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和解成立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41-250 筆)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400號 原 告 阮氏娥 訴訟代理人 黃長安 被 告 張峻韶 林育宏 上列被告等加重詐欺等案件(113年度上訴字第1409號),經原 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查被告張峻韶、林育 宏雖非本案刑事被告,然被告張峻韶與上開刑事案件被告孫 協沂、詹許煒等人共同對原告犯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未 遂罪,被告林育宏則因收受被告張峻韶所搶奪之贓物而犯收 受贓物罪,並均經原審判處罪刑確定,自屬依民法負賠償責 任之人,原告自得於本院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合先敘 明。 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 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 項定有明文 。其次,除別有規定外,確定之終局判決就經裁判之訴訟標 的,有既判力;原告之訴,其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之效力所 及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則為民事訴訟法第400 條第1 項、第249 條第1 項第7 款所明定。上開民事訴訟法相關   規定雖未經明文準用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然其所揭示之「   一事不再理」為訴訟法之基本原則,故就確定終局判決中已   經裁判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其當   事人兩造如係既判力所及之人,法院自應以其訴為不合法而 判決駁回之。又民事訴訟法關於和解之規定,於附帶民事訴 訟準用之,刑事訴訟法第491 條第7 款定有明文;再調解經 當事人合意而成立;調解成立者,與訴訟上和解有同一之效   力;另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復為民事訴   訟法第416 條第1 項、第380 條第1 項所分別明定。 三、原告雖就本院113 年度上訴字第1409號加重詐欺等案件,以 被害人身分對被告張峻韶、林育宏提起本案損害賠償附帶民 事訴訟。惟被告張峻韶、林育宏就本案之同一原因事實,均 於民國113 年6月20日,在原審與原告成立調解,有原審法 院113年度彰司刑移調字第276、277號調解程序筆錄2份在卷 可稽(原審113 年度軍訴字第3號卷一第317-320頁),本件 既經法院調解成立,揆諸上開說明,該調解與確定判決有同 一效力,原告就相同當事人間已為確定終局判決效力所及之 訴訟標的法律關係重行起訴,有違前述一事不再理之原則, 顯非適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 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簡 源 希                  法 官  楊 陵 萍                  法 官  林 美 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董 怡 湘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4

TCHM-113-附民-400-20250304-1

司家他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他字第1號 受 裁定人即 聲 請 人 吳○○ 兼法定代理人 吳○○ 上列受裁定人即聲請人吳○○、吳○○與相對人高○○間給付扶養費事 件(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33號),經和解成立,應依職權裁 定確定訴訟費用額,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受裁定人吳○○、吳○○應向本院繳納之程序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陸 佰陸拾柒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家事事件法就費用之徵收及負擔並無規定,其中家事訴訟 事件,固得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訴訟救助之規定,惟家事非 訟事件,僅於該法第97條規定準用非訟事件法,而非訟事件 法對訴訟救助則漏未規範,自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以下有關訴訟救助之規定(最高法院101年度第7次民事庭 會議決議參照)。經准予訴訟救助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 訟不經裁判而終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 訴訟費用額,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當事人為 和解者,其和解費用及訴訟費用各自負擔之。但別有約定者 ,不在此限;和解成立者,當事人得於成立之日起三個月內 聲請退還其於該審級所繳裁判費三分之二,民事訴訟法第11 4條第1項前段及第84條定有明文。次按,家事非訟事件,除 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關於非訟事件標 的金額或價額之計算及費用之徵收,本法未規定者,準用民 事訴訟費用有關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97條及非訟事件法第 19條亦定有明文。再按,因財產權關係為聲請者,按其標的 之金額或價額,以新臺幣(下同)依下列標準徵收費用:三 、一百萬元以上未滿一千萬元者,二千元;非訟事件法第13 條第3款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受裁定人即聲請人吳○○、吳○○與相對人高○○間給付扶 養費事件(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33號),聲請人聲請訴 訟救助,經本院以113年度家救字第23號准予訴訟救助。而 上開給付扶養費事件,嗣經兩造以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33號 和解成立,且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復經本院調卷審查後 ,本件聲請人係請求給付扶養費,依前揭規定計算(至聲請 人吳羽樂成年之日止共計16年2月20日,聲請人請求以每月 新幣11,455元給付,11,455乘以194個月等於222萬餘元,並 加計請求前已代墊扶養類240,555元,共計246萬餘元)符合 徵收費用:一百萬元以上未滿一千萬元者,二千元之規定, 是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用為2,000元。是聲請人因訴訟救助 暫免之裁判費用為2,000元;又因兩造係和解成立,得聲請 退還該審級裁判費三分之二,則扣除應退還聲請人之裁判費 三分之二後,聲請人尚應繳納之裁判費為667元(元以下四 捨五入),爰依法裁定如主文所示。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19條及民事訴訟法第   11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吳鴻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 記 官 林雅菁

2025-03-04

ULDV-114-司家他-1-20250304-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撤銷變更要保人行為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中簡字第687號 原 告 詹雯婷 被 告 張雅晴 訴訟代理人 林雅儒律師(法律扶助) 被 告 李玉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變更要保人行為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 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兩造主張之事實,並依同項規定,引用當事人 於本件審理中提出之書狀及言詞辯論筆錄。 二、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原告於民國112年3月1日委託訴外人彭宗信辦理對被告 張雅晴之強制執行事務,連帶債權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0 萬元,及自110年12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下稱系爭債權),雙方並訂有債權執行委任契約 書。彭宗信受委任後,於112年3月28日具狀向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下稱臺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張雅晴名下之保單,經 臺北地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42708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嗣彭宗信於112年5月1日臺北 地院民事執行處訊問時,代理原告同意張雅晴以11萬元作為 清償金額,免除張雅晴其餘債務,並撤回上開強制執行之聲 請(下稱系爭和解),張雅晴已給付完畢,有債權執行委任 契約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23至124頁),復經本院依職 權調閱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核閱無訛,此部分事實應堪認定。  ㈡原告雖主張未授與彭宗信特別代理權云云。惟:  ⒈按訴訟代理人就其受委任之事件有為一切訴訟行為之權。但 捨棄、認諾、撤回、和解、提起反訴、上訴或再審之訴及選 任代理人,非受特別委任不得為之。關於強制執行之行為或 領取所爭物,準用前項但書之規定。如於第1項之代理權加 以限制者,應於前條之委任書或筆錄內表明,民事訴訟法第 70條定有明文。又訴訟代理權之範圍,以訴訟委任之內容為 據(最高法院85年度台抗字第428號裁定意旨參照)。訴訟 代理人於其代理權範圍內所為之行為,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 ,訴訟代理人有無為訴訟上和解權限,及其無權代理之效果 如何,應依民事訴訟法決之,不適用民法之規定,有特別代 理權之訴訟代理人在訴訟上所為之和解,應視為與本人所為 者,有同一之效力,至實際上是否與本人之意思合致,於其 效力不生影響(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2793號判決意旨參 照)。  ⒉查原告於系爭執行事件中,於112年4月21日出具委任書,委 任彭宗信為代理人,該委任書中載明彭宗信有民事訴訟法第 70條第1項但書及第2項所列各行為之特別代理權等情,有委 任書在卷可憑;且其上之原告印文與強制執行聲請狀上印文 相符,原告未證明該印章係遭盜用,則該委任書應認係真正 ,堪認彭宗信就系爭執行事件,業已取得原告之特別代理權 ,自得代理原告與張雅晴以11萬元達成和解,並同意免除張 雅晴其餘債務。是原告已授與代理人彭宗信和解之權限,則 其代理原告與張雅晴成立之和解,應直接對原告本人發生效 力。又按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取得 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力,民法第737條亦有明文。原告 與張雅晴既已成立和解,應解為原告於和解成立時,已拋棄 其對張雅晴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則原告僅能依和解條件向張 雅晴請求履行,自不得再請求張雅晴清償系爭債權。被告辯 稱原告對張雅晴之債權於超過11萬元部分,已因成立和解而 消滅等語,即屬有據。  ⒊縱認原告主張其於前揭訊問期日並未同意彭宗信為系爭和解 乙事屬實,然原告既已授與彭宗信和解之權,揆諸上開說明 ,彭宗信於系爭執行事件所為之系爭和解行為,仍對原告本 人發生效力;而彭宗信實際上是否未經原告同意而逕為系爭 和解,乃原告與彭宗信間之內部委任關係及是否逾越授權範 圍之問題,對法院或被告並無拘束力,是原告此部分之主張 ,自非可採。  ㈢按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法 院撤銷之;債務人所為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害於 債權人之權利者,以受益人於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債 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債權人依第1項或第2項之規定聲請 法院撤銷時,得並聲請命受益人或轉得人回復原狀。但轉得 人於轉得時不知有撤銷原因者,不在此限,民法第244條第1 、2、4項固有明文。惟民法第244條之撤銷權須由債權人對 債務人行使,倘當事人間無債權債務關係存在,即無行使撤 銷權之餘地。本件原告依民法第244條第1、2、4項規定,請 求撤銷被告間於112年5月,將張雅晴向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投保之如附表所示保單(下合稱系爭保單)之要保人 由張雅晴變更為被告李玉湘之債權行為,並請求李玉湘將系 爭保單要保人回復為張雅晴,無非以其為張雅晴之債權人為 前提,故而,如原告非張雅晴之債權人,即無上開民法第24 4條第1、2、4項所定法律上權利可資行使。惟如前所述,原 告對張雅晴之債權在112年5月間即因和解受領11萬元消滅, 而無債權可資行使,即不許原告依民法第244條第1、2項規 定請求撤銷被告間就系爭保單變更要保人之債權行為。又原 告既不得撤銷被告間之債權行為,則其依民法第244條第4項 規定,請求李玉湘將系爭保單要保人回復為張雅晴,亦屬無 據。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44條第1、2、4項規定,請求撤銷 被告間於112年5月變更系爭保單要保人為李玉湘之債權行為 ,並請求李玉湘將系爭保單要保人回復為張雅晴,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判 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附表: 編號 保單號碼 起保日 險種名稱 1 D0000000 108年1月25日 6U54-好美滿外幣利變壽 2 D0000000 110年9月24日 6U80-新美鑫旺美元利變壽

2025-03-04

TCEV-113-中簡-687-20250304-1

勞上
臺灣高等法院

給付退休金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0年度勞上字第70號 上 訴 人 莊傳珍 訴訟代理人 張詠善律師 被 上訴 人 桃園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政超 訴訟代理人 宋嬅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退休金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0 年2月26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9年度勞訴字第35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4年2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被上訴人之法定代理人原為黃伯弘,迭經變更為吳虹映、佑 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超強投資有限公司、邱政超,有被上 訴人變更登記表、指派書可參(見本院卷一第51至53頁、第 341至342頁、卷二第93至95頁、第311頁),並據其等先後 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一第49頁、第339頁、卷二第91頁 、第309頁),經核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按在第二審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 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 第446條第1項但書、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上訴人 於原審聲明請求:㈠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下同)1 73萬7416元,及其中77萬5306元自民國107年3月23日起,其 餘94萬7842元自108年2月9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上訴人應提繳1萬4268元至上訴人之勞 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下稱系爭勞退專戶,見原審卷十第180 頁),嗣於本院審理中,減縮上訴聲明為:㈠被上訴人應給 付上訴人172萬2804元,及其中77萬5306元自107年3月23日 起;其餘94萬7498元自108年2月9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上訴人應提繳1萬1880元至系爭 勞退專戶(見本院卷二第325頁),係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依上開規定,尚無不合,先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上訴人自84年9月27日起受僱於被上訴人,於1 07年2月20日自請退休,並選擇以舊制計算勞工退休金;復 於107年4月9日再到被上訴人公司任職至110年6月1日離職, 均擔任駕駛員。惟上訴人於任職期間,被上訴人未依其制定 之工作規則(下稱系爭規則)第30條及勞動基準法(下稱勞 基法)第24、39條規定計算上訴人之加班費,致上訴人於10 7年2月20日退休時,因未將依法計算之加班費計入平均工資 而短給退休金。且上訴人並未與被上訴人合意依自訂之行車 人員待遇一覽表(下稱系爭待遇表)給付薪資,上訴人自不 受系爭待遇表之拘束,故被上訴人據以給付之公里獎金、老 殘票格及偏遠路線津貼、載客獎金,均非延長工時所得,不 屬於加班費,則以平均推估法(即以固定薪除以240加上變 動薪除以當月總工時為時薪)計算上訴人平日每小時工資額 ,被上訴人應給付103年12月至108年1月如附件一「應補加 班費」94萬7498元。且加計如附件一之應補加班費後,上訴 人於107年2月20日退休時,月平均工資應為8萬6505.8元, 乘以退休金基數37.5,退休金應為324萬3969元,扣除被上 訴人已付退休金246萬8663元,被上訴人應補如附表甲「應 補退休金」之77萬5306元,並應補提107年4月至108年1月如 附表乙「應補勞工退休金(下稱勞退金)」之1萬1880元至 系爭勞退專戶。爰依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第53條、第55 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求為命:㈠被上訴人 給付上訴人172萬2804元,及其中77萬5306元自107年3月23 日起;其餘94萬7498元自108年2月9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上訴人應提繳1萬1880元至系爭 勞退專戶,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逾上開請求之部 分,非本院審理範圍,茲不贅敘)。 二、被上訴人則以:桃園市桃園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工會 (下稱桃客企業工會)已於109年7月29日與被上訴人簽訂團 體協約(下稱系爭團協),而桃客企業工會簽訂系爭團協前 曾於109年4月29日將與被上訴人進行協商之會議結論通知工 會會員,經上訴人簽收並出具同意書(下稱系爭同意書), 同意由桃客企業工會依上開協商會議與被上訴人達成團體協 約,且桃客企業工會就系爭團協之簽訂係依團體協約法產生 協商代表,取得91.1%會員即4分之3以上會員同意,並向主 管機關報請核備,符合團體協約法規定之程序。上訴人為桃 客企業工會會員,且出具系爭同意書,自應受系爭團協拘束 ,被上訴人亦已將依系爭團協約定,將款項全部匯予上訴人 ,上訴人自應受拘束,不得再就系爭團協前所生之加班費及 退休金為爭議。又被上訴人已於107年3月間以上訴人106年8 月至107年1月之平均工資6萬5831元計算並發給上訴人退休 金246萬8663元,並無短付。且上訴人任職多年,任職時有 簽署勞動契約書,契約第5條約定與勞基法第21條第1項規定 相符。系爭工作規則訂有系爭待遇表,除於駕駛員到職時有 告知外,該給付標準亦置於各公車站,俾使各站人員得以隨 時查閱,嗣有微調內容時,亦會函知公司各單位及企業工會 並公告之。此外,每月發放薪資時均有發給員工薪津明細表 ,其上詳載員工每月所領取薪津之項目及金額,上訴人非對 薪資之計算方式毫無所悉亦不曾表示異議,應認兩造就工資 之給付已達成合意,且給付金額符合勞基法規定,並無短付 之情事。薪津明細表中「行車獎金」係為鼓勵行車人員愛護 車輛、注意行車安全及實施禮貌運動所設,「偏遠路線津貼 」、「老殘票格津貼」則為特殊路線之特別補貼,須視主管 機關之政策而為發給,「服務獎金」係發給符合安全服務指 標者。因此,「行車獎金」、「偏遠路線津貼」、「老殘票 格津貼」、「服務獎金」均非具有勞務對價性及給與經常性 ,應屬恩惠性給與之性質,而非勞基法第2條第3款所稱之工 資。又兩造已合意休假係採輪休制,是上訴人自不得以休假 日或國定假日當日有上班即要求伊加倍發給假日工資。依系 爭待遇表給付之加班津貼已逾依法定基本工資計算之金額, 自無違反勞基法規定。縱依其他駕駛員與被上訴人間另案經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920號裁判所採認之方式予以計 算,被上訴人亦無短付工資之情。被上訴人按月以公告之駕 駛員時數統計表所載時數統計,依系爭待遇表計付上訴人薪 資、延時、例假及國定假日工資,並無短付舊制退休金、加 班費及應補提新制勞工退休金之情事等語,資為抗辯。 三、原審判決上訴人全部敗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為聲 明之減縮,其上訴聲明為: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㈡ 、㈢項之訴部分均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72萬2804 元,及其中77萬5306元自107年3月23日起;其餘94萬7498元 自108年2月9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㈢被上訴人應提繳1萬1880元至上訴人設於勞動部勞工保險 局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㈣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被上訴人答辯聲明:㈠上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經查,上訴人自84年9月27日到職,於107年2月20日自請退 休,於107年4月9日再次到被上訴人公司任職至110年6月1離 職,均擔任駕駛員;又上訴人為桃客企業工會會員,桃客企 業工會曾就該會會員於任職被上訴人期間因勞動關係而衍生 之請求權相關爭議事宜,與被上訴人進行團體協約之協商, 上訴人於109年4月29日桃汽客工字第109045號通知書(下稱 系爭通知書)及系爭同意書簽名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 本院卷二第207至208頁),並有系爭通知書、系爭通知書簽 收表及系爭同意書各1份在卷可憑(見原審卷十第388至398 頁),堪以信採。 五、本院之認定:  ㈠按稱和解者,為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 發生之契約;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 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力,民法第736條、第737條亦 有明定。是和解成立以後,其發生之法律上效力,在消極方 面,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在積極方面,則使當事人 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之權利;和解契約一經合法成立,當事 人即應受契約之拘束(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312號判決 、103年度台上字第2261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按勞基法關 於加班費、退休金等規定,固為保護勞工而設,屬強制規定 ,固不得事先拋棄退休金,資遣費請求權,如事先拋棄,因 違反勞基法第2及第6章規定,固屬無效,惟勞工之加班費、 退休金請求權一旦發生,則為獨立之債權,苟有明確事實足 以認定勞工基於事實上或法律上之利益,出於自由意願放棄 已發生之加班費,依私法自治、契約自由原則,勞工自非不 得予以拋棄,或勞雇雙方亦得就此一債權互相讓步成立和解 。經查:  ⒈桃客企業工會就該工會會員於任職期間因勞動關係而衍生之 請求權相關爭議事宜,與被上訴人於109年7月29日簽訂系爭 團協(見原審卷十第308至314頁),並於第4條約定:「雙 方同意如『附件一』(即以109年3月31日為基準日之在職員工 名冊)所示之甲方(即被上訴人)員工(以下稱各員工), 於任職甲方公司起至109年5月8日止,因任職於甲方期間衍 生之有關勞動關係之所有請求權,包含但不限於薪資、加班 費、不休假獎金及值夜費等事項(以下稱全權益事項),以 甲方提供1億2000萬元之和解金為計算基準,並以本協約第5 條所定之分配原則進行分配之方式達成和解。」、於第5條 第8項約定「除本協約之約定外,乙方(按即桃客企業工會 )及如『附件一』名冊所示之人員同意本協約所稱之全權益事 項之爭議皆已釐清,乙方及如『附件一』名冊所示之人員日後 不得再向甲方就本協約所稱之權益事項主張任何金錢或權利 ,亦不再以任何權利為由聲請勞資爭議調解或提起民、刑事 訴訟。」(見原審卷十第308、312頁),並有包含上訴人在 內之基準日為109年3月31日之在職員工名冊及上訴人團體協 約金額計算表各1份附卷足查(見原審卷十一第50至56頁、 本院卷二第295頁)。且系爭團協經桃客企業工會送請主管 機關備查在案,亦有桃園市政府109年9月17日府勞資字第10 90235202號函可參(見本院卷一第267頁)。  ⒉又桃客企業工會於與被上訴人簽訂系爭團協前,先與被上訴 人於109年4月29日進行協商,並達成:「一、企業工會截至 109年3月31日止之會員人數為884人,經通知全體會員,已 簽署委任書之人數共計為751人。二、雙方同意以團體協約 方式辦理。三、請求內容依企業工會109年3月31日桃汽客工 字第109033號團體協約公告,相關請求如下:⒈授權協商及 簽訂團體協約之事項:為公司所有得請求人員,任職期間因 勞動關係而衍生之所有請求權,包含但不限於薪資、加班費 、不休假獎金及值夜費等。⒉與公司協商金額:1.2億元。⒊ 以1.2億元為計算之分配原則:⑴內勤人員…;⑵駕駛人員…。⒋ 付款方式:預計分期3年,3期支付。由公司直接匯入員工之 薪轉帳戶。四、雙方同意由公司將前開協商方案提送董事會 審議後,提請股東會決議後方可簽署團體協約;企業工會將 前開協商方案提交會員同意,並選定團體協約之簽約代表。 」之協商內容。桃客企業工會並以上開協商會議紀錄作為附 件,以系爭通知書送交上訴人簽收,上訴人並於109年4月30 日簽立系爭同意書等情,已如上述,並有系爭通知書之附件 附卷可稽(見原審卷十第390至396頁),可知桃客企業工會 與被上訴人於109年4月29日協商會議中就員工任職期間因勞 動關係而衍生之所有請求權,與被上訴人達成以1.2億元之 協商,並約定預計分期3年給付乙節先達成協商紀錄,並據 此通知上訴人,經上訴人收受並出具系爭同意書。  ⒊再觀諸系爭同意書載明「…二、茲因企業工會依工會章程第6 條第3款之規定,得有締結團體協約之權限,立同意書人前 已依團體協約法第8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委任企業工會會 員姜義滿、謝和憲、胡曜煇、林永國、湯發駿等5人,就立 同意書人於任職公司期間內,因勞動關係而衍生之所有請求 權(包含但不限於薪資、加班費、不休假獎金及值夜費等) 之相關事宜,為團體協約之協商代表。三、上開5名團體協 約之協商代表,於109年4月29日代表企業工會與公司進行協 商,協商結果如企業工會109年4月29日桃汽客工字第109045 號通知書所示,立同意書人同意該協商結果,且知悉本人所 得領取之金額,毋有異議,於此同意企業工會與公司依該內 容簽訂團體協約。」等語,堪認斯時為桃客企業工會會員之 上訴人,雖於109年3月9日就本件加班費、退休金差額及補 提勞退金等請求提起訴訟,然上訴人既於原審訴訟中另將其 與被上訴人間因勞動契約所生爭議部分,特別委由桃客企業 工會與被上訴人以團體協約之方式進行團體協商,並經桃客 企業工會據此與被上訴人達成系爭團協,業如上述,則系爭 團協自已生拘束兩造之效力。而工會為提升與維護勞工勞動 條件與經濟條件,本得進行具有必要性之一切集體行動,包 括締結團體協約或一般性團體協商,是不論系爭團協是否具 法規性效力,是否拘束其他桃客企業工會會員或非會員,然 就兩造而言,上訴人身為桃客企業工會會員,且已個別授權 並同意桃客企業工會依系爭通知書之附件協商內容,與被上 訴人簽訂系爭團協,至少已發生和解契約效力,此團體協商 之結論,自已生拘束上訴人之效力。  ⒋況被上訴人已依系爭團協之約定,於109年8月20日、110年9 月8日、111年8月19日將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款項各8萬 5974元、6萬4480元、6萬4480元,共計21萬4934元匯入上訴 人任職時之薪轉帳戶內,並提出被上訴人彰化銀行桃園分行 薪資入帳一覽表為憑(見本院卷二第21至25頁),是上訴人 於109年5月8日前因兩造間勞動關係而衍生之薪資、加班費 、不休假獎金及值夜費等,因其已簽立系爭同意書,同意由 桃客企業工會與被上訴人成立系爭團協,並經被上訴人依約 履行完結。準此,上訴人依系爭團協第5條第8項之約定,已 不得再就其與被上訴人間於109年5月8日前因兩造間勞動關 係所衍生之請求權,包含本件之加班費及據此計算之退休金 差額及補提勞退金等向被上訴人為請求。  ㈡至上訴人以其處理交通事故時,接獲中壢站副站長來電要求 簽署相關文件,因臨停中壢站外擔心遭開罰單,且中壢副站 長當時未說明文件內容,以為是保險理賠文件而簽署系爭通 知書及同意書,主張其處於締約不完全自由受詐欺簽立,主 張撤銷其簽立系爭通知書、同意書之意思表示等語。然為被 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按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 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民法第92條第1項本 文定有明文。次按民法第92條第1項前段規定所稱詐欺行為 ,係指對於表意人意思形成過程屬於重要而有影響之不真實 事實,表示其為真實,使他人陷於錯誤、加深錯誤或保持錯 誤者而言;又主張被詐欺而為意思表示之當事人,應就其被 詐欺之有利於己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上字第2922號判決、113年度台上字第1204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上訴人先主張係受且中壢副站長詐欺而簽立系爭通知 書及同意書等語,復改稱忘記是何人交付系爭通知書及系爭 同意書予上訴人簽收等語(見本院卷一第430頁),則上訴 人主張其受詐欺乙節,已有可疑。又觀諸系爭通知書首五行 已載明:「受通知人:本會全體會員」、「主旨:謹通知本 會全體會員關於中華民國109年4月29日團體協約協商會議結 論事」,另系爭同意書僅有如上㈠⒊所載之文字內容,且用字 遣辭非艱澀難懂;再者,系爭通知書及附件、系爭同意書上 全無何車禍、保險理賠等文字,故上訴人主張系爭通知書及 系爭同意書之簽名係受被上訴人公司中壢站副站長詐欺,以 為是保險理賠文件而簽名乙情,已難信採。上訴人並未舉證 證明被上訴人有何詐欺之行為,亦未舉證被上訴人有以不真 實事實使上訴人陷於錯誤,而簽立系爭同意書及簽收系爭通 知書,則上訴人以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其所為系爭 通知書及系爭同意書之意思表示,於法洵屬無據,不生撤銷 之效力。又系爭同意書既為上訴人同意並授權桃客企業工會 而為,而與被上訴人無涉,自難認係被上訴人運用雇主組織 與經濟上優勢地位使上訴人未處於締約完全自由之情境而簽 立,故上訴人此部分主張,亦非可採。  ㈢從而,上訴人既已同意桃客企業工會與被上訴人成立系爭團 協,就兩造於109年5月8日前因勞動關係所衍生之請求權達 成和解,揆諸首開規定、判決意旨及說明,即應受該和解契 約之拘束,不得就和解前之法律關係再行主張。則上訴人請 求被上訴人給付103年12月至108年1月間如附件一「應補加 班費」、106年8月至107年1月如附表甲之退休金差額77萬53 06元及補提107年4月至108年1月如附表乙之勞退金1萬1880 元,均無理由。 六、綜上各述,上訴人依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第53條、第55 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 上訴人172萬2804元,及其中77萬5306元自107年3月23日起 ;其餘94萬7498元自108年2月9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及應提繳1萬1880元至系爭勞退專戶, 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從而,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 駁回上訴人假執行之聲請,均核無違誤。上訴論旨指摘原判 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雯惠               法 官  戴嘉慧               法 官  林佑珊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蕭毓婷 附表甲: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應給付之退休金(見原審卷十第27 5頁): 時間 薪津 上訴人主張依附件一應補之加班費 薪津+應補加班費 106年8月 6萬2018元 9912元 7萬1930元 106年9月 6萬3446元 2萬1396元 8萬4842元 106年10月 6萬4879元 2萬3405元 8萬8284元 106年11月 6萬9420元 2萬4832元 9萬4252元 106年12月 6萬5492元 2萬3611元 8萬9103元 107年1月 6萬9730元 2萬0894元 9萬0624元 合計 39萬4985元 51萬9035元 平均工資 6萬5831元 8萬6505.83元 退休金基數 37.5 37.5 應付退休金 246萬8663元 324萬3969元 應補退休金 77萬5306元 (計算式:324萬3969元-246萬8663元) 附表乙: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應補提至系爭勞退專戶之金額(見 原審卷十一第31頁、本院卷二第326頁) 請求期間 已給付之非加班津貼工資 應補加班費 工資 應提繳勞退工資級距 應提繳勞工退休金 實際提繳勞退工資級距 實際提繳勞工退休金 應補提撥勞工退休金 107年4月 3萬0175元 7018元 3萬7193元 3萬8200元 2292元 2萬9400元 1764元 528元 107年5月 5萬3476元 2萬2284元 7萬5760元 7萬6500元 4590元 4萬0100元 2406元 2184元 107年6月 2萬0101元 3291元 2萬3392元 2萬4000元 1440元 4萬0100元 2406元 -966元 107年7月 4萬2295元 2萬0244元 6萬2539元 6萬3800元 382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422元 107年8月 4萬4167元 1萬8490元 6萬2657元 6萬3800元 382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422元 107年9月 4萬4769元 1萬7438元 6萬2207元 6萬3800元 382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422元 107年10月 4萬5244元 1萬6337元 6萬1581元 6萬3800元 382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422元 107年11月 4萬3602元 1萬8211元 6萬1813元 6萬3800元 382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422元 107年12月 4萬4429元 2萬2027元 6萬6456元 6萬6680元 400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602元 108年1月 4萬2784元 1萬8904元 6萬1688元 6萬3800元 3828元 4萬0100元 2406元 1422元 合計 1萬1880元

2025-03-04

TPHV-110-勞上-70-20250304-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毀損債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919號 聲 請 人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大慶 上列被告因毀損債權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5708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毀損債權罪,處有期徒刑2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 元折算1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書所載。 二、核被告甲○○所為,係犯刑法第356條之損害債權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本案與刑法第57條各款相關 之事實及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按被告資力, 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件經檢察官郭欣怡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蕭淳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芯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56條 債務人於將受強制執行之際,意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毀壞、 處分或隱匿其財產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 下罰金。 附件: 臺灣宜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5708號   被   告 甲○○ 男 5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宜蘭縣○○市○○○路0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毀損債權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因積欠賴燦坤新臺幣(下同)800萬元之債務,雙方於 民國113年2月21日下午2時50分許,在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 事第三法庭和解成立,和解條件係甲○○願給付賴燦坤3,129, 369元及自112年8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惟甲○○未依約給付,賴燦坤遂於113年3月8日向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就甲○○名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 車、薪資、存款等聲請強制執行,經臺灣宜蘭地方法院以11 3年度司執字第6948號受理並核發執行命令,定於113年4月3 0日下午2時許前往甲○○戶籍地執行時。詎甲○○竟意圖損害債 權人之債權,基於處分財產之犯意,於113年3月25日將上揭 自用小客車過戶予其當時未滿18歲並無駕駛執照之子李○成 (真實姓名詳卷),以避免上揭自用小客車遭強制執行。嗣 經賴燦坤於113年4月2日電詢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所宜 蘭監理站,該監理站承辦人員告知甲○○名下並無車輛,始查 悉上情。 二、案經賴燦坤告訴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甲○○於本署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 告訴人賴燦坤指訴之情節大致相符,復有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112年度訴字第343號和解筆錄、民事聲請強制執行狀、臺灣 宜蘭地方法院113年3月11日宜院深113司執辛字第6948號執 行命令、公路監理資訊連結作業-車號查詢車籍資料、戶役 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戶籍資料及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 所宜蘭監理站113年5月17日北監單宜一字第1133041508號函 附汽(機)車過戶申請登記書、車主未成年購車(出讓)證 明同意書各1份在卷可佐,被告犯嫌應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甲○○所為,係犯刑法第356條之毀損債權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檢 察 官 郭欣怡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 記 官 陳孟謙

2025-03-03

ILDM-113-簡-919-20250303-1

司他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他字第18號 原 告 吳光哲 上列原告與被告閔祥水電工程有限公司、順揮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日健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林子超間給付職業災害補償等事件, 本院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向本院繳納訴訟費用新臺幣1,030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經准予訴訟救助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訟不經裁判而終 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向 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其因訴訟救助暫免而應由 受救助人負擔之訴訟費用,並得向具保證書人為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91條第3項 規定,法院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定確定 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其立法理由旨在促使 當事人早日自動償付其應賠償對造之訴訟費用,故在當事人 無力支付訴訟費用時,雖由國庫暫時墊付,然依法院前揭民 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規定,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 同屬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序,亦應基於同一理由而類推適用 同法第91條第3項規定加計法定遲延利息(臺灣高等法院暨 所屬法院民國94年11月25日94年度法律座談會決議意旨參照 )。又和解成立者,當事人得於成立之日起3個月內聲請退 還其於該審級所繳裁判費3分之2,民事訴訟法第84條第2項 定有明文,而此規定於調解成立時準用之,亦為同法第423 條第2項所明定。 二、經查,本件係原告向被告提起給付職業災害補償等訴訟,經 本院以113年度救字第1066號裁定對原告准予訴訟救助,嗣 本院以113年度勞移調字第62號調解成立,其調解內容第三 項約定調解程序費用各自負擔。是本件原告因訴訟救助暫免 繳納之訴訟費用應由原告負擔,合先敘明。 三、次查,原告提起給付職業災害補償等,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 臺幣(下同)288,227元,原應徵收裁判費3,090元,惟依上 開規定,原告得請求因調解成立而退還應繳費用3分之2,故 原告應向本院繳納因訴訟救助暫免繳納之裁判費即1,030元 ,並應於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六庭司法事務官 林明龍

2025-03-03

TPDV-114-司他-18-20250303-1

潮簡聲
潮州簡易庭

停止執行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潮簡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許美雲 相 對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明興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金新臺幣54,322元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45880 號(含113年屏金職字第395號)清償票款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 序,就超過新臺幣116,172元及自民國103年6月18日起至110年7 月19日止,按年息18%計算之利息,及自民國110年7月2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之債權部分,於本院114年度潮 補字第28號債務人異議之訴等事件(含改分後案號)判決確定、 調解、和解成立或撤回起訴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持本院109年度司執字第45574號債權 憑證(下稱系爭執行名義),聲請對聲請人財產為強制執行 (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45880號、113年屏金職字第395號,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然聲請人業已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本院潮州簡易庭114年度潮補字第28號,下稱系爭事件), 聲請人爰依法聲請並願供擔保,聲請於系爭事件判決確定前 ,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定有明文。經查,相對人持系爭執行名義 ,聲請本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強制執行聲請人之財產,聲請執 行債權額為新臺幣(下同)116,172元,及自民國94年5月4 日起至110年7月19日止,按年息18%計算之利息,及自民國1 10年7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算之利息,暨自民 國94年6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 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嗣聲請人以相對人為被告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即系爭事件 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系爭執行事件及系爭事件卷宗核 閱無誤,應堪認屬實。而參諸上揭法條規定,聲請人業已提 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且聲請人亦願提供擔保,則其聲請停止 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本院認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 三、次按法院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 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 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 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 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 據。申言之,應以債權人因執行程序之停止,致原預期受償 之時間延後所生之損害,為定擔保數額之依據。又依通常社 會觀念,使用金錢之對價即為利息。執行債權倘為金錢債權 ,債權人因執行程序停止,致受償時間延後,通常應可認係 損失停止期間利用該債權總額所能取得之利息。 四、經查,本件相對人於系爭執行事件聲請對聲請人強制執行之 債權額為116,172元,及上揭利息及違約金,又聲請人就系 爭事件訴之聲明第2項:確認本院108年度司促字第6599號支 付命令所載之116,172元按年息18%計算之利息,逾聲請支付 命令5年之利息及違約金債權,及自110年7月20日起逾年息1 6%部分,對聲請人之債權不存在;訴之聲明第3項:系爭執 行事件之執行程序,於超過第2項聲明部分之金額,應予撤 銷,則相對人因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而暫無法受償之執行債 權總額,應為271,608元(計算式如附表,元以下四捨五入 。至於訴之聲明第1項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部分,聲請 人表示與聲明第2項之支付命令係屬同一借款債權,則此部 分應無需再予計算),是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損失,應 為停止執行期間未能受償271,608元之利息損失,又上開執 行程序停止執行期間,最遲應至系爭事件判決確定或其他法 定終結事由,而參考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簡易 事件第一、二審之辦案期限分別為1年2月、2年6月,加上裁 判送達、上訴、分案期間,據此推估系爭執行事件停止執行 之期間約為4年,則以271,608元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 算相對人延宕4年受償,所可能遭受之利息損失為54,322元 (計算式:271,608×5%×4=54,32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綜上,本院爰依聲請人之聲請,酌定擔保金額為54,322元, 並裁定如主文所示。 五、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潮州簡易庭 法 官 呂憲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魏慧夷 附表: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請求金額116,172元 1 利息 116,172元 94年5月4日 103年6月17日 (9+45/365) 18% 190,776.7元 2 違約金 116,172元 94年6月5日 94年12月4日 (183/365) 1.8% 1,048.41元 3 違約金 116,172元 94年12月5日 114年1月1日 (19+28/365) 3.6% 79,782.47元 小計 271,607.58元

2025-03-03

CCEV-114-潮簡聲-1-20250303-1

司家他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他字第6號 受裁定人即 聲 請 人 000 受裁定人即 相 對 人 000 上列受裁定人即聲請人劉火煌與相對人徐金賢、第三人徐仲華等 間請求給付扶養費事件,聲請人前經准予訴訟救助,於程序終結 後,應依職權裁定確定程序費用額,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受裁定人劉火煌應向本院繳納之程序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貳仟元 ,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五計算之利息。 受裁定人徐金賢應向本院繳納之程序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壹仟元 ,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經准予訴訟救助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訟不經裁判而終 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向 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民事訴訟法第114 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 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 條第3 項亦有明文。再按家事非訟事件,僅於該法第97條規 定準用非訟事件法,而非訟事件法對訴訟救助則漏未規範, 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第107條以下有關訴訟救助之規定( 最高法院101年度第7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次按當事人 為和解者,其和解費用及訴訟費用各自負擔之。但別有約定 者,不在此限;和解成立者,當事人得於成立之日起三個月 內聲請退還其於該審級所繳裁判費3分之2,前開規定於家事 事件成立之調解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84條、第423條第2項 ,家事事件法第32條第3項亦分別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 第84條第2 項所謂得聲請退還之裁判費,以其和解成立時之 審級所繳之裁判費為限,不包括其他(最高法院92年度台聲 字第619 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經查:  ㈠聲請人與相對人徐金賢、第三人徐仲華及徐佳欣間給付扶養 費事件,因聲請人前經本院112年度家救字第42號裁定准予 訴訟救助而暫免繳納程序費用。今上開家事非訟事件已終結 ,自應依前揭規定,由本院依職權以裁定確定受裁定人各應 負擔之程序費用額。  ㈡上開給付扶養費事件,關於相對人徐金賢部分,聲請人劉火 煌係請求相對人徐金賢應自本院112年度家親聲字第171號裁 定確定之日(民國113年1月15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 ,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扶養費新臺幣(下同)4,833 元,而聲請人係00年0月00日生,於113年1月16日時已屆滿6 2歲,按112年臺灣地區彰化縣男性簡易生命表所載,聲請人 之平均餘命為19.89年,又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 法第19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0規定,因定期給付涉訟, 其期間超過10年者,應以10年計算,則聲請人之聲請標的價 額核為579,960元【4833元×120個月(即10年)=579,960元 】,應徵收之第一審聲請程序費用為1,000元,此部分由相 對人徐金賢負擔。  ㈢關於第三人徐仲華、徐佳欣部分,聲請人劉火煌請求第三人 徐仲華、徐佳欣應自裁定確定之日起,至聲請人死亡之日止 ,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聲請人扶養費新臺幣(下同)4,833 元,經本院112年度家親聲字第171號裁定,徐仲華、徐佳欣 提起抗告,嗣經本院113年度家親聲抗字第8號和解成立,程 序費用各自負擔。聲請人之聲請標的價額經核應為1,159,92 0元【4833元×120個月(即10年)×2人=1,159,920元】,應 徵收之第一審聲請程序費用為2,000元,且非抗告審所繳之 裁判費而不得聲請退費,故此部分由聲請人劉火煌負擔,爰 依職權以裁定確定受裁定人各應向本院繳納之程序費用額及 其法定遲延利息如主文所示。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劉怡芳

2025-03-03

CHDV-114-司家他-6-20250303-1

司他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他字第86號 受裁定人即 聲 請 人 張睿宸 上列受裁定人即聲請人與相對人桂鼎股份有限公司間給付職業災 害等事件,聲請人向本院聲請裁定准予訴訟救助。因該事件已經 終結,應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受裁定人即聲請人應向本院繳納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333 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經准予訴訟救助者,於終局判決確定或訴訟不經裁判而終 結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職權以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向 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之,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 前段定有明文。又法院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訴訟費用額,依 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 給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旨在促使當事人早日自動償付其 應賠償對造之訴訟費用,故在准予訴訟救助之事件終結後, 法院依職權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同屬確定訴訟費用額之程 序,基於同一理由亦得類推適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 第1220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又和解成立者,當事人得於 成立之日起3個月內聲請退還其於該審級所繳裁判費3分之2 ,民事訴訟法第84條第2項定有明文,而此規定於調解成立 時準用之,亦為同法第423條第2項所明定。故法院於職權裁 定確定訴訟費用額時,得逕行扣除得聲請退還之三分之二裁 判費後,確定當事人應繳納之訴訟費用額。 二、經查,兩造間請求職業災害等事件,經本院以113年度救字 第179號對聲請人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依勞動事件法第16條 第1、2項規定,上開事件核屬起訴視為調解之聲請。嗣兩造 經本院113年度勞簡專調字第104號成立調解,調解筆錄內容 第七點載明:「訴訟費用各自負擔」等文。按上開調解筆錄 所載訴訟費用各自負擔等文之意旨,應係指原由兩造當事人 各自預先支出之費用於調解成立時,即由該原已支出之當事 人自行負擔而言,是上開暫免繳納之調解聲請費即應由受裁 定人即聲請人負擔。依首揭規定,本院自應依職權裁定訴訟 費用,並向應負擔訴訟費用之當事人徵收。 三、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事件卷宗審核,聲請人係聲明請求相 對人給付新臺幣(下同)324,380元本息,依民事訴訟法第7 7條之20規定,應徵調解聲請費1,000元,因訴訟救助而暫免 繳納。揆諸上揭說明,本院職權確定受裁定人即聲請人應繳 納之訴訟費用額時,應職權逕行扣除因調解成立得請求退還 之3分之2裁判費。是以,受裁定人即聲請人應向本院繳納之 訴訟費用額確定為333元(計算式:1000×1/3,元以下四捨五 入),並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14條第1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2025-03-03

TCDV-114-司他-86-20250303-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30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秉融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6月17日113年度簡字 第1629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臺灣臺 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緝字第545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 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按上訴人究竟有無明示對於判決之一部或全部提起上訴,應 以其上訴書狀內是否有特別對其上訴範圍明確表示為斷,與 其書狀敘述其不服原判決之理由內容尚無絕對關聯,在未經 釐清、確認其上訴範圍前,尚難遽認其已明示僅就第一審判 決之一部提起上訴,而僅就該部分加以審判(最高法院111 年度台上字第4885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原審判決後, 上訴人即被告甲○○雖以其願與告訴人乙○○和解,希望給予其 機會,從輕量刑為由提起上訴,然未明示對於原審判決之一 部或全部提起上訴,而被告於準備程序及審判程序均未到庭 ,揆諸前揭說明,尚難遽認被告已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一 部提起上訴,而僅就該部分加以審判,本件應認被告係就原 判決之全部提起上訴。 二、按第二審程序,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 得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71條定有明文。 又對於簡易判決處刑不服而上訴者,得準用上開規定,此觀 諸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3項之規定自明。本件被告經合 法傳喚,無正當理由而未於審判期日到庭,有本院送達證書 、刑事報到單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爰 依上開規定,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 三、本案經本院審理結果,認第一審簡易判決之認事用法、量刑 及沒收均無不當,應予維持,並引用如附件第一審刑事簡易 判決書記載之事實、證據及理由。 四、駁回上訴之理由說明:  ㈠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而未到庭,惟據其先前提 出之刑事上訴狀,其上訴意旨略以:被告從小生長在隔代教 養家庭,家境貧困,國中開始半工半讀,因案發時正值疫情 期間,工作不穩定,被告始為本案犯行,本件犯罪所得僅新 臺幣(下同)7,800元,原審卻量處有期徒刑4月,其願與告訴 人和解,希望可以再給予其1次機會,請求從輕量刑,爰依 法提起上訴等語。  ㈡經查,原審以本案事證明確,認定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 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且審酌被告犯罪動機、手段、所得、 有偽造文書、詐欺取財罪之前科犯行,本次猶然再犯,顯見 其欠缺對他人財產之尊重、刑罰反應力薄弱,犯罪後坦承犯 行,兼衡其品行、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 量處被告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1,000元折算1日, 並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宣告未扣案之犯罪所 得7,800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追徵其價額。原審已詳細說明其判決之理由,且本於被告 之責任為基礎,具體斟酌刑法第57條所列情形而為量定,並 未偏執一端,而有失輕重之情事,實足認原審就刑罰裁量權 之行使,既未逾越法定刑範圍,亦無顯然失當情形。被告上 訴意旨雖主張其願與告訴人和解等語,惟本院準備程序及審 理過程中,被告均未到庭陳明調解或和解方案,亦未陳報其 已與告訴人調解、和解成立之資料,自難認上情對於刑度權 衡有增減之影響性。另被告雖表示其從小生長在隔代教養家 庭,家境貧困,國中開始半工半讀,因案發時正值疫情期間 ,工作不穩定,被告始為本案犯行,本件犯罪所得僅7,800 元,原審卻量處有期徒刑4月,而認原審量刑過重云云,然 被告前於民國108年間即因詐欺、偽造文書等罪,經臺灣臺 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7年度軍偵字第32號提起公訴,嗣 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審簡字第2201號判決應執行 有期徒刑6月,緩刑2年確定,此有起訴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存卷可參(見偵一卷第15至18頁;簡上字卷第 37至42頁),被告竟於前案審理期間再犯本案,難認其係因 一時失慮而為本案詐欺犯行,足認其未能悔改並記取教訓, 主觀惡性非輕,衡以被告時值青壯,尚可透過其他方式賺取 所需之金錢,被告所述情節實難執為被告本案詐欺犯行之合 理事由。是就上情與原判決量刑所據理由為整體綜合觀察, 尚難認原審就本件犯罪事實與情節量處之刑,有何明顯過重 之不當,是被告上訴意旨主張原審量刑過重,請求撤銷改判 較輕之刑,難謂有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4條 、第371條、第368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聖豪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丙○○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金虎                  法 官 張郁昇                  法 官 潘明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余玫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2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162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甲○○ 男 (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路0段000號(臺南○            ○○○○○○○安南辦公處)           現於法務部○○○○○○○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度 偵緝字第54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柒仟捌佰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 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爰審酌被 告犯罪動機、手段、所得、有偽造文書、詐欺取財罪之前科 犯行,本次猶然再犯,顯見其欠缺對他人財產之尊重、刑罰 反應力薄弱,犯罪後坦承犯行,兼衡其品行、智識程度、家 庭、經濟狀況(均詳卷)等一切情狀,爰量處如主文所示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另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查本件被告詐 得被害人新臺幣7,800元,為其本案犯行之犯罪所得,雖未 扣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454條第2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書送達之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院提出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王聖豪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7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鄧希賢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林岑品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18  日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 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545號   被   告 甲○○ 男 27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0號0○              ○○○○○○安南辦公處)             (現另案於法務部○○○○○○○執             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於民國 109年10月2日零時10分許,以暱稱「苡婕」在WEtouch交友軟 體結識乙○○,並佯稱可以見面提供性交易,要求乙○○先支付 新臺幣(下同)7,800元保證金云云,致乙○○信以為真,於 同日零時20分許,依指示匯款7,800元至彰化商業銀行虛擬 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嗣乙○○到約定地點未見到「 苡婕」,並遭封鎖,始知受騙而報警,經警追查發現上開虛 擬帳號係對應甲○○向「台易購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台易購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請之會員帳戶,而查悉上 情。 二、案經乙○○訴由臺南市政府警察第三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甲○○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告訴 人乙○○於警詢之指訴情節相符,並有告訴人提供之與「苡婕 」對話紀錄、轉帳交易紀錄、彰化商業銀行彰作管字第1092 0008814號函及函附客戶基本資料、被告在台易購公司註冊 帳號資訊、被告申辦之台灣之星門號0000000000號基本資料 在卷可稽,是被告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甲○○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 被告所詐取之前開款項,屬被告之犯罪所得,請依同法第38 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 請依同條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29  日                檢 察 官 王 聖 豪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7   日                書 記 官 王 可 清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03

TNDM-113-簡上-307-202503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