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劉勤

共找到 14 筆結果(第 11-14 筆)

消債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0號 聲 請 人 陳鈺欣 代 理 人 陳俊成律師(法扶律師) 債 權 人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代 理 人 郭勁良 賴麗慧 賴怡真 債 權 人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進一 代 理 人 曹𦓻峸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權 人 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代 理 人 丁駿華 債 權 人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俊吉 代 理 人 程英傑 債 權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債 權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甲○○自民國000年00月00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聲請依本條例所定程序清理其債務之 債務人,以本條例第2條所稱之消費者為限;消費者依本條 例所清理之債務,不以因消費行為所生者為限,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與消債條例施行細則 第2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 償之虞者,得依消債條例所定更生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 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 同)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 ,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 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 ,不在此限,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 、第151條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 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 ,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 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同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 有明文。又債務人聲請更生,必以其所能運用之資產、收入 扣除生活上必要支出後,已經小於負債,以致不能清償,或 有具體事實足認有不能清償之虞者,方堪許之;而債務人之 清償能力,包括財產、信用及勞力(技術),並不以財產為 限,必須三者總合加以判斷仍不足以清償債務,始謂欠缺清 償能力而成為不能清償。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甲○○曾向本院聲請債務 清理之調解(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3號),惟因聲請人無 法負擔債權人提出之清償方案,致協商不成立,爰聲請更生 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目前在走遍天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擔任 會計助理乙情,有其勞保投保查詢資料、聲請人提出之薪資 表可憑(見本院卷第116頁、第159頁),堪認聲請人確屬消 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消費者而有消債條例之適用。  ㈡聲請人於民國113年2月6日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嗣經本院於 113年3月13日進行調解,而未能成立等情,有前置調解聲請 狀、本院民事庭調查筆錄、調解不成立證明書稿等件附卷可 憑(見司消債調字卷第9頁本院收文日期戳、第59頁、第61 頁),並經本院調取前揭卷宗核閱屬實,足認聲請人聲請更 生合於前揭前置調解之程序要件。  ㈢聲請人於提出本件聲請時陳報之債權人清冊記載債權總金額 為10萬3,352元,惟經各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可認聲請人 之實際債務如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額23 萬5,154元、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額11萬8,831元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債權額3萬1,327元、摩根 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權額70萬8,534元、台灣金聯 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債權額42萬1,006元、萬榮行銷股份 有限公司債權額7萬9,214元、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債權額 63萬2,566元(見司消債調卷第49-51頁,本院卷第83-97頁 、第103頁),合計222萬6,632元,未逾首揭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1,200萬元之限制。  ㈣聲請人之財產迄本院裁定前,僅有存款約5千餘元及富邦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解約金約6萬2,291元,此外別無其他 財產,有聲請人提出之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客戶歷史交易 清單、保單價值證明書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等 件存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9-35頁、第167-169頁,司消債調 卷第24頁)。其中聲請人之存款價值甚微,不足清償前揭債 務,是本院綜據上情,認聲請人現有債務扣除上開保險解約 金後,聲請人之債務總額剩餘為216萬4,341元(計算式:22 2萬6,632元-6萬2,291元=216萬4,341元)。  ㈤又聲請人自113年8月19日起任職於走遍天下食品股份有限公 司,自陳每月收入約為2萬8,000元至3萬元左右,核與前揭 薪資單所載,聲請人自113年8月19日至113年8月31日止之應 領薪資為1萬3,000元乙情大致相符,爰以此為據,而認聲請 人目前每月平均收入為3萬元(計算式:1萬3,000元÷13日×3 0日=3萬元)。至聲請人雖於本件前置調解程序中陳稱其個 人及子女聲請前兩年內之必要支出為合計為每月5萬0,197元 (見司消債調卷第13頁);每月實際支出子女扶養費為1萬4 ,000元,惟未據逐項提出佐證資料暨證明屬必要費用,即難 採據。本院爰參酌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債務人 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 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之意旨,以衛生福 利部公告之113年度基隆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為1萬4,230 元計算,而認聲請人個人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為1萬7,076元 (計算式:1萬4,230元×1.2【倍】=1萬7,076元)。又聲請 人依法應與劉勤耀共同扶養其等之未成年子女劉○秀、劉○妘 (真實姓名年籍均詳卷),有聲請人之現戶全戶戶籍謄本可 稽(見本院卷第45頁),而劉○秀、劉○妘目前受領基隆市政 府暖暖區公所核發之「兒少生活扶助」每月2,197元,有該 公所核定通知函為證(見本院卷第41頁),本院爰依同上標 準,認聲請人個人所應支出之未成年子女必要扶養費用為每 人各7,440元(計算式:【1萬7,076元-2,197元】÷2=7,440 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準此,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合計應 為3萬1,956元(計算式:1萬7,076元+7,440元+7,440元=3萬 1,956元)。  ㈥故以聲請人目前每月實際收入3萬元扣除每月必要支出後3萬1 ,956元,聲請人顯已無餘額可供清償前揭債務之用;復斟酌 聲請人目前雖從事會計助理工作,惟於本院調查程序中自陳 其目前保險費支出尚需向家人週轉(見本院卷第158頁), 可見其經濟生活尚仰賴家人支持,確有資力不足之情,且其 於日後是否能持續工作而保有前開收入,亦尚不可知;另慮 及通貨膨脹、物價波動及不斷增生之利息、違約金等因素, 是本院綜合審酌聲請人之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 等狀況後,認聲請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 ,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 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從而,本院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 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為一般消費者,而有不能清償債務之 虞,又其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 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亦 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 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即屬有據,應予准 許。 五、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禁止貪圖享受、節制慾望,避 免支出與其收入顯不相當之不必要花費,並提出足以為債權 人會議可決或經法院認為公允之更生方案供為採擇,俾免更 生程序進行至依消債條例第61條規定應行清算之程度,而司 法事務官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 ,亦應依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償債能力,並酌 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允當之更生 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附此 敘明。 六、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張逸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9  日 書記官 顏培容

2024-10-29

KLDV-113-消債更-40-20241029-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賭博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38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勤鳳 上列被告因賭博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字第2172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劉勤鳳犯以網際網路賭博財物罪,處罰金新臺幣5,000元,如易 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 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劉勤鳳所為,係犯刑法第266條第2項、第1項之以網 際網路賭博財物罪。又被告於附件犯罪事實欄所示期間,多 度登入賭博網站下注簽賭之行為,係基於單一之賭博犯意, 於密切接近之時間為之,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 社會健全觀念,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執行,合為包括之一 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應以接續犯予以評價而僅論以一 罪。 三、爰審酌被告之行為助長社會投機之不良風氣,促進非法賭博 行業之發展,實屬不該。被告犯後坦認犯行,並念及被告前 無任何刑事犯罪紀錄,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查,素行良好。最後,兼衡被告本案犯行賭博金額規模 ,及其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所示之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 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判決之次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黃銘瑩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廖建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謝盈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66條 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賭博財物者,處5萬元以下罰金 。 以電信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相類之方法賭博財物者 ,亦同。 前二項以供人暫時娛樂之物為賭者,不在此限。 犯第1項之罪,當場賭博之器具、彩券與在賭檯或兌換籌碼處之 財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1724號   被   告 劉勤鳳 (大陸地區人民)             女 44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中華民國境內連絡地址:臺南市○○             區○○街000巷00弄00號             居留證號碼:DB00000000號   統一證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賭博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劉勤鳳基於以網際網路賭博財物之犯意,自民國110年3月中旬 起迄113年6月底某日止,在其位於臺南市○○區○○街000巷00弄 00號之住處內,接續以手機透過網際網路連線至「THA娛樂城 」網路賭博網站,輸入帳號、密碼後進行賭博多次。賭博方式 係以暱稱「魔龍傳奇」之拉霸遊戲為賭博標的,賭金每注最 低新臺幣(下同)1元,若螢幕上顯示橫向3格或斜向3格符 號均相同,即為連線中獎,可獲得投注金額0.2至5倍不等之 賭金,賭客需先匯款至上開網站指定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帳 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合庫銀行帳戶)購買儲值點數, 現金與點數是採1比1之兌換方式,下注如贏得點數,可透過 網站申請後,賭金即匯入劉勤鳳指定其所有之中華郵政帳戶 (帳號:000000000000號),若未連線中獎,賭金即悉歸賭 博網站經營者所有。渠等以此方式在上開賭博網站公然賭博 財物。嗣警方巡查「THA娛樂城」賭博網站匯款賭金資料, 發覺劉勤鳳曾先後匯款賭資至上開賭博網站提供之上開合庫 帳戶,而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玉井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劉勤鳳於警詢時坦承不諱,並有上 開賭博網站蒐證照片、上開合庫帳戶開戶基本資料及交易明 細在卷可佐,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66條第2項、第1項之以網際網路 賭博財物罪嫌。又被告於前揭期間之賭博犯行,主觀上係基 於單一犯意,客觀上有密接之時間關聯性,且犯罪方法與侵 犯法益相同,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觀念, 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行為,為接續犯,請論以一罪。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30  日 檢 察 官 黃 銘 瑩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 記 官 洪 卉 玲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66條 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賭博財物者,處 5 萬元以下罰 金。 以電信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相類之方法賭博財物者 ,亦同。 前二項以供人暫時娛樂之物為賭者,不在此限。 犯第 1 項之罪,當場賭博之器具、彩券與在賭檯或兌換籌碼處 之財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4-10-17

TNDM-113-簡-3383-20241017-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確認通行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38號 上 訴 人 梁秀英 住彰化縣○○市○○路0段○○○巷00 簡美真 賴何厖 張秀琴 羅素真 林文源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進建律師 複 代理 人 張家豪律師 被 上訴 人 劉應發 陳秋鳳 劉敏淑 劉貴寳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淵源律師 受 告知 人 周金明 周金助 周碧珠 曹劉蔭 劉添火 劉吉本 劉陳素娟 劉金錫 劉麗芳 劉麗虹 劉坤松 劉張針 劉世從 劉癸森 游進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通行權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 1月23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63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於113年9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等分別為附表一所示4筆土地(下合稱系 爭4筆土地)所有人,分割時間如表一備註欄所示,上訴人 則分別為附表二所示土地(下稱系爭7筆土地)及房屋(下 稱系爭房屋)所有人。系爭4筆土地與系爭7筆土地均分割自 重測前彰化縣○○市○○○段○○○○○○○000地號土地,系爭4筆土地 因分割後與公路無適宜聯絡,須通行系爭7筆土地至彰化縣○ ○○○○○一段○○○巷(下稱○○○巷)道路,且系爭房屋興建時已 在系爭7筆土地劃定保留約3米寬道路,即如彰化縣○○地政事 務所(下稱○○地政)112年6月27日員土測字地1016號土地複 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一)所示編號0、01、02、03、04、05 、06部分(下合稱0至06部分,面積合計145.96平方公尺) 土地通道(即○○○巷00弄私設巷道)供通行聯絡至○○○巷道路 (下稱甲通行方案),此為通行至最近公路損害最少之處所 。然上訴人否認伊等有通行權,且上訴人梁秀英、簡美真在 其所有附表二所示土地上即○○地政112年9月12日員土測字第 1433號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二)所示編號I(面積8.3 7平方公尺)、Ⅱ(面積9.04平方公尺)部分以鐵皮、圍牆搭 蓋車棚及倉庫(下稱系爭建物)而阻礙伊等通行,爰依民法 第787條、第789條第1項規定,請求確認被上訴人就附圖一 編號0至06部分土地有通行權存在,上訴人應容忍伊等通行 通行,且不得設置障礙物或為任何禁止、妨害伊等通行之行 為,上訴人梁秀英、簡美真應將系爭建物拆除等語(原判決 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答辯 聲明: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為坐落彰化縣○○市○○段○○○○段○000地 號土地之共有人,其等數十年皆以該土地出入,並無通行障 礙,系爭4筆土地非為袋地,自不得通行伊等所有系爭7筆土 地。又被上訴人陳秋鳳、劉敏淑與劉貴寳所有同段000-3、0 00-2、000-1地號土地並未與上訴人所有土地相鄰,被上訴 人不得主張通行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至06部分土地之私設巷 道,亦不得請求拆除其上系爭建物。再者,被上訴人沿受告 知人所有同段000、000、000、965地號土地如○○地政113年3 月14日員土測字第449號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三)所 示黃色部分土地(面積123.57平方公尺)聯絡至○○○巷(下 稱乙通行方案),方為最適宜之通行方案等語,資為抗辯。 並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等於 第一審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如下(見本院卷第290至291頁;本院依判決 格式修正或增刪文句,或依爭點論述順序整理內容): ㈠附表二所示系爭7筆土地別為上訴人所有,均分割自重測前00 0地號土地(見原審卷第95至107、109至121頁)。 ㈡105年8月1日分割前之同段000地號土地,亦分割自重測前000 地號土地;嗣於105年8月1日分割為同段000、000-1、000-2 、000-3地號土地,分別為被上訴人劉應發、陳秋鳳、劉敏 淑、劉貴寳所有(見原審卷第85至91、109至121頁)。 ㈢上訴人所有系爭7筆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至06部分之土地 ,目前為供上訴人通行之○○○巷00弄通道(見原審卷第33、1 35頁)。 ㈣上訴人梁秀英、簡美真在如附圖二所示編號I(面積8.37平方 公尺)、II(面積9.04平方公尺)部分搭設之系爭建物與同 段000地號土地比鄰,阻礙被上訴人通行○○○巷00弄通道(見 原審卷第135、137頁)。 ㈤同段690地號土地為被上訴人及其他訴外人等,至少11人共有 (見本院卷第67至69頁)。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關於系爭4筆土地是否為袋地及有無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   之適用:  ⒈按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通行權之限制,旨在因土地一部之 讓與或分割;或數宗土地同屬於一人所有,而讓與其一部( 包括其中一宗或數宗或一宗之一部分)或同時分別讓與數人 ,致生不通公路之土地,係當事人任意行為所造成,應自行 負擔後果,不得令無關之鄰地所有人負容忍通行之義務。故 凡因土地一部之讓與或分割,致有不通公路之土地者,不通 公路土地之所有人,因至公路,僅得通行受讓人或讓與人或 他分割人之所有地,且其性質為因法律規定所生袋地所有人 所有權內容之擴張,周圍地所有人所有權內容之限制,為周 圍地之物上負擔,隨該土地而存在,不因各讓與或分割關係 之土地所有人再變動而受影響。現行民法第789條第1項後段 之規定雖係於98年1月23日修正增訂,惟對於土地所有人於 修正前,將其所有之數筆土地,分別轉讓數人,致生部分土 地與公路無適宜聯絡之狀態延續至新法增訂施行後之情形, 仍有適用(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537號、111年度台上 字第121號、112年度台上字第1818號判決參照)。又按私設 巷道,若未得該土地所有人同意或已成公眾通行之既有巷道 ,不能遽以土地鄰接私設巷道,即謂該土地非袋地(最高法 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946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兩造所有如附表一、二所示土地係自重測前000地號土地分 割而來,為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㈠、㈡),而分割前 000地號土地西側鄰○○○巷對外聯絡,北側為重測前535地號 土地即現今同段690地號土地,南側為重測前542地號土地, 分割後之系爭4筆土地為特定農業區之農牧用地,西側則比 鄰上訴人所有系爭7筆土地與分割自重測前000地號土地之受 告知人所有附表三所示土地,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地籍 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圖(見原審卷第33、85至107、169頁 。本院卷第101、137至141頁)、重測前地籍圖謄本(見原 審卷第121頁)在卷可憑。又系爭4筆土地四周均為他人所有 土地所包圍,並無對外聯絡道路,上訴人所有如附圖一所示 編號0至06部分土地則設有○○○巷00弄私設巷道可通行聯絡至 ○○○巷,受告知人所有附表三所示土地上則有磚造及鐵皮建 物等情,業經本院及原審法院至現場勘驗無訛,有勘驗筆錄 及照片在卷可憑(見原審卷第167至173頁,本院卷第185至2 13頁),足見被上訴人所有系爭4筆土地為袋地,且係因當 時所有人之任意分割或讓與行為所致。準此,被上訴人所有 系爭4筆土地不通公路情形,應有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之 適用,亦即被上訴人僅得通行受讓人或讓與人或他分割人之 所有地。  ⒊上訴人雖抗辯被上訴人可從同段690地號土地出入,系爭4筆 土地並非袋地等語。然查,系爭4筆土地四周均為他人所有 土地而無對外聯絡道路,已如前述,被上訴人雖可自系爭4 筆土地先往北沿同段690地號土地通行至私設道路再往西通 行至○○○巷,有本院勘驗筆錄及現場照片可憑(見本院卷第1 86、191、193頁),然同段690地號土地為重測前535號土地 ,與系爭4筆土地非自同一土地分割而來,有該土地登記第 一類謄本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67頁),同段690地號土地 非被上訴人所有系爭4筆土地之母地,被上訴人不得通行該 土地對外聯絡。  ⒋另被上訴人又辯稱被上訴人陳秋鳳、劉敏淑與劉貴寳所有同 段000-3、000-2、000-1地號土地未與上訴人所有土地相鄰 ,不得主張袋地通行權等語。然按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土 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之規定,其周圍地並非僅指 以與不通公路土地直接相毗鄰者為限。如不通公路之土地, 與公路之間,有二筆以上不同所有人之土地相鄰,為達通行 公路之目的,自亦得通行該周圍地,且祇須對該法律關係存 否不明確而有爭執之相鄰周圍地所有人提起確認通行權之訴 為已足(最高法院70年度台上字第2418號、90年度台上字第 166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被上訴人陳秋鳳、劉敏淑與劉 貴寳所有同段000-3、000-2、000-1地號土地雖係分割自同 段000地號土地,且與被上訴人之系爭7筆土地未相鄰,然揆 諸前揭規定,被上訴人得請求通行周圍之土地以至公路,並 非以通行相鄰地為限,其等自得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規定對 否認其等有通行權之上訴人為請求。上訴人前開抗辯,核屬 無據,亦無可採。  ⒌基上,本件應有民法第789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被上訴人僅 能通行重測前000號土地其餘分割後子地號土地,以聯絡○○○ 巷。  ㈡關於系爭4筆土地通行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  ⒈按民法第787條規定之袋地通行權,規範目的在使袋地發揮經 濟效用,以達物盡其用之社會整體利益,擴張通行權人之土 地所有權,令周圍地所有人負容忍之義務,二者間須符合比 例原則,是通行權人須在通行之必要範圍,擇其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自實質觀之,係具給付兼形成訴訟 之性質,此類事件對於通行方法之確定,賦與法院裁量權, 應由法院依職權認定,不受當事人主張通行之處所及方法所 拘束(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331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經查,系爭4筆土地為袋地,西側比鄰之系爭7筆土地與附表 三所示土地均分割自同一母地,且系爭7筆土地上如附圖一 所示編號0至06部分土地設有○○○巷00弄私設巷道,該私設巷 道寬約4公尺至3.05公尺,為兩側房屋即上訴人所有附表二 所示房屋通行聯絡至○○○巷,僅如附圖二所示編號I(面積8. 37平方公尺)、Ⅱ(面積9.04平方公尺)部分有系爭建物阻 礙被上訴人通行該私設巷道聯絡○○○巷等情,已如前述,並 有○○地政113年6月19日員地二字第1130004120號函檢送之○○ ○巷00弄寬度之複丈成果圖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45頁), 足見如採被上訴人主張之甲通行方案,僅需拆除如附圖二所 示編號I、Ⅱ部分之系爭建物,即可通行○○○巷92巷聯絡至○○○ 巷公路,並未增加系爭7筆土地新的負擔或擴大原土地使用 面積。  ⒊上訴人主張之乙通行方案,係在附表三所示土地上劃設寬3公 尺之通道(如附圖三所示黃色部分土地,面積123.57平方公 尺),供被上訴人通行聯絡至○○○巷(見本院卷第186頁), 惟附表三所示土地道除有雜草、樹木外,並有磚造及鐵皮建 物,且與○○○巷間隔有大溝渠,無法通行聯絡至○○○巷,於劃 設此3公尺通道後,剩餘土地非常狹長等情,業經本院會同○ ○地政人員至現場履勘測量無訛,有上述勘驗筆錄、照片及 附圖三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246-1頁),足見採取上訴人 之乙通行方案,除須拆除其上磚造與鐵皮建物、移除樹木、 雜草外,尚須在溝渠上鋪設水泥或鐵溝蓋方得通行聯絡至○○ ○巷,且受告知人所有土地經劃設上開通道後,剩餘之狹長 土地已難以利用。  ⒋本院審酌上開二方案之優劣利弊後,認為被上訴人所有系爭4 筆土地以通行上訴人所有系爭7筆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至 06部分土地,對外連接○○○巷道路之路徑,為對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是以,被上訴人請求確認其對系爭7筆 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至06部分土地(詳附表二)有通行 權存在,應為可採。 ㈢關於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在本院所定通行權範圍內不得設置 障礙物或為妨害通行之行為,暨請求上訴人梁秀英、簡美真 拆除該範圍內之系爭建物:  ⒈按民法第787條之袋地通行權,其性質為因法律規定所生袋地 所有人所有權內容之擴張,周圍地所有人所有權內容之限制 ,為周圍地之物上負擔。通行權人既經確認有通行權存在, 被通行地之所有人自有容忍之義務。如周圍地所有權人有阻 止或妨礙之行為,通行權人當得一併請求予以禁止或排除侵 害(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2864號、108年度台上字第221 5號、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27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被上訴人對於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至06部分之土地有通行權 存在,業如前述,上訴人即負有容忍通行之義務,倘上訴人 有妨阻被上訴人通行之行為,被上訴人自得請求除去之,是 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不得在上開土地通行範圍設置障礙物或 為任何禁止、妨害通行之行為,洵屬有據。又上訴人梁秀英 、簡美真在如附圖二所示編號I、Ⅱ部分所搭設之系爭建物與 同段000地號土地比鄰,阻礙被上訴人通行如附圖一所示編 號0至06部分之土地即○○○○○○一段○○○巷00弄通道,為兩造所 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揆諸前開說明,被上訴人依民法 第787條第1項規定,請求上訴人梁秀英、簡美真將如附圖二 所示編號I(面積8.37平方公尺)、Ⅱ(面積9.04平方公尺) 部分所搭設之系爭建物拆除,亦屬有據。上訴人辯稱被上訴 人無請求拆除系爭建物之權利,要無足採。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2項前段、第7 89條第1項規定,請求確認伊等所有系爭4筆土地對上訴人所 有系爭7筆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至06部分之土地有通行權 存在,上訴人在上開通行範圍應容忍上訴人通行,不得設置 障礙物或有任何禁止、妨害被上訴人通行行為,及上訴人梁 秀英、簡美真應分別將如附圖二所示編號I、Ⅱ部分所搭設之 系爭建物拆除,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 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 論列,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謝說容                  法 官 施懷閔                  法 官 廖純卿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應一併繳納上訴裁判費。                  書記官 蕭怡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附表一:   土地所有人 即被上訴人 所有地號土地 重測前地號 劉應發 彰化縣○○市○○段000地號土地 彰化縣○○市○○○段00000地號 陳秋鳳 同上段000-1地號土地 同上 劉敏淑 同上段000-2地號土地 同上 劉桂寳 同上段000-3地號土地 同上 備註:上開土地原為同段000地號土地,於105年8月1日分割為000、000-1、000-2、000-3地號土地    附表二: 土地所有人 即上訴人 所有土地、房屋 左列土地之重測前地號 應予通行範圍 林文源 彰化縣○○市○○段○○○○○段○000地號土地 彰化縣○○市○○路0段○○○巷○○○○○○○○巷○00號房屋 彰化縣○○市○○○段00000地號 如附圖一所示編號05部分 羅素真 同上段693、698地號土地 同上○○○巷00弄3號房屋 同上段000-8、000-11地號土地 同上圖編號03、06部分 張秀琴 同上段699地號土地 同上○○○巷00弄2號房屋 同上段000-10地號土地 同上圖編號04部分 賴何厖 同上段700地號土地 同上○○○巷00弄4號房屋 同上段000-12地號土地 同上圖編號02部分 梁秀英 同上段701地號土地 同上○○○巷00弄6號房屋 同上段000-14地號土地 同上圖編號0部分 簡美真 同上段702地號土地 同上○○○巷00弄5號房屋 同上段000-15地號土地 同上圖編號01部分      附表三:   土地所有人即受告知人 所有土地 重測前地號 即劉勤之繼承人周金明、周金助、周碧珠、曹劉蔭、劉添火、劉吉本、劉陳素娟、劉金錫、劉麗虹、劉麗芬、劉坤松 彰化縣○○市○○段000地號土地 彰化縣○○市○○○段00000地號 劉張針 同上段000地號土地 同上段000-4地號 劉世從、劉癸森 同上段000地號土地 同上段000-5地號 游進亨 同上段000地號土地 同上段000-6地號

2024-10-16

TCHV-113-上-38-20241016-1

南小
臺南簡易庭

給付借款

宣示判決筆錄 113年度南小字第1077號 原 告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訴訟代理人 潘俐君 柯宏賢 被 告 劉妤河(原名劉勤) 上列當事人間113年度南小字第1077號給付借款事件,於中華民 國000年00月0日下午2時25分在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簡 易第二十七法庭公開宣示判決出席職員如下: 法 官 王參和 書記官 沈佩霖 通 譯 閔國湘 朗讀案由被告未到。 法官朗讀主文宣示判決。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萬零捌佰捌拾壹元,及其中新臺幣陸萬 柒仟柒佰伍拾壹元自民國一一三年五月十六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九期,自 第十期後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三點四九計算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書記官 沈佩霖 法 官 王參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沈佩霖

2024-10-08

TNEV-113-南小-1077-202410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