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余欣璇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41-250 筆)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5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兼送達代收人)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NANOK NARONGRIT(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NANOK NARONGRIT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6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6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55-20241119-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74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兼送達代收人)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LE THANH HUNG(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LE THANH HUNG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7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7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74-20241119-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43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兼送達代收人)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TRAN VAN TUAN(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TRAN VAN TUAN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6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6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43-20241119-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65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楊忠廣(兼送達代收人)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SANGPINIT WIPA(泰國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SANGPINIT WIPA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7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7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65-20241119-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23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TRUONG THI THUY AN(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TRUONG THI THUY AN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7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7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23-20241119-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16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HA QUANG LONG(越南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HA QUANG LONG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6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6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16-20241119-1

續收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續予收容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續收字第7810號 聲 請 人 內政部移民署 代 表 人 鐘景琨 訴訟代理人 陳乃琳 相 對 人 即受收容人 WARSIH(印尼國籍) 現收容於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宜蘭收容所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續予收容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WARSIH 續予收容。 理 由 一、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8條之4第1項規定:「暫予收容期間屆 滿前,移民署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者,應於期間屆滿五日前 附具理由,向法院聲請裁定續予收容。」;次按外國人受強 制驅逐出國處分,於具有收容事由之一,非予收容顯難強制 驅逐出國者,得予收容。是以為確保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之執 行,如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有事實 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受外國政 府通緝」等情形之一,且無法定得不暫予收容之情形及有收 容之必要性(即無為其他收容替代處分可能,非予收容顯難 強制驅逐出國)者,自得予以收容(參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8條、第38條之1等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收容人受有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因無 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 或不願自行出國之虞,於民國113年11月6日經內政部移民署 暫予收容,現該受收容人仍有無相關旅行證件,不能依規定 執行強制驅逐出國處分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 自行出國之虞,而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暫予收容之法定情形 ,亦不宜為收容之替代處分等語,並提出外人入出境資料影 本、內政部移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 書影本、筆錄影本及切結書為證。 三、經查: ㈠訊據受收容人就其受強制驅逐出國處分,並於113年11月6日 起經內政部移民署暫予收容,受收容人現仍無相關旅行證件 不能依規定執行及有事實足認有行方不明逃逸或不願自行出 國之虞,又受收容人未符合得不予收容之法定情形等情並不 否認,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外人入出境資料影本、內政部移 民署強制驅逐出國處分書影本、暫予收容處分書影本、筆錄 影本足資佐證,堪認屬實,又聲請人已當庭陳明本件不宜為 其他收容替代處分,此亦為受收容人所不爭執,且有切結書 在卷足憑,是應認聲請人就此所述,核屬可採。 ㈡從而,本件受收容人之收容原因仍繼續存在,並無得不暫予 收容之法定情形,且仍有續予收容之必要,揆諸前開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依法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據上論結,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4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5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 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9

TPTA-113-續收-7810-20241119-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1951號 原 告 萬道通運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陳奇立 原 告 林信杰 被 告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所長) 訴訟代理人 楊承達 上列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6月17日 北市裁催字第22-CZ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本件因屬不服被告所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 例)第8條之裁決而提起撤銷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 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行裁判,合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林信杰共同具狀對被告113年6月17日北市裁催字第22-C Z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不服,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請求撤銷原處分,有起訴狀及原處分在卷可稽。惟原處分 之受處分人係「萬道通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道公司) ,而非原告林信杰,有原處分影本1份附卷可參;其既非本 件受處分人,則其就本件交通裁決事件即無實施訴訟之權能 ,其對他人與被告間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撤銷訴訟,自屬當 事人不適格,且本件非合於行政訴訟法第9條之公益訴訟, 準此,原告林信杰提起本件撤銷訴訟之部分,乃當事人不適 格,原告林信杰訴請撤銷原處分之部分,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先予敘明。 二、爭訟概要:林信杰駕駛原告萬道公司所有車牌號碼000-0000 號營業交通大客車(下稱系爭車輛),於民國112年12月23 日14時6分許,行經新北市○○區○○路○段000號前(下稱系爭 路段),因有「在多車道不依規定駕車」之違規行為,經民 眾檢舉及受理檢舉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下稱原舉 發單位)員警檢視舉證影像後,對原告萬道公司製開新北市 警交大字第CZ0000000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 (下稱系爭通知單)逕行舉發。嗣原告不服舉發提出申訴, 經被告確認違規屬實,爰依道交條例第45條第1項第4款、第 63條之2第2項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 細則(下稱裁處細則)等規定,於113年6月17日製開北市裁 催字第22-CZ0000000號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萬 道公司罰鍰新臺幣(下同)900元,並記汽車違規紀錄1次。 原告不服,於接獲裁決書後,提出本件行政撤銷交通裁決訴 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被告重新審查後,被告將原處分之處 罰主文予以更正,刪除關於記汽車違規紀錄1次之記載,並 重新送達原告(違規事實及違反法條均未變更)。 二、原告主張:案發時,林信杰駕駛系爭車輛行駛於新北市板橋 區民生路三段之外側右轉專用道,嗣右轉駛入文化路一段, 而檢舉人車輛斯時亦行駛於民生路三段上,因右轉車輛甚多 而不耐等候,竟在直行車道違規右轉文化路一段,致與系爭 車輛發生爭道。因系爭車輛為大型車輛,自右轉專用道駛入 文化路一段後,本就會滑行至中間車道,並非故意與檢舉人 車輛爭道。況系爭車輛自右轉後,一直行駛在檢舉人車輛前 方,則行駛在後方之檢舉人車輛,本應禮讓系爭車輛先行, 原告並無違規之情事。又原舉發單位員警僅憑採證影像,逕 認系爭車輛變換車道未保持安全距離,實無科學上之依據等 語。並聲明:原處分全部撤銷。 三、被告則以:  ㈠依原舉發單位之查復函,本案係系爭汽車車主萬道公司因林 信杰君於112年12月23日14時6分許駕駛所有之000-0000號營 業遊覽大客車,在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附近路段,由外 側車道變換進入中間車道時未讓原車道直行車先行且未保持 安全距離,採證影片可見該車逕自往左側車道行駛時,未依 規定全程使用方向燈,以大型車車身壓迫檢舉人直行小車, 致使檢舉人車輛亦被迫往左行駛內側車道,舉發機關爰依道 交條例第45條第1項第4款規定舉發,並無違誤。  ㈡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有 關「讓車」之規定,旨在確認行車順序及劃分道路路權,以 維護交通往來之安全;故所謂「讓」,當指車輛駕駛人必須 將車輛暫停,待有路權之他車輛駕駛人通過,安全無虞時, 始能再繼續通行之謂。原告所有汽車駕駛人由系爭路段之外 側車道欲換車道至左方車道時,未依上開安全規則第98條第 1項第6款之規定讓直行車先行且未依規定使用方向燈,致檢 舉人無法辨識原告大型車要變換車道,隨即在外保持安全間 隔之下逕自往左,致檢舉人亦被迫往左,是舉發機關依法舉 發並無違誤。原告雖以前詞置辯,惟駕駛人本應遵守道路交 通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以維交通安全及秩序,舉發機關 爰依上開規定製發舉發通知單,並無違誤,被告實難以前開 情詞撤銷原處分。 ㈢綜上,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請依法駁回原告之訴。並聲 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道交條例第45條第1項第4款規定:「汽車駕駛人,爭道行 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 罰鍰:四、在多車道不依規定駕車。」  ㈡本件如爭訟概要所述之情事,除後述之爭點外,其餘為兩造 所不爭執,並有本案舉發通知單、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 局113年2月29日新北警海分交字第1133862105號函、採證照 片、被告113年4月25日北市裁申字第1133050152號函、被告 113年6月17日北市裁申字第1133142765號函、原處分書、駕 駛人基本資料、汽車車籍查詢、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海山分局 113年8月6日新北警海分交字第1133896287號函、採證光碟 等件在卷為證,核堪採認為真實。  ㈢原告固執前揭情詞而為主張;惟查:本院勘驗採證光碟其結 果略以:「畫面一開始可見,檢舉人車輛行駛於新北市板橋 區文化路一段之中間車道,系爭車輛出現在右方之外側車道 ,加速行駛超過檢舉人車輛,車身並往左偏向中間車道,此 時可聽見連續喇叭聲。當系爭車輛通過前方路口時,開始變 換車道至中間車道,惟未開啟左側方向燈,致檢舉人車輛受 迫而向左偏駛並變換至內側車道。……檢舉人車輛行駛至前方 路口雙白線往前一條白色虛線時,本想變換車道至中間車道 ,但因聽見喇叭聲只好駛回內側左轉專用道,而系爭車輛則 出現於畫面右方之中間車道,車身逐漸往內線車道靠近,並 加速行駛至下個路口。」(見本院卷第104至105頁)。是可 知,斯時光線充足、視距佳,檢舉人車輛本為直行車輛,林 信杰駕駛原告萬道公司之系爭車輛,於變換車道時未保持安 全距離強行切入該直行車道,未禮讓直行車先行,足認林信 杰駕駛原告萬道公司所有之系爭車輛確有「在多車道不依規 定駕車」之違規事實。原告空言否認違規事實,並不可採。 又按汽車在同向二車道以上之道路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 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業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8條第1 項第6款所明定,且駕駛人林信杰既持有職業大客車駕駛執 照(見本院卷第71頁之駕駛人基本資料),就此自難諉為不 知。原告前揭所述,係卸責之詞,委無足取。原處分認定核 無違誤。 五、綜上所述,林信杰駕駛原告萬道公司所有之系爭車輛違規行 為明確,被告所為原處分核無違誤。原告上開所述,並非可 採。故原告訴請判決如其聲明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陳述,經核於判決結果 均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本件第一 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4

TPTA-113-交-1951-20241114-1

行執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強制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行執字第430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陸軍裝甲第五四二旅 代 表 人 賴文欽 訴訟代理人 陳信雄(兼送達代收人) 杜亞倫(兼送達代收人)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間聲請強制執行事件,聲請人應於本 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未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 駁回強制執行之聲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306條第2項準用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再 準用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7規定,行政訴訟強制執行,其執 行標的金額或價額新臺幣(下同)5,000元以上者,執行費 用依強制執行法第28條之2第1項原定額數,加徵1/7,亦即 每百元徵收0.8元,畸零數未滿百元者以百元計算。查聲請 人聲請執行之金額為28,005元,應徵收執行費用224元,未 據聲請人繳納,應補繳之。 二、次按當事人得委任代理人為訴訟行為;訴訟代理人應於最初 為訴訟行為時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法第49條第1項本文、 第50條本文定有明文。查聲請人於當事人欄中填載本件強制 執行之代理人為陳信雄、杜亞倫,惟聲請人未提出委任狀, 如聲請人確欲委任上開之人為代理人,請提出委任狀(應蓋 用聲請人大小章、代理人章)到院供參。 三、另本件聲請人以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0年度簡字第16號行政 訴訟判決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聲請對債務人強制執行, 聲請人尚應提出該判決正本,俾利強制執行程序之進行,爰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4

TPTA-113-行執-430-202411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1829號 原 告 王瀚可(原名:王豷善)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市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江澍人(所長) 訴訟代理人 兼 送達代收人 許佳琳 上列當事人間因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中華民國113年6月 7日北市監基裁字第25-CBXH20087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本件因屬不服被告所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 例)第8條之裁決而提起撤銷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 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逕行裁判,合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爭訟概要:原告駕駛所有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貨車( 下稱系爭車輛),於民國112年2月13日14時許,行經新北市 ○○區○○路○段000號對面前(下稱系爭路段),因有「駕車肇 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依規定處置」之違規行為,經接獲 報案到場處理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深坑分駐所(下 稱原舉發單位)員警檢視舉證影像後,對原告製開掌電字第 CBXH20087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系爭 通知單)予以舉發。嗣原告不服舉發提出申訴,經被告確認 違規屬實,爰依道交條例第24條、第62條第1項及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下稱裁處細則)等 規定,於113年6月7日製開北市監基裁字第25-CBXH20087號 裁決書(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3,00 0元,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原 告不服,於接獲裁決書後,提出本件行政撤銷交通裁決訴訟 ,經本院依職權移請被告重新審查後,被告乃裁處原告罰鍰 3,000元,吊扣駕駛執照1個月,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並重新送達原告(違規事實及違反法條均未變更,僅刪除 原載關於駕駛執照逾期不繳送之處理部分)。 二、原告主張:系爭路段道路狹窄、車多、吵雜,伊將系爭車輛 駛離停車地點時,車尾後圍欄不慎碰撞到前車之後保險桿, 因碰撞非常輕微,伊並未察覺,直至遭員警傳喚時,才知悉 本件事故,伊並非肇事逃逸等語。並聲明:原處分撤銷。 三、被告則以: ㈠依原舉發單位之查復函略以,系爭車輛於112年2月13日14時 許,在新北市○○區○○路○段000號,與他車發生交通事故,未 依規定留在事故現場向警察機關報案,為員警接獲民眾報案 後始發現,本分局依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舉發。經審酌員 警處理交通事故採證資料,該車於肇事後未提供聯絡資料, 亦無向警察機關報案即駛離事故現場,故本分局舉發尚無違 誤。  ㈡經審視相關事證,舉發並無不當,本案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並聲明:請依法駁回原告之訴。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道交條例第62條第1項,課予駕駛人肇事後為適當處置義務 ,立法目的在於保存肇事現場相關證據,俾日後釐清肇事責 任歸屬,是肇事駕駛人應視現場具體情形,依處理辦法規定 為必要處置。而於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之情形,無論肇 事責任誰屬,均有義務停留肇事現場,縱未立刻與對造當事 人會晤,亦應採取必要措施,並即向警察機關報案,以維己 身及對造權益,並釐清肇事責任。況肇事後第一時間保存現 場相關證據,乃掌握判斷事故責任歸屬之關鍵時刻,肇事當 事人克盡此一義務之履行,始能杜絕肇事逃逸之歪風,自不 可單憑肇事人一方認定其無任何交通事故之可歸責事由,抑 或以他方當事人當時未在現場為由,即免除自身之現場處置 義務。又參照處理辦法第3條第1項第4、5款規定,縱駕駛人 對於交通事故之發生無故意或過失,亦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 現場痕跡證據,將車輛移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及通知警察 機關。其目的乃係為保存現場跡證,以待將來就有無財損之 認定及肇事責任之釐清,自不容許任意破壞,遑論擅自逃逸 。至於最終調查結果,是否應由該駕駛人承擔肇事之責,則 非所問。因此,如駕駛人對於其駕車發生交通事故之事實已 有認識,進而決意擅自駛離現場,即難謂無意圖規避上述法 定義務而故意逃離現場。至於肇事雙方責任如何、損害是否 嚴重、有無下車察看等情,並非所問。 ㈡本件如爭訟概要所述之情事,並有本案舉發通知單、採證照 片、原舉發單位112年4月24日新北警店交字第1124062920號 函、員警答辯報告表、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卷宗、原告之駕駛 執照、採證光碟、原處分書等件在卷為證。又經本院當庭勘 驗採證光碟結果略以:「車前之行車記錄器錄影畫面,畫面 一開始可見,檢舉人車輛停在新北市○○區○○街000○0號前。 當畫面時間顯示14:01:42,可聽見碰一聲,同時檢舉人車 輛車身輕微晃動,隨後畫面左方出現一台黃色自用小貨車( 下稱系爭車輛)向前方駛離,勘驗結束」、「車後之行車紀 錄器畫面,畫面一開始可見,系爭車輛停在檢舉人車輛後方 ,其車牌號碼為00-0000號。隨後系爭車輛向左轉,當畫面 時間顯示14:01:42,可聽見碰一聲,同時檢舉人車輛車身 輕微晃動,勘驗結束」等情,有採證光碟及本院勘驗筆錄( 本院卷第98至99頁)在卷可佐,依上開勘驗結果可知,原告 於上開時地駕駛系爭車輛時,確有與前開檢舉人車輛發生碰 撞,碰撞當時有聲響且檢舉人車輛尚有晃動,足見原告當時 主觀上已知悉有與他車發生碰撞,卻仍未依規定停留現場、 保持相關證據並通知警察機關,原告主觀上對該違規行為之 基礎事實具有故意。是原告所為已該當道交條例第62條第1 項後段之「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而未 依規定處置而逃逸」規定。故原告主張與前開勘驗結果不符 ,尚難採認。 五、綜上所述,原告違規行為明確,被告所為原處分核無違誤。 原告上開所述,並非可採。故原告訴請判決如其聲明所示,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陳述,經核於判決結果 均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本件第一 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爰確定第一審訴 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法 官 余欣璇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游士霈

2024-11-14

TPTA-113-交-1829-202411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