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俊雄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21-230 筆)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08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再審事件(本 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67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經查,聲請人就本件是否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情事 ,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 資釋明,或提出保證書以代釋明,俾供本院審酌。復經本院 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函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 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民國114年1月3日 法扶總字第1130002743號函附卷可稽。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 ,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 請自無從准許,應予駁回。又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 盡釋明之責,其聲請本院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均 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王 俊 雄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張 玉 純

2025-01-16

TPAA-113-聲-708-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16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再審事件(本 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75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 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可知, 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 之事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232號裁定聲請再審(本 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75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 理人。惟查,聲請人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 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 ,或提出保證書以代之,無法釋明聲請人缺乏經濟上之信用 而無資力繳納本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又就本件再審事 件,本院業依職權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亦 無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 民國114年1月3日法扶總字第1130002743號函在卷可稽。揆 諸前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 責,其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無從准許,均 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1-16

TPAA-113-聲-716-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刑事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234號 抗 告 人 CHERRET LEAKEY NDIWA查力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蘇彥彰間刑事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 月22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54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 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 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 相關釋明,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經查,抗告人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民國113年7月22日113年 度訴字第254號裁定提起抗告,惟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亦未提出相關釋明,經本院於113年11月11日裁定命於裁 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3日送達。抗 告人迄今仍未補正提出委任律師或依法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 任狀,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至於抗告人雖另具狀對 命補正裁定之法官聲請迴避,惟抗告人所聲請迴避之法官, 均非承辦本件抗告事件之法官,亦無行政訴訟法第19條規定 具法定迴避事由之法官,自不生迴避問題,是抗告人尚無從 據此補正其提起抗告而未委任律師或依法得為訴訟代理人之 程式欠缺,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1-16

TPAA-113-抗-234-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03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間再審事件(本院113 年度聲再字第662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 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可知, 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 之事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73號裁定聲請再審(本 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62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 理人。惟查,聲請人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 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 ,或提出保證書以代之,無法釋明聲請人缺乏經濟上之信用 而無資力繳納本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又就本件再審事 件,本院業依職權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亦 無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 民國114年1月3日法扶總字第1130002743號函在卷可稽。揆 諸前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 責,其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無從准許,均 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1-16

TPAA-113-聲-703-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廢棄物清理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上字第29號 上 訴 人 律潔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吳春詩 訴訟代理人 林漢青 律師 被 上訴 人 嘉義縣環境保護局 代 表 人 張輝川 訴訟代理人 林鴻成 王忠義 陳修君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廢棄物清理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1 月16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17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 不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 1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 判決有同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則為揭 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 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 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 難認為已對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 上訴自難認為合法。 二、爭訟概要: ㈠上訴人於民國110年5月5日取得嘉義縣政府核發乙級廢棄物處 理許可證(110嘉義縣廢乙處字第0006號),許可期限至111 年6月30日止,其場址為嘉義縣水上鄉義興段1571、1573、1 572、1574、1567等5筆地號土地(下稱系爭掩埋場),許可 掩埋量為151,061公噸。嗣經被上訴人於111年5月13日委託 測量,並於同年月27日得知掩埋剩餘容積為2,544.44立方公 尺,依核准設置文件污泥比重1.1公噸/立方公尺推估,上訴 人之餘裕量僅為2,798.8公噸,惟因上訴人同年5月14日至5 月31日進場量約3,028.36公噸,推估已超過核准高程,且5 月份共進場3,831.05公噸,明顯已超出每月核可量2,000公 噸,被上訴人遂於111年6月1日以嘉環廢字第1110017662號 函(下稱原處分)命上訴人暫停收受廢棄物進場,待量測剩 餘容積後再憑辦理,另以同日嘉環廢字第1110017799號函( 下稱111年6月1日函)知關閉系爭掩埋場廢棄物網路申報權 限。 ㈡上訴人於111年6月21日向被上訴人提出測量結果報告書,載 明系爭掩埋場尚有剩餘容積890.59立方公尺,被上訴人乃於 111年6月24日以嘉環廢字第1110020318號函(下稱111年6月 24日函)開放廢棄物進場權限。上訴人對原處分不服,提起 訴願遭決定不受理後,續向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 提起行政訴訟,⒈先位聲明:⑴確認原處分無效。⑵被上訴人 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下同)39,522,000元及自112年5月5 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⒉備位聲明:⑴確 認原處分違法。⑵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39,522,000元及自1 12年5月5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經原審 以111年度訴字第317號判決(下稱原判決)確認原處分違法 ,駁回上訴人其餘之訴。上訴人就駁回部分不服,提起上訴 ,並聲明: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發回原審更行審 理(被上訴人就原判決對其不利部分,並未提起上訴,此部 分已告確定,不在本件審理範圍內)。 三、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主張略以:㈠綜觀廢棄物清理法 第55條及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第18條、 第27條,本案無得逕命停工之依據,乃被上訴人自行創設停 工處分,並直接關閉上訴人網路申報權限,違反法律保留原 則,侵害上訴人之工作權甚鉅。上訴人於原審除主張被上訴 人非權責機關,所為命停工處分有無效或違法之瑕疵外,尚 爭執被上訴人所作成原處分,違反法律保留原則、處分前也 未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等問題,乃原審竟迴避上開問題,於 判決書中未加以審酌,並糾正被上訴人之行政作為,容有適 用法規不當之違誤。㈡倘未有原處分逕命停工處分及逕行關 閉網路申報權限,上訴人於111年6月1日至同年月22日仍得 正常工作,而得享有收入,則原處分逕命上訴人停工,並關 閉網路權限,不法侵害上訴人的工作權,與上訴人之受有損 害,有相當因果關係,原審一方面確認原處分違法,一方面 卻又認為上訴人尚不得請求損害賠償,有邏輯上之錯誤,違 反經驗及論理法則,而有判決理由矛盾之瑕疵。㈢被上訴人 未經測量、以錯誤的推估方式作成原處分,如何能謂認定事 實係依客觀可供檢驗之書證?且被上訴人若能在處分前依法 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上訴人當得指出其錯誤之處,原審駁 回上訴人損害賠償之請求,尚有違反證據裁判法則、經驗法 則、論理法則、闡明義務及訴訟照料義務之違誤等語。 四、經查,原判決關於上訴人請求損害賠償部分業已論明:上訴 人於111年5月間先有違反高程測量義務,待被上訴人於111 年5月13日自行委託技師執行高程測量並計算剩餘容積,並 於同年月27日得知掩埋剩餘容積為2,544.44立方公尺,依核 准設置文件污泥比重1.1公噸/立方公尺推估,上訴人之餘裕 量僅為2,798.8公噸,然同年5月14日至5月31日進場量約3,0 28.3公噸,且5月份共進場3,831.05公噸,明顯已超出每月 核可量2,000公噸,推估已超過核准容量,被上訴人先於111 年5月31日至系爭掩埋場內執行現場稽查,告知上訴人從業 人員李軍機關於被上訴人測量高程結果、計算可餘進場容量 之方式,以及計算上訴人所收取進場廢棄物容量至當日截止 已有超量收受廢棄物之情事,並進而要求上訴人應立即停止 收受廢棄物進場,然上訴人並未因被上訴人現場稽查之告知 而停止收受廢棄物,且當日仍有載運廢棄物之貨車持續不斷 進入系爭掩埋場,被上訴人乃於翌日即111年6月1日作成原 處分命上訴人暫停收受廢棄物進場,待量測剩餘容積後再憑 辦理,並於同日作成111年6月1日函關閉上訴人網路申報權 限。上訴人於被上訴人111年5月13日委託技師執行高程測量 後,固曾於同年月16日亦委託技師辦理容積測量,但該次測 量成果報告上訴人卻遲至同年6月17日始提送予被上訴人( 測得剩餘容積為2,587.4立方公尺);待上訴人收受原處分 後,又遲至111年6月15日始委託技師進場測量,並經技師於 111年6月21日作成測量成果報告,判定尚有剩餘容積890.59 立方公尺,經上訴人提交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旋即以111 年6月24日函取代原處分,則上訴人於系爭許可證期限屆至 前之111年6月間發生20餘日因被上訴人關閉網路申報權限致 無法收取廢棄物進場,實係肇因可歸責於上訴人之行為所致 。從而,上訴人以上開期間不能收取廢棄物進場所生未能取 得處理費之營業損失,逕向被上訴人請求賠償,尚屬無據, 不應准許等語。上訴人前揭上訴意旨雖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 由,惟核其理由,無非重述其在原審提出而為原判決所不採 之主張,復執陳詞爭議,泛言原判決理由矛盾、認定事實違 反證據法則、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 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 項所列各款情形,至關於訴請確認原處分無效部分,更未見 有何指摘,難認對該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指摘。依 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陳 文 燦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章 舒 涵

2025-01-16

TPAA-113-上-29-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694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抗告事件(本 院113年度抗字第305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經查,聲請人就本件是否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情事 ,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 資釋明,或提出保證書以代釋明,俾供本院審酌。復經本院 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函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 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民國113年12月23 日法扶總字第1130002653號函附卷可稽。揆諸前開規定及說 明,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 聲請自無從准許,應予駁回。又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 能盡釋明之責,其聲請本院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 均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王 俊 雄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張 玉 純

2025-01-16

TPAA-113-聲-694-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有關行政執行事務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3年度上字第563號 上 訴 人 張茶香 訴訟代理人 龔君彥 律師 舒盈嘉 律師 被 上訴 人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 代 表 人 陳幸敏 參 加 人 蔡泓泊 上列當事人間有關行政執行事務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7月18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90號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被上訴人代表人由吳廣莉變更為陳幸敏,茲據新任代表人具 狀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合。 二、爭訟概要: ㈠緣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基隆分局、基隆市稅務局及交通部公路 局臺北市區監理所基隆監理站(下稱移送機關)因義務人郭 明雄滯納綜合所得稅、地價稅、汽機車燃料使用費等案件, 於民國108年5月15日起陸續檢附移送書、繳款書、執行憑證 及送達證書等文件移送被上訴人執行,被上訴人審查執行名 義合法成立後,就義務人所有坐落基隆市安樂區○○段000地 號土地及其上之000建號、暫編0000建號房屋(下稱系爭拍 賣標的)予以執行。系爭拍賣標的經被上訴人以111年10月2 8日宜執甲109年綜所稅執字第00000254號拍賣公告(下稱系 爭公告事項),於111年12月5日進行特別變賣程序後經移送 機關申請之減價拍賣程序。 ㈡嗣於111年12月5日,主持開標之行政執行官劉世民於洽參加 人蔡泓泊及上訴人當場提出身分證正本核對身分後,續進行 開標,原宣布由出價最高之參加人以新臺幣(下同)802,00 0元得標,惟因出價次高之上訴人當場表示異議,主張參加 人之投標書未檢附身分證影本,其投標無效等語,主持開標 之行政執行官遂宣布參加人之投標無效,改由上訴人以750, 001元得標。參加人另於111年12月7日聲明異議,主張行政 執行官於開標前已收取其身分證正本核對,其投標應屬有效 等語,經被上訴人調閱拍賣當時之影音光碟詳予檢視其過程 ,認參加人之主張有理由,遂以112年2月4日宜執甲109年綜 所稅執字第00000257號執行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撤 銷原宣布由上訴人拍定之執行行為,並改由最高標投標人即 參加人得標。上訴人對系爭執行命令聲明異議,經法務部行 政執行署112年度署聲議字第21號決定書(下稱聲明異議決 定)駁回異議,上訴人遂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 提起行政訴訟,聲明:系爭執行命令及聲明異議決定均撤銷 。經原審112年度訴字第590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 人之訴,上訴人提起上訴,並聲明:原判決廢棄。 三、上訴人起訴主張與被上訴人在原審之答辯均引用原判決之記 載。 四、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以:  ㈠經被上訴人勘驗111年12月5日辦理系爭拍賣標的之影音光碟 詳予檢視其過程,主持之行政執行官劉世民於當日上午11時 00分42秒先進行審標,再於11時03分49秒及11時04分07秒分 別請投標人參加人及上訴人當場提出身分證核對身分,至11 時04分27秒始宣布開標朗讀投標書內容,並經原審於113年4 月1日準備程序期日勘驗拍賣過程之錄影光碟無誤,核與證 人劉世民證述拍賣程序情節相符,故參加人雖未將國民身分 證影本附於投標書並投入標匭,惟確已於行政執行官當眾開 示朗讀投標書前補正。開標結果,原宣布由出價最高之參加 人以802,000元得標,因上訴人當場提出異議,主張參加人 未依系爭公告事項十三、㈡將身分證影本附於投標書一併投 入標匭,其投標無效,行政執行官遂宣布參加人之投標無效 ,改由上訴人以750,001元得標。嗣參加人於111年12月7日 具狀聲明異議,主張行政執行官於開標唱名前已收取其身分 證正本核對,其投標應屬有效,經被上訴人調閱本件不動產 拍賣時之影音光碟詳予檢視其過程,認參加人之主張有理由 ,遂以系爭執行命令撤銷原宣布由上訴人拍定之執行行為, 並改由最高標投標人參加人拍定,於法並無不合。  ㈡拍賣程序應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影本,地方法院民事執行 處不動產投標參考要點(下稱投標參考要點)第2點及系爭 公告事項十三、㈡固有規定及記載,惟其欠缺,並非當然無 效,投標人未「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影本」之行為係屬可 補正事項,依投標參考要點第18點但書規定,得於拍賣官在 該件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補正。故縱如上訴人所 稱已拆封,但在拍賣官就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 投標人未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影本之情形,仍屬可補正事 項,此時投標人若能及時提出,其程序之瑕疵即可治癒,自 不得指其參與拍賣之行為為無效。且強制執行法上之不動產 「開標」,係指執行法官「當眾開示,並朗讀投標書」始足 當之,亦即「由執行法院將投標人投入標匭之投標書,當眾 取出開示,並朗讀後宣告何人得標而言」,非指單純「打開 標封」之行為。  ㈢系爭公告事項十三、㈡之目的,係為確保投標人投標出價確係 出於本人之意思為之,防止有心人士投機甚或假冒他人身分 投標,以維護投標之公正性而設,是以行政執行機關非不得 於執行程序,綜合卷證資料及拍賣過程各情,判斷未提出身 分證件之投標人所為出價之意思表示是否確係本人所為,再 據此認定是否影響執行程序之效力,並非一遇有投標人未能 提出身分證明文件之情形,即應認投標為無效。因此,投標 人在拍賣官就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已提出國民 身分證正本或影本,足以確認投標出價確係出於本人之意思 為之,拍賣之程序瑕疵,已不存在,足以確保投標之公正性 ,並不違反拍賣程序之公平性等語,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 之訴。 五、本院經核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並無違誤,茲就 上訴意旨補充論述如下:  ㈠行政執行法第12條規定:「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事件 ,由行政執行處之行政執行官、執行書記官督同執行員辦理 之,不受非法或不當之干涉。」第26條規定:「關於本章之 執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用強制執行法之規定。」強制 執行法第88條規定:「開標應由執行法官當眾開示,並朗讀 之。」辦理強制執行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49點第3款前段及 第6款規定:「關於第88條部分:……㈢開標期日,應由執行法 官全程參與……。執行法官應在法院投標室當眾開示投標書, 並朗讀之。……㈥以投標方法拍賣不動產時,應注意防範圍標 及其他不法行為。」系爭公告事項十及十三、㈡分別記載: 「投標無效情形,請參閱本分署投標書背面記載。」、「投 標人為自然人者,應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其他身分證明文 件正本,並應將投標人之身分證明文件影本附於投標書一併 投入標匭。……」被上訴人投標書背面之不動產投標注意事項 第1點第6款(與投標參考要點第18點第6款相同)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認為投標無效。但第6款、第20款至 第22款情形,於行政執行法官在該件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 投標書前補正者,不在此限:……6、不動產拍賣公告載明投 標人(自然人或法人)、代理人及法定代理人的身分證明( 釋明)文件暨委任狀,而未提出。……」前揭規定投標之自然 人應提出國民身分證之目的,係為確保投標人投標出價確係 出於本人之意思為之,防止有心人士投機甚或假冒他人身分 投標,確保投標之公正性而設。對照系爭公告事項二明文記 載:「未將保證金放入封存袋內者,其投標無效。」而系爭 公告事項十三、㈡並未載明投標人若未提出國民身分證或相 類之身分證明文件,或未將身分證明文件影本附於投標書一 併投入標匭時之法律效果,足見投標人未將身分證明文件附 於投標書一併投入標匭之法律效果,並非當然無效,且不動 產投標注意事項第1點雖列舉25種應認為投標無效之情形, 惟該點但書特別規定其中第6款投標人應提出身分證明文件 而未提出之情形,於行政執行官在該件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 讀投標書前補正者,不在此限。足見投標人未提出國民身分 證正本或影本之情形,係屬可補正事項,得於行政執行官在 該件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補正,並非投標無效之 情形。又所謂「開標」,係指行政執行官將投標人投入標匭 之投標書,當眾取出開示,並朗讀後宣告何人得標而言,非 指單純「打開標封」之行為。  ㈡經查,系爭拍賣標的於111年12月5日進行特別變賣程序後經 移送機關申請減價拍賣程序,主持開標之行政執行官劉世民 於上午11時00分42秒先進行審標,再於11時03分49秒及11時 04分07秒分別請投標人參加人及上訴人當場提出身分證核對 身分,至11時04分27秒始宣布開標朗讀投標書內容,原宣布 由出價最高之參加人以802,000元得標,惟因出價次高之上 訴人當場表示異議,主張參加人之投標書未檢附身分證影本 ,其投標無效,行政執行官遂宣布參加人之投標無效,改由 上訴人以750,001元得標;參加人於111年12月7日聲明異議 ,主張行政執行官於開標前已收取其身分證正本核對,其投 標應屬有效,經被上訴人調閱拍賣當時之影音光碟詳予檢視 其過程,認參加人之主張有理由,遂以系爭執行命令撤銷原 宣布由上訴人拍定之執行行為,並改由最高標投標人即參加 人得標等情,為原審依法認定之事實,經核與卷內證據資料 相符。原審於113年4月1日準備程序期日當庭勘驗拍賣過程 之錄影光碟,認與證人劉世民證述之拍賣程序情節相符,據 以論明:拍賣程序應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影本,投標參考 要點第2點及系爭公告事項十三、㈡固有規定及記載,惟其欠 缺,並非當然無效,投標人未提出國民身分證正本或影本之 行為,係屬可補正事項,依投標參考要點第18點但書規定, 得於行政執行官在該件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補正 ,又所謂開標,係指行政執行官將投標人投入標匭之投標書 ,當眾取出開示,並朗讀後宣告何人得標而言,非指單純打 開標封之行為;經被上訴人調閱本件不動產拍賣時之影音光 碟詳予檢視其過程,參加人雖未將國民身分證影本附於投標 書並投入標匭,惟確已於行政執行官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 補正,足以確認投標出價係出於其本人之意思為之,拍賣之 程序瑕疵,已不存在,投標之公正性足以確保,並不違反拍 賣程序之公平性,被上訴人以系爭執行命令撤銷原宣布由上 訴人拍定之執行行為,並改由最高標投標人參加人拍定,於 法並無不合等情,業已詳述得心證之理由,並就上訴人之主 張何以不足採取,予以論駁甚詳,經核並無違反論理法則、 經驗法則或違背法令之情事。原判決因認上訴人訴請撤銷聲 明異議決定及系爭執行命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並無不 合。  ㈢不動產投標注意事項第1點第19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應認為投標無效。但第6款、第20款至第22款情形,於行 政執行法官在該件拍賣標的當眾開示朗讀投標書前補正者, 不在此限:……19、投標書附加投標之條件。……」投標參考要 點第18點第19款亦有相同之規定。上開規定所稱「投標書附 加投標之條件」,係指「投標人」於投標書上附加其投標之 條件而言,並非指拍賣公告附加之條件。參加人未將國民身 分證正本或影本附於投標書並投入標匭,固不符合系爭公告 事項十三、㈡之規定,惟尚非屬上開規定所稱「投標書附加 投標之條件」,上訴意旨主張:系爭公告事項十三、㈡之規 定,應屬投標參考要點第18點第19款所定「投標書附加投標 之條件」,投標書背面不動產投標注意事項記載投標無效之 情形亦包含「投標書附加投標之條件」,參加人未將身分證 影本附於投標書,一併投入標匭,即屬未符合拍賣公告所定 之條件,而有不動產投標事項之欠缺,依投標參考要點第18 點應認參加人之投標為無效,原判決未審酌投標參考要點第 18點第19款之規定,亦未適用投標書背面不動產投標注意事 項所記載無效之事項,逕以未將身分證影本附於投標書一併 投入標匭之行為,認定為投標參考要點第18點第6款得補正 之事由,而遽認參加人之投標有效,顯屬判決違背法令等語 ,容屬誤解,並不可採。    ㈣綜上所述,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並無違誤。上 訴論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李 玉 卿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章 舒 涵

2025-01-16

TPAA-113-上-563-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30號 聲 請 人 呂萬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等間再審事件 (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607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 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 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可知, 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 之事由釋明之。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低收入戶,現失業中,年收入所得 僅新臺幣(下同)12元,日常全靠救濟度日,亦無財產可供 變賣,存款僅剩3元,且尚積欠健保債務5,080元及法院債務 1,050元,無力償還;聲請人無業無收入無財產可供擔保, 不符銀行信用借貸資格,且聲請人曾獲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行 政訴訟庭110年度救字第1號裁定准予訴訟救助。為此,爰聲 請准予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等語。經查,聲請人雖提 出民國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郵政存簿儲金簿、全民健康保險保險 費及滯納金欠費明細表、合作金庫銀行個人信貸可貸額度試 算網頁等件,惟此僅顯示其繳納稅費、聲請人部分財產、財 務情況或無其他歸戶所得,以及銀行申請信用貸款之條件相 關情形;另聲請人所提出之○○市○區中低收入戶證明書,亦 僅能證明其合於○○市○區中低收入標準,經准予生活扶助; 至聲請人所列准予訴訟救助之行政訴訟裁定,其效力亦僅及 於該個案,尚不及於本件。是以,聲請人提出之前開證據, 均尚不足以說明聲請人之全面資力狀況及釋明聲請人缺乏經 濟上之信用而無資力繳納本件裁判費用之事實。況且,就本 件再審事件,本院業依職權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 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 ,有該會114年1月3日法扶總字第1130002743號函在卷可稽 。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 明之責,其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無從准許 ,均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1-16

TPAA-113-聲-730-20250116-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339號 聲 請 人 呂萬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中市政府警察局霧峰分局等間訴訟救助 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月18日本院113年 度聲字第165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有所不服,除合於法定再審原因得聲 請再審外,不容以其他之方法聲明不服,故不服終審法院之 裁定而未以聲請再審之程序為之者,仍應視其為再審之聲請 ,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本件聲請人提出行政訴訟抗 告狀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依上說明,仍應視其為再 審之聲請,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次按聲請再審,應 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3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費,並應依同法 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 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及委任律師或得為訴 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以 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3 日寄存送達於台中國光路郵局;而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 訟代理人,亦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463號裁定駁回,此項裁 定並於113年11月15日寄存送達於同上郵局,有各該送達證 書在卷可稽,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上開2裁定均 自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效力。聲請人迄未補正繳納裁判費 及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其再審之聲 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另聲請再審係對於確定裁定所設救 濟程序,應以已受裁定之當事人為對象始得提起,聲請人除 原確定裁定之相對人外,尚增列其他相對人部分,於法亦有 未合,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鍾 啟 煒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廖 仲 一

2025-01-16

TPAA-113-聲再-339-2025011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743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間抗告事件(本院113年 度抗字第354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同法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 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 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 之事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聲再字第85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113年度抗字第354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 選任訴訟代理人,惟聲請人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 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而無資力繳納本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亦未提 出保證書以代之,俾供本院審酌。又經本院依職權向財團法 人法律扶助基金會查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為由申請 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會民國114年1月3日法扶總字 第1130002743號函附卷可稽。是以,聲請人就無資力部分, 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請自無從准許,並因本件 不符訴訟救助之要件,依首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聲請本院 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均應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法官 鍾 啟 煒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廖 仲 一

2025-01-16

TPAA-113-聲-743-2025011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