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詹連財

共找到 200 筆結果(第 21-30 筆)

重家繼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家繼訴字第73號 原 告 吳顏長鳳 特別代理人 詹連財律師 原 告 兼 輔助人 吳明璋 訴訟代理人 余信達律師 被 告 吳佩螢 吳佩蓉 吳佩霞 吳佩芬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鄭佑祥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 二十六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就被繼承人吳錫陸所遺如附表二所示之遺產,分割方法如附 表二「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含特別代理人報酬)由兩造依附表五所示之應繼分比 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受輔助宣告之人為訴訟行為時,應經輔助人同意;輔助人 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訴訟行為,應以文書證之。民法第15 條之2第1項第3款、民事訴訟法第45條之1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查原告吳顏長鳳前經本院於民國111年1月22日,以110 年度輔宣字第50號裁定為受輔助宣告之人,並選定原告吳明 璋為其輔助人(下稱系爭裁定),有吳顏長鳳之戶籍謄本、 系爭裁定等件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196-1、221頁)。而 原告吳顏長鳳提起本件訴訟,業經輔助人同意,亦有原告吳 明璋、吳顏長鳳(以下合稱原告2人,單指其中之一,則逕 稱其姓名)共同具名提出之民事起訴狀附卷足憑(見本院卷 一第12頁),是吳顏長鳳所為本件訴訟行為,洵屬適法,先 予敘明。 二、次按監護人之行為與受監護人之利益相反或依法不得代理時 ,法院得因監護人、受監護人、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 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受監護人選任特別代理 人,民法第1098條第2項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受輔助宣 告人亦有準用,亦為民法第1113條之1所明定。查吳顏長鳳 為受輔助宣告之人,雖經輔助人吳明璋同意進行訴訟,然吳 明璋陳稱吳顏長鳳表達困難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73頁), 則吳顏長鳳顯無法進行訴訟行為而無訴訟能力,且無法定代 理人,而兩造於本件分割遺產等事件顯有利益衝突,有為吳 顏長鳳選任特別代理人等情,亦經被告吳佩螢、吳佩蓉、吳 佩霞、吳佩芬(以下合稱被告4人,單指其中之一,則逕稱 其姓名)陳稱在卷(見本院卷一第174頁)。是本院於112年 12月18日,裁定選任詹連財律師為原告吳顏長鳳之特別代理 人,有該裁定可考(見本院卷一第245頁),合先敘明。 三、再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 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256條定有明文。又民法第1164條規定之遺產分割,其 目的係為廢止全部遺產公同共有關係。法院為裁判分割時, 得審酌共有物性質、經濟效用等因素為分割,而不受共有人 主張拘束。故當事人關於遺產範圍、分割方法主張之變更、 增減,均屬補充或更正法律或事實上之陳述,尚非訴之變更 、追加。原告2人原起訴請求被繼承人吳錫陸如附表二所示 之遺產,應按如起訴狀附表二「分割方式欄」所示之比例及 方式分割(見本院卷一第7頁),嗣分別於審理期間數次增 加分割遺產範圍如附表三所示(見本院卷一第107頁、272頁 、403頁,卷二第293頁、288頁),係關於遺產範圍及分割 方法所為法律上或事實上陳述之補充,非訴之變更或追加, 且本院亦不受當事人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先行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2人主張:吳顏長鳳為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配偶,吳明璋 與被告4人則為吳顏長鳳與吳錫陸之子女。吳錫陸於109年12 月6日死亡,兩造為其全體繼承人,均未拋棄繼承,應繼分 如附表五所示,各為6分之1。被繼承人吳錫陸死亡時遺有如 附表二所示之遺產(下稱系爭遺產),不動產部分均已辦理 繼承登記。又吳顏長鳳與吳錫陸結婚時未約定夫妻財產制, 應以法定財產制為夫妻財產制,該財產制因吳錫陸死亡而消 滅,原告依法得請求分配夫妻剩餘財產差額,並以109年12 月6日為法定財產制消滅時計算之時點(下稱基準日)。吳 顏長鳳於基準日婚後財產及價值如附表一所示,其中無屬婚 前之財產,亦無依民法第1030條之1第1項但書取得,不應列 入分配者,且無應扣除之婚後債務。被繼承人吳錫陸基準日 之遺產及價值如附表二所示,其中無屬婚前之財產,亦無如 民法第1030條之1第1項但書取得,不應列入分配者,且無應 扣除之婚後債務。則吳顏長鳳依法得請求平均分配雙方剩餘 財產之差額5,243,685元。再者,附表三所示之帳戶,係被 繼承人吳錫陸生前以被告4人名義開設之人頭帳戶,帳戶內 之存款均屬吳錫陸之遺產,應計入本件遺產予以分割。本件 遺產並無不能分割遺產之約定,被繼承人吳錫陸亦無以遺囑 禁止分割遺產之情形,然兩造就吳錫陸之遺產無法達成分割 協議。為此,原告2人爰依民法第1030條之1、第1164條及委 任關係等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吳顏長鳳先自系爭遺產 取得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後,再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繼承剩餘 之遺產等語。並聲明:被繼承人吳錫陸如附表二、三所示之 遺產,應按如起訴狀附表二「分割方式欄」所示之比例及方 式分割(見本院卷二第317頁)。 二、被告4人則以:被繼承人吳錫陸於109年12月6日死亡,吳顏 長鳳為吳錫陸之配偶,吳明璋及被告4人為原告吳顏長鳳與 吳錫陸之子女,兩造均為吳錫陸之繼承人,法定應繼分各為 6分之1。原告2人主張如附表二編號1、2所示之不動產(下 稱系爭不動產)之價值,係依不動產之稅務資料及土地公告 現值、房屋課稅現值所訂,並非市價,僅是稅務機關課徵地 價稅、房屋稅之依據,通常與財產實際價值不符,此為眾所 周知之事。是以,原告自應提出專業鑑定單位就系爭不動產 所估算之實際價值,始可採信。又稱「借名登記」契約云者 ,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 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 。其成立側重於借名者與出名者間之信任關係,在性質上應 與委任契約同視。倘其內容不違反強制、禁止規定或公序良 俗者,固應賦予無名契約之法律上效力,並類推適用民法委 任之相關規定。惟借名登記契約究屬於「非典型契約」之一 種,仍須於雙方當事人,就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 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 登記,相互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其契約始克成立,且主張借 名登記者,應就該借名登記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 0年度台上字第1972號、102年度台上字第1833號判決意旨參 照)。原告2人提出原證5詢問筆錄、原證6、7不起訴處分書 、原證9刑事答辯暨聲請調查證據狀、原證8之LINE對話紀錄 等內容,僅可說明被告等4人曾提供自己名下銀行帳戶交由 父親即被繼承人吳錫陸使用,至多僅能說明被繼承人與被告 間就上開銀行帳戶有一定之約定或目的,無法證明有借名登 記之法律關係存在,且被告等4人銀行帳戶存入金額係基於 何種原因事實,原告亦未舉證說明。衡以存入金錢之原因本 有多端,不論是基於借款返還、贈與、委任事務收取金錢之 償還,或是基於其他契約關係等,均有可能,難僅因被告4 人將銀行帳戶交由被繼承人使用,即遽認定被繼承人與被告 4人間成立借名登記法律關係。因此,原告2人主張被繼承人 如附表三所示屬於遺產範圍,洵屬無理,不足採信。原告2 人主張被繼承人吳錫陸與被告吳佩螢間就附表三編號1定期 存款720萬元,及被繼承人吳錫陸與被告吳佩蓉間就附表三 編號3定期存款540萬元,成立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惟查, 被繼承人與被告4人間是否成立借名登記之法律關係或係被 告長期委託被繼承人處理一定之事務而將銀行帳戶交由被繼 承人使用或係有其他原因,應由原告2人進一步舉證證明。 即便原告2人依上開證據證明就被告4人名下如附表三所示之 帳戶有與被繼承人成立借名之法律關係,惟原告2人仍須進 一步證明上開帳戶內之金錢均屬被繼承人所有,及被繼承人 與被告4人間就上開帳戶內之定期存款有成立借名之法律關 係存在,故原告2人並未盡其舉證之責,其主張自非足採。 吳明璋名下坐落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門 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0巷0000號建物(下稱系爭房屋), 係由被繼承人吳錫陸出資所購買,借名登記在吳明璋名下, 自被繼承人吳錫陸購買系爭房屋時起,即由被繼承人保管所 有權狀原本,並實際管理、使用系爭房屋,且地價稅、房屋 稅亦由被繼承人以現金繳納或帳戶扣繳。又被繼承人吳錫陸 早於101年起將系爭房屋出租予俊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迄 至被繼承人死亡,出租系爭房屋之租金均係匯入被繼承人之 銀行帳戶,足見系爭房屋係由被繼承人實際管理、使用。再 由系爭房屋系爭不動產借名登記於吳明璋名下時,吳明璋甫 30多歲,衡諸常情,實無經濟能力與動機購買價值高達上千 萬元之系爭房屋,亦可佐證系爭房屋係由被繼承人所購買, 借名登記於吳明璋名下無誤。吳錫陸生前未立有遺囑定分割 遺產之方法或禁止遺產之分割,兩造就系爭遺產無不分割之 約定,亦無法令不能分割之情事,迄今無法就系爭遺產之分 割方法取得協議。而吳顏長鳳對被繼承人吳錫陸得請求之剩 餘財產差額為5,243,685元,此屬吳顏長鳳對被繼承人吳錫 陸之債權。是於本件遺產分割時,先自被繼承人所遺存款中 扣除吳顏長鳳得請求之剩餘財產分配額5,243,685元,其餘 存款應以原物分配,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各6分之1分配。再 者,系爭不動產為被繼承人與他人共有之土地,該不動產如 依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保持分別共有,未來較具實力與他人 協議為利用、分管,或依土地法規定予以處分,以追求不動 產之利用效率,故依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 利益,應將系爭不動產,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 有為適當。其餘遺產為存款、股票及保單等,性質可分,故 其分割方法應以原物分配為適當,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各6 分之1分配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二第318至325頁):  ㈠被繼承人吳錫陸於109年12月6日死亡,吳顏長鳳為吳錫陸之配偶,吳明璋及被告4人為吳顏長鳳與吳錫陸之子女。兩造均為吳錫陸之繼承人,法定應繼分如附表五所示,各為6分之1。  ㈡吳顏長鳳、吳錫陸之剩餘財產分配基準日為109年12月6日。  ㈢吳顏長鳳基之婚後財產及價值如附表一所示,未主張附表一 中有屬婚前財產者;附表一中亦無屬民法第1030條之1第1項 但書係繼承或無償取得之財產,且無應扣除之婚後債務。  ㈣被繼承人吳錫陸基準日之遺產及價值如附表二,未主張附表 二中有屬婚前財產者;附表二中亦無屬民法第1030條之1第1 項但書係繼承或無償取得之財產,且無應扣除之婚後債務。    ㈤被繼承人吳錫陸生前未立有遺囑定分割遺產之方法或禁止遺 產之分割,兩造就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遺產無不分割之約定, 亦無法令不能分割之情事,迄今無法就被繼承人吳錫陸遺產 之分割方法取得協議。  ㈥兩造均主張無應扣除之遺產費用。  ㈦兩造對於彼此所提之證據均形式真正不爭執。 四、本件爭點:   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70條之1規定,偕同兩造整理並協議簡 化爭點(見本院卷二第325至326頁),茲分述如下:  ㈠附表一、二不動產編號1、2所示之價值為何?   兩造對於附表一、二不動產編號1、2所示之價值意見不一, 吳顏長鳳主張以109年1月土地公告現值及110年房屋課稅現 值計算(見本院卷一第296頁),吳明璋原聲請鑑定價值, 後又捨棄聲請(見本院卷二第328頁),嗣兩造均同意以本 院依職權查詢之實價登錄之價值計算(見本院卷二第328、3 29頁)。則附表一、二不動產編號1、2之價值均如各該附表 之「價值欄」所示。  ㈡原告2人主張如附表三所示屬於被繼承人之遺產範圍,有無理 由?  ⒈按帳戶借用契約,係指當事人間約定,由金融機構帳戶之開 戶人(名義人)概括授權他方(借用人),得反覆以開戶人 之名義存入及提取帳戶內之款項。亦即,當事人間成立帳戶 內款項實屬借用人所有,由其持有存摺、印章、定存單,對 存款有使用、管理、處分權限,名義人單純出借名義之契約 ,其成立側重名義人與借用人間之信賴關係,性質上與委任 契約類似(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862號判決意旨參照) 。另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 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民事訴訟如係由原 告主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 ,以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 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 原告2人主張附表三所示之帳戶均為被繼承人借用被告4人或 訴外人陳名先之名開立使用,其內存款均為被繼承人之遺產 云云,為被告4人所否認,原告2人自應就被繼承人與被告4 人就附表三所示之帳戶成立借名契約一節,盡舉證之責。  ⒉原告2人雖提出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13975號起訴書、同署檢察官以111 年度偵字第14480號、第4748號不起訴處分書及詢問筆錄、 吳佩螢、吳佩霞、吳佩芬於偵查中提出之刑事答辯暨聲請調 查證據狀、本院111年度審簡字第191號判決書及本院112年 度訴字第1125號偽造文書等案件113年7月15日準備程序筆錄 等件為證(見本院卷一第307至331頁、卷二第21至24頁、第 147至149頁)。惟查,吳明璋前以吳佩螢、吳佩霞、吳佩芬 110年3月19日13時33分許,至吳明璋住所,竊取吳錫陸、吳 顏長鳳及吳明璋名下所有之財產文件資料,對渠等3人提出 竊盜告訴,吳佩螢、吳佩霞、吳佩芬於檢察官偵查時,陳稱 :「帶走我媽媽的衣服、相簿、亞培安素、八寶粥,○○街00 號5樓的所有權狀、酒泉街我爸爸房屋的所有權狀…。還有我 媽以前設定二胎的一些文件…。那些都是人頭帳戶,我們5個 兄弟姊妹都被我爸爸用來當帳戶的人頭…,存摺是我們兄弟 姊妹當人頭開戶的」等語(見本院卷二第23至24頁)。足見 吳佩螢、吳佩霞、吳佩芬雖於偵查中稱兩造之帳戶均由被繼 承人作為人頭帳戶使用,然為吳明璋所否認,則兩造就人頭 帳戶意義究為何,顯意見不一,自難以吳佩螢、吳佩霞、吳 佩芬上開所陳,即遽認附表三所示之帳戶均為被告4人與被 繼承人約定之人頭帳戶。吳明璋又以吳佩螢、吳佩蓉、吳佩 芬偽造「吳錫陸」之簽名,自吳錫陸名下聯邦商業銀行帳號 000000000000號帳戶提領新臺幣(下同)120萬元,旋即將上 開盜領之款項存入被告吳佩芬名下聯邦銀行帳號0000000000 00號帳戶。吳佩螢、吳佩蓉、吳佩芬竊取吳明璋所有之聯邦 商業銀行永吉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存摺及印章,各 盜領新臺幣(下同)50萬元、120萬元、110萬元後,將50萬 元及120萬元存入被告吳佩蓉名下聯邦商業銀行永吉分行帳 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又將110萬元分為50萬元、60萬元 存入被告吳佩螢名下聯邦商業銀行永吉分行帳號0000000000 00號帳戶,對吳佩螢、吳佩蓉、吳佩芬提出詐欺等告訴,嗣 經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4748號為不起訴 處分;吳明璋另以吳佩螢、吳佩霞陪同吳顏長鳳到場申辦富 邦銀行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A帳戶),吳佩螢、吳佩 霞陪同被害人吳顏長鳳到場辦理自吳顏長鳳名下之聯邦銀行 敦化分行、聯邦銀行永吉分行、華南銀行懷生分行、臺灣中 小企業銀行忠孝分行等4筆定期存款共計678萬5360元均解約 ,存入A帳戶內,吳佩霞自A帳戶網路轉帳55萬元共4筆,每 筆分別轉入被告吳佩螢、吳佩芬、吳佩霞及案外人吳佩蓉名 下之帳戶內,吳佩螢、吳佩霞再陪同吳顏長鳳到場辦理申辦 台北富邦銀行受託信託財產專戶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並簽訂信託契約書,吳佩霞自A帳戶領出450萬元,再存入 前揭信託財產專戶;再自自A帳戶卡片提款5萬元,對吳佩螢 、吳佩芬、吳佩霞提出詐欺等告訴,經同署檢察官以111年 度偵字第14480號為不起訴處分。吳佩霞於前開案件偵查中 雖稱:告訴狀內提到的帳戶,都是父母使用的帳戶,實際支 配的人是父母吳錫陸與吳顏長鳳,帳戶內的錢也都是父母的 …因為於數年前,關於保險及家中房租等事,不信任我弟弟 ,所以要我將帳戶的錢轉到我及吳佩螢、吳佩蓉帳戶內等語 (見本院卷一第317頁)。吳佩螢、吳佩芬、吳佩霞於偵查 中亦稱因為避稅的規劃,被繼承人吳錫陸生前有使用被告4 人之人頭帳戶,亦告知吳明璋:「先均分配今年贈與子女之 額度,款項可以匯進你指定的帳戶等語」(見本院卷一第32 4、326頁)。參以,吳佩芬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125號偽造 文書等案件113年7月15日準備程序中亦稱:附表三編號16之 帳戶是其任職聯邦銀行之薪資帳戶等語(見本院卷二第148 頁)。足見被告4人雖於偵查中陳稱被繼承人吳錫陸有以渠 等之帳戶當作避稅使用,而匯款至被告4人帳戶內,然被告4 人有無與吳錫陸成立帳戶借用契約,約定由吳錫陸持有附表 三所示帳戶之存單、印章、存摺並得自由提、存款外,就附 表三所示帳戶內之存款有管理處分權限,或僅偶爾提供吳錫 陸避稅匯款之用?尚屬不明。自無從因被告4人於偵查中概稱 帳戶係被繼承人吳錫陸使用之人頭帳戶,即認被告4人與吳 錫陸成立帳戶借用契約,而認附表三所示帳戶內之存款均屬 吳錫陸所有。從而,原告2人主張附表三所示之帳戶內存款 均為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遺產,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附表 三編號21至24,原告吳明璋所指,均屬臆測,不足採信。且 附表三編號21至24所示之存款既現仍在訴外人名下,亦無從 逕計入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遺產予以分配。原告吳明璋此部分 之主張,亦無理由。  ⒊本件既無證據足資證明被繼承人吳錫陸與被告4人、陳名先就 附表三所示成立之帳戶借用契約,則吳明璋聲請調查被告4 人於聯邦商業銀行(包含忠孝分行、三重分行、永吉分行、 敦化分行、長春分行、公館分行、營業部等)、第一商業銀 行(復興分行、營業部等)、凱基商業銀行(原萬泰銀行)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之銀行帳戶及訴外人陳名先(被告吳佩 蓉配偶)於聯邦商業銀行(包含忠孝分行、永吉分行、敦化 分行、長春分行)、第一商業銀行復興分行之銀行帳戶,均 核無必要。  ㈢被告4人主張如附表四所示屬於被繼承人之遺產範圍,有無理 由?  ⒈按「借名登記」契約云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 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 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其成立側重於借名者與出名者間 之信任關係,在性質上應與委任契約同視。倘其內容不違反 強制、禁止規定或公序良俗者,固應賦予無名契約之法律上 效力,並類推適用民法委任之相關規定。惟借名登記契約究 屬於「非典型契約」之一種,仍須於雙方當事人,就一方將 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   ,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相互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其 契約始克成立。且主張有借名委任關係存在事實之原告,於 被告未自認下,須就此項利己事實證明至使法院就其存在達 到確信之程度,始可謂已盡其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規 定之舉證行為責任。  ⒉被告4人主張系爭房屋係由被繼承人吳錫陸出資所購買,借名 登記在原告吳明璋名下,自被繼承人吳錫陸購買系爭房屋時 起,即由被繼承人保管所有權狀原本,並實際管理、使用系 爭房屋,且地價稅、房屋稅亦由被繼承人以現金繳納或帳戶 扣繳。又被繼承人吳錫陸早於101年起將系爭房屋出租予俊 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迄至被繼承死亡,出租系爭房屋之租 金均係匯入被繼承人之銀行帳戶,足見系爭房屋係由被繼承 人實際管理、使用。再由系爭房屋系爭不動產借名登記於原 告吳明璋名下時,原告吳明璋甫30多歲,衡諸常情,實無經 濟能力與動機購買價值高達上千萬元之系爭房屋,亦可佐證 系爭房屋係由被繼承人所購買,借名登記於原告吳明璋名下 云云,為原告2人所否認,依上開說明,被告4人自應盡舉證 之責,然被告4人均未提出任何證據為證,則其主張自不足 採。被告4人上開主張既無理由,其聲請向第一銀行復興分 行、臺灣中小企銀忠孝分行、凱基銀行(原萬泰銀行)忠孝分 行、聯邦銀行敦化分行及永吉分行,調取吳明璋在各該銀行 名下帳戶之交易往來明細,暨向臺北市松山地政事務所調取 系爭房屋之登記謄本、異動索引與買賣移轉契約書,並向臺 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調閱110年度他字第3072號、111年度偵字 第4748號、111年度偵字第14480號及本院刑事庭112年度訴 字第1125號卷宗,均核無必要。  ㈣吳顏長鳳得請求之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金額為何?  ⒈按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 法定財產制,為其夫妻財產制,民法第1005條定有明文。次 按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 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 ,應平均分配;但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及慰撫金不 在此限,民法第1030條之1第1項亦有明定。又法定財產制關 係消滅,係指夫或妻之一方死亡、離婚、改用其他財產制及 婚姻撤銷等情形。   ⒉查吳顏長鳳為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配偶,有戶籍謄本可考(見 本院卷一第221頁),且查無其2人於婚後約定夫妻財產制, 應以法定財產制為其2人之夫妻財產制,並因吳錫陸於109年 12月6日死亡而消滅。是吳顏長鳳自得依上開規定及繼承法 律關係向吳錫陸其餘繼承人請求分配剩餘財產差額,並以10 9年12月6日為計算其2人婚後財產價值之基準日。又吳顏長 鳳、吳錫陸於基準日之婚後財產價值分別如附表一、二所示 ,該財產非吳顏長鳳、吳錫陸於婚前取得,或因繼承或受贈 而無償取得,均屬應供分配之夫妻剩餘財產等情,為兩造均 所不爭執。準此,吳顏長鳳於基準日之剩餘財產為28,262,9 39元,吳錫陸於基準日之剩餘財產為38,717,819元,二者差 額為10,454,880元(計算式:38,717,819元-28,262,939元= 10,454,880元)。從而,吳顏長鳳主張依民法第1030條之1 規定,平均分配該差額,請求自吳錫陸遺產先行取償5,227, 440元(計算:10,454,880元÷2=5,227,440元,元以下四捨 五入),洵屬有據。  ㈤本件遺產應如何分割?  ⒈按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不因繼承而消滅,民 法第1154條規定甚明。繼承人如對被繼承人享有債權者,於 遺產分割時,應按債權數額,由被繼承人之遺產中扣償。又 分割遺產首需確定遺產之範圍,而夫妻對他方剩餘財產分配 請求權係屬生前債務,應先自遺產中扣除,始得為遺產之分 割,且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係抽象計算夫妻雙方財產之差額 ,非具體存在於特定財產上之權利,與遺產於分割前係屬繼 承人公同共有之性質並不相悖。是夫妻法定財產制關係若因 夫妻一方先於他方死亡而消滅,生存之配偶依上開規定,請 求分配剩餘財產時,應先依上開規定計算夫妻各自之婚後財 產,原則上生存之配偶得請求剩餘財產差額2分之1;經依上 開規定清算分離後,屬於死亡配偶之財產(含婚前財產、無 償取得之財產)者,始為繼承人之積極應繼財產範圍,生存 之配偶尚得再與其他繼承人共同繼承之。又按繼承人得隨時 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 限。同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數人時,按人數平均繼承,民法第 1164、1141條分別定有明文。另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 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共有物之分割 ,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 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 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以原物分配於各 共有人。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 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 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變賣共有物時,除買受人為 共有人外,共有人有依相同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有二人以上 願優先承買者,以抽籤定之,觀諸民法第830條、第824條第 1項、第2項、第7項規定甚明。上開分割共有物之規定,依 民法第1151條、第830條第2項規定,於繼承人分割遺產時準 用之。又請求分割遺產為具非訟性質之形式形成訴訟,法院 認原告請求分割遺產為有理由,即應依法定其分割方法,不 受繼承人主張之拘束。是法院選擇遺產分割之方法,應具體 斟酌公平原則、各繼承人之利害關係、遺產之性質及價格、 利用價值、經濟效用、經濟原則及使用現狀、各繼承人之意 願等相關因素,以為妥適之判決(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25 69號前判例意旨、82年台上字第748 號判決意旨可供參照) 。  ⒉查吳顏長鳳為吳錫陸之配偶,兩造均為吳錫陸之繼承人,應 繼分各為6分之1。又原告2人及被告4人分別主張附表三、四 亦為吳錫陸之遺產等情,如上所述,均不可採,是吳錫陸之 遺產如附表二所示。另吳顏長鳳得本於配偶身分請求夫妻剩 餘財產差額為5,227,440元,已如上述。再者,吳顏長鳳主 張從被繼承人吳錫陸如附表二存款之編號1所示之「第一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忠孝路分行及復興分行之銀行帳 戶」分配撥付夫妻剩餘財產予原告吳顏長鳳所有,剩餘之遺 產部分則依法由全體繼承人即兩造共6人公同共有(見本院 卷二第308、309頁);吳明璋主張吳顏長鳳取得遺產總額14 .55%後,其餘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公同共有(見本院卷二第 297頁);被告4人則主張被自繼承人所遺存款中扣除原告吳 顏長鳳得請求之剩餘財產分配額5,243,685元。系爭不動產 ,為被繼承人與他人共有之土地,該不動產如依兩造應繼分 比例分割保持分別共有,未來較具實力與他人協議為利用、 分管,或依土地法規定予以處分,以追求不動產之利用效率 ,故依遺產之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由兩造 依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為適當。剩餘遺產為存款、股 票及保單等,性質可分,故其分割方法應以原物分配為適當 ,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各6分之1分配等語(見本院卷二第27 9至283頁)。本院審酌被繼承人遺產中之存款,足敷給付吳 顏長鳳之剩餘財產分配額,兩造亦均同意先由吳顏長鳳優先 受償後,剩餘財產再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分割,對各繼承人 利益均相當,核屬公平,尚值採取,本院自當予以尊重。又 系爭不動產如分割登記為分別共有之分割方法,對兩造並無 不利益情形,亦無因各繼承人受分配之價值不同,而有相互 找補問題,堪認採上開分割方式為分割者,尚稱妥適,且符 合兩造之利益,應為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2人以兩造不能協議分割遺產為由,依民法 第1164條、1030條之1規定,請求就被繼承人吳錫陸所遺如 附表二所示遺產為分割,為有理由,爰分割如附表二「分割 方法」欄所示。 六、本件判決事證已明,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核與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 似事件涉訟、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 得酌量情形,命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 條之1定有明文,此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 事件亦有準用。又分割遺產之訴為形成訴訟,法院決定遺產 分割之方法時,應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受起訴聲明之拘 束,亦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核其性質,係固有必要共同 訴訟,兩造本可互換地位,本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 告等人之應訴乃法律規定所不得不然,且本件分割結果,兩 造均蒙其利,訴訟費用應由兩造依其應繼分之比例負擔訴訟 費用,始為公平,爰依職權酌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蘇珍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 記 官  羅 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一:吳顏長鳳基準日之婚後財產 種類 編號 內容(地號/建號/門牌號碼/稅籍資料) 權利範圍 價值/新臺幣 不動產 1 臺北市大安區懷生段一小段00000 -000建號(門牌號碼:臺北市○ ○區○○里○○街00號5樓) 全部 25,112,073元 2 臺北市○○區○○段○○段0000-0000地號 5分之1 存款 編號 帳戶帳號 價值/新臺幣 1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戶帳號:000000000000(1,880,000 元)、000000000000(32,563元 )、000000000000 (800,000元 )、000000000000(39,754元) 2,752,317元 2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懷生分公司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 000 288,685元 3 臺灣中小企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忠孝分公司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 109,864元 共計 28,262,939元 附表二: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遺產及基準日之婚後財產 種類 編號 內容(地號/建號/門牌號碼/稅籍資料) 權利範圍 價值/新臺幣 分割方法 不動產 1 臺北市○○區○○段○小段00000-000○號(門牌號碼:臺北市○○區鄰○里○○街000號2樓) 2分之1 7,381,005元 兩造均按附表五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割登記為分別共有 。 2 臺北市○○區○○段○小段0000-000 0地號 2分之1 存款 編號 帳戶帳號 價值/新臺幣 分割方法 1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忠孝路分行及復興分行之銀行帳戶帳號 :00000000000( 2,700,000元)、09320000000(2,709,733.5元)、00000000000(16元)、00000000000 (232,307元)、00000000000(3,500,000元) 9,142,056元 ⒈原告吳顏長鳳優先取得新臺幣5,227,440元,剩餘款項由兩造依附表五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之。 ⒉如另有利息,應一併列入計算。 ⒊分割結果如非整數,四捨五入,如有差額應自行協調。 2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吉分行銀行帳戶帳號: 000000000000(6,000,000元)、000 000000000(76,380元); 敦化分行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 00(430,000元) 、000000000000 (26,925元) 6,533,305元 ⒈由兩造依附表五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之。 ⒉如另有利息,應一併列入計算。 ⒊分割結果如非整數,四捨五入,如有差額應自行協調。 3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銀行帳戶000000000000(52,909元)、000000 000000(1,000,000元) 1,052,909元 同上。 4 台灣中小企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忠孝分公司銀行帳戶:00000000000 843,709元 同上。 5 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郵局帳戶帳號 :00000000000000 404,305元 同上。 6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館前分行銀行帳戶帳號 :000000000000 103,092元 同上。 7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正分行銀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00000 12元 同上。 8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銀行帳戶 5元 同上。 股票 編號 股票名稱代號 股數/股 價值(新臺幣) 分割方法 1 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101) 8,267 360,854元 ⒈兩造按附表五之  應繼分比例分割  。 ⒉如另有股息,應一併列入計算,如有差額應自行協調 。 2 永大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1507) 3,061 187,945元 同上。 3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02) 2,226 52,088元 同上。 4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303) 6,793 323,346元 同上。 5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2330) 11,881 5,976,143元 同上。 6 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2603) 11,157 269,999元 同上。 7 華南金融控股公司(2880) 12,601 229,338元 同上。 8 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892) 50,909 1,086,907元 同上。 保險 編號 保單名稱及號碼 保單價值準備金(新臺幣 ) 分割方法 1 台灣人壽真多利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保單號碼:00000 00000) 2,379,020元 由兩造依附表五之應繼分比例分配。如需終止契約,由兩造會同終止保險契約後,按附表五所示之應繼分比例分配取得解約之金額。 2 台灣人壽真多利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保單號碼:00000 00000) 1,183,782元 同上。 3 富邦人壽壽險(保單號碼:000000000 0-00) 659,107元 同上 4 富邦人壽壽險(保單號碼:000000000 000-00) 548,892元 同上 合計:38,717,819元 附表三:原告2人主張屬被繼承人之遺產 編 號 內       容 價值 (新臺幣) 證據及出處 1 吳佩螢名下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定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7,200,000元 本院卷一第315、319頁 2 吳佩螢名下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活期定存轉息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不明 本院卷一第323頁 3 吳佩蓉名下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定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5,400,000元 本院卷一第315、319頁 4 吳佩蓉名下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定存轉息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不明 本院卷一第323頁 5 吳佩蓉名下之聯邦銀行敦化分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 不明 無 6 吳佩蓉名下之聯邦銀行敦化分行定存轉息帳戶帳號0000000*0*0* 同上 同上 7 吳佩蓉名下之第一銀行復興分行帳戶帳號00000000000 同上 同上 8 吳佩蓉名下之凱基銀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0 同上 同上 9 吳佩蓉名下之凱基銀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0 同上 同上 10 吳佩蓉名下之凱基銀行定存轉息帳戶帳號000000****0000 同上 同上 11 吳佩霞名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定存轉息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本院卷一第323頁 12 吳佩霞名下聯邦銀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 同上 13 吳佩芬名下第一銀行復興分行定存轉息存款帳號00000000000 同上 本院卷一第323頁 14 吳佩芬名下第一銀行定期存款帳戶帳號:00000000000 同上 無 15 吳佩芬名下聯邦銀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本院卷一第329頁 16 吳佩芬名下聯邦銀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同上 17 吳佩芬名下聯邦銀行三重分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無 18 吳佩芬名下聯邦銀行存款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本院卷一第329頁 19 吳佩芬名下聯邦銀行忠孝分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無 20 被告4人之臺灣小企業銀行帳戶 同上 同上 21 訴外人陳名先名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定存帳戶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本院卷二第65至79頁 22 訴外人陳名先名下聯邦銀行忠孝分行帳戶 同上 同上 23 訴外人陳名先名下聯邦銀行敦化分行帳戶 同上 同上 24 訴外人陳名先名下聯邦銀行長春分行帳戶 同上 同上 附表四:被告4人主張屬於被繼承人吳錫陸之遺產: 編號 內容 價值/新臺幣 證據及出處 1 原告吳明璋之第一銀行復興分行帳戶活儲帳號: 00000000000;定存帳號 :00000000000 不明 無 2 原告吳明璋之臺灣中小企銀忠孝分行帳戶活儲帳號00000000000;定存帳號 00000000 同上 同上 3 原告吳明璋之凱基銀行(原萬泰銀行)帳戶活儲帳號000000000000 同上 同上 4 原告吳明璋之聯邦銀行敦化分行帳戶活儲帳號0000 00000000;定存帳號0000 00000000 同上 同上 5 原告吳明璋之聯邦銀行永吉分行帳戶活儲帳號0000 00000000;定存帳號0000 00000000 同上 同上 6 坐落於台北市○○區○○段○小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之0000建號即門牌號碼為台北市○○區○○○路00巷0000號建物之不動產 同上 同上 附表五: 姓名 應繼分比例 吳顏長鳳 6分之1 吳明璋 6分之1 吳佩螢 6分之1 吳佩蓉 6分之1 吳佩霞 6分之1 吳佩芬 6分之1

2025-03-19

TPDV-112-重家繼訴-73-20250319-3

司繼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254號 聲 請 人 詹連財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擔任被繼承人吳宗楨遺產管理人之報酬酌定為新臺幣肆萬 伍仟元。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被繼承人吳宗楨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830號民事 裁定選任為被繼承人吳宗楨之遺產管理人並確定在案,因被 繼承人主要遺產業經本院民事執行處拍定,為此聲請酌定本 件遺產管理人之報酬及墊付費用以利參與分配等語。 二、按遺產管理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法院按其與被繼承人之 關係、管理事務之繁簡及其他情形,就遺產酌定之,必要時 ,得命聲請人先為墊付,民法第1183條定有明文。次按聲請 法院處理關於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所定應經親屬會議處 理之事件,專屬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管轄;法院就前條第5 項所定事件所為裁定時,得調查遺產管理人所為遺產管理事 務之繁簡及被繼承人之財產收益狀況,家事事件法第181條 第5項、第182條亦有明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經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830號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 選任為被繼承人吳宗楨之遺產管理人,又本件並未經親屬會 議酌定遺產管理人之報酬,聲請人管理遺產之職務雖尚未完 全終結,惟於本院112年度司執字第9457號強制執行程序終 結後,相關費用請求權將難以實現,有即時於強制執行程序 中聲明參與分配之必要,是聲請人請求酌定報酬,應予准許 。 ㈡、聲請人主張就任遺產管理人後,已進行之管理工作包含聲請 公示催告、編制遺產清冊、辦理遺產管理人登記、申報遺產 稅、參與強制執行程序、收受文件等事宜;而其中關於聲請 人聲請公示催告程序費用1,000元,因本院於113年度司家催 字第50號民事裁定已載明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吳宗楨之遺產 負擔並已確定其數額,聲請人可檢具相關裁定聲請於執行程 序中列為執行必要費用而優先受償,毋庸於本件重複納入計 算,併此敘明。審酌聲請人處理前揭事務之繁簡、時間、經 拍定遺產之價額及聲請人已管理遺產之工作內容,認本件核 予遺產管理人之報酬以45,000元為適當,爰依上開規定,裁 定如主文所示。又遺產管理人報酬之酌定為法院依職權審酌 事項,不受當事人聲明拘束,故就不予准許部分,自無庸另 為駁回之諭知,附此敘明。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81條第11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簡豪志

2025-03-18

CHDV-114-司繼-254-20250318-1

家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補繳裁判費(確認死因贈與關係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補字第12號 原 告 邱坤輝 被 告 詹連財律師(即李鳴方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死因贈與關係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肆拾陸萬零壹 佰壹拾陸元,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定有 明文。次按死因贈與乃以受贈人於贈與人死亡時仍生存為停 止條件之贈與,則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自應以提起確認 該附停止條件之贈與契約法律關係存在原告可受之利益為準 。又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 第二節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而原告之 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定有明文,上開規定 均為家事事件法第51條於家事訴訟事件所準用之。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未繳裁判費,而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原告 與李鳴方間就如附表所示遺產之死因贈與法律關係存在,原 告主張可得利益即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48,8 17,911元(計算式詳如附表),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60,116 元,茲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盧柏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陳瑋杰                       附表:                編號 遺產名稱及數量 本院核定價額(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價額核定依據(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1 門牌號新北市○○區○○街000巷0號6樓建物 (權利範圍:全部) 13,054,800 計算式=13.8萬元/平方公尺×94.6平方公尺 依本院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登錄市場價格交易查詢資料,與編號1鄰近之標的,最新交易行情約為每平方公尺13.8萬元。復依本院職權調得之稅務電子閘門資料查詢表所示,建物總面積為94.6平方公尺,故編號1不動產價額應為13,054,800元 新北市○○區○○段000地號 (權利範圍:89/10000) 2 門牌號新北市○○區○○路00巷0弄0號2樓 (權利範圍:全部) 20,434,600 計算式=16.6萬元/平方公尺×123.1平方公尺 依本院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實價登錄市場價格交易查詢資料,與編號2鄰近之標的,最新交易行情約為每平方公尺16.6萬元。復依本院職權調得之稅務電子閘門資料查詢表所示,建物總面積為123.1平方公尺,故編號2不動產價額應為20,434,600元 新北市○○區○○段000000○000000地號 (權利範圍:1/5) 3 新北市○○區○○段000地號 (權利範圍:89/10000) 54,942 計算式:157,000元/平方公尺×39.32平方公尺×89/10000 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所載之土地大小及114年土地公告現值計算其價額。 4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77 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所載之金額核定價額 5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1 6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37,427 7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60,937 8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60,777 9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285,076 10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99,373 11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45,935 12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34,503 13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20,000 14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20,000 15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20,000 16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 17 臺灣銀行館前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2,274 18 臺灣銀行北府簡易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19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0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75,000 21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60,000 22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3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4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5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6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7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0,000 28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75,000 29 臺灣土地銀行營業部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338 30 臺灣土地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63,536 31 臺灣土地銀行東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106,849 32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120,000 33 第一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 420,871 34 第一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 1 35 華南商業銀行營運總部分行帳號存款 99,944 36 華南商業銀行板新分行帳號存款 15,820 37 彰化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 100,000 38 彰化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306,792 39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508,855 40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1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2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3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4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5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6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7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8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49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0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1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2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53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4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5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56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7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58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59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0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1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62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3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4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5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6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7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68 台北富邦銀行營業部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50,000 69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70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71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72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50,000 73 台北富邦銀行板橋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32,361 74 台北富邦銀行營業部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50,000 75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華江分行帳號存款 33,292 76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100,000 77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150,621 78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79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0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1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2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3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4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5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6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7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8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89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90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91 京城商業銀行板橋分行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00000) 100,000 92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3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4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5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6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7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8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99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0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1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2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3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4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5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6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7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8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09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0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1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2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3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4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5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6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7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8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19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0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1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2 板信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3 中華郵政公司新北市政府郵局帳戶存款 1 124 聯邦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 107,178 125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信義分行帳號存款 78,468 126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7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8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29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30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31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32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33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34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35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36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37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38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39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60,000 140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41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42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43 永豐商業銀行營業部帳號存款(帳號:00000000000000) 522,579 144 玉山商業銀行新板特區分行帳戶存款 6,000 145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 59,231 146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4,000 147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48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49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4,000 150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51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100,000 152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407,570 153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敦南分行帳戶存款 (帳號:00000000000000) 2,086 154 板信商業銀行股票 (118股)(未上市) 1,180 計算式:118×10元 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所載之股數與每股票面金額計算之。 155 儲值卡一卡通票證股份有限公司(卡號:00000000000) 1 依財政部北區國稅局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所載之金額核定價額 156 儲值卡一卡通票證股份有限公司(卡號:00000000000) 187 157 儲值卡遠東國際商業銀行 102 158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信用卡部溢繳款 50 159 元大商業銀行個金業務部溢繳款 309 160 玉山商業銀行新板特區分行溢繳款 50 161 金龍寶塔塔位永久使用權 230,000 162 觀自在金龍寶塔塔位永久使用權A041E-0029 80,000 163 觀自在金龍寶塔塔位永久使用權A01W-1248 80,000 164 黃金飾品 171,675 165 白金飾品 13,232 遺產總額 48,817,911

2025-03-18

PCDV-114-家補-12-20250318-1

司繼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2195號 聲 請 人 呂浩瑋 關 係 人 詹連財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被繼承人林權德之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選任詹連財律師(營業處所:臺北市○○區○○○路0段00號3樓之1) 為被繼承人林權德(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住所:臺北市○○區○○街000號5樓、民 國112年6月25日死亡)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林權德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林權德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前項公示催告公 告於司法院網站之日起,1年內承認繼承;大陸地區之繼承人, 應自林權德死亡之日起3年內以書面向本院為繼承之表示。上述 期限屆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林權德之遺產,於清 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如有剩餘即歸屬國庫。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林權德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按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 ,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 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次按繼承開始時, 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而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1個月內 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 ,並由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定6個月以上之期限,公告繼 承人,命其於期限內承認繼承,此觀民法第1176條第6項、 第1177條、第1178條規定自明。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第三人郭際堯同為桃園縣○○鄉 ○○○段○○○段000地號土地同有人,被繼承人林權德為郭際堯 之再轉繼承人,現聲請人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提起分割共有 物訴訟,惟被繼承人於民國112年6月25日死亡,繼承人均已 拋棄繼承或死亡,是否仍有應繼承之人不明,且其親屬會議 未於1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為使訴訟順利進行,爰依法 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等語。 三、查聲請人之主張,業據提出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戶籍謄本 、繼承系統表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向戶政機關查詢被 繼承人之繼承人戶籍資料,並與本院拋棄繼承案件互核無誤 ,堪信其主張為真實。經核聲請人之聲請與首揭規定尚無不 合,爰選任詹連財律師(業徵得同意)為被繼承人林權德之 遺產管理人,並限期命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遺產 管理人待本案確定後,尚須依民法第1179條之規定,進行對 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受遺贈人公示催告之程序,附此敘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游淑婷 附註:本院於本裁定送達聲請人之日起20日內,依法將裁定公告    於司法院網站,聲請人可自行至司法院網站查詢。

2025-03-17

TPDV-113-司繼-2195-20250317-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3419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詹連財律師(即被繼承人陳怡欣之遺產管理人) 一、債務人應於管理被繼承人陳怡欣之遺產範圍內向債權人清償 新臺幣貳拾肆萬零玖佰貳拾壹元,及其中新臺幣貳拾參萬陸 仟玖佰貳拾元,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四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並於管理被繼承人陳怡欣 之遺產範圍內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 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如債務人未於第一項期間內提出異議,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 之支付命令與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17

TPDV-114-司促-3419-20250317-1

司家催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5號 聲 請 人 詹連財律師 (即被繼承人林芳美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林芳美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林芳美(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民國112年7月22日死亡、生前最後住所:宜蘭 縣○○鄉○○路00號)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林芳美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本 院公告處及司法院資訊網路之日起壹年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 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上述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者,僅得就賸餘 遺產行使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伍佰元由被繼承人林芳美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林芳美於民國112年7月22日死亡, 遺留財產。聲請人前受本院以113年度司繼字第613號民事裁 定選任為遺產管理人,是為執行遺產管理人職務,爰依民法 第1178條、第1179條第1項第3款及家事事件法第138條,聲 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等語。 二、本院審閱全卷事證,並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613 號卷宗,核閱無訛,應認本件聲請於法洵無不合,爰依民法 第117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准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 人為公示催告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徐麗花

2025-03-14

ILDV-114-司家催-5-20250314-1

司家催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2號 聲 請 人 詹連財律師 (即被繼承人林阿梓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林阿梓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林阿梓(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民國56年7月16 日死亡、生前最後住所:宜蘭縣○○市○○街00巷00號)之債權人及 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林阿梓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本 院公告處及司法院資訊網路之日起壹年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 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上述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者,僅得就賸餘 遺產行使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伍佰元由被繼承人林阿梓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林阿梓於民國56年7月16日死亡, 遺留財產。聲請人前受本院以113年度司繼字第629號民事裁 定選任為遺產管理人,是為執行遺產管理人職務,爰依民法 第1178條、第1179條第1項第3款及家事事件法第138條,聲 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等語。 二、本院審閱全卷事證,並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629 號卷宗,核閱無訛,應認本件聲請於法洵無不合,爰依民法 第117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准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 人為公示催告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徐麗花

2025-03-14

ILDV-114-司家催-2-20250314-1

司家催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4號 聲 請 人 詹連財律師 (即被繼承人何昌琳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何昌琳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何昌琳(男、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民國102年7月15日死亡、生前最後住所:宜蘭 縣○○鄉○○村○○巷00號)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何昌琳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本 院公告處及司法院資訊網路之日起壹年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 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上述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者,僅得就賸餘 遺產行使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伍佰元由被繼承人何昌琳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何昌琳於民國102年7月15日死亡, 遺留財產。聲請人前受本院以113年度司繼字第567號民事裁 定選任為遺產管理人,是為執行遺產管理人職務,爰依民法 第1178條、第1179條第1項第3款及家事事件法第138條,聲 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等語。 二、本院審閱全卷事證,並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567 號卷宗,核閱無訛,應認本件聲請於法洵無不合,爰依民法 第117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准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 人為公示催告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徐麗花

2025-03-14

ILDV-114-司家催-4-20250314-1

司家催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催字第3號 聲 請 人 詹連財律師 (即被繼承人林修賢之遺產管理人)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林修賢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林修賢(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民國107年1月12日死亡、生前最後住所:宜蘭 縣○○鎮○○街00號)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林修賢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應自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本 院公告處及司法院資訊網路之日起壹年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 贈與否之聲明,如不於上述期間內為報明或聲明者,僅得就賸餘 遺產行使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伍佰元由被繼承人林修賢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林修賢於民國107年1月12日死亡, 遺留財產。聲請人前受本院以113年度司繼字第697號民事裁 定選任為遺產管理人,是為執行遺產管理人職務,爰依民法 第1178條、第1179條第1項第3款及家事事件法第138條,聲 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公示催告等語。 二、本院審閱全卷事證,並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司繼字第697 號卷宗,核閱無訛,應認本件聲請於法洵無不合,爰依民法 第117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准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 人為公示催告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徐麗花

2025-03-14

ILDV-114-司家催-3-20250314-1

壢小
中壢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壢小字第619號 聲 請 人 詹連財律師 相 對 人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何英明 訴訟代理人 璩聖光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壢小字第619號清償借款事件,聲請酌 定特別代理人報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於本院113年度壢小字第619號清償債務事件擔任被告洪○○ 之特別代理人之酬金酌定為新臺幣2,000元,並由相對人墊付之 。   理  由 一、按法院或審判長依法律規定,為當事人選任律師為特別代理 人或訴訟代理人者,其律師之酬金由法院或審判長酌定之。 前項酬金及第466條之3第1項之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其 支給標準,由司法院參酌法務部及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 合會意見定之。前項律師酬金之數額,法院為終局裁判時, 應併予酌定;訴訟不經裁判而終結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 酌定之。選任特別代理人所需費用,及特別代理人代為訴訟 所需費用,得命聲請人墊付。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5、第51 條第5項定有明文。又法院裁定律師酬金,應斟酌案情之繁 簡、訴訟之結果及律師之勤惰,於下列範圍內為之;但律師 與當事人約定之酬金較低者,不得超過其約定:一、民事財 產權之訴訟,於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百分之3以下;但最高 不得逾新臺幣(下同)50萬元。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 酬金核定支給標準第4條第1項第1款亦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壢小字第619號清償借款事 件,前經本院裁定聲請人為本案被告洪○○之特別代理人,爰 聲請核定因擔任特別代理人之律師酬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經本院依職權核閱113年 度壢小字第619號卷宗核閱無訛。而本案第一審訴訟業於民 國113年10月30日言詞辯論終結,並於同年11月12日宣判, 本院參以司法院所定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 給標準第4條規定,以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新臺幣(下同)21,85 7元(計算式詳如附表),暨審酌案情並非繁雜、聲請人於1 13年10月7日出具答辯狀1次、到庭參與言詞辯論1次(委任 複代理人),及訴訟進行過程中聲請人表現等情,爰核定聲 請人之報酬為2,000元,並應由聲請選任特別代理人之相對 人墊付。 四、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5項、第77條之25第1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吳宏明 附表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21,840元) 1 利息 21,840元 113年4月1日 113年4月11日 (11/365) 2.345% 15.43元 2 違約金 21,840元 113年4月1日 113年4月11日 (11/365) 0.2345% 1.54元 小計 16.97元 合計 21,857元

2025-03-13

CLEV-113-壢小-619-20250313-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