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宜蒨

共找到 162 筆結果(第 21-3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505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力安 黃唯恩 許祐嘉 上列上訴人等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 字第963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12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22286號、112年度偵字第9406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黃唯恩、許祐嘉之刑之部分撤銷。 前項刑之撤銷部分,黃唯恩、許祐嘉各處如附表編號1至8「本院 所處之刑」欄所示之刑。 吳力安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理範圍: ㈠、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1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是於上訴人明示僅就量刑上訴時,第二審 法院即以原審所認定之犯罪事實,作為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 判斷基礎,僅就原判決關於量刑部分進行審理。 ㈡、原判決以被告吳力安、黃唯恩、許祐嘉(下合稱被告3人)分 別犯原判決附表甲、乙、丙所示之數罪,應予分論併罰,另 諭知被告吳力安其餘被訴部分無罪。檢察官、被告3人均不 服原判決提起上訴,經本院詢明釐清其等上訴範圍,檢察官 係就原判決諭知被告吳力安無罪部分上訴,嗣檢察官於本院 審理期日以言詞撤回上訴(見本院卷第381頁),被告3人於 本院準備程序均明示僅就原判決所處各罪之「刑之部分」上 訴,對於原判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及罪名均不爭執,沒收部 分亦未上訴(見本院卷第277、316頁),嗣於本院審理期日 雖提出刑事答辯狀,被告吳力安、許祐嘉部分載有請求以一 罪論罪,被告黃唯恩部分載有請求改判不受理或幫助犯,然 經本院再予詢明釐清被告3人上訴範圍,則均仍稱對於原判 決所認定之犯罪事實及罪名均不爭執,沒收部分亦未上訴( 見本院卷第382頁),且經本院於辯論時,當庭告以因被告3 人就量刑上訴,請檢察官、被告等就量刑辯論之旨,被告3 人均未表示異議,或主張與已製作審判筆錄上記載不同之上 訴範圍,是本案上訴範圍自應以被告3人於本院準備程序及 審理期日經言詞一貫明示陳述僅就量刑上訴之旨為據。即本 案審判範圍係以原判決所認定被告3人有罪部分之犯罪事實 為基礎,審查原判決量刑及其裁量審酌事項是否妥適。是本 案作為量刑依據之被告3人犯罪事實及所犯法條(罪名), 均按照第一審判決書所為認定及記載。 二、被告3人上訴意旨略以: ㈠、被告吳力安:被告吳力安犯後一貫坦承犯行,且已與告訴人 陳曉霖達成和解,希望能再與其他被害人達成和解,減輕量 刑等語。 ㈡、被告黃唯恩:被告黃唯恩係因結交男友,不慎遭詐欺集團利 用,本案為初犯,犯罪情節並無特別惡性,犯後已有悔意, 家中尚有幼子需照顧,也願意跟被害人和解,請依刑法第57 條、第59條酌減其刑,並諭知緩刑等語。 ㈢、被告許祐嘉:被告許祐嘉上訴後已改坦承犯行,並與告訴人 陳曉霖達成和解,且有意願再與其他被害人和解,請審酌其 犯罪動機、目的、態度及已有悔意,且家境困苦,有一名未 成年小孩及年邁父親,現已50多歲,身體狀況不佳,依刑法 第57條、第59條規定,從輕量刑等語。  三、本案刑之減輕事由之審酌: ㈠、被告3人行為後,洗錢防制法迭經修正,原審就被告3人所犯 依想像競合犯論罪之輕罪即「一般」洗錢罪部分,均依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論罪,本案被告3人 均僅就量刑上訴,已如前述,是原審之事實認定及論罪均非 本院審理範圍,則關於洗錢防制法之自白減刑規定,自應併 同論罪部分,整體適用被告3人行為時之112年6月14日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規定。而查,被告吳力安、黃 唯恩2人於偵查及法院審理時,均坦承所犯一般洗錢罪(吳 力安部分:偵字第9406號卷第177頁、原審訴字卷三第234頁 、本院卷第392至393頁;黃唯恩部分:偵字第6958號卷一第 123、126至128頁、偵字第6958號卷四第46頁、原審訴字卷 三第234頁、本院卷第393頁),被告許祐嘉於本院審理時已 坦承犯行(本院卷第393頁),固均合於前揭自白減刑規定 ,然因被告3人所犯一般洗錢罪,均屬想像競合犯之輕罪, 被告3人所為各次犯行均應從一重論以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第2款之加重詐欺罪,故僅於被告3人所犯各次加重詐欺罪量 刑時,併予審酌前開一般洗錢罪之自白減刑事由。 ㈡、被告3人所犯「特殊」洗錢犯行部分,原審均依被告3人行為 時之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5條第1項之特殊洗錢罪論罪,基 於同上法律整體適用原則,則關於此部分犯行自白之洗錢防 制法減刑規定,自應併同論罪部分,整體適用被告3人行為 時之112年6月14日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規定。 而查,被告吳力安、黃唯恩2人於偵查及法院審理時,均坦 承所犯特殊洗錢罪(吳力安部分:偵字第9406號卷第177頁 、原審訴字卷三第234頁、本院卷第392至393頁;黃唯恩部 分:偵字第6958號卷一第123、126至128頁、偵字第6958號 卷四第46頁、原審訴字卷三第234頁、本院卷第393頁),被 告許祐嘉於本院審理時已坦承犯行(本院卷第393頁),均 合於前揭自白減刑規定,是就被告3人所犯特殊洗錢罪部分 ,應依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 ㈢、被告3人行為後,立法院於113年7月31日新增訂詐欺犯罪危害 防制條例,並於同年8月2日起施行。該條例第47條前段規定 :犯詐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 ,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查被告黃唯恩於偵查 、原審及本院審理時,均坦承所犯如原判決附表乙編號1至7 所示各次加重詐欺犯行;又依原審之事實認定,被告黃唯恩 並未獲得犯罪所得或報酬,自無自動繳交犯罪所得可言,是 應認被告黃唯恩所犯各次加重詐欺罪,均符合詐欺犯罪危害 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規定,雖本條項之減刑規定係於被告黃 唯恩行為後方新增,然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按具有內 國法效力)第15條第1項後段規定:犯罪後之法律規定減科 刑罰者,從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則行為人行為後法律因增 定刑罰減輕規定者,因有利於行為人,乃例外承認有溯及既 往之效力。而其他刑罰法令(即特別刑法)關於刑罰減輕( 免)事由之規定,性質上係廣義刑法之分則性規定,倘刑法 本身並無此減免規定,法院於不相牴觸之範圍內,自應予適 用,以維法律之公平與正義。是本案應依上開規定,就被告 黃唯恩所犯如原判決附表乙編號1至7所示之加重詐欺罪,均 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至被告 吳力安雖於偵審均自白如原判決認定之各次加重詐欺犯行, 然迄未自動繳回原審認定之犯罪所得,且於本院陳明沒有辦 法繳回(見本院卷第394頁),被告許祐嘉於原審否認此部 分犯罪,是其2人均不符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 之減刑規定,併此指明。 ㈣、按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刑度仍嫌過重者,得酌 量減輕其刑,刑法第59條定有明文,所謂顯可憫恕,係指被 告之犯行有情輕法重,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人同情,處以經 依法減刑後之法定最低刑度仍失之過苛,尚堪憫恕之情形而 言。經查,詐欺集團犯罪為當下亟欲遏止防阻之犯罪類型, 而依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被告3人加入詐欺集團,分工擔 任取簿、層轉詐欺贓款或提領贓款交予上手等工作,為詐欺 集團對於本件被害人實施詐術騙取財物後,最終能取得犯罪 所得之不可或缺環節,犯罪所生危害程度難認不重,並無犯 罪情狀堪可憫恕之處,至被告3人所稱犯後態度,家庭情況 等,僅須於法定刑內依刑法第57條規定為量刑審酌即足;又 所犯特殊洗錢罪部分,法定最低刑度為有期徒刑6月,且本 案尚得依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減輕其刑,堪認均 無法重情輕之情形,故本案被告3人犯行均無刑法第59條規 定之適用。      四、被告3人上訴之判斷: ㈠、上訴駁回部分(被告吳力安上訴部分)        1.原審審理後,依所認定被告吳力安如原判決附表甲所示之犯 罪事實及罪名,審酌被告吳力安正值青壯年,非無工作能力 賺取所需,仍加入本案詐欺集團,參與詐欺及洗錢犯行之分 工,侵害本案告訴人及被害人財產法益,並將詐得及其他來 源不明之款項層轉上游,隱匿款項金流,以躲避檢警追查, 並影響金融交易秩序甚鉅,所為均應非難。衡以被告吳力安 犯後坦然承認犯罪,願正視自身過錯,復有前述修正前洗錢 法第16條第2項應衡酌評價之減刑事由,態度尚可,兼衡被 告吳力安自述高中畢業之智識程度,案發時從事臨時工,月 入新臺幣(下同)2、3萬元,無須扶養家人等生活狀況(見 原審訴字卷三第235頁),暨其本案犯罪動機、目的、手段 、參與本案詐欺及洗錢分工之程度、被害人數及受害金額、 洗錢數額、所獲報酬等一切情狀,就被告吳力安量處如原判 決附表甲「主文」欄所示之刑,並就其中有期徒刑得易科罰 金部分諭知折算標準。堪認已具體審酌刑法第57條所定各款 科刑事項,依卷存事證就被告之犯罪情節及行為人屬性等事 由,在罪責原則下適正行使其刑罰之裁量權,客觀上未逾越 法定刑度,且與罪刑相當原則無悖,難認有逾越法律規定範 圍,或濫用裁量權限之違法情形。  2.被告吳力安上訴請求改量處更輕之刑。然按量刑輕重,屬為 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已以行為人之責 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在法定刑度內 ,酌量科刑,如無違反公平、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致明顯 輕重失衡情形,自不得指為違法。查被告吳力安雖於本院與 告訴人陳曉霖達成和解,有卷附本院和解筆錄(見本院卷第 249至250頁)可稽,但自陳並未依和解條件履行分期賠償( 見本院卷第393頁),此部分並經告訴人陳曉霖陳明在卷( 見本院卷第393頁),是此部分和解但未依約履行和解條件 之事實,無從動搖原審量刑,此外,被告吳力安迄未能與其 他被害人達成和解及履行賠償,且未提出其他足以動搖原審 量刑之事證以供本院審酌,原審量刑基礎既未變動,且原審 量刑並無不當,已如前述,自應予以維持,被告吳力安上訴 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㈡、撤銷改判部分(被告黃唯恩、許祐嘉部分)        1.原審審理後,依所認定被告黃唯恩、許祐嘉之犯罪事實及罪 名,而為量刑,固非無見。然以:被告許祐嘉於本院已坦承 所犯一般洗錢罪、特殊洗錢罪,合於行為時之112年6月14日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減刑規定,原審未及適用, 乃未適用該減刑規定予以減輕其刑,或於量刑時加以衡酌, 量刑部分即無從維持;被告黃唯恩所犯加重詐欺罪部分(即 原判決附表乙編號1至7部分),均應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 例第47條前段減輕其刑,已如前述,原審判決時因法律尚未 公布,乃未適用減刑,又依原判決認定之事實,被告黃唯恩 就所犯特殊洗錢罪部分,除與其他共犯有犯意聯絡外,行為 分擔角色較輕,原審量處之刑,略嫌較重。是原判決關於被 告黃唯恩、許祐嘉2人量刑部分,既有前開可議之處,其2人 上訴請求改量處較輕之刑,非無理由,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 關於被告黃唯恩、許祐嘉2人刑之部分,均予撤銷改判。  2.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黃唯恩、許祐嘉2人均 正值青壯,不思循正當管道獲取財物,為圖近利或因受男友 影響,無視政府一再宣誓掃蕩詐騙犯罪之決心及法規禁令, 卻與詐欺集團其他成員以分工方式,共同參與本案加重詐欺 及洗錢犯行,雖被告黃唯恩、許祐嘉2人分擔犯行屬犯行一 環,但究非詐欺集團核心人員之犯罪手段、動機及目的,犯 行致使如原判決附表一所示告訴人或被害人受有財產上損失 之危害程度,被告黃唯恩一貫坦承犯行,被告許祐嘉於本院 終能坦承全部犯行,對於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罪名均承 認,僅爭執量刑,有助於案件及早確定,並樽節司法資源, 又其2人雖與告訴人陳曉霖達成和解,但並未依約履行和解 調解,且其2人雖稱有意願與其他被害人和解,但未獲同意 ,迄未能達成和解並賠償之犯後態度,兼衡被告黃唯恩自述 高職畢業之智識程度,案發時在市場工作,月入約2萬多元 ,須扶養兩名幼子;被告許祐嘉自述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 案發時就業於環保公司,月入約3萬元,現在監,家裡之人 無需其扶養之生活狀況(見本院卷第394頁),及被告黃唯 恩、許祐嘉之素行(見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一切情狀, 所犯加重詐欺罪部分,再衡以前揭修正前洗錢防制法之自白 減刑規定,分別改量處如主文第2項所示之刑,並就量處6月 以下之徒刑部分,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㈢、按關於數罪併罰之案件,如能俟被告所犯數罪全部確定後, 於執行時,始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 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無庸於每一個案判決時定其 應執行刑,則依此所為之定刑,不但能保障被告(受刑人) 之聽審權,符合正當法律程序,更可提升刑罰之可預測性, 減少不必要之重複裁判,避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情事之發 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參照)。查 被告3人所犯數罪仍得上訴,且其等均另涉有其他詐欺、洗 錢案件,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考,與本案被告所犯之各 罪,顯有可合併定執行刑之可能,據上開說明,宜俟被告3 人所犯數罪全部確定後,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 之檢察署檢察官另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以維被告等之權益 ,爰本案不予定應執行刑,併此敘明。 ㈣、被告黃唯恩請求諭知緩刑,然其因另犯洗錢案件,經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111年度金訴字第974號判處有期徒刑,112年9月 12日判決確定,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不符刑法第74 條第1項所定得諭知緩刑之要件,其請求諭知緩刑,於法不 合,礙難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73條、第368條、第369條第1項前 段、第364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朱立豪提起公訴,檢察官到黃政揚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 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2條 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 一、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 ,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 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 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 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洗錢防制法第15條 收受、持有或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無 合理來源且與收入顯不相當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 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名或以假名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帳戶。 二、以不正方法取得他人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之帳戶。 三、規避第7條至第10條所定洗錢防制程序。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被告黃唯恩、許祐嘉部分): 編號 犯罪事實 原審主文 本院所處之刑 1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1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2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2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3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3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柒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拾壹月。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4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4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5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5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6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6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柒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拾壹月。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伍月。 7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7 黃唯恩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許祐嘉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壹年捌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壹年。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8 原判決事實欄二、(二) 黃唯恩共同犯洗錢防制法第十五條第一項之特殊洗錢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許祐嘉共同犯洗錢防制法第十五條第一項之特殊洗錢罪,處有期徒刑拾月。 黃唯恩處有期徒刑叁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許祐嘉處有期徒刑捌月。

2025-03-06

TPHM-113-上訴-5050-20250306-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附民字第236號 原 告 李孟書 被 告 張家泓 上列被告因民國114年度上訴字第313號詐欺等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 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2025-03-06

TPHM-114-附民-236-20250306-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3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周勝利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 年度執聲付字第2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周勝利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周勝利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法院判處 罪刑確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國114年2月27 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 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1 0月確定,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人於112年11月21日 送監執行。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經法務部矯正署11 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614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 有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及本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後,認聲請人之 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36-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0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鄭阿益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2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鄭阿益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鄭阿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國 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 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判處有 期徒刑2年8月確定,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人於112 年10月27日送監執行。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經法務 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47100號函核准 假釋在案,有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後,認 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04-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2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劉振華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 聲付字第23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振華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劉振華因詐欺案件經法院判處罪刑確 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國114年2月27日核准 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詐欺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1月確定 ,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人於113年4月11日送監執行 。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經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 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4720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有法務部○ ○○○○○○○○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 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後,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 ,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22-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9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宏偉 上列受刑人因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1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宏偉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宏偉因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經法院 判處罪刑確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國114年2 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 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 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經法院判處應執行有 期徒刑4年4月確定,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人於108 年5月23日送監執行。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經法務 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2310號函核准 假釋在案,有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後,認 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298-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1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朱有錦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 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2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朱有錦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朱有錦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 國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 ,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法院判處 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7月確定,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 人於112年1月30日送監執行。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 經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1530號 函核准假釋在案,有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 束名冊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 後,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10-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4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淑珍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中)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護 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淑珍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淑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國 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 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判處有 期徒刑2年確定,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人於112年11 月21日送監執行。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經法務部矯 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61460號函核准假釋 在案,有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及 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後,認聲 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42-20250304-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貪污治罪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231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張秉鈞 選任辯護人 洪崇遠律師(民國114年2月24日陳報終止委任) 上列被告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秉鈞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拾肆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 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案件在第三審上訴中,而卷宗及證物 已送交該法院者,前項處分、羈押、其他關於羈押事項及第 93條之2至第93條之5關於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由第二審 法院裁定之,則經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2項規定明確。   二、經查: ㈠、上訴人即被告張秉鈞(下稱被告)因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 件,前經第一審認被告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2款之 利用職務詐取財物罪,刑法第214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認為被告2人有逃亡之虞,並 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民國113年11月14 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經本院第二審裁定自114年7月1 4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在案。   ㈡、茲因本案業經本院(第2審)於113年10月31日以113年度上訴 字第2310號判決駁回上訴,維持第一審判決在案,被告不服 上訴第三審最高法院,卷宗及證物已送交最高法院,而於本 案上訴第三審期間,前述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將於114 年3月13日屆滿,依據前述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2項規定, 應由本院裁定是否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㈢、本院依據相關卷證,並給予檢察官、被告及其原委任第3審辯 護人洪崇遠律師(於本院通知陳述意見函送達後,嗣於114 年2月25日向最高法院具狀陳報解除委任)陳述意見之機會 ,檢察官表示「被告所犯為本刑7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罪 責甚重,有逃亡之虞,請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至被及 其原選任之第3審辯護人迄未遵期表示意見。審酌本院(第2 審)駁回上訴,仍維持被告處有期徒刑1年11月,附負擔之 緩刑5年,足認被告所涉貪污治罪條例第5條第1項第2款之利 用職務詐取財物罪,犯罪嫌疑重大,該罪法定本刑為7年以 上有期徒刑之罪,且業經被告上訴,仍未確定,實有確保被 告在國內進行後續刑事審判等程序之必要。又審酌本案訴訟 進行之程度、被告之學經歷、經濟能力、所涉本案犯罪情節 與所犯罪名之輕重及其所為造成法益侵害之程度等因素,權 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之維護 、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等各情後,認 以責付、限制住居、增加具保金額及命定期報到等方式,均 不足以排除被告出境後滯留不歸以規避刑責之可能,認仍有 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114年3月14日起 ,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121條第2項 、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3-上訴-2310-20250304-3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3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余紹堂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案件,經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 聲付字第24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余紹堂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余紹堂因詐欺案件經法院判處罪刑確 定,現於監獄執行中。茲因受刑人於民國114年2月27日核准 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 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因詐欺案件,經法院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9 月確定,本院為最後事實審法院,受刑人於113年2月15日送 監執行。茲受刑人上開徒刑之執行,業經法務部矯正署114 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48380號函核准假釋在案,有 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及本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院審核上開文件後,認聲請人之 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93條第 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30-202503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