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彩貞

共找到 248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事件,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5 號 聲 請 人 有君紹 訴訟代理人 黃品衞 律師 上列聲請人為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事件,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 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一)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上字第 661 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所適用之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 例第 3 條規定(下稱系爭規定),牴觸憲法保障平等原則 、居住權及財產權之意旨;(二)系爭裁定牴觸憲法保障平 等原則、信賴保護原則、居住權及財產權之意旨,並因適用 違憲之系爭規定而有違憲疑義,爰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 查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備法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 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59 條第 1 項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曾就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1451 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提起上訴,經系爭裁定以上訴不合 法予以駁回,是本件聲請應以系爭判決為確定終局判決,合 先敘明。核聲請意旨所陳,尚難謂已具體指摘確定終局判決 及系爭規定,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是本件聲請核與上開憲 法訴訟法規定之要件不符,本庭爰依同法第 15 條第 2 項 第 7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謝屏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2025-01-03

JCCC-114-審裁-5-2025010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2年度訴字第1074號 原 告 李慧曦等25人(姓名及住址詳如附表1) 被 告 總統蔡英文等89人(姓名及住址詳如附表2) 上列當事人間司法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 訴訟。」「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 補正:一、訴訟事件不屬行政訴訟審判權,不能依法移送。 」行政訴訟法第2條、第107條第1項第1款分別定有明文,其 中行政訴訟法第2條所稱法律別有規定,例如係指政黨違憲 解散事件、國家賠償事件、律師懲戒事件等等均屬之(最高 行政法院96年度裁字第2183號裁定意旨參照;另可參本院10 0年度訴字第1404號裁定);次按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 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規定:「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 應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但其他 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我國審判制度,由立法者本 諸自由形成之裁量權,就刑事、民事、行政訴訟及公務員懲 戒事件分別制定法律,就管轄事務及審判程序等相關事項為 規範;其中,刑事案件之偵查、起訴、裁判、執行等程序及 救濟方法,均由刑事訴訟法明定;公務員懲戒案件之請求彈 劾、移送、發動、追究公務員懲戒責任等,則由公務員懲戒 法明定,故因此等事項衍生之公法上爭議,即屬行政訴訟法 第2條所稱之法律別有規定情形,應循刑事訴訟法、公務員 懲戒法規定辦理,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限;而按民國110年1 2月8日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修正理由:「……三、 第1項第1款所謂不能依法移送,係配合法院組織法修正條文 增訂第7條之3第1項但書有關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依法另 有規定者不必裁定移送,此包含刑罰案件(包括提出刑事告 訴、請求追究刑事責任等)或公務員懲戒案件(包括請求彈 劾、移送、發動、追究公務員懲戒責任、撤銷司法懲戒處分 等)性質上非屬應以裁定移送管轄法院之事件。……。」是以 ,有關刑事、公務員懲戒案件爭議,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限 ,亦非屬依行政法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 第1項規定應以裁定移送管轄法院之事件,行政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無須移送(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241號裁 定意旨參照)。 二、又按當事人主張因行政機關之違法行政行為受有損害,循序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於同 一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者,因行政 法院就國家賠償部分,自當事人依法「附帶」提起國家賠償 時起取得審判權,而案件經行政法院審理後,如認行政訴訟 部分因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2款至第10款情形而不 合法者,此時行政訴訟既經裁定駁回,其依國家賠償法附帶 提起國家賠償之訴部分,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 之行政訴訟,因而失所附麗,自得一併裁定駁回(最高行政 法院98年6月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準 此,行政法院對於國家賠償事件取得審判權是以其依行政訴 訟法第7條規定於同一程序所合併的行政訴訟事件起訴合法 為前提(亦即同時須屬行政法院有審判權事件),如果該行 政訴訟事件經審理後認起訴有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2款至第1 0款情形而不合法者,行政法院自無從對合併的國家賠償事 件取得審判權,自應於裁定駁回本案行政訴訟時,將國家賠 償部分一併裁定駁回。惟當事人如就行政法院無審判權之私 法爭議事件或法律別有規定由普通法院審判之訴訟事件,誤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附帶提起國家賠償事件時,此 時即無最高行政法院前開決議之適用,行政法院對於當事人 所附帶提起之國家賠償事件,自亦無法取得審判權,倘其起 訴事件「非」屬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不能」依 法移送之情形者,行政法院即應準用前開法院組織法規定, 依職權將該訴訟事件及國家賠償事件移送至有受理訴訟權限 之普通法院審理(最高行政法院 111 年度抗字第 396 號裁 定意旨參照)。從而,倘其起訴事件屬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 1項第1款「不能」依法移送之情形者,仍應駁回附帶請求之 部分。  三、查原告於112年9月10日(本院收文日)以被告王定宇等62位 民進黨立法委員不察蔡英文總統任內歷年大法官提名與送審 資料與違法,亦不就原告3次送出舉發大法官提名和送審資 料相關違法部分為民把關,而提起行政訴訟,訴之聲明:先 位聲明如附表3,備位聲明:後補;起訴事實與理由僅列載 關於先位聲明一部分,並記載其他相關司法院、懲戒法院、 監察院、法務部、臺灣高等法院、臺北地方法院、士林地方 法院與人員書狀後補。經本院於113年10月8日112年訴字第1 074號裁定,以原告所列聲明第2項至第14項部分,未具體敘 明原因事實;聲明第3項至第8項部分,所稱「公法上原因為 給付之作為」意義內容不明,而命原告應就上列2事項補正 明確之起訴聲明、原因事實及法律關係。經原告於113年10 月22日提出補正及更正狀,將訴之聲明修正如附表4所示。 並追加附表5之人為原告。 四、經查: ㈠關於先備位聲明一部分:  ⒈按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第1項規定,司法院設大法官15人,並 以其中1人為院長、1人為副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 意任命之。次按「立法院依……憲法增修條文第5條第1項……行 使同意權時,不經討論,交付全院委員會審查,審查後提出 院會以無記名投票表決,經超過全體立法委員2分之1之同意 為通過。」「(第1項)全院委員會就被提名人之資格及是 否適任之相關事項進行審查與詢問,由立法院咨請總統通知 被提名人列席說明與答詢。(第2項)全院委員會於必要時 ,得就司法院院長副院長、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及監察院院長 副院長與其他被提名人分開審查。」「同意權行使之結果, 由立法院咨復總統。如被提名人未獲同意,總統應另提他人 咨請立法院同意。」行為時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9條、第30 條及第31條分別定有明文。是依前揭規定可知,針對大法官 任命程序係由總統行使提名權,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且立法 院行使同意權前,得就大法官被提名人之資格及是否適任之 相關事項進行審查與詢問,並課與被提名人應列席說明及答 詢之義務,惟並無賦予人民有請求大法官暫停職務或禁止其 就任,甚或請求總統或立法院撤銷或廢除其任命之公法上權 利,則人民與上開總統府、立法院等機關及行使大法官同意 權之立法委員間核無因公法上法律關係之爭議存在。倘因依 前揭憲法增修條文規定而為大法官提名、任命程序所生爭議 ,則應屬憲法爭議,此一憲法爭議,即非屬行政法院審判權 之範圍。查,依照原告先位以及備位訴之聲明第1點,觀諸 原告起訴狀、行政訴訟補正暨更正狀之內容,本件原告主張 大法官提名程序違法、112年大法官被提名人名單有違法與 資格不符問題一事(本院卷1第44-45頁、本院卷3第311頁), 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可知原告所爭執者係大法官任命程序之 憲法爭議,即非屬行政法院審判權之範圍。  ㈡至於附表4所示先位訴之聲明第3點、第5點、第7點、第9點、 第11點、第13點、第15點;備位聲明第1點、第3點、第5點 、第7點、第9點、第11點、第13點、第15點部分:  ⒈綜合原告起訴狀及卷證內容(本院卷1第39頁以下、卷3第311 頁以下),其係欲請求本院追究被告相關人等之違法行為:  ⑴原告先於書狀提及司法院院長、臺北地院、士林地院,高等 法院,包含院長及相關法官等人有違法行為,諸如刑事不法 或者公務員、律師懲戒案件而為審判等語(本院卷1第42頁、 卷3第315-323)有關;原告於行政訴訟補正暨更正狀,更於 訴之聲明明確化其係要求本院調查上開被告等人之行為(包 含針對原告李慧曦案件)不法、或者移送懲戒、請求被告高 等法院行政監督之處理(本院卷3第311-314頁,另可參附表4 )等情。  ⑵另參原告提出112年6月17日緊急查報暨請願書原告所主張均 為大法官提名人選尤伯祥、周嬿容律師等等刑事不法行為( 本院卷1第49-50頁)、112年3月27日請願書原告附表所列臺 北地院涉案法官等人以及大法官提名人選(原告主張大法官 提名人蔡彩貞與臺北地院院長黃國忠互相利用職權等不法行 為,本院卷1第51-52頁)、緊急三日內釋憲申請書原告所列 大法官提名人選等違法行為(本院卷1第53-54頁),以及緊急 兩日內釋憲回報暨調查事項等申請書原告所列臺北地院涉案 法官等人不法事證共34件(包含臺北地院院長在內職權濫用 等不法事證,本院卷1第55-56頁)、司法院政風處違法失職 的部分(本院卷3第341-394頁)等書證。原告訴訟目的仍與上 開各法官、律師涉及刑事不法等違法事項有關,應屬刑事或 法官法上法官之職務監督、懲戒等、公務員懲戒或懲處、律 師懲戒案件爭議無誤。  ⒉由於刑事、法官法上法官之職務監督、懲戒、公務員以及律 師懲戒案件的公法上爭議,立法者本諸自由形成的立法裁量 權,已制定法律將審判權歸屬於其他審判法院,是原告倘若 要對於上述訴訟聲明請求,應循刑事訴訟法、法官法、公務 員懲戒法等相關規定的程序尋求救濟,行政法院對之並無審 判權,並不在行政法院職掌之公法上爭議事件範圍,揆諸首 揭規定及說明意旨,本院並無審判權。依上開規定及說明, 原告逕向無審判權之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參照首揭規定及說 明,其起訴為不合法且無從補正或移送,爰以裁定駁回之。  ㈢至於原告另請求被告等連帶為財產上給付部分(如附表4所示 先位訴之聲明第2點、第4點、第6點、第8點、第10點、第12 點、第14點、第16點;備位聲明第2點、第4點、第6點、第8 點、第10點、第12點、第14點、第16點),性質上當認依行 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合併請求被告對其須負國家賠償責任或 其他財產上給付之規定。但依前揭說明,關於此部分聲明請 求上述被告國家賠償或其他財產上給付部分,因原告所提訴 訟屬憲法爭議,即非屬行政法院審判權之範圍而為不合法, 且不能依法移送,則原告此部分國家賠償之合併請求,因屬 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行政訴訟,自已失所附麗, 故此部分訴訟亦不合法,應併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不合法 ,其實體上之主張即無庸審酌,併此敘明。   五、追加之訴部分(關於原告113年10月23日(本院收文日)補正 暨更正狀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告 同意,或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不在此限,行政訴訟法第11 1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所謂訴之追加,係指於起訴後,提起 新訴以合併於原有之訴,即於起訴之當事人、訴訟標的及訴 之聲明之外,另增加當事人、訴訟標的及訴之聲明之謂。又 訴之追加係在合法提起之訴訟外另行追加新訴,自應以起訴 合法為前提,倘若起訴不合法,即無從為訴之追加(最高行 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1401號裁定、109年度裁字第1649號裁 定意旨參照)。查原告以113年10月23日補充暨更正狀(本院 卷3第311-336頁)追加張貴玲計51名原告(姓名詳如附表5) ;此部分之追加,因本件原告起訴並不合法,自無從為訴之 追加。是本件原告所為訴之追加,於法不合,且無從補正, 不應准許,應併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及追加之訴均不合法,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1-02

TPBA-112-訴-1074-20250102-2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加重詐欺等罪案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96 號 聲 請 人 吳秀英 上列聲請人為加重詐欺等罪案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不受理。 二、暫時處分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人認最高法院 113 年度台上字第 1695 號刑事判決( 下稱系爭判決),牴觸憲法第 7 條、第 8 條及第 16 條保 障人民平等權、受公平審判權及訴訟權意旨等語,聲請裁判 憲法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次按人民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 見解;又聲請不備法定要件,且其情形不可以補正者,審查 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第 60 條第 6 款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聲請人就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12 年度金上訴字第 2443 號刑事判決提起上訴,業經系爭判決以上訴不合法駁 回。是本件聲請,應以前開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為確定終局判決。核聲請意旨所陳,僅係就法院認定聲請人 是否具備加重詐欺間接故意所為認事用法之爭執,客觀上尚 難謂已具體敘明確定終局判決究有如何牴觸憲法之處。本件 聲請核與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本庭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本件裁判憲法審查之聲請既經不受理,聲請人有關暫時處 分之聲請已失所依附,爰併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涂人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96-20241230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聲請停止執行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92 號 聲 請 人 劉俊佑 輔 助 人 劉裕仁 訴訟代理人 謝良駿 律師 卓心雅 律師 鍾鳳芝 律師 上列聲請人為聲請停止執行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 暫時處分。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不受理。 二、暫時處分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認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簡抗字第 258 號民事裁定(下稱確定終局裁定),及其所適用之非訟 事件法第 195 條第 3 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裁定其供 擔保之金額過高,未對身心障礙者提供合理之調整機制,有 違憲疑義,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次按人民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應以聲請書記載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 見解;又聲請不備法定要件,且其情形不可以補正者,審查 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第 60 條第 6 款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核聲請書所載,聲請人係泛言身心障礙者屬經濟弱勢,而對 法院依法行使裁量權所酌定之擔保金額高低為認事用法之爭 執,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定及系爭規定究有 何牴觸憲法之處,是本件聲請與上開憲訴法所定要件不合, 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四、本件聲請既已不受理,聲請人有關暫時處分之聲請即失所依 附,併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涂人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92-20241230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不服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829 號裁定,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90 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不服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829 號裁定,聲請憲 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按對憲法法庭或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審查庭得以一致決 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3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定有明文。 二、核聲請意旨所陳,係對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829 號裁 定聲明不服,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90-20241230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不服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758 號裁定,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91 號 聲 請 人 彭鈺龍 上列聲請人不服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758 號裁定,聲請憲 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按對憲法法庭或審查庭之裁判聲明不服,審查庭得以一致決 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3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6 款定有明文。 二、核聲請意旨所陳,係對憲法法庭 113 年審裁字第 758 號裁 定聲明不服,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91-20241230

統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請求給付退休金差額事件,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統裁字第 20 號 聲 請 人 孫克傳 訴訟代理人 林美倫 律師 陳勵新 律師 上列聲請人為請求給付退休金差額事件,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 解之判決。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112 年度勞簡上字第 12 號民事判決(下稱確定終局判決)認雇主就勞工未休之特別 休假所發給之工資,非屬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3 款所規定 之工資,與臺灣高等法院 110 年度勞上易字第 106 號民事 判決(下稱系爭判決)適用同一法規範已表示之見解有異; 最高行政法院 103 年度判字第 639 號判決與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587 號民事判決就同一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 亦有歧異。 二、按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 定終局裁判適用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認與不同審判權終審 法院之確定終局裁判適用同一法規範已表示之見解有異,得 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聲請不備法定要件者,審 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84 條第 1 項 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三、查確定終局判決及系爭判決非屬不同審判權終審法院之確定 終局裁判,聲請人不得以適用同一法規範已表示之見解有異 為由,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其餘聲請部分,聲 請人並非上開最高行政法院及最高法院判決之當事人,自不 得持以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是本件聲請核與上 開規定所定要件未合,本庭爰依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統裁-20-20241230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妨害性自主等罪再審案件,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89 號 聲 請 人 甲 訴訟代理人 陳于晴 律師 王 彥 律師 高珮瓊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妨害性自主等罪再審案件,聲請法規範及裁判憲法 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一)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11 年度聲再字第 266 號刑事 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一)及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抗字第 275 號刑事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二)所適用之刑事訴訟 法第 426 條第 1 項(下稱系爭規定)「再審由判決之 原審法院管轄」之規定,使再審承審法官面臨需對同儕 先前所為事實判斷進行糾錯之道德困境,難以建立公正 審判之外觀,系爭規定未能如德國法院組織法明定再審 案件由同級具有相同事物管轄權之另一法院為裁判,已 違背憲法第 16 條訴訟權所保障之公平法院規範,爰聲 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二) 系爭裁定二引述系爭裁定一駁回再審聲請之理由駁回聲 請人之抗告,未依刑事訴訟法第 420 條第 1 項第 6 款 、第 3 項規定,將聲請人提出之新事實及新證據與先前 之證據綜合判斷,而係以割裂、個別單獨評價方式,阻 礙再審新證據動搖原確定判決效果之蓋然性,已侵害聲 請人受憲法保障之訴訟權及人身自由,爰聲請裁判憲法 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 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又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審 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第 59 條第 1 項 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聲請人對系爭裁定一提起抗告,經系爭裁定二以抗告無理 由駁回,是本件聲請應以系爭裁定二為確定終局裁定。次查 ,聲請意旨主張系爭規定使同一法院審查原確定判決有無事 實認定之錯誤,難以建立公平法院外觀云云,核係徒執其個 人主觀見解指摘立法政策不當。又確定終局裁定已說明依聲 請人提出之新事實及新證據,不論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 判斷,均無法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 聲請意旨上開關於確定終局裁定採證認事不當而違憲之主張 ,則係未依卷證,且屬單純對於法院認事用法當否之爭執。 從而聲請意旨俱未具體敘明系爭規定及確定終局裁定客觀上 究有如何牴觸憲法之處。 四、綜上,本件聲請與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本庭爰以一致決裁 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89-20241230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 審查暨聲請就司法院釋字第 783 號解釋為變更判決。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93 號 聲請人 一 宋宏毅 聲請人 二 劉玉玲 聲請人 三 周慎安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朱敏賢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事件,聲請裁判 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聲請就司法院釋字第 783 號解釋為變更判 決,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人因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事件,認臺北高 等行政法院 110 年度年訴更一字第 12 號判決(下稱系爭 判決),及其所適用之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第 4 條第 4 款、第 5 款、第 6 款、第 36 條、第 37 條、 附表三、第 38 條、第 39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等規定(下 併稱系爭規定),有違憲疑義,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並對司法院釋字第 783 號解釋(下稱系爭解釋)聲請憲 法法庭為變更之判決。 二、按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明定,人民 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序用盡 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判及其 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 違憲之判決。次按,法規範審查案件,經司法院解釋或憲法 法庭判決宣告不違憲或作成其他憲法判斷者,除有本條第 2 項或第 3 項之情形外,任何人均不得就相同法規範聲請判 決;人民,對於經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判決宣告未違憲之 法規範,因憲法或相關法規範修正,或相關社會情事有重大 變更,認有重行認定與判斷之必要者,得依第 3 章所定程 序(即憲訴法第 59 條以下規定),聲請憲法法庭為變更之 判決,憲訴法第 42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分別定有明文。 末按,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規定,聲請不備其 他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三、查聲請人曾對系爭判決提起上訴,經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 度年上字第 8 號裁定,認上訴不合法予以駁回,是本件聲 請應以系爭判決為確定終局判決。次查,確定終局判決並未 適用系爭規定,聲請人自不得據該判決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 法審查。末查,確定終局判決既未適用系爭規定,雖系爭解 釋曾宣告系爭規定不違憲,聲請人亦無從依憲訴法第 3 章 所定程序,聲請憲法法庭為變更之判決。是本件聲請不符上 開憲訴法所定要件,爰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本 文,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涂人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93-20241230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偽造文書等罪案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94 號 聲 請 人 張秋田 上列聲請人因偽造文書等罪案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認最高法院 113 年度台抗字第 594 號刑事裁定(下稱確定終局裁定)否准聲請人所提之證據符 合新規性之再審要件,致其原應受政府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4 款規定不予決標而應減輕或免除其偽造文書等罪之 利益被剝奪,有違憲疑義,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 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 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 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或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 ,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及第 3 項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部分,聲請人並未敘明究有何法 規範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核屬未表明聲請憲法法庭裁判理由 之情形。至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核聲請意旨所陳,僅屬 以一己之見解,爭執確定終局裁定就是否符合再審新規性要 件之認事用法當否,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確定終局裁定 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是本件聲請,核與憲訴法上開規定之 要件不合,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涂人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2024-12-30

JCCC-113-審裁-994-20241230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