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受刑人復歸社會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75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姜瀚承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20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姜瀚承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有期徒刑部 分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先 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經受刑人聲請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有二 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 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30年,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是於同時有得易科罰金、不得易科罰金之情形者,須經受刑 人請求,檢察官始得據以聲請定應執行刑,不得逕行依職權 聲請法院定應執行刑至明。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姜瀚承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已確定 在案,其中編號1所示之罪得易科罰金,編號2所示之罪不得 易科罰金,有本院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 卷可稽。惟受刑人就前揭各罪業已請求檢察官聲請法院裁定 其應執行之刑,有當事人之聲請狀、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 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 行刑調查表在卷可憑,是聲請人就附表所示各罪聲請定其應 執行之刑,核屬正當,應予准許。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 侵害法益之異同、對侵害法益之加重效應及時間、空間之密 接程度、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受刑人所生痛苦程度 隨刑期而遞增、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暨受刑人表示無 意見(見本院卷附之意見表)等一切情狀,而為整體評價後 ,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 2所示之宣告刑關於併科罰金部分,因並無宣告多數罰金刑 之情形,不在本件聲請定執行刑之列,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邱筠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邱韻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YDM-114-聲-475-2025032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0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惠敏 籍設臺北○○○○○○○○○(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0樓)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225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李惠敏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徒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貳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惠敏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數 罪,經先後判決確定如附表,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按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定應執行刑採限制 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 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 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 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 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 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 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即編號7、8),且附表所示各罪均為最早判決 確定案件(即編號1)於民國111年11月8日判決確定前所犯 ,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其中受刑 人所犯如附表編號4、5所示之罪所處之徒刑得易科罰金、附 表編號1、3、8所示之罪所處之徒刑不得易科罰金,但得易 服社會勞動、附表編號2、6、7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 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因受刑人業 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 此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 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稽(附於 本院卷第13頁),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從而,檢 察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 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3為違反洗錢防制法之罪,編 號4為詐欺罪,編號5為持有毒品罪,編號2、6、7為販賣毒 品罪,編號8為轉讓禁藥罪,其中編號2、6、7侵害法益及罪 質種類相類,且編號6、7部分犯罪時間尚非差距甚遠,編號 5、8之罪亦與毒品有關,而編號1、3部分之罪質相類,所呈 現重複評價程度,並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與公平、比例等 原則,參酌上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及考量定刑之外部性界 限、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的、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受 刑人之人格、各罪間之關係(侵害法益、罪質異同、時空密 接及獨立程度)等因素,及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希 望法官能再給我一次機會,從輕量刑等語(見本院卷第215 頁陳述意見狀),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㈢、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4、5所示之罪雖處得易科罰金之刑, 然因與附表編號1、2、3、6、7、8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刑合 併定其應執行刑,無庸為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附此敘 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洗錢防制法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徒刑部分)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4年6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0年3月30日 111年5月16日 110年4月2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18564號等 新北地檢 111年度偵字 第20424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26594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新北地方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 第1088號 111年度訴字 第1497號 111年度訴字 第1089號 判決 日期 111年09月26日 112年02月07日 112年07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新北地方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 第1088號 111年度訴字 第1497號 111年度訴字 第1089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11月8日 112年4月25日 112年8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是 (得易服社會勞動) 否 是 (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臺北地檢 111年度執字 第6727號 新北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5436號 臺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 第5650號 編號 4 5 6 罪名 詐欺 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 宣告刑 (徒刑部分)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5年4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15日至110年6月25日 109年某日至 110年08月10日 110年9月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26594號等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23756號等 桃園地檢 111年度偵字 第37457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 第1089號 112年度上訴字 第755號 112年度上訴字 第4757號 判決 日期 112年7月12日 112年5月18日 113年2月0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 第1089號 112年度上訴字 第755號 113年度台上字 第202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8月29日 112年5月18日 113年5月8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註 臺北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5651號 臺北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6967號 桃園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7685號 編號 7 8 罪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藥事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5年2月(共5罪)、 有期徒刑5年3月(共2罪)、 有期徒刑5年4月 (1罪) 有期徒刑6月 犯罪日期 109年11月25日至110年2月28日 110年8月10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23756號等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23756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上更一字 第108號 112年度上更一字 第108號 判決 日期 113年11月27日 113年11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上更一字 第108號 112年度上更一字 第10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2月31日 113年12月31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臺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 第901號 臺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 第902號

2025-03-26

TPHM-114-聲-406-2025032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59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郡宸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64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郡宸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拾壹 月。   理  由 一、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 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裁判確定 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易科罰 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 執行之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亦定有明文 。是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同時有得易科罰金及不得易科罰 金,或得易服社會勞動及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情形者,須經 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始得據以聲請定應執行刑。 二、經查,本件受刑人陳郡宸因詐欺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其中編號1、3、4所示之 罪不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編號2所示之罪則得易科 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 可稽。惟受刑人就前揭各罪業已請求檢察官聲請法院裁定其 應執行之刑,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憑,是聲請人就附表 所示各罪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應予准許。本院 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侵害法益之異同、對侵害法益之加重效 應及時間、空間之密接程度、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 受刑人所生痛苦程度隨刑期而遞增、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 性,暨受刑人向本院表示無意見等一切情狀,而為整體評價 後,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洪瑞隆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小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附表:受刑人陳郡宸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 妨害自由 詐欺 宣告刑 ⑴有期徒刑1年6月(3罪) ⑵有期徒刑1年4月(1罪)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1年4月 犯罪日期 ⑴112年2月23日 ⑵112年2月23日 112年2月27日 112年2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0316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0316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342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828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828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817號 判決日期 112年7月13日 112年7月13日 113年2月6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828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828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817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年8月8日 112年8月8日 113年3月12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或 得易服社會勞動 均否 均得 均否 備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12292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12293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5294號 編號 4 5 6 罪名 詐欺 (以下空白)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5月 犯罪日期 112年2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391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643號 判決日期 113年12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643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4年2月24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或 得易服社會勞動 均否 備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2638號

2025-03-26

TCDM-114-聲-759-2025032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7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慶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慶築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罰金新臺幣肆萬貳仟元, 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慶築因犯賭博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7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 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1條第7款亦有明文。另罰金易服 勞役以新臺幣一千元、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但勞役期 限不得逾一年,刑法第42條第3項規定甚明。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賭博等罪,先後經本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且於如附表所示日期分別確定;其中如附 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曾定應罰金新臺幣2萬6,000元確定等 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相關刑事判決書及裁 定書在卷可稽。惟檢察官既聲請就附表各罪定其應執行刑, 審酌受刑人於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後,有因增加 附表編號4所示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犯罪,致原裁 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則之前 各罪曾定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符合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 大字第489號裁定所謂「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情形,本 院自可不受上開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而就附表所 示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從而,本件聲請核與上開規定要無 不合,應予准許。爰就附表各罪間犯罪時間相近、犯罪之性 質相同、法律所規定範圍之外部性界限,及比例原則、公平 正義原則之規範,謹守法律秩序之理念,體察法律之規範目 的,使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部性界限,並依限制 加重原則、罪責相當及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暨參酌本 件經本院以函詢方式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受刑人並 未回覆任何意見,有本院函文及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本院綜 合審酌上情,裁定如主文所示之執行刑,並諭知易服勞役之 折算標準。至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固已執行完畢,然此 僅為檢察官執行其應執行刑時,應予扣抵之問題,尚非因之 即不得定其應執行刑,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7款、 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楊青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宛陵

2025-03-26

PTDM-114-聲-77-2025032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2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宏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宏暉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壹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宏暉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又數罪 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刑法第51條第5款及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先 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且於如附表所示日期分別確 定;其中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 月確定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相關刑事判 決書在卷可稽。惟檢察官既聲請就附表各罪定其應執行刑, 審酌受刑人於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後,有因增加 附表編號3所示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犯罪,致原裁 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則之前 各罪曾定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符合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 大字第489號裁定所謂「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情形,本 院自可不受上開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而就附表所 示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從而,本件聲請核與上開規定要無 不合,應予准許。爰就附表各罪間犯罪時間緊密相近、犯罪 之性質部分相同,部分相異、法律所規定範圍之外部性界限 ,及比例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之規範,謹守法律秩序之理念 ,體察法律之規範目的,使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 部性界限,並依限制加重原則、罪責相當及受刑人復歸社會 之可能性,暨參酌本件經本院以函詢方式賦予受刑人陳述意 見之機會,受刑人並未回覆任何意見,有本院函文及送達證 書在卷可稽。本院綜合審酌上情,裁定如主文所示之執行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至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 固已執行完畢,惟此僅為檢察官執行其應執行刑時,應予扣 抵之問題,尚非因之即不得定其應執行刑,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楊青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宛陵

2025-03-26

PTDM-114-聲-92-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7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雷豈驊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273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雷豈驊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徒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雷豈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數罪,經 先後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 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宣告多 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 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 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按定應執行刑採限制加重原則 ,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 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 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 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 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 。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的,為 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 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即編號2),且附表所示各罪均為最早判決確 定案件(即編號1)於民國113年5月22日判決確定前所犯, 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從而,檢察 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無 不合,應予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為加重詐欺未遂罪、編號2為違 反洗錢防制法之罪之侵害法益及罪質,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 求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參酌上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並考 量法律之外部性界限、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的、受刑人復歸 社會之可能性、受刑人之人格、各罪間之關係(侵害法益、 罪質異同、時空密接及獨立程度)等因素,合併定其應執行 刑如主文所示。 ㈢、本院曾函請受刑人就本件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於函到3日內表 示意見,受刑人迄未表示意見,有本院送達證書、收文及收 狀資料查詢清單各1份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51至61頁),另 本件僅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併科罰金刑,就該罰金刑部分自 不生定執行刑之問題,應依原確定判決宣告之刑併予執行, 均併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1 2 罪名 詐欺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萬元 犯罪日期 112年6月13日 111年8月22日至 111年8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屏東地檢 112年度偵字 第9064號 基隆地檢 112年度偵字 第556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屏東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金訴字 第534號 113年度上訴字 第4289號 判決 日期 113年2月2日 113年11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屏東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2年度金訴字 第534號 113年度上訴字 第4289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5月22日 114年1月6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屏東地檢 113年度執字 第3159號 基隆地檢 114年度執字 第436號

2025-03-26

TPHM-114-聲-470-2025032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5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鈞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鈞豪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壹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黃鈞豪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 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詐欺等罪,先後經法院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且於如附表所示日期分別確定;其中如附 表編號1至13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3月確定, 如附表編號14至24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9月確 定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相關刑事判決書及裁定書在卷 可稽。又附表所示各罪分別有得易科罰金、不得易科罰金者 ,業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就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 定應執行刑,此有更定應執行刑聲請書在卷為憑。從而,本 件聲請核與上開規定要無不合,應予准許。爰就附表各罪間 犯罪時間相距之遠近、犯罪之性質部分相同、部分相異、責 任非難重複性程度之高低、法律所規定範圍之外部性界限, 及比例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之規範,謹守法律秩序之理念, 體察法律之規範目的,使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部 性界限,並依限制加重原則、罪責相當及受刑人復歸社會之 可能性,兼衡受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之意見,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1條第5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楊青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宛陵

2025-03-26

PTDM-114-聲-85-20250326-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4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嶸謙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5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嶸謙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分別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 行有期徒刑玖年拾月。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 明文。 二、查受刑人李嶸謙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經臺灣高雄、橋 頭地方法院及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 在案,且各罪均為裁判確定前所犯,有各該刑事判決書附卷 可憑。其中受刑人除所犯附表編號2至4及8所示之罪所處之 刑分別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服務外,其餘附表所示之 罪所處之刑則不得易科罰金(亦不得易服社會勞動服務), 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然查受刑人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各 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此有受刑人定應執行刑 聲請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頁),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 之規定,檢察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各罪,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違反 洗錢防制法、妨害幼童發育罪等,其犯罪性質、類型及時間 及其罪質並不完全相同,除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外,其餘同質 性不高,考量刑罰之邊際效應及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 暨受刑人就本件定刑表示已有悔意、家庭況狀及請求從輕量 刑之意見(見本院卷第11頁)等一切情狀,爰酌定其應執行 刑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0條 第2項、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曾鈴媖                    法 官 李政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馬蕙梅

2025-03-26

KSHM-114-聲-246-20250326-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95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RATREE KITTIPAN 選任辯護人 徐豐明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113年度重訴字第20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 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20228號)及移送併 辦(案號:同署113年度偵字第2794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 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故依據現行法律之規定, 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而單獨成為上訴之標的,且 於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即不再就原 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為審查,而應以原審法院所認定之 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的判斷基礎。本件上   訴人即被告RATREE KITTIPAN(下稱被告)於本院明確表示 僅就原判決共同犯運輸第一級毒品罪之科刑部分提起上訴( 本院卷第140、176頁),因此本件僅就被告上訴部分加以審 理,其餘原判決所認定被告共同犯輸第一級毒品之犯罪事實 、所犯法條(罪名)、沒收等部分,均不在本院審理範圍, 此等部分詳如原判決所載。 二、本件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被告於犯罪結構中居於較低底層之 地位,並非主導本案運輸毒品犯行之人,犯後在偵審中均坦 認犯行,已知悔悟,犯後態度良好。且被告所携帶之毒品數 量非鉅,犯罪所生之危害難認重大,再者,所運輸之毒品於 入境後迅被查獲,並未流入市面,尚未造成損害,被告亦未 獲得報酬。參以被告係外國籍,且家境窮困,尚有年邁生病 之老母及二子一女待被告撫養及照顧。綜上,核被告之情狀 ,顯可憫恕,客觀上誠值同情,應可依刑法第59條酌減輕其 刑,再依刑法第57條審酌諸情狀後,並參考同類型之犯罪, 其他法院判決之量刑均較本件原判決為輕,請能予以從輕量 刑等語。 三、上訴之論斷(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原判決之量刑是否過重而可再減輕?   ㊀按法院為刑罰裁量時,除應遵守比例原則、平等原則、重 複評價禁止原則,以及刑法所規定之責任原則,與各種有 關實現刑罰目的與刑事政策之規範外,更必須依據犯罪行 為人之個別具體犯罪情節、所犯之不法與責任之嚴重程度 ,以及行為人再社會化之預期情形等因素,在正義報應、 預防犯罪與協助受刑人復歸社會等多元刑罰目的間尋求平 衡,而為適當之裁量。又關於刑之量定,係實體法賦予法 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 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而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 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或不當。   ㊁原判決以被告在偵查、原審審理中均自白犯罪,乃依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再審酌「被告 並非倡議、主導本案運輸毒品犯行之人,僅因貪圖小利, 受真實姓名不詳泰國運毒集團之邀約,擔任第一線跨國運 輸毒品工作,遭查獲之風險極高,可得獲利卻相對微薄, 於犯罪結構中居於較低階底層地位。又其所攜帶之毒品於 運抵入境後即遭查獲,並未流入市面,尚未造成嚴重難以 彌補之損害。考量被告本案犯罪情節、主觀惡性、應非難 程度等一切情狀,認其所涉犯運輸第一級毒品犯行,經前 揭減刑後,量處最低刑度即有期徒刑15年,猶嫌過重,爰 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依刑法第65條第2項、 第66條前段規定,無期徒刑減輕者,為20年以下15年以上 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減輕者,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本件 被告所犯從一重處斷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之運 輸第一級毒品罪,法定刑為死刑、無期徒刑,被告同時有 上開2減刑事由,依法遞減其刑結果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 ,7年6月以上。   ㊂原審審理後,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毒品 對於施用者及社會治安均有極大危害,因貪圖運毒集團允 諾之報酬,竟漠視毒品之危害性,非法自國外運輸毒品入 境,其所運送之毒數量非少,純度亦高,對於我國國民身 心健康及社會秩序均構成相當威脅,自應予以非難。惟考 量被告並無前科,犯罪後始終坦承犯行,素行及犯後態度 尚佳,且所運送夾帶之毒品尚未擴散流通,惡性及不法程 度均未若主導、策劃本案犯行之人,且尚未因本案獲取任 何利得,並衡酌其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狀況等一切 情狀,量處有期徒刑8年,亦僅較遞減其刑後最低法定刑 度有期徒刑7年6月,多出6個月,屬輕度量刑,量處之刑 尚屬允洽而無過重情形,經核原審刑罰裁量權適法行使, 無顯然失出失入情形,自非得任意指為違法。  ㈡綜上,原判決已具體審酌被告犯罪之手段、生活狀況、品行 、智識程度、犯行危害及犯後態度等情,核與刑法第57條之 規定無違,並已考量刑罰手段之相當性予以酌量定刑,核屬 法院職權之適法行使,應屬妥適,亦未見怠於裁量之情事。 被告上訴仍執前詞及比附援引其他相類似之判決,指摘原判 決之量刑過重,請求改量處更輕之刑等語,惟他案犯罪態樣 及應審酌之事由與被告所犯本案未盡相同,自不得比附援引 為本案有否裁量濫用之判斷,且所執其他上訴理由尚不足以 動搖原判決之量刑基礎,原審量刑自屬適當,被告之上訴, 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楊景婷提起公訴,檢察官呂建昌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中和                    法 官 陳松檀                    法 官 莊崑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秀珍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項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 刑者,得併科新臺幣3千萬元以下罰金。

2025-03-26

KSHM-113-上訴-952-20250326-2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8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宥銘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宥銘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柒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宥銘因犯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 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 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罪,先後 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且於如附表所示日期分別確定 ;其中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 確定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相關刑事判決 書及裁定書在卷可稽。惟檢察官既聲請就附表各罪定其應執 行刑,審酌受刑人於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後,有 因增加附表編號3所示另案判決確定合於數罪併罰之犯罪, 致原裁判定刑之基礎已經變動,而有另定應執行刑之必要, 則之前各罪曾定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符合最高法院110年 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所謂「一事不再理原則」之例外情 形,本院自可不受上開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拘束,而就 附表所示各罪更定其應執行刑。又附表所示各罪分別有得易 科罰金、不得易科罰金者,業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就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應執行刑,此有更定應執行刑聲 請書在卷為憑。從而,本件聲請核與上開規定要無不合,應 予准許。爰就附表各罪間犯罪時間相距非遠、犯罪之性質部 分相同,部分相異、法律所規定範圍之外部性界限,及比例 原則、公平正義原則之規範,謹守法律秩序之理念,體察法 律之規範目的,使其結果實質正當,合於裁量之內部性界限 ,並依限制加重原則、罪責相當及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 ,暨參酌本件經本院以函詢方式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受刑人並未回覆任何意見,有本院函文及送達證書在卷可 稽。本院綜合審酌上情,裁定如主文所示之執行刑。   四、至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固已執行完畢,惟此僅為檢察官 執行其應執行刑時,應予扣抵之問題,尚非因之即不得定其 應執行刑,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1條第5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楊青豫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宛陵

2025-03-26

PTDM-114-聲-88-202503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