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限期行使權利

共找到 206 筆結果(第 21-30 筆)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限期行使權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765號 聲 請 人 王茂鴻 相 對 人 李家賢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27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 聲請通知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二十日內,就其因本院一一二年度訴字 第二一四八號判決供擔保免為假執行所受損害,向聲請人行使權 利,並向本院提出為行使權利之證明。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得聲請法院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 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於受通知後一定期間內未行使權利,或未向法院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 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定有 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 同法第106條亦定有明文。所謂「訴訟終結」,在供假執行 或免假執行擔保之場合,係指宣告假執行之本案判決已經確 定或成立訴訟上和解,或原告撤回起訴等情形。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 償事件,聲請人依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148號民事判決,提 供新臺幣100,000元為相對人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並經本 院113年度存字第227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因該事件經臺灣 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55號民事判決確定,訴 訟可謂終結,聲請人爰依法聲請法院通知相對人限期行使權 利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27 號提存書、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148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 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55號民事判決等影本為證, 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27號擔保提存卷宗 、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148號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民事卷宗等 歷審卷宗審核無誤,堪信為真實。茲因該假執行本案訴訟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55號民事判決確定 ,訴訟已經終結,且相對人迄未對聲請人行使權利,有本院 民事紀錄科查詢表1紙附卷可稽。從而,聲請人聲請通知相 對人限期行使權利,經核於法尚無不合,自應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用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 事 庭  司法事務官  黃鳳珠

2025-03-14

TNDV-113-司聲-765-20250314-1

司聲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限期行使權利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47號 聲 請 人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板南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民泰 相 對 人 標達國際文創行銷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夏良聖 相 對 人 太和電機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夏良聖 相 對 人 夏良聖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限期行使權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 項定 有明文,此項移轉管轄之規定,既規定於民事訴訟法總則編   ,於依同法規定聲請事件亦應適用。次按按訴訟終結後,供 擔保人證明已定二十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 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 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 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或 保證書。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   ,同法第104 條第1 項第3 款後段及第106 條前段亦有規定   。供擔保人請求法院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 項第3 款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其目的即在於將來得領回擔保 金,又供擔保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 項規定聲請返 還提存物或保證書者,應向命供擔保之法院為之(最高法院 86年度台抗字第55號裁定參照),與當事人實際上提存之法 院無涉(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6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 案第19號參照)。準此,此處之法院應係指命供擔保之法院   ,則向非命供擔保之法院為通知行使權利之聲請時,受聲請 之法院就該聲請事件即無管轄權,應依上開說明,將該事件 裁定移送有管轄權之命供擔保之法院。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聲請 人前遵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裁全字第1157號民事裁 定為擔保假扣押,曾提供新臺幣(下同)334,000元為擔保 金,並以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28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聲請 對相對人假扣押強制執行;茲因債權人已撤回假扣押執行,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聲請本院對相 對人為行使權利之通知,俾利聲請人取回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係依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裁全字 第1157號假扣押裁定,為擔保假扣押執行而供擔保,揆諸前 揭說明,自應由命供擔保之臺灣新北地方法院通知相對人於 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茲聲請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提出聲請 ,顯係違誤,應依職權將本件移送該管轄法院。 四、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林夢雯

2025-03-13

KLDV-114-司聲-47-20250313-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40號 聲 請 人 姚柏松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張旭升、張忠平、張忠智、張鳳蘭請求返 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擔保其對相對人等之假扣押執 行,前遵鈞院113年度司裁全字第452號民事假扣押裁定,曾 提供擔保金新臺幣400,000元,經鈞院113年度存字第520號 擔保提存事件准予提存後,以鈞院113年度司執全字第204號 假扣押執行事件對相對人財產執行在案。嗣相對人張忠平、 張鳳蘭對前揭假扣押裁定聲明異議,並經鈞院113年度全事 聲字第17號民事裁定前揭假扣押裁定廢棄及聲請人聲請之假 扣押駁回,聲請人不服提起抗告,業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 院113年度抗字第168號民事裁定駁回抗告,且聲請人業以存 證信函通知相對人行使權利,為此請求鈞院裁定准予返還本 件擔保金等語。 二、按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 返還者;或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二十日以上之期 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 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 第104條第1項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 之擔保者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陳述,業據其提出本院113年度存字第520號提存書、113年度司裁全字第452號民事裁定、113年度全事聲字第17號民事裁定、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抗字第168號民事裁定、存證信函及其回執等件影本為證,並經承辦司法事務官依職權調閱前述卷宗及本院113年度司執全字第204號卷宗查驗無誤。而依前述卷宗資料,本院113年度司裁全字第452號民事假扣押裁定業經廢棄,且假扣押執行程序亦經撤銷在案,訴訟可謂終結。次查,聲請人雖以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張旭升、張忠平、張忠智、張鳳蘭等四人限期行使權利,惟聲請人上開通知中,相對人張鳳蘭限期行使權利之存證信函寄送地址為「臺南市○區○○路0段000巷0號4樓之2」,並非相對人張鳳蘭設籍之「臺南市○○區○○路0段000巷00弄00號」,且相對人張鳳蘭自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出境,至今未再有入境紀錄,有個人戶籍資料及個人入出境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稽,是難謂上開通知業已合法送達相對人張鳳蘭,自難認相對人張鳳蘭已合法收受聲請人限期行使權利之通知而逾期未行使權利;另依本件假扣押裁定主文內容及提存書內容觀之,本件擔保金乃同時為全部相對人等擔保渠等因本件假扣押執行而受有損害時,可就前開提存之金額取償,申言之,前開擔保金為擔保全部相對人等因假扣押執行所致之損害賠償上,具有不可分性,並不能割裂取回擔保金,而聲請人既未陳明已就相對人等可能發生之損害業已賠償,並提出相關證據以為釋明,且亦無法提出已合法通知受擔保利益人張鳳蘭行使權利之相關釋明文件,則依前開說明,聲請人仍不得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聲請裁定返還擔保金。從而,本件聲請人聲請返還擔保金,於法尚有未合,其聲請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收受本裁定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 務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 事 庭 司法事務官 蔡明賢

2025-03-12

TNDV-114-司聲-140-20250312-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70號 聲 請 人 智豐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玲蘭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陳奐廷即陳玨廷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二十日以上之期間,催告 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 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 3款前段著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 保 者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而所謂訴訟終結, 結,在因假扣押或假處分所供擔保之情形,無論有無本案訴 訟,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不當假扣押或假處分 所受損害而設。是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實施 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供擔保人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 之執行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損害額 既未確定,自無強令其行使權利之理。故在假扣押或假處分 所供之擔保,供擔保人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同法第104 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擔保金之場合,必 供擔保人已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始得謂與民事訴訟 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訴訟終結」相當,而得依該 條款行使定期催告之權利(最高法院86年度台抗字第53號裁 定意旨參照)。次按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期間之催告,既 屬法定要件之一,則催告必須在訴訟終結之後,否則不生催 告之效力(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第454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陳奐廷即陳玨廷間返還 圖書事件(本院105年度南簡字第1066號),聲請人前依本院1 04年度司裁全字第90號民事假扣押裁定,提供新臺幣47,000 元為擔保,由本院104年度存字第221號擔保提存事件受理後 ,經本院104年度司執全字第86號假扣押執行相對人財產在 案。今本案訴訟業已判決確定,假扣押裁定亦經聲請人聲請 而撤銷,聲請人並於民國(下同)111年11月23日寄送存證信 函通知相對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且撤回假扣押執行,惟 相對人迄今仍未行使。故依法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聲請人之上開主張,固提出民事裁定、提存書、民事判決、 存證信函及回執等影本為證。惟經本院職權調閱前開相關卷 宗查核,前開假扣押裁定業經本院111年度司裁全聲字第1號 民事裁定撤銷,聲請人亦已於113年11月12日撤回假扣押執 行,斯時訴訟方可謂終結。故聲請人於111年11月23日通知 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屬訴訟終結前之催告,依前開說明,尚 不生催告之效力。從而,聲請人之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 回。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 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黃品潔

2025-03-12

TNDV-114-司聲-70-20250312-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33號 聲 請 人 楊雅惠 相 對 人 吳文超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存字第二七八號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臺幣陸拾貳萬伍仟柒佰零肆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而此項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 之,同法第106條亦定有明文。又所謂訴訟終結,在因假扣 押或假處分供擔保之場合,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 因假扣押或假處分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 假處分裁定為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執行法院撤銷執 行程序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損害額 既未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利,故必待假扣押或假處分之 執行程序已撤銷,始得謂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 字第357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事件,聲請人前依本院113年度全字第18號民事裁定,提供 新臺幣625,704元為擔保金,並經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78號 提存事件提存後,聲請本院113年度司執全字第109號執行假 處分相對人之財產在案。茲因上開假處分執行事件之本案訴 訟業經調解成立在案,聲請人並已具狀撤回假處分執行程序 ,訴訟可謂終結。且聲請人曾以台南地方法院郵局第001627 號存證信函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於文到20日內行使權 利,相對人收受後,迄今仍未行使權利,為此依法聲請本院 裁定准予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聲請人之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78號提 存書、本院113年度移調字第93號調解筆錄、民事撤回假處 分執行狀、存證信函、掛號郵件收件回執等影本為證,本院 並依職權調取本院113年度全字第18號假處分卷、113年度存 字第278號擔保提存卷、113年度司執全字第109號假處分執 行卷、113年度移調字第93號民事卷、113年度訴字第1447號 民事卷等卷宗審核無訛,堪信為真實。茲因本案訴訟經調解 成立,該假處分執行事件亦經聲請人撤回,且不動產查封登 記已塗銷,訴訟可謂終結。聲請人以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限 期行使權利,相對人迄未對聲請人行使權利,此有本院民事 紀錄科查詢表各1份存卷可憑。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擔保 金,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洪瑞珠

2025-03-11

TNDV-114-司聲-33-20250311-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289號 聲 請 人 黃佩珊 相 對 人 林美慧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2年度存字第1737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 金新臺幣42,500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分別定有 明文。所謂訴訟終結,在准予停止執行所供擔保之情形,因 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不當停止強制執行程序所受 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停止執行裁定停止執行之程序, 嗣因准予停止執行原因之再審或異議之訴,經判決確定、和 解或撤回起訴,應繼續強制執行程序時,即相當於同法第10 4條第1項第3款所指之訴訟終結(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抗字 第1395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因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聲請人 前遵本院112年度中簡聲字第100號民事裁定,為停止執行曾 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並以本院112年度存字第1737號擔 保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本案訴訟(本院112年度中簡字 第3054號)業經判決確定而告終結,聲請人並已通知催告相 對人即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相對人迄今仍未行使權利, 為此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兩造間本院112年度中簡字第3054號債務人異議之訴 事件,業經本院於113年1月29日判決聲請人敗訴,嗣聲請人 不服提起上訴,復又撤回上訴而告確定,本案訴訟已終結, 此業經本院調閱相關卷宗核實無訛。又聲請人已於訴訟終結 後復聲請法院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此 有本院113年司聲字第1511號函文影本為憑。再查,相對人 迄今未對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支付命令或起訴請求損害賠 償等與起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亦有本院民事庭查詢表 在卷可憑。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與 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至於訴訟費用之分擔,本件認依 前揭異議之訴判決之諭知,認應由聲請人負擔,附此敍明。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2025-03-11

TCDV-114-司聲-289-20250311-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87號 聲 請 人 潤泰創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簡滄圳 代 理 人 郭哲華律師 相 對 人 吳世章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存字第七0七號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臺灣土 地銀行敦化分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面額新臺幣壹仟萬元存單 貳張(存單號碼:TLB542616、TLB542617)、面額新臺幣壹佰萬元 存單肆張(存單號碼:TLB143571、TLB143572、TLB143573、TLB1 43574)、面額新臺幣伍拾萬元存單乙張(存單號碼:TLB206879) 及現金新臺幣參萬元,共計新臺幣貳仟肆佰伍拾參萬元,准予返 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得聲請法院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 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於受通知後一定期間內未行使權利,或未向法院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 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定有 明文。此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同法第10 6條亦定有明文;又因假扣押所供之擔保,係為擔保受擔保 利益人因不當假扣押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 裁定債權人之聲請實施假扣押執行,債權人並已就假扣押所 保全之請求提起本案訴訟,則在該本案訴訟終結前,受擔保 利益人是否受有損害,尚未確定,在假扣押裁定撤銷及假扣 押執行撤回前,受擔保利益人仍有可能繼續發生損害,其損 害額亦尚未能確定,自不能強令受擔保利益人行使其權利。 故在假扣押債權人已聲請假扣押執行,並已提起本案訴訟之 情形下,債權人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第1項第3 款規定,聲請裁定返還提存物時,必待本案訴訟已終結,並 已撤銷假扣押裁定及撤回假扣押執行,始得謂與該條款所定 之「訴訟終結」相當(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第753號裁定 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聲請人 前依鈞院99年度司裁全字第522號民事假扣押裁定主文第一 項,提供面額共計新臺幣(下同)24,500,000元之臺灣土地 銀行敦化分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及現金30,000元為擔保 金,經鈞院99年度存字第617號提存事件提存,並由鈞院99 年度司執全字第438號假扣押執行事件受理實施執行處分, 嗣經相對人依前開主文第二項提供反擔保撤銷假扣押執行在 案。爾後聲請人多次辦理變換提存物,現以鈞院113年度存 字第707號提存書供擔保提存在案。茲因聲請人與相對人間 之本案訴訟已確定,且聲請人已撤回前述假扣押執行之聲請 ,訴訟可謂終結。聲請人復聲請鈞院命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 ,經鈞院以113年度司聲字第724號限期行使權利事件通知相 對人在案,而前述相對人逾期未提出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 明,為此聲請發還本件擔保金等語,並提出本院99年度司裁 全字第522號民事假扣押裁定、99年度存字第617號提存書、 113年度存字第707號提存書、司法院裁判書系統列印之民事 判決(含本院99年度重訴字第106號、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 院100年度重上字第64號、101年度重上更㈠字第15號、103年 度重上更㈡字第3號、106年度重上更㈢字第9號、107年度重上 更四字第15號、111年度重上更五字第25號、最高法院101年 度台上字第1187號、102年度台上字第2356號、106年度台上 字第7號、107年度台上字第1971號、110年度台上字第110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1359號)暨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99司 執全字第438號民事執行處函、本院113年度司聲字第724號 民事裁定及其確定證明書等件影本為證。 三、經查,聲請人前揭陳述,業經承辦司法事務官調閱本院99年 度司裁全字第522號假扣押卷、99年度執全字第438號執行卷 、99年度存字第617號、100年度存字第886號、101年度存字 第795號、102年度存字第1452號、104年度存字第313號、10 5年度存字第935號、107年度存字第190號、108年度存字第6 45號、109年度存字第1005號、111年度存字第156號、112年 度存字第339號、113年度存字第707號擔保提存卷、113年度 司聲字第205號變換提存物卷、99年度重訴字第106號卷宗及 其歷審卷宗、113年度司聲字第724號卷宗查核屬實。而依前 述卷宗資料,聲請人與相對人間之本案訴訟業經判決確定, 而原假扣押之執行處分因相對人供反擔保而由本院予以撤銷 ,聲請人復已撤回假扣押執行,經執行法院准予備查在案; 至聲請人雖未撤銷上開假扣押裁定,惟其收受上開假扣押裁 定已逾30日,依強制執行法第132條第3項之規定,聲請人亦 不得再聲請執行,故可謂訴訟終結。且本院其後作成之113 年度司聲字第724號通知限期行使權利民事裁定,已於113年 12月19日由郵務人員分別轉交相對人戶址及居住地所在之派 出所以為送達,則依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1、2項關於寄存 送達之規定,至遲均於113年12月29日即對相對人發生送達 效力,惟相對人逾期迄今仍未對聲請人行使權利,有本院民 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4年2月20日北院信文 查字第1149042471號函在卷可稽。是聲請人本件之聲請,經 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9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 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項仁玉

2025-03-11

TNDV-114-司聲-87-20250311-1

司聲更一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更一字第1號 聲 請 人 朱忻忠 相 對 人 金賜福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芷儀 相 對 人 張王明 上列聲請人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於本院102年度存字第321號提存事件所提存而經強制執行 後所剩餘之擔保金新臺幣5,502,361元准予發還。   理 由 一、按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或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 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 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 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 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上開規定於其他依 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 1、3款、第106條定有明文。所謂「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係指擔保受擔保利益人權利及所受損害之必要性消滅,如確 無損害發生,或另已提供賠償之擔保,或其損害已受賠償, 或供擔保人之本案勝訴確定等情形,供擔保之原因即屬消滅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265號裁定要旨參照)。所謂「 訴訟終結」,係指受擔保利益人因供擔保之原因訴訟終結, 其所受損害已往後確定不再發生,損害可得確定,並得據以 行使權利請求賠償者(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652號裁定 要旨參照)。所謂「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係指向法院 起訴或為與起訴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而言(最高法院80年台 抗字第413號判例參照)。蓋受擔保利益人在訴訟終結後, 勝敗已定,本得隨時對供擔保人之擔保物行使權利,如遲不 行使,權利義務關係久懸不決,實非所宜,為簡便發還擔保 物程序,減少供擔保人損失,故規定受擔保利益人經催告後 逾期不行使權利,即喪失擔保利益,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 請,以裁定命返還擔保物,倘受擔保利益人逾期始行使其權 利者,仍應認未在期間內行使,法院不得以其嗣後已行使權 利為由,駁回供擔保人之聲請(最高法院72年台抗字第181 號判例、91年度台抗字第245號裁定要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對相對人訴請拆屋還地訴訟, 經本院以100年度訴字第366號判決勝訴部分,業經聲請人提 供新臺幣(下同)6,007,490元擔保金聲請為假執行,該案 嗣經判決確定後,聲請人前已於106年間向本院聲請通知相 對人限期行使權利,經本院以106年度司聲字第211號裁定相 對人應於該裁定送達後21日內向聲請人行使權利。嗣相對人 以其受有假執行之損害為由另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經本院10 6年度重訴字第9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重上字第17 3號判決、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663號裁定確定,該案 確定後,相對人業已聲請於該判決所示之債權範圍扣押本件 擔保金,而就其餘擔保金部分,其供擔保之原因暨已消滅, 爰依法請求准予發還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前對相對人訴請拆屋還地訴訟,經本院以100 年度訴字第366號判決勝訴部分,業經聲請人提供6,007,490 元擔保金(本院102年度存字第321號)聲請為假執行,惟聲 請人該部分拆屋還地之請求及假執行之聲請嗣經臺灣高等法 院、最高法院裁判駁回確定,此有聲請人所提出本院110年 度訴字第366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重上字第806號 判決、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第1501號裁定及本院102年度存 字第321號提存書等在卷可憑。嗣聲請人於106年間向本院聲 請通知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經本院於106年9月13日以106 年度司聲字第211號裁定相對人應於該裁定送達後21日內向 異議人行使權利,該裁定已於同年月30日送達相對人,經本 院依職權調取該案卷宗核閱屬實,是堪認法院業已依供擔保 人即聲請人之聲請,於兩造間之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之 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行使權利。嗣相對人以其受 有假執行之損害為由向聲請人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經本院10 6年度重訴字第97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重上字第17 3號判決、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663號裁定確定,該案 確定後,相對人業已聲請於該裁判所示之債權範圍扣押本件 擔保金,嗣經本院民事執行處核發移轉命令而清償完畢,經 本院依職權調取提存案件、領取提存物案件等卷宗核閱屬實 。是就相對人以其受有假執行之損害為由向聲請人提起損害 賠償訴訟並經判決確定部分,業經相對人自本件擔保金執行 而取償並經執行完畢,堪以認定。而就其餘擔保金之部分, 自應認供擔保之原因業已消滅。至相對人雖又於陳報因發現 新事證,除上述業已確定之判決外,又另行起訴請求聲請人 負損害賠償責任,然此新訴訟之提起已逾越本院106年度司 聲字第211號裁定所定行使權利之期限,且係於聲請人聲請 發還擔保金後所為,應認相對人未在期限內行使權利。綜上 ,本件聲請人聲請返還經強制執行後剩餘之擔保金依法有據 ,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楊佳琪

2025-03-11

ILDV-114-司聲更一-1-20250311-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號 聲 請 人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新竹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春評 相 對 人 鄧戎芳即戎鑫通訊企業社 上列當事人間通知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二十一日內,就其因本院112年度司執 全字第45號假扣押強制執行事件所受之損害,向聲請人行使權利 ,並向本院提出為行使權利之證明。 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定 有明文。次按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2款所謂「訴訟終 結」,固應從廣義解釋,包括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及執 行程序終結在內。惟強制執行法第132條已於民國85年10月9 日修正增列第3項規定債權人收受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後已 逾30日者不得聲請執行。故假扣押或假處分之供擔保人,於 法院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後,如該假扣押或假處分裁 定已逾上開30日期間而不得聲請執行時,自不因供擔保人未 聲請撤銷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而影響其依民事訴訟法第10 6條準用同法104條第1項第2款規定行使定期催告及返還擔保 物之權利(最高法院88年度台抗字第682號民事裁定意旨參 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   聲請人前依本院112年度司裁全字第36號假扣押裁定,供擔 保新臺幣(下同)170,000元(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32號) 對相對人之財產實施假扣押強制執行(本院112年度司執全 字第45號),聲請人已撤回假扣押執行在案。依民事訴訟法 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規定,請求命相對人於一定期限行 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等語。並提出本院112 年度司裁全字第36號民事裁定、112年度存字第232號提存書 、本院民事執行處執行命令(以上均影本)為證。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上情,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2年度 司裁全字第36號、112年度司執全字第45號假扣押事件、及 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32號提存書擔保提存事件卷宗核閱無訛 。次查本件假扣押執行程序,既經聲請人即債權人撤回假扣 押之執行,且本件假扣押標的業經執行完畢,而前開假扣押 裁定亦因逾聲請人收受後30日期間而不得再聲請執行,則參 諸前述,本件假扣押之執行程序自已終結,符合廣義的訴訟 終結要件,從而,聲請人聲請通知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核 與首揭規定相符,自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林麗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高嘉彤

2025-03-10

SCDV-114-聲-21-20250310-1

士司聲
士林簡易庭

通知行使權利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士司聲字第8號 聲 請 人 盧宜君 相 對 人 申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行使權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二十一日內,就聲請人依本院一一 一年度士簡字第六五九號判決以本院一一二年度存字第一八一號 提存事件提存之擔保金新臺幣貳拾壹萬元,對聲請人行使權利, 並向本院提出行使權利之證明。 聲請對相對人范姜兆伃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定 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依本院111年度士簡字第659號判決, 供擔保新臺幣(下同)210,000元准予停止執行(本院112年 度存字第181號)。因訴訟已終結,為通知相對人(受擔保 利益人)行使權利,因此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依民事訴訟法 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規定,聲請本院通知相對人於一定 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本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以利聲請人 取回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前述主張,業已提出本院111年度士簡字第659 號、112年度簡上字第118號判決影本及本院112年度存字第1 81號提存書等影本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卷宗審核無誤 ,可認本件訴訟業已終結。因此,聲請人聲請通知相對人申 正限期行使權利,與上開規定相符,自應准許。至於對相對 人范姜兆伃之部分,本院111年度士簡字第659號既未准予對 其供擔保,本院本院112年度存字第181號提存書之受擔保利 益人僅為相對人申正,自無對相對人范姜兆伃通知行使權利 之必要,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士林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3-06

SLEV-114-士司聲-8-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