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鄭敏如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3號 原 告 蘇祐民 上列原告與被告江安康等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35萬元,應 徵第一審裁判費17,29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 ,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游智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5-01-07

TYDV-114-補-33-2025010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9號 原 告 王靜平 上列原告與被告郭宗年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應於收受本裁 定之日起2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 一、裁判費新臺幣(下同)29,580元: 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240萬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9,580元,逾期未補即駁回其訴。 二、本件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即實體法上請求權基礎、原告請 求所依據之法律規定條文),逾期未補即駁回其訴。 三、上開二、之補正狀須依民事訴訟法第119條提出繕本或影本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游智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附錄: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 (書狀繕本或影本之提出) 書狀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 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前項繕本或影本與書狀有不符時,以提出於法院者為準。

2025-01-07

TYDV-114-補-39-2025010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號 原 告 黃資淵 訴訟代理人 黃邦哲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李少鈞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0萬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10,9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 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游智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5-01-07

TYDV-114-補-24-20250107-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劉蘭珍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4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資料到院 。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 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更生,尚應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爰定期命 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附表:          一、請說明聲請人及聲請人之子現有無領取社會救助補助款、低 收入戶補助款或老人年金,其金額若干(提出領取補助證明 )? 二、請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無 論有無投保,均請提出,請勿回答並無保險,故無法提出) ,並釋明聲請人有無約定為要保人之人壽保單及儲蓄性、投 資性保單(包括聲請更生前二年內將要保人自聲請人變更為 其他人部分)?若有請提出相關資料並陳報現有保單價值準 備金及依約可領取之保險給付項目、金額(請勿以時間過久 ,已無資料可供提出為說明)?聲請人如何繳納該保費?該 保單價值,是否願折算為金錢納入更生方案執行中。如無, 請提出切結書。  三、請提出自111年12月26日(註:聲請更生前二年)起迄今聲 請人所有於金融機構及郵局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包括外幣 帳戶、證券集保帳戶等,並應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請 勿遺漏任何帳戶,亦不要以久未補摺等理由拒絕提出最新資 料。)。如有經併為一筆之「彙總登摺」之資料時,請提出 該期間歷史交易明細。如有非屬薪資之款項入帳者,請逐筆 說明入帳之原因、入帳者之姓名、住址、聯絡方式。 四、聲請人名下是否有汽、機車?如有,請提出車輛行照、現值 估價證明。   五、聲請人主張曾於消債者債務清理例施行前,曾參與銀行公會 債務協商,請說明當時協商之條件為何?聲請人係於何時毀 諾?因何原因而毀諾?毀諾是否不可歸責於聲請人?

2025-01-06

TYDV-114-消債更-1-20250106-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29號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30號 原 告 黎家汝 徐柏林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徐稚柔 被 告 張展賢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分別經本院刑事庭以113 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30號(原告徐柏林部分)、113年度簡上附民字 第131號(原告黎家汝部分)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月2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黎家汝新臺幣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徐柏林新臺幣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4%,餘由原告負擔。   事 實 壹、程序事項:   按分別提起之數宗訴訟,其訴訟標的相牽連或得以一訴主張 者,法院得命合併辯論;命合併辯論之數宗訴訟,得合併裁 判。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 院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29號、第130號損害賠償事件 ,兩案之原告雖分別為黎家汝、徐柏林,而有不同,惟原告 二人為夫妻,且被告均為張展賢,如後述之侵權行為基本事 實係同一侵權事件所造成,爭點及提出之證據資料均相同而 可通用,且二訴訟行同種訴訟程序,合併審理並無窒礙難行 之處,復有益統一解決紛爭,爰依前開規定命合併辯論及裁 判。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與原告二人為鄰居,被告因細故即對原告二人心生不滿 而發生爭執,於民國112年8月1日下午3時30分許,在桃園市 ○○區○○街000巷00弄00號房屋外馬路上,對原告二人辱罵: 「死老猴」、「你媽的雞巴」、「孬種」等語(下稱「系爭 侮辱言語」),足以貶損原告二人之人格;復基於恐嚇危害 安全之犯意,對原告二人恫稱:「我現在跟你講,現在國家 棒球隊管制,我跟你講棒球隊管制,沒有就棒球隊伺候他」 等語(下稱「系爭棒球隊言語」,與上開「系爭侮辱言語」 合稱「系爭言語」),致原告二人心生畏懼。被告並因此經 鈞院於112年12月20日以113年度壢簡字第132號案判決公然 侮辱罪、恐嚇危害安全罪,分別判處罰金5,000元、拘役10 日,嗣經檢察官上訴,而由鈞院於113年8月29日以113年度 簡上字第238號案改判恐嚇危害安全罪部分處拘役40日,另 駁回公然侮辱罪部分之上訴而確定在案(下稱系爭刑案、系 爭刑案判決)。原告二人則因被告所為之「系爭言語」,名 譽受有損害,且心生恐懼,痛苦不堪,是被告自應對原告徐 柏林、黎家汝各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爰依民法第18 4條第1項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㈡並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徐柏林、黎家汝各20萬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㈠對於系爭刑事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及調查之證據有意見,原告 二人已80多歲,被告不可能對原告二人為恐嚇,且亦不需要 。然被告確有對原告為「系爭言語」,且就對原告所犯公然 侮辱部分,亦不爭執,但否認有恐嚇原告之情形,因關於「 系爭棒球隊言語」部分,其並非為恐嚇原告二人才說出,而 是希望渠等可轉述原告之子,因原告之子前曾侮辱傷害過被 告,至於之所以會說棒球隊,係因當時剛好電視有說管制棒 球隊的事情,所以才靈機一動說要用棒球隊伺候原告兒子等 情。  ㈡並聲明:原告之訴均駁回。 三、經查,被告與原告二人為鄰居,被告於如上所述之案發時、 地,對原告二人為「系爭言語」,被告並因此經系爭刑案件 判決公然侮辱罪、恐嚇危害安全罪,而分別處罰金5,000元 及拘役40日而確定在案等情,有系爭刑案判決書在卷可稽, 且為原告二人所不爭執,至被告雖否認其有恐嚇危害原告等 人,然並不否認有為「系爭言語」,且有對原告二人犯公然 侮辱罪等,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刑事案卷確認無誤,可信為 真實。 四、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查,被告雖否 認其有恐嚇危害原告等人,然亦不爭執其確有向原告二人稱 「系爭棒球隊言語」,並辯稱其係希望原告將「系爭棒球隊 言語」轉述予原告之子,其並未恐嚇原告二人云云;然查, 兩造為鄰居,生活中或有偶遇情況,且被告亦知悉原告二人 之居住地址,相較於互不相識之當事人而言,被告對於原告 二人之資訊更易於掌握,是原告二人對被告上開話語心生畏 懼之程度,更較一般人為嚴重,且被告雖辯稱係希望原告二 人將「系爭棒球隊言語」轉述原告之子知悉,然觀「系爭棒 球隊言語」中,並無提及原告二人之子,實難認與原告之子 有何相關,且被告就此部分之辯解,亦無提出相關證據以資 證明,難認真實;況縱被告確係希望原告二人轉述予其子始 對原告二人為「系爭棒球隊言語」,惟原告二人與其子為直 系血親之親密關係,原告對被告所為之言語亦會產生心生畏 懼之情事。依此客觀事實,堪認被告不僅有以「系爭言語」 公然侮辱罪原告二人,亦有恐嚇原告二人之情事,致原告二 人名譽受損,且心生恐懼,是被告上開所辯,並無足採。被 告所為確已侵害原告二人之名譽,且致原告心生恐懼,從而 ,原告依前開規定,向被告請求精神慰撫金之損害賠償,自 屬有據。 五、再按精神慰撫金之多寡,應斟酌雙方之身分、地位、資力與 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該金額是否相 當,自應依實際加害情形與被害人所受之痛苦及雙方之身分 、地位、經濟狀況等關係決定之(最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22 3號民事判決先例意旨參照)。經查,原告徐柏林、黎家汝 學歷均為國小畢業,已婚,育有6個小孩,目前退休並無工 作;被告為高職畢業,已婚,育有2個小孩,目前退休照顧 母親等情,為兩造當庭所述,且亦有兩造稅務電子財產所得 資料在卷可參(個資卷及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30卷第36頁) 。是參酌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狀況、被告之侵權行為情 節、原告二人所受損害等一切情狀,認原告二人分別得請求 之精神慰撫金以8,000元為適當。 六、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 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二人請求被告給付侵權行為 之損害賠償,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的,又未約定 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是原告二人就上 述得請求之金額,併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 告之翌日即113年8月2日起(參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30號 、第131號案卷第7頁)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亦屬有據。 七、綜上所述,原告分別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 主文第1、2項所示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再本件原告乃於刑事簡易訴訟 程序第二審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合議庭裁定 移送民事庭審理,且上訴利益未逾150萬元,於判決後兩造 均不得上訴,且判決確定後,原告勝訴部分即得聲請終局執 行,故雖本件判決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惟依前開 說明,本院自不再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判 決結果無影響,或係針對兩造間其他案件或其他家人間之爭 執,爰不予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游智棋                      法 官 卓立婷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5-01-06

TYDV-113-簡上附民移簡-130-2025010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代位請求分割遺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514號 原 告 楊玉秀 上列原告與被告詹麗親間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原告應於本裁 定送達翌日起3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不補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應補正事項: 一、按遺產之分割,乃以消滅遺產公同共有關係為目的,須共同 繼承人全體始得為之。故請求分割遺產之訴,原告須以其他 共同繼承人全體為被告而起訴,其當事人之適格,始無欠缺 。又遺產分割既以消滅遺產公同共有關係為目的,故除被繼 承人以遺囑禁止繼承人分割之遺產,及共同繼承人以契約約 定禁止分割之遺產外,應以全部遺產整體為分割,不能以遺 產中之個個財產為分割之對象(最高法院84年度台上字第24 10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 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 項,提出於法院為之:一、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二、訴訟 標的及其原因事實。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書狀及其附 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 出繕本或影本。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244條第 1項、第119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原告提起本件訴訟,僅列債務人詹麗親為被告,並主張代位 詹麗親請求分割遺產等語,然詹麗親究竟為何人之繼承人? 其應繼分為何?其餘全體繼承人為何人?是否已將全部遺產 列為代位請求分割之標的?起訴之訴訟標的(請求依據之法 律條文、法律關係等)為何?均未見原告表明,而有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2項規定之當事人不適格及依其所訴之事實, 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情形。本院業已調閱相關資料附卷,原 告應即來院閱卷,並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三十日內,補正以被 繼承人全部遺產為分割標的及適格之當事人(包含被繼承人 除戶謄本、全體繼承人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等)暨訴訟標 的之起訴狀,該訴狀及後附書證並應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或 影本,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游智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5-01-06

TYDV-113-補-1514-20250106-1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5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徐正忠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資料到院 。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 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清算,尚應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爰定期命 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附表:          一、請說明聲請人及聲請人之母徐吳格、聲請人之子徐堯新現有 無領取社會救助補助款、低收入戶補助款或老人年金,其金 額若干(提出領取補助證明)? 二、請提出自111年3月1日起(註:聲請清算前二年)起迄今聲請人所有於金融機構及郵局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包括外幣帳戶、證券集保帳戶等,並應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請勿遺漏任何帳戶,亦不要以久未補摺等理由拒絕提出最新資料。)。如有經併為一筆之「彙總登摺」之資料時,請提出該期間歷史交易明細。如有非屬薪資之款項入帳者,請逐筆說明入帳之原因、入帳者之姓名、住址、聯絡方式。 三、聲請人名下是否有汽、機車?如有,請提出車輛行照、現值 估價證明。

2025-01-06

TYDV-114-消債清-5-20250106-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29號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30號 原 告 黎家汝 徐柏林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徐稚柔 被 告 張展賢 上列當事人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分別經本院刑事庭以113 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30號(原告徐柏林部分)、113年度簡上附民字 第131號(原告黎家汝部分)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月2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黎家汝新臺幣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徐柏林新臺幣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2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4%,餘由原告負擔。   事 實 壹、程序事項:   按分別提起之數宗訴訟,其訴訟標的相牽連或得以一訴主張 者,法院得命合併辯論;命合併辯論之數宗訴訟,得合併裁 判。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 院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29號、第130號損害賠償事件 ,兩案之原告雖分別為黎家汝、徐柏林,而有不同,惟原告 二人為夫妻,且被告均為張展賢,如後述之侵權行為基本事 實係同一侵權事件所造成,爭點及提出之證據資料均相同而 可通用,且二訴訟行同種訴訟程序,合併審理並無窒礙難行 之處,復有益統一解決紛爭,爰依前開規定命合併辯論及裁 判。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與原告二人為鄰居,被告因細故即對原告二人心生不滿 而發生爭執,於民國112年8月1日下午3時30分許,在桃園市 ○○區○○街000巷00弄00號房屋外馬路上,對原告二人辱罵: 「死老猴」、「你媽的雞巴」、「孬種」等語(下稱「系爭 侮辱言語」),足以貶損原告二人之人格;復基於恐嚇危害 安全之犯意,對原告二人恫稱:「我現在跟你講,現在國家 棒球隊管制,我跟你講棒球隊管制,沒有就棒球隊伺候他」 等語(下稱「系爭棒球隊言語」,與上開「系爭侮辱言語」 合稱「系爭言語」),致原告二人心生畏懼。被告並因此經 鈞院於112年12月20日以113年度壢簡字第132號案判決公然 侮辱罪、恐嚇危害安全罪,分別判處罰金5,000元、拘役10 日,嗣經檢察官上訴,而由鈞院於113年8月29日以113年度 簡上字第238號案改判恐嚇危害安全罪部分處拘役40日,另 駁回公然侮辱罪部分之上訴而確定在案(下稱系爭刑案、系 爭刑案判決)。原告二人則因被告所為之「系爭言語」,名 譽受有損害,且心生恐懼,痛苦不堪,是被告自應對原告徐 柏林、黎家汝各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爰依民法第18 4條第1項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  ㈡並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徐柏林、黎家汝各20萬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㈠對於系爭刑事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及調查之證據有意見,原告 二人已80多歲,被告不可能對原告二人為恐嚇,且亦不需要 。然被告確有對原告為「系爭言語」,且就對原告所犯公然 侮辱部分,亦不爭執,但否認有恐嚇原告之情形,因關於「 系爭棒球隊言語」部分,其並非為恐嚇原告二人才說出,而 是希望渠等可轉述原告之子,因原告之子前曾侮辱傷害過被 告,至於之所以會說棒球隊,係因當時剛好電視有說管制棒 球隊的事情,所以才靈機一動說要用棒球隊伺候原告兒子等 情。  ㈡並聲明:原告之訴均駁回。 三、經查,被告與原告二人為鄰居,被告於如上所述之案發時、 地,對原告二人為「系爭言語」,被告並因此經系爭刑案件 判決公然侮辱罪、恐嚇危害安全罪,而分別處罰金5,000元 及拘役40日而確定在案等情,有系爭刑案判決書在卷可稽, 且為原告二人所不爭執,至被告雖否認其有恐嚇危害原告等 人,然並不否認有為「系爭言語」,且有對原告二人犯公然 侮辱罪等,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刑事案卷確認無誤,可信為 真實。 四、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 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查,被告雖否 認其有恐嚇危害原告等人,然亦不爭執其確有向原告二人稱 「系爭棒球隊言語」,並辯稱其係希望原告將「系爭棒球隊 言語」轉述予原告之子,其並未恐嚇原告二人云云;然查, 兩造為鄰居,生活中或有偶遇情況,且被告亦知悉原告二人 之居住地址,相較於互不相識之當事人而言,被告對於原告 二人之資訊更易於掌握,是原告二人對被告上開話語心生畏 懼之程度,更較一般人為嚴重,且被告雖辯稱係希望原告二 人將「系爭棒球隊言語」轉述原告之子知悉,然觀「系爭棒 球隊言語」中,並無提及原告二人之子,實難認與原告之子 有何相關,且被告就此部分之辯解,亦無提出相關證據以資 證明,難認真實;況縱被告確係希望原告二人轉述予其子始 對原告二人為「系爭棒球隊言語」,惟原告二人與其子為直 系血親之親密關係,原告對被告所為之言語亦會產生心生畏 懼之情事。依此客觀事實,堪認被告不僅有以「系爭言語」 公然侮辱罪原告二人,亦有恐嚇原告二人之情事,致原告二 人名譽受損,且心生恐懼,是被告上開所辯,並無足採。被 告所為確已侵害原告二人之名譽,且致原告心生恐懼,從而 ,原告依前開規定,向被告請求精神慰撫金之損害賠償,自 屬有據。 五、再按精神慰撫金之多寡,應斟酌雙方之身分、地位、資力與 加害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該金額是否相 當,自應依實際加害情形與被害人所受之痛苦及雙方之身分 、地位、經濟狀況等關係決定之(最高法院51年台上字第22 3號民事判決先例意旨參照)。經查,原告徐柏林、黎家汝 學歷均為國小畢業,已婚,育有6個小孩,目前退休並無工 作;被告為高職畢業,已婚,育有2個小孩,目前退休照顧 母親等情,為兩造當庭所述,且亦有兩造稅務電子財產所得 資料在卷可參(個資卷及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30卷第36頁) 。是參酌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狀況、被告之侵權行為情 節、原告二人所受損害等一切情狀,認原告二人分別得請求 之精神慰撫金以8,000元為適當。 六、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 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二人請求被告給付侵權行為 之損害賠償,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的,又未約定 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是原告二人就上 述得請求之金額,併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被 告之翌日即113年8月2日起(參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130號 、第131號案卷第7頁)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亦屬有據。 七、綜上所述,原告分別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 主文第1、2項所示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再本件原告乃於刑事簡易訴訟 程序第二審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合議庭裁定 移送民事庭審理,且上訴利益未逾150萬元,於判決後兩造 均不得上訴,且判決確定後,原告勝訴部分即得聲請終局執 行,故雖本件判決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惟依前開 說明,本院自不再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判 決結果無影響,或係針對兩造間其他案件或其他家人間之爭 執,爰不予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游智棋                      法 官 卓立婷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5-01-06

TYDV-113-簡上附民移簡-129-2025010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公所聲明異議無效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590號 原 告 胡明德 上列原告與被告胡倉華等間請求確認公所聲明異議無效事件,原 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3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 之訴,亦同。前項確認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之訴,以原告 不能提起他訴訟者為限。民事訴訟法第247條定有明文。次 按我國目前係採二元訴訟制度,關於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審 判權之劃分,應由立法機關通盤衡酌爭議案件之性質及既有 訴訟制度之功能(諸如法院組織及人員之配置、相關程序規 定、及時有效之權利保護等)決定之。法律未有規定者,應 依爭議之性質並考量既有訴訟制度之功能,定其救濟途徑。 即關於因私法關係所生之爭議,原則上由普通法院審判;因 公法關係所生之爭議,原則上由行政法院審判(司法院釋字 第759號解釋意旨參照)。易言之,訴訟事件是否屬於普通 法院之權限,應以原告起訴主張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是否為 私法上之爭執為據。次按民事訴訟乃當事人請求國家司法機 關就其私法上權利之爭執,依法裁判,所施行之程序。是民 事訴訟,乃在解決私人間私法上權利之爭執。至若要求國家 行政機關為一定公法上之行為者,則不屬民事訴訟之範疇( 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2440號判決要旨參照)。「確認之 訴,以請求或其他法律關係為標的,通常須為私法上之法律 關係,若公法上之法律關係,則必有特別規定,始得為其標 的。本件執行名義,係基於人民有向政府繳納田賦之義務, 乃公法上之關係,既無特別規定,自不能為確認之訴之訴訟 標的,如其認為無繳納36年及37年田賦之義務,亦祇可依行 政訴願以求救濟」,最高法院著有45年台上字第1787號判例 可資參照。 二、原告訴之聲明求為㈠確認被告於民國111年6月1日向桃園市復 興區公所提出之聲明異議無效。㈡被告應撤銷前揭聲明異議 ,由原告依申請程序辦理取得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原住○○○ 地○○段0000○0000地號土地所有權登記。係原告對政府所為 授益行政處分之流程有所不服,該公法上之法律關係,如無 特別規定可由民事程序加以確認,即不得為民事確認訴訟之 確認標的,請原告補正就本件有何私法上之確認利益;或具 狀撤回本件訴訟另循行政訴訟程序處理;如欲改以其他私法 上之法律關係為確認標的,亦請具狀更正訴之聲明。 三、逾期未補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上開補正狀 、起訴狀及所有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均須依民事 訴訟法第119條按被告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游智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附錄: 民事訴訟法第244條 (起訴之程式) 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 一、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 二、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民事訴訟法第119條 (書狀繕本或影本之提出) 書狀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 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前項繕本或影本與書狀有不符時,以提出於法院者為準。

2025-01-06

TYDV-113-補-1590-20250106-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1號 原 告 許浩彰 陳紫婕 許定緯 訴訟代理人 謝俊傑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張正淳等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00萬元,應 徵第一審裁判費36,6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 ,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游智棋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5-01-06

TYDV-114-補-31-202501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