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遠雄人壽保險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司執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53464號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周郁玲 債 務 人 張芳蓁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 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 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 移送於其管轄法院。而所謂「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係 指為執行對象之債務人所有動產或不動產或其他財產權利之 所在地而言,故就債務人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為執行時, 第三人之住所所在地,即為執行標的所在地。 二、經查本件債權人持他案查詢之保險投保資料為釋明文件,聲 請逕予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富榜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遠 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就保險契約所得請求之債權, 非屬聲請法院調查債務人有關壽險契約之保險人名稱、保險 種類或名稱等事項之未具體表明執行標的債權之情形,核先 敘明。又前開第三人公司均址設臺北市信義區,本件應以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債權人誤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 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2025-01-02

ULDV-113-司執-53464-20250102-1

保險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給付保險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保險字第4號 原 告 蕭玉芬 被 告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孟嘉仁 訴訟代理人 王俊翔律師 複 代理人 葉庭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7萬元。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39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為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17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 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民國104年9月22日以自己為要保人及被保 險人,向被告投保遠雄人壽雄安心終身保險(保單號碼:10 2126597 號)之主契約,並附加遠雄人壽真安心醫療保險附 約(103)(下稱系爭附約)所示之醫療險,且於投保前, 原告已誠實告知自身相關精神病病史,被告與原告簽訂系爭 附約時,已藉由原告自行填載之一般疾病問卷內容知悉原告 曾於103年1月22日、103年2月5日曾至國軍桃園總醫院(下 稱桃園總醫院)門診就診,因原告曾有精神疾病就診史,被 告乃變更承保條件為醫療保險限額日額2,000元後承保。原 告前因「精神官能症」於110年1月16日起至110年2月9日止 ,於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下稱三軍總醫院)住院接受藥 物及心理治療,此段住院期間之理賠申請,已獲被告全額理 賠在案。嗣原告出院後,復因精神疾病復發,經診斷患有「 精神官能症」、「重鬱症」(下併稱系爭疾病),而分別於 附表編號2至8所示期間,至附表附表編號2至8所示醫院,經 醫師診斷認定有住院之必要性而辦理住院,接受相關治療和 輔導。惟原告以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依系爭附約向 被告申請理賠,卻經被告以原告係因不願再回到軍中,故選 擇短期內多次入出院,且逕自認定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 住院期間,多為療養、護理,並未以診治為目的,被告並以 經詢問外部醫師後,認為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之住院治 療無住院必要性,未提出具體理由即全額拒絕理賠。然住院 必要性本屬主治醫師臨床裁量之範圍,尚非他人得事後回推 有無必要性,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均係經醫生依專 業評估原告狀態後,認定原告有住院治療之必要而辦理住院 ,並非任憑原告一己之要求即得決定,被告拒賠之違誤,至 為明確。原告如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依系爭附約計 算,被告應理賠之金額各如附表編號2至8「依系爭附約計算 之理賠金額」欄所示,共新臺幣(下同)117萬元,原告自 得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編號2至8所示共117萬元之保險金, 爰依系爭附約第9條、第13條規定,依法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一)被告應給付原告117萬元。(二)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一)對於原告主張依系爭附約計算,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 間未給付之保險金額各如附表編號2至8「依系爭附約計算 之理賠金額」欄所示,本件爭議之保險金額為117萬元一 事,不爭執。惟系爭附約第4條第11項關於「住院」之定 義,被保險人需同時符合「因疾病或傷害」、「經醫師診 斷」、「『必須』『入住』醫院」、「正式辦理住院手續」及 「確實在醫院接受診療」等要件,始認符合系爭附約所稱 「住院」之定義。依上開保險契約所謂「經醫師診斷,必 須入住醫院診療」,應排除實際上無住院治療必要之情形 ;且所謂住院、出院、再次住院,性質上必須非被保險人 或醫師可得控制之因素,始符合契約本旨。然觀諸原告於 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之病歷摘要、護理紀錄或醫師 診斷紀錄,原告於110年4月7日自國防醫學院三軍總醫院 北投分院(下稱三總北投分院)出院後,於翌日即110年4 月8日旋再度因部隊適應不良症狀而返回國防醫學院三軍 總醫院(下稱三軍總醫院)住院,然原告於附表編號2所 示住院期間甫出院,尚未回到工作崗位,何來部隊適應不 良之問題;且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護理紀錄記載, 原告自稱「回部隊怕被找麻煩說閒話,…,所以就住院休 養…」、「計畫明年初要報職訓班,但無法在部隊等到明 年初…」等語,足見原告持續待在醫院,僅因不願回到軍 中,非以住院治療為目的。另參原告於附表編號6所示於 桃園總醫院之護理紀錄記載,原告自稱「我有跟李醫師說 ,這裡期滿安排我去818(即三總北投分院),等明年2月 我要去上職訓局的課程」、「反正我不要再回去了,等我 職訓結束後就退伍」等語,核與原告於110年12月8日自桃 園總醫院出院後(附表編號6),於翌日110年12月9日即 自行至三總北投分院住院(附表編號7),足見原告對於 其是否繼續住院,具有相當之主導性及決定權,實則原告 乃係為避免回到軍中繼續服役,而持續以住院方式等待退 伍,故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之應無住院必要 性。 (二)關於附表所示住院期間之住院必要性,經被告詢問顧問醫 生認為,編號1部分,依據原告病歷記載,原告有情緒障 礙且合併有吞藥自傷行為,因此安排住院治療為合理之處 置,住院天數合理,被告隨即依約給付保險金予原告;然 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顧問醫生依原告病歷紀錄記載認 為「原告住院後情緒多平穩且可自控,無自殺及自傷意念 、每次出院後,或於隔日即再度入院,或於間隔1至2次門 診後入院,未見急性發作需立即住院之需求、藥物無明顯 之調整」等情,而判定應可安排密集門診追蹤與心理治療 即可,認無住院之必要性。由此可見,原告於110年2月9 日即已經醫師認為並無住院必要而出院,以門診追蹤即可 ,僅係因原告個人動機而要求住院,入出院僅憑個人意願 ,顯無醫療常規認知上住院之必要。況經被告詢問外部專 業醫療顧問意見,亦認為原告未見急性病房住院之必要性 ,依病歷記載藥物無明顯之調整,可在門診追蹤即可,而 認定無住院之必要性,故被告未予理賠,均屬有據。準此 ,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均不符系爭附約關於「住院 」之規定,被告不負給付住院保險金之責任等語,資為抗 辯。並聲明:(一)原告之訴駁回。(二)如受不利判決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實:(見本院卷二第210-212頁) (一)原告於104年9月22日,以自己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向被 告投保遠雄人壽雄安心終身保險(保單號碼:000000000 號)之主契約,並附加遠雄人壽真安心醫療保險附約(10 3)(即系爭附約)所示之醫療險;被告與原告簽訂系爭 附約時,已藉由原告自行填載之一般疾病問卷內容知悉原 告曾於103年1月22日、103年2月5日曾至國軍桃園總醫院 門診就診,因原告曾有精神疾病就診史,被告乃變更承保 條件為醫療保險限額日額2,000元後承保。 (二)原告分別於附表所示日期至附表所示醫院住院,並經附表 所示醫院分別開立診斷名稱為「精神官能症」、「重鬱症 」(即系爭疾病)之診斷證明書(詳如附表所示)。針對 原告因系爭疾病於110年1月16日起至110年2月9日止期間 至三軍總醫院接受住院治療部分(附表編號1),被告已 依系爭附約第9條規定,給付保險金予原告。 (三)原告曾就附表編號2至8所示期間,因系爭疾病於附表編號 2至8所示醫院住院部分,向被告聲請保險給付,經被告以 111年9月22日遠壽字第1110005007號書函、111年12月2 日遠壽字第1110011311號書函、112年2月1日遠壽字第112 0000599號函文,以無住院必要性為由,拒絕依系爭附約 給付保險金。 (四)依系爭附約第13條約定之計算方式,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 所示期間,若經認定有住院治療之必要,依系爭附約得 向被告請求之保險給付如附表編號2至8金額欄所示,總金 額為117萬元。 (五)原告曾於105年7月4日至105年8月7日、105年8月8日至105 年8月31日、105年9月1日至105年10月6日、105年10月7 日至105年11月5日、105年12月5日至106年1月20日等期間 ,分別於三軍總醫院、三總北投分院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 科住院。嗣原告檢附相關資料向被告聲請保險理賠,經被 告拒絕依系爭附約給付保險金,原告乃向財團法人金融消 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後兩造於106年8月7日經評議中心 成立調處,並簽立106年評字第957號調處書,調處內容為 :被告願給付原告76萬8,000元、兩造合意就系爭附約自1 06年8月8日起由計劃二降至計劃一。 四、本件兩造爭執之點,應在於:(一)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 所示之期間,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醫院住院,是否具有住院 必要性?(二)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之期間,於附表編 號2至8所示醫院住院,依系爭附約第9條、第13條約定,向 被告申請理賠保險金117萬元,有無理由?茲分述如下:  (一)原告因系爭疾病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於附表編號 2至8所示醫院住院,具有住院必要性:   1、按保險制度之目的,在於避免因偶發事故所造成之經濟上 不安定,透過多數經濟單位之集合方式,並以合理之計算 為基礎,共醵資金,公平負擔,以分散風險,確保經濟生 活之安定。為防止道德危險之發生,保險契約自須遵守最 大善意原則及誠實信用原則(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3 1號判決意旨參照)。準此,系爭附約第4條第11項所謂「 經醫師診斷,必須入住醫院診療」,應排除實際上無住院 治療必要之情形,始符合契約本旨(最高法院106年度台 上字第2532號裁定意旨參照)。    2、被告抗辯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期間,藥物無明顯調整 ,未見急性病房住院之必要性,僅係因原告個人動機而要 求住院,並有多次於出院翌日旋即再住院之情形,實欠缺 住院必要性云云。然查:   ⑴附表編號2所示住院期間,依三總北投分院113年7月12日三 投行政字第1130047920號函所示(見本院卷二第183-185 頁),原告之主治醫師為馬靖超醫師依其實際診斷原告後 所作出之判斷,認定原告於110年2月19日有情緒焦慮、低 落、負面思考、想哭、不想與人互動、睡眠易中斷等情緒 ,故於門診診斷後安排住院治療;於110年4月7日認定原 告經住院治療後情緒上可控,突發暴力行為未出現,病況 穩定故於評估後同意原告出院,並由原告部隊士官長彭敏 華於當日上午8時53分到院辦理出院,但鑑於原告對於異 性肢體碰觸仍較敏感反應,建議原告可回門診追蹤治療( 詳如附表編號2證據清單欄所示)。   ⑵附表編號3所示住院期間,依三軍總醫院113年6月3日院三 醫勤字第1130034160號函所示(見本院卷二第167頁), 原告入院呈現之症狀為情緒易怒、社交退縮、怕吵、人際 衝突及部隊適應不良近2至3個月,心情莫名起伏,出現沒 能力完成基本的需要,於110年4月8日住院接受藥物及心 理治療;於110年5月7日經曾念生醫師診斷允許原告出院 ,原告由長官陪同下辦理出院等情(見本院卷一第106頁 、第146頁)。   ⑶附表編號4所示住院期間,因原告於110年5月18日於部隊休 息室內有摔東西、踢門行為,而被帶至桃園總醫院急診, 經李俊明醫師診斷為重鬱症,經評估後建議住院治療,並 於當日於精神科住院治療(見本院卷一第149-151頁); 於110年7月17日於住院治療約2個月,憂鬱症狀逐漸緩解 ,因此出院並安排門診追蹤治療,此有桃園總醫院113年6 月18日醫桃企管字第1130005530號函可佐(見本院卷二第 171頁)。   ⑷附表編號5所示住院期間,110年7月28日原告與配偶至三總 北投分院急診,經曾裕庭醫師急診會談認定原告略顯不安 、有情緒焦慮低落、負面思考多、無助無望感仍存,且原 告否認有幻聽、否認有被害妄想、否認目前有自傷或自殺 意念,因上述原因安排原告住院(見本院卷一第183-184 頁);於110年9月30日經主治醫師曾裕庭醫師評估原告病 情穩定後開立出院醫囑及藥物,由原告部隊長官林雅琪輔 導長於當日上午9時45分辦理出院手續後,由原告與部隊 長官一同離院等情(見本院卷一第202頁)。   ⑸附表編號6所示住院期間,原告於110年10月13日入院時有 情緒低落、煩躁、夜眠差等症狀,住院期間接受心理、身 理評估與常規檢查,並接受精神狀態評估、支持性會談治 療、精神藥物治療、職能治療、活動復健、心理治療、支 持性團體治療,因症狀已有改善經吳裕凱醫師評估准許於 110年12月8日出院(見本院卷一第205-229頁),且依桃 園總醫院113年6月18日醫桃企管字第1130005530號函所示 ,認原告因性騷擾案在部隊傳得沸沸揚揚,導致原告回部 隊時屢遭長官刁難與同袍異樣眼光,因此對於回歸部隊服 役心生恐懼,致原告於110年12月8日於桃園總醫院出院後 仍無法承受部隊帶來的壓力,因此短時間內又再次於三總 北投分院住院治療等情(見本院卷二第169-171頁)。   ⑹附表編號7所示住院期間,三總北投分院113年7月12日三投 行政字第1130047920號函所示,原告於110年12月8日自桃 園總醫院出院後返家,因性評事件恐懼返回部隊,翌日因 在部隊有不好觀感自行至三總北投分院就診,急診醫師孔 繁旋醫師經評估後,將原告收入院治療(見本院卷一第23 3-239頁);於110年12月15日原告因胃部疼痛不適外診, 經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師建議住院,故無法繼續於三總北投 分院住院等情。   ⑺附表編號8所示住院期間,111年2月6日原告因情緒低落、 焦慮、失眠及負面思考等症狀,經主治醫師鄭凱仁評估後 認原告患有系爭疾病予以住院治療;於111年4月6日經主 治醫師鄭凱仁評估原告病情後,認原告睡眠狀況及身體不 適改善,許可原告出院,並由部隊蘇芳儀少校陪同原告辦 理出院等情(見本院卷一第247-251頁、卷二第185頁)。   ⑻準此,足認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之入、出院 ,確係分別經如附表編號2至8所示醫院之主治醫師診斷後 ,認定原告當下之情況符合住院之必要性,而辦理住院手 續,入住醫院接受診療,並非完全繫於原告之主觀意願、 不須經醫師評估即可辦理住院手續,堪信原告確實係經每 次住院時負責診療之醫師判斷有住院必要而住院治療,故 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之各次住院期間,應已符合系爭 附約所稱「住院」之約定。   3、至被告固檢附原告病歷及護理紀錄,詢問被告顧問醫師洪 文弘醫師,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是否有住院 必要性,經洪文弘醫師表示:「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 ,於出院後再次入院間之門診僅1、或2次,且藥物無明顯 之調整;原告住院後情緒多平穩且可自控,無自殺及自傷 意念、每次出院後,或於隔日即再度入院,或於間隔1至2 次門診後入院,未見急性發作需立即住院之需求,應可安 排密集門診追蹤與心理治療即可,認無住院之必要性」等 語,此有被告提出之洪文弘醫師簽名之精神疾病諮詢問卷 1紙為證(見本院卷一第427-428頁)。然因不同醫師或醫 療機構對於是否有住院必要性,容有不同之判斷之結果, 該等判斷差異風險,不應由原告承擔,尤其被告提出之顧 問醫師洪文弘醫師僅係依原告之病歷及護理紀錄判斷,而 未實際直接診斷原告病情,且洪文弘醫師或被告亦未具體 說明附表編號2至8所示醫院之原告主治醫師診斷結果有何 違反醫療常規或顯然不必要之處,自難認洪文弘醫師之意 見較為可採。況衡諸一般醫療實務及社會經驗,縱係原告 要求住院,若非經醫師評估其精神狀況已達需住院之程度 ,現實上原告當無法隨心所欲,尚難認原告可自行決定住 院與否,亦不能僅因原告多次入住院,即謂其係逃避回到 軍中繼續服役,而持續以住院方式等待退伍。況精神疾病 一般為多重病因之疾病,病情之變化受生物因素、心理因 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等影響甚多,病患入院時主訴症 狀與住院期間接受治療時護理人員觀察並無絕對必然之關 係,而被告執片斷護理紀錄內容,忽略上載原告之精神疾 病病徵(詳如附表編號2至8證據資料欄所示),逕謂原告 無住院必要,自無足採,亦不容執此推翻上開診治醫師所 為之專業醫療判斷。 (二)原告得請求被告給付117萬元保險金:    原告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期間,分別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 醫院住院治療,依系爭附約第9條計算得請求之保險金如 附表編號2至8所示,合計為117萬元,被告對於此部分計 算之金額並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第4項),僅爭執原告 於附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並無住院之必要性,不符 合系爭附約中所稱「住院」之情形等語。然本件原告於附 表編號2至8所示住院期間確有住院之必要性,原告之請求 符合系爭附約所定義之「住院」等節,詳如前述,從而, 原告依系爭附約第9條約定,請求被告給付117萬元,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附約第9條約定,請求被告應給付117 萬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兩造均陳明願供擔保聲請為宣告假執行或免為假執行,經核 均與規定相符,爰分別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宣告。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俐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附表: 編號 期間(民國) 醫院 住院天數 依系爭附約計算之理賠金額(新臺幣) 證據資料 1 110年1月16日至110 年2月9日 三軍總醫院 25天 被告已給付 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17-75頁)。 2 110年2月19日至110 年4月7日 三總北投分院 48天 10萬4,000元 1、三總北投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79-96頁、第369-374頁)。 2、三總北投分院113年7月12日三投行政字第113004792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83-185頁)。 3 110年4月8日至110 年5月7日 三軍總醫院 30天 10萬3,000元 1、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97-148頁)。 2、三軍總醫院113年6月3日院三醫勤字第113003416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67頁)。 4 110年5月18日至110 年7月17日 桃園總醫院 61天 24萬4,000元 1、桃園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149-180、第397-400頁)。 2、桃園總醫院113年6月18日醫桃企管字第113000553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69-171頁)。 5 110年7月28日至110 年9月30日 三總北投分院 65天 30萬9,000元 1、三總北投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181-202頁)。 2、三總北投分院113年7月12日三投行政字第113004792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83-185頁)。 6 110年10月13日至110 年12月8日 桃園總醫院 57天 28萬5,000元 1、桃園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203-230頁)。 2、桃園總醫院113年6月18日醫桃企管字第113000553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69-171頁)。 7 110年12月9日至110 年12月15日 三總北投分院 7天 3萬5,000元 1、三總北投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231-246頁、第375-378頁)。 2、三總北投分院113年7月12日三投行政字第113004792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83-185頁)。 8 111年2月6日至111 年4月6日 三總北投分院 60天 9萬元 1、三總北投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診斷證明書及出院病歷摘要單(見本院卷一第247-267頁、第379-382頁)。 2、三總北投分院113年7月12日三投行政字第1130047920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83-185頁)。

2024-12-31

TYDV-112-保險-4-20241231-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18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楊雯絜即楊文潔即陳文潔 代 理 人 陳建源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債務人甲○○○○○○○○○○自民國113年12月31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 生程序。 二、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民國107年12月26日修正並公布施行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 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 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 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 在此限;又自債務人提出協商請求之翌日起逾30日不開始協 商,或自開始協商之翌日起逾90日協商不成立,債務人得逕 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2 項、第7項及第153條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 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 ;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 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甲○○○○○○○○○○前積欠金融機 構債務無法清償,於113年7月26日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 理法院前置調解,後因聲請人表明無調解成立之可能,致調 解不成立,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月13開立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聲請人後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程序,並 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304萬8,664元,未逾1, 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 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 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萬元 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2 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生或 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其 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總額 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 以下者而言,例如:平均月營業額未逾20萬元之計程車司機 、小商販等即屬之(參照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1點)。又債務人為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負責人, 無論是否受有薪資,均視為自己從事營業活動。其營業額依 該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營業額定之,消債條例條例施行細 則第3條第2項規定甚明。經查,依聲請人所提出之財團法人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所示(見調解 卷第31頁),可知聲請人為「有藝思文創實業社」、「共創 媒好企業社」事業單位之負責人,然「有藝思文創實業社」 事業單位之設立狀況為「廢止」,是認聲請人現已無經營上 開事業單位之情形,再經本院查詢上開事業單位之營業狀況 ,均顯示為「非營業中」。又關於「共創媒好企業社」自11 0年11月至111年12月止之銷售均為0元、112年1至2月、3月 至4月、5月至6月、7月至8月、9月至10月、11月至12月、11 3年1月至2月、3月至4月、5至6月之銷售額分別為2萬9,000 元、3萬5,762元、5,714元、4萬1,000元、3萬7,685元、13 萬4,515元、1萬9,417元、0元、2萬5,380元、6萬9,561元, 而該企業社自108年至112年之營業所得額及財產均為0元, 另「有藝思文創實業社」自108年至112年之營業所得額均為 1元或0元,聲請人復自行陳報其擔任「共創媒好企業社」負 責人期間,每月營業額約為2萬2,000元,故認聲請人聲請更 生前5年內並未從事每月平均營業額20萬元以上之營業活動 ,自屬消債條例第2條所稱之消費者,得依消債條例聲請更 生,合先敘明。  ㈡又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67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9月13開立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是 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之1第1項之規 定,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 中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 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四、經查,本院司法事務官前於調解程序中,函詢全體債權人陳 報債權及提供聲請人還款方案結果,最大債權人台新國際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其債權總額為10萬8,290元。另有 民間債權人陳士亮陳報其債權總額為405萬4,080元(包含本 金292萬元、利息105萬4,080元、違約金8萬元)。是聲請人 已知無擔保債務總額約為416萬2,370元,然因聲請人無法負 擔任何還款方案,致雙方調解不成立等情,業經本院調閱上 開調解卷宗查明無訛,堪認聲請人本件之聲請已踐行前開法 條之前置調解程序規定。 五、次查,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及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 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參調解卷第15、65頁 ,本院卷第45頁),顯示聲請人名下有一輛100年出廠之山 葉機車,經聲請人自行委請機車行鑒價,並陳報該輛機車殘 值尚為1萬元(本院卷第145頁)。另有遠雄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之保險契約2份,應有保單解約金。此外聲請人無其他 財產。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聲請更生前二年期間,係自 111年7月26日起至113年7月25日止,故以111年8月起至113 年7月止之所得為計算。依聲請人所提出111、112年度綜合 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示,聲請人於111年、1112年均 無薪資所得資料,惟聲請人陳報其於111年8月起至113年7月 止,經營「共創媒好企業社」,平均每月薪資所得約為2萬2 ,000元,共計為52萬8,000元(2萬2,000元×24月)。又聲請人 亦有經營網路團購,平均每月薪資所得約為3,500元,共計 為8萬4,000元(3,500元×24月)。另聲請人於111年8月起至11 3年7月止,每月領有其未成年子女之育兒津貼6,000元,共 計14萬4,000元(6,000元×24月)。此外查無聲請人於此期間 領有之其他社會補助,故聲請人聲請更生前二年即111年8月 起至113年7月止之所得收入總計為75萬6,000元(52萬8,000 元+8萬4,000元+14萬4,000元=75萬6,000元)計算。另聲請更 生後,聲請人陳報其仍有經營網路團購,平均每月收入約為 3,500元,另有經營香腸攤,平均每月收入約為2萬5,000元 ,是以每月2萬8,500元(3,500元+2萬5,000元=2萬8,500元) 為聲請人聲請更生後每月可處分之所得收入計算。 六、另按「(第1項)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 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第2項)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 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 之。(第3項)前二項情形,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 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 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 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2所明定。是查,聲請 人主張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以桃園市最低生活費之1.2倍計 算,另有2名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人各2,000元。衡諸衛生 福利部所公布111年度之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萬 5,281元之1.2倍為1萬8,337元、112、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 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萬5,977元之1.2倍為1萬9,172元。聲請 人每月個人生活必要支出費用以桃園市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 最低生活費之1.2倍計算,應屬合理,是於112年以前聲請人 每月必要支出之生活費用以1萬8,337元計算、於112年以後 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之生活費用以1萬9,172元計算。另2名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部分,爰依上開1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1.2倍1萬9,172元計算,再聲請人應與其配偶共 同分擔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用,是認聲請人未成年子女扶養 費每人每月應為9,583元(19,172/2人),聲請人主張其未成 年子女扶養費,每人每月為2,000元部分,為有理由,予以 列計。是認聲請人於更生後每月必要支出之生活費用為2萬3 ,172元(1萬9,172元+2,000元+2,000元=2萬3,172元)計算 。 七、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尚有5,328 元之餘額(2萬8,500元-2萬3,172元=5,328元)可供清償債 務,聲請人現年36歲(77年出生),距勞工強制退休年齡( 65歲)尚約29年,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至其退休時 止,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之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尚 須扶養2名未成年子女,且其亦陳報願提出每月還款5,000元 左右之更生方案,復考量其所積欠債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 增加中等情況,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狀況,有藉助更生 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及實益,自應許 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八、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九、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靜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1日下午4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鄭敏如

2024-12-31

TYDV-113-消債更-418-20241231-1

保險小抗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給付保險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保險小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楊明華 相 對 人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孟嘉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 月30日本院內湖簡易庭第一審裁定(113年度湖保險小字第1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 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 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28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又「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者, 於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約定債務履行地或以合意定 第一審管轄法院時,不適用第十二條或第二十四條之規定。 但兩造均為法人或商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 6條之9固有明文,但民國88年2月3日增定上開條文之立法目 的,乃因「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如為法人或商人,以其預 定用於同類契約之債務履行地條款或合意管轄條款與他造訂 立契約者,締約之他造就此類條款幾無磋商變更之餘地,為 保障小額事件之經濟上弱勢當事人權益,避免其因上述附合 契約條款而需遠赴對造所預定之法院進行訴訟,爰規定不適 用第12條或第24條之規定。」,可知增訂該條款之立法目的 係為保護經濟上弱勢之一方,避免因附合契約而需遠赴對造 即法人或商人所預定之法院進行訴訟,而使其支出不必要之 勞力、時間及費用,是上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於增訂時 ,立法者顯未慮及「小額事件當事人之一造為法人或商人時 ,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債務履行地條款或合意管轄條款, 反而有利於經濟上弱勢一方」之情事,是該立法顯然疏漏。 為貫徹該法條保障弱勢一方之意旨,自應於特定事件中對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做目的性限縮。(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 法院92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7號研討結果參照)。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與相對人間請求保險金事件,經原審 以無管轄權為由,裁定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惟兩造間之 遠雄人壽新溫馨終身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下稱系爭保險契約 )第27條已約定以要保人即抗告人住所所在地地方法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而抗告人居住在新北市汐止區,是本院應有 管轄權,爰依法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經查,抗告人主張其為系爭保險契約之要保人,因住院治療 依系爭保險契約向相對人申請理賠金新臺幣32,000元,遭相 對人拒絕,為此提起訴訟請求相對人給付保險金等語,足認 本件乃因系爭保險契約涉訟之小額訴訟。又系爭保險契約第 27條約定,兩造如因該契約涉訟者,同意以「要保人住所地 」之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有系爭保險契約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28頁)。至本件雖為小額訴訟,相對人為法人 ,且系爭保險契約之保單條款係其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 而成立,屬定型化契約,然觀之系爭保險契約第27條之內容 ,係以要保人之利益為考量,該合意管轄條款既有利於經濟 弱勢之抗告人,自應貫徹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之規範意旨 ,乃將該一類型排除在該條適用範圍之外。從而本件抗告人 對相對人提起本件小額訴訟,不受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9之 規範,仍得適用民事訴訟法第24條有關合意管轄之約定,而 依系爭保險契約第27條約定以抗告人之住所地(新北市汐止 區)即本院內湖簡易庭為第一審管轄法院。原審將本件裁定 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尚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 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爰由本院予以廢棄,由原法院另 為妥適之處理。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沛雷                法 官 黃瀞儀                法 官 陳菊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再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鍾堯任

2024-12-31

SLDV-113-保險小抗-1-20241231-1

消債全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聲請保全處分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全字第3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陳孟儀 上列聲請人即債務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清算事件(本院11 3年度消債清字第32號),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裁定公告之日起60日內,除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外,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69776號強制執行事件就聲請人即 債務人對第三人宏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遠雄人壽保險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 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之後續強制執行程序應予停止(但扣押命 令之強制執行程序不在此限)。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因有不能清 償債務之虞,向本院聲請清算,然遭債權人凱基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凱基銀行)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就聲請人所投保宏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遠 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下合稱系爭保單 )相關權利聲請強制執行,經臺北地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 69776號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並核發 扣押命令,禁止聲請人收取系爭保單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 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等債權或為其 他處分,第三人亦不得對聲請人清償。因聲請人已向本院聲 請清算,為避免系爭保單遭移轉、收取或變價等強制執行程 序,以保障所有債權人於清算程序中能公平受償,爰依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規定聲請保全處分 等語。 二、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㈠債務人財產之保全處 分。㈡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之限制 。㈢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㈣受益人或轉得人 財產之保全處分。㈤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前項保全處分, 除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外,其期間不得逾60日;必 要時,法院得依利害關係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延長1次, 延長期間不得逾60日,消債條例第19條第1、2項定有明文。 考其立法意旨,係為防杜債務人財產減少及儘速確定債務人 之財產數額,以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進而使債務人有 重建更生之機會,而非作為債務人延期償付債務之手段,以 免妨礙債務清理程序之進行。因此法院受理保全處分之聲請 時,自應審酌是否為實現前揭立法目的,以兼顧各當事人之 權利,決定有無以裁定為保全處分之必要。 三、經查:  ㈠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清算,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清字第32號 清算事件(下稱本件清算事件)受理;聲請人所有系爭保單 ,現經系爭執行事件強制執行等事實,業經本院調取系爭執 行事件卷宗核閱無訛,堪認屬實。     ㈡審酌聲請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債權人凱基銀行,僅為本件清 算事件之部分債權人,如由執行債權人於強制執行程序中先 行收取聲請人依系爭保單所享之權利,將使聲請人之整體財 產有所減少,卻僅由部分債權人獲償,與清算程序旨在將債 務人之一切財產及將來行使之財產請求權,供全體債權人共 同滿足之目的有違,足認已影響全體債權人間受償之公平性 ,是系爭執行事件就聲請人依系爭保單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 、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之後續 強制執行程序,有暫予停止之必要。至系爭執行事件核發之 扣押命令,其目的在於凍結聲請人之財產,非但未使其財產 減少,反可避免聲請人任意處分導致財產減少及供日後全體 債權人間公平受償,故此部分無停止執行之必要,應予除外 ,併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魏睿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洪裕展

2024-12-30

NTDV-113-消債全-30-20241230-1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61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政彥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17時起開始更生程序;並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0,000元者,於法 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 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 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 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 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法院開始更 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 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第7項 、第1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甲○○現任職於興發隆工程有限 公司(下稱興發隆公司),平均每月薪資詳如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銀行)臺幣活存明細、存款交 易明細表所載;另債務人有兼職富胖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富胖達)、優食台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食台灣)之外送 工作,於民國113年6月至8月外送收入為4,500元,然自113 年8月以後即無外送收入;除此薪資收入外,名下尚有遠雄 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遠雄人壽保險公司)、三商美 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之 保單各1紙(其中遠雄人壽保險公司之保單解約金為20,920 元、另債務人於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之保單僅為被保險人 ,並無解約之權)、車牌號碼000-0000機車、5031-UV汽車 各1輛,然累積債務總金額已達1,756,235元,其中和潤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潤公司)之汽、機車貸款債務為有擔 保或有優先權之債務,餘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債務 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前已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清冊及債務人清冊,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即 中信銀行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惟中信銀行以債務人 無法負擔任何還款方案為由,未提供任何還款方案,且債務 人每月薪資收入扣除個人基本生活費用17,238元、扶養未成 年子女張0甯、張0耀之費用各為7,500元後,實已無法負擔 債權銀行所提供之任何還款方案,以致協商不成立,且其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 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上開規定,提出財產及收 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清冊、債務人清冊,聲請更生等語。 三、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 數提出繕本或影本,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1條第1、2項 分別定有明文。查:  ㈠債務人曾於民國113年10月間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中信銀行申 請債務協商,惟中信銀行以債務人無法負擔任何還款方案為 由,而未提供任何還款方案,致協商不成立等情,業據債務 人提出113年10月24日前置協商不成立通知書為證,復經本 院依職權函詢中信銀行查明無訛(有中信銀行113年12月3日 民事陳報狀、113年12月20日民事陳報狀檢附協商資料在卷 可稽),足認債務人確已與最大債權銀行踐行前置協商而不 成立。  ㈡又最大債權銀行中信銀行雖未提供任何還款方案予債務人, 然以現行金融機構實務上就無擔保債務所能提供最優惠之還 款方案即「分180期、利率0%」,並依債權人清冊所載全體 債權人之現存債權金額1,495,550元(債權總金額1,756,235 元-和潤公司車貸債權257,685部分係有設定動產擔保作為抵 押,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8條規定,更生程序並不影響 和潤公司行使權利,此部分應不列入更生債權中)計算,則 債務人每月至少需支付之金額約為8,325元。 四、債務人主張其現任職於興發隆公司,平均每月薪資詳如中信 銀行臺幣活存明細、存款交易明細表所載;另債務人有兼職 富胖達、優食台灣之外送工作,於113年6月至8月外送收入 為4,500元,然自113年8月以後即無外送收入等語,惟依債 務人所提出之上開中信銀行臺幣活存明細、存款交易明細表 所載所示,債務人任職興發隆公司自113年3月起至113年10 月止之薪資分別為34,623元、34,694元、28,950元、43,000 元、44,000元、39,000元、29,200元、30,000元;債務人兼 職富胖達、優食台灣,自113年6月起至113年8月止之收入分 別為2,000元、500元、2,000元,是債務人平均每月薪資應 為35,996元【(34,623元+34,694元+28,950元+43,000元+44 ,000元+39,000元+29,200元+30,000元+2,000元+500元+2,00 0元)/8】,堪予認定。 五、又債務人主張其負債總額為1,756,235元,其中和潤和潤公 司之汽、機車貸款債務為有擔保或有優先權之債務,餘為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名下尚有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之 保單1紙(債務人於該保單僅為被保險人,並無解約之權) 、車牌號碼000-0000機車、5031-UV汽車各1輛,而債務人僅 係一般消費者,未曾從事營業之事實,業據提出債權人清冊 、債務人清冊、債務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財團法人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財政部 高雄國稅局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全 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勞保災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 表(明細)、車牌號碼000-0000機車、5031-UV汽車行車執 照影本、三商美邦人壽保險公司中文投保證明、遠雄人壽保 險公司保單明細等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債務人之勞、 健保資料、電子稅務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等文件後,互 核相符,是債務人此部分之主張,亦堪憑採。 六、本院審酌債務人每月平均收入為35,996元,需扶養未成年子 女張0甯、張0耀,有債務人檢附之戶籍謄本在卷可參;而債 務人既已負債沉重,自不能與一般通常之人之生活水平同為 要求,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債務人 生活必要費用應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 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即以衛生福利部公 告113年臺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每人每月14,230元之1 .2倍即17,076元核算其每月之生活費用為宜,逾此範圍不予 計入。另債務人之未成年子女張0甯、張0耀之扶養費用,依 債務人所提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載列,債務人每月支出 未成年子女張0甯、張0耀扶養費用分別為7,500元、7,500元 ,因該等扶養費用之金額並未逾上開臺南市113年度每人每 月最低生活費17,076元(參酌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條之 2第2項之規定),再由債務人與其前配偶黃婉茹共同分擔後 之每月8,538元,均堪認為合理。準此計算,債務人每月收 入35,996元扣除其最低生活費17,076元、未成年子女張0甯 、張0耀扶養費用分別為7,500元、7,500元,僅餘3,920元, 顯無法負擔債權人中信銀行所等債權人能提供予債務人之最 優惠債務清償方案即每月至少應償還約8,325元之債務清償 方案。至債務人名下雖有遠雄人壽保險公司之有效保單1紙 ,然縱其將該等有效之保單予以解約,解約金額亦僅有20,9 20元,此有債務人提出之保單明細在卷可稽,實難認該解約 金數額得以清償債務人140餘萬元之無擔保債務,是其資產 尚不足清償全部債務,應認債務人確已達不能清償債務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之程度。 七、綜上所述,依債務人之收入財產及必要生活支出之情形,已 達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程度,而債務人僅係一 般消費者,未曾從事營業,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未逾 1,200萬元,且債務人曾請求與最大債權金融機構中信銀行 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惟協商不成立,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 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債 務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洪碧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3年12月30日17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林政良

2024-12-30

TNDV-113-消債更-613-20241230-3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84779號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台北市○○區○○○路000號9樓、10             樓及11樓及18樓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張恩綺              住○○市○○區○○○路00號2樓之2  債 務 人 蔡明翰  住屏東縣○○鄉○○路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英屬百慕達商友邦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設台北市大安區)、富邦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設台北市松山區)、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 份有限公司(設台北市信義區)之保險相關債權。依上開規定 ,本件應屬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 院聲請強制執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 堤

2024-12-30

PTDV-113-司執-84779-20241230-1

司執消債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6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謝聰明 代 理 人 梁家豪律師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王行正 債 權 人 金陽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雨利 代 理 人 黃秀敏 債 權 人 勝天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玉琴 債 權 人 屏東縣政府財稅局 法定代理人 程俊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會議可決如附表所示之更生方案,應予認可。 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其生活程度應為如後之 限制:(一)不得為奢靡浪費、賭博、金錢借貸及投資金融商品 之行為。(二)不得購買不動產,且不得從事國外遊學、出國旅 遊及住宿四星級以上飯店等消費行為。(三)不得搭乘計程車、 高鐵及飛機等航空器,但因公務所需或緊急者不在此限。   理 由 一、按法院得將更生方案之內容及債務人財產及收入狀況報告書 通知債權人,命債權人於法院所定期間內以書面確答是否同 意該方案,逾期不為確答,視為同意;同意及視為同意更生 方案之已申報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過半數,且其所代表 之債權額,逾已申報無擔保及無優先權總債權額之2分之1時 ,視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更生方案。更生方案經可決者,法院 應為認可與否之裁定;法院為認可之裁定時,因更生方案履 行之必要,對於債務人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 活程度,得為相當之限制。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 條例)第60條第1、2項及第62條第1、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債務人聲請更生,前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更字第139號 裁定,自民國113年4月24日中午12時起開始更生程序,有上 開裁定在卷可參。債務人所提如附表所示之更生方案,經本 院於113年12月3日以屏院昭民執成字第113司執消債更69號 函,命債權人於文到10日內,以書面確答是否同意,逾期不 為確答者,即視為同意。結果除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具狀表示不同意外,其餘債權人均逾期不為確答而視為 同意(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逾期表示不同意)。上 開視為同意之債權人超過已申報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權人之 半數,且其所代表之債權額亦超過已申報無擔保及無優先權 總債權額2分之1,達到71.84%(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42.97%+金陽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1.13%+勝天然資 產管理有限公司17.74%=71.84%),有上開本院函、送達證書 及債權人陳報狀附卷可稽。則依前揭規定,應視為債權人會 議可決更生方案。 三、經查:  ㈠債務人陳稱其任職於植璞景觀有限公司及錦棠園藝景觀有限 公司,每月薪資約新台幣(下同)27,600元〔以113年8至10月 薪資平均計算,(14400+14400+18000+8400+15600+12000)÷3 =27600〕,業據其提出薪資表及員工出勤薪資證明為證,堪 信屬實。再者,依卷附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稅務 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及勞保局電子閘門網路資料查詢結果 ,債務人110至112年申報所得分別為216,000元、400,000元 及0元,勞保以屏東縣園藝花卉人員業職業工會為投保單位 ,堪認其除上開在植璞景觀有限公司及錦棠園藝景觀有限公 司之收入外,並無其他收入來源,爰以27,600元作為其每月 可支配所得,並以之為核算其清償能力之基礎。  ㈡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 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條例第6 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債務人就前項第3款必要支出所表 明之數額,與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必要生活費用 數額相符者,毋庸記載其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未逾 該必要生活費用數額,經債務人釋明無須負擔必要支出一部 或全部者,亦同,為消債條例第43條第7項所明定。債務人 陳報其個人每月生活支出,包括伙食費、交通費、勞、健保 費、水電費、通訊費、醫療費及雜支合計17,076元,雖未提 出全部單據以供本院審酌,惟與衛生福利部所公告113年台 灣省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4,230元之1.2倍即17,076元相符 ,應屬可採。  ㈢債務人名下有遠雄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單、車牌號碼000 -000號普通重型機車(99年出廠)及車牌號碼000-0000、YU-1 651、4689-WZ號自用小客車(依序為89、81、83年出廠),上 開保單價值12,502元,上開車輛均已遠逾3年(機車)或5年( 小客車)使用年限,幾無清算價值,有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 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查詢結果、相關保險公 司回函、汽車車籍查詢結果及稅務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附 卷可稽。債務人每月收入27,600元,扣除必要生活必要費用 17,076元,尚餘10,524元(00000-00000=10524),堪認更生 方案有履行可能,而無消債條例第63條第1項第8款之情形。 四、綜上所述,本件更生方案已獲債權人會議可決,且又無消債 條例第63條所定應不予認可之消極事由存在,爰併就債務人 在未依更生條件全部履行完畢前之生活程度,為相當之限制 ,依消債條例第62條第2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司法事務官 郭伊恩 附表:更生方案(單位:新台幣/元)          壹、更生方案內容 1.每期清償金額:第1至72期,每期(每月)清償8,593元。 2.每1月為1期,每期在15日以前依債權比例給付之。 3.自認可裁定確定之翌月起,分6年,共72期清償。 4.清償比例:29.94%。 5.債務總金額:2,065,926元。 6.清償總金額:618,696元。 7.債務人於履行更生方案前,應自行向債權人查詢還款案號按期履行,並自行負擔匯款費用,或逕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統一辦理收款及撥付款項之作業。 貳、更生方案內容 編號 債權人 債權金額 第1至72期每期清償金額 6年清償總額 1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81,830 2,420 174,240 2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87,668 3,692 265,824 3 金陽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29,964 957 68,904 4 勝天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366,464 1,524 109,728 總計 2,065,926 8,593 618,696

2024-12-30

PTDV-113-司執消債更-69-20241230-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63864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             0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林郁珊              住○○市○○區○○路00巷00號8樓 債 務 人 莊顗錡即莊侃秩            住○○市○區○○路0段00巷00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 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 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 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經查,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於第三人遠雄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債權, 惟該第三人所在地係在臺北市信義區,有債權人所提民事聲 請強制執行狀在卷可稽,債權人既已具體指明欲執行債務人 之財產地址,即無執行標的物所在不明之情形,與法院辦理 人壽保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原則規定二、三之情形有間 ,並無該原則管轄規定之適用,則依首揭強制執行法第7條 第1項之規定,本件應由執行標的物所在地之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屬有 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榕勝

2024-12-30

TNDV-113-司執-163864-20241230-1

司執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59577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6、168、17             0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徐世憲              住○○市○○區○○路00巷00號8樓(指             定送達地址)           債 務 人 李炳福  住○○市○鎮區○○路000巷0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基於保險契約對第三人遠雄人壽 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之權利,惟依其聲請狀所載,前 開第三人址設於臺北市○○區○○路0號28樓。依上開規定,本 件應屬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 請強制執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張秉欽

2024-12-30

KSDV-113-司執-159577-2024123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