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共找到 49 筆結果(第 41-49 筆)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2045號 聲 請 人 楊欣濃(即楊恩儀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股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附表: 113年度司催字第002045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原持有人 001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5NX477376 6 1 164 楊欣濃 002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5NX530344 5 1 400 楊恩儀 附記: 一、聲請人得於聲請網路公告狀到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 本院網站公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 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告全文,具狀向法院聲請除權判決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申報權利期間請參照主文第四項內容。

2024-11-18

TPDV-113-司催-2045-20241118-2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2061號 聲 請 人 王彥中(即王長修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股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附表:                    113年度司催字第002061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6NX0603823 9 1 400 附記: 一、聲請人得於聲請網路公告狀到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 本院網站公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 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告全文,具狀向法院聲請除權判決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申報權利期間請參照主文第四項內容。

2024-11-07

TPDV-113-司催-2061-20241107-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洗錢防制法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聲再字第567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楊宇晨 代 理 人 唐于智律師 郭珮蓁律師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對本院110 年度金上重訴字第8號,中華民國110年9月23日第二審確定判決 (第一審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9年度金重訴字第3、15、16 號,起訴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8年度偵字第17828、2414 0、25910、25954、27379、28448號;追加起訴案號:同署109年 度偵字第10492、10493、11636、10494、11481號;併辦審理案 號:同署109年度偵字第24662號)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及停止刑罰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楊宇晨(下稱聲請人)對本院110年度 金上重訴字第8號判決(經最高法院以111年度台上字第716 號判決,以聲請人上訴不合法,駁回上訴確定,下稱原確定 判決)聲請再審,其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再審暨停止刑罰執 行聲請狀及刑事再審調查證據聲請狀所示。 二、按有罪之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 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人應受無罪、免訴、 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受判決人之利益, 得聲請再審;上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 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 證據,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是得據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聲請再審之新事實或新證據,固 不以有罪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未及調查斟酌者為限, 其在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或證據亦屬之,然該事 實或證據仍須於單獨觀察,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後,得 以合理相信其足以動搖原確定之有罪判決,使受有罪判決之 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 始足當之。申言之,所謂新事實或新證據,必須具備「新穎 性」及「明確性」要件,前者係以是否具有「未判斷資料性 」而定,與後者(或稱「顯著性」)重在證明力,應分別以 觀。依此原因聲請再審者,應提出具體之新事實或新證據, 由法院單獨或綜合案內其他有利與不利之全部卷證,予以判 斷,而非徒就卷內業已存在成立且經調查斟酌之證據資料再 行爭辯,或對於法院取捨證據之職權行使任意指摘,抑或對 卷內同一證據之證明力執憑己見徒事爭執。是以如提出主張 之新事實或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尚無法 對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產生合理懷疑,或不足以動搖原 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者,即無准予再審之餘地。 三、經查:  ㈠經本院調閱本案之案卷資料,認原確定判決依憑聲請人不利 於己之供述(見原確定判決第467頁),佐以其判決理由欄 所載之卷內證據資料,相互印證、補強,而據以認定聲請人 有其犯罪事實欄肆、二、㈠及三所示之違反洗錢防制法犯行 (見原確定判決第101至104頁),已詳述其採證認事之理由 (見原確定判決第478至482頁、486至493頁),並就聲請人 所辯如何不足採信,已斟酌卷內資料詳加指駁(見原確定判 決第493至498頁),所為論斷均有卷內資料可憑,從形式上 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誤情形存在。  ㈡聲請人固以如附件聲請狀所載之聲證資料為新事證,主張其 應受無罪判決或不另為無罪之諭知,而依刑事訴訟法第420 條第1項第6款聲請再審,惟查:  ㊀關於原確定判決事實欄肆、二、㈠所示聲請人共同違反洗錢防 制法部分:   ⒈聲證7至9、10-1、12、13、16部分:   ⑴原確定判決主要係依其本於相關卷附帳戶明細資料所彙整 之其附表丁及丁之一編號3、5、6之金流圖,認定聲請人 於民國108年6月3日前往銀行提領款項,其中新臺幣(下 同)1,579元及328元之來源分別為潤寅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潤寅公司)土地銀行000000000000號備償專戶(下 稱1371號專戶)及易京揚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易京揚公司 )土地銀行000000000000號備償專戶(下稱3196號專戶) ;另8萬1,131元之部分來源則為潤寅公司元大銀行000000 00000000號備償專戶(下稱6659號專戶);而依同案被告 楊文虎、莊淑芬、莊雁鈞、施娟娟、陳佳寧等人之自白, 佐以卷內相關補強證據(見原確定判決第410至412頁), 認定上開備償專戶內之款項均是潤寅集團佯以廠商名義所 為之還款;且依同案被告王音之所稱本案向銀行詐貸有「 借新還舊」情形(將嗣後詐貸取得之款項,佯以廠商名義 匯入備償專戶以償還先前舊債),據以認定上開備償專戶 之款項,係屬本案對銀行詐欺取財犯行之犯罪所得(見原 確定判決第478至479頁),核屬有據。潤寅集團既係以「 借新還舊」方式,將嗣後詐貸取得之款項,佯以廠商名義 匯入備償專戶以償還先前舊債,而非指示受害銀行將詐貸 所得款項直接撥入備償專戶,亦非另以其他合法資金償還 舊債,則聲請人提出上開1371號、3196號、6659號專戶之 往來明細(聲證7、12、13),主張並無銀行因遭詐貸而 直接撥款至該等備償專戶之紀錄;另提出共同被告林奕如 於109年7月8日第一審中陳述(聲證8)、楊文虎於109年3 月19日偵查中陳述(聲證9)及原確定判決彙整之其附表 辛(聲證10-1),主張潤寅集團於涉案期間尚有正當營業 收入、租金收入及民間借款等,縱令不虛,亦均不影響原 確定判決上開認定。   ⑵潤寅集團為營造匯至備償專戶之款項為其對廠商應收帳款 之假象,除佯以廠商名義匯款外,並事先向各該配合廠商 寄發存證信函,例如於105年2月4日寄發存證信函予泰豐 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豐公司),宣稱其對泰豐公司 之所有應收帳款債權已全數移轉予元大銀行,以營造其於 106年8月3日以泰豐公司名義匯款2,283萬355元至6659號 專戶(見原確定判決之附表丁之一編號6)為其對該廠商 應收帳款之假象,有該存證信函可稽(見108年度他字第8 328號卷二第177至179頁)。至於聲請人提出卷附潤寅公 司向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纖公司)寄發之 存證信函(聲證16),係因潤寅集團佯稱其應收帳款之對 象非僅泰豐公司,基於同一犯罪手法,而有另向不同配合 廠商分別發文之情事,聲請人以該另件存證信函之發文對 象為新纖公司,主張上開以泰豐公司名義匯款2,283萬355 元之動機不明,與上述⑴之本案詐貸手法不同,不能認為 泰豐公司之匯款與本案詐貸有關云云,不足為聲請人有利 之認定,難認符合再審之要件。   ⒉聲證6、14、15部分:   ⑴依潤寅公司土地銀行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0243號帳 戶)之往來明細(見109金重訴3卷五十三第218頁,同聲 證6),該帳戶於106年4月19日之餘額796元;於106年6月 21日存款利息收入7,461元(餘額8,257元);於108年4月 26日從1371號專戶匯入本案犯罪所得1,579元(餘額9,836 元);同日隨後從另一備償專戶匯入983元(餘額10,819 元);嗣被告於108年6月3日現金提領10,800元(餘額19 元),原確定判決因而認定被告所提領之10,800元,其中 1,579元之來源為本案犯罪所得(見原確定判決附表丁之 一編號3),自屬有據。蓋被告所提領之10,800元,並未 明確特定係來自何筆存入之款項,原確定判決依存入時間 之先後,認定其資金來源為上開796元、7,461元、1,579 元及最後存入983元中之964元(796元+7,461元+1,579元+ 964元=10,800元),為法院認定事實職權之適法行使,難 謂有誤。聲請人提出上開0243號帳戶之往來明細(聲證6 ),以該帳戶最後尚有餘額19元,主張應扣除該餘額,而 僅1,560元(1,579元-19元)與詐貸有關云云,難認符合 再審之要件。   ⑵依潤寅公司元大銀行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6568號 帳戶)之往來明細(見110金上重訴8卷十第105頁,同聲 證14),該帳戶於106年8月1日之餘額8,873,741元;於10 6年8月2日元大銀行因本案遭詐貸而匯入866萬元;於106 年8月2日至3日先後支出21,650元、3,000,040元、14,170 ,160元、22,320元;於106年8月3日從6659號專戶匯入本 案犯罪所得11,420,355元;於106年8月4日先後支出28,96 8元、27,975元;於106年8月4日元大銀行因本案遭詐貸而 匯入1,119萬元;嗣於106年8月4日匯出1,510萬元至潤寅 公司上海銀行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0018號帳戶) ,原確定判決因而認定上開匯出至0018號帳戶之1,510萬 元之來源,為元大銀行因本案遭詐貸及從6659號帳戶匯出 之本案犯罪所得(見原確定判決附表丁之一編號6),即 屬有據。蓋6568號帳戶於元大銀行匯入1,119萬元前,自1 06年8月2日至4日間,支出數筆款項合計17,271,113元(2 1,650元+3,000,040元+14,170,160元+22,320元+28,968元 +27,975元),均未明確特定係來自何筆存入之款項,原 確定判決依存入時間之先後,認定此部分資金來源為上開 餘額8,873,741元及元大銀行匯入866萬元中之8,397,372 元(8,873,741元+8,397,372元=17,271,113元);嗣同一 帳戶於106年8月4日匯出1,510萬元,亦未明確特定係來自 何筆存入之款項,原確定判決依存入時間之先後,認定其 資金來源為上開元大銀行因遭詐貸而匯入866萬元於支出 其中8,397,372元後之餘額262,628元、從6659號專戶匯入 之本案犯罪所得11,420,355元及元大銀行因遭詐貸而匯入 1,119萬元中之3,417,017元(262,628元+11,420,355元+3 ,417,017元=1,510萬元),為法院認定事實職權之適法行 使,當屬有據。聲請人提出上開6568號帳戶之往來明細( 聲證14),主張該帳戶於106年8月4日匯出1,510萬元之來 源,與元大銀行撥貸866萬元無關;且主張從6659號專戶 匯入11,420,355元等款項非屬犯罪所得,上開匯出之1,51 0萬元中,僅3,417,017元為本案犯罪所得云云,無非就原 確定判決已調查之證據及證據取捨再事爭執,均難認符合 再審之要件。   ⑶依潤寅公司上海銀行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0018號 帳戶)之往來明細(見110金上重訴8卷十第67至68頁,同 聲證15),該帳戶於106年7月5日之餘額77,131元;於106 年8月4日從6568號帳戶匯入1,510萬元;於106年8月7日先 後支出15,095,000元、500元;於106年12月21日利息收入 132元;於107年4月24日支出500元;於107年6月21日及12 月21日利息收入33元、33元;嗣被告於108年6月3日現金 提領81,300元(餘額29元),原確定判決因而認定被告所 提領之81,300元,其中81,131元(1,510萬元-[106年8月7 日至107年4月24日合計支出15,096,000元-106年7月5日餘 額77,131元])之來源為本案犯罪所得(見原確定判決附 表丁之一編號6),自有所本。蓋上開帳戶於106年8月7日 至107年4月24日支出數筆款項合計15,096,000元(15,095 ,000元+500元+500元),均未明確特定係來自何筆存入之 款項,原確定判決依存入時間之先後,認定此部分資金來 源為上開餘額77,131元及從6568號帳戶匯入1,510萬元中 之15,018,869元(77,131+15,018,869元=15,096,000元) ;嗣被告於108年6月3日現金提領81,300元,亦未明確特 定係來自何筆存入之款項,原確定判決依存入時間之先後 ,認定其資金之來源為上開從6658號專戶匯入1,510萬元 於支出15,018,869元後之餘額81,131元及嗣後利息收入之 其中169元(81,131元+169元=81,300元),為法院認定事 實職權之適法行使。聲請人提出上開0018號帳戶之往來明 細(聲證15),主張該帳戶於106年8月4日匯入1,510萬元 之犯罪所得已於106年8月7日支用完畢,並以被告所提領 之現金81,300元,應扣除上開帳戶利息收入計198元、匯 入1,510萬元前之餘額77,131元、提領後之餘額29元,僅 其中3,942元(81,300元-198元-77,131元-29元)與詐貸 有關云云,無非徒憑己見,再為爭執,均難認符合再審之 要件。   ⒊聲證10-2、17、18-1至18-4、19-1至19-5部分:   ⑴原確定判決主要係依聲請人之供述、證人莊淑芬、林奕如 等人之證述及相關通訊對話擷圖,認定聲請人對於共同被 告王音之等人詐欺銀行之犯行業已知悉,且知悉其於108 年6月3日從潤寅集團各公司帳戶提領之款項係違反銀行法 之犯罪所得,卻仍與王音之等人共同為上開提領現金以變 更特定犯罪所得之行為,據以認定聲請人有隱匿上開犯罪 所得來源之洗錢犯意及犯行(見原確定判決第443至445頁 、479至482頁)。至於聲請人有無參與潤寅集團之經營、 王音之等人自始謀議時是否在場、前往銀行提款之動機等 ,均與上開認定無必然關聯,是聲請人提出共同被告林奕 如、莊淑芬、黃呈熹、王音之於偵查、第二審中之陳述( 聲證19-1至19-5),主張其未參與潤寅集團之經營、王音 之等人與黃呈熹討論本案事宜時未在場、受父母要求前往 銀行提款等情,經核均不足動搖原確定判決上開事實認定 。其徒以原確定判決案內已存在且經調查斟酌之事證,爭 辯無洗錢之犯意云云,難認符合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 第6款所稱新事實、新證據之要件。   ⑵聲請人提出原確定判決附表五之1(聲證10-2)、相關存匯 款等單據(聲證17)、共同被告林奕如、張力方、陳姵伃 及證人陳奕伸之陳述(聲請18-1至18-3),主張事後其有 支付貨車運費6萬元、輾轉交付林奕如、張力方之具保金 額40萬元、50萬元云云。惟所指款項是否係以聲請人所提 領之本案犯罪所得支付,已屬有疑,且聲請人既有隱匿本 案犯罪所得來源之洗錢犯意,並與王音之等人共同為上開 提領現金以變更特定犯罪所得之行為,其洗錢犯行即已構 成,事後如何處分該犯罪所得,不影響犯罪之成立,難認 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上開事實認定。至於聲請人提出潤寅 公司國泰世華銀行000000000000號、潤琦實業有限公司( 下稱潤琦公司)國泰世華銀行00000000000號帳戶往來明 細(聲證18-4),主張上開帳戶於案發後分別有餘額11萬 6,213元、1萬413元,縱令屬實,該等帳戶均非本案認定 聲請人違反洗錢防制法提領現金之帳戶,以此爭辯本案並 無洗錢之犯意云云,亦難認符合再審之要件。  ㊁關於原確定判決事實欄肆、三所示聲請人共同違反洗錢防制 法部分:   ⒈聲證2至4、8、9、10-1、10-2、19-1至19-4、20、21-1至2 1-3、22至27、28-1至28-4、29-1至29-3、30至33、34至3 7、40部分:   ⑴原確定判決主要係依聲請人及共同被告王音之、莊淑芬、 林奕如、楊文海、楊廖素端、楊文虎、證人葉秀敏及蕭良 政等人之供證,佐以相關不動產查詢資料、異動索引查詢 資料所示之登記期間,及其附表乙及乙之一所示向銀行詐 貸之期間及金額、其附表甲所示受害銀行之撥款期間及尚 未返還之詐貸金額、其附表庚所示保險契約之給付保險費 時間及其本於卷附潤寅集團各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 報核定通知書、相關統一發票明細及財政部函文所彙整之 其附表辛所示潤寅集團用以營運之資金係來自向銀行詐貸 所得之高額比例,並衡酌潤寅集團以正常經營方式取得之 資金,依常情應係作為公司營運之用。至於相關另登記於 私人之不動產、保險契約,即係以詐貸取得之不法資金支 應,否則如將公司正常經營方式取得之資金用以購買相關 登記私人名下之不動產、保險契約,豈非另涉業務侵占等 罪嫌等由,據以認定南投縣○○市○○路0○0號建物(下稱南 投不動產)、其附表己所示坐落新竹縣湖口鄉之不動產( 下稱新竹湖口不動產)及其附表庚所示扣案物編號BD11-1 、BD11-4、BD11-5、BD11-6、BD11-7、BD11-8、BD11-10 、BD11-12之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山人壽 公司)保險契約,均係共同被告王音之等人違反銀行法詐 欺銀行犯罪所得而變得之財物(見原確定判決第486至491 頁),其採證認事,尚屬有據。又潤寅集團既非以正常資 金支付上開款項,則聲請人提出共同被告林奕如於109年7 月8日第一審中陳述(聲證8)、楊文虎於109年3月19日偵 查中陳述(聲證9)及原確定判決彙整之其附表辛(聲證1 0-1),表明潤寅集團於涉案期間尚有正當營業收入、租 金收入及民間借款等;另提出南投不動產登記資料(聲證 20),聲稱在興建完成及支付工程款之期間(即99年)潤 寅集團之正當營業收入遠超過所需工程款,其無洗錢云云 ,經核均不影響原確定判決之上開認定。   ⑵聲請人依原確定判決附表五-1(聲證10-2)及共同被告莊 淑芬之訊問筆錄(聲證21-3),主張莊淑芬係自99年5月 起始任職於潤寅集團,如何能得悉任職「前」潤寅集團款 項支用情形,否認所證南投不動產是用潤寅公司的錢所買 等語(聲證21-2)之可信性。惟原確定判決認定南投不動 產係於「97年7月至100年8月」間建造完成(見原確定判 決第487頁),可見共同被告莊淑芬到職潤寅集團之時, 南投不動產工程仍在進行中,以莊淑芬係潤寅集團出納並 負責資金調度之身分,所為資金運用之證述尚無不可信之 情事,原確定判決因而綜合採為證據之一,經與其他卷內 事證相互勾稽而為南投不動產係潤寅集團詐貸取得之不法 資金所購之事實認定,即屬有據。此外,聲請人主張購置 新竹湖口不動產之資金來源主要來自第一銀行大溪分行之 貸款,而與本案詐貸無關,且該不動產之租金已足夠支付 第一銀行大溪分行貸款,不會動用潤寅集團帳戶內之款項 云云,業經原確定判決調查斟酌後,明確論述其不可採之 理由(見原確定判決第495至496頁),其再以前詞爭辯, 並提出王音之、林奕如、葉秀敏、聲請人、蕭良政、楊文 海、楊廖素端、楊文虎、莊淑芬等人之陳述(聲證21-1、 22、24至26、28-1至28-4、29-1至29-3、30、31)及卷附 第一銀行大溪分行貸款表格欄(聲證23),核屬對於原確 定判決經調查斟酌之證據資料再予爭執,及對於法院取捨 證據之職權行使任意指摘,均難認符合再審之要件。   ⑶聲請人提出扣案請款明細及支票明細資料(聲證40),主 張潤寅公司興建南投不動產之工程款,係以ICBC銀行(即 現在兆豐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為付款人之支票進 行付款,縱令不虛,然上開支票僅屬支付工具而已,無礙 其款項來自本案詐欺犯罪所得之認定,亦不足以動搖原確 定判決上開事實認定。   ⑷聲請人另主張其於97年至100年間已善意取得南投不動產之 所有權,依據105年12月28日修正前洗錢防制法規定,該 不動產非屬他人特定犯罪所得云云,業經原確定判決調查 斟酌後明確論述其不可採之理由(見原確定判決第493至4 94頁),其提出共同被告林奕如、莊淑芬、黃呈熹、王音 之等人之陳述(聲證19-1至19-4、32)及相關不動產異動 索引查詢資料(聲證33),再行爭辯上情,難認符合再審 之要件。參以共同被告楊文虎陳稱:南投不動產是我太太 (指王音之)用我女兒(指聲請人)的名字借名登記等語 (見109年度金重訴字第3號卷六第153頁);共同被告林 奕如亦稱:南投房子是掛名在聲請人名下等語(見109年 度金重訴字第3號卷二十三第174頁),與原確定判決認定 南投不動產係借名登記在聲請人名下(見原確定判決第10 2頁),並無不合,亦無從作為再審之合法理由。   ⑸原確定判決係依證人羅淑蕾所證:我於000年0月間與聲請 人及王振賢討論南投不動產過戶事宜,之前王音之有向我 借錢,並且開支票給我,聲請人在支票後面背書……我們協 商結果就是聲請人將南投不動產及其坐落土地之所有權登 記給我兒子,我幫聲請人償還中租迪和公司的1,200萬元 借款,然後我也塗銷聲請人對2張面額1,000萬元支票之背 書責任,並抛棄對聲請人所有債務請求等語,據以認定聲 請人此部分犯洗錢罪所移轉處分之財物,供其償還私人債 務3,200萬元(中租迪和公司1,200萬元+支票背書1,000萬 元×2張),扣除土地部分之原始購買價金1,200萬元,是 聲請人應有取得2,000萬元(3,200萬元-1,200萬元)之財 產上利益(見原確定判決第492頁、597至598頁),自屬 有據。況洗錢防制法之洗錢罪,非以獲有財產上不法利益 為其構成要件,本案聲請人移轉處分南投不動產,究竟有 無獲有多少不法利益,無礙其洗錢罪名之成立。故聲請人 提出陳榮哲、羅淑蕾、王音之等人之陳述(聲證27、34、 36)及卷附LINE通訊對話紀錄(聲證35),爭辯上開支票 背書係屬偽造、票據債務已經清償云云;另以土地價值應 遠高於房屋、近十數年間土地市價飆升等由,爭執原確定 判決僅扣除土地部分之原始購買價金1,200萬元為不當云 云,均無從使聲請人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確定判 決所認罪名之判決,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 所定之再審要件不合。此部分既與再審要件不合,聲請人 聲請傳喚王音之,擬證明羅淑蕾所提之支票債務業已清償 (見本院卷第319頁),即無必要。至於聲請人空泛表示 上開票據債務已清償及南投不動產工程款與本案詐貸無關 之資料,事後據悉應係在:①從共同被告林其宏處扣得之 文件資料;②從共同被告林奕如處扣得之隨身碟及硬碟;③ 第一銀行劍潭分行109年11月19日字一劍潭字第00086號回 函檢附之光碟中云云(見本院卷第8至9頁,即所謂聲證2 至4),然各該事證均為存在卷內之證物、光碟、硬碟, 業經原確定判決踐行調查程序,聲請意旨臆稱上開證據資 料可證上開票據債務已清償及南投不動產工程款與本案詐 貸無關,而未說明具體內容並釋明其與待證事實之關聯性 ,難認有何調查之必要性,附此敘明。   ⑹聲請人以其委託陳榮哲律師就新竹湖口不動產之其中4戶與 葉秀敏簽立之協議書僅限於所有權狀,尚未著手移轉上開 不動產之所有權云云,業經原確定判決調查斟酌後明確論 述其不可採之理由(見原確定判決第496頁)。又上開協 議書固記載:「乙方(指葉秀敏)同意,於民國108年8月 2日星期五以前,以現金給付之方式給予甲方新臺幣85萬 元」、 「甲方(指聲請人)同意當場將其手上所持有之 系爭四間建物之建物所有權狀及土地所有權狀正本均交予 乙方,俾乙方辦理移轉登記事宜。乙方於辦理移轉登記前 應自行與蕭良政、楊文海、楊廖素端三人妥善溝通,甲方 不介入處理溝通事宜」等語(見108年度偵字第17828號卷 六第429頁),惟依相關通訊對話紀錄所示,聲請人於上 開協議書簽訂之隔日立即將協議內容告知上開不動產之登 記名義人楊廖素端,並稱「知道二嬸想急著解決」,楊廖 素端回覆「這房子本就有紛爭,盡早脫手,省的夜長夢多 」(同上卷第293頁),亦可見聲請人已知悉楊廖素端等 人將會配合移轉登記,客觀上確已具備掩飾、隱匿本案犯 罪所得之高度可能性,原確定判決因而認定其已著手洗錢 ,難認有誤。聲請人提出證人陳榮哲之陳述(聲證27)及 上開協議書(聲證37),再行爭辯未著手洗錢云云,難認 符合再審之要件。  ⒉聲證38-1至38-5、39-1至39-5部分:    原確定判決主要係依聲請人之供述、證人陳榮哲、羅淑蕾 、王音之等人之證述及相關通訊對話擷圖,認定聲請人對 於共同被告王音之等人詐欺銀行之犯行業已知悉,且知悉 南投不動產、新竹湖口不動產其中4戶及南山人壽公司保 險契約均係違反銀行法詐欺銀行犯罪所得變得之財物,卻 仍共同為處分行為,據以認定聲請人主觀上有掩飾、隱匿 上開犯罪所得來源之洗錢犯意(見原確定判決第443至445 頁、491至493頁),當屬有據。聲請人援引上開供述證據 ,另提出王音之、張力方、林奕如、羅淑蕾、陳榮哲、莊 淑芬、黃呈熹等人之陳述(聲證38-1至38-5、39-1至39-5 ),主張其處理南投不動產、新竹湖口不動產及南山人壽 公司保險契約之目的,係為處理潤寅集團及父母對外積欠 債務以避免自己人身安全遭受危害云云,均不足以動搖原 確定判決上開事實認定,其憑以爭辯主觀上並無洗錢之犯 意云云,亦難認符合再審之要件。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所舉之新事實、新證據,無非係對已 存在成立且經調查斟酌之證據資料再行爭辯,或對於法院取 捨證據之職權行使任意指摘,徒憑己見而為相異評價之主張 ,顯不足以動搖原確定判決所認定之罪名及事實,難認其應 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確定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與 其主張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第6款之再審要件不合,應 予駁回。再審之聲請既經駁回,停止刑罰執行之聲請無所附 麗,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第220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孟宜 法 官 張紹省 法 官 朱嘉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亮潔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7   日

2024-11-07

TPHM-112-聲再-567-20241107-1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2036號 聲 請 人 蕭燕(即蕭光辰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股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菀茹           附表:                  113年度司催字第002036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78NX104403 9 1 400 002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79NX143719 9 1 40 003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0NX214305 0 1 44 附記: 一、聲請人得於聲請網路公告狀到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 本院網站公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 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告全文,具狀向法院聲請除權判決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申報權利期間請參照主文第四項內容。

2024-11-05

TPDV-113-司催-2036-20241105-1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1985號 聲 請 人 邱清榮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股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附表:                  113年度司催字第001985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76NX008767 5 1 690 002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4NX390240 7 1 72 003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5NX467797 0 1 79 004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6NX0538698 2 1 87 附記: 一、聲請人得於聲請網路公告狀到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 本院網站公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 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告全文,具狀向法院聲請除權判決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申報權利期間請參照主文第四項內容。

2024-10-28

TPDV-113-司催-1985-20241028-1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1946號 聲 請 人 陳天適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股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菀茹           附表:                   113年度司催字第001946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71NX004467 7 1 454 002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79NX115982 1 1 101 003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0NX186375 2 1 111 004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1NX275988 4 1 122 005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4NX387747 5 1 81 006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5NX465597 8 1 89 007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6NX0536668 1 1 98 008 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74-NX-00015203-8 1 385 009 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74-NX-00022186-3 1 335 附記: 一、聲請人得於聲請網路公告狀到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 本院網站公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 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告全文,具狀向法院聲請除權判決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申報權利期間請參照主文第四項內容。

2024-10-23

TPDV-113-司催-1946-202410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1301號 聲 請 人 楊健明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股票)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728號公示催告。 二、按於一定期日或期間內,應為意思表示或給付者,其期日或 其期間之末日,為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時,以其休 息日之次日代之,民法第122條定有明文。本件所定申報權 利期間,因原末日即民國113年8月17日為休息日,故順延至 113年8月19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利。又聲請人雖於期間 屆滿前即行聲請,惟依民事訴訟法第545條第1項但書規定, 其聲請亦有效力,應予准許,附此敘明。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本文,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79NX000000 0 1 100

2024-10-18

TPDV-113-除-1301-20241018-1

家繼訴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家繼訴字第50號 原 告 蘇○○ 住南投縣○○鄉○○巷0號 訴訟代理人 王士銘律師 被 告 陳○○ 陳○○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何明諺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就被繼承人陳進上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其分割方法如 附表一「分割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依如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例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次 按分割遺產之訴,是以繼承人全體請求法院裁判分割遺產之 權利為訴訟標的,除符合民法第828條、第829條規定,經全 體公同共有人同意,得僅就特定財產為分割外,法院應將整 個遺產為一體列為分割範圍。法院認原告請求分割遺產為有 理由,即應依法定其分割方法,而遺產內容或範圍為何,繼 承人倘有爭議,要屬當事人之攻擊防禦方法,應由法院於定 遺產分割方法前調查認定,尚非訴訟標的。故倘繼承人就他 繼承人起訴請求分割同一被繼承人之遺產,就遺產範圍、分 割方法有所爭執,無涉訴之變更或追加,法院無庸另為准駁 之諭知(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844號、111年度台上字 第887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故當事人關於遺產範圍、分 割方法主張之變更、增減,均屬補充或更正法律或事實上之 陳述,尚非訴之變更、追加。查原告原起訴請求分割被繼承 人陳進上所遺如起訴狀附表二(詳卷一第27頁)所示遺產, 嗣於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更正主張被繼承人陳進上之遺產 範圍如本判決附表一所示(詳卷一第435-437頁)。核原告前 揭所為係補充或更正關於遺產範圍之事實上陳述,非屬訴之 變更或追加,先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與被繼承人陳進上為配偶,陳進上於民 國110年5月2日死亡。被告二人則為陳進上與他人所生之子 女,其等與原告均為陳進上之繼承人,應繼分各三分之一。 陳進上留有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而原告於陳進上死後曾為 其支出喪葬費用,另為其清償車貸、房貸,合計支出新臺幣 (下同)1,109,515元,上開債務應由全體繼承人共同分擔 ,是本件原告主張如附表一編號1至3所示之不動產、編號4 至5所示之汽車均應變價分割,並由被告二人再各給付原告4 3,097元,或自變價分割所得價金中優先扣還予原告後,再 由兩造依應繼分比例分配價金;編號11至15所示之提存金及 存款則由原告單獨取得;其餘存款及股票則由兩造按應繼分 分別共有。並聲明:㈠兩造就被繼承人陳進上所遺如附表一 所示遺產,應依原告113年5月8日民事變更訴之聲明狀所列 附表一分割方法欄分割(本院卷一第435至437頁);㈡訴訟 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應繼分欄所示比例負擔。 二、被告則以:被告二人於陳進上死後亦有共同清償其房貸488, 427元,上開債務應由全體繼承人共同分擔。但附表一編號1 至3所示之不動產為陳家祖厝,若變價分割將淪為外人所有 ,故希望按兩造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至編號4、5所 示之汽車,被告亦同意變價分割;編號6至23所示之存款及 股票則宜由原告獨得,再由被告二人給付原告代償債務之差 額42,370元,較為簡便等語。並聲明:㈠兩造就被繼承人陳 進上所遺之遺產,應依被告甲○○、乙○○所提出之分割方案分 割;㈡訴訟費用由兩造依附表二應繼分欄所示比例負擔。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被繼承人陳進上於110年5月20日死亡,繼承人為兩造,應繼 分如附表二所示,所遺遺產則如附表一編號1至23所示。 ㈡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及喪葬費用已各由兩造清償完畢,清償金 額詳如本院卷一第441頁附表所示(亦即原告已清償喪葬費用 108,600元、車貸280,000元、房貸各63,428、657,487元, 共計1,109,515元;被告2人則已清償房貸共計488,427元)。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 訂定者,不在此限,民法第1164條定有明文。次按公同共有 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 。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 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 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⑴ 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 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⑵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 ,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 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別規定甚明。 又終止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應以分割方式為之,將遺產之 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係屬分割遺產 方法之一(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748號裁判意旨參照) 。本件被繼承人陳進上留有如附表一編號1至23所示之遺產 ,為兩造所不爭執,兩造既無法達成分割遺產之協議,上開 遺產亦無因法律規定或契約訂定而不能分割之情形,原告請 求裁判分割,於法即無不合。    ㈡再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原則上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 權利義務,且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 有,此為民法第1148條、第1151條所明定,該承受被繼承人 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者,不以積極或消極財產為限,即為 財產上之一切法律關係,若非專屬被繼承人之地位、身分、 人格為其基礎者,亦當然移轉於繼承人承受。是被繼承人所 遺不動產、有價證券、債權、債務等,自有為一體分割,分 配於繼承人之必要(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296號、109 年度台上字第1465號判決意旨參照)。另關於遺產管理、分 割及執行遺囑之費用,由遺產中支付之,民法第1150條定有 明文。又被繼承人之喪葬費用既為完畢被繼承人之後事所不 可缺,復參酌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項第9款亦規定被繼 承人之喪葬費用由繼承財產扣除,應由遺產負擔之。準此, 被繼承人死亡前所負擔債務,應以遺產為清償,被繼承人有 關之喪葬費用、遺產管理、遺產分割及執行遺囑之費用,不 僅為繼承人個人之利益,且遺產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亦 受利益,此費用應由遺產中支付。再連帶債務人相互間,除 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擔義務。又連帶 債務人中之一人,因清償、代物清償、提存、抵銷或混同, 致他債務人同免責任者,得向他債務人請求償還各自分擔之 部分,並自免責時起之利息。前項情形,求償權人於求償範 圍內,承受債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民 法第280條前段、第281條分別定有明文。  ㈢分割方法:  1.就附表一編號1至3不動產部分,原告雖認為其與被告2人涉 訟已久,無法與被告2人維持共有關係,主張變價分割等語( 詳卷二第33頁)。然依上開規定,不動產分割應以原物分配 為優先,佐以被告2人已表示該不動產係祖厝,並有親戚居 於附近,被繼承人生前亦希望不落入外人手上等語(詳卷二 第33頁),本院審酌上開不動產係完整之土地建物,並非難 再利用之畸零地,以原物分配亦無困難,且多數共有人對該 不動產仍有深厚情感,基於其性質、經濟效用及公平原則, 認將其公同共有關係依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分割改為分別共有 ,除於法無違外,亦不損及共有人之利益,況原告取得分別 共有後,對於所分得之應有部分亦得以自由單獨處分、設定 負擔,對其權利並無影響,故認將附表一編號1至3之不動產 按附表二應繼分比例以分別共有方式分割,自屬適當公平。  2.至附表一編號4至23所示汽車、存款及股票,本院審酌兩造 皆表示:同意將提存金及存款分配與原告單獨所有,且因此 部仍不足以抵償被繼承人債務,故將剩餘之汽車、股票均予 以變價後,扣還原告超額抵償債務部分,餘款再依應繼分比 例分配等語(詳卷二第33頁);衡酌兩造同意之上開方案於分 配上並無困難,亦可簡化此部遺產分割後之法律關係並發揮 其價值,且不損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爰尊重當事人之意願 ,將此部分遺產依附表一「分割方法」欄位所示之方式加以 分割,此部分割方法詳述如下:  ⑴首先,被繼承人之債務及喪葬費用共計1,597,942元,其中1, 109,515元為原告所清償,488,427元為被告2人所清償,此 為兩造所不爭執(詳卷一第441頁)。依上開說明,喪葬費用 本應由被繼承人遺產支付,而被繼承人之債務,若原告有超 額抵償部分,亦應由被告2人自其等所繼承之遺產範圍內給 付予原告。  ⑵準此,本件自應依兩造前述之意見,先將附表一編號11-23之 提存金與存款分配予原告單獨所有,以扣還其所清償之喪葬 費用及被繼承人之債務。嗣原告取得上開扣還之提存金及存 款後,應再計算被繼承人剩餘之債務總額(即被繼承人原喪 葬費用及債務之總額,扣除前開扣還與原告之金額後之餘額 ),以及兩造此際依其應繼分仍應分擔之被繼承人債務金額 ,此時若原告仍有超額負擔,則其就剩餘遺產(即附表一編 號4-10之汽車與股票)所能分配之數額,即為其就剩餘遺產 依其應繼分(即3分之1)所能分得之金額,加計其超額負擔之 債務數額,剩餘之遺產再由被告2人平均分配(因被告2人之 應繼分相同)。  ⑶基此,本件應先將附表一編號11-23之提存金與存款(均不含 利息,共計472,647元)分配予原告單獨所有(利息部分則由 兩造依其應繼分比例分配),以抵償其所清償被繼承人之債 務及喪葬費用,此時被繼承人剩餘之債務總額尚餘1,125,29 5元(計算式:1,597,942元-472,647元=1,125,295元),此際 兩造依其應繼分(即各3分之1),原應由原告負擔其中375,09 9元(原告同意除不盡之1元由原告負擔,詳卷二第33頁), 以及由被告2人各負擔375,098元。然原告原已清償被繼承人 之喪葬費用與債務合計1,109,515元(如前述),扣除其上開 已單獨取得之提存金及存款共計472,647元後,仍超額負擔2 61,769元(計算式:1,109,515元-472,647元-375,099元=261 ,769元)。是應將附表一編號4-10之汽車、股票均加以變價 後,由原告單獨取得變價金額3分之1再加計其超額負擔之26 1,769元後,剩餘款項再由被告2人平均分配。 ㈣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164條規定,請求分割陳進上之遺 產,應予准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另遺產分割之訴 ,性質上屬非訟事件,而以訴訟方式處理,並無所謂勝訴敗 訴問題,若將訴訟費用完全命形式上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有 欠公允,爰依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酌定兩造各依附表二 之應繼分比例分擔本件訴訟費用,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及防禦方法,經審酌與本 院前揭判斷不生影響,毋庸再予審酌,併予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 條第1 項前段、第80條之1 ,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家事第三庭 法 官 彭志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 記 官 林佑盈         附表一: 被繼承人遺產明細表 編號 種類 遺產內容 權利範圍 價額 (新臺幣) 分割方法 1 土地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3) 137,820元 由兩造按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2 土地 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1) 751,072元 3 建物 高雄市○○區○○○段000○號建物(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段000號,權利範圍:1/1) 449,100元 4 汽車 自用小客貨車1台(車牌號碼000-0000) 500,000元 均變價,由原告單獨取得變賣所得價金3分之1加計261,769元之金額(若有不整除部分之1元由原告負擔,此經原告當庭表示同意,詳卷二第33頁),餘款由被告2人各取得2分之1。 5 汽車 自用小客貨車1台(車牌號碼000-0000) 900,000元 6 股票 南洋染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31股) 1,078元 7 股票 太平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29股) 290元 8 股票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36股) 360元 9 股票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12股) 421元 10 股票 華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35股) 0元 11 提存金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111年度存字第2186號提存金 462,988元及其利息 由原告單獨取得左列金額中不含利息部分(共計原告取得472,647元),左列利息部分則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別取得。 12 存款 中華郵政公司高雄二苓郵局帳戶存款 117元及其利息(原告原主張有21,597元,於審理中已當庭更正數額如上述,詳卷二第33頁) 13 存款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港都分行帳戶存款 1,870元及其利息 14 存款 元大商業銀行前鎮中山分行帳戶存款 2,219元及其利息 15 存款 高雄第三信用合作社小港分社存款 2,000元及其利息 16 存款 陽信商業銀行林園分行帳戶存款 79元及其利息 17 存款 板信商業銀行新興分行帳戶存款 993元及其利息 18 存款 元大商業銀行博愛分行帳戶存款 491元及其利息 19 存款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中鋼簡易型分行帳戶存款 611元及其利息 20 存款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七賢分行帳戶存款 293元及其利息 21 存款 大寮區農會帳戶存款 8元及其利息 22 存款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高雄分行帳戶存款 962元及其利息 23 存款 華南商業銀行鳳山分行帳戶存款 16元及其利息 附表二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1. 原告丙○○ 1/3 2. 被告甲○○ 1/3 3. 被告乙○○ 1/3

2024-10-08

KSYV-113-家繼訴-50-20241008-2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催字第1842號 聲 請 人 林湯森玉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股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菀茹           附表: 113年度司催字第001842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001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1NX000000 0 1 605 002 新光合成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81NX000000 0 1 50 附記: 一、聲請人得於聲請網路公告狀到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 本院網站公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屆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 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告全文,具狀向法院聲請除權判決 ,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三、申報權利期間請參照主文第四項內容。

2024-10-08

TPDV-113-司催-1842-202410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