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鍾豪

共找到 15 筆結果(第 11-15 筆)

交抗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抗字第8號 抗 告 人 鍾 豪 相 對 人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月 6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再字第5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之抗告,抗告法院認抗告為無理由者,依行 政訴訟法第272條第3項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規定, 應為駁回抗告之裁定。又行政訴訟法第276條第1項、第2項 明定:「(第1項)再審之訴應於三十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 。(第2項)前項期間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 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事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 知悉時起算。」同法第277條第1項第4款則規定:「再審之 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管轄行政法院為之 :……四、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276條第2項、第277條第1項本文於111年6月22 日雖有修正,但行政訴訟法第276條第2項僅係文字修正,第 277條第1項本文則是將體起再審之訴須添具確定終局判決繕 本之要件刪除,對於本件結論並無影響)。」同法第278條 第1項復規定:「再審之訴不合法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可知,再審之訴之目的,係在廢棄確定判決而代以 新判決,惟為保確定判決之安定,再審之訴,應自判決確定 時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該「30日」期間,乃法定 之「不變期間」,不因當事人之合意或法院之裁定而伸長或 縮短;而再審之訴,既應以訴狀表明「再審理由及關於再審 理由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故若提起再審之訴之原告 ,主張其知悉再審理由在後者,自應就此知悉在後之事實, 即對於不變期間之遵守,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之理由發生 或其知悉在判決送達之後的證據,始為適法,否則仍應以判 決送達後起算提起再審之訴之法定不變期間。如未表明再審 理由及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其再審之訴即屬不合法,行政 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其訴(最高行政法院10 6年度裁字第839號裁定、107年度裁字第1755號裁定意旨參 照)。 二、抗告人於民國109年4月8日上午11時39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 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A車)沿臺北市貴陽街1段之內側 車道由東往西方向行駛至博愛路口時,因佔用來車道搶先左 轉,致其右後車身與沿貴陽街1段對向內側車道直行之訴外 人廖昱婷所騎乘之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下稱B 車)前車頭發生碰撞,訴外人因而摔車倒地,並受有全身多 處挫傷等傷勢。嗣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下稱 舉發機關)員警到場處理,依分析研判結果認抗告人有「行 經交岔路口未達中心處,佔用來車道搶先左轉,違反道路交 通安全規則肇事致人受傷」之違規行為,乃填製舉發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對原告予以舉發,並移送相對人裁處 。旋經相對人審認抗告人違規情節屬實,遂依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48條第1項第3款、行為時道交條 例第61條第3項前段、第63條第1項第1款等規定,以109年11 月6日北市裁罰字第22-A1A295506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抗告人罰鍰新臺幣(下同)600元 ,並記違規點數4點。抗告人對原處分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經改制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行政訴訟庭以 109年度交字第627號行政訴訟判決(下稱第一審確定判決)駁 回抗告人之訴,抗告人不服提起上訴,復經本院以110年度 交上字第110號判決(下稱上訴審確定判決)駁回上訴確定。 抗告人猶有未甘,再以第一審確定判決及上訴審確定判決有 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4款所定再審事由,向臺北地院 行政訴訟庭提起再審之訴,惟因行政訴訟法於111年6月22日 修正公布,並於112年8月15日施行,抗告人所提再審之訴乃 移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審理,並經原審以11 2年度交再字第5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所提再審之 訴,抗告人仍有不服,遂提起本件抗告。 三、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於原審之訴,係以:抗告人主張係於上訴 審確定判決後才收到系爭鑑定意見書,該鑑定意見書為行政 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4款規定之「漏未審酌之重要證據」 ,遂於112年7月7日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惟抗告人未陳明如 何遵守再審不變期間之證據,不符提起再審之訴程式,經原 審裁定命抗告人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 年1月2日送達抗告人,然抗告人亦未為相關補正。又系爭鑑 定意見書作成日期為110年11月11日,相對人已於同日將系 爭鑑定意見書函送臺北地院臺北簡易庭,同時副知抗告人, 惟抗告人遲至112年7月7日始提起本件再審之訴,顯逾30日 之不變期間。從而,抗告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自非合法,應 以裁定駁回。 四、抗告意旨略以: (一)抗告人固承認相對人前已以110年11月11日北市裁鑑字第110 3169226號函(下稱110年11月11函日)副知臺北市車輛行車 事故鑑定會1103169226號行車事故鑑定意見書(下稱系爭鑑 定意見書),然該函並未隨同檢附系爭鑑定意見書,抗告人 無從僅憑函文知悉系爭鑑定意見書内容,抗告人係於112年6 月中旬檢閱卷證時方知悉系爭鑑定意見書內容,故本件並未 逾再審不變期間。況且,本件因訴外人有偽造證據行為,有 多起民、刑事訴訟在進行,因此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1條特別 通融。 (二)系爭鑑定意見書之内容實與抗告人是否有佔用來車道搶先左 轉彎,即抗告人是否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有密切關連,並 非只是單純肇責比例之參考,而得影響前確定判決之認定。 且舉發機關之交通事故現場圖、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均係偽 造,採證錄影光碟亦不得做為裁罰依據。 (三)本件有諸多證據造假或遭隱匿,舉發機關之舉發對違規事項 有不符事實逾越權限之嫌,許多證據指向訴外人確有超速違 反多項交通規則,且系爭路口兩邊道路中心點不連接,對照 交通事故現場圖即可看清楚訴外人非直線駕駛,而係不依標 誌、標線、號誌指示蛇行搶先。又本件臺北市政府警察局道 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係由舉發機關員警呂嘉鍚於10 9年5月8日製作完成,然員警未將該研判表交付法庭審理, 且該研判表與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當事人陳述不符,訴外人 及員警亦有偽證之嫌,因此舉發機關、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 正第一分局及相對人涉有刑責。 (四)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02條第1項第2款規定意旨,若是十 字路口應先依照號誌或人員指揮,再來是幹線道優先於支線 道,其次是多線道優先於少線道,接下來才是轉彎車禮讓直 行車,不應直接適用同條項第7款「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 」之規定。 五、經查,抗告人前因交通裁決事件,向改制前臺北地院提起行 政訴訟,並經臺北地院行政訴訟庭以第一審確定判決駁回抗 告人之訴,抗告人不服提起上訴,復經本院以上訴審確定判 決駁回上訴確定在案,而本院係於110年6月15日將上訴審確 定判決向抗告人住所送達,因未獲會晤本人,乃由抗告人住 所之接收郵件人員(依行政訴訟法第72條第2項視為同居人 或受雇人)代為收受。是以,抗告人對第一審確定判決及上 訴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之30日不變期間應自110年6月15 日之翌日起算,且因抗告人住所地在臺北市,毋庸加計在途 期間,算至110年7月15日(星期四)抗告人對第一審確定判 決及上訴審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之期間屆滿。詎抗告人竟 遲至112年7月7日始對第一審確定判決及上訴審確定判決提 起本件再審之訴,此有行政訴訟聲請再審狀上所蓋印本院收 文日期戳章足憑(見本院臺北地院交再字卷第17頁)。此外 ,再審原告並未提出任何足以證明再審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 並遵守不變期間之證據,顯見再審原告對原確定判決提起本 件再審之訴,已逾再審期間。抗告人雖主張相對人110年11 月11日函並未隨同檢附系爭鑑定意見書,故其無從僅憑函文 知悉系爭鑑定意見書内容,其係於112年6月中旬檢閱卷證時 方知悉系爭鑑定意見書內容,故本件並未逾再審不變期間云 云。然姑不論本件抗告人並未提出任何事證可以證明其所稱 相對人110年11月11日並未檢附系爭鑑定意見書之事。縱其 所述為真,細繹系爭鑑定意見書中清楚載明本件交通事故發 生時訴外人所駕駛之B車時速約75公里等情(見本院卷第104 頁),復對照卷附臺北地院110年交易字第78號過失傷害案 件111年1月11日審判筆錄之記載(見本院卷第131頁),當 日對訴外人行交互詰問時,抗告人即曾詰問訴外人「(問: 妳應該有收到裁決所的車禍鑑定意見書吧?)有。(問:上 面記載妳超速,車速為75公里,有何意見?)那個路口並沒 有測速,……。」則抗告人既於111年1月11日上開刑事案件審 理時可執系爭鑑定書之記載詰問訴外人,可見至遲於111年1 月11日抗告人即已知系爭鑑定意見書之存在及其內容,而確 實知悉再審理由,其遲至112年7月7日始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仍顯然已逾再審不變期間,是抗告人此部分主張顯屬推諉 之詞,並不可採。至抗告人雖稱本件因訴外人有偽造證據行 為,有多起民、刑事訴訟在進行,因此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1 條特別通融云云,惟經本院核對原審卷證,抗告人提起本件 再審之訴,根本未曾聲請回復原狀,且其所陳內容,不僅與 天災無涉,亦難認有何不應歸責於己之事由,是抗告人以此 指摘原裁定違法,自無可採。另程序事項之審查應先於實體 事項,本件抗告人其餘主張,核屬實體有無理由問題,然本 件再審之訴既不合法,本院自無審究實體事項之必要,併此 敘明。綜上所述,本件抗告人所提再審之訴,顯已逾法定不 變期間,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所提再審之訴,核無不合。抗告 意旨猶執前詞,指摘原裁定違誤,求予廢棄,難認有理由, 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8第 1項、第272條第3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高維駿 法 官 彭康凡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書記官 陳可欣

2024-12-23

TPBA-113-交抗-8-20241223-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623號 原 告 王柄洋 被 告 鍾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15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 國113年11月2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萬元,及自民國112年11月28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張博鈞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書記官 黃建霖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 條第1 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   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   審法院;未提出者,毌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   駁回之。

2024-12-12

CLEV-113-壢小-1623-20241212-1

桃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1724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鍾豪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113年度毒偵字第228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鍾豪犯施用第二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第1至5行「前 因施用毒品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8年度聲字第3 558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確定,與另案接續執行, 於民國111年1月26日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併付保護管束,於 111年5月1日保護管束期滿,假釋未經撤銷,未執行之刑視為 已執行完畢。又」之記載應予刪除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如附件)之記載。 二、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再犯施用第 一級或第二級毒品罪者,檢察官應依法追訴,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3條第2項定有明文。查被告鍾豪前因施用毒品案件 ,經本院以111年度毒聲字第1672號裁定送觀察、勒戒後, 認有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復經本院以112年度毒聲字第600 號裁定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嗣因停止處分執行,自 民國112年5月22日入所起至113年1月3日執畢釋放出所,並 經聲請人以113年度戒毒偵字第27號、第28號、第29號、第3 0號、第31號、第32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則被告於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 出所後,3年內再犯本案施用第二級毒品罪,依前開規定即 應依法追訴。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 級毒品罪。被告施用前持有第二級毒品之低度行為,為其施 用第二級毒品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㈡聲請意旨雖認被告有聲請書所載之科刑紀錄,主張本案應論 以累犯,並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 其於前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 刑以上之罪,固為累犯,然於本罪法定刑度範圍內應已足以 評價被告犯行,不需再依累犯規定予以加重法定刑(然仍作 為加重量刑事由予以審酌,詳後述)。  ㈢爰審酌被告已非初犯施用毒品,且其前已有多次因施用第二 級毒品案件經法院判決科刑之紀錄在案,此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佐,況被告於前開刑罰執畢,復 因施用毒品而受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執行,猶未能完全 戒絕施用毒品之習慣,再犯本案施用第二級毒品之犯行,可 知其惑於毒癮,意志力甚為薄弱,未有澈底根絕毒害之決心 ;又施用毒品,非但戕害自身身心健康,並對社會治安與他 人安全潛藏有相當之危害,惟施用毒品者均有相當程度之生 理成癮及心理依賴,其犯罪心態與一般刑事犯罪之本質並不 相同;併審酌其坦認犯行之犯後態度,以及其施用毒品之動 機及目的當係求一己之滿足,尚未生實際侵害於他人之法益 ,及本案犯罪手段、情節,另其前揭施用毒品前案係於前開 觀察、勒戒執行前所犯;兼衡其於警詢中自陳之智識程度、 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沒收部分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經送鑑驗結果,確均含有第二級毒品 甲基安非他命成分(詳如附表所示)等節,有桃園市政府警 察局桃警鑑字第1130070795號化學鑑定書(毒品編號:DD-0 000000)1紙在卷可考,是均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銷燬,至鑑驗用罄之部分,因已滅 失,爰不宣告沒收銷燬。又該盛裝毒品之包裝袋或包裝容器 ,以現今所採行之鑑驗方式,包裝袋或包裝容器均仍會殘留 微量毒品,而無法將之完全析離,亦均應依前揭規定一併宣 告沒收銷燬。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0條第1項、 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送達後之翌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 明理由(應附繕本),向本院合議庭提出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蔡沛珊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曾煒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季珈羽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及數量 鑑驗結果 對應卷證 1 白色晶體2包 檢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含袋毛重1.342公克,驗前淨重1.009公克,因鑑驗取用0.008公克用罄,驗餘淨重1.001公克)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警鑑字第1130070795號化學鑑定書(毒品編號:DD-0000000)(見毒偵卷第117至118頁)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毒偵字第2282號   被   告 鍾豪  年籍詳卷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 請以簡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鍾豪前因施用毒品等案件,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08年度 聲字第3558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確定,與另案接續 執行,於民國111年1月26日縮短刑期假釋出監,併付保護管 束,於111年5月1日保護管束期滿,假釋未經撤銷,未執行之 刑視為已執行完畢。又因施用毒品案件,經依同法院裁定令 入勒戒處所施以觀察、勒戒後,認有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 復經令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嗣因執行強制戒治6個月 以上,認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於113年1月3日停止戒治 釋放出所,並經本署檢察官以113年度戒毒偵字第27、28、2 9、30、31、32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詎其仍未戒除毒癮, 於上開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復基於施用第二 級毒品之犯意,於113年4月14日某時許,在桃園市○○區○○街 0巷00○0號之居所,以將甲基安非他命置入玻璃球點火燒烤 吸食煙霧之方式,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次。嗣於 同年月17日下午3時40分許,因另案通緝在桃園市八德區介 壽路2段490巷46弄路口為警緝獲,並扣得甲基安非他命2包 (淨重共1.009公克)。 二、案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鍾豪於警詢時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且被告為警查獲後,經採集尿液送檢,結果呈安非他命、甲 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有自願受採尿同意書、濫用藥物尿液 檢驗檢體真實姓名對照表、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 藥物檢驗報告各1份在卷可稽,並有上開扣案物可資佐證, 而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2包經鑑驗後,亦檢出含有甲基安非 他命成分,有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桃園市政府警 察局化學鑑定書各1份附卷可憑,被告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 第二級毒品罪嫌。其持有毒品之低度行為,為施用毒品之高 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又被告前有如犯罪事實欄所載之 論罪科刑及執行情形,有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1份附卷可稽 ,其於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 上之罪,為累犯,請參照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 及刑法第47條第1項之規定,審酌依累犯之規定加重其刑。 至扣案之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2包,請依同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之規定宣告沒收並諭知銷燬。 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 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4  日                檢 察 官 蔡沛珊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6  日                書 記 官 吳文惠  附記事項: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所犯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10-31

TYDM-113-桃簡-1724-20241031-1

司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24902號 聲 請 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相 對 人 鍾豪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111年11月10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交付聲請人 新臺幣360,000元,其中之新臺幣271,680元,及自民國113年4月 1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 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1年11月10日簽 發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內載金額新臺幣(下同)3 60,000元,到期日民國113年4月11日。詎於屆期提示後,尚 有票款本金271,680元未獲清償。為此提出本票1紙,聲請裁 定准許強制執行等情。 二、經查,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 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發票人 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 條規定聲請法院 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蔡佳吟

2024-10-23

SLDV-113-司票-24902-20241023-1

司促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8465號 債 權 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羅雅齡 債 務 人 鍾豪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台幣伍萬貳仟貳佰肆拾元,及其中 新台幣肆萬捌仟柒佰參拾伍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八月十 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四點七一計算之利息, 並賠償程序費用新台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 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周士翔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11

KSDV-113-司促-18465-202410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