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政宏

共找到 198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9391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蔡政宏 被 告 侯建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壹萬肆仟貳佰肆拾參元,及自民國一 百一十二年十二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九點九 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一月三日起至清償日止,其 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至 九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伍佰肆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壹萬肆仟貳佰肆拾參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侯建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與原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於民國110年3月2 日確認消費性信用貸款契約,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34 0,000,原告於當日將該筆款項撥入被告指定帳戶,約定自 核准次日起算為期5年,且按週年利率9.9%計算利息,並約 定如遲延履行時,除仍按上開週年利率計息外,其逾期6個 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6個月以上者,超過6個月 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 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被告未依約還款,尚積欠214,243元未 清償,依約已喪失期限利益,應即清償全部款項及利息、違 約金,屢經催討無效,爰依契約之法律關係,起訴請求,並 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被告既未於言詞辯論其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供本院審酌。 四、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證據 資料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書狀以供本院審酌,依民事訴訟 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原告之 主張,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正。因此,原告依消費借貸之 法律關係,訴請被告清償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第3項規定,依職權 宣告被告於執行標的物拍定、變賣前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 段000 巷0 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2,540元 合    計         2,540元

2024-12-11

TPEV-113-北簡-9391-20241211-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0434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蔡政宏 被 告 何文豪 原住南投縣○○鎮○○里0鄰○○巷0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萬零壹佰貳拾肆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三年二月十九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點七計 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貳佰貳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萬零壹佰貳拾肆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管轄法院,有貸款契約書第10條附卷 可證,依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 明。 二、被告何文豪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00,124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1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7%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3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嗣於113年11月27日行言詞辯論程序時,減縮不再請求上述違約金部分,參諸前揭規定,應予准許,併予敘明。 四、原告主張:被告與原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於110年3月16日確 認消費性信用貸款契約,向原告借款300,000元,原告於當 日將該筆款項撥入被告指定帳戶,約定自核准次日起算為期 4年,按週年利率15.7%計算利息,並約定如遲延履行時,除 仍按上開週年利率計息外,其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 率10%,逾期6個月以上者,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 計算之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 被告未依約還款,尚積欠100,124元未清償,依約已喪失期 限利益,應即清償全部款項及利息、違約金,屢經催討無效 ,爰依契約之法律關係,起訴請求,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 示。   五、被告既未於言詞辯論其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供本院審酌。 六、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證據 資料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書狀以供本院審酌,依民事訴訟 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原告之 主張,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正。因此,原告依消費借貸之 法律關係,訴請被告清償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七、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第3項規定,依職權 宣告被告於執行標的物拍定、變賣前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 段000 巷0 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1,220元 合    計         1,220元

2024-12-11

TPEV-113-北簡-10434-20241211-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0687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訴訟代理人 蔡政宏 被 告 陳嫻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 月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萬零貳佰柒拾肆元,及其中新臺幣壹 拾玖萬伍仟捌佰陸拾參元部分,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九月二十五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貳佰壹拾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拾萬零貳佰柒拾肆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管轄法院,有信用卡約定條款第27條 附卷可證,依民事訴訟法第24條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合 先敘明。 二、被告陳嫻育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 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94年12月1日與原告成立信用卡使用 契約,並領用信用卡,依約被告得於特約商店簽帳消費,並 應就使用信用卡所生之債務,負全部給付責任。又依信用卡 約定條款第14、15條,被告應於當期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全 部清償,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清償者 依約定條款第15、22、23條,除喪失期限利益外,應按所屬 分級循環信用利率(最高為週年利率15%)給付原告利息。 詎被告截至113年9月24日止帳款尚餘新臺幣(下同)200,27 4元,及其中本金195,863元未按期繳納,屢經催討無效,爰 依契約之法律關係,起訴請求,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四、被告既未於言詞辯論其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供本院審酌。 五、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證據 資料為證,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復未提出任何書狀以供本院審酌,依民事訴訟 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原告之 主張,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正。因此,原告依消費借貸之 法律關係,訴請被告清償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六、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第3項規定,依職權 宣告被告於執行標的物拍定、變賣前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 ,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臺北市○○區○ ○○路0 段000 巷0 號)提出上訴狀。(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2,210元 合    計         2,210元

2024-12-11

TPEV-113-北簡-10687-20241211-1

司執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07號 債 務 人 張寶蓉即張巧燕            住○○市○○區○○○街00○0號6樓  代 理 人 李大偉律師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號1樓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住同上 代 理 人 林家旭、徐雅慧、蔡政宏            住○○市○○區○○○路0段000號8樓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1、2             、3、5、8、12樓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黃國榮、陳瑩穎            住○○市○○區○○○路0段00號7樓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及11             7號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住同上 代 理 人 喬湘秦  住○○市○○區○○○街00巷00弄00號 債 權 人 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號16樓、40             樓、41樓          法定代理人 丁予康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黃雅惠、劉育麒            住○○市○○區○○○路000號4樓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             0、186、188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陳文娟、何宣鋐            住○○市○○區○○路00巷00號7樓  債 權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4樓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黃文進              住同上 債 權 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00號15、17             樓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住同上 代 理 人 陳正欽  住○○市○○區○○街0號10樓               送達代收人 黃佩琪              住同上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債務人生活限制如附件二所示。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 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 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債務人無固定收入,更生方案有保證人 、提供擔保之人或其他共同負擔債務之人,法院認其條件公 允者,亦同。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加計其於更生方 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 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十分之九已用於清償者,視為 債務人已盡力清償。債務人之財產無清算價值者,以其於更 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五分之四已用於清償者, 視為債務人已盡力清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64條第1項、第64條之1定有明文。故債務人有固定收 入且所提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符合盡力清償者,法院即應裁定 認可更生方案。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 民事類提案第34號研討結果可參。 二、另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 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 限制,此觀消債條例第62條第2項自明。 三、本件債務人向本院聲請更生,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 第489號裁定(下稱系爭民事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並由債 務人提出更生方案在案。雖該更生方案未經債權人可決,但 觀債務人提出之更生方案條件,已可認為屬於盡力清償,故 依消債條例第64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裁定認可該更生方案 。  ㈠債務人在聲請更生時僅有民國109年出廠之機車1輛,此逾越 耐用年數甚多,且前有辦理貸款予長鴻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 司,就此部分實難認為屬於有清算價值之財產,除此外已無 其他財產存在,故本件是否已達盡力清償之認定,應以消債 條例第64條之1第2款之標準定之。再觀債務人於更生方案履 行期間中之收入與支出狀況,經核算大致與系爭民事裁定之 認定結果相同,僅是在收入之部分些微提高21元,在考量生 活必要支出日漸增加(公告114年之最低生活費用亦已提高 )之社會客觀情事,此開數額難認為虛報而當能採計作為更 生方案是否盡力清償之標準。而債務人所提出作為清償者, 亦已高出收入扣除必要支出之八成,顯見其為清償所做出之 努力,當可認為是符合盡力清償之標準。  ㈡債務人所列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內,每期應還款之數額已可認 為屬盡最大誠意戮力清理債務之情形,且此數額之履行在現 實上亦屬可行。況更生方案履行期間長達六年,債務人為達 到更生之經濟重建目的,勢必緊縮開支,形同債務人係以更 生方案履行期間之經濟不自由,換取債務之減免,自可認為 其已盡最大努力與誠信而為清償,尚難謂有不公允之情形。 又查未有消債條例第64條第2項所載不應認可之情事,本件 自應以裁定認可此更生方案。 四、消債條例之制定,乃為使負債務之消費者得依本條例所定程 序清理其債務,以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 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 更生,進而健全社會經濟之發展,此觀諸消債條例第1條規 定即明。是該條例之立法目的,係在使陷於經濟上困難之消 費者,得依該條例清理債務,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 利義務,並重建其經濟生活,是更生方案之條件是否公允, 當係以債務人是否以其現有之資力,扣除必要生活支出後, 已盡其最大能力清償為斷。從而,本件債務人循更生程序重 建經濟生活,所提出之更生方案既經如前述之審酌後,核屬 於公允、適當、並可行,法院自應以裁定認可其更生方案; 另為促進更生方案之履行,應對於債務人之生活程度為如附 件二所載之限制,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楊勝傑 附件一:更生方案 壹、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07號更生方案內容 1.第1至72期每期清償金額: 8,867 2.每1個月為一期,每期在每月15日給付。 3.自收到認可裁定確定證明書之翌月起,分6年,共72期清償。 4.債務總金額: 7,394,115 5.清償總金額: 638,424 6.清償比例: 8.63% 貳、更生清償分配表(金額單位為新台幣元) 編號 債權人(簡稱) 第1至72期每期可分配之金額 1 中信商業銀行 2,730 2 國泰世華銀行 2,098 3 星展商業銀行 106 4 玉山商業銀行 544 5 台北富邦銀行 1,891 6 萬榮行銷公司 1,184 7 安泰商業銀行 314 参、備註 1.就本件債權人屬金融機構之部分,應由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之作業。非屬金融機構債權人之部分,債務人應自行向該債權人查詢還款帳號依期履行並自行負擔匯款費用,如不知該債權人之聯繫方式,得向本處聲請閱卷。 2.各債權人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每期還款總金額×各債權人債權比例,依四捨五入方式進位受償。 3.更生方案如一期未履行或僅為一部履行者,視為全部到期。 附件二:更生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更生之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如購買單價1萬元以上之非生活必需品)。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買賣。 四、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鐵及航空器、郵輪、或四星級以上飯店之住宿,但因公務所需且由公費支付者不在此限。 五、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六、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投資型保單等)。 七、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八、每月應製作收入支出帳目。 九、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2024-12-10

TYDV-113-司執消債更-107-20241210-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442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柏均 賴睿騏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0年 度金訴字第808號、111年度金訴字第373號,中華民國113年2月2 9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 35531號、第39087號,追加起訴案號:同署110年度偵字第30524 號、第39433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賴睿騏刑之部分及劉柏均沒收部分均撤銷。 賴睿騏前開撤銷部分,各處附表一「本院宣告刑」欄所示之刑。 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劉柏均前開撤銷部分,未扣案附表二「沒收之物」欄所示之物沒 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其他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對於判決之一部上訴者,其有 關係之部分,視為亦已上訴。但有關係之部分為無罪、免訴 或不受理者,不在此限。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 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定有明文。原審判 決後,上訴人即被告劉柏均、賴睿騏不服原判決提起上訴, 於本院審判程序中被告劉柏均明示僅就量刑(含應執行刑) 及沒收、被告賴睿騏明示僅就量刑(含應執行刑)部分提起 上訴,對於原審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及罪名均不在上訴範圍 內,此有本院審判程序筆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64頁) ,檢察官則未提起上訴,是被告劉柏均、賴睿騏之本院審理 範圍僅限於原判決所處之刑(含應執行刑)及被告劉柏均之 沒收,不及於原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所犯之罪及被告劉 柏鈞不另為免訴等部分,先予敘明。至同案被告陳當富部分 ,由本院另行審結。 二、上訴理由略以: (一)被告劉柏均:原審判決過重,請從輕量刑。報酬之計算方式 應為領款的3%等語。 (二)被告賴睿騏:原審判決過重,請從輕量刑等語。 三、新舊法比較   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 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條 第1項定有明文。查本案被告2人行為後,詐欺犯罪危害防制 條例、洗錢防制法分別有下列制定及修正,茲說明如下: (一)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於113年7月31日經總統制定公布,除 第19條、第20條、第22條、第24條、第39條第2項至第5項、 第40條第1項第6款規定之施行日期分別由行政院另定外,其 餘條文均於000年0月0日生效:  ⒈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3條增訂特殊加重詐欺取財罪,並 明定:「犯刑法第339條之4之罪,詐欺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 利益達新臺幣5百萬元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上有期徒刑,得 併科新臺幣3千萬元以下罰金。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 利益達新臺幣1億元者,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 科新臺幣3億以下罰金。」本案被告2人所犯刑法第339條之4 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及被告劉柏均所犯 同條第2項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詐欺所獲取之 財物,均未逾5百萬元,自無新舊法比較問題,逕行依刑法 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規定論處即可。  ⒉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第1項前段規定「犯詐欺犯罪, 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自動繳交其犯 罪所得者,減輕其刑」之自白減刑規定,因被告賴睿騏無犯 罪所得而得適用上開新增訂之規定,是對被告賴睿騏有利, 而被告劉柏均因未繳交犯罪,則無從適用上開減刑規定。 (二)洗錢防制法迭於112年6月14日、113年7月31日修正公布,關 於自白減刑之規定有二次修正,於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 自同年月16日起生效施行之(第一次修正)洗錢防制法第16 條規定犯同條例第14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自白者, 減輕其刑;於113年7月31日公布,並自同年8月2日起生效施 行之(第二次修正)洗錢防制法第23條規定「犯前四條之罪 ,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如有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 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並因而使司法警察機關或檢察官得 以扣押全部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或查獲其他正犯或共 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惟112年6月14日修正前同法第16 條第2項原規定,犯同法第14條之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 者,減輕其刑。修正後規定並未較有利於被告2人,依刑法 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適用112年6月14日修正前之規定論 處。     四、本院之判斷             (一)被告劉柏均前因傷害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09年度簡字第452 1號判處有期徒刑2月確定,於110年2月23日易科罰金執行完 畢,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2至73頁 ),是其於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 期徒刑以上之各罪,固符合累犯要件,惟本院審酌被告劉柏 均本案加重詐欺、洗錢等罪,核其犯罪型態、罪質、犯罪情 節、侵害之法益均與前案所犯傷害罪迥然不同,尚無從認為 被告劉柏均有受前案徒刑執行完畢後,仍不知悔改而故意犯 罪之特別惡性,或對刑罰反應力顯然薄弱之情形,依據司法 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本院認為被告劉柏均 所犯本案之罪不予加重其刑。 (二)被告劉柏均於偵查、歷次審判中均自白洗錢、加重詐欺犯行 (見偵35531卷第40至43、46至49、234至235頁、偵39433卷 第16頁及反面、210頁反面至211頁、原審金訴808卷第121、 362頁、原審金訴373卷第190頁、本院卷第265頁),惟被告 劉柏均未繳回犯罪所得,故無從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47條第1項前段規定減輕其刑。另依前開112年6月14日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規定原應減輕其刑,然被告劉 柏均所犯洗錢罪係屬想像競合犯其中之輕罪,並從一重論處 加重詐欺取財罪,故就上開減刑事由,依刑法第57條規定於 量刑時一併審酌。 (三)被告賴睿騏於警詢、原審及本院審判中均自白洗錢、加重詐 欺犯行(參起訴書、偵39433卷第6頁反面至7頁、原審金訴8 08卷第361頁、原審金訴373卷第191頁、本院卷第265頁), 且未取得犯罪所得,故無犯罪所得須繳回(見偵30524卷第2 1頁反面、本院卷第264頁),自得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 第47條第1項前段規定減輕其刑。另依前開112年6月14日修 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規定原應減輕其刑,然被告 賴睿騏所犯洗錢罪係屬想像競合犯其中之輕罪,並從一重論 處加重詐欺取財罪,故就上開減刑事由,依刑法第57條規定 於量刑時一併審酌。 (四)關於劉柏均刑之部分駁回上訴之理由:   量刑輕重,屬為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 量刑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 情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顯然失當或違反公平、 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者,亦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 形,即不得指為違法。原審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 告劉柏均為貪圖可輕鬆得手之不法利益,率爾加入詐欺集團 共同參與詐欺取財犯行造成被害人受有財產損失,並製造犯 罪金流斷點,使被害人難以追回遭詐取之金錢,亦增加檢警 機關追查詐欺集團上游之困難,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及財產交 易安全,所為實值非難,惟念被告劉柏均係擔任收水角色, 並非犯罪主導者,且犯後坦認犯行,堪認確有悔意,就所犯 洗錢犯行部分亦符合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減刑要 件,再衡被告劉柏均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與本案各被害 人所受損害程度,暨其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生活狀況,及均 未與本案各被害人達成和解賠償損害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 如附表一「原審宣告刑」欄各編號所示之刑,已詳予審酌刑 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形,客觀上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限或輕 重失衡之情形,復已斟酌被告劉柏均上訴理由所指之犯後態 度等情,且於本院審理期間,前述量刑因子並無實質變動, 難認原判決就本案所犯各罪所處之宣告刑有何被告劉柏均所 指量刑過重之情事。又考量被告劉柏均本案所犯13罪均為加 入詐欺集團之犯罪組織所為加重詐欺取財、洗錢等犯罪,犯 罪類型、手段、情節相同,其所犯各罪期間相距甚短,乃短 期間內一犯再犯類型,再衡以責罰相當原則與刑罰經濟原則 ,原審所定應執行刑2年5月,可認已依附表一各編號1至13 所示定刑之裁量因素予以整體評價,其裁量權之行使與結論 ,並未違背定刑外部性界限與內部性界限,亦無裁量權濫用 之情形,難認違反比例原則。是被告劉柏均以原判決量刑過 輕為由提起上訴,並無理由,應予駁回。至被告劉柏均行為 後,關於洗錢罪及自白減刑之規定固有修正如上述,原審未 及比較及此,然此部分對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不構成本院 撤銷之理由,併予敘明。 (五)關於賴睿騏刑之部分撤銷之理由:  ⒈原審審理後,認被告賴睿騏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8罪 )事證明確而予以科刑,固非無見。惟查,原審未及審酌被 告賴睿騏本案行為後,新增訂之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設有 自白減刑之規定,以現行規定對被告賴睿騏較為有利,而未 及適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之規定予以減刑,尚有 未合。被告賴睿騏上訴理由請求從輕量刑,為有理由,自應 就原判決關於被告賴睿騏刑之部分予以撤銷改判,就其所定 應執行刑因失所附麗,併予撤銷之。    ⒉爰審酌被告賴睿騏為貪圖速利,率爾加入詐欺集團,參與詐 欺取財犯行造成原判決附表二編號3、6至12所示告訴人受有 財產損失,並製造犯罪金流斷點,使被害人難以追回遭詐取 之金錢,亦增加檢警機關追查詐欺集團上游之困難,嚴重危 害社會治安及財產交易安全,所為實值非難,惟考量被告賴 睿騏係擔任受指示之車手領款之角色分工,並非犯罪主導者 ,且被告賴睿騏於偵審中均坦認犯行(所犯洗錢部分均合於 減刑事由),於本案犯行中並無取得犯罪所得,迄今未與告 訴人等達成和解或賠付損失(見本院卷第277頁),未獲得 告訴人等原諒,及被告賴睿騏所陳係因朋友幫其買毒品為交 換條件始為本案之犯罪動機(見本院卷第277頁)、手段、 目的、所生危害,兼衡其素行,自陳高職畢業,從事玻璃小 包20餘年,營業額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家中有父母、 配偶,小孩已經成年,之前曾中風(見本院卷第277頁)等 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復衡酌當事人、告訴人等就 量刑意見,量處如附表一「本院宣告刑」欄編號4、7至13所 示之刑。 ⒊再被告賴睿騏所犯8罪,均係參與詐欺集團所為之加重詐欺取 財罪,罪質、犯罪類型、手段、情節相同,責任非難重複之 程度高,依各罪之侵害法益,及不法與罪責程度、關聯性、 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及刑罰經濟原則與 應受矯治必要程度等內部界限,與宣告刑總和為有期徒刑8 年4月,各罪最長期為有期徒刑1年1月等外部界限,為整體 非難評價,兼衡被告賴睿騏就定刑之意見,定其應執行刑如 主文第2項所示。   (六)關於劉柏均沒收部分撤銷之理由:  ⒈刑法關於沒收之規定,業於104年12月30日修正公布,並自10 5年7月1日起施行,另修正後刑法第2條第2項規定「沒收、 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而修正後 刑法第2條第2項之規定,乃係關於沒收新舊法比較適用之準 據法,其本身無關行為可罰性要件之變更,故於105年7月1 日後,如涉及關於沒收有新修正之規定,應適用裁判時之法 律。再沒收之修正為切合沒收之法律本質,明確定義沒收為 「刑罰及保安處分以外之法律效果」,具有獨立性,而非刑 罰(從刑)(刑法第2條立法說明一、參照)。是沒收之發 動,除實務最常見於有罪判決刑之宣告同時併為沒收之宣告 外(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309條第1款參照),亦得由檢察官 另聲請法院為單獨沒收之宣告(修正後刑法第40條第3項、 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4至3 7參照),故「沒收」本得獨立於「本案部分(即罪刑部分 )」之外單獨為沒收之宣告,是若原判決僅就沒收部分有所 違誤,而於本案部分認事用法正確時,本院自得僅就原判決 關於沒收部分撤銷,先予敘明。  ⒉原判決固就被告劉柏均犯罪所得予以沒收,固非無見。惟修 正後洗錢防制法,除第6條、第11條外,其餘條文業於113年 8月2日施行,關於沒收規定已有如下增訂及修正,於本案之 適用情形,說明如下:  ⑴新修正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第2項規定:「犯第19條、 第20條之罪,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不問屬於犯罪行為 人與否,沒收之。犯第19條或第20條之罪,有事實足以證明 行為人所得支配之前項規定以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係取 自其他違法行為所得者,沒收之。」衡以新修正洗錢防制法 第25條立法理由:「二、考量澈底阻斷金流才能杜絕犯罪, 為減少犯罪行為人僥佯心理,避免經查獲之洗錢之財物或財 產上利益(即系爭犯罪客體)因非屬犯罪行為人所有而無法 沒收之不合理現象,爰於第1項增訂『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 否』,並將所定行為修正為『洗錢』。三、現行第2項「以集團 性或常習性方式犯第14條或第15條之罪」,係參酌德國2017 年刑法修正前之第261條第7項第2句規定而來,將洗錢犯罪 擴大利得沒收之範圍限定在『以集團性或常習性方式違犯特 定洗錢犯罪規定』之行為人所得支配之源自其他犯罪所得之 財產標的,後因無法澈底剝奪犯罪利得,德國為填補此項法 律漏洞,已於2017年依歐盟沒收指令修正其刑法第261條規 定,刪除『以集團性或常習性之方式』違犯洗錢犯罪之文字, 進一步擴大利得沒收制度之適用範圍,爰參照德國上開刑法 ,及貫徹我國刑法沒收新制『任何人均不得擁有不法利得』之 立法精神,修正第2項。」上述修正後規定,依刑法第11條 、第38條之1第1項但書之規定,應優先刑法適用;其他部分 ,再回歸適用刑法沒收規定。  ⑵又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二項之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宣 告前二條之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者,得不宣告或酌減之 ,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本文、第3項、第38條之2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  ⑶附表二所示告訴人各轉入本案詐騙集團指示之人頭帳戶後, 除附表二編號2所示車手陳瑋珩領取後未及交付予即為警查 獲而洗錢未遂外,其餘附表二編號1、3至13均經車手提領後 層轉之,該等提領後交付之金額核屬洗錢之財物,本應依新 修正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之規定宣告沒收。被告劉柏均 陳明其報酬係由車手提領款項中抽取3%計算(見本院卷第26 4頁),而本案車手陳瑋珩、賴睿騏、許嘉哲等人所提領告 訴人總金額為772,000元,是被告劉柏均之犯罪所得共計23, 160元。是被告劉柏均犯罪報酬之犯罪所得,亦應予宣告沒 收。惟為避免重複沒收致超額沒收,造成國家不當得利,違 反立法意旨,故關於新修正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洗錢財 物沒收部分,應認已包含被告劉柏均犯罪所得之沒收,不得 再超額沒收被告劉柏均之犯罪所得,且應扣除共犯朱泳翰所 自陳其可獲取車手領款之1%即8,619元及許嘉哲自陳犯罪所 得6,000元(參照原審判決朱泳翰、許嘉哲部分,並見原審 金訴808卷第120、431頁、原審金訴373卷第190頁;賴睿騏 則自陳無犯罪所得)。據此,經扣除共犯犯罪所得後,洗錢 財物為757,381元(其中含被告劉柏均犯罪所得23,160元) ,應依洗錢防制法第25條第1項、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 規定諭知沒收,又因未扣案,故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 宜執行沒收時,依刑法第38條之1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⑷原審未及審酌上開洗錢防制法修正之規定予以沒收洗錢財物 ,尚有未洽。  ⒊被告劉柏均以原審關於犯罪所得計算錯誤為由提起上訴,雖 無理由,然原判決關於被告劉柏均沒收部分有上開瑕疵,自 應由本院將此部分予以撤銷改判如主文欄第3項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299條第1項前段,作成 本判決。 六、本案經檢察官楊凱真提起公訴、檢察官蔣政寬追加起訴,檢 察官詹美鈴於本院實行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侯廷昌                    法 官 陳柏宇                    法 官 陳海寧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徐仁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附表一 編號 犯罪事實 罪名 原審宣告刑 本院宣告刑 劉柏均 賴睿騏 劉柏均 賴睿騏 1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 (無) 上訴駁回 (無) 2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無) 上訴駁回 (無) 3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無) 上訴駁回 (無) 4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3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5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4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無) 上訴駁回 (無) 6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5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無) 上訴駁回 (無) 7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6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 8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7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9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8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0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9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 11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0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 有期徒刑壹年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拾壹月 12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3 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2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上訴駁回 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附表二 編號 告訴人 匯款金額 車手提領金額 車手 車手交付款項對象 1 王立人 99,538元 共99,000元 陳瑋珩 許嘉哲 2 蔡宸羚 29,987元 29,987元 29,987元 共10萬元(未及交付收水而查獲,洗錢未遂) 陳瑋珩 許嘉哲 3 巫建興 111,111元 共111,000元 賴睿騏 許嘉哲 4 黃文星 29,986元 共6萬元 許嘉哲 劉柏均 5 方瓊梅 29,987元 6 潘嘉婕 11,426元 10,123元 共21,000元 賴睿騏 許嘉哲 7 洪堃展 49,985元 49,000元 29,985元 共128,000元 賴睿騏 許嘉哲 8 蔡政宏 49,518元 49,989元 共99,000元 賴睿騏 許嘉哲 9 呂英鴻 29,029元 共35,000元 賴睿騏 許嘉哲 10 張閔媗 6,017元 11 蔡淑珍 49,987元 49,989元 共10萬元 賴睿騏 許嘉哲 12 吳懿蕙 29,987元 29,988元 29,985元 29,985元 ①共59,000元 ②共6萬元 賴睿騏 許嘉哲 沒收之物:洗錢財物757,381元(含劉柏均犯罪所得23,160元)

2024-12-10

TPHM-113-上訴-4422-20241210-1

消債聲免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免責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免字第9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史譁蘦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蔡政宏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代 理 人 蘇訓儀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史譁蘦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 或其他固定收入,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 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 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定有明文。又債 務人於清算程序後,原則上應予免責,例外有消債條例第13 3條或第134條之情形,始不予免責。債務人係因有第133條 之情形,而裁定不予免責,其於裁定確定後,已繼續清償達 該條規定之數額,且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應受分配額 時,於債務人依同條例第141條規定再次聲請免責時,法院 即應裁定予以免責,並無裁量之餘地(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 法院民國104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4號問題㈡之研討結 果、97年第4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15號法律問題司法院民事 廳消債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意見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本院以111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9 號裁定認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之事由而裁定不免 責確定後,已繼續清償達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之數額,爰 依消債條例第141條之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免責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經本院以110年度消債清字第21號裁定自民國(下同 )111年3月16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因債務人財產不 敷清償繼續進行清算程序所需之財團費用及債務,而同時終 止清算程序確定在案,惟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不 免責事由,經本院於111年10月24日以111年度消債職聲免字 第9號裁定不予免責,並認定聲請人於本件聲請清算前二年 內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 後餘額為73,296元,普通債權人於清算程序中分配總額為零 元,顯然低於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 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支出之數額,依消債條例 第133條裁定不予免責,業經本院調取上開各卷宗核閱無誤 。從而,聲請人前經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裁定不予 免責,則其再依同條例第141條向本院聲請免責,揆諸首揭 說明,本院即應審酌聲請人是否符合消債條例第141條規定 ,即債務人清償是否達第133條所定數額,及全體普通債權 人受償額是否均達應受分配額等要件。 ㈡、聲請人主張其於本院111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9號裁定確定後 ,已繼續清償普通債權人74,400元(見本院卷第23頁),已 達消債條例第133條所定之數額,且各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 應受分配額等情,業據其提出匯款資料等件附卷為憑(見本 院卷第25-29頁),經本院依職權函查各債權人是否受償, 債權人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新資產 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自 聲請人受不免責裁定後確有受償,此有上開債權人陳報狀在 卷為證(見本院卷第49、53、59、67、69頁)。至債權人萬 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則對本院函查之聲請人主張還款金額未 具狀爭執,然既有債權人陳報狀及檢附之上開匯款資料可據 ,是聲請人主張其於受不免責裁定確定後,已清償超過消債 條例第133條所定數額,且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達其應受分 配額,堪信真實,則其依消債條例第141條規定聲請免責, 即屬有採。是債務人清償之金額既達全體普通債權人依法應 受清償之金額與應分配之數額,其依消債條例第141條聲請 免責,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前受不免責之裁定確定後,已繼續清 償債務達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之數額,且各普通債權人 受償額均達其應受分配額,已符合消債條例第141條第1項所 規定之免責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免責,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楊明箴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書 記 官 郭家慧

2024-12-09

SCDV-113-消債聲免-9-20241209-1

司執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01號 債 務 人 郭冠汝  住○○市○○區○○路0000巷00號              居桃園市○○區○○路0巷00弄00號  代 理 人 徐豪鍵律師 債 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1樓及             地下1樓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曹雯琪、邱志仁            住○○市○○區○○路○段000號7樓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1、2             、3、5、8、12樓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黃鈺茹、陳瑩穎、謝依珊            住○○市○○區○○○路0段00號7樓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號1樓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住同上 代 理 人 程雅琪  住○○市○○區○○○路0段000號8樓            送達代收人 蔡政宏              住同上 債 權 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1、2             樓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住同上 代 理 人 丁駿華  住○○市○○區○○路000號7樓               送達代收人 許銘寶              住○○市○○區○○路000號6樓    債 權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住同上 代 理 人 張簡旭文 住○○市○○區○○路00號8樓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             0、186、188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王懷恩、林煥洲            住○○市○○區○○路00巷00號7樓             送達代收人 何宣鋐              住○○市○○區○○路00巷00號8樓  債 權 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7樓  法定代理人 林宗義  住同上 代 理 人 鄭穎聰  住同上 債 權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設臺北市○○區○○○路0段0號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黃先生              住○○市○○區○○路0段00號    債 權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1樓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陳怡穎              住○○市○○區○○路0段000號12樓之             6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債務人生活限制如附件二所示。 理 由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債務人生活限制如附件二所示。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 及財產狀況,可認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以 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債務人無固定收入,更生方案有保證人 、提供擔保之人或其他共同負擔債務之人,法院認其條件公 允者,亦同。債務人之財產有清算價值者,加計其於更生方 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 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十分之九已用於清償者,視為 債務人已盡力清償。債務人之財產無清算價值者,以其於更 生方案履行期間可處分所得總額,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逾五分之四已用於清償者, 視為債務人已盡力清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64條第1項、第64條之1定有明文。故債務人有固定收 入且所提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符合盡力清償者,法院即應裁定 認可更生方案。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 民事類提案第34號研討結果可參。 二、另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 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 限制,此觀消債條例第62條第2項自明。 三、本件債務人向本院聲請更生,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 第423號裁定(下稱系爭民事裁定)開始更生程序,並由債 務人提出更生方案在案。雖該更生方案未經債權人可決,但 觀債務人提出之更生方案條件,已可認為屬於盡力清償,故 依消債條例第64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裁定認可該更生方案 。  ㈠關於債務人在更生方案履行期間中之收入與支出狀況均與系 爭民事裁定之認定結果相同,當能採計作為更生方案是否盡 力清償之標準;雖債務人陳稱其現無工作,但系爭民事裁定 所審認之收入狀況即為基本工資之數額,考量債務人之年齡 以及過往薪資結構,應能認為其有維持此等收入之能力存在 ,況如債務人未依更生方案履行,將面臨受強制執行或轉行 清算之情事,對於債權人未必不利,亦能藉此促使債務人儘 速覓得收入來源,故以此數額作為收入基準,應屬可採。而 債務人不具有清算價值之財產,盡力清償之標準即應依消債 條例第64條之1第2款之規定計算,債務人提出作為每月清償 之數額為新臺幣(下同)2,639元,已逾收入扣除支出後餘 額之80%,此數既高出前揭關於清算價值財產之清償標準, 實可認為債務人對於本件清償債務已盡其最大之能力與誠意 。  ㈡債務人所列更生方案履行期間內,每期應還款之數額已可認 為屬盡最大誠意戮力清理債務之情形,且此數額之履行在現 實上亦屬可行。況更生方案履行期間長達六年,債務人為達 到更生之經濟重建目的,勢必緊縮開支,形同債務人係以更 生方案履行期間之經濟不自由,換取債務之減免,自可認為 其已盡最大努力與誠信而為清償,尚難謂有不公允之情形。 又查未有消債條例第64條第2項所載不應認可之情事,本件 自應以裁定認可此更生方案。 四、消債條例之制定,乃為使負債務之消費者得依本條例所定程 序清理其債務,以調整其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 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 更生,進而健全社會經濟之發展,此觀諸消債條例第1條規 定即明。是該條例之立法目的,係在使陷於經濟上困難之消 費者,得依該條例清理債務,以妥適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 利義務,並重建其經濟生活,是更生方案之條件是否公允, 當係以債務人是否以其現有之資力,扣除必要生活支出後, 已盡其最大能力清償為斷。從而,本件債務人循更生程序重 建經濟生活,所提出之更生方案既經如前述之審酌後,核屬 於公允、適當、並可行,法院自應以裁定認可其更生方案; 另為促進更生方案之履行,應對於債務人之生活程度為如附 件二所載之限制,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楊勝傑 附件一:更生方案 壹、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01號更生方案內容 1.第1至72期每期清償金額: 2,639 2.每1個月為一期,每期在每月15日給付。 3.自收到認可裁定確定證明書之翌月起,分6年,共72期清償。 4.債務總金額: 6,919,215 5.清償總金額: 190,008 6.清償比例: 2.75% 貳、更生清償分配表(金額單位為新台幣元) 編號 債權人(簡稱) 第1至72期每期可分配之金額 1 聯邦商業銀行 197 2 台新商業銀行 690 3 國泰世華銀行 318 4 中信商業銀行 466 5 永豐商業銀行 330 6 台北富邦銀行 173 7 勞工保險局 45 8 新光行銷公司 171 9 均和資產公司 249 参、備註 1.就本件債權人屬金融機構之部分,應由最大債權金融機構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之作業。非屬金融機構債權人之部分,債務人應自行向該債權人查詢還款帳號依期履行並自行負擔匯款費用,如不知該債權人之聯繫方式,得向本處聲請閱卷。 2.各債權人每期可受分配金額=每期還款總金額×各債權人債權比例,依四捨五入方式進位受償。 3.更生方案如一期未履行或僅為一部履行者,視為全部到期。 附件二:更生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更生之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完全履行完畢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如購買單價1萬元以上之非生活必需品)。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買賣。 四、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鐵及航空器、郵輪、或四星級以上飯店之住宿,但因公務所需且由公費支付者不在此限。 五、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六、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投資型保單等)。 七、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八、每月應製作收入支出帳目。 九、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2024-12-09

TYDV-113-司執消債更-101-20241209-1

司執消債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39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朱欣宏 代 理 人 陳偉民律師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蔡政宏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代 理 人 陳正欽 相 對 人 即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陳聖文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所提如附件一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應受如附件二之生活限 制。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依其收入 及財產狀況,可認其更生方案之條件已盡力清償者,法院應 以裁定認可更生方案。且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 履行之必要,對於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 生活程度,得為相當之限制。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以下 簡稱本條例)第64條第1項前段、第6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債務人聲請更生,前經本院112年度消債更字第183號 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在案,有上開裁定在卷可參,而債務人於 民國(下同)113年6月13日所提每月1期、每期清償新臺幣 (下同)23,000元、履行期間六年、總清償金額1,656,000 元之更生方案,經通知債權人以書面對更生方案表示意見, 其中債權人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具狀表示不同意,其所表達之意見為 :債務人清償債務成數過低、債務人所有遭強制執行拍定財 產未納入更生方案、債務人應減少生活支出、更生方案中應 對債務人於清償期間為生活程度一定限制等語。經本院審酌 本院武股以113年9月11日新院玉113司執武字第2165號函通 知「債務人於本件執行案件有應發還之案款新臺幣957,156 元及扣押之存款5,318元(含手續費250元)」,並將債權人 不同意更生方案意見轉知債務人後,債務人於113年10月1日 重行提出每月清償35,000元、分72期、履行期間六年、總清 償金額為2,520,000元之更生方案(另對各債權人清償之細 項金額,本院職權依113年10月28日公告更正債權表予以更 正如附件一)。 三、次查,債務人任職於○○○○○股份有限公司,確有薪資之固定 收入,有債務人所提○○○○○股份有限公司之薪資明細在卷足 憑。再經本院審酌債務人之下列情事,可認其於113年10月1 日提出之更生條件已盡力清償,應予認可更生方案: (一)查債務人更生方案所陳每月收入為45,474元,有債務人所 提○○○○○股份有限公司在職證明、薪資明細等在卷可證。 其所列每月收入45,474元已略高於本院112年度消債更字 第183號裁定所審認每月收入44,671元,因債務人已提出 薪資明細相佐,且將獎金等納入平均計算。是於有其他歧 異認定證明前,仍以實際任職每月平均收入45,474元為認 定依據。 (二)就債務人有無納入更生方案之財產,經查其債務人名下有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單價值290,622元、新竹市 第三信用合作社100股面額10,000元、本院113年度司執字 第2165號執行案件有應發還之案款957,156元及扣押之存 款5,318元(含手續費250元),是此部分合計價值1,263, 096元有攤計入更生方案之實益,有本院職權調查債務人 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查明細表、本院113年9月11日新 院玉113司執武字第2165號函、債務人所提財產及所得狀 況說明書、存摺內外頁影本、新竹市第三信用合作社三信 股E字第NO026417號股票影本、國泰人壽股份有限公司113 年6月6日出具債務人保單帳戶價值一覽表等在卷可稽。至 於債務人名下機車等,因有設定抵押予債權人和潤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及考量該車輛出廠年份,是本院認此部分無 攤計入更生方案計算之必要。 (三)就更生方案所列每月必要支出25,614元,因債務人前已向 本院提出每月支出明細等相關證明供審核,且與本院112 年度消債更字第183號民事裁定所審酌相符。經本院審酌 債務人除個人支出外,尚需負擔一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 用支出,是堪認債務人更生方案所列每月支出25,614元為 合理。 (四)然觀本件債務人所提之更生方案,債務人每月收入約為45 ,474元,加計名下財產之價值1,263,096元,於更生方案 履行期間(6年)可處分所得總額為4,537,224元(計算式 :45,474×12×6+1,263,096=4,537,224),扣除必要生活 費用總額1,844,208元(計算式:25,614×12×6=1,844,208 ),餘額為2,693,016元(計算式:4,537,224-1,844,208 =2,693,016)。則附件所示更生方案,以每月為一期清償 金額35,000元,清償總額為2,520,000元(計算式:35,00 0×12×6)=2,520,000),已達前開餘額之93.58%(計算式 :2,520,000÷2,693,016×100%=93.58%)。本院審度債務 人已將其每月所得及所有財產價值合計,扣除其支出後餘 額逾九成均用於清償債務,足認其已盡力清償。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所提之更生方案其清償金額高於聲請前二 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 用之數額,且依其收入及財產狀況,本院認為更生方案之條 件已盡力清償,且無本條例第63條所定不應認可之消極事由 存在,故不經債權人會議可決,逕行認可更生方案。另依本 條例第62條第2項規定,為促使債務人履行更生方案,並教 育其合理消費觀念,就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 前之生活程度,裁定如附件二之相當限制,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許智閔

2024-12-07

SCDV-113-司執消債更-39-20241207-1

消債清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42號 聲請人(即 債務人) 顏承葳即顏美惠即顏慧任 代 理 人 陳玉芬律師(法扶律師)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代 理 人 陳正欽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蔡政宏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相對人(即 債權人) 三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廖松岳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代 理 人 黃勝豐 相對人(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代 理 人 許榮晉 相對人(即 債權人) 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蘭芬 代 理 人 楊絮如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滙誠第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新加坡商艾星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慧雯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臺中市交通事件裁決處 設臺中市○○區○○○路00號 法定代理人 黃士哲 住同上 相對人(即 債權人) 陽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 法定代理人 陳勝宏 住○○市○○區○○路000號 送達代收人 朱甚珍 住○○市○○區○○○路0段000號5樓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台灣樂天信用卡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16樓 法定代理人 大山隆司 住同上 上列債務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經本院裁定更生 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顏承葳即顏美惠即顏慧任自中華民國113年12月4 日上午10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聲請人即債務人顏承葳即顏美惠即顏慧任在本件清算程序終止或 終結前,應受如附件所示之生活限制。 本件清算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清算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應於收受債權表後十日內提出更生方案於法院;債   務人未依限提出更生方案者,法院得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53條第1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   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   發生效力,復為同條例第83條第1項所明定。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聲請更生,前經本院於民國112   年9月11日以112年度消債更字第222裁定自同日上午10時起   開始更生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在案,並經本   院司法事務官通知應提出更生方案,惟債務人迄未遵期提出 更生方案,有本院113年10月9日中院平112司執消債更歡字 第199號函附卷可稽,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2年度消債 更字第222號、112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99號等卷宗查核無 誤,均堪認定。債務人未依限提出更生方案,依首揭規定, 本院自得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次按債務人聲請清算後,其生活不得逾越一般人通常之程度   ,法院並得依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限制之,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第89條第1項定有明文,爰依上開規定,斟酌債   務人之職業、身分、地位、收入狀況及其所負債務數額等一   切情狀,依職權裁定限制債務人之生活程度如主文第2項所   示。 四、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定,爰併裁定   如主文第3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生活限制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 院提出抗告,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關於開始清算及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部分,不得抗告。 附件:清算債務人之生活限制 准許清算之債務人,在本件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前,應受下列之生活限制: 一、不得為奢靡浪費之消費活動。 二、不得為賭博或為其他投機行為。 三、不得為不動產之處分。 四、不得為金錢借貸之行為。 五、不得搭乘計程車、高鐵及航空器,但債務人能提出確實證據證明因工作所需且未因此減少債權人受償金額者,不在此限。 六、不得從事國外遊學或出國旅遊等消費行為。 七、不得投資金融商品(例如股票、基金等)。 八、不得從事逾越通常生活程度之贈與。 九、其他經本院限制之行為。

2024-12-04

TCDV-113-消債清-142-20241204-1

消債職聲免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免責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29號 債 務 人 江佩娥 代 理 人 林立捷律師(法扶律師) 債 權 人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凌忠嫄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蔡政宏 債 權 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葉佐炫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利明献 代 理 人 何宣鋐 債 權 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債務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 消債條例)第132條定有明文。又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 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 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 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 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 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 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 者,不在此限:一、於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 責。二、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 利於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三、捏造債務或承 認不真實之債務。四、聲請清算前2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 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 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五 、於清算聲請前1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 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六、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 ,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 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七、隱匿、毀棄、偽造或變 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 確。八、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 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 或重大延滯程序,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亦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 ㈠、本件債務人前於民國111年9月6日向本院聲請調解,調解不成 立後聲請清算,經本院於112年4月27日以111年度消債清字 第118號裁定自同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並同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清算程序。嗣經本院於113年3月11日以112年度司執 消債清字第34號裁定終結清算程序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 取上開卷宗核閱屬實。 ㈡、債務人主張居住於新北市淡水區,現年54歲,自本院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後至113年10月,在新市國小任職約聘課後班老 師,112年4月27日至113年10月收入約為新臺幣(下同)524 ,380元【計算式:40,004×4÷30+(559,050-40,004)=524,3 80】,有債務人之每月收入狀況表可稽(見本院卷第74頁) ,堪認為真實。又依112及113年度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之1.2倍即19,200元及19,680元計算債務人之每月必要生 活費用,其必要生活費用(含與其前配偶共同扶養1名未成 年子女之扶養費用每月9,000元)為516,160元【計算式:( 19,200+9,000)×(4÷30+8)+(19,680+9,000)×10=516,16 0,見本院卷第24、87頁背面】,是債務人於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後有固定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用(含扶養費用)後, 尚有餘額8,220元(計算式:524,380-516,160=8,220)。 ㈢、又本件普通債權人分配總額為31,510元,此有本院清算事件 金額分配表在卷可參(見本院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34號 卷第101頁)。而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109年9月6日至111 年9月5日)間可處分所得為366,016元(見本院111年度司消 債調卷【下稱消債調卷】第9頁);至於債務人109至111年度 個人每月必要費用依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即1 8,600元、18,720元及18,960元作為標準,再加上撫養子女 費用每月9,000元,則債務人此期間之必要生活費用合計666 ,720元(見消債調卷第9頁)。因此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 處分所得366,016元,扣除聲請清算前2年必要生活費用總額 666,720元後,已無餘額,是其普通債權人於清算程序中之 分配總額已高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 己及依法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核與消債條例 第133條前段規定應為不免責裁定之要件有間,自不得依該 規定為不免責之裁定。 ㈣、至債權人請求調查債務人有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不免責事 由,惟本院依職權調查結果並無此部分事證可資證明,本件 核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不免責事由。 三、綜上所述,債務人經法院為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並無 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定之不應免責情形存在,揆諸 首揭規定及說明,本件應為債務人免責之裁定。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哲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書記官 洪忠改

2024-12-02

SLDV-113-消債職聲免-29-2024120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