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泰寧

共找到 42 筆結果(第 11-20 筆)

再易
臺灣高等法院

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再易字第10號 再審原告 劉沁榆 再審被告 李詠謙 胡梅蘭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再審之訴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2月11日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792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 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審之 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但自判決確定後已 逾5年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 文。次按提起再審之訴,應表明再審理由,民事訴訟法第501 條第1項第4款亦有明定。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敘明確定判 決有何合於同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及第497條原因之具體情形 而言,如未依法表明,自可認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其再審之 訴為不合法,毋庸命其補正,法院應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 ,以裁定駁回之。 經查,本院民國113年12月11日113年度上易字第742號判決(下 稱原確定判決),因不得上訴而於同日確定,並於同年月23日 送達再審原告,有原確定判決、本院書記官辦案進行簿可稽, 是再審原告於114年1月21日對之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書狀誤載 為「聲請再審」,本院卷第3頁該書狀上本院收文戳章),未 逾30日不變期間。然再審原告主張伊未實際居住於桃園市○○區 ○○路0段0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伊遷戶籍至系爭房屋 ,僅係為了伊所經營「○○○○○○○○」收信之便,不能單憑伊設籍 在該址,即認系爭房屋內物品遭破壞與伊有關云云。惟其未指 明原確定判決有何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各款及第497 條原因之具體情形,揆諸前揭說明,自難認其再審之訴為合法 ,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2-11

TPHV-114-再易-10-2025021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467號 抗 告 人 羅淑玲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聲明 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8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 度執事聲字第80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相對人合作金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合作金庫、遠東商銀)分別執臺灣高雄地方 法院(下稱高雄地院)102年度司執字第62950號、103年度司 執字第45422號債權憑證(下稱第62950號、第45422號債權憑 證),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北院)、原法院聲請於新臺 幣(下同)9萬2,145元及10萬1,683元本息、違約金債權(下 稱執行債權)範圍內,就抗告人對第三人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商人壽)之保險債權為強制執行,前者經 北院113年度司執字第36601號受理後,囑託原法院執行(113 年度司執助字第3553號,下稱第3553號),後者經原法院113 年度司執字第74774號受理後,併入第3553號合併執行。原法 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於民國113年3月19日以執行命 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扣押以抗告人為要保人如附表編號1 至4所示之保單(下稱系爭保單)之保險債權(即保單價值準 備金)。抗告人聲明異議請求撤銷系爭執行命令,執行法院於 同年5月6日以第3553號裁定(下稱原處分)駁回。抗告人不服 提出異議,原法院以113年度執事聲字第80號裁定(下稱原裁 定)駁回。抗告人仍不服復提起本件抗告,意旨略以:我國現 行法律未明確規範保單強制執行之範圍及金額,法律自應保障 人民基本權益如生存權;伊非不還債,是迫於無奈,伊配偶有 糖尿病且無終身醫療險,伊無固定工作收入,未來的醫療和保 險為伊等最基本保障,若終止保單者,日後重大急症,將無醫 療保險金;系爭保單為最基本之人壽保險,非儲蓄險,係保障 最基本之生存及就醫權益等語。 按執行法院於必要時,得核發執行命令終止債務人為要保人之 人壽保險契約,命第三人保險公司償付解約金,業經最高法院 民事大法庭以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就是類案件法律爭 議,作出統一見解。次按強制執行應依公平合理之原則,兼顧 債權人、債務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以適當之方法為之, 不得逾達成執行目的之必要限度,強制執行法第1條第2項定有 明文。而強制執行之目的,在使債權人依據執行名義聲請執行 機關對債務人施以強制力,強制其履行債務,以滿足債權人私 法上請求權之程序,雖強制執行法第52條、第122條規定,應 酌留債務人及其共同生活之親屬生活所必需之金錢或債權,惟 此係依一般社會觀念,維持最低生活客觀上所需者而言,非欲 藉此而予債務人寬裕之生活,債務人仍應盡力籌措,以維債權 人之權益。且強制執行貴在迅速實現執行名義內容,基於執行 名義之作成機關或實體權利救濟訴訟之受理法院,與執行法院 分離之原則,執行法院之審認並無實質確定力;另由司法事務 官辦理執行事務等相關面向考量,執行法院就是否屬無益執行 要件之判斷,當依外觀事實或狀態,為形式調查審認,俾兼顧 上開分離原則與執行事務之特色。則法院於強制執行事件之聲 明異議、異議或抗告程序,而適用強制執行法及相關規定時, 亦應依該調查審認之標準。   經查: ㈠合作金庫聲請強制執行之債權,計算自96年11月21日起至113年 3月19日止,其本金、利息及違約金合計16萬4,355元等情,有 第62950號債權憑證、高雄地院96年執字第13252號分配表及第 3553號分配表(第3553號卷第9至16、42至44頁)可證。另遠 東商銀聲請強制執行之債權則為10萬1,613元,及其中本金7萬 2,727元自96年3月29日起至104年8月31日止,按年息19.71%計 算之利息、自104年9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4.99%計算 之利息、訴訟費用1,110元及執行費用822元,亦有其強制執行 聲請狀、第45422號債權憑證(第3553號外放影印卷第4至11頁 )足稽。又系爭保單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即預估解約金如附表「 保單價值準備金」欄所示,合計27萬1,922元,有三商人壽之 陳報狀及保單明細(第3553號卷第30至40頁)足憑。參酌抗告 人名下除投資財產總額250元外無其他財產,於111年間營利所 得總額為5元及112年間則無任何所得,有稅務資訊連結作業查 詢結果財產所得資料(本院限閱卷第17至23頁)為證。則抗告 人未陳明有其他財產可供清償,抑或證明有何因此執行而不能 維持生活之事實,相對人請求執行扣押系爭保單可得請領之金 錢債權,以將系爭保單之解約金債權作為執行標的,有其必要 性,並無執行方法所造成之損害,與欲達成之執行目的利益顯 有失均衡之情。 ㈡再者,我國有全民健康保險等社會安全制度,可供國人適當醫 療保障及生活需求,抗告人未舉證其有何醫療或照顧費用之需 求,已超逾國家社會安全制度外不能合理負擔之程度。又系爭 保單除附表編號4外,其他保單之主約均已繳費期滿並均另於9 4年間為附約增額選擇權持續繳費中,且該表編號1至4所示之 保單自89年起至113年間實繳保費總額依序為31萬8,066元、40 萬3,130元、17萬6,325元及18萬8,765元等情,此有三商人壽 函覆暨保單資料(本院卷第33至76頁)足證,可知抗告人於執 行債權未清償期間尚能支付前述保費,顯非不能維持生活或無 籌措資金欠缺信用之人,難認系爭執行命令將致抗告人之生活 陷於困頓及欠缺醫療保障。況且,附表編號2至4之被保險人分 別為抗告人之配偶吳國明、長女吳欣瑜,於111及112年間吳國 明有薪資所得70萬1,316元、70萬7,914元、其他所得5,785元 、5,806元及營利所得29萬9,896元、3萬4,709元,且名下投資 財產總額20萬元,吳欣瑜則有利息所得1萬2,579元、1萬3,902 元及薪資所得4,478元,且名下有房屋及車輛各1筆之財產總額 44萬8,400元,此有稅務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財產所得資料 (本院限閱卷第27至43頁)為證,益徵系爭保單之執行並無礙 於抗告人或被保險人吳國明、吳欣瑜之基本生存權或就醫權益 。至抗告人主張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業已預告修法,保單解約 金額在10萬至20萬元間不得強制執行云云,然該僅為修正草案 ,尚非已生效之法律,執行法院依現行法規定扣押系爭保單之 預估解約金,於法並無違誤。 綜上所述,執行法院依相對人所請扣押系爭保單之保險債權, 並無不當,抗告人聲明異議請求撤銷系爭執行命令,為無理由 。從而,原處分駁回抗告人之異議及原裁定維持原處分,駁回 抗告人之異議,均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 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附表: 編號 保單編號 要保人/被保險人 契約始期/終期 保單價值準備金 (以113年3月12日為基準日) 出處 1 000000000000 羅淑玲/羅淑玲 89年11月21日/161年12月21日 5萬4,003元 第3553卷第32頁 2 000000000000 羅淑玲/吳國明 89年12月21日/160年12月21日 17萬0,105元 同卷第34頁 3 000000000000 羅淑玲/吳欣瑜 89年12月21日/194年12月21日 2萬6,205元 同卷第36頁 4 000000000000 羅淑玲/吳欣瑜 96年8月31日/194年8月31日 2萬1,609元 同卷第40頁 合計 27萬1,922元

2025-02-06

TPHV-113-抗-1467-20250206-1

臺灣高等法院

履行協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274號 抗 告 人 鎧銚綠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佩臻 0000000000000000 送達代收人 李昱霖 0000000000000000 相 對 人 威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有泉財富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侯宗翰 0000000000000000 送達代收人 邱群傑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履行協議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2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7號裁定提起抗告,本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抗告人於原法院起訴主張兩造簽立移轉協議書5份(下合稱系爭 協議),伊已依約給付款項完畢,但相對人拒絕履約,爰依系 爭協議第4條約定或委任之法律關係,請求擇一命相對人交付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辦理設備登記及契約轉讓等語,相對人則 以抗告人未依系爭協議約定先提付仲裁,依仲裁法第4條第1項 規定聲請停止訴訟等語,原法院於民國113年3月11日裁定本件 於兩造仲裁程序終結前停止訴訟程序,及命抗告人於收到該裁 定翌日起10日內將本件提付仲裁並向法院陳報,逾期即駁回其 訴,兩造均未於抗告期間聲明不服而確定(下稱113年3月11日 裁定),嗣原法院於同年7月12日以113年度重訴字第7號裁定 駁回其訴及假執行聲請(下稱原裁定)。抗告人不服,提起抗 告,聲明求為廢棄原裁定,意旨略以:系爭協議約定爭議糾紛 非僅得透過仲裁方式處理,同時約定第一審管轄法院為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即原法院),兩者無先、後順序,伊基於程序選 擇權提起本件訴訟,於法並無不合;原裁定未載明究依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何款事由駁回伊起訴,況伊業已將本件提付 中華不動產仲裁協會仲裁並選任仲裁人,原法院是否業已明確 通知闡明?是否已不得補正?亦有疑義;伊已選任仲裁人並書 面通知、催告相對人,其遲誤選任仲裁人,致本件程序延宕, 原裁定卻認伊未提付仲裁,認事用法誠有違誤等語。 按仲裁協議,如一方不遵守,另行提起訴訟時,法院應依他方 聲請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並命原告於一定期間內提付仲裁,仲 裁法第4條第1項固定有明文。惟依該條規定為停止訴訟程序之 裁定,旨在強制原告於停止期間內提付仲裁,並以之為起訴之 合法要件,而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為法院應依職權 調查之事項,無論訴訟進行至如何之程度,應隨時依職權調查 之。又當事人於契約中約定得以仲裁或訴訟解決爭議,係賦予 當事人程序選擇權,於一方行使程序選擇權而繫屬後,他方即 應受其拘束,當事人此程序選擇權應受仲裁機關、司法機關之 平等重視與保護,訴訟程序繫屬在先,先行起訴者既有程序選 擇權,嗣後提付仲裁者當無有仲裁法第4條之妨訴抗辯權,若 仍容認仲裁在後,則此程序選擇權行使結果將失卻「擇一」解 決爭議之意義,自非契約本意(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1491 號判決意旨參照)。 經查,系爭協議第3條爭議處理約定:「⒈若因本合約未能履行 所生之爭議糾紛,雙方同意本誠信原則磋商之,若協商未果, 雙方同意以中華民國商務仲裁條例(本院註:現行仲裁法)提 付(協議書誤載為「附」)商務仲裁,仲裁地點為台灣台北。 ⒉本合約若需涉訟,雙方同意以新北地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原審卷第375至383頁),是該條第1項約定兩造就履約發 生爭議時,先本誠信磋商,磋商不成時提付仲裁,並無「應」 提付仲裁之約定;同條第2項約定如涉訟時,合意以原法院為 第一審管轄法院,係與同條第1項提付仲裁之約定並列,且未 表明先後順序,或記載原則例外之意旨,堪認系爭協議第3條 約定係賦予當事人程序選擇權,亦即當事人得選擇提付仲裁, 若未選擇提付仲裁,而選擇提起訴訟時,則合意以原法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準此,抗告人於112年12月29日行使其程序選 擇權,向原法院提起本件訴訟解決兩造系爭協議履約爭議,依 上開說明,相對人即應受繫屬在先之訴訟拘束,尚無仲裁法第 4條第1項規定適用之餘地。則原法院113年3月11日裁定停止本 件訴訟程序,並命抗告人遵期提付仲裁且陳報法院,於法容有 不合。從而,原裁定以抗告人未依113年3月11日裁定遵期提付 仲裁,起訴不合程式而駁回其起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即有未洽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爰將原裁 定廢棄,發回原法院另為適法之處理。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藍家偉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2-04

TPHV-113-抗-1274-20250204-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

外國商務仲裁判斷聲請承認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非抗字第109號 再 抗告 人 EFAT GROUP LIMITED 法定代理人 Lee Jen Yi 代 理 人 張慧婷律師 相 對 人 NIPPON YUSEN KAISHA 法定代理人 Hitoshi Nagasawa 代 理 人 李念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外國商務仲裁判斷聲請承認事件,再抗告人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8月29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抗字第446號裁定, 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對於非訟事件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除以抗告不合法而 駁回者外,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為理由,非訟事件法第45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 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裁定就其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 實適用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違反司法院現尚有效及 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或消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 言,並不包括判決理由矛盾、理由不備、取捨證據失當、漏未 斟酌證據及認定事實錯誤之情形在內。次按法院關於仲裁事件 之程序,除本法另有規定外,適用非訟事件法,非訟事件法未 規定者,準用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第52條定有明文。是以聲請 承認外國仲裁判斷係非訟事件,法院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審核 該外國仲裁判斷是否合法有效作成,及有無仲裁法第49條、第 50條之消極要件,對於仲裁判斷之實際內容並不加以實質審查 。 本件相對人以兩造於西元2018年6月26日簽訂傭船契約(下稱系 爭契約),嗣因系爭契約發生糾紛,其依系爭契約第43條仲裁 條款約定(下稱系爭仲裁協議),向英國倫敦海事仲裁人協會 (LMAA)提出仲裁聲請(下稱系爭仲裁事件),經兩造參與後 ,仲裁庭於西元2021年9月29日作出仲裁判斷,惟因主文有誤 ,於同年11月14日作出更正書(下與前開仲裁判斷合稱系爭仲 裁判斷,詳如附表),爰依仲裁法第48條規定聲請承認系爭仲 裁判斷,經原法院以112年度仲聲字第5號裁定(下稱第5號裁 定)駁回,相對人不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112年度抗字第4 46號裁定(下稱原裁定)廢棄第5號裁定,並准予承認系爭仲 裁判斷。再抗告人不服,提起再抗告,聲明求為廢棄原裁定, 駁回相對人聲請,意旨略以:本件並無系爭契約第19條之適用 ,僅得依系爭契約第43條約定,由3名仲裁人組成仲裁庭,但 系爭仲裁判斷之仲裁庭組成及仲裁程序違反系爭契約第43條第 3項(抗告狀誤載為第2項)約定,原裁定有違背及不適用仲裁 法第50條第1項第3、5款規定、英國仲裁法第15條及第16條第5 項規定,及LMAA仲裁規則第8條(b)項規定等語。 按當事人聲請法院承認之外國仲裁判斷,有當事人之一方,就 仲裁人之選定或仲裁程序應通知之事項未受適當通知,或有其 他情事足認仲裁欠缺正當程序;或仲裁庭之組織或仲裁程序違 反當事人之約定之情形者,他方當事人得於收受通知後20日內 聲請法院駁回其聲請,仲裁法第50條第1項第3、5款前段定有 明文。查原法院以:依系爭仲裁協議,兩造約定系爭仲裁事件 應提交英國進行仲裁,並依LMAA於仲裁程序開始時之最新條款 即西元2017年倫敦海事仲裁員仲裁規則(下稱系爭規則)進行 ,而兩造就仲裁庭之組織,固於系爭仲裁協議第3項約定應由 仲裁人3人組成,惟系爭規則仲裁庭編第8條⒝項⑷款規定(下稱 系爭規定),仲裁庭由仲裁人3人組成時,倘兩造各指定1名仲 裁人之2名仲裁人在指定第3名仲裁人前已就全部仲裁事項達成 共識,該2名仲裁人即有權做出仲裁判斷;又依系爭契約第19 條之約定,系爭契約第1編第25欄(a、b、c選項)為空白,應 適用該條⒜項約定,而受英國法律管轄,並根據1950年及1979 年的仲裁法或當前生效的任何法律修改或重制(若有)在倫敦 進行仲裁。本件依相對人提出之LMAA證書、仲裁人共同簽署之 系爭仲裁判斷、英國律師意見書及公認證書等資料,足認系爭 仲裁判斷係由兩造各指定之1名仲裁人依系爭規定,就全部仲 裁事項達成共識而作成系爭仲裁判斷,核無我國仲裁法第50條 第1項第3、5款所定情形,是第5號裁定認系爭仲裁判斷有仲裁 庭之組織違反當事人約定之情形,駁回相對人之聲請,乃有未 洽,因而廢棄原裁定,並准予承認系爭仲裁判斷,經核於法並 無違誤,且解釋契約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其解釋縱有不當, 亦不生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問題(最高法院78年度台再字第26 號裁判意旨供參),則原裁定解釋契約而適用系爭契約第19條 約定及系爭規定,亦無違背法令或違反論理及經驗法則之情, 難認有置系爭仲裁協議第3項予以不論,而違背或消極不適用 仲裁法第50條第1項第3、5款規定及違反英國仲裁法第15條、 第16條第5項及系爭規則第8條⒝項之情事。況系爭契約第1編兩 造簽名欄上方約定:「It is mutually agreed that this Co ntract shall be perfomed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con tained in this Charter which shall include PartⅠ as we ll as PartⅡ.In the event of a conflict of conditions,t he provisions of PartⅠ shall prevail over those of Par tⅡ to the extent of such conflict.(雙方一致同意,本合 約應依照本租賃合約條件執行(包括第1編及第2編)。若條款有 所衝突,第1編條款於衝突範圍內之效力優於第2編)」(仲聲 卷第17、41頁),而第1編第25欄有關法律及仲裁明文引用第2 編第19條之約定,並未列載其後之第43條約定,是第19條、第 43條約定內容縱有衝突,依前說明,亦應優先適用第1編所引 用之第19條約定。因此,再抗告人指摘原裁定有前揭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之情事,核屬無據。 綜上所述,原裁定承認系爭仲裁判斷,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之情。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附表: 編號 內容 A EFAT GROUP LIMITED應給付NIPPON YUSEN KAISHA之金額如下: a.美金649,040元、美金73,445.89元、新加坡幣(下稱新幣)7,313元(原仲裁判斷為新幣4,702元,西元2021年11月14日更正為新幣7,313元),並自西元20l9年9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計算之利息。 b.NIPPON YUSEN KAISHA所花費之合理律師費與其他費用,並自仲裁判斷作成日(即西元2021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計算之利息。 B EFAT GROUP LIMITED之請求駁回。 C EFAT GROUP LIMITED之律師費與其他費用自行負擔。 D 仲裁程序費用由EFAT GROUP LIMITED負擔。如已由NIPPON YUSEN KAISHA支付時,EFAT GROUP LIMITED應返還NIPPON YUSEN KAISHA,並自NIPPON YUSEN KAISHA支付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4%計算之利息。 E 本仲裁判斷對雙方當事人就本案所涉糾紛為最終且具拘束力之判斷。

2025-01-22

TPHV-113-非抗-109-20250122-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6號 抗 告 人 林幸蓉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返 還不當得利事件,聲請法官迴避,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7日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第328號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按法官有民事訴訟法第33條所定情事,當事人固得聲請法官迴 避,使該當法官就當事人之具體訴訟事件不得執行審判職務 。然應以其訴訟事件仍繫屬於法院,尚由該法官審理為要件。 倘該事件已終結,不再繫屬於管轄之法院,或已非由當事人所 指之法官所審理,即不得聲請該法官迴避。查本件抗告人與相 對人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 (案列原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479號,下稱第1479號),業經 抗告人於民國113年6月3日該事件言詞辯論期日當庭以言詞撤 回起訴,並獲相對人同意,已由本院調閱第1479號卷宗核閱無 訛(本院卷第45頁、第1479號卷第134頁)。是抗告人於同年 月11日以吳宛亭法官承審第1479號事件拒絕調查關鍵證據,即 於同年月3日擬言詞辯論終結,有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 款之事由,聲請該法官迴避。原法院認該事件訴訟程序業已終 結,承審法官已無應執行之職務,抗告人不再行聲請迴避,以 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聲請,依前說明,即無不合。抗告論旨指 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1-14

TPHV-114-抗-16-20250114-1

續更三
臺灣高等法院

繼續審判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續更三字第1號 再 審原 告 康世雄(兼康林鳳之承受訴訟人) 康淑賢(即康林鳳之承受訴訟人) 康淑儀(即康林鳳之承受訴訟人) 康淑娟(即康林鳳之承受訴訟人)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永頌律師 陳怡君律師 再 審被 告 柏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啟芳 訴訟代理人 周哲宇 劉力維律師 蔡玫眞律師 傅文民律師 上 一 人 複 代理 人 傅曜晨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協同辦理變更登記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0 2年1月8日本院101年度重上字第443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兩造於本院106年度重再更㈠字第1號成立訴訟上和解,再審被告 請求繼續審判,經最高法院第三次發回更審,本院於113年12月1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原再審原告康林鳳於民國000年0月0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康 世雄、康淑賢、康淑儀及康淑娟(下合稱康世雄等人),有 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家事事件(全部)公告查詢結果( 本院卷㈠第289至297頁)可稽,康世雄等人聲明承受訴訟( 同卷第313至314頁),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按訴訟上之和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請求 繼續審判;和解後繼續審判之請求,須於和解成立或知悉無 效或得撤銷之原因後30日之不變期日內為之,此觀民事訴訟 法第380條第2項、第4項準用同法第500條第1項規定自明。   又民事訴訟法第52條規定,本法關於法定代理之規定,於法 人之代表人準用之。而關於訴訟之法定代理,依民法及其他 法令之規定,同法第47條亦定有明文。故因和解係無合法代 表權之人所為者,依法應認該訴訟行為不生效力,其和解有 無效之原因,自得基此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查: ㈠、董事就其與公司間之委任關係,依民法第549條第1項規定, 得隨時終止,其辭任之意思表示達到公司時,即發生效力。 另民法第95條第1項前段規定:「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 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乃採達到 主義。所謂達到,係指意思表示已進入相對人之支配範圍, 置於相對人隨時可以了解其內容之客觀狀態。是以書面所為 之非對話意思表示,如已進入相對人之實力支配範圍,且處 於依一般社會觀念,可期待相對人了解之狀態時,應認該意 思表示已對相對人發生效力。本件再審被告於107年5月18日 本院106年度重再更㈠字第1號成立和解(下稱系爭和解)前 登記之董事長為蔣炳正,董事為蔣炳正(持股零)、周哲宇 (持有實收股本200萬股中之199萬股)、周杉益(持有實收 股本200萬股中之5047股),實際負責人為持股達99%以上之 周哲宇,蔣炳正僅為登記負責人並於成立系爭和解前曾向法 院陳明其僅為登記負責人;另蔣炳正於106年6、7月間曾書 立記載其於106年7月31日辭去再審被告之董事暨董事長職務 等語之辭職書,交予周哲宇帶回再審被告公司置放於該公司 櫃子內等事實,業經周哲宇、蔣炳正及周杉益於本院證述或 陳述明確(本院109年度續更一字第1號卷〈下稱更一卷〉第28 7至289、290至298頁、110年度續更二字第1號卷〈下稱更二 卷〉㈢第242頁、本院卷㈠第76至77頁、系爭和解卷㈢第223頁) ,並有公司變更登記表及系爭辭職書(本院107年度續字第6 號卷〈下稱續字卷〉第49至55頁)可稽,堪認蔣炳正於106年7 月31日辭去再審被告之董事暨董事長職務之非對話意思表示 ,業經周哲宇帶回公司而置於再審被告之實力支配範圍,且 處於依一般社會觀念,可期待再審被告了解之狀態,而對再 審被告發生效力,此不因周哲宇將該辭職書帶回公司置放時 ,曾否提示予其他董事周杉益知悉而有異。 ㈡、又在訴訟程序上,法定代理權有無欠缺,不問訴訟程度如何 ,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縱當事人間無爭執,法院亦得隨時 予以調查;另公司法第12條規定:「公司設立登記後,有應 登記之事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之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 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第三人。」,係指在實體法上不 得對抗善意第三人而言,訴訟程序上並無其適用。是再審被 告在蔣炳正辭職以後,雖曾於他案訴訟、其他簽約文件或本 件所提書狀將蔣炳正列為其法定代理人,且遲至107年7月5 日始變更登記為周衫益(系爭和解卷㈠第39至63、567頁、卷 ㈡第163、511頁、續字卷第115至123、147至202頁、更一卷 第131至167、175至203、333至347、384頁),惟蔣炳正既 已於106年7月31日辭去再審被告之董事暨董事長職務,如前 所述,自不因嗣其他文書仍將之列為法定代理人而失其效力 。 ㈢、從而,蔣炳正於106年7月31日已辭去再審被告之董事暨董事 長職務,其於107年5月18日代表再審被告與再審原告成立系 爭和解,係無合法代表權之人所為之訴訟行為,依法不生效 力,故系爭和解有無效之原因,再審被告於107年6月6日請 求繼續審判,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且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三、按再審之訴,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 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民事 訴訟法第500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本院101年度 重上字第443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係於103年11月21日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441號(下稱第2441號)裁定駁 回再審原告之上訴時確定,上開裁定於同年12月15日送達再 審原告(第2441號卷第279頁),是再審原告於104年1月13 日對原確定判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本院104年度再字第4號 〈下稱第4號〉卷第1頁),並未逾30日之不變期間。 貳、實體方面:   一、再審原告主張:伊於101年12月25日前程序第二審言詞辯論 終結後之102年3月26日,始自訴外人林秀其取得如附表所示 未經斟酌之證物(下稱系爭證物),倘經斟酌,可知臺北市 ○○區○○街00號1樓、同市區○○路000號4樓及2樓房屋(前二者 起造人名義均為康世雄、末者為康林鳳,下合稱系爭房屋) ,係訴外人林添福、林添順、康武朝、周正輝、林秀雄(下 合稱林添福等5人)共同出資興建,並由林添福借用其配偶 即訴外人翁猜名義與營造廠商簽約,再審被告就系爭房屋應 無所有權存在,伊可受較有利之裁判,故原確定判決有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事由,爰提起本件再審之訴, 聲明求為廢棄原確定判決,並駁回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之 第二審上訴。 二、再審被告則以:康世雄為系爭房屋所屬建案(下稱系爭建案 )興建時之工地監工,其對於工程瞭若指掌,再審原告應於 00年0月00日林添福過世不久,即知有系爭證物存在,而未 於前訴訟程序中提出;況系爭證物縱經斟酌,亦難認其得受 較有利之裁判等語,資為抗辯。答辯聲明:再審之訴駁回。 三、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所謂當事人發現未經斟酌 之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係指前訴訟程序事實審之言詞辯論 終結前已存在之證物,因當事人不知有此,致未經斟酌,現 始知之者,或雖知有該證物之存在而因當時未能檢出致不得 使用,嗣後檢出之該新證物而言。當事人以發現得使用未經 斟酌之證物為再審事由者,應就其在前訴訟程序未發現或不 能使用之事實負舉證責任;且必以其新證據若經法院斟酌可 受較有利益之裁判者為限,此觀該款但書規定即明。查:  ㈠、原確定判決係以:再審被告登記之營業事項含委託營造廠興 建國民住宅及商業大樓出租出售,以及有關附帶事業之經營 及投資業務;系爭房屋係再審被告於66年5月13日與訴外人 林建成簽訂土地合建房屋契約書(下稱系爭合建契約),約 定由再審被告分得迄未辦理第1次登記之建物;嗣再審被告 斯時董事長林添順、總經理林添福、股東林秀雄雖於同年6 月24日另與康武朝、周正輝(即林添福等5人)簽立共同投 資興建房屋合約書(下稱系爭投資書),並指定再審原告為 系爭房屋之起造名義人,然審酌該二契約簽訂時間之先後, 系爭房屋係採邊售邊建方式進行,其相關建築執照(下稱建 照)申請、出售、發包興建、財務安排、竣工後交屋或出租 、與稅捐機關交涉、與林建成間之訴訟及房屋稅之繳納均由 再審被告為之,且林添順未提供起造人名義供申請建照,周 正輝僅提供曾順發1人為起造人等系爭房屋興建之後續發展 、衍生相關訴訟之當事人關係及系爭房屋之起造人名義變更 方式、管理使用情形等節,堪認系爭房屋係由再審被告興建 而原始取得所有權;依系爭投資書所載文字、林添順、周正 輝及康武朝等人於另案之證詞,以及卷附試算表之配股記載 ,足徵系爭投資書乃林添福等5人投資再審被告興建系爭房 屋之契約,其等於簽訂系爭投資書之始,並無分房之議,締 約真意應在於投資興建房屋出售獲利,而非分得房屋所有權 ,且該契約內容並未有向再審被告借用名義與地主簽訂系爭 合建契約之記載,亦未與再審被告有何委託經營、共同經營 或讓與系爭合建契約之約定,復無證據證明林添福等5人與 地主間存有合建契約,康武朝縱有投資,亦非直接出資興建 系爭房屋者,不能謂為系爭房屋所有權之原始取得者,因而 認定再審被告就系爭房屋所有權存在。 ㈡、再審原告提出簽立於66年至67年間之系爭證物,主張其係於1 02年3月26日始知悉及取得該等未經斟酌之證物,且如經斟 酌,可受較有利之裁判等語。本院審認如下:   1、查康林鳳、康世雄(下稱康林鳳等2人)均為系爭房屋之起造 名義人,並列名於附表編號1翁猜本人及其代理其他15名起 造人,而與建築師所簽立之工程委託契約書附件原起造人名 冊之中,且該契約騎縫及前揭名冊上有康林鳳等2人之用印 ;另再審原告自承訴外人康武朝為康世雄之父親、康林鳳之 配偶,且為系爭投資書之當事人,並提供康林鳳等2人擔任 起造人,而康武朝列名於附表編號2翁猜本人及其代理其他4 8名起造人與建築師所簽立之工程委託契約附件原起造人名 冊之中,且前揭名冊上有康武朝之用印,此觀前開兩份契約 之前言、委託人欄、起造人名冊之記載及用印情形即明(第 4卷㈠第37至40、44至49頁),是康林鳳等2人、康武朝依序為 附表編號1、2之契約當事人,依渠等3人之親屬關係及再審 原告陳稱康林鳳等2人為康武朝提供之登記起造人,衡諸一 般社會通念,已難認康林鳳等2人於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 辯論終結前,係不知有前開證物之存在或有不能檢出或命第 三人提出之情形。 2、另附表編號3至10所示證物,分別為翁猜(即林添福之配偶兼 提供之登記名義人)以本人兼代理人、業主代表人或僅本人 之身分,簽名用印而與營造廠商、電梯供應商、水道工程承 包商、模板工程承包商、衛生設備供應商簽立之工程或購置 合約書,此觀前開契約記載之立合約人、施工地點或建案名 稱及簽名用印情形(第4號卷第53至90頁),以及證人林秀其 於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北院)102年度北簡字第8242號 (下稱第8242號)康林鳳與再審被告等人間第三人異議之訴 事件中證稱:我父親林添福跟其他4位股東合資共同投資, 以我媽媽翁猜為起造人等語(第8242號卷㈡第49頁)即明。 徵諸康世雄於北院100年度訴字第2353號訴外人杜秀鳳與再 審被告間返還房屋等事件審理時證稱:我為系爭建案工地之 監工等語(原確定判決一審卷㈡第56頁反面),另於北院112 年度重訴更一字第1號林秀其等人與再審被告間確認房屋所 有權事件審理時證稱:66年開工後我是第一個進場的,69年 底交屋完畢後才離開;林添福往生後一陣子,我有聽林秀其 講過他有找到小包契約書;正良泰公司是借牌的,林添福委 託給小包,模板是劉姓小包、衛生器材的廠商是向榮,電梯 是伸瑞公司伸瑞牌等語(本院卷㈡第148至152頁),足見康 世雄為系爭建案之監工,對於施作興建房屋之相關工程承包 商或廠商知之甚詳,依社會常情,難以諉為不知或未曾看過 相關工程及採購合約(含系爭證物)。是康林鳳等2人既母 子,並同為系爭房屋之登記起造人,衡諸一般社會通念,亦 難認康林鳳等2人於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係 不知有前開證物之存在或有不能檢出或命第三人提出之情形 。 3、再審原告固主張其係於102年3月26日始輾轉取得系爭證物云 云,惟對於究竟是何時、以何方式發現及取得前開證物,則 先稱:康林鳳等2人係於前訴訟程序上訴第三審程序中整理 資料時發現系爭證物;嗣改稱:是向林明堂配偶劉立慈取得 ,林秀其分別將系爭證物交給林添福二媳婦杜秀鳳及康武朝 ;復改稱:林秀其知悉兩造間有類似訴訟,將系爭證物影本 交給康武朝,康武朝再交給康林鳳等2人云云(第4號卷㈠第3 頁、更一卷第651頁、系爭和解卷㈠第274頁),足見其前後 陳述不一,難以逕認與事實相符。是其主張於102年3月26日 始發現及取得系爭證物,殊難採認。 4、至證人林秀其雖於本院105年度再更㈠字第2號杜秀鳳與再審被 告間再審事件到庭證稱:杜秀鳳一審勝訴、二審敗訴,她認 為房屋是翁猜建的,為何變成再審被告的,她來問我,要找 證據扳回一城,我去找我弟弟林明堂的太太,她把公司管的 資料給我,時間不記得,我拿給杜秀鳳;康林鳳要我出庭作 證,叫我拿這些文件到法庭給法官看;我不記得康先生的文 件是何人交給他的等語(系爭和解卷㈠第411至412頁、卷㈡第 501至502頁),然杜秀鳳既為林添福次子林鼎盛之配偶,足 見該等契約係由林添福家族持有,系爭證物之存在應為杜秀 鳳可得而知,實難認杜秀鳳係於其所涉本院101年度上字第9 17號(下稱第917號)返還房屋等事件受敗訴判決後始知悉 或取得系爭證物,更遑論本件再審原告方因此輾轉取得。是 杜秀鳳雖同以其於第917號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後,始知悉 或取得系爭證物,而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款之事 由,對第917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亦經本院107年度再 更二字第2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521號判決駁回確 定(更二卷㈢第183至203頁),亦可為佐。 5、從而,再審原告應於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即 已知悉有系爭證物之存在,且所舉證據不足以證明其於前訴 訟程序有不能檢出或命第三人提出之情形,是其謂於102年3 月間始知悉或取得系爭證物一情,無足採信。況查,建築法 第31條第1款規定,建照申請書應載明起造人之姓名、年齡 、住址,乃主管建築機關於建築工程期間,在行政管理上須 有特定對象而設之權宜規定,是建照僅為行政機關管理建築 之方法,並非取得所有權之法定證據,未辦理建物第1次所 有權登記以前,房屋所有權屬於出資興建之原始建築人,與 起造人名義誰屬無涉,又依土地登記規則第79條第1項第1款 規定以觀,申請區分建物所有權第1次登記時,以使用執照 所載起造人為原則,故出賣人以預售屋出賣於買受人者,將 買受人列為起造人,使買受人原始取得建築物所有權之情形 ,亦所在多有,故建照所載之登記起造人,非必為原始出資 興建之人。查系爭建案共分為7層樓建物5棟(共64戶)、5 層樓建物2棟(共55戶)各自取得建照,其中7層、5層建物 原登記起造人分別為16人、49人,嗣因出售依序變更為30餘 人、60餘人(系爭和解卷㈡第197至203、337至473頁)。系 爭證物非系爭房屋之出資證明,無從據以判斷其所有權歸屬 ,是系爭建案之建物設計、監造、施工、購置電梯、水道工 程、模板工程及衛生設備購置,縱有以全體登記起造人或其 一人或該人為業主代表人而與廠商簽約之情形,衡酌翁猜為 林添福之配偶,復為再審被告當時之股東,而林添福於64年 3月間起至73年4月間為再審被告之常務董事兼經理人(原確 定判決一審卷㈡第33至36頁反面),則系爭建案以上述契約模 式委託廠商設計、監造及施作,並購置電梯及衛生器材,顯 係為了配合建照所附起造人名冊之外觀,亦無從逕認系爭房 屋即為其登記起造人即康林鳳等2人或指定其等之康武朝所 出資,自不足以推翻原確定判決所為系爭房屋實質是由再審 被告出資興建及原始取得所有權之認定。是縱經斟酌系爭證 物,亦難認得為有利於再審原告之判斷。   四、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不能舉證證明其於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 詞辯論終結前,係不知有系爭證物之存在或有不能檢出或命 第三人提出之情形;且系爭證物縱經斟酌,亦難認其得受較 有利益之裁判,則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3 款規定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至再審原告聲請傳喚證人林秀其,證明系爭證物之形式上真 正及其於前訴訟程序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後始知悉或取得( 第4號卷㈠第5頁、卷㈡第12、13、63頁反面、第74、117、176 頁),但再審被告已不爭執系爭證物之形式上真正(系爭和 解卷㈠第232頁),再審原告亦提出林秀其於他案前開證述筆 錄(系爭和解卷㈠第409至412頁),而再審原告應於前訴訟 程序事實前知悉有系爭證物之存在,業如前述,自無再予調 查之必要,併予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附表: 編號 證物名稱 備註 ⒈ 翁猜等16人與建築師李石生66年9月5日訂立之工程委託契約書 再證3(第4號卷㈠第36至42頁) ⒉ 翁猜等49人與建築師李石生66年9月22日訂立之之委託契約書 再證4(第4號卷㈠第43至51頁) ⒊ 翁猜等與正良泰營造有限公司66年10月1日訂立之工程合約書 再證5(第4號卷㈠第52至56頁) ⒋ 翁猜等與正良泰營造有限公司66年12月20日訂立之工程合約書 再證6(第4號卷㈠第57至61頁) ⒌ 翁猜為業主代表人與伸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66年11月11日訂立之電梯購置合約書 再證7(第4號卷㈠第62至72頁) ⒍ 翁猜為業主代表人與林献章66年11月8日訂立之水道工程合約書 再證8(第4號卷㈠第73至79頁) ⒎ 翁猜為業主代表人與劉金灶66年10月25日訂立之模板工程合約書 再證9(第4號卷㈠第80至86頁) ⒏ 翁猜與和成牌總經銷67年7月27日訂立之衛生器材買賣契約書 再證10(第4號卷㈠第87至91頁)

2025-01-14

TPHV-113-續更三-1-2025011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電信費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1062號 上 訴 人 李訓岳 訴訟代理人 葉建偉律師 黃靖雯律師 被上訴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家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學海 訴訟代理人 張簡勵如律師 林若榆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電信費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4 月22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20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藉由線上白金會員申租管道,向伊租用 用戶代碼「0000000000」號雲端運算服務,然自民國112年7月 起至同年9月止,共積欠雲端連線費用新臺幣72萬1,922元,爰 依前開雲端運算服務電信設備租用之法律關係,求為命上訴人 如數給付,並加計法定遲延利息之判決(原審以上訴人經合法 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而准被上訴人聲請,一造辯論 而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 上訴人則以:伊於原審程序中已向法院陳明指定葉建偉為伊之 送達代收人,但原審113年4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通知書卻未向 伊所陳明之送達代收人為送達,致伊未合法受通知而於言詞辯 論期日未到場,原審未查即依被上訴人聲請准予一造辯論,並 為伊敗訴判決,屬訴訟程序有重大瑕疵,爰請求廢棄原判決, 發回原法院審理等語。 按第一審之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第二審法院得不經言詞 辯論,廢棄原判決,而將該事件發回原法院,但以因維持審級 制度認為必要時為限,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第453條定 有明文。又所謂因維持審級制度之必要,係指當事人因在第一 審之審級利益被剝奪,致受不利之判決,須發回原法院以回復 其審級利益而言。次按,當事人經指定送達代收人,向受訴法 院陳明者,依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規定,應向該代收人為 送達,但如向當事人為送達,而於該當事人並無不利時,尚非 法所不許。經查:上訴人在原審訴訟程序中,因慮及其常因工 作外出,恐漏未收受訴訟文書,曾於113年1月10日向原審具狀 載明送達代收人為葉建偉及其處所為臺北市○○區○○○路0段000 號17樓,惟原審嗣後所寄發之同年4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通知 書,並未依該址送達,仍按上訴人戶籍址即桃園市○○區○○路00 號寄存送達,其未實際領取,致上訴人於該期日未到場等情, 有民事陳報狀、送達證書、同年4月10日民事報到單、言詞辯 論筆錄及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同年12月11日函檢送司法 文書領取名冊可稽(見原審卷第54、70、80至83頁及本院卷第2 1、129至131頁),堪認原審向上訴人為送達,而未依其陳報 之代收人為送達,對於上訴人而言確有不利益,是其於113年4 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已受合法通知而未到庭,乃有正當理由, 原審不察,逕認上訴人於該言詞辯論期日已受合法通知而無正 當理由未到庭,准被上訴人一造辯論並為上訴人敗訴判決,其 訴訟程序自有重大瑕疵,且已影響上訴人之審級利益。 綜上所述,原判決訴訟程序既有重大瑕疵,上訴人復不同意由 本院就該事件自為實體之裁判,以補正上開訴訟程序之瑕疵( 本院卷第150頁),為維持審級制度,自有將本事件發回原法 院更為裁判之必要。爰不經言詞辯論,由本院將原判決廢棄, 發回原審法院更為裁判,俾維審級利益。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1-13

TPHV-113-上易-1062-20250113-1

金上更三
臺灣高等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金上更三字第2號 上 訴 人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 法 定代理 人 張心悌 訴 訟代理 人 古鎮華律師 李致葳律師 被 上 訴 人 東森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人 廖尚文 被 上 訴 人 王令麟 王令一 許忠明 李友江 邱兆鑫 達嘉麟 張樹森 潘凌雲 洪淵源 蕭國和 蔡政達(即蔡阿田之承受訴訟人) 蔡東龍(即蔡阿田之承受訴訟人) 蔡松蒼(即蔡阿田之承受訴訟人) 蔡宜秀(即蔡阿田之承受訴訟人) 蔡明娟(即蔡阿田之承受訴訟人) 陳林慧嬪(即陳維讓之承受訴訟人) 陳珮華(即陳維讓之承受訴訟人) 陳珮真(即陳維讓之承受訴訟人) 陳清吉 黃鳴棟 蔡高明 上 列 23 人 共 同 訴 訟代理 人 謝協昌律師 被 上 訴 人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原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法 定代理 人 傅文芳 訴 訟代理 人 洪珮琪律師 廖正幃律師 被 上 訴 人 黃敏全 阮呂艷 何志儒 鄭戊水 共 同 訴 訟代理 人 方鳴濤律師 被 上 訴 人 鄭金貴(即蔡阿田之承受訴訟人) 鄭志宏(即鄭江河之承受訴訟人) 蕭惠瑛(即蕭俊郎之承受訴訟人) 蕭俊傑(即蕭俊郎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蕭惠瑛、蕭俊傑為被上訴人蕭俊郎之承受訴訟人,續行 訴訟。   理 由 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者, 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訴訟 以前當然停止;前開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即 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當事人不聲 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民事 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及第17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訴訟程 序於判決送達後提起上訴前,發生當然停止之原因者,依民事 訴訟法第177條第3項規定,當事人承受訴訟之聲明,既應由為 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則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前,甚至言詞辯 論終結前,發生當然停止之原因,其承受訴訟之聲明,更應由 為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自屬當然之解釋(最高法院76年度第 10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經查,本件被上訴人蕭俊郎於本院民國113年7月2日言詞辯論終 結前之000年0月0日死亡,繼承人為其父蕭火綿、母蕭蔡阿桂 ,而蕭蔡阿桂於000年0月0日死亡,繼承人為蕭火綿及子女蕭 惠瑛、蕭俊傑(下稱蕭惠瑛等2人),另蕭火綿業於000年0月0 日死亡,繼承人為蕭惠瑛等2人,且均未向法院聲明拋棄繼承 ,有個人除戶資料、戶籍謄本及家事事件(繼承事件)公告查 詢結果(本院限閱卷第137至159頁)可稽。是本件自應由蕭惠 瑛等2人承受訴訟,並據上訴人及蕭惠瑛等2人具狀由蕭惠瑛等 2人聲明承受訴訟,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1-13

TPHV-111-金上更三-2-20250113-2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179號 抗 告 人 李鴻源 送達代收人 張家榛律師             梁曉雲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聲明異議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30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 聲字第27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本件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前持原法院98年度司執字第89807號 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執行名義),向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 執行法院)聲請對抗告人為強制執行,執行伊如附表編號1至3 所示之保單(下合稱系爭保單),執行法院以113年度司執字 第26954號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後,於民國113 年3月14日就系爭保單核發扣押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 惟原裁定未具體審查及說明系爭保單予以強制執行是否符合狹 義比例原則,有理由不備之嫌,且僅衡量保單解約金與系爭債 權之數額,顯有重大違誤,更有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 第897號裁定意旨;伊屆一定年齡,已有嚴重腫瘤並手術治療 ,據此申請保險理賠,可預見伊將隨年齡增長,有更多身體問 題,可能需再次治療腫瘤,若伊喪失保險權益者,無法僅自健 保制度獲得相當保障,將影響伊生存權,故保單當屬於伊及其 共同生活親屬之生活所必需等語。 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異議 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有理由 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民 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第3項 分別定有明文,此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所準用。經查,相 對人持系爭執行名義聲請對抗告人就系爭保單為強制執行,執 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後,於113年3月14日就系爭保單核 發系爭執行命令等情,業經本院核閱系爭執行事件卷宗無訛, 堪認屬實。然遍觀該案卷宗,僅可見同案執行債務人即抗告人 配偶陳佩琪於113年4月9日對系爭執行命令具狀聲明異議(同 卷第79至93頁),執行法院於同年月12日函命陳佩琪補正其本 人或被保險人最新財產所得資料等資料(同卷第77頁),嗣於 同年5月2日陳佩琪與抗告人同時具名陳報渠等財產清冊、診斷 證明書及領取醫療理賠金存摺,並說明渠等身體狀況及收入( 同卷第115至149頁),是抗告人未於前開陳佩琪所為聲明異議 狀同時具名其為聲明異議人,亦未於該陳報狀表明其對於系爭 執行命令有如何不服之情事,則抗告人究有無於系爭執行命令 送達後之法定期間內向執行法院就系爭執行命令聲明異議,尚 有疑義;執行法院認抗告人曾聲明異議主張其「年事已高,需 靠保單支付住院及醫療費用,若將保單解約將無力維持生活, 為此聲明異議,請撤銷扣押命令」等語,究語出何處,亦有未 明,原法院未查明此節,逕認抗告人已為聲明異議,而維持原 處分,駁回抗告人之異議,容有未洽。抗告意旨雖未指摘原裁 定此部分不當,但原裁定既有前開未查明之處,爰將原裁定廢 棄,發回原法院另為妥適之處理。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附表: 編號 保單名稱 保單編號 要保人/被保險人 起保日期 預估解約金 備註 1 新光人壽防癌終身壽險 0000000000 李鴻源/李鴻源 77年10月4日 23萬9,091元 (以113年10月26日試算) ⑴系爭執行事件卷第107頁:主約有醫療險、健康險之性質,繳費期滿。 ⑵本院卷第55至57頁:近五年無理賠或保單借款資料。 2 南山人壽新康祥終身壽險-B型 0000000000 李鴻源/李鴻源 92年12月31日 3萬7,800元 (以113年10月24日試算) ⑴系爭執行事件卷第109頁。 ⑵本院卷第49頁:96年12月31日減額繳清。近五年無理賠資料。 3 南山人壽康寧終身壽險 0000000000 李鴻源/李鴻源 86年7月21日 27萬7,410元 (以113年10月24日試算) ⑴系爭執行事件卷第109頁。 ⑵系爭執行事件卷第127至129頁診斷證明書:112年2月6日初診、同年月7日住院、同年月8日手術修補斷裂右側二頭肌短頭、同年月9日出院;112年5月25日接受內視鏡息肉切除術(結腸良性腫瘤)。 ⑶本院卷第49至51頁:主約無需繳費,附約保費墊繳中。因112年2月6日意外(協助抬櫃,造成受傷),於同年3月9日申請醫療理賠7萬6,023元;因112年5月25日住院,於同年9月13日申請醫療理賠2萬8,040元。 合計 55萬4,180元

2025-01-03

TPHV-113-抗-1179-20250103-1

臺灣高等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61號 聲 請 人 段嘉惠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世紀長虹管理委員會間請求交付資料等事 件(113年度上字第1017號),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聲請交付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3096號請求交 付資料等事件之法庭錄音錄影光碟部分,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   理 由 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有 明文。此項移轉管轄之規定,於同法規定聲請事件亦應適用。 再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聲 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亦為法院組織法第90條 之1第1項所明文。又司法院訂頒之法院辦理聲請交付法庭錄音 錄影內容應行注意事項(下稱注意事項)第3條規定:交付法 庭錄音、錄影內容之聲請事件,應由錄音、錄影之法院裁定之 。但錄音、錄影之法院與錄音、錄影內容所屬事件卷證所在之 法院不同者,該卷證所在之法院,認有必要者,亦得裁定之; 認無必要者,得將該聲請事件裁定移送錄音、錄影之法院。 聲請人聲請交付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112年度訴 字第3096號事件全部期日之法庭錄音錄影光碟,係由新北地院 錄音及保存,且本件核無注意事項第3條但書前段之情事,揆 諸前揭說明,自應由新北地院受理為宜。爰依職權將此部分聲 請裁定移送新北地院。至聲請人聲請交付本院法庭錄音錄影光 碟部分,則由本院另為裁定,附此敘明。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翠華               法 官 梁夢迪               法 官 饒金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書記官 陳泰寧

2025-01-03

TPHV-113-聲-461-20250103-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