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交訴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訴字第8號 公 訴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仁富 男 民國00年0月0日生(已於000年0月0 日死亡)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調偵字第 11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李仁富於民國113 年6 月2 日19時33分 許,駕駛車牌號碼00W-1271號自小客車,在金門縣○○鄉○○○0 0號建物旁由東往西方向倒車時,本應注意汽車倒車時,應 謹慎緩慢後倒,並隨時注意行人,而依當時天候、照明、路 面狀況、視距等客觀行車環境,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 注意及此,貿然向後倒車,適有告訴人呂烏香自上開地點由 北往西方向行走至前開車輛後方,閃避不及,遭被告駕駛之 前開車輛撞擊倒地,致告訴人受有頭部鈍傷及頭皮血腫、左 側前胸壁挫傷、左側肩膀挫傷、左側肩胛骨骨折、左側第三 肋骨骨折等傷害(李仁富所涉過失傷害部分,業經檢察官另 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詎被告明知其駕車發生交通事故,並 得預見告訴人可能受有傷害,竟仍基於駕駛動   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之犯意,未停留於   現場等候警方到場處理,亦未協助傷者就醫,即逕駕車離開   現場而逃逸。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肇 事逃逸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 條第5 款、第307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案被告因公共危險(肇事逃逸)案件,經檢察官提起 公訴,然被告已於114年2月3日死亡,有本院拘票暨報告書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相驗屍體證明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 91至97頁)。被告既已死亡,依上開說明,本案自應為公訴 不受理之判決。爰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四、刑事訴訟乃國家實行刑罰權所實施之訴訟程序,係以被告為 訴訟主體,被告一旦死亡,訴訟主體即失其存在,任何訴訟 程序之效力均不應發生,亦即他造當事人、被告之法定代理 人或配偶,在訴訟程序上均無提起上訴之餘地(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上字第861號判決意旨參照),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連發                   法 官 魏玉英                   法 官 林敬展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蔡一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KMDM-113-交訴-8-20250226-1

附民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802號 原 告 尤志恩 被 告 吳德忠(已歿)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113年度易字第677號),經原告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 (一)訴之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新臺幣1000元,並自民國113年9 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等語 。第一項判決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事實及理由:如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8 161號起訴書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又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若因被告死亡,刑 事訴訟已諭知不受理時,應將原告之訴逕予駁回,尚無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於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 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 。   二、經查,本件被告吳德忠被訴竊盜案件,因被告於民國114年2 月18日死亡,業經本院於114年2月26日以113年度易字第677 號刑事判決諭知不受理在案,自應依首揭規定,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其假執行之聲請因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許乃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陳靜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ILDM-113-附民-802-20250226-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677號 公 訴 人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德忠(已歿) 死亡前最後住所:宜蘭縣○○鄉○○街00號5樓之8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8161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吳德忠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攜 帶兇器毀越門窗侵入住宅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3年9月14日 18時42分,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至告訴人尤 宏祥、吳嘉莉、尤志恩位在宜蘭縣宜蘭市○市○路0段000巷00 號之住處附近停放,隨即以步行方式前往告訴人尤宏祥、吳 嘉莉、尤志恩前址住處,以不詳方式破壞該房屋1樓之窗戶 玻璃(毀損部分,未據告訴),並持客觀上足作為兇器使用 之美工刀1把進入該房屋,乘告訴人尤宏祥、吳嘉莉、尤志 恩等人疏於管領財物之際,竊取翡翠項鍊2只(價值約新臺 幣【下同】3萬元)、手鍊1只(價值約3萬1000元)、翡翠1 批(價值約250萬元)得手,並於同日19時8分許,從該房屋 步行離去,駕駛上開車輛逃離現場,被告再變賣前開物品予 在臺北市建國玉市某不詳之攤位,變賣後之不法所得均花用 殆盡。嗣告訴人尤宏祥、吳嘉莉、尤志恩於同日19時30分許 返家發現家中遭竊,於是報警處理,經警當場扣得美工刀1 把,並採集地板殘留生物跡證送鑑定,經比對發現與被告吻 合,因而循線查知上情。因認被告所為,係涉犯刑法第321 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款之加重竊盜罪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又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被告業於114年2月18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 -個人戶籍資料1份在卷可稽,依照上開法條之規定及說明, 本案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許乃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靜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ILDM-113-易-677-20250226-1

附民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803號 原 告 吳嘉莉 被 告 吳德忠(已歿)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113年度易字第677號),經原告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 (一)訴之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新臺幣0000000元,並自民國113 年9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等 語。第一項判決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事實及理由:如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8 161號起訴書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又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若因被告死亡,刑 事訴訟已諭知不受理時,應將原告之訴逕予駁回,尚無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於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 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 。   二、經查,本件被告吳德忠被訴竊盜案件,因被告於民國114年2 月18日死亡,業經本院於114年2月26日以113年度易字第677 號刑事判決諭知不受理在案,自應依首揭規定,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其假執行之聲請因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許乃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陳靜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ILDM-113-附民-803-20250226-1

附民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804號 原 告 尤宏祥 被 告 吳德忠(已歿)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113年度易字第677號),經原告提起附帶 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 (一)訴之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新臺幣30000元,並自民國113年 9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等語 。第一項判決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 (二)事實及理由:如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8 161號起訴書所載。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 有明文。又附帶民事訴訟之當事人死亡,若因被告死亡,刑 事訴訟已諭知不受理時,應將原告之訴逕予駁回,尚無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168條規定於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 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 。   二、經查,本件被告吳德忠被訴竊盜案件,因被告於民國114年2 月18日死亡,業經本院於114年2月26日以113年度易字第677 號刑事判決諭知不受理在案,自應依首揭規定,以判決駁回 原告之訴,其假執行之聲請因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三庭法 官 許乃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陳靜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ILDM-113-附民-804-20250226-1

板小
板橋簡易庭

給付信用卡帳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板小字第56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被 告 林顯明(已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信用卡帳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有權利能力者,有當 事人能力,民法第6條、民事訴訟法第40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被告無當事人能力者,其情形無從補正,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法院應以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另民事訴訟法第168條固規定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 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 訟以前當然停止,然必以當事人於訴訟繫屬中死亡,始有由 法定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之問題。若於「起訴前」死 亡者,原即欠缺當事人能力之要件,殊無上開規定之適用( 參看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第217號、91年度台上字第455號 裁判要旨)。 二、本件原告於民國113年12月31日具狀對被告林顯明(身分證 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提起本件訴訟,有本院民事起訴 狀收狀戳存卷可按。惟被告林顯明已於起訴前113年11月28 日死亡,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附卷可稽, 揆諸上揭說明,被告死亡後即喪失權利能力,而無當事人能 力且無從補正,原告提起本件訴訟,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華民國114年2月26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江俊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華民國114年2月26日             書記官 蔡儀樺

2025-02-26

PCEV-114-板小-56-20250226-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12號 原 告 潘孟君 被 告 鄒辰鋐 (已歿)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45號),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鄒辰鋐被訴詐欺等案件,因被告死亡,刑事部分 業經本院諭知公訴不受理在案,揆諸前揭規定,原告潘孟君 提起之附帶民事訴訟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軍良                    法 官 謝長志                    法 官 林欣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郭哲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5

TYDM-113-附民-612-20250225-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09號 原 告 黃士豪 被 告 鄒辰鋐 (已歿)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45號),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鄒辰鋐被訴詐欺等案件,因被告死亡,刑事部分 業經本院諭知公訴不受理在案,揆諸前揭規定,原告黃士豪 提起之附帶民事訴訟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 麗,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軍良                    法 官 謝長志                    法 官 林欣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郭哲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5

TYDM-113-附民-609-20250225-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13號 原 告 劉映妤 被 告 鄒辰鋐 (已歿)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45號),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鄒辰鋐被訴詐欺等案件,因被告死亡,刑事部分 業經本院諭知公訴不受理在案,揆諸前揭規定,原告劉映妤 提起之附帶民事訴訟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 麗,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軍良                    法 官 謝長志                    法 官 林欣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郭哲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5

TYDM-113-附民-613-20250225-1

附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08號 原 告 陳彥丞 被 告 鄒辰鋐 (已歿)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445號),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陳述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載 。 二、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 事訴訟部分,應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 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被告鄒辰鋐被訴詐欺等案件,因被告死亡,刑事部分 業經本院諭知公訴不受理在案,揆諸前揭規定,原告陳彥丞 提起之附帶民事訴訟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 麗,應併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吳軍良                    法 官 謝長志                    法 官 林欣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 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郭哲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2025-02-25

TYDM-113-附民-608-202502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