆金額給被告 ,旋即會將交易成功之螢幕截圖傳送被告,且另會以手機計 算機顯示一與交易金額相異之數據。再依時序觀察,此手機 計算機之數字隨時間推進而逐漸增加,原告還曾列出其計算 式,說明手機計算機之數字係將上次之手機計算機數字,加 總此次匯款之數額「並其主張之利息」後,得出此次手機計 算機數字;且被告回覆:「2023年2月21號 總金額確認」, 表明同意原告主張之金額(卷第33至35頁);又原告所傳送 之匯款交易成功螢幕截圖記載之匯款時間,核與前揭交易明 細相符(卷第25至26頁),堪佐原告所傳送之手機計算機數字 ,核與客觀真實相符而堪採信。但應注意此數字代表之涵義 ,為原告交付被告之本金金額,「另含原告所主張之利息」 ,因參雜衍生之利息部分,本院尚難以此遽以認定除上開23 1萬9000元之匯款外,原告另有交付被告「本金34萬4400元 」之事實。基此,本件僅足以依客觀匯款紀錄,認定原告交 付被告之本金數額,為231萬9000元。  ㈡又按稱消費借貸者,於當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 有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 。是以消費借貸,因交付金錢之原因多端,除有金錢之交付 外,尚須本於借貸之意思而為交付,方克成立。倘當事人主 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者,自應就該借貸意思互相表 示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均負舉證之責任,其僅證明 有金錢之交付,未能證明借貸意思表示合致者,或僅證明借 貸意思合致,而未能證明金錢交付者,均不能認為有該借貸 關係存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045號判決參照)。原 告主張兩造間金錢交付之原因事實為消費借貸關係,經被告 否認而抗辯兩造間係屬合作(合夥)關係,則徵之上開法律 說明,自應由原告就消費借貸原因關係負舉證之責。  ㈢詳參上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起初原告傳送之手機計算 機數字為「1,623,400」,被告回應:「備註 此金額還款 在我房子出售後 拿到錢後償還 你要回覆確認 還款計畫 建立在不動產產值上」、「寶貝 我起床再去對 再跟你回 覆確認 沒有問題的話你再加三萬數額進去金額酬金」,被 告嗣後又回覆:「寶貝 有收到 OK 那你就照……」(卷第4 1頁)。被告已經於上開對話中表明其等間之金流關係為消 費借貸,且清償期為被告出售房屋,自堪認原告所主張,即 兩造間確實有消費借貸關係,且約定清償期為被告售出其房 屋等節屬實。被告雖抗辯其當時係不堪原告騷擾,安撫原告 而佯裝作戲,才會傳上開訊息,但未就此抗辯情節提出任何 事證,其空言抗辯自不足採信。又被告雖曾敘述原告可再加 「3萬元之酬金」,似可證兩造間之金流確實有除消費借貸 以外之原因關係,但被告未提出其他證據,證明原告確實有 另外加添被告所述之3萬元酬金,列入本件原告起訴主張之2 66萬3400元範圍,故至原告列出手機計算機數字「1,623,40 0」時止,兩造間之原因關係應仍僅有消費借貸無訛。  ㈣再稽諸後續對話紀錄,原告附上112年2月21日之2筆匯款交易 紀錄截圖,並將前次手機計算機數字,加總此2筆匯款交易 金額,並其主張之利息1萬元後,計算出此次手機計算機數 字「2,363,400」,被告回覆:「2023年2月21號 總金額確 認」,回傳原告所列之計算式及手機計算機數字截圖(卷第 31至35頁),未為任何爭執及反對,顯然表明同意原告主張 之金額。原告既已明敘此數字尚含「利息10000」(卷第33 頁),被告亦為同意之旨,應認至原告列出手機計算機數字 「2,363,400」時即112年2月21日止,兩造間之原因關係應 係消費借貸,否則當不會有此利息之孳生。但本金部分,因 「2,363,400」數字尚含原告主張之利息,不能以此作為判 斷依據,故僅能由客觀匯款紀錄(卷第15至27頁),認定本 金應為201萬9000元(計算式:110年2月23日20萬元+110年9 月5日1萬4500元、4500元+111年5月13日10萬元+111年6月4 日起至111年6月8日共10萬元+111年11月6日起至111年11月7 日30萬元+112年2月20日起至112年2月21日40萬元=201萬900 0元)。至於原告主張自112年2月21日之後的部分,原告雖 有繼續傳送匯款交易紀錄截圖及手機計算機數字之事實,但 兩造均未於對話紀錄中表述金流之原因事實(卷第29頁), 而交易明細中原告雖在備註欄註記「甲○○借款」(卷第26頁 ),但此乃原告之片面記載,未經被告確認原因關係為消費 借貸,故此部分要難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因而,原告自11 2年5月10日起至112年5月11日止,匯款給被告之金額共30萬 元,不能列入兩造間消費借貸契約之本金中。綜上,本件兩 造間之消費借貸本金,應為201萬9000元,不含自112年5月1 0日起至112年5月11日止之30萬元。  ㈤被告雖提出兩造間之手機簡訊紀錄、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 、原告之照片、清償後龍鎮農會貸款之立據(卷第61至71頁 ),意欲證明兩造間之金錢往來,屬其抗辯之合作(合夥) 關係,而非原告主張之消費借貸關係。雖然上開資料中,原 告確實曾傳訊息給被告表示:「你憑什麼叫我丟我買的東西 呀!」、「你騙我花錢買了一堆貨屯到你家」、「為什麼買 了又丟」,又傳通訊軟體Line訊息質問被告:「為什麼買了 又丟」並其他辱罵被告之內容(卷第61至65頁),但均未能 與上開金流紀錄搭建關聯性,僅能證明兩造間過去曾感情不 睦之事實。又被告提出之一通訊軟體對話紀錄中(卷第67頁 ),被告陳述:「你不用跟我講那麼多廢話啦你到時候房子 賣了欠我的200多萬記得要還」,再列出手機計算機數字分 別為「2,363,400」、「2,663,400」,又說:「30萬我加上 去了因為我算是退股了我也沒有必要為你承擔任何的事情」 。原告既曾談及「退股」,似可證明被告抗辯之兩造間合作 (合夥)關係,但詳查其語意脈絡,為其改動手機計算機數 字「2,363,400」為「2,663,400」之原因,其中落差之30萬 元為兩造間之合作(合夥)關係(計算式:266萬3400元-23 6萬3400元=30萬元),但不足以證原告列明之手機計算機數 字「2,363,400」中,參雜被告所抗辯之合作(合夥)關係 ;更遑論原告初始即表示「你到時候房子賣了欠我的200多 萬記得要還」,明示原告對被告有200多萬元即236萬3400元 之借款債權,且清償期定為被告售出房屋之日,故不足為對 被告有利之認定。  ㈥原告另主張,本件消費借貸契約定有確定期限,清償期為被 告出售門牌號碼苗栗縣○○鎮○○路000號之建物,且清償期業 已屆至,被告經催告仍未清償(卷第113至117頁);被告則 抗辯兩造間無此清償期之約定(卷第130頁),此部分事實 既經被告所否認,應由原告負舉證之責,然本件僅有原告片 面之主張詞令,即上開「你到時候房子賣了欠我的200多萬 記得要還」原告之通訊軟體Line訊息(卷第67頁),不能遽 以採信;原告復未提出其他進一步之事證以實其說,故應認 定兩造之消費借貸並無原告所述之確定清償期。  ㈦再按民法第478條規定:消費借貸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 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 所謂貸與人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非謂貸與 人之催告必須定有期限,祇須貸與人有催告之事實,而催告 後已逾1個月以上相當期限者,即認借用人有返還借用物之 義務。又上開規定所謂返還,係指「終止契約之意思表示」 而言,即貸與人一經向借用人催告(或起訴),其消費借貸 關係即行終止,惟法律為使借用人便於準備起見,特設「1 個月以上相當期限」之恩惠期間,借用人須俟該期限屆滿, 始負遲延責任,貸與人方有請求之權利(最高法院73年度台 抗字第413號裁定、107年度台上字第2227號判決參照)。另 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 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 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 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 亦分別規定甚明。  ㈧本件兩造間消費借貸契約未約定確定之清償期限,故原告起 訴請求被告給付,依民法第229條第2項規定,起訴狀繕本送 達被告與催告有同一效力,被告應自催告後1個月期限屆滿 之翌日起負遲延責任。另原告未主張兩造間之消費借貸契約 另訂有遲延利息之利率,故依上開規定,遲延利息之利率即 為週年利率5%。至原告於112年2月11日向被告所主張之利息 1萬元(卷第35頁),並未明列其計算之依據、利率之約定 等節,故本院難認此部分利息之主張為可採。而原告所得請 求之本金數額共為201萬9000元,業如前述;又起訴狀繕本 係於113年8月15日送達被告(卷第49頁),至本院言詞辯論 終結時早已逾越1個月期間,故原告請求本金201萬9000元部 分,自起訴狀繕本送達1個月之翌日即同年9月16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當屬可採;逾此部分之利 息請求(自113年8月16日起至同年9月15日止之利息),則 無理由而應駁回。  ㈨基上論證,本件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訴請被告給付201 萬9000元,及自113年9月1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部分,當屬有據而應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非 可採,故予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駁。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宋國鎮                   法 官 王筆毅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15

MLDV-113-訴-362-20250115-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苗簡字第19號 原 告 張筑涵 被 告 陳銘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應繳納 裁判費,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 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 款亦有明文。前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適用之,復為同法第 436條第2項所明定。 二、本件原告向本院聲請對被告核發支付命令時,雖已繳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500元,惟被告業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 ,原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1 日以113年度補字第2518號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翌日起7 日內補繳裁判費4790元,且上開裁定已於同年月17日送達原 告,有本院上開裁定及送達證書在卷可憑。然原告逾期迄未 補正,有本院答詢表附卷可參,其訴自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李昆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14

MLDV-114-苗簡-19-20250114-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544號 原 告 林政賢 上列原告與被告苗栗縣頭份市公所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原告應 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14日內,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 定,補正下列事項,逾期不補,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應補正事項: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244條 第1項定有明文,此為起訴必備之程式。按當事人者,如援 原所列之被告有法定代理人者,應一併列出法定代理人及其 住址,起訴之程式方能認為合法。次按所謂「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乃請求判決之結論,亦係請求法院應為如何判決之 聲明,其內容必須明確一定、具體合法、適於強制執行。查 原告起訴狀所載內容與上開規定及說明不符,僅列苗栗市公 所為被告,就訴之聲明部分亦僅陳述「請求法院判決適當賠 償」,致法院無從特定訴訟標的及核定價額,原告應予更正 ,並不得將原因事實與訴之聲明混雜記載。 二、起訴狀「事實及理由」欄,應說明原告就訴之聲明請求之法 律依據及條文內容為何?及合於該法律規定之事實及理由。 三、若當事人不諳法律,請諮詢合格之律師,或洽詢財團法人法 律扶助基金會各地分會詢問是否符合扶助資格,尋求協助, 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國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金秋伶

2025-01-09

MLDV-113-補-2544-2025010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