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禎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564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SISEN NUANLA ONG(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SISEN NUANLA ONG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19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3

TPTA-114-續收-564-2025012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53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兼 送達代收人 楊忠廣 新北市○○區○○路000號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TIJITTANG THANYADA(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20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v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3

TPTA-114-續收-535-2025012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547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兼 送達代收人 楊忠廣 新北市○○區○○路000號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DANG VAN NINH(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DANG VAN NINH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20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v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3

TPTA-114-續收-547-2025012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574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NGUYEN VAN TRUONG(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GUYEN VAN TRUONG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19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v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3

TPTA-114-續收-574-2025012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563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PRIMAEN KHANITTHA(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PRIMAEN KHANITTHA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19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3

TPTA-114-續收-563-20250123-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4年度續收字第536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代 理 人 兼 送達代收人 楊忠廣 新北市○○區○○路000號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PHACHAROEN PUNYAWEE(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 ○○○○ 續予收容。 理 由 收容期間 受收容人自民國114年1月20日起暫予收容,聲請人於該期間屆滿之5日前聲請續予收容。 具收容事由 受收容人有下列得收容之事由(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第1項): v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 v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 無得不予收容之情形 受收容人未符合下列得不予收容之情形(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1第1項): 1.精神障礙或罹患疾病,因收容將影響其治療或有危害生命之虞。 2.懷胎五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未滿二個月。 3.未滿十二歲之兒童。 4.罹患傳染病防治法第三條所定傳染病。 5.衰老或身心障礙致不能自理生活。 6.經司法或其他機關通知限制出國。 收容必要性 受收容人具收容事由,且無其他具體有效足供擔保日後執行驅逐出境之收容替代處分,非予收容顯難強制驅逐出國。 結 論 續予收容之聲請為有理由,受收容人應准續予收容,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3

TPTA-114-續收-536-2025012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返還公法上不當得利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298號 114年1月16日辯論終結 原 告 陸軍裝甲第五八四旅 代 表 人 周廣宜 訴訟代理人 林易尚 被 告 彭聖倫 上列當事人間返還公法上不當得利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 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萬肆仟貳佰元。 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經核無行政訴訟法第236條、第2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事實概要:   被告前於民國110年7月6日核定轉服志願士兵生效,法定役 期為4年。嗣被告因一年累計大過3次,經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核定「廢止原核定起役」退伍,並自112年3月21日零時生效 ,致未服滿志願士兵現役最少年限,依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 賠償辦法第3條規定,應依尚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之比例, 賠償自核定起役之日起所受領之志願士兵3個月待遇(含本 俸及加給)。經原告計算被告需賠償新臺幣(下同)61,219元 ,被告僅賠償17,019元,尚餘44,200元仍未清償,且經原告 多次催繳還款,迄今仍未獲償,原告遂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原告起訴主張:   被告前任職於原告單位服役,因一年累計大過3次,遭陸軍 司令部核定廢止原核定起役退伍,因未服滿最少年限,自應 依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賠償辦法第3條規定負賠償責任。經 原告向被告催繳,被告置之不理,業已構成公法上不當得利 。爰對被告提起本件給付之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44 ,200元。  四、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辯論 ,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答辯。 五、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行政訴訟法第8條第1項規定:「人民與中央或地方機關間, 因公法上原因發生財產上之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 其他非財產上之給付,得提起給付訴訟。因公法上契約發生 之給付,亦同。」 ⒉志願士兵服役條例第5條之1規定:「(第1項)志願士兵年度 考績丙上以下、因個人因素一次受記大過二次以上、於核定 起役之日起三個月期滿後,經評審不適服志願士兵,或依陸 海空軍懲罰法所定於一年內累計記大過三次者,由國防部或 各司令部於三個月內,分別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未服滿現 役最少年限,且尚未完成兵役義務者:㈠應徵集服常備兵現 役之役齡男子,依兵役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一款所定役期, 直接轉服常備兵現役,期滿退伍。㈡應徵集服替代役人員, 尚未徵集入營者,應廢止原核定起役之處分,並通知戶籍地 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法辦理徵兵處理;已徵集入營者, 直接轉服替代役,期滿退役。㈢停止徵集常備兵現役後,屬 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年次前之役齡男子,應廢止原核定起 役之處分,依兵役法第二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改徵集服替代 役,期滿退役。㈣停止徵集服常備兵現役年次後之役齡男子 ,應予退伍。二、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且已完成兵役義務 或無兵役義務者,解除召集或退伍。三、已服滿現役最少年 限者,解除召集或退伍。(第2項)前項人員,未服滿志願 士兵現役最少年限者,應予賠償;其賠償範圍、數額、程序 、分期賠償、免予賠償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國防 部定之。(第3項)曾受志願士兵基礎訓練期間,得折算尚 未完成兵役義務之應服役期。」 ⒊志願士兵不適服現役賠償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志願士兵 服役條例第5條之1第1項人員,未服滿志願士兵現役最少年 限者,應予賠償。」同法第3條規定:「(第1項)有前條第 1項各款情形之一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保證人(以下 合稱賠償義務人),應依尚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之比例,賠 償自核定起役之日起所受領之志願士兵3個月待遇(本俸、 加給)。(第2項)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之比例計算,以月 為採計單位,未滿1個月者不計。」上開辦法係國防部依志 願士兵服役條例第5之1條第2項規定所訂定,並報請行政院 核定,核與母法之本旨並無違背,並未逾越母法授權,亦未 違反法律保留原則,本院自得予以適用。  ㈡經查,前開事實概要欄所述之事實,有國防部陸軍司令部110 年7月8日國陸人培字第11001208231號令核定起役文令、 兵 籍資料、國防部陸軍司令部112年3月21日國陸人整字第1120 051231號令核定廢止原核定起役退伍文令、112年3月份退伍 除役名冊、112年3月21日核發軍官士官士兵退除給與審定名 冊、國防部陸軍司令部核定不適服志願士兵人員名冊、志願 士兵不適服現役賠償管制卡、歲入預算收繳憑單等件為證( 見本院卷第75至95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是本院依調 查證據之結果,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則被告既自110年7 月6日起服志願役,應服志願役期限為48個月,然實際於112 年3月21日即經核定廢止原核定起役退伍,尚未服役期為27 個月,而其前3個月受領待遇共計108,834元,有上開核定不 適服志願士兵人員名冊記載可稽,依尚未服完法定役期之比 例27/48計算,應賠償金額為61,219元【計算式:108,834元 ×27/48=61,219元,元以下四捨五入】,經扣除已賠償17,01 9元,尚積欠餘款44,200元【計算式:61,219元-17,019元=4 4,200元】。是以,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44,20 0元,核屬有據。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 經核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結論:  ㈠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  ㈡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2,000元,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前 段規定,應由敗訴之被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如 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2

TPTA-113-簡-298-2025012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法律扶助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2年度簡字第90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王大吉 寄臺北市○○區○○○○○○00號信箱 上列上訴人因法律扶助法事件,核有下列程式上之欠缺,上訴人 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之,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 ,即裁定駁回本件上訴,特此裁定: 一、按起訴,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之事件,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 (下同)2,000元;上訴,依第98條第2項規定,加徵裁判費 二分之一,即3,000元,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後段、第98 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提起上訴,應以上訴狀表明下 列各款事項,提出於原高等行政法院為之:一、當事人。二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及對於該判決上訴之陳述。三、對於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 。四、上訴理由。」「上訴不合法而其情形不能補正者,原 高等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上訴不合法而其情形可以補 正者,原高等行政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 正,原高等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行政訴訟法第244 條第1項、第246條分別定有明文,此依同法第263條之5之規 定,於高等行政法院上訴程序準用之。 二、查本件上訴人未於上訴狀記載被上訴人資料、對於第一審判 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上訴聲明), 且未據繳納上訴裁判費3,000元,自應依前開規定補正,並 提出補正後之上訴狀及其繕本或影本各1份。 三、茲依前揭規定,裁定如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2

TPTA-112-簡-90-20250122-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全民健康保險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364號 114年1月14日辯論終結 原 告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代 表 人 石崇良 訴訟代理人 蔡步青律師 葉慶元律師 上 一 人 複 代理人 江丞堯律師 關治維律師(解除委任) 被 告 李謹傑 上列當事人間全民健康保險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仟壹佰參拾玖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八 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㈠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經核無行政訴訟法第236條、第2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㈡原告請求被告返還不當得利新臺幣(下同)5,139元,屬關於公 法上財產關係而涉訟,其標的之金額在50萬元以下,依行政 訴訟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3款及第3條之1等規定,應適 用簡易程序,並以高等行政法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為第一審管 轄法院。 二、事實概要:   被告於民國000年00月間患有蜂窩性組織炎,其自稱因遺失 全民健康保險卡(下稱健保卡),無法享有全民健康保險醫 療費用之給付,乃向訴外人張東罧(以下逕稱其名)借用健保 卡,於110年10月23日、25日、26日至聯福診所;於110年10 月27日前往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下稱 輔大醫院)等醫療院所,冒名持用張東罧之健保卡及身分就 醫,致獲得相當於醫療費用之不當利益,且使原告受有支付 5,139元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給付之損害,原告提起本件 行政訴訟,依公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上 開5,139元之全民健康保險給付。 三、原告起訴主張:   被告與張東罧所為如上開事實概要欄所載行為,涉及刑法詐 欺罪嫌,而被告業經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下稱屏東地檢)檢 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13817號提起公訴,由臺灣屏東地方法 院(下稱屏東地院)以113年度簡字第1044號刑事判決認定被 告有罪並確定在案。故被告所為,核屬冒用他人具全民健康 保險被保險人身分,致無法律上原因而受有醫療服務與其應 自負之醫療費用減免之利益,原告因此受有支付5,139元全 民健康保險給付之損害,自得請求被告返還5,139元之公法 上不當得利。又原告前以113年7月22日健保北字第11382132 54號函文(下稱系爭催繳函)催告被告應於文到15日內返還其 受領之公法上不當得利,該函文已送達被告,被告迄今仍未 返還,自應自113年8月15日起負遲延之責。爰對被告提起本 件給付之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139元,及自113年 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辯論 ,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答辯。   五、本院之判斷: ㈠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屏東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381 7號起訴書、屏東地院113年度簡字第1044號刑事判決書、系 爭催繳函及送達證書等件在卷可稽,經核無誤,而被告經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陳述,亦未具狀作何聲明陳 述供本院參酌,是原告之主張堪信為真實。  ㈡按「人民與中央或地方機關間,因公法上原因發生財產上之 給付或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以外之其他非財產上之給付,得提 起行政訴訟」、「行政契約,本法未規定者,準用民法相關 規定。」行政訴訟法第8條第1項、行政程序法第149條分別 定有明文,可知行政機關基於行政契約對人民所為之給付, 如因行政契約無效或給付之法律上原因嗣後不存在,致行政 機關受有損害者,行政機關即得準用民法不當得利之規定, 請求受領人返還公法上之不當利得。又按全民健康保險制定 之目的,係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以提供醫療服務,此觀全 民健康保險法第1條第1項規定即明。而國家應推行全民健康 保險,為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5項所明定,且全民健康保 險法即為實現上開憲法規定而制定,故全民健康保險性質上 為強制保險及社會保險,是為全民健康保險之運作而向被保 險人收取之保險費及保險人所為之保險給付均具公法性質(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72號、第473號、第533號解釋參照) 。職是,保險人與被保險人間之全民健康保險契約即為一行 政契約甚明。是被告於事實概要欄所述時間在聯福診所、輔 大醫院等醫療院所就診,既不符合其所持用張東罧健保卡之 全民健康保險資格,亦即無有效之全民健康保險行政契約存 在,卻仍冒名持用張東罧之健保卡及身分就醫,致原告代其 支出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5,139元,被告即屬無法律上原 因而受有利益,致原告受有損害,揆諸上開說明,應構成公 法上之不當得利。從而,原告依公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 ,提起給付訴訟,請求判命被告返還原告所支出之全民健康 保險醫療費用給付5,139元,自屬有據。  ㈢又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規定甚明。前揭民法請求遲延利息之規定,屬於法 定利息之一種,並具有最低損害賠償額之性質(民法第233條 第3項規定參照),其係因法律規定而當然發生之利息,且寓 有督促契約當事人及時履行契約之意,依行政程序法第149 條規定意旨,於本件因行政契約未有效存在所生之公法上不 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之案件自可援用。又本件原告對被告公法 不當得利債權,核屬給付無確定期限者,且係以支付金錢為 標的,亦無約定利率,既經原告以系爭催繳函催告被告於文 到15日內繳納,該函文已於113年7月30日及31日分別送達被 告各居所地及戶籍地,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47 至50頁),被告迄未給付,依前揭規定,應自113年8月14日 及15日起負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5,139元及自113 年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未逾上述範圍,乃屬有據,應予准許。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公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訴請被告給 付原告5,139元及自113年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 經核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 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2

TPTA-113-簡-364-20250122-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109號 原 告 AD000-A111576 法定代理人 兼 送達代收人 AD000-A111576A 上列原告因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之規定繳納 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依同法第24條第1款規定 ,經訴願程序之行政訴訟,應以駁回訴願時之原處分機關為 被告。起訴狀誤列被告機關,或未繳納裁判費,為不合起訴 程式,經限期命補正而不補正者,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 第1項第10款裁定駁回之。依同法第236條規定,簡易程序亦 準用上開通常程序之規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且於起訴狀誤列被告 機關及其代表人,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30日裁定命原告於 收受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0月7日合法送達 予原告,而原告雖曾聲請訴訟救助,然經本院於113年12月1 8日以113年度地救字第28號裁定駁回並告確定在案,有上開 各裁定及送達證書在卷可佐。原告迄今仍未繳納裁判費,且 亦未補正適格之被告,有本院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 、答詢表、收狀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佐(見本院卷第41至47 頁)。依前揭規定,其起訴顯然不合程式,應予駁回。 三、據上,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5-01-22

TPTA-113-簡-109-20250122-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