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陶德斌

共找到 16 筆結果(第 11-16 筆)

侵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妨害性自主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侵上訴字第7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甲○○ 選任辯護人 陶德斌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妨害性自主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 審侵訴字第13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2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024號),關於科刑部分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甲○○緩刑貳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上訴即本院審理範圍之說明   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 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查上訴人即被告甲○○(下稱 被告)迭明示僅針對原判決之科刑部分,提起上訴(本院卷 第63、95頁),故本院僅就原判決對被告之宣告刑妥適與否 ,進行審理,至於原判決其他部分,則非本院得予審究,先 予指明。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請考量被告為本案行為時甫滿18歲,並 與被害人AV000-A112484(真實姓名、年籍詳卷內彌封袋, 下稱甲女)乃為男女朋友之交往關係,兩情相悅下,一時失 察才違犯本案,被告成年後深切反思自己先前錯誤,於半工 半讀照顧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父親之餘,猶勉力彌補被害人損 害,而於提起第二審上訴後,已與被害人甲女,及告訴人AV 000-A112484A(即甲女之母,真實姓名、年籍亦詳卷內彌封 袋,下稱乙女),均達成和解,並如數付訖合計新臺幣(下 同)30萬元之賠償金,為被告從輕量刑等語,指摘原審量刑 過重,並請求為緩刑之宣告。 三、上訴有無理由之論斷   原審審酌:被告明知被害人甲女為14歲以上未滿16歲之少女 ,身心發展及性觀念意識未臻健全成熟,竟為滿足自己慾望 而對被害人甲女為性交行為,對於被害人甲女之身體及心理 均造成負面之影響,所為誠屬不該;惟念及被告犯後坦承犯 行,態度尚可;兼衡被告本案犯罪之動機、情節、所生損害 之程度、被告於原審審理時自陳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生活經濟 狀況(事涉隱私詳原審卷)、素行(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參照)等一切情狀,對被告量處有期徒刑5月之 刑。本院經核原審就被告所量處之刑,已依刑法第57條規定 詳細審酌,而尚稱允妥,並無被告所指摘量刑過重之失,是 被告上訴屬無理由,應予駁回其上訴。 四、本院宣告緩刑之理由   被告前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27頁),符合刑 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被告在與被害人甲女交往過程 中,因一時失慮逾越法律分際,致罹刑典,暨犯後始終坦認 犯行不諱,並於二審審理過程中,徵獲被害人甲女、告訴人 乙女之諒解而願意以30萬元達成和解,且業全數如期付清, 有和解書、匯款單在卷足憑(本院卷第83至85頁),顯見被 告犯後尚具積極面對、反省負責之態度,依上述情狀,應可 滿足刑罰之社會一般預防及就本件具體個案特別預防之要求 ,諒被告歷此次偵、審程序及罪刑之宣告,應能知所警惕, 信無再犯之虞,本院因認對被告所受宣告刑,以暫不執行為 適當,爰宣告緩刑2年。復依刑法第93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 ,宣告被告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以啟自新。又被告違犯 本案時(即111年初)僅滿18歲而「並非」成年人,迄112年 1月1日方因民法修正施行而成年,從而被告固對係屬少年( 少女)之被害人甲女,故意違犯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之罪而 受緩刑宣告,猶無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之1 相關規定之適用,併予指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 第93條第1項第1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張媛舒提起公訴,檢察官楊慶瑞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孫啓強                    法 官 林永村                    法 官 莊珮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記官 王居珉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 《刑法第227條第3項》 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 刑。

2024-11-05

KSHM-113-侵上訴-73-20241105-1

原金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9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3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仕杰 選任辯護人 江雍正律師 陶德斌律師 蘇柏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分經檢察官提起及追加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1342號、113年度偵字第10463號、113年度偵字第195 11號),本院合併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有關被告張仕杰部分均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與該院112年 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 理 由 一、按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1款 定有明文。次按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牽連者,得合併由 其中一法院管轄;前項情形,如各案件已繫屬於數法院者, 經各該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將其案件移送於一法院合併審 判之,同法第6條第1項、第2項前段亦有明定。 二、本案被告張仕杰因另案詐欺等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19357號提起公訴,現繫屬於臺灣橋 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審理中(案號:112年金易字6 1號【下稱另案】),迄未審結,且另案與本案核屬一人犯 數罪之相牽連案件等情,有該案及本案起訴書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在卷可稽。茲因被告之辯護人具狀聲請 將本案移送至橋頭地院與另案合併審判,而橋頭地院之另案 承審法官亦表示同意本院將本案移由該院合併審判,有本院 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審酌本案與另案確屬一人犯數 罪之相牽連案件,合併審理對被告及訴訟之進行均屬有利, 爰依前揭規定,將本案移送橋頭地方法院與另案合併審判。 三、另按法院就刑事訴訟為第6條第2項、第8條至第10條之裁定 者,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89 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案被告所犯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 38號案件,業經告訴人盧志忠、楊志祥提出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63號受理。惟本院 既已將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案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與該院112年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揆諸前揭 說明,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2項前段、第489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陳銘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4-10-16

KSDM-113-原金訴-38-20241016-1

原金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9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3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仕杰 選任辯護人 江雍正律師 陶德斌律師 蘇柏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分經檢察官提起及追加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1342號、113年度偵字第10463號、113年度偵字第195 11號),本院合併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有關被告張仕杰部分均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與該院112年 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 理 由 一、按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1款 定有明文。次按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牽連者,得合併由 其中一法院管轄;前項情形,如各案件已繫屬於數法院者, 經各該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將其案件移送於一法院合併審 判之,同法第6條第1項、第2項前段亦有明定。 二、本案被告張仕杰因另案詐欺等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19357號提起公訴,現繫屬於臺灣橋 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審理中(案號:112年金易字6 1號【下稱另案】),迄未審結,且另案與本案核屬一人犯 數罪之相牽連案件等情,有該案及本案起訴書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在卷可稽。茲因被告之辯護人具狀聲請 將本案移送至橋頭地院與另案合併審判,而橋頭地院之另案 承審法官亦表示同意本院將本案移由該院合併審判,有本院 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審酌本案與另案確屬一人犯數 罪之相牽連案件,合併審理對被告及訴訟之進行均屬有利, 爰依前揭規定,將本案移送橋頭地方法院與另案合併審判。 三、另按法院就刑事訴訟為第6條第2項、第8條至第10條之裁定 者,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89 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案被告所犯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 38號案件,業經告訴人盧志忠、楊志祥提出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63號受理。惟本院 既已將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案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與該院112年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揆諸前揭 說明,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2項前段、第489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陳銘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4-10-16

KSDM-113-原金訴-39-20241016-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9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3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仕杰 選任辯護人 江雍正律師 陶德斌律師 蘇柏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分經檢察官提起及追加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1342號、113年度偵字第10463號、113年度偵字第195 11號),本院合併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有關被告張仕杰部分均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與該院112年 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 理 由 一、按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1款 定有明文。次按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牽連者,得合併由 其中一法院管轄;前項情形,如各案件已繫屬於數法院者, 經各該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將其案件移送於一法院合併審 判之,同法第6條第1項、第2項前段亦有明定。 二、本案被告張仕杰因另案詐欺等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19357號提起公訴,現繫屬於臺灣橋 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審理中(案號:112年金易字6 1號【下稱另案】),迄未審結,且另案與本案核屬一人犯 數罪之相牽連案件等情,有該案及本案起訴書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在卷可稽。茲因被告之辯護人具狀聲請 將本案移送至橋頭地院與另案合併審判,而橋頭地院之另案 承審法官亦表示同意本院將本案移由該院合併審判,有本院 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審酌本案與另案確屬一人犯數 罪之相牽連案件,合併審理對被告及訴訟之進行均屬有利, 爰依前揭規定,將本案移送橋頭地方法院與另案合併審判。 三、另按法院就刑事訴訟為第6條第2項、第8條至第10條之裁定 者,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89 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案被告所犯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 38號案件,業經告訴人盧志忠、楊志祥提出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63號受理。惟本院 既已將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案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與該院112年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揆諸前揭 說明,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2項前段、第489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陳銘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4-10-16

KSDM-113-原附民-62-20241016-1

原附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 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9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號 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3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仕杰 選任辯護人 江雍正律師 陶德斌律師 蘇柏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分經檢察官提起及追加提起公訴(113 年度偵字第1342號、113年度偵字第10463號、113年度偵字第195 11號),本院合併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有關被告張仕杰部分均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與該院112年 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 理 由 一、按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之案件,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1款 定有明文。次按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牽連者,得合併由 其中一法院管轄;前項情形,如各案件已繫屬於數法院者, 經各該法院之同意,得以裁定將其案件移送於一法院合併審 判之,同法第6條第1項、第2項前段亦有明定。 二、本案被告張仕杰因另案詐欺等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2年度偵字第19357號提起公訴,現繫屬於臺灣橋 頭地方法院(下稱橋頭地院)審理中(案號:112年金易字6 1號【下稱另案】),迄未審結,且另案與本案核屬一人犯 數罪之相牽連案件等情,有該案及本案起訴書及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在卷可稽。茲因被告之辯護人具狀聲請 將本案移送至橋頭地院與另案合併審判,而橋頭地院之另案 承審法官亦表示同意本院將本案移由該院合併審判,有本院 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審酌本案與另案確屬一人犯數 罪之相牽連案件,合併審理對被告及訴訟之進行均屬有利, 爰依前揭規定,將本案移送橋頭地方法院與另案合併審判。 三、另按法院就刑事訴訟為第6條第2項、第8條至第10條之裁定 者,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89 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案被告所犯本院113年度原金訴字第 38號案件,業經告訴人盧志忠、楊志祥提出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由本院以113年度原附民字第62、63號受理。惟本院 既已將113年度原金訴字第38號案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與該院112年度金易字第61號刑事案件合併審判,揆諸前揭 說明,視為就附帶民事訴訟有同一之裁定,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2項前段、第489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6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陳銘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雅雯

2024-10-16

KSDM-113-原附民-63-20241016-1

金上重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金上重訴字第9號 上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運銘絃 選任辯護人 陶德斌律師 江雍正律師 劉嘉凱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呂睿彤 選任辯護人 顏偉哲律師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顏偉哲律師 李嘉耿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潘俊霖 選任辯護人 鄭堯駿律師 三 審 選任辯護人 金學坪律師 陳觀民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運銘絃、呂睿彤、潘俊霖均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月拾日起延長 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法院延長限制出境、出海裁定前,應給予被告 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下稱被告)運銘絃、呂睿彤(原名呂柏廷)、 潘俊霖涉嫌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於偵查中均經檢 察官聲請羈押獲准,經法院於民國110年12月16日裁定被告3 人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及授受物件,嗣案件經移審,原審法 院於111年2月10日訊問被告3人後,認被告運銘絃涉嫌違反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l項前段之主持犯罪組織、被告呂 睿彤、潘俊霖則均涉嫌違反同條例第3條第l項後段之參與犯 罪組織罪嫌,另被告3人均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 、第3款之三人以上共同以電子通訊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 財、同法第339條之3第1項之非法以電腦製作不實財產權得 喪變更紀錄取財及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洗錢罪嫌 ,嫌疑重大,且均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原 因,惟認被告3人若能具保並限制出境、出海,則均得免予 羈押,爰命被告運銘絃具保新臺幣(下同)600萬元、被告 呂睿彤具保100萬元、被告潘俊霖具保30萬元,並均自111年 2月10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後停止羈押,另分別自111年1 0月10日起、自112年6月10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 再經本院裁定自113年2月10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至 今。 三、茲被告3人上述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即將屆滿,經給予其 等及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本院審酌被告3人涉犯上開 罪嫌之嫌疑重大,被告運銘絃、呂睿彤更依序經本院判處應 執行有期徒刑8年4月、7年2月在案,被告潘俊霖則經原審判 處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10月後經本院駁回上訴在案,而被告3 人均對本院判決提起上訴,尚待第三審法院審理。考量本案 詐欺集團規模非小,犯罪期間達5個月,被害總人數達145人 ,犯罪情節重大,且被告3人在境外成立電信詐欺機房,顯 與境外人士有相當之連結,有出境逃亡之疑慮,有相當理由 足信被告3人有逃亡之虞。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 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3人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 制之程度,為確保後續審理程序之順利進行,認有繼續限制 被告3人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楊智守 法 官 毛妍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書記官 陳昱光

2024-10-07

KSHM-112-金上重訴-9-20241007-4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