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克琳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審簡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傷害案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簡附民字第308號 原 告 林軒潁 被 告 陳育群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113年審簡字第2210號),經原告提起附 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於本院民事庭。   理 由 一、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事訴訟法第 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同法第505條第1項規 定,並準用於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案件之附帶民事訴訟。 二、茲認本件附帶民事訴訟案情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   審判,應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爰裁定如主文。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5條第1項、第504條第1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卓育璇                                      法 官 倪霈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志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2025-01-08

TPDM-113-審簡附民-308-20250108-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偽造文書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附民字第3313號 原 告 陳建昇 被 告 林秀珍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343號偽造文書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卓育璇 法 官 倪霈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08

TPDM-113-審附民-3313-20250108-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偽造文書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附民字第3312號 原 告 李昌榮 被 告 林秀珍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343號偽造文書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卓育璇 法 官 倪霈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08

TPDM-113-審附民-3312-20250108-1

審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221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育群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調院偵字第5 067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裁定不經 通常審判程序(113年度審易字第904號),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 下:   主 文 陳育群犯傷害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名稱除引用如附件起訴書之記載外,並 就證據名稱部分補充:被告於本院訊問程序之自白。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陳育群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罪。 (二)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擔任主管,就工作處理 事宜,未以理性、和平方式商議、解決,動輒徒手拉扯告 訴人方式致告訴人受傷,徒增暴戾之氣,法治觀念偏差, 所為致告訴人受傷,所為顯不足取,犯後於偵查中陳述顯 然避重就輕,迄至本院經通緝到案使坦承犯行,且迄未與 告訴人和解,亦未賠償告訴人所受損失等犯後態度,兼衡 被告本件犯行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被告所陳智識程 度、家庭經濟、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送達後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林黛利提起公訴,檢察官王巧玲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法 官 程克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林志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調院偵字第5067號   被   告 陳育群 男 27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街00巷00號4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已經偵查終結,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 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育群、林軒潁均為匯展精品物業股份有限公司派駐在址設 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1樓東騰千里社區之夜班保全,陳 育群並擔任夜班保全組長,為林軒潁之直屬主管,詎陳育群 基於傷害他人身體之犯意,於民國112年9月26日下午7時3分 許,在上址社區1樓大廳,徒手毆打林軒潁,致其受有胸壁 挫傷擦傷、頭部挫傷、臉部耳部挫傷擦傷、頸部擦傷、前臂 挫傷擦傷、下背挫傷等傷害。 二、案經林軒潁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與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陳育群於警詢及偵查中供述 坦承於上開時、地,就工作內容指導告訴人時,受被告激怒而失控與告訴人肢體推擠之事實。 2 告訴人林軒潁於警詢及偵查中之指訴 全部犯罪事實。 3 證人即日班保全組長林育德之證述 證明被告於上開時、地發生言語衝突,被告當場出手打告訴人,被告抓住告訴人衣領時,被證人林育德架開;且告訴人與被告在大廳拉扯時,告訴人之眼鏡因此掉地上之事實。 4 證人即櫃台秘書王靜茹之證述 證明被告與告訴人於上開時、地發生言語衝突時,證人王靜茹在社區1樓大廳櫃台聽聞兩人口角爭執之事實。 5 現場監視錄影光碟1片、本署勘驗報告1份 被告與告訴人於上開時、地發生言語衝突,被告突然徒手朝告訴人後頸部出拳追打告訴人,惟旋遭在場證人林育德趨前攔阻之事實。 6 臺北市中山分局民權一派出所110報案紀錄單 證明110勤務臺於112年9月26日晚間7時34分6秒接獲110報案,指派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民權一派出所警員於同日晚間7時37分到達東騰千里社區管委會,經了解係被告認為告訴人態度不佳,對告訴人動手造成告訴人手臂挫傷,告訴人由救護人員送往馬偕紀念醫院救護之事實。 7 馬偕紀念醫院112年9月27日出具之乙種診斷證明書1紙 告訴人於112年9月26日、27日至醫院急診,經診斷受有胸壁挫傷擦傷、頭部挫傷、臉部耳部挫傷擦傷、頸部擦傷、前臂挫傷擦傷、下背挫傷等傷害之事實。 二、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普通傷害罪。 三、至告訴意旨認被告係先於社區外之車道口毆打告訴人,使告 訴人跌倒在地,致告訴人受有傷害,亦涉有刑法第277條第1 項之傷害罪嫌。惟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 認定犯罪事實,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經查, 上揭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堅決否認,經指揮檢 察事務官勘驗該社區車道口之監視錄影檔案光碟,該影像並 未錄到被告在社區外車道口毆打告訴人之情,且細繹雙方對 話係工作上之交談,被告固以不悅之語氣斥責告訴人,然影 片並無錄到被告有何毆打告訴人之影像或聲音,有本署勘驗 報告在卷足憑。是此部分除告訴人之單一指訴外,並無其他 具體事證足認被告確有傷害之犯行。退步言,縱認被告確有 此傷害犯行,然與前揭起訴之傷害犯罪事實,係屬實質上同 一案件,為起訴效力所及,爰不另為不起訴處分,附此敘明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12  日                檢 察 官 林黛利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2025-01-08

TPDM-113-審簡-2210-20250108-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偽造文書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附民字第2894號 原 告 樂天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東和 被 告 范振偉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1661號偽造文書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王星富 法 官 卓育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宛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2025-01-07

TPDM-113-審附民-2894-20250107-1

審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222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崔雯媛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8281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崔雯媛犯竊盜罪,處拘役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 算壹日。   事 實 一、崔雯媛於民國113年8月1日晚間7時29分許,行經位於臺北市 ○○區○○○路00號「湘滋緹精品內衣店」時,見該店部分商品 放置店門口,竟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竊盜犯意,趁店 員不注意時,徒手竊取該店由店員蘇暐婷管領之粉色涼感長 褲1件,得手後即離開現場,嗣經路人見狀即告知店內店員 蘇暐婷,蘇暐婷立即追上攔住崔雯媛並報警,警方據報至現 場並調閱監視器影像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報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一、程序部分: (一)刑事訴訟法第306條規定行一造缺席判決:    按法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 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逕行 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06條定有明文。查被告崔雯媛(下 稱被告)經合法傳喚,於本院113年12月9日審判期日無正 當理由不到庭,有本院送達證書及刑事報到單在卷可稽, 審酌本件犯罪情節,認應科拘役或罰金之案件,依上開規 定及說明,爰不待其陳述,逕為一造缺席判決。 (二)證據能力:    本判決所引用之下列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檢察 官於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未對證據能力聲明異議,被告 經合法通知未到庭,即未就證據能力聲明異議,經審酌該 等證據之取得過程並無瑕疵,故以之作為證據係屬適當, 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之規定,有證據能力。非供述證 據部分,無證據可認為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取得,且與本 件犯罪事實具關聯性,依同法第158條之4規定之解釋,亦 具證據能力。 二、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1、被告於本院審判期日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惟 據被告於偵查中所陳,其否認本件竊盜犯行,辯稱:我沒 有竊取褲子,我不知道監視器畫面上所拍攝行竊之人是誰 云云。   2、經查:   (1)上開被告於前開時間、地點,徒手竊取被害人蘇暐婷所 負責管領商店商品涼感長褲1件等情,業據證人即該店 店長蘇暐婷於警詢中陳稱:我是位於臺北市○○區○○○路0 0號「湘滋緹精品內衣」店的店長,於113年8月1日晚間 我在該店上班,大約於19時30分許,有1名女子進入店 內跟我說有個女生偷店內褲子,我立即追出去攔住已離 開的被告,請被告回店裡釐清並報警,被告有跟我回店 裡,被告是徒手竊取店內價值新臺幣(下同)890元的 涼感長褲1件,警方到場後即將被告所竊商品交給我領 回等語甚明。  (2)復觀警方調閱監視器影像可見,有1頭髮染金色、盤綁 頭髮、穿著淡色長袖有帽上衣、黑色長褲之女子,於該 日19時29分7步行至臺北市○○區○○○路00號被害人所任職 之「湘滋緹精品內依」店前,該店將上衣、長褲等商品 吊掛放置在店門口前該女子於同日19時29分23秒,走至 該店門口其臉朝店內將粉色長褲拿起觀看,於19時29分 36秒,則轉身背對該店,並未將該粉色長褲掛回衣架上 ,且有收取物品動作,亦無進入店內結帳,於19時29分 43秒,即往前走離開該店,於19時29分47秒該女子持續 往前走離該店,被害人從該店走出等情,有警方調閱設 置於臺北市○○區○○○路00號1樓騎樓處監視器光碟、影像 翻拍照片附卷可按,且警方到場查獲被被告可見被告頭 髮染有金色,並盤綁頭髮,上身穿著淡色長袖有帽上衣 ,黑色長褲,亦有被告為警查獲相片1張在卷可佐,可 徵上開監視器影像所拍攝行竊被害人店內商品之人確為 被告無訛。  (3)又警方查獲被告,即扣得其所竊得之金額890元粉色涼 感長褲1件,被告其身上現金僅為129元,並無其他支付 工具等情,亦有被告為警查獲時所攜現金、所竊取之物 之商標相片、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搜索扣押筆錄 、扣押物品目錄表附卷可稽,是被告並未攜帶其他支付 工具,所攜現金並不足以支付該商品,且被告直接將該 粉色涼感長褲放入袋中離開,並未入店內結帳所為,可 徵被告主觀上確有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故意甚明。   (4)並參佐被告為警查獲後,於警詢中陳稱:警方調閱監視 器畫面及截圖的人是我,我於8月1日19時許,到該店約 2分鐘,順手將涼感長褲1件拿走,我沿民生西路往承德 路方向離開,當時是一時糊塗等語明確。即被告於警詢 中已自白本件竊盜犯行甚明。  (5)此外,並有臺北市中山二派出所110報案紀錄單、贓物 認領保管單附卷可按。         3、綜上所述,被告前開所辯顯屬卸責之詞,不足憑採,本件 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 (二)論罪科刑:      1、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  2、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素行不佳,前有多次竊 盜犯行經判刑執行完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附卷可參,為圖小利,未尊重他人財產權益,恣意徒手竊 取他人財物,所竊得財物價值雖不高,但其所為破壞社會 治安,造成告訴人之損失及困擾,兼衡被告本件犯行之犯 罪動機、目的、手段,犯後警詢中坦承犯行,檢察官偵查 中則否認犯行,且未到庭等犯後態度,兼衡被告於警詢中 所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生活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 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不另為沒收之說明:   被告所竊得粉色涼感長褲1條之財物,業經警方查獲扣案, 並由被害人具領乙節,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搜索扣 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贓物認領保管單附卷可按,依刑 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可認被告本件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 發還被害人,故不另為沒收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6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士元提起公訴,檢察官林秀濤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法 官 程克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林志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1-06

TPDM-113-審易-2228-20250106-1

審交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交簡字第330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大陽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 第440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合議庭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裁定不經通常審判程序(113年度審交訴字第54號),逕以簡易 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李大陽犯肇事致人傷害逃逸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 應於本判決確定之日起壹年內,向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 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肆拾小 時之義務勞務。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名稱除引用如附件起訴書之記載外,並 補充如下: (一)犯罪事實:   1、第2至5行:李大陽騎乘車號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由西往東方向第2車道處直行,行 經該路段168號前,適有同向原騎乘第1車道之林平騎乘車 號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其本應注意變換車道時,應 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且依當時並無不能注意 之情事,竟未注意讓在第2車道直行之李大陽所騎乘機車 先行通過,即任意從第1車道往右變換車道至第2車道處, 致甫騎乘至該處之李大陽閃避不及擦撞李平所騎乘機車, 致李平人車倒地受傷(李大陽涉犯過失傷害罪部分,業經 檢察官以113年度偵緝字第440號不起訴處分)。   2、第11行:嗣經警調閱監視器影像,而循線查悉上情。 (二)證據名稱:   1、被告於本院訊問程序、準備程序之自白。   2、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交通分隊道路交通事故補充資 料表、調查筆錄、當事人登記聯單、M3監理車籍資料查詢 結果單(車號:000-000號)。   3、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3月23日勘驗筆錄。   4、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緝字第440號不起訴 處分書。  二、論罪科刑: (一)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逃逸罪。 (二)刑之減輕(刑法第185條之4第2項規定):    按犯前項之罪(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受傷 而逃逸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 ,減輕或免除其刑,刑法第185條之4第2項定有明文。並 按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道路 交通安全規則第98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查本件車禍事 故之發生,係因告訴人騎乘機車沿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 段由西往東方向騎乘,原騎乘在第1車道處,被告亦在同 路段騎乘在第2車道,告訴人騎乘至信義路168號時,即欲 往右變換至第1車道時,依當時天候晴朗、有日間自然光 線、柏油路面乾燥、無缺陷、亦無障礙物,且視距良好, 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第2車道直行車輛動態 ,讓騎乘在第2車道直行之被告先行,亦未注意保持安全 距離,貿然變換至第2車道,致甫騎乘機車至該處之被告 見狀閃避不及而擦撞告訴人所騎乘機車,而致告訴人車倒 地受傷,則本件車禍事故被告顯無過失,經臺灣臺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偵查後於113年3月23日以113年度偵緝字第4 40號不起訴處分,有該不起訴處分書附卷可按,可認被告 就本件車禍事故之發生無過失,但本院衡酌被告肇事逃逸 犯行情節及所生危害,認仍有施以刑罰之必要,爰依刑法 第185條之4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而不予免除其刑。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擦撞告訴人所騎 乘機車發生車禍事故,雖短暫留在事故現場,但顯為卸責 ,未待警方到場,亦未留下個人資料,即藉停車而逃逸, 置受傷之告訴人於不顧,顯有僥倖逃避責任之心態,並使 偵查機關須耗費資源追查釐清責任,所為實有不當,犯後 雖坦承犯行,但經通緝始到案等犯後態度,就本件車禍事 故並無過失,兼衡被告本件犯行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 ,及被告所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生活狀況等一切情 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附負擔緩刑之諭知:  1、查被告曾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於91 年12月26日以91年訴字第1230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 月確定,緩刑4年,緩刑期滿,其刑之宣告失其效力,有 台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按。被告犯後坦承犯 行,顯有悔意,經此偵、審程序及刑之宣告,當知恪遵法 令,信其無再犯之虞,故認所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 ,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規定,諭知緩刑2年。   2、並為使被告培養正確法治觀念,提昇守法意識,爰依刑法 第74條第2項第5款之規定,諭知被告應於本判決確定之日 起1年內,向執行檢察官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 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40 小時之義務勞務,併依同法第93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諭 知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期使被告自新,遵法守法。   3、被告於緩刑期間,如有違反上開負擔,情節重大,足認原 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得依 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規定,撤銷其緩刑之宣告,併 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姜長志提起公訴,檢察官林秀濤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法 官 程克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林志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以 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 或免除其刑。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440號   被   告 李大陽 男 50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籍設臺北○○○○○○○○○             現居臺北市○○區○○街00巷00號5             樓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李大陽於民國112年11月2日7時48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 00號重型機車,沿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4段(西往東)方向 騎行,行經該路段168號前之際,與林平所騎乘之車牌號碼0 00-0000重型機車發生擦撞,林平因此摔車倒地,並受有左 手腕鈍扭傷、左手肘與雙手與左踝等多處挫傷等傷害(李大 陽所涉過失傷害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詎李大陽於發生 上開交通事故後,雖曾短暫停留於現場,然未對林平或警察 等有關機關表明身分,並視現場情形通知警察機關處理、協 助林平就醫、對事故現場為必要之處置,即基於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之犯意,擅自離開現場 而逃逸。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李大陽於偵查中之供述 證明被告確有於上揭時間與被害人發生交通事故,且擅自離開現場等事實。 2 被害人林平於警詢時之指述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3 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調查報告表、現場照片、道路監視錄影畫面翻拍照片 證明本件交通事故之過程。 4 醫院診斷證明書 證明被害人確有因本件交通事故而受傷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駕駛動力交通 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嫌。按刑法第185條 之4於110年5月28日修正時業經立法者指明本條之立法目的 乃在於「為使傷者於行為人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 之初能獲即時救護,該行為人應停留在現場,向傷者或警察 等有關機關表明身分,並視現場情形通知警察機關處理、協 助傷者就醫、對事故現場為必要之處置」,是本件被告於發 生交通事故後,雖曾短暫停留於現場,然未向傷者即被害人 (本件被害人僅提出過失傷害告訴,就此部分並未提出告訴 )或警察等有關機關表明身分,並視現場情形通知警察機關 處理、協助傷者就醫、對事故現場為必要之處置通報警察或 救護單位到場處理,亦未得被害人同意即率先離去,固有不 該。然本件事故發生之原因乃被害人於車縫中鑽行,並突然 切換車道至外側車道,使原本直行於外側車道之被告反應不 及而追撞被害人等節,有道路監視錄影畫面暨本檢察官之勘 驗筆錄在卷可證,是應認被告對於本件交通事故之發生並無 過失(本檢察官亦就此部分為不起訴之處分),是本件有同 法同條第2項所定「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 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或免除其刑」之情形,審酌被害人 傷勢非重,且被告並非一發生事故即逃離現場等諸情,請依 法予以免除其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3  日                檢 察 官 姜 長 志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2025-01-06

TPDM-113-審交簡-330-20250106-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詐欺案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審附民字第79號 原 告 張育棻 被 告 俞詠祥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1927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將本件附帶民 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倪霈棻 法 官 王星富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黃婕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2025-01-06

TPDM-114-審附民-79-20250106-1

審交附民緝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過失傷害案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交附民緝字第3號 原 告 陳宏隆 被 告 黎耀明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交易緝字第6號過失傷害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 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民 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卓育璇 法 官 倪霈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2025-01-06

TPDM-113-審交附民緝-3-20250106-1

審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偽造文書案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審附民字第3267號 原 告 藍書怡 被 告 謝俊恩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審訴字第2644號偽造文書等案件,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規定,將本件附帶 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審理,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卓育璇 法 官 倪霈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鼎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2025-01-06

TPDM-113-審附民-3267-202501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