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罰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游錫榮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206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游錫榮犯如附表編號1至3、編號5、6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 拘役壹佰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游錫榮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之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 裁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120日,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6款、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再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 於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者,本於同為定 刑裁定應為相同處理之原則,法院於裁定定應執行之刑時, 自仍應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法理之考量,亦即另定之執行 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 判宣告之刑之總和,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之內 部界限有違(最高法院103年度第14次刑事庭決議及最高法 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游錫榮因犯如附表編號1至3、編號5、6所示之罪,經 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編號1至3、編號5、6所示之刑,業如附 表所載,另補充:附表編號1至3、編號5、6所示之宣告刑欄 均應補充「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經核 上揭各刑均已分別確定在案,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 院,如附表編號2、3、5、6所示之罪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 之罪判決確定前所犯,其中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前經臺 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726號裁定應執行拘役75 日確定;其中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13年度 聲字第2627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10日確定;其中附表編號1至 至3、編號5所示之罪,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以114年度聲 字第103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及各該判決書、裁定書附卷可按。又如附表編號 1至3、編號5、6所示之數罪,宣告刑均為拘役,且均得易科 罰金,並無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列不得聲請定應執行刑 之情形,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 正當,應定其應執行之刑。  ㈡爰審酌受刑人各項犯罪之犯罪類型,分別係犯竊盜罪及妨害 自由罪,均各犯數罪,其分別所犯同類型數罪間罪質及犯罪 方式相近,並考量竊盜罪與妨害自由之罪執及侵害法益尚有 差異,暨各罪之犯罪類型、手段態樣、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 度、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刑罰邊際效應遞減、所生痛苦 程度遞增及復歸社會之可能性,並衡以各罪之原定刑期,暨 前述各罪定應執行刑之外部界限(各宣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拘 役50日以上,各刑合併計算之刑期,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 6款所定120日上限,逾拘役120日,應以120日計),及不利 益變更禁止原則(附表編號1、2,編號1至3,及編號1至3與 編號5所示之罪,前分別經定應執行拘役75日、110日、120 日)等應遵守之內部界限,進而為整體非難之評價;復參酌 經本院接受聲請書繕本後將繕本送達於受刑人,並一併函詢 受刑人就本件定刑勾選意見表示:無意見,即請法院依法定 刑等語,有本院詢問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意見調查表在卷可參 (本院卷第33頁),綜以前開各情,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 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聲請駁回部分:  ㈠按刑法第50條第1項所謂之「裁判確定前」,應以聲請定執行 刑之各罪中最先裁判確定案件之確定時為準,換言之,必須 其他各罪之犯罪行為時,均在最先一罪判決確定前始符合數 罪併罰之條件。復按數罪之宣告刑出於二以上之科刑判決而 得併合處罰定其應執行刑者,以該數罪俱係在首先確定之科 刑判決確定前所犯者為限;若其中某罪之犯罪時間已在首先 確定之科刑判決確定之後,縱令係在其次確定之科刑判決確 定之前,因其與首先確定之科刑判決確定前所犯之罪,已不 合數罪併罰之規定,自無從合併定其應執行刑,而應單獨執 行(最高法院29年抗字第62號、32年非字第63號判例意旨參 照)。是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固得定其應執行之刑, 惟以裁判確定前所犯為前提,故於被告一再犯罪,經受諸多 科刑判決確定之情形,上揭所謂裁判確定,乃指首先確定之 科刑判決而言,亦即以該首先判刑確定之日作為基準,凡在 該日期之前所犯之各罪,應依刑法第51條各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在該日期之後所犯者,則無與之前所犯者合併定 執行刑之餘地(最高法院98年度台非字第37號、99年度台非 字第299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查檢察官聲請書認附表編號4所示之罪,其犯罪時間為113年6 月5日,核與該案判決書所載相符,惟附表編號1所示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113年度簡字第1430號判決確定日為113年5月21 日,從而附表編號4所示之罪,係在本件首先判刑確定之附 表編號1判決確定後所犯,自不得合併定應執行之刑,是檢 察官此部分之聲請,尚有未合,應予駁回如主文第2項所示 。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張家訓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許翠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附表:受刑人游錫榮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14

TPDM-114-聲-288-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文至聖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應執行刑( 114年度執字第473號、114年度執聲字第157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文至聖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捌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受刑人文至聖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先後經判決如附表,應依 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定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 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 不得逾30年,刑法第51條第5款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同法第 53條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並均確定在案,且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期 (民國113年1月3日)前所為,有各刑事判決及法院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稽,是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 ,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就附表所示各罪 所處之刑定應執行之刑,自無不合。  ㈡本院審酌受刑人關於定應執行刑之意見,有意見表在卷可查 (本院114年度聲字第208號卷第27頁),併審酌附表所示之 犯行,均係受刑人於112年10月6日、同年月29日涉犯不能安 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其經時隔未達1月竟再度酒後駕車 ,其犯意顯然有別,且法敵對意識甚高,於併合處罰時之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較低,兼衡刑法第51條採取限制加重原則, 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等總體情狀 綜合判斷,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刑如主 文所示,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 刑,受刑人固已於113年9月10日執行完畢,有上述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查,惟仍得由檢察官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扣除該 部分已執行完畢之刑,不影響本件定其應執行刑之結果。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黃瑞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佩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4

TPDM-114-聲-208-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中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207號、114年度執 字第7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中瑋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參拾日,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中瑋因竊盜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 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 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 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 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竊盜案件,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並均確定在案,有各該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並審核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其犯罪行為時間在附表編 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期之前,從而聲請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於法核無不合。爰參酌附表各罪宣告刑之總和上限、各 刑中最長期等情形,兼衡受刑人犯罪之類型、情節、不法與 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本於罪責相當之要求 ,依法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 準。另本案所聲請部分均屬得易科罰金之類型,牽涉案件情 節尚屬單純,可資減讓幅度有限,應無必要再命受刑人以言 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尚與最高法院刑事大法 庭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無違,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十一庭 法 官 趙德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田芮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附表:受刑人楊中瑋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14

TPDM-114-聲-287-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德華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6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德華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肆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德華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定應執行之刑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 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 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第1 項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其應執行之刑 逾6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 條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 法第53條所謂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以2裁判以上所宣告之數罪,均在裁判 確定前所犯者為必要,最高法院33年非字第19號判決先例意 旨可資參照。再按有二裁判以上,經定其執行刑後,又與其 他裁判併合而更定其執行刑者,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 應以原來宣告之數個刑罰計算,而不以當時該數罪所定應執 行刑為計算之基準,最高法院57年度台抗字第198號裁定參 照;而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 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法律目的 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 號裁定參照。又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 ,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 院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僅餘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 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而定應執行之刑,應由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法裁定之,不能 因犯罪之一部分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 為不合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 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 ,最高法院81年度台抗字第464號、86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 定可資參照。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及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於如附表所示之日期確 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各該刑事判決書 在卷可稽。茲因檢察官向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其確定日期為民 國111年8月25日,而附表編號2至編號3所示之罪,其犯罪日 期又在111年8月25日以前,符合數罪併罰之規定,自應合併 定其應執行之刑。聲請人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確屬正當,應予准許。併參酌受刑人未 表示關於定刑之意見,審酌如附表各編號犯行之危害情況及 所侵害之法益各別,於併合處罰時之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 低,兼衡刑法第51條採取限制加重原則,對受刑人施以矯正 之必要性,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等總體情狀綜合判斷,就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易 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曾名阜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璁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附表:

2025-02-14

TPDM-114-聲-95-202502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6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一飛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一飛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壹佰日,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一飛因犯竊盜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6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 法院裁定之,為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所明定。次按裁判 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 ,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六、宣告多數拘役者 ,比照前款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 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 宣告者,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 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第41條 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又定應執行刑之實體裁定,具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 為人所犯數罪,經裁判酌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之 確定力。法院就行為人之同一犯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 行為人顯有因同一行為而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關於定應執 行刑之案件,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除因增加經另案 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刑之數罪 中有部分犯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 赦免、減刑等情形,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 客觀上有責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 益,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定實 質確定力之拘束。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除上開例外 情形外,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應執行刑, 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同一 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不 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者為限(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 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先後經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確定,而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係受刑人於附表編 號1所示判決確定前所犯等情,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堪以認定。至如附表編號2所示 之罪所處之刑,固曾定應執行拘役80日,就此而言,本件聲 請係對如附表編號2所示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再重複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然既因增加如附表編號1所示受刑人經 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其他犯罪,有更定應執行刑之 必要,依上說明,已合於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情形。從而 ,聲請人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向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 科罰金折算標準,經核確屬正當,應予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反映出之人格特性, 及所犯各罪之犯罪型態、侵害法益、罪質暨各罪間之關聯性 等因素而為整體非難之評價,參以本院函詢受刑人關於定應 執行刑之意見後,受刑人未於期限內表示意見,復衡以刑罰 暨定應執行刑之規範目的、受刑人所犯各罪之刑期及其總和 等法律之內、外部界限,裁定受刑人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柏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胡國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表:受刑人陳一飛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13

TPDM-114-聲-65-20250213-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朕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執聲字第3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朕國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朕國因竊盜等數罪,先後經法院判 決確定,如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以下稱附表),應 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並依 刑法第41條第1項規定,定易科罰金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 行者:㈤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 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依刑法第53 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者 ,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 定之,刑法第51條第5款、第53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另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 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 幣(下同)1,000元、2,000元或3,000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 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受刑人因犯附表編號1至 5所示之罪,分別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及本院判決如附表編 號1至5所示之刑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稽,且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是檢察官聲 請本院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 三、又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 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 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 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 ,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是以,另定之執行刑, 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 告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2050號裁定參照 )。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其中附表編號1至3所 示之罪,前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493號裁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附表編號4、5所示之罪,則經本院 以113年度上易字第477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確定, 有各該裁判書附卷可稽。則依上揭說明,本院於本件定應執 行刑時,應受上述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拘束,並審酌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罪質均相同,責任重複非難程度甚 高,各罪犯罪時間差距僅1日或數日,全部犯罪時間持續12 日,顯示受刑人具犯罪性格,且有數攜帶兇器竊盜犯行,所 犯之罪非但對他人財產法益造成危害,攜帶兇器行竊犯行更 對他人生命、身體安全有潛在危險,惟與附表編號4、5所示 案件被害人和解,賠償渠等損害,對於犯罪所生損害予以適 度彌補,但附表編號4、5所示犯行於原確定判決量刑時審酌 過被告與被害人和解之有利量刑因素,而於處刑時量處受刑 人較輕之刑,且附表編號1至3及附表編號4、5所示犯行各自 定過應執行刑,本次定應執行刑不宜過度折讓,以免難收矯 正之效,暨衡酌受刑人於收受本院通知對本件定應執行刑案 件表示意見函文後,並未於限期內具狀表示意見等情,有本 院民國114年1月22日114南分院龍刑和114聲109字第00754號 函及送達證書可參(見本院卷第51頁、第53頁),兼衡刑罰經 濟與公平、比例等原則,而為整體評價後,定如主文所示之 應執行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瑛宗                    法 官 黃裕堯                    法 官 李秋瑩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劉紀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NHM-114-聲-109-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仕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147號、114年 度執字第65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仕德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玖拾日,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所示(附表編號1已執行完畢),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 條第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 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款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一百二 十日,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6款及第53條定有明 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 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 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 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 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 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 高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 (一)受刑人因竊盜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且咸經確定在案(均詳如附表所示),而本院為附表所示 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 錄表及各該刑事裁判附卷可稽,茲據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 (二)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之規定予受刑人以書面方式 陳述意見之機會,經受刑人具狀陳稱:希望法院從輕定刑、 希望合拼執行等語。 (三)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各罪為竊盜案件,為侵害他人財產 法益之犯罪,暨考量受刑人之動機、行為、犯罪區間密集、 各罪之量刑事由等情狀,復就其所犯之罪整體評價其應受非 難及矯治之程度,並兼衡受刑人意見、受刑人各罪之原定刑 期、原定應執行刑,及定應執行刑之外部性界限及內部界限 ,並以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 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期使受刑人所定應執行刑輕重得 宜,罰當其責等綜合因素判斷,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又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雖 已執行完畢,然與附表編號2至3所示之罪既合於數罪併罰要 件,仍應就各罪所處之刑合併定應執行之刑,該已執行之刑 ,僅係執行時折抵之問題,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唐玥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陳韶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表:

2025-02-13

TPDM-114-聲-196-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6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建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114年度執聲字第198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吳建中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拘役壹佰貳拾日,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聲請書所記載。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宣告多數 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 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 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 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6款、 第53條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受刑人吳建中因竊盜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並分別確定在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如 附表所示之刑事判決可作為證據。本院審核後,認為檢察官 的聲請合法正當,因此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就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各審酌其犯罪時間、所犯罪名、罪 質類型暨其法益侵害性等整體犯罪情狀等情,定其應執行刑 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另本案因受前述裁量權內部界限及定應執行刑法定上限之拘 束,而不得做成較前裁定更不利於被告之結果;質言之,本 案定應執行刑之上限無逾越拘役120日之可能,是縱未予受 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意見之機會,亦不致 對其權益有何影響,衡量受刑人權益之保障、國家刑罰權之 實踐及司法資源之有限性,應認本案顯無必要予受刑人陳述 意見之機會,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文昭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宇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2025-02-13

TPDM-114-聲-268-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1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川恒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川恒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陸月,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黃川恒因偽造文書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 法院裁定之,為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所明定。次按裁判 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 ,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 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 刑期。但不得逾30年;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 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 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刑法第50條 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又二裁判以上數罪,縱其中一部分已執行完畢, 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因與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院 字第1304號解釋所謂數罪併罰之各罪中有受赦免或因刑法不 處罰其行為而免其刑之執行,致僅餘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 應依刑法第53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至已執行部分, 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 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93年度台抗字第555號、86 年度台抗字第47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及本 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等情,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堪以認定。而附表編號2 所示之罪,係受刑人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前所犯,且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皆得易科罰金,從而,聲請人 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向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經核確屬正當,應予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所反映出之人格特性 ,及所犯各罪之犯罪型態、侵害法益、罪質暨各罪間之關聯 性等因素而為整體非難之評價,參以本院函詢受刑人關於定 應執行刑之意見後,受刑人未於期限內表示意見,復衡以刑 罰暨定應執行刑之規範目的、受刑人所犯各罪之刑期及其總 和等法律之內、外部界限,裁定受刑人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 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㈢末附表編號1所示之刑業已執行完畢,惟揆諸前揭說明,僅檢 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應就已執行部分予以扣除,與定應執行 刑之裁定無涉,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陳柏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胡國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附表:受刑人黃川恒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2-13

TPDM-114-聲-41-2025021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祁婉如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98號、113年度執字第8728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祁婉如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伍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祁婉如因竊盜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1條第5款亦有明定。再 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 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 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為裁判時,應 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為內部性界限 。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由裁量之事項 ,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束(最高法院 94年度台非字第233號判決、108年度台抗字第1128號裁定意 旨參照)。 三、經查: (一)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確定,有該等刑事判決及其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憑。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3所示之罪,其犯罪行 為時間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期之前,且前開 之罪依法均得易科罰金,則聲請人就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 刑,聲請最後事實審之本院定應執行之刑,並諭知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二)經本院將本件聲請書繕本暨定應執行刑一覽表送達於受刑 人後,受刑人未於期限內表示意見,有本院函文暨附件、 送達證書、受刑人個人戶籍資料及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 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9-47頁) 。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為竊盜之同一類型 犯罪,且犯罪手法相類,犯罪時間則分別為民國112年10 月20日、同年7月15日,相隔非遠,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 高,考量其罪數反應之受刑人人格特性、對法益侵害之加 重效應,暨刑罰經濟與罪責相當原則,並衡以各罪之原定 刑期、定應執行刑之外部性界限(如附表所示各罪所宣告 有期徒刑最長者為3月以上,各刑合併計算為7月)及不利 益變更禁止原則(如附表編號2、3所示之刑曾合併定應執 行刑為有期徒刑4月)等節為整體非難之評價,爰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末按定應執行之刑,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檢察官聲 請該法院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各款規定裁定之,不能因犯 罪之一部所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 法,予以駁回。至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 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 法院106年台抗字第540號裁定意旨參照)。查受刑人就如附 表編號1所示之刑現已執行完畢,有其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 可稽,揆諸前開說明,本院仍應依法就受刑人判決確定前所 犯之數罪定其應執行之刑,僅檢察官嗣於指揮執行時,應就 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郭子彰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林珊慧

2025-02-12

TPDM-114-聲-134-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