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債務未償

共找到 143 筆結果(第 41-50 筆)

消債清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7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鄭凱丞即鄭忠恕 代 理 人 陳秉宏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鄭凱丞即鄭忠恕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一日下午四時 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鄭凱丞即鄭忠恕前向金融機 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 幣(下同)2,020,639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 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 案而於同年5月23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 ,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2,020,639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而於113年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 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5月23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4月 18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 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等件 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無業,每月僅由配偶資助10,000元,而其名下僅凱 基人壽保險解約金135元,111、112年度皆未有申報所得, 現勞工保險投保於職業工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 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資助切結書、凱基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0月9日凱壽客一字第1132015580號函 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未有 所得紀錄,配偶亦提出資助切結書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 收入來源,應全非虛罔,是以每月10,000元作為核算其現在 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9,63 4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自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10,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9,634元後僅餘366元,而聲 請人目前負債總額為2,020,639元,扣除保險解約金135元後 ,債務餘額為2,020,504元,以上開餘額按月攤還結果,約 百年餘期間始能清償完畢,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 ,聲請本院准予清算,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 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 ,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償,有如上述。從而,聲請人聲請 清算,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11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11

CTDV-113-消債清-73-20250211-2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384號 上 訴 人 胡淨賢 訴訟代理人 王聰明律師 被 上訴 人 侯美雪 訴訟代理人 謝孟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 年10月5日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34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1月1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訟全部或一部之裁判,以他訴訟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 據者,法院得在他訴訟終結前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民事訴 訟法第182條第1項固有明文。本件被上訴人於原審主張:伊 出租不動產予上訴人,惟上訴人於租期屆滿後拒不返還不動 產,為此請求上訴人返還不當得利等語。上訴人則於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另案主張:兩造係通謀虛偽訂 立不動產買賣契約,應屬無效,該不動產仍為上訴人所有, 伊自屬有權占有,並無不當得利等語(113年度重訴字第146 號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等事件)。本件經原審為被上訴人一 部勝訴之判決,上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聲請裁定停 止訴訟程序,俟新北地院上開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等事件判 決確定後,再行本件訴訟程序等語(見本院卷第159頁)。 經查被上訴人曾於民國109年間另案向新北地院板橋簡易庭 起訴,請求上訴人返還租賃房屋,經該院以109年度板簡字 第747號簡易判決認定兩造確實訂立不動產買賣契約與   租賃契約,並命上訴人遷讓返還租賃房屋予被上訴人,上訴 人提起上訴後,復經新北地院以109年度簡上字第390號判決 駁回上訴確定(詳如後述),則為本訴訟先決問題之「兩造 是否訂立不動產買賣契約與租賃契約、上訴人是否無權占有 」等情,即應受前案確定判決爭點效所及,本院得斟酌兩造 所提出之證據,綜合兩造全辯論意旨為認定,故本件並無以 裁定停止訴訟程序之必要。上訴人之聲請,不應准許,先予 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為新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有部 分48/10000、下稱系爭土地)暨同上段000建號建物(即門 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號0樓房屋所有權全部、下稱系爭房 屋,合稱系爭房地)所有權人,兩造就系爭房屋訂立租賃契 約(下稱系爭租賃契約),約定租金為每月新臺幣(下同) 2萬5,000元。系爭租賃契約已於109年1月1日   屆滿,惟上訴人拒不返還系爭房屋,自109年1月2日起至111 年9月27日止受有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爰依民法第179條 前段規定,求為判命上訴人應給付被上訴人82萬0,833元本 息等語(原審為上訴人一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 上訴。被上訴人就其敗訴部分,未聲明不服,已告確定)。 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系爭房地原登記為伊所有,供伊與父母同住, 伊與父親胡友仁均以駕駛挖土機挖土或拆除廢棄房屋為業。 胡友仁於109年9月間邀同如附表所示之訴外人合資1,031萬2 ,500元,由伊擔任負責人之定瑋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定瑋公 司)與訴外人中福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訂立承攬契約,約定由 定瑋公司負責拆除嘉義市○○路0段之廢棄大樓,拆除後所得 鋼筋之出售價款歸定瑋公司所有,故約定總工程款為零元。 侯瑞龍嗣後將其出資額之20%讓與胡友仁,胡友仁並向侯瑞 龍借款相當於出資額之40%即412萬5,000元。兩造於103年11 月14日訂立房地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買賣契約),約定由 伊出賣系爭房地予被上訴人,真意則為以系爭房地擔保侯瑞 龍對胡友仁之債權,復另立協議書約定伊得於109年1月1日 前買回系爭房地,並由侯瑞龍代為清償系爭房地於合作金庫 之貸款餘額800萬餘元,代償金額併計入債權總額。兩造又 於104年1月1日訂立系爭租賃契約,約定由上訴人向伊承租 系爭房屋,每月租金2萬5,000元實為貸款利息補貼。從而兩 造通謀虛偽訂立系爭買賣契約及租賃契約,自屬無效,上訴 人有權占有系爭房屋,並無不當得利等語,資為抗辯。並上 訴聲明: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 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138頁):  ㈠兩造於103年11月14日訂立系爭買賣契約,被上訴人向上訴人 買受系爭房地,約定價金為1,450萬元。但上訴人業已向新 北地院另案起訴確認買賣關係不存在(113年度重訴字第146 號、尚未終結)。  ㈡兩造於104年1月1日簽訂系爭租賃契約,被上訴人將系爭房屋 出租予上訴人,租賃期間自104年1月1日起至109年1月1日止 ,每月租金為2萬5,000元。上訴人自109年1月2日起至111年 9月27日止占有系爭房屋。 四、兩造爭執要點為:㈠上訴人是否無權占有系爭房屋?㈡被上訴 人得否請求上訴人返還不當得利?茲就兩造之爭點及本院之 判斷,分述如下:  ㈠上訴人是否無權占有系爭房屋?    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無權占有系爭房屋等語。上訴人否認 之,辯稱:兩造所簽訂之系爭買賣契約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自屬無效,伊有權占有系爭房屋云云。經查:  ⒈按確定判決之既判力,依民事訴訟法第400條第1項規定,就 判決主文所判斷之訴訟標的發生。當事人之一造以該確定判 決之結果為基礎,於新訴訟用作攻擊防禦方法時,他造應受 其既判力之拘束,不得以該確定判決言詞辯論終結前所提出 ,或得提出而未提出之其他攻擊防禦方法為與該確定判決意 旨相反之主張,此係既判力積極作用之「遮斷效」。若就訴 訟標的以外當事人主張或抗辯之重要爭點,本於兩造辯論之 結果所為之判斷,除有顯然違背法令,或當事人提出新訴訟 資料足以推翻原判斷之情形外,於同一當事人間,就與該重 要爭點有關之他訴訟,不得再為相反之主張,法院亦不得作 相異之判斷,此為「爭點效」,源於訴訟上之誠信原則及當 事人公平之訴訟法理,避免紛爭反覆發生,以達一次解決之 目的(106年台上字第2321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訴外人方以輝於108年間另案向新北地院起訴,請求胡友仁與 本件上訴人清償借款,主張:胡友仁向侯瑞龍借款2,040萬2 ,243元,於103年11月14日結算餘額為485萬2,243元未清償 ,侯瑞龍於同日將該借款債權讓與伊,惟胡友仁與上訴人未 清償等語。兩造於該案主張與抗辯之重要爭點為:胡友仁是 否收受借款,消費借貸契約是否成立。嗣經新北地院以108 年度訴字第2825號判決命上訴人及胡友仁應給付方以輝485 萬2,243元本息,上訴人及胡友仁不服提起上訴,方以輝並 為訴之變更,經本院另案以109年度上字第867號判決命上訴 人及胡友仁應如數給付並負不真正連帶責任。上訴人及胡友 仁再聲明不服提起上訴,經最高法院於112年8月24日以112 年度台上字第1855號裁定駁回上訴確定(見本院卷第65至79 頁),其理由如下:  ⑴方以輝與胡友仁於103年11月14日訂立動產擔保設定契約書, 載明:「茲因乙方(即胡友仁)積欠甲方(即方以輝)新臺 幣485萬2,243元,尚未清償完畢,乙方為擔保債權,擬提供 動產供甲方擔保,為此,雙方本誠實信用原則協議,同意訂 立各條款如下:……附記:⒈雙方協議自104.1月起,每月還本 金新臺幣10萬元整,利息以月利1分計算。⒉屆時2年後未全 部清償,甲方可自由處分該車輛,價格以當時行情計算。」 等語(見原審卷第77頁),已明確表彰胡友仁積欠方以輝系 爭借款債務之意旨,且其簽名既屬真正,依民事訴訟法第35 8條第1項規定,自可推定上開記載內容為真正,故方以輝主 張其與胡友仁間成立消費借貸契約,胡友仁積欠伊系爭借款 債務未償等情,應屬有據。  ⑵證人呂榮進於第二審即本院另案到庭結證稱:伊原為住商不 動產特約代書,侯瑞龍透過方以輝找伊去上訴人住處商談債 務,伊根據方以輝、胡友仁及侯瑞龍當場協調的內容,由伊 在動產擔保設定契約書以藍筆加註「附記」等文字,當天談 及上訴人將系爭房屋折讓給侯瑞龍以清償債務,亦訂有5年 內以原價買回之協議,上訴人當場簽立房地買賣契約書等語 。足認方以輝主張胡友仁、侯瑞龍於動產擔保設定契約書訂 立時,先結算借款餘額,再依結算金額485萬2,243元修改, 侯瑞龍並將該借款債權讓與方以輝,方以輝與胡友仁再簽名 蓋章於動產擔保設定契約書上等情,確屬有據。另上訴人於 動產擔保設定契約書上簽名並蓋章,且當場訂立系爭房地買 賣契約,並參酌證人呂榮進之證言,足見方以輝主張上訴人 為併存債務承擔等語,亦屬有據。  ⒊被上訴人於109年間另案向新北地院板橋簡易庭起訴,請求上 訴人返還系爭房屋,主張:上訴人於租期屆滿後,仍占有系 爭房屋,為此請求遷讓返還系爭房屋等語。兩造於該案主張 與抗辯之重要爭點為:兩造是否就系爭房屋訂立租賃契約。 嗣經新北地院板橋簡易庭以109年度板簡字第747號簡易判決 命上訴人將系爭房屋遷讓返還被上訴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 訴,經新北地院以109年度簡上字第390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 (見本院卷第81至91頁),其理由如下:  ⑴證人呂榮進於前案第二審(即本院109年度上字第867號清償 借款事件)到庭結證稱:伊原為住商不動產特約代書,當時 侯瑞龍稱胡友仁積欠債務,請伊一同至系爭房屋商討,到場 者有伊、方以輝、侯瑞龍、胡友仁及上訴人,主要是侯瑞龍 、胡友仁討論債務,上訴人為胡友仁概括承受上開債務,而 上訴人為系爭房屋所有人,故將系爭房屋折讓給侯瑞龍以清 償債務,在場簽訂協議書,約定胡友仁於5年期間可住在系 爭房屋,並得選擇買回系爭房屋,經侯瑞龍、胡友仁結算債 務,由伊在動產擔保設定契約書以藍筆加註等語。另被上訴 人於系爭買賣契約簽訂後,陸續匯款合計843萬8,243元至上 訴人所指定帳戶,而上訴人並不否認胡友仁曾積欠侯瑞龍債 務未償,且兩造約定系爭房地買賣價金及上訴人後續匯款總 額,亦與呂榮進在場依債務結算結果加註之文句所載相關金 額無悖,是被上訴人主張:胡友仁因債務未償,上訴人始將 系爭房地出售予被上訴人,以抵償胡友仁所欠債務,並約定 將系爭房屋出租予上訴人5年,上訴人得於5年內決定是否買 回系爭房屋等語,應屬有據。  ⑵侯瑞龍於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04年度偵字第11657號侵占案 件偵查時雖證稱:系爭房屋不是賣給伊,是借貸關係,胡友 仁向伊借錢,我還繳納房貸800多萬元,有約定4年後胡友仁 要買回,我有叫代書呂榮進來說明。系爭房地過戶,不是還 合夥40%錢,是胡友仁還其他借款的錢等語(見原審卷第98 至99頁)。證人呂榮進亦於同日偵查中陳稱:上訴人所有系 爭房地過戶登記到侯瑞龍名下,以買賣名義過戶,伊記得作 價是1千多萬元,清償貸款800多萬元,剩下的就是因為胡友 仁有欠侯瑞龍錢拿來抵銷等語(見原審卷第99頁)。則侯瑞 龍前後所述雖未能完整表達系爭房地買賣交易緣由與經過, 然實無否認系爭房地買賣交易真實性之意,上訴人徒憑侯瑞 龍前開語詞遽行辯稱兩造間係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成立系爭買 賣契約云云,洵無可採。  ⑶上訴人於簽訂系爭租賃契約後,按月匯付2萬5,000元至侯瑞 龍之帳戶,非匯至被上訴人之帳戶,為被上訴人所不爭執。 被上訴人依系爭租賃契約本即有收取租金之權利,且得經兩 造同意指定其受款帳戶,不以其個人帳戶為限,且被上訴人 未以其個人帳戶為上開租金受款帳戶,可能原因關係非僅一 端,非必因被上訴人未實際買受系爭房地之故,上訴人復未 舉證證明該等匯款為利息而非租金,自難單憑上訴人非將系 爭租賃契約上所載每月租金25,000元匯款至被上訴人名下帳 戶乙節,逕認兩造間確係通謀虛偽成立系爭租賃契約,上訴 人所辯亦非可採。故被上訴人主張系爭租賃契約已於109年1 月1日終止,請求上訴人遷讓返還系爭房屋等語,應屬有據 。  ⒋從而兩造既為新北地院109年度簡上字第390號返還租賃房屋 等事件與本件之同一當事人,且前案為被上訴人請求返還系 爭房屋,本件為被上訴人請求返還無權占有系爭房屋之不當 得利,前後兩訴之標的均為系爭租賃契約終止後之法律關係 ,則前案業已將「兩造是否就系爭房屋訂立租賃契約」之爭 點,列為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主要爭點,經兩造各為充分之 舉證,極盡其攻擊、防禦之能事,並使兩造適當而完全之辯 論,由法院為實質上審理判斷如下:兩造就系爭房屋訂立租 賃契約,並無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等情,即應於本件發生爭點 效之拘束力。上訴人應就該事實之最終判斷,對與該重要爭 點有關之本件訴訟負結果責任,以符民事訴訟上之誠信原則 。故本件關於「兩造就系爭房屋訂立租賃契約,並無通謀虛 偽意思表示」之爭點,即應受前案確定判決爭點效所及。上 訴人辯稱:兩造通謀虛偽就系爭房屋訂立租賃契約,應屬無 效,依侯瑞龍於偵查中之證言,足證系爭買賣契約應係供擔 保胡友仁之借款,非為買賣,伊按月匯付2萬5,000元至侯瑞 龍之個人帳戶,而非匯付至被上訴人之帳戶,故該等匯款實 為給付侯瑞龍之利息,並非各期租金云云,均不可採。被上 訴人主張上訴人無權占有系爭房屋等語,即為有據。  ㈡被上訴人得否請求上訴人返還不當得利?    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經查系爭租賃契約期間自1 04年1月1日至109年1月1日止,每月租金為2萬5,000元,既 為兩造所不爭執,且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自109年1月2日起 至111年9月27日止仍占有系爭房屋(見原審卷第110頁), 則上訴人於租約期滿後仍占有系爭房屋,並無證明有何占有 使用系爭房屋之合法權源,即屬無權占有。上訴人無權占有 系爭房屋,侵害歸屬於被上訴人之權利內容,而受有使用該 屋之利益,並無法律上之原因,故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 前段規定,請求上訴人返還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自109 年1月2日起至111年9月27日止共計82萬1,667元(計算式:2 5,000元×〔32+26/30〕月=821,66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應 屬有據(原判決誤算為82萬0,833元,惟被上訴人就此並無 聲明不服)。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前段規定,請求上訴人 給付被上訴人82萬0,833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之翌日即111 年12月14日(於111年12月13日送達於被上訴人之住所,見 原審支付命令卷第49頁之送達證書)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5%計算之利息,為屬正當。原審判命上訴人如數給付,並無 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邱 琦                法 官 高明德                法 官 邱靜琪 附表: 姓 名 原出資比例 異動後出資比例 侯瑞龍 20% 0% 陳進龍 50% 50% 胡友仁 20% 40% 侯阮毅 10% 10% 合 計 100% 100%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章大富

2025-02-11

TPHV-113-上易-384-20250211-1

消債清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2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龔芝秦即龔春銀 代 理 人 黃裕仁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龔芝秦即龔春銀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一日下午四時 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龔芝秦即龔春銀前向金融機 構辦理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 1,441,000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8月間向本 院聲請前置調解,因該債權業經讓與非金融機構而毋庸進行 前置協商程序,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 裁定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金融機構辦理信用卡契約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 務至少1,441,000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而於113年8月 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惟因該債權業經讓與非金融機構而 毋庸進行前置協商程序,故變更為本件聲請清算程序等情, 有113年8月8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本 院113年8月26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45號通知函等件在卷 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無業,每月僅領有國保老年年金428元,而其名下有 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解約金574,225元,111、112年度申報所 得分別為1,525元、507元,現未投保勞工保險等情,有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三商美 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2月16日三法字第3552號函 、本院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附卷可稽。則查無 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所得甚低,現未投保勞 工保險,則聲請人稱其現未有工作收入,尚非不可採信,以 每月領取國保老年年金428元作為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 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4,4 19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自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428元為其償債能力基準, 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4,419元後已無所餘,顯無法清 償聲請人目前扣除保險解約金574,225元後之債務餘額866,7 75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 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清算 ,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 ,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償,有如上述。從而,聲請人聲請 清算,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11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11

CTDV-113-消債清-129-20250211-1

消債清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9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柯淑靜 代 理 人 王婷儀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柯淑靜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七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清算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柯淑靜前向金融機構辦理消 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 )7,753,570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5月間向 本院聲請前置調解,惟於同年6月30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 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 生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7,753,570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而於113年5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惟於113年6月30日調 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5月23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 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 、信用報告、調解筆錄等件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因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等,自陳現擔任果園臨時工,每 月收入約4,000元,另依雇主出具在職薪資證明所示,每月 收入為4,000元,而其名下僅南山人壽保險解約金323,268元 ,1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別為0元、30,000元,現勞工保 險投保於職業工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 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 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收入切結書、113年8月1日陳報狀 所附診斷證明書、在職薪資證明、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 司113年9月23日南壽保單字第1130042445號函附卷可稽。則 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提出在職薪資證明 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來源,應全非虛罔,是以4,00 0元作為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 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7,3 03元,尚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自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4,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準 ,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7,303元後已無所餘,顯無法 清償聲請人目前扣除保險解約金323,268元後之負債總額7,4 30,302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予 清算,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 ,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償,有如上述。從而,聲請人聲請 清算,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7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07

CTDV-113-消債清-93-20250207-2

消債清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9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柯文通即柯富仁 代 理 人 何明諺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柯文通即柯富仁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七日下午四時起 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柯文通即柯富仁前向金融機 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保證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 債務計新臺幣(下同)10,452,702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 於民國113年6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惟已調解不成立, 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保證契 約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10,452,702元,前即因無法 清償債務,而於113年6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惟已調解 不成立等情,有113年6月13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 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 信用報告、前置調解債權明細表、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7月 29日通知函等件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原任職於龍邦保全股份有限公司,惟自113年8月22日 起任職於台詮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自陳每月薪資約38,000元 ,而其名下有富邦人壽保險解約金408,858元,111、112年 度申報所得分別為0元、87,300元,勞工保險投保於職業工 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 資料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 料清單、113年9月3日陳報續狀所附在職證明書、富邦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險一覽表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 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提出在職證明書為證,且112年度 所得僅87,300元,現勞保投保於職業工會,則以聲請人主張 之收入來源,應全非虛罔,是以其陳每月薪資38,000元作為 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支出部分,聲請人主張需扶養母親,每月支出扶養費5,000 元。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 1款定有明文。查聲請人母親王○○,其112年度未有申報所得 ,名下僅有2輛皆為77年出廠車輛,每月領有國保老年年金4 ,649元等情,有戶籍謄本、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 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領取年金之存摺內頁等附卷可證 。扶養費用部分,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並參照 民法第1118、1119條規定,其負扶養義務之程度,亦應考量 其目前身負債務之窘境,所負擔之扶養義務能力,自非比一 般,在無其他更為詳實之資料可供佐證之情形下,故本院認 定以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標準之1.2倍19,248元為標準 ,則扣除國保老年年金與2名手足分擔母親扶養費後,聲請 人每月應支出母親扶養費應以4,866元為度【計算式:(19, 248-4,649)÷3=4,866元】,聲請人就此主張支出5,000元, 尚屬過高。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 人負債之現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 活所需費用,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 準之享受,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 ,參酌衛福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 高雄市最低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 請人每月最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 以此為度,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 活費為17,303元,尚低於上開標準,自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38,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7,303元、4,866元後僅餘1 5,831元,而聲請人目前負債總額為10,452,702元,扣除保 險解約金408,858元後,債務餘額為10,043,844元,以上開 餘額按月攤還結果,約52年期間始能清償完畢,堪認聲請人 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 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清算,依所舉事證及本 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 ,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償,有如上述。從而,聲請人聲請 清算,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7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07

CTDV-113-消債清-99-20250207-2

岡簡
岡山簡易庭

撤銷遺產分割行為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岡簡字第477號 原 告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訴訟代理人 徐明德 陳永祺 被 告 黃揚彪 黃穗容 兼 上一人 訴訟代理人 黃穗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遺產分割行為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 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黃揚彪積欠原告債務未償,迄仍有債權本金 新臺幣(下同)397,803元暨相關利息(下稱系爭債權)據 原告取得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國98年度司執字第93658號債 權憑證在案。詎被告黃揚彪為規避債務,明知其同為被繼承 人鍾京珠之繼承人,且被繼承人鍾京珠於107年間死亡時, 名下尚有如附表所示之遺產(下合稱系爭遺產)得由其依法 繼承,仍與被告黃穗寧、黃穗容為遺產分割協議,並將系爭 遺產均歸由被告黃穗寧單獨辦理繼承登記,進而使自身陷於 無資力之狀態,有害原告之系爭債權。爰依民法第244條第1 項、第4項規定提起本訴等語。聲明:㈠、被告間就系爭遺產 於107年9月26日所為遺產分割協議債權行為,及於107年10 月8日所為登記之物權行為,均應予撤銷;㈡、被告黃穗寧應 將系爭遺產於107年10月8日所為之所有權登記塗銷,回復為 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 二、被告則以:被告黃穗寧婚後對娘家仍多所付出,家中房貸、 稅賦、生活補助皆由其支應,被繼承人鍾京珠過世前,即交 代系爭遺產歸於被告黃穗寧,原告無理由提訴等詞置辯。聲 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予 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其對被告黃揚彪有系爭債權未獲清償,並取得臺灣 高雄地方法院98年度司執字第93658號債權憑證,而被繼承 人鍾京珠死亡時留有系爭遺產,被告黃揚彪為其繼承人卻與 被告黃穗寧、黃穗容為遺產分割協議,並將系爭遺產均歸由 被告黃穗寧單獨辦理繼承登記等情,已提出上開債權憑證、 建物與土地登記謄本、地籍異動索引資料、家事事件公告查 詢結果、戶籍謄本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19頁、第27至 35頁),並有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岡山地政事務所113年10月2 1日高市地岡登字第11371008800號函檢附之登記資料存卷可 查(見本院卷第47至91頁),故此部分事實,堪信屬實。 ㈡、惟「…現行民法所採之『當然繼承主義』,遺產之繼承係基於法 律之規定,繼承人之意思如何,在所不問。拋棄繼承制度, 旨在使繼承人得依其自由意思之決定,溯及地不取得此項財 產之權義。現行民法上之繼承雖財產之繼承,但亦直接涉及 到繼承人人格之自由及尊嚴。繼承人不拋棄繼承之決定,他 人固不得干預,繼承人決定拋棄繼承,對於單方面給予財產 利益加以拒絕,更是一種人格自由之表現…。拋棄繼承與債 權人撤銷權是二個獨立平行之制度,二者發生衝突之際,宜 權衡各個制度之目的及功能,以定其適用關係。繼承之拋棄 ,係法定之權利,以人格為其礎,旨在拒絕單方面賦予之財 產利益,債權人雖因債務人拋棄繼承之意思決定『得而復失』 ,受有『損害』,亦屬間接、反射之結果。因此在解釋上應認 為拋棄繼承具有身分性質,並屬拒絕受領利益之行為,非債 權人所得撤銷」(見前大法官王澤鑑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 ㈣十八拋棄繼承與詐害債權:四拋棄繼承制度之規範意義) 。是繼承之拋棄,縱屬財產行為,但只能間接地影響財產利 益(如債務人之不作為),此與須委諸債務人之自由意思者 (如贈與或遺贈之拒絕),均不得作為撤銷之對象。而就遺 產所為之分割協議,特定繼承人不為繼承之意思表示,係放 棄其取得之繼承財產權利,亦是就單方面給予財產利益加以 拒絕,自屬人格自由之表現,應可準用或類推適用前揭判決 要旨及學說法理。 ㈢、另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務人得聲請法 院撤銷之,民法第244條第1項雖有明文。但遺產分割協議, 既係繼承人間基於特定身分關係,就繼承之遺產如何分配所 為之協議,則繼承人於分割遺產時,除須考量被繼承人生前 意願、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之貢獻(有無扶養之事實)等外, 尚須衡酌家族成員間之感情、自主生活程度、祭祀承擔義務 等諸多因素,且依社會生活經驗及臺灣民間傳統,遺產由對 被繼承人負擔扶養義務者取得,要屬常見,繼承人間亦多以 之平衡彼此間債權債務關係(因均負擔扶養責任,未支出者 以遺產作為給付之意),又取得遺產者,將來需承擔長久之 祭祀義務同屬平常。況分割遺產,非僅單純對於被繼承人死 亡時之財產協議處分,尚涉及民法第1172條債務扣還、第11 73條受贈歸扣之計算結果。是以,被告黃揚彪在被繼承人鍾 京珠死亡後,縱使與其他繼承人協議而未取得系爭遺產或辦 理繼承登記,得否全然不顧各繼承人間扶養義務、祭祀義務 之分擔、債務之扣還、贈與之歸扣等情節,遽認其係將原先 繼承部分無償與其他繼承人,實非無疑。原告單以此為由, 並無視被告黃揚彪不為繼承之意思表示,亦係單方面就給予 財產利益加以拒絕,核屬人格自由之表現等情形,逕依民法 第244條第1項規定,請求本院撤銷系爭遺產之分割協議暨辦 理繼承登記等物權行為,已難憑採。 ㈣、再者,被繼承人鍾京珠之其他繼承人即被告黃穗容並非原告 主張之債務人,但其亦未就系爭遺產取得任何權利,則被告 黃揚彪與其他繼承人為遺產分割協議之目的,倘如原告所述 ,係為規避債務而有意損害系爭債權,焉有其他非原告主張 之債務人一併放棄繼承登記之理?循此,益難認原告主張被 告黃揚彪未辦理系爭遺產之繼承登記,係為規避債務而故意 以無償方式詐害原告之系爭債權等情為真。 ㈤、此外,民法撤銷訴權之行使目的,在於保全債務人原有之清 償能力,而非以增加債務人之清償力為目的。引原告主張系 爭債權之上開債權憑證觀察,可知被告黃揚彪在94年起即有 積欠債務而遭請求利息之情形存在,而鍾京珠係107年死亡 ,有除戶謄本可參(見本院卷第83頁),故原告與被告黃揚 彪在系爭債權成立之際,所評估者顯然不包含鍾京珠之任何 財產,此應無疑,是原告對被告黃揚彪取得繼承財產之期待 ,亦難認有加以保護之必要。從而,原告請求撤銷被告間就 系爭遺產所為之分割協議之債權行為,及以分割繼承為原因 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行為,均難認有理,應予駁回。又系 爭遺產之分割協議暨分割繼承登記之物權行為,既均無從撤 銷,原告請求被告黃穗寧應塗銷系爭遺產之繼承登記,同無 理由,併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第4項規定,請求:㈠ 、被告間就系爭遺產於107年9月26日所為遺產分割協議債權 行為,及於107年10月8日所為登記之物權行為,均應予撤銷 ;㈡、被告黃穗寧應將系爭遺產於107年10月8日所為之所有 權登記塗銷,回復為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均無理由,應予 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核與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無逐一論列之必要。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岡山簡易庭 法   官 楊博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 記 官 顏崇衛 附表:被繼承人鍾京珠之遺產 編號 種類 遺產 範圍 1 建物 高雄市○○區○○段0000○號 應有部分全部 2 土地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76/100000 3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4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5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6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7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8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9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10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11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12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13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14 土地 桃園市○○區○○段000地號 應有部分14/12096 15 存款 岡山郵局12,359元 16 機車 車牌號碼000-000號 17 機車 車牌號碼000-000號

2025-02-07

GSEV-113-岡簡-477-20250207-1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64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謝孟伶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謝孟伶自民國一百十四年二月三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謝孟伶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 信用卡契約、信用貸款,另向非金融機構、民間債權人借貸 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1,483,028元,因 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1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 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2月29日調解不成 立。茲因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為此,依法聲請准予裁 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 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間債 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礎, 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經濟 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能因 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際財 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究不 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所謂 「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收支 、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最基 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 ;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 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信用卡契約、信用貸款,另向非 金融機構、民間債權人借貸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1, 483,028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而於113年1月間向本院 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2 月29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1月15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 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 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 度司票字第16143號民事裁定及各債權人債權陳報狀等件存 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為軍職,依112年7月至113年6月薪資明細單所示,此 期間之實領薪資總額為462,476元,另領有年終、考績獎金7 3,905元,核每月平均薪資、獎金約44,699元,而其名下有1 輛104年間出廠車輛,於1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別為544,6 21元、588,376元,核112年度每月平均所得49,031元,現未 投保勞工保險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 保險人投保資料表、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113年6月19日陳報狀所 附薪資明細單、112年度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 附卷可憑,本院復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 已提出薪資明細單為證,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來源應非虛 罔,是以薪資明細單所示每月平均薪資、獎金共44,699元作 為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支出部分,聲請人主張需扶養父親,每月支出扶養費18,00 0元。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民法第1114條 第1款定有明文。查聲請人父親謝○○,其111、112年度申報 所得分別為0元、256,000元,名下無財產,於108年3月後已 未投保勞工保險等情,有戶籍謄本、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 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勞保局 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查詢結果、112年度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 得調件明細表等附卷可證。而扶養費用部分,依消債條例第 64條之2第1、2項,並參照民法第1118、1119條規定,其負 扶養義務之程度,亦應考量其目前身負債務之窘境,所負擔 之扶養義務能力,自非比一般,在無其他更為詳實之資料可 供佐證之情形下,故本院認定以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 標準16,040元之1.2倍19,248元為標準,則與2名手足分擔父 親扶養費後,聲請人每月應支出父親扶養費應以6,416元為 度(計算式:19,248÷3=6,416),聲請人就此主張支出18,0 00元,尚屬過高。而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 酌聲請人負債之現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 日常生活所需費用,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 生活標準之享受,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 2第1項規定,參酌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所公告歷年 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標準之1.2倍為 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 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 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9,900元,高於上開標準19,248元, 未釋明有較高支出之必要性,本院認應以上開標準列計為聲 請人全部必要生活費,較為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每月收入44,699元為其償債能力基準, 扣除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19,248元、扶養費6,416元後,尚 餘19,035元,而聲請人目前負債總額1,483,028元,以上開 餘額按月攤還結果,約6年半期間始能清償完畢,已逾消債 條例第53條第2項第3款所定6年清償期限,如加計利息負擔 ,其還款年限顯然更長,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 聲請本院准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 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 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規定甚明。本件聲請人 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 償,已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46條各款 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更生,洵屬 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庭 法 官 饒佩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2月3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03

CTDV-113-消債更-64-20250203-2

司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拍字第365號 聲 請 人 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佩真 代 理 人 農嘉禾 相 對 人 陳吉清 陳宣佑 陳瑞欽 債 務 人 陳正勝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拍賣抵押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准予拍賣。 程序費用新臺幣貳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院拍 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民法第873條定有明文 。此規定,依民法第881條之17規定,於最高限額抵押權準 用之。次按不動產所有人設定抵押權後,得將不動產讓與他 人,但其抵押權不因此而受影響,民法第867條,亦規定甚 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   ㈠相對人陳吉清及債務人陳正勝以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之不動 產,為擔保債務人陳正勝對聲請人現在(包括過去所負現 在尚未清償)及將來在本抵押權設定契約書所定最高限額 內所負之債務,包括借款、透支、保證、信用卡契約,先 後設定新臺幣(下同)520,000元、4,280,000元之最高限 額抵押權,擔保債權確定期日均為民國137年6月10日,債 務清償期依照各個債務契約所定清償日期,經登記在案。   ㈡嗣債務人陳正勝邀同相對人陳吉清為保證人於①107年6月19 日②107年7月20日向聲請人借款①420,000元②2,580,000元 ,借款期限至①127年6月19日②127年7月20日止,均按月平 均攤還本息。如未按期攤還本息時,借款人即喪失期限之 利益,應立即全部償還。詎債務人陳正勝自①113年8月19 日②113年8月20日起即未依約繳納本息,尚欠本金共2,211 ,494元及利息、違約金,經聲請人催繳未果,依約定本件 借款應視為全部到期。又債務人陳正勝已於113年9月2日 將如建物附表所示之不動產所有權以贈與為由移轉並登記 予相對人陳宣佑、陳瑞欽,然不影響聲請人權利。為此聲 請拍賣抵押物以資受償,並據其提出個人購屋貸款契約、 個人貸款綜合契約、催繳通知函、掛號郵件收件回執、放 款利率歷史資料表1件,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 約書、其他特約事項等件影本,撥還款明細查詢單、土地 及建物登記謄本等件正本為證。 三、聲請人本件聲請,經核尚無不合;且已據本院於113年12月9 日發函通知債務人陳正勝及相對人陳吉清、陳宣佑、陳瑞欽 於收受該通知後10日內,就本件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 權額陳述意見,該通知業已合法送達相對人陳吉清、陳宣佑 、陳瑞欽,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惟相對人陳吉清、陳宣佑 、陳瑞欽於收受該通知後,逾期迄今仍未陳述意見;債務人 陳正勝固於113年12月20日具狀陳述意見,陳稱其因案遭檢 察官於113年9月12日當庭逮捕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直至年 11月4日始遭釋放,故遲延繳納款項係因不可歸責事由所致 ,聲請人所為催告還款之書面是否生效,不無疑義,聲請人 尚不得拍賣本件抵押物等語。惟抵押權人聲請法院准許拍賣 抵押物之裁定屬非訟事件,就抵押權所擔保債權之範圍,採 形式審查。則觀聲請人於聲請時提出之個人購屋貸款契約、 個人貸款綜合契約,其上所載之債權確為前述其他約定事項 所載範圍內之債務,聲請人並已按債務人留存於聲請人處之 地址為書面通知,聲請人主張債權已屆清償期,要非無據。 次參聲請人復主張債務人陳正勝另有從債務未償狀況,亦已 提出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20911號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影 本等件為憑,則自形式以觀,前揭債權均在抵押權之擔保範 圍內,於債權屆期未受清償時,聲請人自得聲請就抵押物拍 賣取償。而本院前以陳述意見函通知債務人表示意見,該通 知函已合法送達債務人,債務人並陳述意見如前,此分別有 本院送達證書及債務人113年12月20日民事陳述意見暨聲請 閱卷狀在卷可佐,尚難謂債務人未受書面通知,併此敘明。 綜上,本件聲請拍賣抵押物之法定要件並無欠缺,應予准許 。債務人如猶爭執遲延還款是否係因不可歸責事由所致或聲 請人催告是否發生合法效力等事,因屬實體爭執,非訟法院 無從審酌,應另行提起訴訟以資解決,併予敘明。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3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 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關係人如就聲請所依據之法 律關係有爭執者,得提起訴訟爭執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司法事務官 項仁玉 附記:  一、聲請人、相對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後15日內,提出『相對人其他可供送 達之地址』;如相對人係法人,則應提出法人最新登記資 料( 例如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事項表) 及法定代理人最新現 戶戶籍謄本正本( 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事 欄請勿省略) ,以核對是否合法送達。( 否則無法核發確 定證明書)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証明書,聲請人 勿庸另行聲請。  四、拍賣抵押物係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相對人,相對人對 於聲請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聲請人、相對人獲本院之裁 定後,請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 向本院聲請裁定更正錯誤。    附表:          113年度司拍字第000365號 編號 土地坐落 面積 權利 範圍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平方公尺 001 臺南市 南區 龍崗段 1295 151.03 全部 所有權人:陳吉清 附表(建物)︰                       113年度司拍字第000365號 編號 建 號 建物門牌 基地坐落 建築式樣 主要建築 材料及 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 附屬建物 權利 範圍 一 層 二 層 三 層 屋頂突出物 騎 樓 合 計 面 積 單 位 主要 建築 材料 陽 台 面 積 單 位 001 159 臺南市○區○○路000號 臺南市○區○○段0000地號 3層樓房 鋼筋混凝 土造 38.49 61.08 61.08 5.82 20.69 187.16 平方公尺 鋼筋混凝土造 10.28 平方公尺 全部 相對人陳宣佑、陳瑞欽權利範圍各2分之1

2025-01-24

TNDV-113-司拍-365-20250124-2

家親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代墊扶養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141號 聲 請 人 A01 兼 上一人 法定代理人 A02 代 理 人 王元勳律師 李怡欣律師 相 對 人 A03 A04 共 同 代 理 人 劉宇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代墊扶養費事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裁 定移送前來(112年度家親聲字第2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A03、A04(以下相對人各逕稱其名, 合稱相對人)及第三人戊○○均為第三人丁○○、   乙○○○(以下合稱丁○○等2人)之子女,聲請人A02、A01(以 下聲請人各逕稱其名,合稱聲請人)則分別為戊○○之妻、子 。戊○○及A02(以下合稱戊○○等2人)前為日後締結婚姻,於 民國92年間先行共同購買○○市○○區○○路000號0樓房地(下稱 系爭房地),並登記予戊○○名下,嗣戊○○等2人於00年0月00 日結婚,丁○○等2人復自94年間起遷入系爭房地同住,繼丁○ ○自96年12月起至000年0月00日死亡止間、乙○○○自96年12月 起至聲請人於106年7月31日遷離系爭房地止間,因無財產維 持生活,均由戊○○等2人共同扶養,並負擔全部扶養費用。 又丁○○之子女為相對人、戊○○及第三人己○○、庚○○,均對丁 ○○負扶養義務,其等扶養義務分擔比例應各為1/5;乙○○○之 子女為相對人及戊○○,均對乙○○○負扶養義務,其等扶養義 務分擔比例應各為1/3。再丁○○等2人於上開受扶養期間內, 應以各年度新北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計算丁○○等2人各 年度每月所需扶養費。復相對人於丁○○等2人於如附表一、 二所示期間中,本應按其等應分擔扶養義務比例,以上開每 月扶養費數額,分別給付丁○○按如附表一所示「請求月數欄 」計算之扶養費共計各新臺幣(下同)148,052元(計算式 :740,262元÷5=148,052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及分別給 付乙○○○按如附表二所示「請求月數欄」計算之扶養費共計 各745,574元(計算式:2,236,723元÷3=745,574元,元以下 四捨五入),惟相對人均未給付上開扶養費,而悉由戊○○等 2人平均分擔,是相對人因戊○○等2人支付上開扶養費用,而 受有免於給付其等應分擔扶養費之利益,且無法律上之原因 ,本應返還戊○○等2人之代墊丁○○扶養費各74,026元、74,02 6元(計算式:148,052元÷2=74,026元)、代墊乙○○○扶養費 各372,787元、372,787元(計算式:745,574元÷2=372,787 元),復因戊○○已於111年6月5日死亡,由聲請人按應繼分 比例各1/2繼承戊○○上開代墊扶養費債權,是聲請人得請求 相對人各給付A02670,220元【計算式:74,026元+372,787元 +(74,026元+372,787元)÷2=670,22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A01223,407元【計算式:(74,026元+372,787元)÷2=2 23,407元,元以下四捨五入】。末縱認丁○○等2人於上開受 扶養期間中,A02未曾分擔扶養費,則丁○○等2人上開扶養費 即係由戊○○全部獨自負擔,是相對人本應返還戊○○之代墊丁 ○○扶養費各74,026元、74,026元、代墊乙○○○扶養費各372,7 87元、372,787元,復因戊○○死亡後,由聲請人按應繼分比 例各1/2繼承戊○○上開代墊扶養費債權,是聲請人得請求相 對人各給付A02446,813元、A01446,813元【(計算式:(74 ,026元+372,787元)÷2+(74,026元+372,787元)÷2=446,81 3元】。爰先位、備位均依不當得利及繼承之法律關係提出 本件聲請,並先位聲明:㈠相對人應各給付A01223,407元, 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㈡相對人應各給付A02670,220元,及自聲請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A02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另備位聲明:㈠相對人應各給付A 01446,813元,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相對人應各給付A02446,813元, 及自聲請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 之利息等語。 二、相對人則以:丁○○等2人於如附表一、二所示期間內,僅有 部分時間與戊○○等2人同住,且乙○○○斯時尚有○○業或○○等工 作收入及丁○○之老人津貼,足以支應丁○○等2人生活所需, 並無不能維持生活之情,尚無受扶養之權利,相對人實無給 付扶養費之必要,縱丁○○等2人曾同住戊○○名下系爭房地, 並有部分共同生活開銷,亦難憑此認戊○○等2人有為相對人 代墊給付扶養費。又戊○○等2人雖曾於申報所得稅時,將丁○ ○等2人列為扶養親屬,然此與丁○○等2人彼時有無受扶養權 利乙事並無關連。況丁○○等2人於如附表一、二所示期間內 ,並非均與戊○○等2人同住,戊○○等2人於非同住期間更無扶 養丁○○等2人之可能,且相對人亦會給與丁○○等2人款項使用 ,是聲請人主張丁○○等2人於上開期間均由戊○○等2人獨力扶 養,據此請求相對人返還代墊扶養費,自無理由等語,資為 抗辯,並聲明:聲請駁回。 三、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負扶養義務之順序,以 親等較近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為先,並應各自依其經濟能力, 分擔義務;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以不能維持生 活者為限,民法第1114條第1款、第1115條第1項第1款、第2 項、第3項、第111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不能維持生活 ,係指不能以自己財力維持生活者而言(最高法院112年度 台上字第452號判決意旨參照)。是以,受扶養權利人如為 直系血親尊親屬,雖毋須以無謀生能力為必要,然仍須不能 以自己之財力維持生活,始有受直系血親卑親屬扶養之權利 。 四、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丁○○等2人為夫妻,而丁○○之子女為相對人、戊○○ 、己○○及庚○○,乙○○○之子女則為相對人及戊○○等情,業據 提出親屬系統表及戶籍謄本為證(見本院卷一第227至245頁 ),且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㈡又乙○○○於審理時以證人身分具結證稱:伊及丁○○於92年至95 年底間,曾與戊○○等2人同住系爭房地,後來伊及丁○○遷居○ ○,嗣於99年間因丁○○生病,才又搬回系爭房地,伊及丁○○ 同住系爭房地期間,丁○○沒有工作,每月有老人津貼約3,00 0元,而伊原本在○○○○工作,每月薪水約26,000元,後來戊○ ○、A04於101、102年陸續生子,伊幫戊○○、A04帶小孩,戊○ ○、A04每月分別給伊5,000元、6,000元,後來伊於105、106 年間,因未再照顧A01,故戊○○就沒再給錢,繼伊未再為A04 照顧小孩後,A04迄今每月仍有給伊5,000元;伊於96年12月 至106年7月31日止間,以伊工作收入及丁○○之老人津貼,足 以支應伊及丁○○之生活費用,當時二人生活費用均係由伊負 擔,戊○○亦未曾給付伊額外之扶養費等語(見本院卷二第80 至83頁),是依乙○○○所證上情,丁○○等2人於如附表一、二 所示期間內,並非均與戊○○等2人同住,且乙○○○斯時尚有○○ 業或○○等工作收入及丁○○之老人津貼,足以支應丁○○等2人 生活所需,並無不能維持生活之情,是聲請人主張丁○○等2 人於如附表一、二所示期間內,均無財力維持生活,而有受 扶養之權利,尚非有據。  ㈢再證人丙○○雖於審理時證稱:伊曾於99年8月至100年3月間、 105年10月至106年6月間在系爭房地借住,第一次借住期間 在服兵役,只有放假時才會過去住,大概一個禮拜過去二次 ,一次大概二天,第二次借住期間因從事輪班制工作,每日 在家時間不固定,伊不知道上開二次借住期間中,丁○○等2 人有無工作,也不記得有無看過乙○○○照顧A04之小孩,伊在 第二次借住期間中,記得有看過一次戊○○拿錢給乙○○○買菜 ,多少錢伊不清楚等語(見本院卷二第84至86頁),而證人 甲○○亦於審理時證稱:伊於97年8月至98年9月間,曾在系爭 房地承租一房間,該房間原本為丁○○等2人所用,伊曾聽戊○ ○提及丁○○等2人係因避債而遷離該處,嗣伊搬離系爭房地後 ,丁○○等2人有搬回去住,詳細時間伊不清楚等語(見本院 卷二第118至120頁),則證人丙○○、甲○○雖均曾在系爭房地 居住,然證人丙○○、甲○○均不知悉乙○○○於其等各該居住期 間中有無工作,且證人丙○○固曾見聞戊○○給付乙○○○買菜錢 ,惟戊○○給付上開費用之可能原因多端,尚難據此逕認丁○○ 等2人已無維持生活之能力,另證人甲○○所證丁○○等2人因躲 避債務而遷離系爭房地縱令為實,然丁○○等2人是否積欠債 務未償,此與乙○○○斯時有無在外工作並以收入支應丁○○等2 人生活所需乙節,係屬二事,是依證人丙○○、甲○○所證上情 ,尚未能佐證乙○○○斯時確無工作收入,及丁○○等2人於如附 表一、二所示期間內,已無財力維持生活,而悉由戊○○等2 人給付扶養費,是聲請人執此主張,亦非可採。  ㈣至聲請人雖另以戊○○生前在與其他手足之對話紀錄中,已提 及丁○○等2人均係由戊○○等2人所扶養乙節,並提出對話紀錄 截圖為證(見本院卷一第309至319頁),然此僅係戊○○單方 提及之內容,該對話紀錄中並無其他手足肯認戊○○上開內容 之對話,尚難逕採為實。又乙○○○於100年至106年間名下幾 無所得申報資料乙節,固有乙○○○上開年度之綜合所得稅各 類所得資料清單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二第33至45頁),然該 所得資料清單亦僅列入稅捐機關查核列管之所得,且乙○○○ 於上開期間尚有為戊○○、A04○○所得收入乙情,業據前述, 自難憑此推論乙○○○斯時確無其他所得來源。至聲請人固另 主張戊○○等2人於96年至106年間申報所得稅時,曾將丁○○等 2人列為扶養親屬乙節,並提出歷年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資 料為據(見本院卷一第247至297頁),然上開資料僅係供作 戊○○等2人申報相關稅務之憑據,非逕可憑此證明丁○○等2人 於上開期間已無財力維持生活,況乙○○○斯時尚有未經列入 稅捐機關查核列管之所得,業據前述,是聲請人主張此節, 難認有據。  ㈤從而,聲請人未能舉證丁○○等2人於如附表一、二所示期間, 確有不能維持生活之情事,難認丁○○等2人具有受子女扶養 之權利,自難認戊○○等2人有何在上開期間為相對人墊付關 於丁○○等2人扶養費之事實,是聲請人據此請求相對人返還 代墊扶養費,洵非有據。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先位依不當得利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 相對人應各給付A01223,407元本息、A02670,220元本息;及 備位依不當得利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相對人應各給付A0 1、A02446,813元本息,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又A02雖另聲 請准予宣告假執行,惟A02上開請求業經駁回,況本件請求 返還代墊扶養費屬家事非訟事件,而家事事件法對家事非訟 事件並未設有假執行之相關規定,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之 規定,僅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而未準用民事訴訟法中關 於假執行之規定,而非訟事件法亦無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假 執行之規定,故A02聲請准供擔保宣告假執行,於法尚屬無 據,併予敘明。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核與裁 定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逐一論駁,附此敘明。   七、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宇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陳芷萱 附表一:(代墊丁○○扶養費附表) 編號 年度 每月扶養費 請求月數 各年度合計扶養費 1 96 17,987元 1 17,987元 2 97 18,358元 12 220,296元 3 98 17,950元 12 215,400元 4 99 18,421元 12 221,052元 5 100 18,722元 3.5 65,527元                總  計 740,262元 附表二:(代墊乙○○○扶養費附表) 編號 年度 每月扶養費 請求月數 各年度合計扶養費 1 96 17,987元 1 17,987元 2 97 18,358元 12 220,296元 3 98 17,950元 12 215,400元 4 99 18,421元 12 221,052元 5 100 18,722元 12 224,664元 6 101 18,843元 12 226,116元 7 102 19,131元 12 229,572元 8 103 19,512元 12 234,144元 9 104 20,315元 12 243,780元 10 105 20,730元 12 248,760元 11 106 22,136元 7 154,952元                總   計 2,236,723元

2025-01-24

PCDV-112-家親聲-141-20250124-1

消債清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5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許詩梅 代 理 人 王芊智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許詩梅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三日下午四時起開始 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許詩梅前向金融機構辦理消 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 )1,676,934元,因無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3月間向 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同 年4月11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 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 聲請准予裁定清算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等,致現 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1,676,934元,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 而於113年3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 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4月11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3月 12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 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等件 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未有工作收入,而其名下僅新光人壽保險解約金11, 120元,1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別為56,000元、89,600元 ,核112年度每月平均所得7,467元,現未投保勞工保險等情 ,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 、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8月28日新壽保全字第11 30003033號函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 以聲請人111、112年度所得甚低,現未投保勞工保險,則聲 請人主張其現未有工作收入,尚非不可採信。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4,00 0元,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甚多,自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聲請人現未有工作收入,應無法負擔目前負債總 額1,676,934元,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 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 院准予清算,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 ,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償,有如上述。從而,聲請人聲請 清算,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庭 法 官 吳保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1月23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1-23

CTDV-113-消債清-55-20250123-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