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保險解約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3073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台北市○○區○○○路000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徐世憲              住○○市○○區○○路00巷00號8樓  債 務 人 蔡欣葦即蔡宜蓁即蔡青華即蔡佶玲            住屏東縣○○鄉○○路00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蔡欣葦即蔡宜蓁即蔡青華即蔡佶 玲對於第三人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之保險解約金債權,惟依其聲請狀所載第三人所 在地在臺北市松山區及信義區。依上開規定,本件應屬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 ,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孫世昌

2025-01-13

PTDV-114-司執-3073-20250113-1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30號 異 議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相 對 人 葉美滿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簽帳卡消費款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 113年11月19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 195139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事件,由法官或司法事務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 辦理之。本法所規定由法官辦理之事項,除拘提、管收外, 均得由司法事務官辦理之,強制執行法第3條及法院組織法 第17條之2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 對於執行法院強制執行之命令,或對於執行法官、書記官、 執達員實施強制執行之方法,強制執行時應遵守之程序,或 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為聲請或 聲明異議;前項聲請及聲明異議,由執行法院裁定之,亦為 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本文、第2項所明定。次按司法事務 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效力。當事 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 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 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 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 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為強制執行程序所準用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復有明文。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 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作成113年度司執字第195139號 裁定(下稱原裁定),並於113年11月26日送達異議人送達 代收人之受僱人,異議人於原裁定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 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  ㈠原裁定於第2頁第17行以下,援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診斷 證明及債務人領有重大傷病卡,佐證相對人所稱債務人本人 罹患重度憂鬱及其他慢性病…未來亟需保單保障…配偶亦罹患 癌症併移轉需耗費龐大醫藥費用…系爭保單係維持其與共同 生活親屬生活之所必要云云。又原裁定於第2頁第10行以下 表明,債務人及其配偶名下並無財產所得,亦無出入境觀光 消費支出,難認其為資力充裕之人。且以系爭保單契約之生 效期係80年2月26日,係早於本件執行名義(遲延給付利息 起算日95年11月24日)已繳費期滿,且系爭保單並非為脫免 債務而藏富於保險而得免於執行。如同意此種說法則將來是 否需債務人為資力充裕之人,始堪為擔當強制執行債務人之 適格?是否需審查投保人購買商業保險之動機非專為脫免債 務藏富於保險之保單,亦言之須非為詐害債權人之故意而購 買之保單始足為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之標的?原裁定明知本 件保險契約自80年2月26日始,而債務人與其副卡持卡人自9 5年11月1日即共同連帶積欠原告信用卡消費借款本金39萬餘 ,足見過往債務人尚有金錢餘裕時,選擇為自己與家人購買 保險理財規劃醫療保險,卻未選擇即時償還債務,任憑利息 逐年滾動,於年老無收入或工作欠佳時復聲明異議;其已無 謀生能力,無力償償,如此金錢配置與理財規劃顯對債權人 欠失公允。  ㈡按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43號解釋文,人民之財產權及契約自由 ,應以法律定之,其限制且須符合比例原則,始符憲法第23 條規定之意旨,不得獨厚債務人而肆意限制債權人之債權實 行。再按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規定之立法理由:強制執行 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執行 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其等權益,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逾必 要限度,並符合比例原則,非僅為保障債務人之權益而設。 我法治國家禁止人民私力救濟,故賦與債權人強制執行請求 權,惟要求債權人提出具有執行力之執行名義請求國家執行 ,以便實現債權人受憲法第15條財產權保障之私法上債權。 債權人既已提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  ㈢再者強制執行法第122條規定之判斷應係依聲請執行時之狀態 判斷是否為生活所必需(臺北113司執字第17613號、臺北11 3執事聲字第417號)。原裁定一意認定依照相對人經濟情況 、年齡現況,非保有此”以被保險人罹患癌症”(即使配偶罹 患癌症亦無從獲得理賠)之防癌終生壽險不可,否則將來未 來難以生活?現實是:我國現行社會保險制度設有全民健康 保險,看診就醫、住院皆可由健保給付,病人僅需負擔基本 之掛號費,重大疾病甚至毋庸負擔任何費用,即足以提供基 本醫療保障。何況本件債務人領有重大傷病卡完全免除自行 負擔費用。商業保險根本錦上添花,烈火烹油!誠然商業保 險本即非一般人人皆有,甚至需財務有餘,需視經濟能力綽 有餘裕,方得以用以增加自身保障之避險行為!並非無商業 保險即無保障基本之生活。  ㈣綜上所述,終身壽險、人壽保險並非基於公益目的或社會政 策之保險制度,依人壽保險契約得請領之保險給付、解約金 或價值準備金等即非屬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1項規定不得為 強制執行之社會福利津貼、社會救助或補助。本件為債務人 及其家屬保留系爭保單之附約以對相對人未來身體健康之保 障則或有必要。終止系爭有保險解約金14萬2,813元之壽險 契約部分,以償付清償債權人本案債權,減少異議人之損害 並無悖離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條第2項之規定且符 合比例原則。爰具狀聲明異議,請求撤銷所為裁定。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 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倘若有多 種同樣能達成執行目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 最少之方法為之;採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 達成之執行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 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 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 賦與債權人、債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於具體 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條等規定,兼顧債權 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平合理之衡量(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債權人即異議人前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相對人於第三人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人壽)、英屬百慕達商友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下稱友邦人壽)之保險契約金錢債權,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95139號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本院於113年9月11日核發扣押命令,新光人壽於113年9月20日陳報有以相對人為要保人之附表所示保單存在,而該保單債權有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前案執行扣押,即為債權人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另以對相對人之金錢債權向本院聲請對相對人之財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民事執行處並於113年12月26日將異議人對相對人附表所示保單系爭執行事件執行程序併入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強制執行案件辦理。友邦人壽提出聲明異議狀陳報友邦人壽現有以相對人為要保人之有效保單,但無可供扣押之債權。相對人就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強制執行事件、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聲明異議(民事異議狀附於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卷宗第51頁),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則以原裁定駁回異議人就相對人對於附表所示保單之保單價值準備金予以扣押並解約換價之聲請等情,業經本院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執行事件卷宗核閱屬實,合先敘明。  ㈡本件異議人執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6年度司執字第13089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就相對人保險契約債權強制執行,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95139號執行事件受理,並於113年12月26日將異議人對相對人附表所示保單系爭執行事件執行程序併入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強制執行案件辦理。原裁定以參以相對人之112年度稅務資訊連結作業財產、所得查詢結果所示(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卷宗第191、193頁),相對人名下無任何財產及所得,並佐以入出境資料所示(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卷宗第37、39頁),相對人自1999年、1998年後已無出境之紀錄,難認異議人為資力充裕之人。考量附表所示保單生效日為80年2月26日,早於本件執行名義成立之前,投保附表所示保單並非為脫免債務而藏富於保險,且附表所示保單主約具有醫療險、健康險之性質,並已繳費期滿,復據異議人提出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所示,異議人確實罹患重度憂鬱症,需長期追蹤治療,並領有重大傷病卡,可徵相對人確實有定期接受追蹤與治療之需求,日後將支出龐大醫療及相關生活費用,附表所示保單應有助於相對人因應保險事故發生之損失,屬維持相對人生活所必需,如勉予強制執行附表所示保單債權,扣除第三人手續費後,相對人實際得收取之金額非鉅,惟相對人將損失可維持日後生活保障之保險利益,破壞保險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手段所獲利益與所生損失,兩者相衡容有不相當,有悖於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之規定為由,裁定駁回異議人就相對人對於附表所示保單之保單價值準備金予以扣押並解約換價之聲請,於法核無不當。   ㈢異議人之異議意旨雖略以:終身壽險、人壽保險並非基於公 益目的或社會政策之保險制度,依人壽保險契約得請領之保 險給付、解約金或價值準備金等即非屬強制執行法第122條 第1項規定不得為強制執行之社會福利津貼、社會救助或補 助。本件為債務人及其家屬保留系爭保單之附約以對相對人 未來身體健康之保障則或有必要。終止系爭有保險解約金14 萬2,813元之壽險契約部分,以償付清償債權人本案債權, 減少異議人之損害並無悖離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及第122 條第2項之規定且符合比例原則云云。惟查:  ⒈相對人名下無任何財產及所得,有相對人111、112年度稅務資訊連結作業財產、所得查詢結果在卷可稽(執事聲卷第39-45頁),而相對人附表所示保單主約有醫療險、健康險性質,並無有效之醫療、健康附約(見系爭執行事件卷第55頁),倘就相對人附表所示保單予以解約換價,恐致相對人對附表所示保單所生醫療保障全然喪失。  ⒉是以,本院審酌相對人名下無所得與財產,根本未足相對人所住臺中市114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6,077元,再加上相對人年齡已75歲(00年0月0日出生,見執事聲卷第35頁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實難有可繼續工作取得其他收入之能力,生活實有捉襟見肘之窘境。並佐以相對人名下無任何財產與所得,與最低限度生活支出已有差距,參以附表所示保單現已繳費期滿(見系爭執行事件卷第55頁),復據異議人提出之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所示,異議人確實罹患重度憂鬱症,需長期追蹤治療(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83317號卷宗第65頁),異議人亦有其他慢性病正在治療中(見同卷宗第67-137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診醫療費用收據),異議人並領有重大傷病免自行部份負擔證明卡(同卷宗第63頁),可徵相對人確實有定期接受追蹤與治療疾病之需求,日後將支出相關醫療費用,附表所示保單應有助於相對人因應保險事故發生之損失,屬維持相對人生活所必需。一旦允由解約換價之執行聲請,對異議人之債權或可因之受有部分清償,惟恐致相對人之附表所示保單所生醫療保障全然喪失,即相對人係因繳足保費,而可獲得附表所示保單主約之醫療險、健康險性質之醫療保障,倘予以解約換價,勢將使相對人附表所示保單之醫療險、健康險保障全然喪失,考量相對人之年齡、收入、附表所示保單起保日期80年2月26日、繳費已期滿,相對人已無法再取得相同保單之保障,是相對人附表所示保單保險利益,遠大於解約換價所得之142,813元等情狀,認附表所示保單倘准予解約換價,恐致相對人之損害顯然過大,現即逕予解約換價自屬過苛,且不符合比例原則。   ㈣從而,原裁定認附表所示保單應有助於相對人因應保險事故 發生之損失,屬維持相對人生活所必需,如勉予強制執行附 表所示保單債權,扣除第三人手續費後,相對人實際得收取 之金額非鉅,惟相對人將損失可維持日後生活保障之保險利 益,破壞保險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手段所獲利益與所生損 失,兩者相衡容有不相當,有悖於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之 規定,而駁回異議人就相對人對於附表所示保單之保單價值 準備金予以扣押並解約換價之聲請,於法核屬允當。異議人 仍執前詞指謫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范智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鄭玉佩 附表 保單名稱 保單號碼 要保人 被保險人 截至113年9月13日之預估解約金金額(新臺幣) 新光人壽防癌終身壽險 AGB0000000 葉美滿 葉美滿 142,813元

2025-01-13

TPDV-114-執事聲-30-20250113-1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4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高宗平 代 理 人 楊鵬遠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高宗平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十三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 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前向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 、信用卡契約,另向非金融機構辦理車輛貸款等,致積欠無 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2,225,637元,因無法清償債務 ,乃於民國113年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 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同年5月23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 金融機構辦理車輛貸款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2,225, 637元(動產擔保經債權人合迪股份有限公司陳報無法估算 殘值,故列入無擔保債務),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而於11 3年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 方案而於113年5月23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4月16日前 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等件在卷可 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為論件計酬之運送司機,依雇主出具112年6月至113 年6月收入明細表所示,此期間收入總額為467,062元,核每 月平均收入約35,928元,而其名下僅1輛機車及分別為109年 、108年出廠汽車,另有遠雄人壽保險解約金7,723元,111 、112年度皆未有申報所得,現勞工保險投保於職業工會等 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 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 單、113年7月10日陳報狀所附雇主出具收入明細表、遠雄人 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3年8月20日遠壽字第1130014515 號函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有雇主出 具收入明細表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來源,應全非虛 罔,是以收入明細表所示每月平均收入35,928元作為核算其 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3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4,419元之1.2倍為17,303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6,9 99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7,303元,應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35,928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6,999元後僅餘18,929元, 而聲請人目前負債總額為2,225,637元,扣除保險解約金7,7 23元後,債務餘額為2,217,914元,以上開餘額按月攤還結 果,約10年期間始能清償完畢,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 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 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 務,依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 清償,有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等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 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 項、第45條第1 項、第16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1月13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1-13

CTDV-113-消債更-149-20250113-2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24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薛靜怡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薛靜怡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十三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 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薛靜怡前向金融機構辦理消 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 )1,482,815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1月間向 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調解 不成立,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更 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1,482,815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而於113年1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 提還款方案而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1月16日前置調解聲 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 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各債權人債權陳報 狀等件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任職於萬年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依113年4月至5月薪 資明細單所示,此期間薪資總額為51,402元,核每月平均薪 資約25,701元,而其名下僅遠雄人壽保險解約金19,383元、 富邦人壽保險解約金33,776元,1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別 為0元、28,432元,現勞工保險投保薪資26,400元等情,有 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 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員 工在職證明書、113年6月21日陳報狀所附薪資明細單、薪資 轉帳存摺內頁、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3年6月7 日遠壽字第1130008913號函、113年6月24日富邦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狀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 ,佐以聲請人提出薪資明細單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 來源,應全非虛罔,是以薪資明細單所示每月平均薪資25,7 01元作為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 況。 ㈢至支出部分,聲請人主張需扶養1名未成年子女,每月支出扶 養費8,651元。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民法 第1114條第1款定有明文。查聲請人與配偶育有1名未成年子 女為109年生,於111、112年度未有申報所得,名下無財產 等情,有戶籍謄本、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 財產歸屬資料清單等附卷可證。扶養費用部分,依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第1、2項,並參照民法第1118、1119條規定,其 負扶養義務之程度,亦應考量其目前身負債務之窘境,所負 擔之扶養義務能力,自非比一般,在無其他更為詳實之資料 可供佐證之情形下,故本院認定以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 費標準之1.2倍19,248元為標準,則與配偶分擔子女扶養費 後,聲請人每月應支出之子女扶養費應以9,624元為度(計 算式:19,248÷2=9,624),聲請人就此主張支出子女扶養費 8,651元,應屬可採。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 ,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 ,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 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 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 ,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 元,則聲請人每月最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 外,自宜以此為度,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 人必要生活費為17,303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應認 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25,701元元為其償債能力 基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7,303元、扶養費8,651 元後已無所餘,顯無法清償聲請人目前扣除保險解約金53,1 59元之負債總額1,429,656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 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 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 務,依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 清償,有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等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 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 項、第45條第1 項、第16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13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1-13

CTDV-113-消債更-124-20250113-2

消債清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6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蔡佩真即蔡珮貞 代 理 人 矯恆毅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蔡佩真即蔡珮貞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十三日下午四時 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蔡佩真即蔡珮貞前向金融機 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 幣(下同)1,250,028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 3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 案而於同年5月2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 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1,250,028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而於113年3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 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5月2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3月2 9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 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等件 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患有僵直性脊椎炎,原為便當店臨時工,每月薪資約1 2,000元,惟自113年5月31日離職,現無業,而其名下僅南 山人壽保險解約金287,271元,111、112年度未有申報所得 ,現勞工保險投保於職業工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 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診斷證明書、113年8月 30日補正㈡狀所附收入切結書、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 13年9月25日南壽保單字第1130043648號函附卷可稽。則查 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未有所得紀錄,現勞 保投保於職業工會,則以聲請人原每月工作收入12,000元作 為核算其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3,2 00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應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12,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3,200元後已無所餘,顯無 法清償聲請人目前扣除保險解約金287,271元後之負債總額9 62,757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予 清算,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 ,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償,有如上述。從而,聲請人聲請 清算,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13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1-13

CTDV-113-消債清-63-20250113-2

執事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31號 異 議 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智能 代 理 人 鄭穎聰 相 對 人 羅文盡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3年12 月4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75183號 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事件,由法官或司法事務官命書記官督同執達員 辦理之。本法所規定由法官辦理之事項,除拘提、管收外, 均得由司法事務官辦理之,強制執行法第3條及法院組織法 第17條之2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又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 對於執行法院強制執行之命令,或對於執行法官、書記官、 執達員實施強制執行之方法,強制執行時應遵守之程序,或 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為聲請或 聲明異議;前項聲請及聲明異議,由執行法院裁定之,亦為 強制執行法第12條第1項本文、第2項所明定。次按司法事務 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效力。當事 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分送達 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司法 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為 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為有理 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 、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為強制執行程序所準用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復有明文。查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 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2月4日作成113年度司執字第75183號裁 定(下稱原裁定),並於113年12月11日送達異議人之送達 代收人,異議人於原裁定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異議,司法 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 符,是本院自應依法就司法事務官所為之裁定,審究異議人 之異議有無理由。再本件異議人之法定代理人於本件程序繫 屬後變更為楊智能,並據其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執事聲卷 第15頁),核與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75 條第1項、第176條規定相符,自應准許。均先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  ㈠按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解約金債權時,仍應 審慎為之,宜先賦與債權人、債務人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 之機會,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第122條等 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 平合理之衡量(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要旨 參照)。另參以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規定立法理由:強制 執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 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其等權益,以適當方法為之,不得 逾必要限度,並符比例原則。惟如本院將解約金先以維持債 務人之最低生活標準為斷,必將限縮債權人小額債權回收之 可能性,此顯已不符公平合理及比例原則。  ㈡參以強制執行法第52條、第122條之規定,應酌留債務人及其 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之金錢或債權者,非欲藉此而予 債務人寬裕之生活,債務人仍應盡力籌措,以維債權人之權 益。惟本案執行程序現僅為扣押執行保單階段,債務人之實 際生活狀況尚未可知,其生活必需是否將因保單執行而受影 響,亦未無從得知,且保單價值準備金係須債務人終止保險 契約始有解約金,於解約前債務人從未使用,即非維持債務 人最低生活標準所必需,故須待債務人具體舉證主張保單是 其及其共同生活所必需,且債務人不得僅以保單為未來保障 為由而主張為生活所必需,仍須經執行法院審酌裁量始符程 序。另我國社會保險制度及健保制度完善,足以保障債務人 醫療所需,一般之商業保險僅是提供債務人額外之保障,亦 非維持債務人之最低基本生活之所需。是本院於執行扣押階 段即逕以強制執行法第52條、第122條之規定,在尚未審酌 債務人具體舉證保單是其基本生活所需之證明前,即先行裁 量不予執行,稍嫌速斷。  ㈢經查,本案之債務人自94年間即欠款至今皆未還款,期間債 權人曾多次寄發信函及撥打電話欲與債務人協商還款,然皆 置之不理且未清償任何款項,經向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 業公會函查債務人之投保資料,查知以債務人為要保人之保 單,計有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人壽)保單 計有5張,且每張皆有解約金(合計約有新臺幣(下同)7萬多 元)及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光人壽)之保單 計1張,足見債務人於積欠款項後仍有資力購買保單及繼續 繳納保費以維持保險契約效力,可推證債務人之生活有餘裕 。惟債務人卻不願與債權人積極協商還款,而以一般商業保 險方式以圖一己之私,顯見債務人並無清償之誠意。再查債 務人自94年欠款迄今已近20年,其現年56歲正值壯年,應有 足夠之謀生能力,以維持其近20年以來之基本生活,尤以其 有能力購買保單及維持保單效力,且保單亦無任何質借之狀 況,顯見其維持基本生活之謀生能力應所無虞,故已無保護 其基本生活所需之必要。  ㈣債權人歷經多年之催討,而今查得債務人之保單價值準備金 可供執行,已殊屬不易,僅能希冀透過執行該保單價值準備 金之解約金,以求債權得以部分受償,已屬最低限度之法益 保護請求。債務人於收受法院執行命令後,債務人亦未對扣 押保單陳述意見,顯見債務人之保單遭扣押後對債務人並未 產生任何之影響。且債權人於前陳報狀中,已敘明保留債務 人於第三人國泰人壽之5張保單,應足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 求及額外之保障,故以債務人為要保人之新光人壽附表所是 保單,應准予解約換價以資清償債務,始符公平合理原則。 三、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 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不得逾達成執行目 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定有明文。蓋強制執 行程序,攸關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益,故 執行行為應公平合理兼顧渠等權益,符合比例原則(該條項 立法說明參照)。我國雖無如瑞、奧、德、日等國立法於強 制執行程序中採取介入權制度,惟依上開規定立法意旨,執 行法院執行要保人於壽險契約之權利,應衡酌所採取之執行 方法須有助於執行目的之達成;如有多種同樣能達成執行目 的之執行方法時,應選擇對債務人損害最少之方法為之;採 取之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之利 益顯失均衡。壽險契約,常見兼有保障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 活,安定社會之功能,執行法院於裁量是否行使終止權執行 解約金債權時,仍應審慎為之,並宜先賦與債權人、債務人 或利害關係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於具體個案依強制執行法第 1條第2項及第122條等規定,兼顧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 害關係人之權益,為公平合理之衡量(最高法院108年度台 抗大字第897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次按執行法院就債務 人之壽險契約金錢債權為強制執行時,倘該債權金額未逾依 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2項至第4項規定計算維持債務人及其 共同生活之親屬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而債務人除該壽險 契約金錢債權外,已無財產可供強制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 制執行後所得之數額仍不足清償債務者,不得對之強制執行 。但有同條第5項所定情形者,不在此限,司法院於113年6 月17日訂定、同年0月0日生效之法院辦理人壽保險契約金錢 債權強制執行原則(下稱系爭原則)第6點定有明文。依程 序從新原則,縱執行法院之執行行為係於113年7月1日前所 為,本院於113年7月1日後得適用已生效之系爭原則予以審 查之,併予敘明。 四、經查:  ㈠異議人前持臺灣板橋地方法院101年度司執字第62711號債權 憑證(臺灣板橋地方法院100年度司促字第47033號支付命令 及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就相對人對於第三 人國泰人壽、新光人壽處之保險契約及已得領取之金錢債權 為強制執行,並請本院囑託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就相對人對於 第三人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台灣人壽)處之保 險契約及已得領取之金錢債權為強制執行,經本院113年度 司執字第75183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 件)受理在案,本院民事執行處即於113年4月19日以北院英 113司執戊75183字第1134054208號扣押執行命令,禁止相對 人在異議人聲請執行債權金額範圍內收取對國泰人壽、新光 人壽之保險契約債權或為其他處分,執行命令另載明相對人 對國泰人壽、新光人壽單筆保險之預估解約金扣除手續費後 不足3萬元無庸執行扣押。本院民事執行處並於113年4月19 日以北院英113司執戊75183字第1139019382號函囑託臺灣士 林地方法院強制執行相對人對於台灣人壽之保險契約金錢債 權。新光人壽於113年5月10日以民事異議狀陳報相對人有附 表所示保單。國泰人壽於113年10月23日函復本院相對人共 有5筆壽險保單,而截至113年4月22日各筆保單解約金均不 足3萬元(各分別僅為9,126元、13,718元、17,115元、16,0 75元、14,251元,見司執卷第49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 113年6月23日函陳報本院台灣人壽提出聲明異議狀記載相對 人對台灣人壽並無基於保險契約所生之債權存在,無從扣押 。嗣經原裁定認定相對人已無其他財產所得可供執行,又相 對人之住所地為新北市,附表所示保單之解約金僅51,420元 ,已低於依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2項至第4項規定計算維持 債務人即相對人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而駁回異議人對相 對人就附表所示保單終止保單之聲請,異議人不服,爰向本 院提起本件聲明異議等節,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 件卷宗核閱無訛,先予敘明。    ㈡關於系爭原則第6點之審查:查相對人住所地位於新北市板橋 區,此有相對人戶役政資訊網站個人基本資料在卷可佐(見 執事聲卷第33頁)。新北市114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 .2倍為2萬280元,是相對人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為6萬840 元(計算式:2萬280元×3月=6萬840元),附表所示保單預 估解約金5萬1,420元,顯低於上開依強制執行法第122條第2 項、第3項規定計算維持相對人3個月生活所必需數額。又經 本院依職權查調相對人112年度財產、所得資料,112年度相 對人名下無其他任何財產與所得(見司執卷第79、81頁相對 人稅務資訊連結作業財產、所得查詢結果),固然相對人於 國泰人壽共有5筆壽險保單,截至113年4月22日各筆保單解 約金均不足3萬元,各分別僅為9,126元、13,718元、17,115 元、16,075元、14,251元(見司執卷第49頁相對人保險契約 狀況一覽表),依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4月19日北院英113 司執戊75183字第1134054208號扣押執行命令記載內容,各 單筆保險之預估解約金均不足3萬元則均無庸執行扣押,可 見相對人除附表所示保單金錢債權外,已無其他財產可供強 制執行。而系爭執行事件聲請強制執行之債權本金為9萬4,9 68元、截至異議人聲請強制執行之日即113年3月28日之聲請 強制執行之債權利息為16萬5,637元,此有民事強制執行聲 請狀(司執卷第7頁)、請求利息項目試算表(執事聲卷第3 1頁)可佐。依異議人提出之執行名義暨繼續執行紀錄表所 載執行受償情形觀之,於107年間就相對人執行受償僅1,770 元,嗣後109年、112年3次執行均未受償,堪認相對人財產 經強制執行後所得之數額仍不足清償債務,本件復無強制執 行法第122條第5項情事,揆諸上開說明,異議人對附表所示 保單應不得強制執行。系爭原則係司法行政機關本於司法自 主性,就人壽保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程序有關之細節性 、技術性事項所為司法實務上之見解,作為所屬司法機關人 員執行事務之依據,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30號解釋意旨 ,尚非法所不許。又系爭原則第6點規定係為酌留債務人及 其共同生活親屬之生活費用,以3個月為妥適,但債務人及 其扶養之共同生活親屬所必需之費用,逾上開數額,亦應予 維持,是系爭原則第6點規定未牴觸強制執行法第2條、第12 2條第2項規定,亦合於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民 事裁定揭櫫執行保險解約金債權應兼顧要保人等及其家屬生 活、安定社會之功能之意旨。是原裁定援引系爭原則第6點 規定,而駁回異議人對附表所示保單強制執行之聲請(終止 保單之聲請),並無違誤,異議意旨就此指摘原裁定不當,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范智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鄭玉佩 附表 保單名稱 保單號碼 要保人 被保險人 截至113年4月22日之預估解約金金額 (新臺幣) 新光人壽新防癌終身壽險 AGNF386580 羅文盡 羅文盡 51,420元

2025-01-09

TPDV-114-執事聲-31-20250109-1

消債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60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王晶儀 代 理 人 吳憶如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王晶儀自中華民國114年1月8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 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壹、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 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 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本條例施行前,債務人依金融主管機 關協調成立之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 擔保債務協商機制與金融機構成立之協商,準用前二項之規 定。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 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 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 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7項及第9項、第42條 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貳、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   聲請人積欠債務總額3,234,708元,前經本院前置調解不成 立(本院民國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65號)。聲請人於95年 協商時收入3萬元,當時每月需要繳納27,501元,嗣因公司 生意不好減資,致聲請人薪資亦受影響而減少,於99年6月 之後無力繳款而毀諾。聲請人目前打零工,月薪約9,000元 ,尚有配偶每月給付生活家用費4,000元,每月個人必要生 活費用約7,780元,尚須扶養有身心障礙之胞兄王OO,每月 扶養費3,720元,因聲請人父母均已過世,王OO未婚並患有 精神疾病,經常因白血症進出醫院腫瘤科看診。聲請人曾經 安排王OO入住東寧農村康復之家(下稱康復之家),康復之家 協助王OO至附近工廠工作,幾天後因焦慮、恐慌而發病無法 工作。雖聲請人為王OO申請中低收入戶證明、身心障礙證明 ,可減免健保費及獲取每月補助4,049元,仍不足以供應王O O之必要生活及醫療支出,已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未經法 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故聲請更生。 參、經查:  一、聲請人於本件更生聲請前,業已依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 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機制,於95年8月10日 與當時無擔保最大債權銀行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安泰銀行)達成前置協商,雙方合意聲請人自95年9月 起,分120期還款,利率4%,按月清償27,501元(詳本院卷 267頁協議書)。而聲請人繳至99年5月10日起即未履約, 嗣於99年7月12日通報毀諾,有安泰銀行民事陳報狀可稽 (詳本院卷第265頁),依前開法條規定,仍準用消債條例 第151條第7項規定。聲請人既曾依債務協商機制與金融機 構達成協商,其向本院聲請更生程序,依法須符合不可歸 責於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之事由之要件,方為適法。本 院審酌聲請人之勞保與就保資料(詳本院卷第86頁),聲 請人自85年11月4日起投保於成美文具商行,96年7月1日 投保薪資僅為17,280元,而至100年1月1日投保薪資亦僅 為17,880元,故聲請人之薪資原本即低於按月須清償之27 ,501元,而安泰銀行亦已陳報聲請人當時之收入切結書已 銷毀。又即便依聲請人所言,於95年協商時收入3萬元, 當時每月需要繳納27,501元,惟99年臺灣省最低生活費每 人每月為9,829元,則依聲請人當時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 用後,已不足支應前述債務協商分期還款方案,堪認聲請 人於99年毀諾係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 仍應允許其得聲請更生。  二、聲請人曾向住、居所地之本院聲請調解不成立,積欠之無 擔保債務復未逾1,200萬元等情,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113 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65號卷宗核閱無誤。又聲請人之主張 ,業據其提出聲請人之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 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保險單借款利息 催繳通知書、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收入切結書、110 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 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新光長樂終身壽險保險單、戶籍謄本 、身分證、更生方案、調解不成立證明書、親屬系統表、 身心障礙證明、醫療門診收據、康復之家收據、中低收入 戶證明書、全民健康保險保險費計算表、身心障礙生活補 助證明書為證,並有本院依職權查詢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勞保與就保料、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 詢結果可佐;另經本院依職權向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 有限公司查詢聲請人相關集保帳戶往來明細資料;向中華 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查詢聲請人之保單價值準備金 ;向彰化縣政府、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彰化縣員林市公所 查詢聲請人及受扶養人有無領取任何社會救助、補助或年 金,並有上開各單位、公司回函等在卷可稽。  三、查聲請人主張其收入來源為打零工9,000元、家管4,000元 (配偶每月給付生活家用費),有聲請人提出之收入切結書 為證,本院復查無聲請人其他所得,故以13,000元【計算 式:9,000+4,000=13,000】作為聲請人每月收入,而其主 張每月必要生活費用7,780元,已低於臺灣省113年度最低 生活費標準14,230元之1.2倍為17,076元,故應可採認。 聲請人稱其須扶養胞兄王OO,每月支出扶養費用3,720元 ,本院審酌王OO罹患精神障礙等症狀,而無法工作,僅領 有殘障補助4,049元。又渠等父母均過世,且王OO並無子 女,此有聲請人提出之戶籍謄本可稽,則應有受聲請人扶 養之權利及必要。而王OO每月領有殘障補助4,049元,僅 聲請人單獨扶養,聲請人主張王OO之扶養費用3,720元, 本院認並無過高,應予准許。  四、再查,本件聲請人之無擔保債務總額為5,190,687元(如附 表所示),依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7月22日函 覆聲請人保險解約金為84,339元(詳卷第367頁),此外, 查無其他財產可供清償債務,故以現積欠之債務扣除上開 聲請人之財產84,339元後,債務總額為5,106,348元。從 而,以聲請人每月可支配所得13,000元,扣除每月自己必 要生活支出7,780元及扶養王OO扶養費3,720元,僅餘1,50 0元可供清償【計算式:13,000-7,780-3,720=1,500】。 則聲請人需約283.68年方可清償完畢(計算式:5,106,34 8÷1,500÷12≒283.68)。審酌聲請人為00年0月00日生,此 有卷附戶口名簿可參(詳本院卷第50頁),現年47歲,顯 然聲請人縱使工作至退休,仍無法清償上開債務。且聲請 人復無其他較有價值之財產可供清償,堪認聲請人確有不 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再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亦 未逾1,200萬元,亦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 產。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同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 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從而,聲請人 聲請更生,應予准許,並依前開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 件更生程序。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詹秀錦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8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 記 官 蘇湘凌 附表: 編號 債權人 債權金額 備註 1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6,221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91頁) 2 台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321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105頁) 3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04,242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127頁) 4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91,745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141頁) 5 台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1,810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159頁) 6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36,893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171頁) 7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57,980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179頁) 8 台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21,974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207頁) 9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4,980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225頁) 10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13,441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231頁) 11 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680,809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265頁) 12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44,749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281頁) 13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00,687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295頁) 14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01,835元 債權人陳報 (本院卷第307頁) 合計 5,190,687元

2025-01-08

CHDV-113-消債更-160-20250108-1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1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蕭禹璇(原名蕭玉琴)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蕭禹璇(原名蕭玉琴)自民國一百十四年一月八日下午四 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蕭禹璇(原名蕭玉琴)前向 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金融機構辦理 汽車貸款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718,812 元,因無法清償債務,於民國111年4月間曾依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向最大債權銀行遠東國際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遠東銀行)申請前置協商,而與各債 權銀行達成分期還款協議,同意自111年5月起分120期,於 每月10日繳款6,721元,以各債權銀行債權金額比例清償各 項債務至全部清償為止,惟協商成立至112年10月間,因聲 請人當時收入無法負擔個人必要生活支出及扶養費而毀諾, 聲請人無法按上開協商方案清償,實乃不可歸責於聲請人之 事由所致。嗣於112年12月間向本院聲請與債權金融機構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惟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致調解 不成立。茲因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 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裁 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又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 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 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權人為金融機構者 ,於協商或調解時,由最大債權金融機構代理其他金融機構 。但其他金融機構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為反對之表示 者,不在此限。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 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 限,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第4項及第7項分別定 有明文。所謂「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原則上係指客觀上 聲請人有收支狀況之變動,諸如物價上漲、家屬患病等導致 支出增加,或因意外、病痛無法工作、僱用之公司倒閉或裁 員、減薪等以致收入減少等情;又縱使財產及收支狀況無甚 變動,但因協商時居於劣勢,未能實質協議,僅為爭取利息 減少及分期清償之些許優惠,勉予允諾,惟其財產及收入客 觀上存有難以如期履行之情形,亦應認該當。而債務人雖因 不可歸責之原因致不能履行協商條件,仍應符合「不能清償 或有不能清償之虞」法定要件,亦即應綜合債務人之財產、 信用、收支與其所負全部債務等狀況,評估其是否仍有償債 能力,或即使仍得勉力清償,但是否因年紀已長、身罹疾患 、工作條件不佳或其他相類似之因素,可預期足以影響日後 基本生活之維持,而有不能清償之虞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 金融機構辦理汽車貸款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718,81 2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依消債條例向最大債權金融機 構遠東銀行申請前置協商,而與各債權銀行達成最終分期還 款協議,同意自111年5月起分120期,於每月10日繳款6,721 元,依各債權銀行債權金額比例清償各項債務至全部清償為 止,惟於112年10月間毀諾,復於112年12月間向本院聲請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惟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於113 年2月1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4月20日更生聲請狀所附 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 人清冊、信用報告、遠東銀行113年5月30日陳報狀、112年 度司消債調字第425號卷附調解筆錄等件存卷可稽,堪認上 情屬實。經核聲請人於112年度申報所得為386,102元,核每 月平均所得32,175元,有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可憑,另聲請人當時個人必要生活費及扶養費,依消債 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規定計算,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 社工司所公告高雄市112年度最低生活費標準14,419元之1.2 倍為17,303元,另需單獨負擔1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及與 胞妹分擔父母之扶養費,以上開標準計算分別為17,303元、 17,303元,聲請人分別主張支出子女、父母扶養費為3,000 元、6,000元即屬可採(詳如後述),是以聲請人當時每月 平均所得32,175元,扣除個人必要生活費17,303元及扶養費 9,000元後僅餘5,872元,無法負擔每月6,721元之還款金額 ,難以期待聲請人依約履行,應屬不可歸責於聲請人之事由 致不能履約,並無違常。是聲請人主張其於與債權銀行達成 前開協商結論後,已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 困難,尚屬可信。 ㈡聲請人現任職於康成日照中心,依112年12月至113年4月薪資 明細單所示,此期間薪資總額為138,505元,核每月平均薪 資約27,701元,而其名下有凱基人壽保險解約金10,735元, 1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別為380,430元、386,102元,核11 2年度每月平均所得32,175元,現勞工保險投保薪資30,300 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 資料表、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 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3年6月6日補正狀所附薪資 明細單、薪資轉帳存摺封面及內頁明細、凱基人壽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113年9月19日凱壽客一字第1132014091號函附卷可 參,本院復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已提出 薪資明細單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來源應非虛罔,是 以薪資明細單所示每月平均薪資27,701元作為核算其現在償 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支出部分,聲請人主張需扶養父母及1名未成年子女,各支 出扶養費6,000元、3,000元。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 之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定有明文。查聲請人父蕭○○於1 12年度未有申報所得,名下無財產,每月領有老人補助8,32 9元,母陳○○於112年度申報所得僅1,000元,名下僅共有之 房屋及土地各1筆,另聲請人單獨育有1名未成年子女為97年 1月間生,於112年度申報所得僅800元,惟每月領有單親生 活補助2,313元等情,有戶籍謄本、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領取各項 補助之存摺封面及內頁明細等附卷可證。而扶養費用部分, 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並參照民法第1118、1119 條規定,其負扶養義務之程度,亦應考量其目前身負債務之 窘境,所負擔之扶養義務能力,自非比一般,在無其他更為 詳實之資料可供佐證之情形下,故本院認定以114年度高雄 市最低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19,248元為標準,則扣 除老人補助與1名手足分擔父母扶養費後,聲請人每月應支 出父母扶養費應以15,084元為度【計算式:(19,248×2-8,3 29)÷2=15,084】,聲請人就此主張支出6,000元,應屬可採 ;另扣除單親生活補助後,聲請人每月應支出之子女扶養費 應以16,935元為度(計算式:19,248-2,313=16,935),聲 請人就此主張支出子女扶養費3,000元,亦屬可採。至聲請 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況,基 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自應 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否則反 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參酌衛生福 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 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 聲請人每月最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 宜以此為度,始得認係必要支出。然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 要生活費為20,000元,已高於上開標準,且未釋明有較高支 出之必要性,故本院認應以上開標準19,248元列計為聲請人 全部必要生活費,較為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27,701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9,248元、扶養費9,000元 後僅已無所餘,顯無法清償聲請人目前扣除保險解約金10,7 35元後之負債總額708,077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 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 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 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 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規定甚明。本件聲請人 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 償,已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46條各款 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更生,洵屬 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庭 法 官 饒佩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1月8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1-08

CTDV-113-消債更-110-20250108-3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4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李曉珍 代 理 人 李承書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李曉珍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八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李曉珍前向金融機構辦理信 用貸款、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 )4,743,075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4月間向 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同 年5月9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 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 請准予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信用貸款、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4,743,075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而於113年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 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5月9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4月1 0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 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等件 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任職於豫珍小吃店團膳,自陳每月薪資20,000元, 依112年10月至113年5月薪資袋所示,此期間薪資總額為154 ,400元,核每月平均薪資約19,300元,而其名下有曾於113 年4月10日遭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強制執行解約之新光人壽保 險解約金79,916元,另有國泰人壽保險解約金519,431元,1 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別為10,000元、0元,現勞工保險投 保於職業工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 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 財產歸屬資料清單、113年7月30日陳報狀所附薪資袋、新光 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7月2日新壽保全字第113000206 6號函、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7月10日國壽字第1 130071337號函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 佐以聲請人提出薪資袋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來源, 應全非虛罔,是以其自陳每月薪資20,000元作為核算其現在 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8,9 80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應認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20,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8,980元後僅餘1,020元, 而聲請人目前負債總額為4,743,075元,扣除保險解約金599 ,347元後,債務餘額為4,143,728元,以上開餘額按月攤還 結果,約百年餘期間始能清償完畢,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 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 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 ,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 務,依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 清償,有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等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 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 項、第45條第1 項、第16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8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1-08

CTDV-113-消債更-142-20250108-2

司執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執行更生事件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74號 聲請人即債 彭婷婷即彭巧美 務人 代 理 人 蔡亦修律師(法扶律師) 相對人即債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禤惠儀 相對人即債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相對人即債 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周以明 相對人即債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相對人即債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所提如附表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並自收受本院確定 證明書之次月起,於每月15日給付。 聲請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受如附件 之限制。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 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 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另按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 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 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限制,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本 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第6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聲請人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第176號裁定開始 更生程序在案。又查,聲請人名下雖有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保險解約金新臺幣(下同)26,745元,然低於法院辦理 人壽保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原則第6點規定金額,依本 條例第98條第2項規定不屬清算財團,故認其財產無清算價 值;再查,聲請人現仍任職於清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依其 民國113年1月至113年10月薪資扣除勞健保等扣項計算,月 薪為25,976元,112年度申報所得月平均則為22,320元,每 月另領有身障補助3,772元,以上有聲請人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保險同業公會投 保明細、保險公司函、戶籍謄本、薪資支付明細表、聲請人 112年度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財產所得查詢結果、聲請 人陳報狀在卷可稽。本院認應以實際薪資平均加計補助,即 每月29,748元,做為計算聲請人還款能力基礎。 三、再查,聲請人所提如附表所示之更生方案,其條件為自聲請 人收受認可更生方案裁定確定證明書之翌月起,每月1期,6 年共計72期,每期清償8,400元。經本院審酌下列情事,認 其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且核屬適當、可行: ㈠聲請人聲請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其必要生活費用後 餘額,低於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之受償總額。又聲請 人財產無清算價值,是本件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之受償 總額,遠高於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時,依清算程序所得 受償之總額。 ㈡另聲請人每月個人生活費,應以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 用標準之1點2倍,即每月19,248元為限。 ㈢綜上,聲請人已將每月可處分所得加計保單解約金現值平 均,扣除上開房屋補貼、個人生活費與健保費後,剩餘金 額五分之四用於清償,是上開方案已傾其目前所餘之所有 ,其更生方案條件核屬已盡力清償、適當、可行。 四、另查,本件聲請人對債權人合迪股份有限公司所負之債務, 係設定動產抵押之有擔保債權,按債權人對於債務人之特定 財產有優先權、質權、抵押權、留置權或其他擔保物權者, 仍應依本條例規定申報債權;有擔保之債權人,就其行使擔 保權後未能受償之債權,非依更生或清算,不得行使其權利 ,前項債權依更生程序行使權利,以行使擔保權後未能受償 額,列入更生方案;其未確定者,由監督人估定之,並於確 定時依更生條件受清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5條第1項 、同條例施行細則第16條第1、2項定有明文。本件合迪股份 有限公司更生程序中向本院陳報預估擔保不足額如本院公告 之債權表所載,且經本院職權查詢,抵押物仍為聲請人所有 ,且動產抵押權迄本裁定當日尚未塗銷,故認合迪股份有限 公司迄未實行抵押權,此有動產擔保交易公示查詢服務查詢 與公路監理閘門車籍資料結果附卷可證。承上,合迪股份有 限公司之預估不足受償額,自應以附條件方式列入更生方案 受償,應待其行使抵押權後,不足受償額確定時,始按實際 不足受償額依更生方案所定清償比例(即48.75%)受清償, 故其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應暫予保留。 五、另有債權人主張對債務人於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應為 一定生活程度之限制,為使聲請人得以習得正確之消費觀念 使其得以復歸社會,重建經濟生活,並確保更生方案之履行 ,爰依本條例第62條第2項對聲請人於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 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受如附件之限制。 六、綜上所述,聲請人有固定收入,其所提更生方案已盡力清償 ,且無不得認可之消極事由,揆諸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立 法目的,在於保障債務人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 更生機會及社會經濟健全發展,且就聲請人之財產收入狀況 觀之,以更生方式清償債務較清算方式對債權人更為有利, 亦能重建聲請人之經濟生活秩序,是兼平衡兩造利益之考量 下,不經債權人會議可決,逕予認可該更生方案,爰裁定如 主文。 七、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思惟 附表:更生方案 每月1期,6年共計72期,於每月15日清償 債權人 債權金額 債權比例 每期清償金額 渣打銀行 402506 32.44% 2725 台新銀行 279287 22.51% 1891 二十一世紀 72612 5.85% 492 合迪公司 421548 33.98% 2854 (暫保留) 裕富公司 64685 5.22% 438 債權總額 0000000 每期清償總額 8400 清償成數 48.75% 還款總額 604800 補充說明: 1.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細則第26條第2項規定,由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之作業,惟匯款前聲請人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洽詢,辦理相關手續。(非金融機構,仍需聲請人自行聯繫履行方式) 2.合迪股份有限公司應待其行使抵押權後,不足受償額確定時,始按實際不足受償額依更生方案所定清償比例(即48.75%)受清償,故其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應暫予保留。 附件:更生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更生之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 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處分或受讓。 四、不得為金錢借貸之行為。 五、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速鐵路及航空器,但因公務所需且由公 費支付者不在此限。 六、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七、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等)。 八、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九、每月應製作收入支出帳目。 十、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十一、每月應遵守支出限制。

2025-01-07

CTDV-113-司執消債更-74-202501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